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工作总结 > 其他总结

对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总结[五篇]

对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总结[五篇]



第一篇:对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总结

关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总结

XX 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正确指导下,结合经信商务部门的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重要讲话和各类文件精神,完成各项脱贫攻坚工作。现将我局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9 年、2020 年 XX 县工业产业扶贫情况 2019 累计实现 XX 医药业产值 1.17 亿元、累计完成 XX 药材种植 0.82 万亩;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 430 万元、民族工艺美术业产值 405 万元;通过工业产业扶贫实现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已协调解决贫困人口就业 15 人。

2020 年抓好人参果种植项目实施,9 月份已完成投资 0.08亿元(已超进度完成全年目标);工业产业扶贫培训 10 月份已完成 14 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100%;截止目前工业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就业,已完成 11 人,超进度完成 3 人。

二、电子商务扶贫工作 XX 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于 2019 年底完成基础装修及办公设备购置,建成以县级农服务中心、县级农村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运营体验中心,构建基层供销经营服务体系。电商平台和运营服务网络建设情况,2019 年完成各类电商培训 615 人次。

2020 年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运营体系,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总面积 700平方米,内部分为电商办公室、电商培训

室、电商会议室、电商运营中心、电商孵化区、产品展示区、会客区、休闲区 8 大区域。电商培训室可同时容纳 40 人进行培训;电商孵化区可容纳 12 家企业入驻。截止目前已解决 6 名待业青年就业,扶持 10 名商铺负责人培训电商技能,入住企业有 8 家,其中包括服装、石刻、土特产类企业。XX 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与 XX 网红合作直播带货三次,累计销量达 5 万余元。开展融媒体加电商会议,在融媒体中心 app;“云上 XX”开设商城链接;帮助企业上架产品至电商中心微商城“吉祥太阳部落”销售入驻企业产品;帮助入驻企业 XX 珍尚源农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入驻 832平台;帮助 XX 县扎渠土特产有限公司申请品牌商标;开展 10 余次电商交流会。同时建设电商服务站点 103 个(22 个乡镇级服务站和 81 个村级服务点),依托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乡村物流站点 103 个,实现电商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 80%以上,贫困村覆盖 100%,贫困村物流辐射达 48%。

三、扶贫项目安排情况 1、2019 年商贸流通脱贫奔康示范县省级资金 600 万元。

项目安排:1、建设 XX 镇 XX 农贸市场建设项目 167 万元;2、色 XX 镇农贸市场建设项目 142 万元;3、2019 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建设项目 261 万元;4、XX 农业 XX 猪生产车间冷链设备物流配送体系设施项目 30 万元。资金拨付安排:该项目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XX 县 2019 年商贸流通脱贫奔康示范县专项资金管理细则》执行,在项目验收合格后已完成资金拨付。

2、第二批省级工业产业发展资金 150 万元。

项目安排:1、XX 县太阳部落土特产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补助资金拨付 80 万元;2、XX 山河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补助资金拨付 22 万;3、XX 服饰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补助资金拨付 28万元;XX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补助资金拨付 20 万元。XX 农畜土特产加工产业园项目 700 万元。

项目安排:XX 县 XX 农畜土特产加工产业园项目,项目资金申请 700 万元(其中涉农资金为 38 万元),截止目前项目已进场施工,预计在年底停工之前完成项目资金拨付 20%。

注重监测,加强督办。强化工业经济运行指挥,建立运行协调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跟踪调度,对在建工业项目进行督办,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运行质量。

第二篇:小河镇小河村深度贫困脱贫攻坚规划

小河镇小河村深度贫困脱贫攻坚规划

(2017-2020)

一、深度贫困村概况

小河村地处小河镇小河街,距离县城50公里。村域面积27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934毫米,海拔600--1500米,耕地1703亩,其中25°以上的坡地1230亩,林地面积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 %。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以外出务工为主,主要产业项目有种养殖业为主,2016年末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4805元。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438户1118人,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187户527人,贫困发生率47%。小河村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名胜古迹,天池山古代冰川遗迹地貌独特,红四方面军曾在小河街召开著名的“小河口会议”,现有小河口会议遗址一处。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以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总目标,狠抓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2017年底脱贫 17户56 人;2018年脱贫170户 471人。对照贫困村退出条件,2017年,推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2018年使全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3%以下,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00元,增幅超过上年水平,实现整村脱贫退出。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来源

