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资源 > 教学计划

五年级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社会教学计划



第一篇:五年级社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有三节教材:、《站在泰山顶峰》、《来到黄河岸边》、《循迹孔子故里》;第二单元,《心中有祖国》:有三节教材:《好大一个家》、《同是炎黄子孙》、《为了祖国的振兴》;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林海雪原》、《江南水乡》、《黄土高坡》、《雪域高原》。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使儿童在多元的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重视从生活中体验意义,加强合作、分享与合作;注重方法引导,追求学习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地域特色,强调个性化;把教科书做成能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营造教科书的儿童文化,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伦理、价值、法规等问题的探讨,认识到确立价值伦理和遵循社会规范对于建设有序、文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集体在的权力、责任和使命,形成善于判断是非、明智抉择的能力,养成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同情之心和良好的品行。

2、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通过学生亲身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社会生活的经验和认识,掌握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儿童生活。实现儿童现实生活的教育价值。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基本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三、教学措施

(1)我们要关注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活动让学生有发现──探究的学习与体验──感悟的学习,当然,传授──给予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还是需要,甚至必要的。

(2)要克服“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的倾向,又要克服“该讲而不敢讲”的倾向。

(3)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而是回归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探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范例、一个点,学生思考的是他们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一个面

(4)在课堂上,学生要调动他们全部的生活经验,投入他们的情感、表明他们的态度……这样的课堂是向学生生活开放的课堂。这样的开放是有价值的开放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开放。这样的开放是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开放而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放

(5)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只有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准生活”,甚至尝试“真生活”,但我们不需要“假生活”。

(6)要深入地关照学生正在过的现实生活和有意义的未来生活,而不要停留在“口头上的生活”层面,我们不寻求课堂教学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在生活体验中激起学生真正的思考。

第二篇:五年级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社会学科的思想性,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而奋斗。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喜欢读书,除了学好语文数学外,还爱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知识较丰富,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我打算从培养他们学习社会的兴趣入手,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充分利用地球仪、挂图、投影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以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喜欢学社会,爱学社会。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当前小学社会课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做到既有利于解决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又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积极性。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册大体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寻根问祖

1.文明的曙光

2.伟大的发明

3.杰出的智慧

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

1.我们生息的国土

2.沿着江河走下去

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

1.走进民族大家庭

2.炎黄子孙的心愿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些特点,从而受到国情教育。

2、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主义斗争,历尽了艰难曲折,终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3、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知道国旗、国徽和国歌象征的内容。

4、使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十多年来祖国和家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一些突出成就。

5、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志向。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本学期着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

3、根据单元内容实际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课时

第一单元(10课时)第二单元(10课时)第三单元(9课时)复习和练习(24课时)共计:53课时

第三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_-202_学第二学期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第二单元为《追根寻源》,第三单元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四单元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村》。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善良等等;培养感恩情怀。

2.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3.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奋发有为的责任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追根寻源,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的中国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4.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教学进度表 3 202_-202_学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准备课(1课时)第一单元 第1课 生活中的快乐第1-3课时(4课时)4.5清明节 3.8妇女节 备注 准备周 2.26-3.2 1 2 3 4 5 3.5-3.9 第1课 生活中的快乐第4课时(4课时)3.12-3.16 第2课 拥有好心情第1-2课时(4课时)第2课 拥有好心情第3-4课时(4课时)3.19-3.23 第3课 尝尝苦滋味第1课时(5课时)3.26-3.30 第3课 尝尝苦滋味第2-4课时(5课时)4.2-4.6 第3课 尝尝苦滋味第5课时(5课时)第二单元 第1课 吃穿住话古今

