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工作总结 > 社区工作总结

北村毕家洼西社区红十字会工作总结(定稿)

北村毕家洼西社区红十字会工作总结(定稿)



第一篇:北村毕家洼西社区红十字会工作总结(定稿)

北村毕家洼西社区红十字会工作总结

在济南市红十字会、天桥区红十字会及北村街道办事处红十字会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毕家洼西社区红十字服务组织工作,始终把博爱、助残、助老、济困作为开展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的切入点,广泛普及红十字运动知识,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红十字会的各项活动,进一步推动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几年来社区居委会在北村街道办事处和上级红十字会组织的有力指导和帮助下在创建和开展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中,积极贯彻、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以红十字会倡导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通过在社区广泛组织和开展各种活动,受到了居民们的称赞和好评。下面就社区红十字服务方面近几年的工作做一下汇报:

一、社区基本概况

毕家洼西区社区是北村五个开放式社区之一,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6200余人。其中,社区党员275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1260人,残疾人64人,低保户110户。

二、领导重视、加强管理、健全组织机构

1、建立红十字会会员小组。加大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力度,是社区居委会几年来重点抓的一项工作,我们建立了社区红十字会小组。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担任组长,副主 任担任副组长,其它人员为组员。工作由居委会一名专职干部负责,居委会红十字服务组织工作与社区居委会各项服务工作和组织活动紧密结合,社区建有老年人基本情况档案登记册,残疾人员登记册、低保户、高龄、空巢困难家庭登记册,我们社区对空巢家庭还成立了帮护队,与每个空巢家庭签定了一帮一的协议书。全面掌握社区老年人和各种需要服务人员的情况,社区建立了维权调解、生活照料、特困救助、空巢老人帮扶、和老年学校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等规章制度。

2、健全和完善了老龄工作体系,并建立了老年维权、为老服务、文体活动、宣传教育小组,社区老年协会积极参与社区老年服务工作,促进了社区老年活动的开展。

3、成立志愿者队伍。有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社区治安巡逻服务队、社区便民服务队、文化体育宣传服务队、敬老助残服务队、计划生育宣传服务队、法律咨询服务队、健康教育服务队。这些红十字服务志愿者队伍经常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每年三月份,社区居委会老龄委及妇联等都组织“学雷锋、庆三八”活动,同时开展为老服务、便民服务,理发、健康咨询、测量血压等活动。社区老年志愿者小组,也经常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4、关心、关注社区低保、残疾人员的生活。几年来,社区非常关心、关注社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困难家庭和社区残疾人的生活,社区红十字服务组织经常开展各种服 务活动。

三、广泛开展宣传红十字会法,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

社区几年来,每年都在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中秋节、九九重阳和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种活动,针对社区一些残疾人、困难家庭等进行走访慰问。社区还利用多种形式每年都举办献血法、红十字会法、艾滋病预防、爱耳日、助残日和科普知识宣传及健康保健知识讲座活动。

四、大力开展为老服务活动

1、关注空巢老人,社区目前有空巢老年家庭60多户,其中有4户是身边无子女的独居老人,社区老龄委和空巢老年人志愿者结对子,经常与这些空巢家庭建立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对社区空巢老年人高度重视,社区红十字服务站经常派专人定期到这些老人家中对他们进行走访慰问、询问身体情况为她们测量血压,以便及时掌握这些老年人的身体和家庭生活状况。社区还专门为老年人举办 专题讲座。像: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心血管病、日常用药和调理等,向大家详细讲解高血压的预防、保健等有关知识。

2、为了保证社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红十字会组织还向社区老年人发放了爱心联系救助卡。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并签订了为老年人服务的协 议书。社区医疗机构(四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以来对社区的老年人(退休、离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上门打针、送药、紧急救助、并建立了医疗健康档案。

五、丰富社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促进社区文体健身活动的开展

1、几年来,社区坚持组织开展和举办社区的各项体育活动,安排的活动项目包括:套圈、投沙包、拍球、托球跑、踢毽、跳绳、打算盘、翻绳、挟玻璃球等趣味活动项目。每次举办活动,社区都有百十多人参加。活动的开展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

2、多年来,我社区中老年人健身队、舞蹈队、合唱团在社区居委会的带领下,每周坚持开展健身与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即增强了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又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这些队伍,几年来多次参加丰台区及街道举办的秧歌比赛和健身表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名次获得过多项奖杯。