金融信贷资金25万元,贫困户自筹 120万元,实施为 2017年至2018年。

3、食用菌加工项目。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产品小型加工及服务业10户,项目总投资13万元,使用整合涉农补助资金10万元,贫困户自筹3万元,项目实施为2018年。

4、蔬菜及中药材种植。小河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发展魔芋150亩,投资 17.5万元,其中使用整合涉农补助资金25万元,合作社自筹 5万元,项目实施2018年。

5、肉牛养殖项目。包家丫家庭养殖农场养殖肉牛100头,带动贫困户发展50头,年销售60头。投资 35万元,其中使用整合涉农补助资金20万元,合作社自筹15万元,项目实施 2018年。

6、土特产加工项目:邱一刀熏肉坊熏制土猪腊肉20吨,带动贫困户养殖土猪200头,投资45万元,其中使用整合涉农补助资金30万元,合作社自筹15万元,项目实施 2018。

7、肉山羊养殖项目。天池山养殖农场养殖羊300只,带动贫困户养殖 150只,年销售120只,投资35万元,其中使用整合涉农补助资金20万元,合作社自筹15万元,项目实施 2019年。

8、土蜂养殖项目。天池山土蜂养殖农场养殖羊300只,带动50户贫困户投资35万元,其中使用整合涉农补助资金20万元,合作社自筹15万元,项目实施 2018年。

(四)教育扶贫。学前教育资助 50人,义务教育资助60 人,高中教育资助50人,职业教育资助20人,资金概算87万,其中投入专项资金87万元,项目实施为2017年至2020年。

(五)转移就业扶贫。农业技术培训,职业农民培训,农村产业技能培训,共计9期420人次;公益性岗位开发12个,资金概算 55.7万元,其中专项资金55.7万元,项目实施为2018年至2020年。

(六)健康扶贫。慢性病报销,大病住院报销,大病医疗保险,代缴合疗费,投入整合涉农资金73.1万元,项目实施为 2018年至2020年。

(七)兜底保障扶贫。五保户供养10人、低保30人、临时救助 20人、基本养老14人、残疾人补贴39 人,资金概算 114.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14.1万元,项目实施2018年至 2020年。

(八)生态扶贫。

1.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实施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 5725.9亩,共计投入专项资金29.5万元,项目实施为2017年至2020年。

2.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实施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聘请生态护林员6名,投入专项资金14.4万元,项目实施为2017年至 2020年。

(九)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设施

8、红色旅游项目:新建红四面军小河口会议红遗址旅游接待中心,新建房屋10间两层,小河街经黑沟到天池山旅游步行道4公里,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总投资330万元,资金来源为整合涉农资金330万元,实施为 2018年,文旅局、小河镇。

四、规划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好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硬的村级班子,发挥好“四支队伍”作用,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提高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

(二)落实帮扶责任。严格实施“六个一”,由县委书记陈心亮包抓,由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牵头包联,由“第一书记”邓杰常驻,由小河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帮带,由小河村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帮筹,由乡村医生赵军驻村。

(三)强化资金保障。主动对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落实好小额信贷贴息扶贫政策,规范运行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确保贫困户发展产业应贷尽贷。

(四)强化社会扶贫。积极宣传报道脱贫攻坚典型事例,在全社会营造献爱心、送温暖氛围,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事业;积极引导国有、民营企业、社会团体,致富能人,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积极对接各级帮扶部门和单位,为社会扶贫项目牵线搭桥,引进企业、资金,为脱贫攻坚做贡献。

(五)强化示范带动。加大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效果明显

第三篇:小河镇柳树店村深度贫困脱贫攻坚规划

小河镇柳树店村深度贫困脱贫攻坚规划

(2017-2020年)

