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非贫困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某村属非贫困村,位于某镇西北部,庆镇二级公路沿线,东接上肖镇杨城村,南靠上肖镇路岭村,西连屯字镇阳宁村,北邻屯字镇太阳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834户3405人,全村土地面积8985亩,耕地面积5768亩,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是该村经济发展主要特点。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4名,其中女党员12名,预备党员1名,流动党员10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培养大学生后备村级干部1名.宽带网络全覆盖。有村部办公大楼1栋,有标准化村卫生室1处,有六年制小学1所,村级幼儿园1所。
二、精准扶贫
202_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34户,贫困人口1024人,贫困面30.07%,经过五年脱贫攻坚,202_年全村剩余贫困户92户359人,本年计划脱贫42户167人。其中培训种养植专业9人,家政服务专业2人,电工1人,中式烹调师5人,香包刺绣12人,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回头看”巩固提高暨产业扶贫培训62人。旧院复垦410亩,饲料玉米400亩,水泥硬化路600米,砂石路4.5公里。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培育结构单一。从全村整体情况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亩,户均不足5亩,加之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薄弱,大多农户种植传统农作物,发展特色产业意愿不强。从这次解剖结果来看,全村种植业结构单一,几乎无特色增收产业。从入户走访调查来看,仅有15户有发展养殖意愿,32户发展种植(其中24户全膜粮食),10户发展林果业。
(二)村级阵地建设到位但资金欠账较大。从村级目前现状来看,村部办公用房为二层楼房1栋,办公条件相对较好,有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1处,但在修建时欠款高达60万,至今未偿还。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翟池村在庆镇二级公路沿线,地理位置优越,饮水、宽带网络等基础工程已全部实施。目前,主要存在两方面欠账:一是8个自然村中有7条12.9公里道路未硬化,影响村民安全出行;
二是电力供应不能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
(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无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村两委在集体经济培育发展上思路不够开放,措施不够具体。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千方百计,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1.调整培育特色产业。面对我村地少劳动力缺乏,产业发展意愿不强的现实特点,要加强宣传动员,计划在202_年全村栽植988亩文冠果,种植1000亩饲料玉米,目前土地流转、地块预留等前期工作到位,以“产业”为主导,“订单”为联结,“技能”为支撑,由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经营主体流转贫困户土地,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加强翟池旅游项目的建设投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2.强化培训,促进技能增收。鉴于我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的现状,村两委积极协调县就业局及省市产业培训机构,采取劳务品牌培训、技能带头人示范性培训、创业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方式,精准确定培训人员,增强技能培训实用效果,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培训目的。
3.注重引导,鼓励返乡创业。紧密结合本村的优势和特点,指导和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选准选好创业项目。引导和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回乡创业。普及宣传县委县政府相关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各项惠农政策,改善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服务,构建创业平台,实行优惠政策,解决好农民工回乡创业中存在的信息、技术、资金、场地、人才、服务等问题,加强对返乡创业者的跟踪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多方协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逐步实施电网改造及村内道路硬化。我村电网均为早期的地埋线路,安全隐患较大,加之村民家用电器设备的增加,电力供应不能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下一步,要积极加强与电力部门对接,力争尽快完成全村动力电全覆盖。村内道路为砂石路面,严重影响村民的日常出行。计划争取项目资金,逐年实施全村7条12.9公里道路硬化,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
2.力争全面完成c级危房清零任务。我村202_年上报c级危房户45户,已建成2户,动工4户,计划按期全面完成c级危房清零任务。
(三)精准发力,增强村级综合服务水平。
1.依托旅游文化产业,化解村级债务。翟池村村部建设相对较好,办公场所宽敞,办公设备齐全,但村部建设欠账较大,要依托我村翟池避暑山庄,大力开发旅游产业,逐步化解村级债务。
2.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我村无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和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对村集体林场、耕地和未利用地等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通过自主经营或者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集体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利用荒坡、荒滩及路边、水边、田边、村边等集体空闲地,发展种、养殖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盘活存量集体资产,对村集体所有的公共设施和场地等集体资产,允许通过承包、租赁、联营、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增加集体收入。
3.促进村级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要加强硬件投入,使村级阵地功能“全”起来。建立党员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
