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及教学反思
《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表演歌曲。
2.初步了解套娃,知道是俄罗斯的工艺品。
3·锻炼幼儿的创编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歌曲《美丽的套娃》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套娃的图片。让幼儿看一看,然后说说这是什么?你玩过吗?在哪里见过?看到这个套娃你有什么感觉……
2.什么是套娃?(所谓套娃,就是娃娃套娃娃,一个套一个,外面的大,里面的小,最大的有一尺多高,最小的像黄豆粒一样大。一般是7-8个娃娃为一套,最少的有3个,最多的有30来个。)
3.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歌曲美丽的套娃,看看那里的套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欣赏歌曲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倾听,熟悉歌曲内容。
2.咦?套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套娃没有什么?(.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套娃家族里有谁呢?歌曲里一共唱到那几个套娃呢?我们再去听一遍?
3.教师弹唱,幼儿轻声跟唱。
(三)学唱歌曲
1.你最喜欢那一句?你能把这句话唱出来吗?(幼儿唱出歌曲,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
2.幼儿没有说到的那几幅图片教师可再弹唱一边,让幼儿把它们找出了·唱出来。
3.教师弹唱,幼儿跟唱,唱完后请幼儿按照歌曲内容,把图片按照顺序排队
4.教师弹唱幼儿,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演唱。
5.教师利用藏图法·分组演唱法等请幼儿演唱。
(四)表演歌曲
1.教师弹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尝试创编歌曲。
2.请个别创编能力较好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舞蹈进行整合4.教师弹唱,幼儿边唱边表演。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美丽的套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182字。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美丽的套娃》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美丽的套娃》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美丽的套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表演歌曲。
2、初步了解套娃,知道是俄罗斯的工艺品。
3、锻炼幼儿的创编能力。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歌曲《美丽的套娃》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套娃的图片。让幼儿看一看,然后说说这是什么?你玩过吗?在哪里见过?看到这个套娃你有什么感觉……
2.什么是套娃?(所谓套娃,就是娃娃套娃娃,一个套一个,外面的大,里面的小,最大的有一尺多高,最小的像黄豆粒一样大。一般是7-8个娃娃为一套,最少的有3个,最多的有30来个。)
3.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歌曲美丽的套娃,看看那里的套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欣赏歌曲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倾听,熟悉歌曲内容。
2.咦?套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套娃没有什么?套娃家族里有谁呢?歌曲里一共唱到那几个套娃呢?我们再去听一遍?
3.教师弹唱,幼儿轻声跟唱。
(三)学唱歌曲
1、你最喜欢那一句?你能把这句话唱出来吗?(幼儿唱出歌曲,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
2、幼儿没有说到的那几幅图片教师可再弹唱一边,让幼儿把它们找出了·唱出来。
3、教师弹唱,幼儿跟唱,唱完后请幼儿按照歌曲内容,把图片按照顺序排队
4、教师弹唱幼儿,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演唱。
5、教师利用藏图法,分组演唱法等请幼儿演唱。
(四)表演歌曲
1、教师弹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尝试创编歌曲。
2、请个别创编能力较好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舞蹈进行整合4.教师弹唱,幼儿边唱边表演。
教学反思:
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导入活动的内容。
结合图谱,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节奏。
学习用快乐、自豪的声音演唱;师幼互动、分角色演唱,激发幼儿的学唱兴趣。
将问题直接抛给幼儿,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着音乐三人套圈的玩法。
多次尝试,帮助幼儿掌握音乐游戏三人套圈的方法。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愿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在会玩了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点难度,创造性地发挥幼儿的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与客人老师的互动,拉近了幼儿与客人老师的距离,给幼儿一种亲近感。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美丽的套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904字。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套娃》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套娃》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明显的三个物体。
2.引导幼儿对三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3.引发幼儿体验操作学具的快乐。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套箱,套娃玩具等
2.礼物袋(幼儿人手一套)
3.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进行介绍——与幼儿拉近距离。
“玲玲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礼物.”
二、基本部分
1.变“礼物”引出课题(教师出示套箱,以“变魔术”的方式一次变出三个箱子。引导幼儿感知大,中,小不同的箱子个体。)
教师提问:
引导幼儿关注箱子的数量
“老师变了几个箱子呢,我们来数数看。”(师幼一起点数,引导幼儿说出一共有三个箱子)
“三只箱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引导幼儿关注箱子的颜色和大小)
“小朋友看看,这几个箱子有什么不一样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简单表述:
箱子的颜色不同: 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等。
箱子的大小不同:绿色的箱子最大,黄色的箱子不大不小,红色的箱子最小等。
“小朋友我们再一起看看,开始是一个箱子,现在是三个箱子,你们猜猜从哪儿变出来的?”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三只箱子,有1个最大的、1个不大不小的、1个最小的;因为他们大小不一样,所以小的箱子都可以装到大的箱子里面,一个一个套起来,就变成一个了。”教师把箱子重新叠置到一起。
“我们看看礼物袋里都装的什么礼物呢?”
2.幼儿操作,具体感知大,中,小 的物体
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礼物。
“你选什么颜色的礼物袋?”(提醒幼儿说自己选择的礼物袋的颜色!)