(一)第1-2课时(4课时)第1课 吃穿住话古今

(一)第3-4课时(4课时)第2课 吃穿住话古今

(二)第1课时(4课时)6 7 8 9 4.9-4.13 4.16-4.20 第2课 吃穿住话古今

(二)第2-4课时(4课时)4.23-4.27 第3课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第1-2课时(4课时)4.30-5.4 第3课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第3-4课时(4课时)5.1劳动节 第4课 汉字和书的故事第1课时(3课时)第4课 汉字和书的故事第2-3课时(3课时)第三单元 第1课 伟大的先人第1课时(3课时)6.1儿童节 10 11 12 13 5.7-5.11 5.14-5.18 第2课 我们的国宝第(3课时)5.21-5.25 第3课 我们的国粹第1-2课时(4课时)5.28-6.1 第3课 我们的国粹第3-4课时(4课时)第四单元 第1课 蔚蓝色的地球第1课时(5课时)第1课 蔚蓝色的地球第2-4课时(5课时)第1课 蔚蓝色的地球第5课时(5课时)第2课 我们的地球村第1-2课时(5课时)第2课 我们的地球村第3-5课时(5课时)14 15 16 17 6.4-6.8 6.11-6.15 6.18-6.22 第3课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3课时)6.25-6.29 期末检测 4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资格考试、人文社科、word文档、办公文档、旅游景点、IT计算机、党团工作、专业文献、出国留学、工作范文、计划方案、教程攻略、行业论文、经管营销以及202_-202_学第二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等内容。

第四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雉街中心校

202_秋季学期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共有学生69人,其中女生34人,男生35人,本学期新转入22人,其中大凉山8人,拉夫12人,发达1人,福建1人,转出1人,大部分来自双龙村、拉夫村、大凉山村等。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与三、四年级教材结构体系基本一致,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儿童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儿童与世界生活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

三、教学目标:

1、用心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学会赞扬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知道尊重他人,学会理解宽容和帮助他人。

2、知道“人人享有发言权”,具有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社会的管理和活动,做个优秀的小公民。

3、了解乡村的新变化,学习他们的致富经,贴近并关心农民的生活。

4、领略祖国的美好山河,了解民风民俗,热爱祖国。

5、了解中国的祖先,了解历史,建立历史名人档案。

四、教学重难点

1、重视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表达机会,激励学生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表达实践,获得成功的愉悦。

2、时刻关注潜能生,从行为举止上多提醒。

3、尝试通过“角色转换”使潜能生产生向上的愿望,以获得“角色期望”的效果。

4、在教学工作中,时时刻刻关注潜能生,给潜能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

5、赏识潜能生的闪光点,必要时甚至是放大闪光点,让他们找回自信,逐渐进步。

五、教学措施:

1、精心设计和组教学活动,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提高课堂效率;

2、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利用媒体收集信息。

3、及时检查学生在家的自学情况。

4、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的、发展的、鼓励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5、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6、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和学生交朋友,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

7、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8、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自身的特点、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9、注重学生和社会的联系,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六、学科教学法制教育教学

渗透点1 第一单元/第三课/ 尊重是最好的礼物。★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第四条 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2.结题点睛,拓展延伸:尊重是最好的礼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四条规定: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渗透点2 第三单元/第三课/ 斤斤计较选村官。★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 《中华人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十三条 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村民们运用自己的合法权益选村官。让我们一起学习《斤斤计较选村官》。渗透点3 第五单元/第二课/ 站在长城上。★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一章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国有文物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

渗透点4

第五单元/第三课 古老的丝绸之路。★ 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对外贸易以及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本法所称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商品合格评定制度,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进出口商品进行认证、检疫、检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4课

5~6课时 第二单元:我们都有发言权

4课

5~6课时 第三单元:乡村新发现

6课

7~8课时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课

3~4课时 第五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4课

5~7课时 总计:

25~29课时

第五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要求1.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结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的人格的课程服务。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做人。2.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3.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4.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措施1.见物及人,以物及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力图在物和人的内在联结中,达到品德课和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培养儿童的完整人格的课程任务。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向儿童展示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提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让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发展与教育,努力使儿童遭遇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4.在个体经验中融入人类的经验,注重学生自己的观察、调查、探索、感受、体验等个体以验的环节,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实现自我的人格建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