完善就业技能培训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图书室;
在村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适当配备健身器材;
要健全管理制度,使村级阵地“用”起来。要明确责任要求,使村级阵地“活”起来。明确村两委职责分工,责任到人,分工明确、规范管理、规范运行,全面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能力。
第二篇:**村村情概况
**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东和店镇**村委下辖9个自然村(18个村民组),8300亩耕地,共有农户1885户7555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的147户397人),监测对象6户26人(脱贫不稳定户3户14人,边缘易致贫户2户1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3人),已消除风险5户21人,未消除风险1户5人。目前全村共有低保户251户473人,五保户31户37人残疾人193人。其中脱贫户中五保户28户33人,低保户114户357人;监测户中低保户6户21人。其中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77人,享受生活补贴 122 人。
目前我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所有自然村主干道道路均已硬化,通水率100%、通电率100%、通广播电视、通网络,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主干道路灯全覆盖。
全村202_年集体经济收入有 30多万元,来源分别有光伏发电收入25.1万元、大棚租赁收入2.3万元、110万元的收益收入7万元,5000元扶持资金共59.92万元的收益收入3.5952万元,扶贫车间租金收入5880元,农机租赁收入500元。
二、主要做法
202_年,我村以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为抓手,认真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巩固成效,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责任落实方面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村党支部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市县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树牢不忘初心、继续战斗的信心决心。二是强化工作队伍。村成立巩固脱贫攻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调整村5人责任组和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继续保持全体参与、齐抓共管的合力。三是明确各方责任。责任组组长负有领导责任,支部书记负有主体责任,第一书记和帮扶队员负有帮扶责任,确保人人肩上有责任,层层主动抓落实。村支部书记带头落实遍访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工作要求,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全体帮扶队员认真落实帮扶走访“五个一”要求,形成齐抓共管的攻坚合力。
(二)政策落实方面
1、继续落实教育扶持有关政策,202_年春季共66人,补贴资金 3.508万元全部到位。全村无一因贫辍学的学生。
2、继续落实健康扶持政策。县财政为全村享受政策的147户脱贫户及3户有低保的边缘易致贫户成员统一交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意外险,看病免押金,先诊疗后付费,出院一站式结算,报销免起付线。同时推行家庭签约服务,实施慢病救助和大病救治政策,全村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都有保障。
3、继续推行住房安全政策。开展农户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对排查中发现隐患的1户低保户的房屋进行整修(其中新建1户),全村广大农户的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
4、安全饮水:全村18个村民组全部接通了自来水,农户全部接通自来水,且水质合格。
5、社会保障。脱贫户中五保户28户33人,114户357人。目前我村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77人,享受生活补贴 122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残疾人已全部落实了补贴政策。
(三)工作落实方面
1、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情况。大力宣传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政策,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做到“五个必到”,共排查各类重点人员166户,识别监测对象6户26人,及时明确帮扶人,制订帮扶计划,落实就业、产业、综合保障、社会帮扶、防返贫保险、扶志扶智等帮扶措施。
2、脱贫人口就业情况。全村共有县外务工的脱贫人口23人,县内务工的脱贫人口82人,其中扶贫车间务工33人,设置公益岗位64人。(其中19名保洁员,42名护路员、3个护林员),设置临时公益岗位74人,占脱贫户总数的 68.5 %,达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顺利实现就业增收的目标。
3、产业发展与帮扶情况。一是大力发展白芝麻种植特色产业,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脱贫户种植白芝麻,202_年全村种植白芝麻3600多亩,脱贫户种植168亩,奖补资金50343元;二是对有能力、有意愿自我发展养殖、种植的脱贫户进行自我发展资金奖补,每户最高可奖补资金2万元,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202_年扶持100多户脱贫户奖补资金367619元。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对脱贫户的农畜产品积极对接销路,确保卖的出,解决脱贫户的后顾之忧,共为脱贫户销售产品8.8万元,全村没有发生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三是用好扶贫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引进了服饰、藤编等企业,工人月工资平均在1000至2500元,有效带动33名脱贫户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通过光伏发电、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车间租金、大棚租金、机械租赁等收益,每年集体经济均在20万元以上。