六、积极组织社区青少年儿童开展活动

社区几年来,充分利用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及寒暑假开展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在前几年发生“手足口”传染病期间,积极协调市立四院的医生为社区的儿童家长讲解“手足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社区30余名儿童家长参加,有效地普及“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我们利用每年的暑期邀请社区的校外辅导员为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几年的教育 活动深受学生与家长的欢迎。社区还组织青少年儿童开展了“预防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知识宣传并召开专题研讨会,解决社区内存在的一些不安全隐患。我们还经常组织青少年儿童参与社区环境保护活动,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坚定红十字服务的宗旨与信念,以社会的需求、困难群众的需求为服务内容,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促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把红十字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毕家洼西区社区居委会 2012年6月

第二篇:劲松西社区红十字会2006年工作总结

劲松西社区红十字会2006年工作总结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劲松西社区红十字会工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依据社区居委会,以社区服务为中心,以社区和谐稳定为工作重点,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发挥红十字的职能作用,开展具有红十字特点的活动,在“博爱助学,博爱助困、博爱助老、博爱助残”等各项便民利民活动中,发挥了其重要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红十字的建设

我们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紧密围绕社区的各项工作,独立自主的开展活动。1.在今年社区党委、居委会改造工作结束后,我们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了红十字组织;

2.认真组织社区红十字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以适应形式发展的客观需。我们在认真学习“会法”的基础上,对社区红十字人员进行“会法”培训,让每一个红十字人员都明确红十字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工作宗旨。3.利用社区的广告栏、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泛宣传“会法”,利用宣传、咨询、服务等形式,服务、服务居民。4.按照章程、认真做好会费的收缴工作。

二、积极开展工作,培养高素质的红十字人员队伍。

红十字人员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我们能否开展好工作的基础。

1.做好红十字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以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2.做好各项活动组织工作,广泛开展各项募捐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居民“善物寄真情,红十字关爱进万家”的意识,鼓励居民奉献爱心、扶贫济困。如:(1)在开展的“博爱在京城”活动中,我社区共收捐款5453元,其中一人一次捐款1000元,使博爱奉献体现在社区居民的实际行动中。(2)在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捐赠活动中,我们在短短的六天时间里,计为灾区人民筹集到各类棉衣制品1530余件。并收到为灾区人民捐款1610元,体现了首都人民扶贫济困的高尚情操。在此项活动中,社区广大党员、居民、红十字会员纷纷解囊相助,使红十字会的精神在基层、在社区真实的体现„„。3.组织红十字会员积极参与救护培训活动,逐步建立一支社区志愿者救护队伍。今年我们组织了社区11名红十字志愿者救护人员,参加市、区红十字会举办的救护培训,使参加培训者受益非浅。懂得了在危急情况下,如何采取救护措施、如何营救需要帮助的人。

4.利用社区资源,组织社区退休医务人员每周二义务为辖区居民测量血压,今年计48天,1600余人受益。5.时刻将弱势群体冷暖挂在心中。在开展“博爱在京城”活动中,社区1人受捐助500元,为10名社区空巢特困老人申办了慈善医疗救助卡,对85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登记,为老人安救助门铃;120救助门铃5户,慰问走访空巢老人10户,将红十字的关爱体现在社区。6.组织开展科学健身和各类文体活动,开展医疗咨询、义诊等活动。社区红十字会协助社区积极组织社区健身舞队、太极拳队、老年书画班等民间组织开展活动,使老年人强健肌体、陶冶了情操。与广仁医院合作,他们每月来社区,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医疗咨询,他们的义诊活动受到居民欢迎。

三、存在的不足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各项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1.学习上与上级要求尚存一定差距; 2.工作中尚不够深入细致; 3.社区居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6年的工作是紧张、忙碌的,我们做了一些应做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理念,时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认真抓好红十字组织在社区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劲松西社区居委会 2006年12月11日

第三篇:曾家洼村支

【乡土临朐】駢邑明珠:临朐东城街道之曾家洼村

该村位于临朐县城东1.5公里、东城街道办事处驻地北0.5公里处,弥河东岸;潍(坊)临(朐)公路从村南横贯,东(营)红(江苏红花埠)公路(外环)自村东纵穿;姚庄河、营子河环绕村东、南、西三面,自村西注入弥河。东与夏石庙村毗邻,西与城关街道粟山、兴隆、三元、太平村隔弥河相望,南界窦家洼村,北与大张家庄、武家道口村接壤。辖曾家洼、曾家店、贾家店、许家洼4个自然村。原4村俱有间隔隙地,20世纪80年代连为一体。村落呈长方形,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0.5公里,东略高于西。

