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个人总结 > 其他个人工作总结

八年级政治下册 周清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粤教版5篇

八年级政治下册 周清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粤教版5篇



第一篇:八年级政治下册 周清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粤教版

周清3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3 宪法保障公民的权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作为国家的总章程,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的地位。()

A.刑法 B.民法通则 C.宪法 D.行政法

2、制定我国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是《宪法》,是因为()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全部问题 B.宪法是我国所有法律的综合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3、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以上的多数通过。()

A.十分之一,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B.五分之一,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C.五分之一,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 D.三分之一,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

4、在我国,国家公务员行使的权利属于()权利 A.个人的 B.中国共产党的 C.公共权力的 D.有钱人的

5、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权、政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化权利等基本权利。这说明()

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B.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6、刑警王某在调查刑事案件中,采取非法手段,逼取供词,构成刑讯逼供罪,依法逮捕。王某的行为是()

A.做了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B.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C.做了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D.行使刑警的权利.7、云南省某自治州交警支队对百姓的“民告官”之举采取了不理睬的态度——不应诉、不举证、不出庭、不答辩。最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老百姓胜诉。对此正确的认识是()①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 ②老百姓依法维权的意识在增强 ③国家机关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事 ④公民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A.权利保障体系 B.司法保障体系 C.立法保障体制 D.律师管理体制

9、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

用心

爱心

专心 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这表明()

A.宪法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最高准则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D.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较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0、“焦点访谈”栏目开播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赞扬。黎民百姓把它视作“焦青天”,遇到讲不清的理,申不明的冤,就想找“焦点访谈”。这里“焦点访谈”发挥的作用是()A.信访举报 B.新闻监督 C.人民代表联系群众 D.国家权力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我国《民法通则》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我国宪法规定,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以上材料说明:()

A.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B.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C.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我国现行宪法由()四章构成

A.序言和总纲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国家机构 D.国旗国徽首都

3、以下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来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有()(原创题)A.学校和医院 B.人民政府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4、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其内容包括()A.权利保障 B.财富保障 C.立法保障 D.司法保障

5、向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建议,可采用的途径有()A.当面反映 B.写信 C.通过媒体反映 D.打电话

三、材料题(共30分)

材料一 《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 我国已颁布的《刑法》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本法以宪法为依据”。五届全国人大在通过宪法的同时,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其他法律进行了修改,使得这些法律符合宪法规定。

材料三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投票表决,赞成2 811票,反对21票,弃权24票,结果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修正案。

材料四 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便根据宪法修正案的这一精神做了相应的修改。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四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10分)(2)它们又共同说明了什么?(10分)

(3)结合(1)(2),谈谈这四则材料向我们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10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单元 我是中国公民

5. 3 宪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C

2、C

3、B

4、C

5、C

6、A

7、B

8、A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ACD

2、ABCD

3、BCD

4、CD

5、ABCD

三、材料题(共30分)

(1)以上四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答:材料一说明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材料二说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材料三说明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材料四说明普通法律的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即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它们又共同说明了什么? 答:它们又共同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要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3)结合(1)(2),谈谈这四则材料向我们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①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②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③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八年级政治下册 周清13 单元测试 粤教版

周清13第七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国家重视教育,这是因为受教育是()

①公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②具有强制性的公民基本义务 ③公民享有、行使其他民主权利的重要条件 ④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土家山寨,一对小兄弟先后长到4岁都患上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精神萎靡不振,四肢无力,肌肉慢慢瘫软萎缩,渐渐连腰也伸不直,十多岁的身躯才1米多高。孩子的父亲罗方中12年来,先后背着两个儿子,每天风雨无阻两次往返于五六里山路,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回家,累计行程5万里山路,他从没迟到过。阅读材料回答2-4题。

2、按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承担的最基本义务有

()①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②按时入学的义务 ③履行遵守学校规定、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义务 ④考入重点高中的义务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孩子的父亲的做法()

A.履行了适龄子女按时入学的义务 B.履行了保证适龄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C.是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

D.是尊师重教的表现

4、同学们知道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买学习用品送给小哥俩。同学们的做法是行使对自己合法财产的()

A.使用权

B.占有权

C.处分权

D.收益权

5、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下列属于合法财产的有

()

