第一篇:第三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第三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三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班级学情分析
本班共42人,其中女生20人,16人为民工子弟,他们来自不同知识层次的家庭,认知水平、生活习惯等参差不齐。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熟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能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在阅读中积累了不少好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他们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做到课前课后有预习有复习,能坚持背诵一定的课外儿歌。但个别学生由于家长的过分宠爱或管理疲软或监管不利等原因,致使孩子性格倔强,自我中心严重或过于依赖父母,放任自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和玩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任务滞后或未能完成。本学期就是要在一年级基础上,让已经具备良好习惯的学生能继续保持并带动其他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通过活动促语文能力,“优者更优”。改变学习相对暂时落后的学生的态度,家校合作,生生帮扶,改变他们的陋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分别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课文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三、教学目标
1、政治思想方面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遇事多动脑筋和同学友好相处,关心他人,从小养成环保意识,热爱科学技术。
2、语文知识方面
(一)汉语拼音
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住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350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会使用音序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万字。
8、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四、教学措施
一)
1、识字教学。
准确把握识字要求。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在识字过程中,适当渗透知识和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写字教学
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写写字,不要集中在一节课上完成写字任务。
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3、阅读教学
加强识字写字。
读好课文。
重视积累语言。
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语文园地的教学
语文园地的编排,从名称到内容,彰显特色,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综合性、趣味性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儿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我的发现”,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语文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展示台”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也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二)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2、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字形,并创设多种情境复习巩固生字。
3、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重视朗读指导,读中悟,读中积累并学会运用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培养,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利用教材,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入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第二篇:第三册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学期教学工作想要开展顺利,需要教师们及时地制定好相关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关于第三册语文教学计划的内容,欢迎阅读!第三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可以说,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3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表演课文。
3.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5.能从成语、寓言和故事中体会到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积累词句。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故事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了解: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四、课时安排:
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识字四:1课时
13.坐井观天:2课时
14.我要的是葫芦:2课时
15.小柳树和小枣树:2课时
16.风娃娃:2课时
17.酸的和甜的:2课时
语文园地四:3课时
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学计划3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五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存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
1.《识字5》:本课内容有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一根筷子轻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2.《称赞》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在生存上,在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意了。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即使别人存在问题较多,也能给予应有的肯定。相反,有的人则总爱挑别人的毛病,在他眼里只有自己最行。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3.《蓝色的树叶》: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4.《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情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好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5.《从现在开始》: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享受着高度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受到自然和人为的各种限制。人们总在争取自身的解放,追求自由的空间。相互尊重,是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本课中的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央,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存习惯和生存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
以人为本,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生存的准则。这一准则,应该渗透在我们日常生存、学习和工作之中。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本组课文语文语言特殊柔美,要让学生多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和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要把语文和生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存中注意与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二、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46个,会写44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美丽的词语、句子、谚语。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互相当赞的快乐,学会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对怎样交朋友有一定感受。
5、从《从现在开始》中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存习惯,要尊重别人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读通课文。
2、积累优美的语言,并学会运用。
3、让学生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
四、课时安排:
识字五——————2课时
18、称赞————2课时
19、蓝色的树叶——2课时
20、纸船和风筝——2课时
21、从现在开始——2课时
语文园地五————2课时
第三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06个生字。
(2)掌握本册课文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感受语言的优美。
6、作文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2)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三、注意事项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要更加充分的发挥朗读在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3、要使用好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要妥善安排教学时间。
第一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周:识字1———识字2
第三周:识字3———识字4
第四周:练习1———课文1
第五周:课文1———课文4
第六周:课文4———课文5
第七周:国庆放假
第八周:课文6———练习3
第九周:课文8———课文10
第十周:识字5——识字7
第十一周:识字5——识字7
第十二周:识字8——练习5
第十三周:课文12———课文14
第十四周:课文14———课文16
第十五周:练习6—课文17
第十六周:课文18-课文20
第十七周:练习7-课文21
第十八周:课文22-练习8
第十九周:练习8-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二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三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四周:期末考试
四、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名。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每生能认汉字800字左右,其中少数同学能认202_字左右。每生能写汉字350字——400字之间,少数能写5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成问题。汉语拼音巩固率高,音序清晰。写字姿势正确,但有3——4人因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学生的阅读兴趣较差,阅读习惯未养成,本学期将加大阅读量。本学期将致力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生字,会写350个汉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联系在口头和书面表达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他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流,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措施:
1、识字和写字教学仍应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这样既有利于提早阅读,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2、注重学生的朗读,为阅读打好基础。
3、从课文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5、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形式活泼有趣,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孩子
们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6、注重作业的练习,倡导合作和互相交流。
四、教学进度
五、进度安排
第一周识字
1、第1课
第二周第2、3、4课
第三周语文园地
一、识字
2、第5课
第四周第6、7、8课
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1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第二十周语文园地
二、识字
3、第9课第10、11、12课语文园地
三、识字
4、第13课第14、15、16课第17课、语文园地
四、识字5 第18、19、20课第21课、语文园地
五、识字6第22、23、24课第25课、语文园地
六、识字7 第26、27、28课第29课、语文园地
七、识字8 第30、31、32课第33、34课、语文园地八 复习复习
第四篇:语文第三册学科教研计划
202_学第1学期学 科 教 学 计 划科 目 语文 年 级 二年级 教 师 何燕伟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202_ 年 8月202_ 学第 1 学期小学 语文 第 三 册教学计划202_年 8月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人,男生 人,女生 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也较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三、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周次起讫日期单元及总课时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1
第五篇:语文第三册学科教研计划
~学第1学期
学科教学计划
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
教师何燕伟
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
~年8月
~学第1学期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年8月
一、班
级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接受能力也较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教
材
分
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三、教
学
目
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