曾家洼村,据《曾氏57派珎重修谱》载:明成化乙酉冬十月,宗圣57世裔孙曾拣‚以土地狭隘,生齿日繁,遂自黄山寨(今曾家寨)迁于曾家洼居焉‛。拣生五子:长宣、次敖、三玉怀、四珂、五宿。此父子六人为曾家洼立村之始祖。后裔代有迁出者,流寓寄迹涉本县十几村及青州、昌乐、安丘、诸城、胶南、莒南、沂水等地。

曾家店村,明万历年间,曾玉怀6世孙闻誉率二子贞常、贞经于曾家洼村北县城通昌乐驿道边开一小店并立村,名曰曾家店。

贾家店村,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贾姓从本县兴隆村迁弥河东,在曾家店北设立店铺并立村,名曰贾家店。

许家洼村,明朝中叶,许姓在曾家洼东南立村,因处洼地,得名许家洼。刘姓于清咸丰元年(1851)自泥沟村迁入,吴姓于清同治年间自吴家庙村迁入。后许姓子孙挥霍无度,没落失嗣,许姓衰,村名沿称。马、孙、魏姓于20世纪40年代迁入;后孙姓徙。1967年,昌乐县修建高崖水库,库区卧铺村(时属临朐县)张姓数十人根据政府安排迁入;李、崔、许、王、董、朱诸姓于20世纪下半叶先后入赘定居。

全村计有曾、贾、吴、刘、马、魏、张、李、崔、许、王、董、朱13姓,938户,3212口人,均为汉族,其中曾姓约占70%。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忠善乡榆林社;1930年属第三区榆林乡;1948年4月临朐全境解放,7月村划入新建益临县,属营子区;1952年6月益临县撤销,复归临朐县,属十二区(营子)榆林乡;1956年区划调整,属营子区榆林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营子乡;是年9月撤乡成立营子人民公社,属之;1984年4月社改乡(镇),属营子乡;1993年6月撤乡设镇,属营子镇;2003年1月成立东城经济开发区,属之;2004年3月成立东城街道,属之。

全村耕地2600亩。村西为潮土土壤,村东为褐土,土质肥沃,为农作物高产田。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地瓜,经济作物以黄烟栽培为主,是过去的主要经济来源。农业生产曾为营子公社每年的夏收秋播提供多次示范现场会。20世纪60年代始,大搞农业基本建设。全村耕地统一划方整平,大方40~80亩,小方几亩、十几亩不等。修建排水沟、灌溉渠和农机耕作道路,引治源水库之水,灌溉农田,水渠全部取北山青石砌成,每隔60米建一放水闸门,道路铺沙。1968年举全村之力,会同张家庄子大队,在贾家店西北黑石崖子边,建成扬水站,按装40KW电动抽水机3台,架设长800米、高5米的渡槽,灌溉面积800余亩;打机井14眼,截潜流1处,修建引河渠1条,环村半周,灌溉面积1200余亩,基本实现旱能浇、涝能排。1970年购进全公社第一台‚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和2台播种机,较早实现机耕机播。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连年丰收,是临朐县‚吨粮田‛重要产区。70年代,交纳公粮数百万公斤,仅1976年小麦一季,就交纳粮食28万公斤。

1970年3月全村通电,照明换上电灯,生活用上电器。现家家有彩电,80%以上的户有冰箱、洗衣机,45%以上的户安装电脑,95%以上的户安装电话,手机不计其数。2000年,在潍坊市委宣传部工作组帮助下,村民全部安装有线电视,电视节目从几套增加到几十套,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1976年始,实施新村规划建设。全村从南到北建设中心大街1条,拆除房屋200余间,搬迁50余户,被安置在统一新建的砖瓦房内。年底建成村委两层办公楼,计16间。到1985年全村基本实现旧房改造,农户全部入住砖瓦新房。2007年,新建村民住宅楼8栋,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安置村民210户,全村1/5村民住进新楼房。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1975年在许家洼村东北河上,修建长80米、宽5米,由5个桥墩构成的石拱大桥,工程全靠肩挑人抬建成。1992年,在村西修建弥河东坝石拱桥。1995年潍临路建设时,在曾家洼村南修建连接该路的南河大桥,进村道路及大街全部水泥硬化,累计长度6公里,面积达6万平方米。1990年,村主街安装路灯46盏,晚上照明2个半小时;是年全村用上自来水。2008年,全村共有各类轿车百余辆,其中价值过百万元的5辆。