①民工李某把在施工时发现的明朝瓷器作为收藏品②小强上学途中拾到一个钱包,将之据为己有③单位在过节的时候,发给职工200元奖金④马大妈在市场上买的古玩⑤小娜的存款扣除利息税后获得的利息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林老汉于2000年开始承包30亩山地种果树。3年后,他用赚到的钱购买了两间商铺,出租后每年有2万元的租金收入。此外,他还购买了3万元的国债。据此回答6~7题。

6、2万元租金收入属于林老汉对财产的()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7、2009年,林老汉不幸去世,以上财产中,不可以作为遗产的是()A. 30亩山地 B.房屋及租金 C.国债 D.果树

8、法律规定,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

①法定继承

②赠与国家

③遗嘱继承

④ 遗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公民王某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留下8万元遗产。王某的妻子、儿子、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提出了继承其遗产的要求,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下列属于王某遗产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①妻子

②儿子

③兄弟姐妹

④父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吴某生前与其母亲、弟弟、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其中一女儿已出嫁,吴某死后留下9万元遗产,该遗产应如何分配

()

①若有遗嘱,就按遗嘱继承②若无遗嘱,可按法定继承③不管有无遗嘱,均可按法定继承④若按法定继承,除已出嫁女儿外,与其生活在一起的人都可继承 A.①②

B.③

C.①④

D.①②④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1、你认为下列哪些属于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

()

①“存包丢失概不负责” ②“顾客就是上帝” ③“谢绝自带酒水” ④“本店对此次有奖销售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⑤“打折商品概不三包”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

12、下列对

确的是

()①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②是违反平等和公平原则的行为③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④应受到社会道德谴责的行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小丽到商场购物,随意试穿多件衣服,她说:“反正试穿不要钱。”并把衣服乱扔乱放。售货员提醒她不要这样时,她态度粗暴,顶撞服务员。她的做法()

A.正确的,因为顾客就是上帝

B.错误,她不应该试穿哪些衣服 C.正确的,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D.错误,没有尊重售货员的人格尊严

14、近年来,类似“3·15特别晚会”、“每周质量报告”等电视节目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找电视台”成了消费者维护自己权利的重要手段,媒体成为不法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曝光台。可见()A.消费者越来越懂得自己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 B.消费者已懂得通过不正当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C.电视台已经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法律途径 D.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在增强,维权的手段多样化 15.学生小王和父亲去商场购买笔记本电脑,他们在购买过程中,可取的行为有()①多挑选几种品牌的电脑进行比较 ②详细询问电脑的配置、性能及售后服务情况 ③购买了其中一个品牌电脑后,向服务员索要保修卡及发票 ④买回家几天后,听说该款电脑开始降价,要求退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九年义务教育包括()两个阶段,时间跨度共九年,所以也称为“九年义务教育”。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初级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2、下列属于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

A.经常旷课 B.中途辍学 C.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D.遵守纪律,努力学习

3、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权利。A.占有 B.使用 C.收益 D.处分

4、下列属于法定继承人第一顺序的有()

A.配偶 B.兄弟姐妹 C.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 D.父母

5、下列属于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有()

A.购买到假货 B.购买商品时被强迫 C.出现短斤缺两 D.被辱骂

三、材料题(共30分)

小宁为了暑假期间学习电脑,征得家长的同意后,花了近8000元钱购买了一台电脑。拿回家后发现主机已被启封过,一些零部件已被调换,显示屏上的机号与包装箱、说明书上的号码不符合。于是,他要求店主退货,但店主不同意。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所学有关法律知识,请回答:

(1)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合法权益?(15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2)如果你碰到材料中的情况,与店主又协商不通,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15分)

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B

2、D

3、B

4、C

5、C

6、C

7、A

8、C

9、B

10、A

11、A

12、C

13、D

14、D

15、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BC

2、BCD

3、ABCD

4、ACD

5、ABC

三、材料题(共30分)

(1)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

(2)首先可以去商店和经营者协商,要求调换或退赔。如不成,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还可以向工商部门申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三篇:《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案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成为根本大法。

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维护宪法权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根据法制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塑造个人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在宪法最高准则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关心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积极地,准确地行使对国家的监督权。

教学重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 教学难点: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知识要点: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

3、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

4、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9 情境研讨,“兄弟争论,我来平息”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

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毛泽东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为: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思考:宪法(母法)与普通法律(子法,如: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商标法,专利法,刑法等等)之间的区别:(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个方面的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辨别: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此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3、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序言和总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三、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0 “社会风景”,讨论: 我国宪法是怎样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宪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宪法的基本内容