4、金融支持情况。在202_年贫困户贷款14户的基础上,今年新增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贷款29户。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情况。攻坚期内我村水电路讯网、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和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得到了极大改善,今年我们分别安排相关责任人,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管护,强化日常管理,确保广大群众继续受益。
6、防止因灾因疫返贫致贫情况。我村组织村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若干政策举措》,并积极开展大排查,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目前我村没有因突返贫致贫人员。
(四)巩固成效方面
1、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效。积极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集中活动,通过查看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均没有发现上述问题。
2、收入变化情况。通过算账对比,全村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收入均超过6372元,并比去年有所增长,达到了持续稳定增收的目标。
3、扶贫资产管理情况。对扶贫资产建立台账,分别明确责任人进行管护,确保扶贫资产取得效益,目前全村委各扶贫资产均正常运营,管理规范,经营性资产效益良好。
4、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随着村级决策事项的公示和村组干部办事公道正派,群众能够积极参与村务并监督村委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特别是今年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对巩固脱贫成果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第三篇:**村村情概况
**村村情概况
**村是**乡非重点贫困村,位于**乡西部,距乡政府2.5公里,全村共有16个村民组992户3358人,耕地5890亩,林地2150亩,村两委班子6人,党员62人,党小组6个。经济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近年来,依托脱贫攻坚政策,我村积极引进小河湾现代农业项目,逐渐形成了以小河湾现代农业开发为龙头,麒麟西瓜种植、葡萄种植、白鹅养殖、小龙虾养殖、肉牛养殖、生猪养殖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73人,已脱贫95户352人(含稳定脱贫1户3人),其中,202_年脱贫16户83人,202_年脱贫6户29人,202_年脱贫21户74人,202_年脱贫46户152人,202_年脱贫6户18人,未脱贫户9户21人,贫困发生率0.63%。边缘户1户9人,脱监测户1户4人,老人户6户7人。
一、致贫原因分析
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73人,因病致贫66户225人,户占比63.5%,因残致贫16户61人,户占比15.4%,因学致贫17户68人,户占比16.3%,因灾致贫5户19人,户占比4.8%。
二、帮扶措施注重成效
近年来,我村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五条途径”的要求,落实“四个不摘”,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注重脱贫质量的提高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的激发,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我村实际采取以下措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1、就业增收方面:一是鼓励外出就业和县内自主就业。鼓励有意愿的人员外出就业,确保“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村目前在北京、郑州、江浙一带形成了近千人的外出务工队伍,其中贫困户县外就业90人,通过健康证明外出、本地就近就业已返岗82人,受疫情影响未返岗8人,主要从事建筑、餐饮、废品回收等行业,人均月增收四千余元。县内自主就业44人。二是积极开发村级公益岗位,目前**村有劳动力在家人员从事公益岗位人员48人,人均月增收300元左右。
2、住房保障方面:202_年以来,贫困户实施危房重建31户(16年2户、17年7户、18年22户),户容户貌整治17户;非贫困户实施危房重建18户,户容户貌整治4户,随子女入住5户;实施卫生厕所改造200户。
3、基础设施方面:202_年以来,共计硬化村组道路22公里、修渠3000米、清淤大塘5口、修建文化广场1000余平米、建公租房4套、变压器增容3台(已完工1台、正在施工2台)、按照路灯20盏,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4、医疗保障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并享受人均减免30元,五保户财政代缴合作医疗,家庭签约全覆盖。慢性病门诊办理129人,每人每月最高可报销360元。
5、教育保障方面:贫困家庭的学生按照家补助标准享受补助,202_年秋季,享受学期教育补贴16人,义务教育寄宿补贴63人,高中教育补贴12人,雨露计划补贴11人,省定营改计划7人。
6、社会保障方面:**村现有低保122户131人(A类低保9人,B类低保122人),五保户22户27人,残疾户62户6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50户192人,低保特困供养户2户5人,五保贫困户14户20人。
7、产业扶贫方面:生猪寄养20户,户均年收益300元;守业带贫35户,户均年收益500元;豫南黑猪养殖18户,收入1000元。
8、金融扶贫方面:入股分红46户,年收益3000元;凯丰带贫4户,年收益3000元;世纪商会带贫5户,年收益3000元;小额信贷10户58万。
第四篇:**乡**村村情概况
魏岗乡杨围孜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
杨围孜村位于杨围孜村位于潢川县北部,距县城16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共17个村民组20个自然村,全村共610户,现总人口2689
人。耕地面积6983亩。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6人,其中流动党员17人。
二、贫困户基本情况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00人,贫困发生率3.72%。其中五保贫困户18户21人,低保贫困户14户39人,一般贫困户17户40人。致贫原因:因病32户67人,因残16户29人,缺劳动力1户4人。202_年预脱贫36户63人、拟将贫困发生率降至1.38%,202_年预脱贫11户27人,202_年预脱贫2户10人。
三、各村民组贫困户分布情况
(一)杨围孜组:总户数52户201人,贫困户3户4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1人、五保贫困户1户1人、一般贫困户1户2人;
(二)尹洼组:总户数29户127人,贫困户2户3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2人、五保贫困户1户1人;
(三)贾围组:总户数33户143人,贫困户3户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3人、一般贫困户2户4人;
(四)油坊组:总户数39户129人,贫困户6户14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3人、五保贫困户4户5人、一般贫困户1户6人;
