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
【教材分析】
《尾巴它有一只猫》具体描写了一个反着去想象的故事猫有尾巴,反着想就是:尾巴它有只猫。例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尾巴的得意、自豪、坚定等情绪都通过语言自然地传递了出来。反着想的趣味在“尾巴”的语言描写中体现得淋滴尽致。例文的批注激发了学生去体会“反着想”的趣味,例文的练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交流新鲜有趣的说法。
与前面的两篇精读课文比较,例文的内容、语言以及结构等更接近于三年级下学生的习作现状,能给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起到比较好的示范作用。教师无须布置学生展开预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展开自由的大胆想象,并可引导与例文的想象作比较,在比较学习中凸显想象的方法和表达的方法习作教学中,以两篇例文为学习资源,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想象兴趣,领悟想象方法,学习有意思的具体表达。
【教学目标】
1.阅读习作例文,感受颠倒想象的乐趣。
2.通过创设情境,尝试以反方向思维进行想象。
3.能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新鲜有趣的故事,仿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尝试以反方向思维进行想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儿歌导入,体会颠倒。(课件出示《颠倒儿歌》)
2.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
3.师:这首《颠倒儿歌》有趣吗?你知道什么是颠倒吗?就是上下、前后跟原来的位置是相反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颠倒世界,感受颠倒想象的奇妙。
【设计意图】从儿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颠倒想象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学习例文做铺垫。
板块二
聚焦题目,拓展仿说
1.齐读题目,交流疑惑。
(1)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质疑: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猫有尾巴,尾巴怎么会有一只猫呢?
(3)比较题目,感受奇妙:《猫有一只尾巴》和《尾巴它有一只猫》这两个题目,哪个更吸引你?
(4)小结:颠倒想象真有趣!
2.自由朗读,交流感受。
(1)学生朗读例文,边读边想:尾巴怎么会有一只猫呢?
(2)从例文题目入手,再结合旁批,明确:尾巴它有一只猫,也就是猫有一条尾巴。
(3)文章中还有哪些与常识相反的地方?
3.学生交流,引导体会。(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我从出生开始,就拥有这只猫,无论它干什么,都听我的话,都跟在我身边。
(1)一般都认为猫指挥自己的尾巴,可是,这条猫尾巴却认为是猫跟在自己后面。颠倒想象真特别!
(2)当跳蚤不同意尾巴的想法,告诉它是猫有你这条尾巴,而不是你这条尾巴有一只猫的时候,尾巴却固执己见,它说:“猫可以有一条尾巴,为什么尾巴就不能有一只猫?”你认为尾巴的想法奇怪吗?为什么?(课件出示例文第6—7自然段)
(3)教师启发想象:狗的尾巴听到了,觉得自己有一只狗。狗听到了,会怎么想?(课件出示例文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
另一条尾巴听到了,高兴地说:“哎呀,原来我有一只狗哇,真好!”原来,它是一条狗的尾巴。
4.拓展仿说,表达展示。
(1)像这样有意思的反话,你还能说出哪些?
(2)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按照这样的格式进行仿写。(课件出示例句)
课件出示:
猫有一条尾巴。
尾巴它有一只猫。
蝴蝶有一对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
猫喜欢抓老鼠。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尾巴它有一只猫”这样的说法新奇有趣,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由此进入例文阅读,理解正话反说,感受正话反说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拓展仿说,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板块三
学以致用,仿写故事
1.根据例文,练习仿说。
(1)想一想:尾巴它有一只猫,还有什么有一只猫呢?(引导学生以猫身上的器官练习仿说,如耳朵它有一只猫等)
(2)师小结:猫身上的很多器官都可以有一只猫。
2.举一反三,拓展仿说。
(1)想一想:尾巴除了有一只猫,它还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说有尾巴的动物,如尾巴它有一头猪、一匹狼等)
(2)师小结:有些动物有尾巴,尾巴就可以有这些动物。
3.仿写例文,训练说话。
你能从以上那么多有趣的题目中选择一个,把它编成有趣的故事吗?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提示:按照反方向去想就合理了。
【设计意图】从给定一个想象的范围进行拓展训练,到巩固训练,让学生学会仿说的方法,再完全放手,不设限制,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想象。
板块四
合作表演,习作实践
1.从同学们创编的有趣的故事中选择一个进行展示。
2.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故事。
3.习作练习。提示:按照反方向去展开想象,要求表达清楚,富有创造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体会颠倒想象的奇妙,为大胆想象、创新写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