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备课时间:202_年月日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单元知识结构: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

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课时安排:

《燕子》2课时

《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2课时

《珍珠泉》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单元检测与讲解3—4课时

第二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这是本册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 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课文编排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富有童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这个单元中《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小青蛙》是字族文识字,集中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猜字谜》的内容和前一课的《小青蛙》有密切联系,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的内容开展学习,巩固识字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新笔画。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4.朗读课文。背诵《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准确掌握本单元的生字。

2.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3.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四、课时安排:

《春夏秋冬》

2课时 《姓氏歌》

2课时 《小青蛙》

2课时 《猜字谜》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第三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六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越无数座山。

《生命的意义》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片段。课文通过描写主人公保尔瞻仰烈士公墓时的所见所思,热情赞扬了保尔热爱生活、忠于人类解放事业的坚定信念。《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课文中所选各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语言精练,含义丰富。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联系生活经验,思考人生大问题。

2.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课时安排:

《走一步,再走一步》2课时

《生命生命》1课时

《在山的那边》1课时

《生命的意义》1课时

《童趣》2课时

《<论语>十则》2课时

第四篇: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教学

内容

1.《大青树下的小学》2课时2.《花的学校》2课时3*.《不懂就问》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语文园地二

2课时

计划课时

11节

单元

教材

间的联系

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单元

教学

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单元

教学

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单元

教学

措施

及设想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利用周末作业和学校作业展示的要求,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结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

教学

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

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

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第二

教学

目标

1.了解大青树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

难点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自读、互读等,进行感悟。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插图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图中学校和自己学校的区别。

2.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这所小学建在一棵大青树下。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到的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绒、摔、跤、凤”的读音及“晨、鲜、静、所”的笔顺。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对“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怎样的了解?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师指导学生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同学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同学们上课、下课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结尾点题,抒发了对民族小学的热爱之情。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13个生字。

(1)根据结构,归类出示八个生字。

(2)师:绒、球、汉、艳、服、扮都要注意左窄右宽。

“晨、装”要注意上收下放,要让下面的部分写得舒展一些。

2、(出示两字)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范写“服”和“装”

“装”字上半部分是强壮的”壮”,不要写成奖状的“状”。

3、学生练习写字,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复习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

3.引导学生围绕“喜爱”和“赞美”这两个词来学习全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2.齐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自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引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最后一自然段,以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5.引导学生思维拓展:课文结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拓展:发挥想象,你还能往下写些什么内容呢?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引导学生说说对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的感受。

2.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学校,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选一个场景说一说。

教室里操场上

大树下

第五篇: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分析:

春风、春雨带来《春的消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奏响春天的序曲,枝头吐出新绿,雏菊绽开笑靥,《柳笛和榆钱》里,榆钱舞,柳笛飘,又是一年春来早,人们的脸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自然界春光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心去体验、感受春天带给自然万物的变化,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二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视角的不同,感受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无论是古诗、现代诗歌、还是散文,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与赞美。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应和“走进春天”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漂、雏、耀、”等38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冬、换、牵”等5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时设置:

1《春的消息》„„„„„„„„„„„„„„„„„„„„„„„„„„„„„2课时

2《燕子》„„„„„„„„„„„„„„„„„„„„„„„„„„„„„„„2课时

3﹡《柳笛和榆钱》„„„„„„„„„„„„„„„„„„„„„„„„„„„„2课时

4《古诗二首》„„„„„„„„„„„„„„„„„„„„„„„„„„„„„„2课时

5《阳气》„„„„„„„„„„„„„„„„„„„„„„„„„„„„„2课时阅读链接《走进春天》„„„„„„„„„„„„„„„„„„„„„„„„2课时

综合学习一„„„„„„„„„„„„„„„„„„„„„„„„„„„„„„„1课时

口语交际《春的消息》„„„„„„„„„„„„„„„„„„„„„„„„„„„1课时

我的小笔头„„„„„„„„„„„„„„„„„„„„„„„„„„„„„„„3课时

综合测评„„„„„„„„„„„„„„„„„„„„„„„„„„„„„„„„3课时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