一、深度贫困村概况

柳树店村地处小河镇,距离县城54公里。村域面积19.8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934毫米,海拔700--1300米,耕地567亩,其中25°以上的坡地206亩,林地面积27029.9亩,森林覆盖率达91%。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以外出务工和传统种养殖、食用菌等产业项目以及退耕还林、公益林补助等几个方面,2016年末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0元。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238户714人,2017年初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530人,贫困发生率67%。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以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总目标,狠抓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2016年底脱贫13户48人; 2017年脱贫16户54人;对照贫困村退出条件,2018年,推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2018年,完成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使全村贫困发生率降低到3%以下,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0元,增幅超过上年水平,确保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来源

本规划涉及九大类48个项目,总投资 2983.9万元,其中涉农整合资金532.2万元、专项资金1293.8万元、金融信贷资金1040万元、自筹资金118万元。

第四篇:小河镇铁炉湾村深度贫困脱贫攻坚规划

小河镇铁炉湾村深度贫困脱贫攻坚规划

(2017-2020)

一、深度贫困村概况

铁炉湾村地处小河镇,距离县城56公里。村域面积18.5平方公里,海拔700-950米,耕地1623.7亩,其中25%以上的坡地1299.7亩,林地面积22750亩,森林覆盖率达85%。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以外出务工为主,主要产业项目有种养殖业,2016年末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0元。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200户644人,2017年初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473人,贫困发生率73.4%。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以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总目标,狠抓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2017年底脱贫17户57人;2018年除五保户15户20人外,全村拟计划整村脱贫104户396人。对照贫困村退出条件,2017年,推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铁炉湾村互助资金合作社;2017年,完成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手段,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以整村推进为基础,统一规划,推动农业发展,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发展短、平、快产业;二是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入再发展,争取项目资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实施,切实改变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促进扶贫项目的长远发展,2018年实现全村贫困农户彻底脱贫致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建设任

2018年至2020年。

2、传统养殖业。养殖黑土猪600头;土鸡8000只;养蜂500箱。项目总投资115万元,其中使用整合涉农资金45万元,金融机构信贷资金20万,贫困户自筹50万元,项目实施为 2018年至2020年。

3、食用菌加工及土黑猪养殖。铁炉湾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建立食用菌种植基地1000架,建热烘房一处,年加工包装干食用菌15吨,建土黑猪生态放养基地一处,修建农作物储存库一组200平方米,带动贫困户88户。项目总投资115万元,其中使用整合涉农补助资金50万元,金融机构信贷资金50万元,合作社自筹15万元,项目实施2018年。

4、中药材种植要。三木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种植元胡110亩,种植猪苓20亩,种植物药40亩,种植厚补200亩,种植天麻5亩,共计375亩。总投资90万元,其中使用整合涉农补助资金30万元,金融机构信贷资金0万元,合作社自筹60万元,项目实施2018年。

5、生猪养殖。海龙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土黑猪800头,带动55户贫困户;2017年销售600头。投资90万元,其中使用整合涉农补助资金30万元,合作社自筹60万元,项目实施为2018年。

6、电商扶贫。新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个,投资3万元,其中资金来源为整合涉农资金3万元,自筹资金2万元,实施2018年。

13户13人慢性病报销,大病住院报销,大病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免费体检,代缴合疗费,资金概算29.7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9.7万元,实施为2018年至2020年。

(七)兜底保障扶贫

五保户供养20人、临时救助0人、基本养老20人、残疾人补贴0人,资金概算为68.6万元,其中专项资金68.6万元,实施2018年至2020年。

(八)生态扶贫

1、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实施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5223.2亩,资金概算为21.3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1.3万元,实施为2018年至2020年。

2、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实施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聘请生态护林员2名,资金概算为3.6万元,其中专项资金3.6万元,实施为2018年至2020年。

(九)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设施

1、道路拓宽。道路建设村道路加固5.2公里道路浆砌路面悬空13处,会车台20处;裴家湾至田家山机耕路2公里加宽至4.5米;五郎庙至老房子机耕路1.8公里由2米加宽至4.5米;斩龙垭至寨沟机耕路1.5公里由2米加宽至4.5米;王国崔门前至铁炉湾村机耕路1公里由2米加宽至4.5米;小砖路长12.5公里由原来1米拓宽至4.5米。总投资283.8 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123.8万元、专项资金80万元、金融贷款80万元;项目实施为2018年至2020。