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不但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国家机关保护公民权利的任务,使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2、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

国家权利来自于人民,使公民通过权利的享受赋予的。凡不是由公民政治权利授予的权利都不是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必须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保障与维护公民的权利。

3、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宪法将保护公民权利的责任赋予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中负有相应的责任,如: 受教育权

劳动权 政府创造条件或提供机会来保障 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平等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府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权 宗教信仰权利

4、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①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中有法可依。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案例:某县原县委书记在一次政法会议上作报告时说:“你们说,是官大还是法大?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们,是官大!因为法是人制定的嘛!没有人哪里会有法?没有人,法哪里会大?大在哪里?所以说是官大!坐在这里的,我问你,你法院院长没有我提你的名,你能当吗?你检察长没有我提你的名,你能当吗?我看你们都当不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了宪法知识,你一定拥有批驳这位书记“狂言”的依据,请写出来。(2)对这位原县委书记,你准备怎样劝告他?

四、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同时也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作为公民,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3、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阅读与感悟”《一条建议,促使一部行政法规的撤销》 实践活动——实践与评价指南:

课本p23 “社会风景”——擦亮眼睛,维护权利 认真阅读课本p23-24,思考:

1、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说明以上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

2、“我给故事续一续”:

假如你是小张,小李或手表厂工人们的朋友,他们向你诉苦,但因为不懂得宪法知识不知道该怎么办,作为朋友,你给他们出个主意,并将这个故事成功地续下去。

第四篇: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郭扶中学八(下)政治学教卷第五单元5.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5.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主备:陈孝容课型: 新授课备课组审核:领导审核:

班级姓名组别

第一课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

能成为根本大法。

2.感受宪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

尚法律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理解宪法何以能成为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何以能成为根本大法。

三、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预习课本5.3一标题内容,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现行宪法由哪几部分构成?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4.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体现在什么地方?

【交流展示】

各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提出未弄懂的问题。

【合作探究】就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组内合作探究。

【互动提升】

1、通过互动,进一步加深对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

郭扶中学八(下)政治学教卷第五单元5.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阅读探究图之情景研讨“谁的法律单位高”,思考讨论课本所提的问题。

3、阅读实践与评价之社会风景—“公民哪些基本权利被侵犯了”,思考课本所提的问题并开展有关活动。

【检测与反馈】

一.选择题(1题为单项选择题,2——4题为多项选择题)

1、﹙单选﹚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将“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保护人权、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等内容写入宪法,与此相关的普通法律也作

了相应的修改。以上材料说明()

A.宪法包含普通法律,可以代表普通法律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C.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宪法比普通法律更具体、更详细

2、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这表明﹙﹚

A、教育法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B、宪法是制定义务教育法的基础和依据

C、教育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毛泽东曾说过“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

个总章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宪法﹙﹚

A、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B、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C、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严于普通法律

4、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最根本的问题,下列属于宪法中的规定的内容有()

A、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B.、什么行为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并对此行为处以什么刑罚

C、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规定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思考题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部分内容进行

了修改,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护人权、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等内容写入宪法,与此相关的普通法律也作了相应的修改。因此,小明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的事,与我们

公民个人无关。你认为呢?

【教学后记】

郭扶中学八(下)政治学教卷第五单元5.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第二课时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中的作用及

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2、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懂得运用宪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进一步增

强宪法意识。

二、教学重点:如何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三、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预习课本5.3二标题内容,思考回答问题:

1、宪法对公共权力的规范和限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2、按宪法的要求,国家和政府是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的?

3、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4、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交流展示】各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提出未弄懂的问题。

【合作探究】就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组内合作探究.【互动提升】

1、通过事例、讲解加深对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

2、阅读探究园之社会风景—“拆迁之前”,思考交流课本所提问题。

郭扶中学八(下)政治学教卷第五单元5.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阅读“阅读与感悟”,谈感悟。

【检测与反馈】

一.判断题

1、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施的责任。()

2、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国家通过法律规范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D.中央军事委员会

2、在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当天,某校举行了灯谜大猜想活动。其中一个谜面是:

排行我最大,母法之根本;子法由我生,效力我最高(打一法律名称)。这个谜语的谜底

是()

A.环境保护法B.刑法C。教育法D。宪法

3、下列不属于司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有()

A.国家建立了律师制度

B.国家建立了法官制度

C.国家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D.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处贪官