民营经济起步早、门类广、发展快。清末及民国初年,有的村民进城开店设场,经营工商业,其中‚兴源‛、‚泰茂盛‛、‚公成‛、‚泰茂义‛、‚利源‛几家商号规模较大,主要经营蚕丝购销、副食加工、家俱制作、香火买卖等,20世纪30年代先后停办。村集体注重发展工副业生产。1976年,建起年产800万块砖的砖厂,用工120余人。成立副业队、建筑队。建筑队创建之初,适逢齐鲁石化和沂山‚三线‛(长春汽车制造厂装配车间)建设,建筑队为2个重点工程施工做出贡献。后建筑队被公社收编,组建营子公社建筑队,更名为营子建筑公司。90年代,村民告别以农业为生的传统经济模式,大部转向铝型材生产和加工、建筑业施工与安装。进入21世纪,划入县城规划范围后,民营经济崛起。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中豪铝业、鸿明铝业、伟盛铝业、华通塑料管材、润富达化工、宏发化工、祥维斯化工、鑫丰板材、华铭复合板等规模企业21家,富伟、华昌等商贸企业24家,从业人员1252人,年产值达30多亿元。不仅解决本村劳力就业问题,还吸引四川、云南、贵州、江西、湖北、安徽等省大批人员务工。中豪厂的‚天豪‛牌和伟盛厂的‚皇山‛牌铝型材,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企业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全县铝型材产业集群的骨干企业之一。

1999年5月,制定全镇第一个《村民自治章程》,分五章十九节,包含村民组织、财务管理、社会秩序、村规民约、文明户评比等内容,以此规范和约束村民的行为。村民精神面貌改观,素质提高,全村呈现出社会稳,村风正,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

村中多名医。曾传科,以专治疑难重症著称,凡经其手,往往回春;其弟子贾保东,重于时症治疗和推拿,治愈许多小儿麻痹患者,并有专著传世;贾官德,是较早采用西医疗法的中医大夫,尤擅小儿科治疗;助产师曾昭凤,以其精湛医技和拳拳爱心,使无数婴儿顺利诞生,母婴平安;曾宪福,长于妇科和温病治疗;刘源德亦有专长。至今健在的副主任医师曾昭敏,是临朐县人民医院中医专科创建人之一,也是临朐县最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疾病的开拓者之一。他们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乡里邑外所称道。

民国年间及建国初期,村有贾保东、贾官德、曾宪福坐诊行医。1968年实行合作医疗,村设卫生所1处,有‚赤脚医生‛5人。现有卫生室6处,医务人员8人。2006年,村民全部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村历来重视教育。清代设私塾4处,曾家店、贾家店各1处,曾家洼2处。出曾传经、曾继诰2名贡生,曾继训、曾广源2名庠生。继训、继诰为伯仲,继训、广源系父子,时谓‚一门三秀才‛。

民国《临朐续志》载:‚曾传经,字蓬海,曾家洼人。家贫力学,以岁贡生教授乡里。讲解能抉奥义,从学者多启发得力成名。事亲至孝,制行纯谨。虽盛暑严寒,必端坐不失常态,严取与,寡言笑,品学重一时。工草行书,人多求之。盖士林中一纯笃君子也‛。

1950年设曾家洼小学;1956年设完全小学;1964年建立农业中学;1970年设联办中学;1975年,联中‚带帽‛设立高中班;2002年,曾家洼联中撤销归并营子初级中学。1995年实施校舍改造,投资70万元,在村西新建小学1处,建1500平方米教学楼1幢,容纳12个教学班,并设有规范化操场,共占地30余亩,附设2个幼儿班,在校学生多达560人,教职员工25名。

新中国建立后,全村考出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在校生127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7人。曾宪铎,1952年生,1972年2月参加工作,曾任临朐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农情信息科科长、农业局副局长等职,曾获农业部‚全国农情先进个人‛称号,《临朐村镇志略》五井卷副主编。曾宪辉,1956年生,1980年毕业于泰安农学院,任县畜牧局副局长、研究员。贾洪礼,1957年2月生,1977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现任山东省益都卫生学校副校长、副教授、中华医学会会员、山东省中专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曾宪安,1957年生,1981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任上海市规划处高级建筑师。贾永国,1960年生,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现任潍坊市委党校教授。曾宪安,1962年2月生,1984年7月毕业于潍坊教育学院,现任徐州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吴克霞(女),1962年4月生,1982年8月本科毕业于山东医学院药学系,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办公室主任。