境维护工程车(小型铲挖一体机)1辆,农用三轮车2辆;铁炉湾至五郎河通组道路绿化2.5公里;建污水渠1处300米;修建文化广场2处800平方米(国开行);村级户户通广播器材;修建公厕2处120平方米(国开行);安装路灯80盏;安装路灯70盏(国开行);河堤加固250米(国开行);河堤加固3000米;建垃圾填埋场1处(含垃圾车1辆,垃圾箱10个);项目总投资536万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180万元,专项资金42万元,金融信贷314万元,项目实施为2017年至2020年。

8.村级卫生室建设。新建村卫生室建设6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7.5万元,其中金融信贷资金7.5万元,实施为2017年。

四、规划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好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硬的村级班子,发挥好“四支队伍”作用,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提高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

(二)落实帮扶责任。严格实施“六个一”由县政协副主席鲁华斌包抓,由县人社局牵头包联,由“第一书记”王亮常驻,由铁炉湾村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帮带,由铁炉湾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帮筹,由乡村医生石小宝驻村。

(三)强化资金保障。主动对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落实好小额信贷贴息扶贫政策,规范运行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确保贫困户发展产业应贷尽贷。

(四)强化社会扶贫。积极宣传报道脱贫攻坚典型事例,在

第五篇:对于脱贫攻坚感悟

关于脱贫攻坚的感悟 三 篇

本文仅供参考

关于脱贫攻坚的感悟【篇一】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必须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尤其要看到,有的地方扶贫产业“大而不强”,有的群众生活保障“有而不优”,有的家庭收入“高而不稳”,巩固脱贫成果须坚持问题导向,把准注力“点位”,推动脱贫质量更高、成效持续更久。

长远谋划,解决扶贫产业“大而不强”问题。“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经过几年来精心培育,贫困地区产业“遍地开花”,少则几百亩,多则数千上万亩,规模“体量”上去了,但加工、销售、物流等链条却未连成一体,甚至还有空白,导致产业“大而不强”。要对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定位,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定期轮换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提高上游链条供应水平;全力引进加工企业,开发多样下游产品,同时完善农村电商布局,建立快速物流通道,加

强产品推荐、打响品牌、美化包装,提高全产业链健壮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大产业”变“强产业”,厚植群众致富的“造血源”。

持续投入,解决生活保障“有而不优”问题。目前,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已经实现,但保障标准还不高、生活质量也偏低,有饭吃却肉偏少、有衣穿却样式少、有住房却不漂亮,群众还有想法和意见,需要持续投入改进。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基建力度,改善群众务农、就业、经商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高慢性病报销比例;加大对老年、残疾、重大疾病人群政策兜底力度,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要全力创造条件,鼓励群众多方式、多渠道创收,在产业上挣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分红费,或是外出务工挣现金、自主创业谋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达到小康甚至更高标准。

防范风险,解决家庭收入“高而不稳”问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一旦产业经营失败、就业困难、政策“断供”等导致收入锐减,重点监测户、边缘户就随时可能返贫致贫。要防范这种收入虚高不稳风险,关键要增强忧患意识,打破“小富则安”“脱

贫即成”乐观心态,理性分析各种潜在风险,在收入途径上“做加法”,降低收入单一化风险。同时,要建立长效防返贫机制,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进行预警,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关于脱贫攻坚的感悟【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最硬骨头”的关键时期。答好脱贫攻坚这张“考卷”,广大党员干部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必须坚定信念、敢于担当、深入基层,坚持“干”字当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保持“民生至上”的实干温度。战贫如同钉钉子,必须一锤一锤地敲。钉好钉牢钉子,首先要找准落点,战贫也是同样如此,越到冲刺阶段,越需专注用心用情。要牢牢抓住精准这个“牛鼻子”,在“病根”和“症结”上对症下药,才能“断穷根”,确保脱真贫、真脱贫。钉钉子只有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钉实钉牢。脱贫攻坚越到冲刺阶段,越需全力以赴,越需要把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瞄准困难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医学业养等方方面面的实际困难和需要,瞄准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一