三.简答:

1、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教学后记】

第五篇:八年级政治下册 周清6 维护人格尊严权 粤教版

周清6第六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6.2 维护人格尊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说明()①我国法律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②人格尊严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居于首要地位 ③人格尊严不可辱

④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iu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士可杀而不可辱”对这一观点你认为()A.是错误的,过分强调个人主观努力的 B.是正确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是正确的,因为人格尊严是公民至高无上的权利之一 D.是错误的,过分强调哥们义气,带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认识是()A.自由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而在押犯是不能享有人格尊严权的 B.人们有权随意变更自己的姓名

C.人们无权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 D.人们有权在自己的名誉受到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4、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①生命健康权 ②自由权 ③名誉权 ④肖像权 ⑤姓名权 ⑥隐私权 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5、关于“指桑骂槐”的说法,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有时会侵害实际被骂者的姓名权

B.不可能侵害实际被骂者的名誉权 C.有时会侵害实际被骂者的名誉权

D.一般不会侵害实际被骂者的姓名权

6、侵害公民姓名权的具体表现是()①盗用他人姓名 ②冒用他人姓名 ③给他人起外号 ④用笔名或网络呢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是()A.某像馆为招揽顾客,私自张贴某人照片 B.在寻人启示上使用被寻找人的肖像 C.公安机关在通辑令中使用犯罪嫌疑人的肖像

D.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播放了在大街上乱丢果皮的马某的录像

8、某网站曾进行过“丑星”评比,将一些明星列为候选人,并配发照片及其文字说明。该网站的这种做法()A.可以鞭策明星,使其健康成长 B.正确行使言论自由C.有损明星人格尊严D.给大众提供娱乐,无可厚非

9、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A.地位身份

B.良好表现

C.学历

D.学业成绩

用心

爱心

专心

10、小马为了表示对你的不满,当着你和其他同学的面,撕毁你的照片,并乱踩。小马的行为()A.是合法行为 B.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C.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 D.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小明今年10岁,其父母经常打骂他,邻居劝告:“要注意小孩子的人格尊严。”小明的父母就反驳:“小孩子有什么人格,就算有也不值钱。”你认为小明的父母()(原创题)

A.正确,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 B.错误,没有认识到人格尊严是作为人应当受到的最起码的尊重 C.未尊重邻居的人格尊严 D.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规定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人格尊严权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

B.人格尊严权是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C.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两个方面

D.俗话说:“无耻者,无所不为。”所以犯罪分子没有羞耻心也就没有人格尊严权

3、下列行为中合法的是()A.老师要求多次迟到的小刚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走路比乌龟爬得还要慢 B.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C.杂志编辑在征得小立的同意下,把小立的相片刊登于封面,并支付相应的报酬 D.小明为了安全,在网上QQ用假名

4、爱默生说:“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够受到尊敬。”这句话说明()(原创题)A.每个人都有人格,应平等待人 B.只有尊重他人才能有金钱的回报

C.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一个文明的人的素质 D.尊重他人是道德问题,不关法律的事

5、愤怒的人们抓住一个小偷,并对他拳打脚踢,这侵犯了小偷的()A.生命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财产权

三、材料题。(共30分)

某校秋委田径运动会上,八(5)班在接力赛中获得冠军,一部分同学就洋洋得意,挖苦、嘲笑没有获得名次的八(1)班。于是八(1)班有一部分同学说法八(5)班同学有作弊行为,八(5)班部分同学听后非常恼炎,谩骂并吐口水到八(1)班部分同学自上。经查,八(5)班同学并没有作弊行为。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这么做有何危害?(15分)(2)、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样处理?(15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六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6.2 维护人格尊严(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B

2、C

3、D

4、C

5、C

6、A

7、A

8、C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

1、BD

2、ABC

3、BCD

4、AC

5、AC

三、材料题。(共30分)

(1)这些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都侵犯了对方的名誉权。八(5)班部人同学挖苦、嘲笑、谩骂、吐口水等属于侮辱行为,八(1)班部分同学说八(5)班同学作弊属于诽谤行为。这些行为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违法行为,也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轻则要受到舆论的遗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2)①对于不公平的评价,要从事实出发,澄清事真相。②对于谩骂、侮辱等侵犯名誉权的行为,要用理智的方式处理,如向老师、学校领导反映情况,请他们出面解决,或者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用心

爱心

专心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