村文化生活丰富。1964年有文艺演出队,主要演唱吕剧、歌剧、革命歌曲、快板书等,多为自编自演。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排演的歌剧《三世仇》、《白毛女》曾参加县和地区文艺汇演,后多次到邻村送演。2004年,村民自发组织发掘传统民间艺术,跑马灯、耍蝴蝶、划旱船,年年参加县城元宵节晚会,广受邑民赞誉。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126人先后参军入伍报效祖国。魏长荣,1921年生,1947年参加革命,排长,1948年10月在锦州战役中牺牲;曾昭志,1929年生,1945年8月参加革命,排长,1952年3月在朝鲜战场牺牲,均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曾宪诰,1929年生,1948年入伍,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排长、连职参谋、团参谋长、农场场长,大校军衔,荣立大功3次,小功数次,离休后居河北涿州市军队干休所。曾宪民,1942年生,1963年入伍,1969年转业于中央组织部,任局长。贾洪太,1946年生,1965年入伍,上校军衔。曾宪山,1950年生,1969年1月入伍,1986年12月转业,现任潍坊日报社主任编辑。曾现斋,1953年生,1973年入伍,武警青海总队政治部主任,大校军衔。曾宪科,1956年生,1976年入伍,2005年转业,在省政协供职,正处级。贾宝良1965年生,1986年入伍,上校军衔。

1966年,村中出了一位为抢救集体财产英勇献身的模范共青团员—曾宪增。是年8月16日夜,天气异常炎热,曾家洼大队第十二生产队的潮屋(存放和加工烟叶的地下室)内,保险灯引燃汽油瓶起火,时任生产队保管员的曾宪增,奋不顾身扑救烈火,因汽油瓶爆炸,光荣牺牲,年仅27岁。8月20日,中共临朐县委作出《关于在全县开展学习曾宪增活动的决定》,赞誉曾宪增为‚人民的好儿子,农业战线上的王杰,生产队的‘红管家’‛,‚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全县人民都要向英雄的曾宪增学习‛。22日,共青团临朐县委亦作出《追认曾宪增同志为‚模范共青团员‛的决定》。20世纪70年代以来,村获集体表彰百余次,其中省级2次,地(市)级4次,县级28次,社(乡)级60余次。1975年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1976年被授予‚全省先进党组织‛,2004年被潍坊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吴名亮,1990年,被评为‚潍坊市先进生产者‛;贾洪奎,2002年被中共潍坊市委授予‚潍坊市践行三个代表‛先进个人称号。

1964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曾家洼为重点村,昌潍地委派遣工作组10余人到村工作1年有余。

1974年7月,大队接收来自潍坊市二轻系统的下乡知识青年34名。他们被分配到13个生产队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历时3年有余。后根据上级政策,陆续返城就工。

自明代始,村设一桥社。桥社有土地10余亩,存木质桥板百余块,收入为建桥和维护费。每年立冬至次年惊蜇,便在曾家店西河口搭建一座通往弥河西岸的木桥,桥面宽3尺,以解村人及东去西往行人涉水过河之不便,桥上重载数百斤的小推车可通行,是河东人们进县城的主要通道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桥社由村集体管理,直至20世纪60年代建成弥河大桥方撤除。

曾家洼村西原有土地庙3间。庙地10余亩,院落较大,院内古树参天,殿内塑像高大逼真,壁画鲜活生动。清光绪末年曾重修庙宇及山门,有刘姓道士住持。‚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被毁,古树遭伐,现仅存余址。

曾家洼村十字路口南60米处,主大街西侧有古槐1株,1507年栽植。现树高12米,胸径0.9米,冠幅9米,主杆有枯洞,旁枝仍虬茂旺盛。

村历任党支部书记及任职时间:曾昭圣(1952.1—1953.12)、吴名亮(1954.1—1964.12)、曾宪利(1965.1—1967.12)、吴名亮(1968.1—1998.12)、曾宪荣(1999.1—1999.9主持工作)、贾洪奎(1999.10—)。

建国后历任合作社社长、大队长、村主任为:吴克升(1954.1—1958.10)、曾广玉(1958.10—1964.12)、曾宪东(1965.1—1969.12)、曾广玉(1970.1—1999.6)、曾宪琪(1999.7—2005.6)、曾昭林(2005.7—2008.6)、曾宪录(2008.7—)。