“快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数一数,有几个?”(请个别幼儿说)
“摆一摆,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有的小朋友纸袋里面是床,有的是碗,这些是谁的床呢?是谁的碗呢?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那老师可要讲喽,小朋友可要认真听仔细了。小兔家里有爸爸妈妈,小兔宝宝,小兔爸爸长得高高的、大大的,每天,有最大的碗吃饭,在最大的床上睡觉,小兔妈妈用比较大的碗吃饭,睡在比较大的床上,小兔宝宝用最小的碗吃饭,睡在最小的床上。(feisuxs)可是今天,小兔一家为庆祝小兔生日,在蛋糕店定了一个蛋糕,蛋糕师傅在蛋糕里加上了他们爱吃的酒心巧克力糖,小兔一家感觉太好吃了,不知不觉就醉了,这下可糟了,爸爸妈妈还有小兔宝宝都分不出自己的碗和自己的床了,小朋友想不想帮助小兔一家呀?”
出示挂图,幼儿操作,帮助小兔一家。
“小朋友都摆一摆床和碗,从最大的到最小的摆成一排,看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个是兔爸爸的、哪个是兔妈妈的、哪个是兔宝宝的。”(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兔一家着急死了,我们快帮他们送回去吧!送碗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兔爸爸,最大的床是你的,最大的碗是你的……”
“我们都来检查一下,大家都送对了没有。”
“小兔一家非常感谢小朋友,他们谢谢小朋友,我们应该怎么说呢?”(不客气)
小套娃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喜欢帮助人,也来到了我们班,我们给小套娃也来排排队吧!(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三、结束活动
1.幼儿跟音乐模仿很大的动物大象来了,我们来学一下比较大的动物小兔子来了,小动物小鸟来了。
2.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走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套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408字。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小套娃》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小套娃》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明显的三个物体。
2.引导幼儿对三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套箱、数字卡、套娃玩具、镶嵌玩具等、礼物袋。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变“礼物”引出课题(教师出示套箱,以“变魔术”的方式一次变出三个箱子。引导幼儿感知大,中,小不同的箱子个体。)
“老师变了几个箱子呢,我们来数数看。”(师幼一起点数,引导幼儿说出一共有三个箱子)引导幼儿关注箱子的数量。
“三只箱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卡“3”)
引导幼儿关注箱子的颜色和大小
“小朋友看看,这几个箱子有什么不一样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简单表述:箱子的颜色不同: 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箱子的大小不同:绿色的箱子最大,黄色的箱子不大不小,红色的箱子最小。
二、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具体感知大,中,小 的物体。“快打开礼物盒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数一数,有几个?”(请个别幼儿说)“摆一摆,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有的小朋友纸袋里面是床,有的是碗,这些是谁的床呢?是谁的碗呢?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2.教师用手偶讲故事。(故事略)出示挂图,幼儿操作,帮助小熊一家。“
3.“我们都来检查一下,大家都送对了没有。”
“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个很好的礼物呢!”
5.套娃排序教师出示套娃(3个),提问幼儿:
三、结束活动。播放音乐,幼儿根据不同音乐模仿不同大小动物的表演。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小套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206字。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赛马》及教学反思
《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赛马》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音乐的特点,了解其热烈、欢快的音乐性质。
2.能创造性的表现赛马的情景、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梁祝》《赛马》乐曲、PPT图片、录像、纱巾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导入: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手持纱巾随《梁祝》音乐入场,热身,感受音乐的柔美。(热身后,把纱巾装入口袋。)
基本部分:
一、分段欣赏感受音乐
1.观察图片,初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师:图片上有什么?
幼:有美丽的草原。有人在骑马。
师:赛马和骑马有什么不同?
小结:骑马是一个人静静的骑马,赛马是很多人进行比赛。
师:想不想看看赛马什么样子?
2.观看录像、图片,进一步了解骑马和赛马。
(1)师:看到了什么?(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听到的音乐旋律是什么样的?(热烈欢快的)
听到热烈欢快的音乐,你想做什么?(想骑马)
(2)请孩子们演示骑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骑马,老师善于抓住孩子骑马动作一起模仿。
(3)出示骑马图片,让孩子观察人是拉缰绳骑马的。
讲解缰绳,随音乐做拉缰绳骑马动作。
师:音乐快还是慢?(快)
赛马比赛的什么?(马儿跑的速度)
除了拉住缰绳让马跑得快,还有什么办法?(扬马鞭)
(4)出示扬马鞭图片,孩子学习扬马鞭(纱巾)动作。随音乐扬马鞭。
师:扬了几次鞭?
随音乐再次感受扬鞭次数。(4次)
(5)出示图片,观察马儿休息。提问:马儿累了,有什么方法让它休息一下?
孩子们随音乐表演抚摸马儿的动作。
小结:抚摸马儿的音乐是由慢变快的。
3.集体完整感受表演赛马。
教师小结幼儿表现:策马扬鞭4次——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
4.赛马后的传递游戏。
(1)出示游戏队型图(半圆)提问:怎样变成圆形?
教师出示箭头帮孩子理解变圆形的方法。
(2)孩子们自己调整变成圆形。
(3)教师哼唱旋律,由慢变快集体玩传递纱巾游戏。
随音乐,再次玩游戏。
二、随音乐完整表演赛马
1.策马扬鞭——快速骑马——温柔抚摸马儿——传递游戏。
师:你听,草原上赛马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都是勇敢的小骑手,让我们骑上大马,握紧缰绳,扬起马鞭,准备出发了。
2.教给孩子邀请别人的方式,让孩子邀请客人老师玩游戏。
延伸部分:
在表演区尝试用身体不同的部位玩传递游戏并摆造型。
教学反思:
在音乐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赛马》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0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