锤接一锤地狠抓问题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狠抓政策落实,办好实事、打好基础、送好温暖,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保持“逢山开路”的乐干激情。越是爬坡过坎越应保持乐于奋斗激情。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每一步,都是“战风雪”“夺关隘”迎难而战的艰辛攀登。船到中流浪更急,奋楫者总能率先争渡;人到半山路更陡,志坚者终将傲视群山。要始终传承共产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怕困难、一往无前的红色基因,鼓足“攻城拔寨”的决心,瞄准靶心拉满弓,带头向前、带头破难、带头担当,做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才能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锤炼“能征敢战”的会干本领。打铁还需自身硬,战贫需要真本领。无论是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还是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等等,脱贫攻坚战的每一场“战斗”都需要“硬功夫”。要时刻保持“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始终在勤学、勤思、勤践上下“绣花”功夫,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养专业精神,把战贫的“手中活”练成决胜的“撒手锏”,成为爱农村、熟乡情,懂政策、善作为,精业务、乐创新的专家型“战士”,以能担当的宽肩膀、能成事的真本领抓落实,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涵养“马上就办”的快干作风。“时辰可拖,日期不可拖”。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党员干部作为战贫“突击队员”,要多一分“闯、冒、试”劲头,保持“马上就办”的快干作风,以分秒必争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对帮扶工作要谋划于早、带头于先、行动于快;对政策落实要挂起“作战图”,倒排“时间表”“任务书”,精细到时到点到人,做到环环相扣、步步跟进,让雷厉风行、快干实干成为每一位战贫“战士”的鲜明特征,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关于脱贫攻坚的感悟【篇三】

面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这一“综述题”,要抓住因病、因灾、失业等“三保障”方面可能存在致贫返贫的关键因素,在源头防控、隐患排查、扶智增能上持续发力,切实筑牢致贫返贫“拦水坝”。

聚焦源头防控,深耕机制防贫。依托农村(城镇)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等政策,协调医院、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帮助患有心脏病、脑血栓、肝硬化等重病住院治疗群众,报销医药费,办理慢性病手续,节约群众看病成本。借助对口援疆省市、省级人民医院等医疗帮扶援建项目,联合县(市)医院,定期邀请综合内科、感染科、妇科等专家医师,开展筛查、治疗、康复、跟踪管理为一体的“上门”

义诊活动。针对重症急诊患者,采取“现场诊治+远程会诊”形式,及时制定救护治疗方案,挽回重症群众生命。同时,利用义诊时机,向脱贫户讲解甲状腺结节、布病等地方病的预防知识,切实提升农牧民群众健康意识,降低得病几率。

抓实隐患排查,防止因灾返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疫情汛情叠加,给脱贫户增加了生活负担,各地要争分夺秒,及时修复损毁的房屋、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因地适宜帮助脱贫户补种、改种作物,稳住农业基本盘。组建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隐患排查小分队”,开展危房排危修缮、农田水利设施维护、河流水库巡逻等防护行动。协调县(市)电力公司、燃气公司,帮助群众检换老化电路、天然气管道,入户宣传安全知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针对脱贫户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的问题,采取“政府+保险公司+农户”灾害风险分摊模式,引导其购买农业、牧业、家庭财产等保险,化解风险。

突出扶志增能,盘活“造血”功能。“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并不等于永远小康。要掌握脱贫户就业状况及技能水平,按照“一户一卡”要求,建立脱贫户就业跟踪服务信息卡。针对新入职或技能水平较低的在岗人员,对接用工单位用工要求,邀请资深技术员、技师,利用“农牧民夜校”,开办“技能提升班”,帮助脱贫就业人员

获得技术员、技师等职称,提升就业技能。针对已失业群众,按照“岗位需求+精准培训+定向输出”模式,协调人社、旅游、经贸等部门(单位),签订用工委培协议,开展相应工种培训,让群众真正学会致富本领,才能一劳永逸。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