供稿

曾宪波

曾庆起

贾保孝

第四篇:劲松西社区红十字会2012年工作总结

XX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红十字会的关心支持和倾力指导下,区红十字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红十字会各项工作要求,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建会,广泛开展募捐筹资活动,着力实施人道救灾、救护、救助工作,为改善民生、推动和谐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履职尽责 完成工作目标

(一)夯实基础,为红十字会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相关要求,高度重视依法建会工作,于9月明确区红十字会体制、经费单列。4月专职人员到位,并在今年5月将红十字会机关机构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直属于区政府,核定编制2人,已全部到岗。成立区红十字会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区红十字会会长担任组长,区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红十字会、各街道办事处等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在各社区明确协管员和志愿者,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红十字会组织网络,为扎实推进我区红十字事业提供了组织保障。结合今年预算编制体制改革,将红十字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对专项事务经费实行实报实销,保障了红十字会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广泛宣传,扩大红十字会事业影响力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红十字事业的浓烈氛围。一是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宣传。在的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世界艾滋病日、法制宣传日等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围绕红十字会的宗旨和任务,传播国际人道主义,宣讲红十字精神。二是组织专项宣传活动。组织区医疗卫生单位、中小学、社区等红十字志愿者,走上街头进行艾滋病预防自救互救知识的宣讲,红十字医疗志愿者还进入社区开展义诊、健康咨询、传染病防治、造血干细胞捐献、无偿献血等知识宣传,进行初级救护技能现场模拟演练,社区还利用展牌、宣传栏等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世界红十字日的由来、红十字会的基本原则等相关知识,今年以来,共组织各级各类宣传活动4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使广大居民认识红十字、理解红十字、支持红十字、热爱红十字、扩大了红十字会的影响。

(三)积极履职,当好政府人道工作的助手

认真履行《红十字会法》赋予的职责,以改善易受损群体境况、维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目的,扎实开展“三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救护工作有了新突破。积极开展救护演练工作,淮西社区红十字服务站与消防支队对居民进行火灾知识宣教、现场灭火技术演练,与繁荣小学一道组织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了居民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能力。二是救灾工作取得新成就。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区红十字会积极行动,向社会发出紧急呼吁,并组织机关、学校、医院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捐款捐物活动,共募得善款68.15万元,接收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15.8万元,及时上交市红十字会专用帐户转交灾区,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三是救助工作彰显新成效。我区红十字会利用中秋、春节等节假日开展“博爱进万家”活动,为社区的低保户、残疾人、特困家庭送去食用油、床单、被套、棉衣、棉被、大米等慰问物品,对患有重大疾病等来红十字会请求救助的家庭,及时上门走访,了解困难原因、家庭境况,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层层把关,把党的温暖送到确实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众中,为促进“和谐”的建设作出贡献。近年来,共为特殊群体拨付救助款项23.98万元,为1540人次提供了各项救助活动,获得群众的好评。

第五篇:村红十字会工作总结

2010年XX村红十字服务站工作总结

2010年,XX村红十字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遵循红十字会活动的基本原则,组织我村志愿者积极开展主题宣传和社区服务活动,积极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加强社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

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我村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为保证红十字会工作的落实,年初及时调整红十字会理事会

及组织网络,以保证我村红十字会组织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认真制定红十字会工作计划。

二、利用“5.8”世界红十字纪念日,设立宣传站,悬挂横幅,制作

宣传牌,出黑板报,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咨询宣传,讲解捐献骨髓的目的意义,提高大家对“无偿献血,健康储蓄”及用血保证金制度的认识,提高了村民对科学献血无损健康的理念。

三、开展了“无偿献血进社区”活动,广泛动员、精心组织,许多

社区村民与村委工作人员积极踊跃参加,体现了红十字会组织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和宗旨。

四、积极普及群众性的救护知识和技能,组织开展“红十字会进

社区”系列活动。开展了社区村民健康保健急救知识讲座活动。

五、利用村委服务中心和社区志愿者,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

动:设立健康咨询站,聘请中医院医生义诊,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测量血压、保险咨询、还为残疾人提供法律、计划生育、民政优抚、残疾人保障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组织志愿者及医务人员到敬老院、孤老、优抚对象送医送药。

六、成立了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点,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村、组两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将社会各界的捐款及物品用于救济、帮扶弱势群体。

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兴会,依德治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全面推进村委红十字会工作,在区、镇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为村委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XX村民委员会

2010年10月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