(五)匡庄组:总户数40户148人,贫困户2户3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户1人、一般贫困户1户2人;
(六)杨营组:总户数41户142人,贫困户2户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户2人;
(七)新庄组:总户数13户64人,贫困户1户2人,其中五保贫困户1户2人;
(八)瓦房组:总户数49户201人,贫困户7户15人,其中低保贫困户2户4人、五保贫困户2户2人、一般贫困户3户9人;
(九)小庄组:总户数38户163人,贫困户2户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户3人、低保贫困户1户5人;
(十)曹坊组:总户数32户149人,贫困户1户5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5人;
(十一)徐营组:总户数35户165人,贫困户1户1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户1人;
(十二)小陈营组:总户数33户157人,贫困户3户6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3人、五保贫困户1户2人、一般贫困户1户1人;
(十三)王楼组:总户数50户201人,贫困户4户5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2人、五保贫困户2户2人、一般贫困户1户1人;
(十四)胡营组:总户数38户158人,贫困户2户3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2人、一般贫困户1户1人;
(十五)蔡营组:总户数26户106人,贫困户无;
(十六)大陈营组:总户数34户238人,贫困户3户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2人、五保贫困户1户1人、一般贫困户1户4人;
(十七)王营组:总户数28户197人,贫困户5户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户3人、五保贫困户4户4人;
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贫措施。
成立包村责任组,乡组织委员宋尚烨任组长、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三委成员担任责任组成员,设扶贫专干一名,明确扶贫工作职责,将扶贫开发作为全村当前首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落实扶贫措施和扶贫政策,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二)凝聚扶合力,开展结对帮扶。
通过构建乡包村干部、村三委干部、帮扶责任人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抓好一户一档,做好一户一策,凝聚扶贫攻坚合力。对扶贫工作实行挂图作战,明确目标,划定战区,落实责任,确保扶贫攻坚无盲区。(三)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强化兜底扶贫。
针对本村多数贫困户为丧失劳动力或因病致贫,我村积极落实好新农合、大病救助、民政临时救助等惠农民生政策,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推动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无缝衔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将符合条件的“鳏寡孤独痴残”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五保。(四)落实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一是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县、乡文件精神,抓好落实,努力作为,做好脱贫攻坚的宣传、摸底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以赴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二是摸清底,了解实情。逐户把脉,建立脱贫攻坚档案,算好帮扶账,排查落实,建档建卡。充分发动群众,将政策交给群众,评出了公平正义,评出了群众满意度,评出了村两委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做好贫困户生产、生活、就业情况统计,分析好贫困原因,为帮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做到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科学评估、审慎决策、抓紧抓好、“点对点”、“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确保扶贫专项资金必须用在贫困群众、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解决扶贫关键问题上。(五)提升人居环境,村庄环境卫生整治。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实现全村所有村民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有序、道路两侧整洁干净。严格执行“河长制”,认真开展河道保洁工作,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和动物死尸等漂浮物,切实开展好河道巡查制度。五、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
截止202_年底,杨围孜村通村主干道全部实现水泥路面硬化,通村部、17个村民组道路全部水泥路面硬化。为顾全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毗邻村小学的原村部出让给学校拆除后新建教学楼,正在选址租地的新村部规划有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后可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我村早在202_年就按照全市统一标准建设了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极大改善了农村医疗硬件设施。现有合格乡村医生2名,能为全村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境内有13个木材加工厂,原木收储点3个,是当地主导产业,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村集体收入薄弱、单一,村集体砖瓦厂外包给私人经营,但承包费一直拖欠未付。年产30万立方米刨花板的潢川县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已落户本村,正式投产后可带动当地的运输搬运、木材收购等产业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个。106国道和潢踅路穿境而过,县际班车、城乡公交为群众出行提供方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铺设饮用水管网,将邬桥水引至各家各户,村域内群众基本上吃上了放心自来水。农网不断升级改造,群众用电服务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很少有拉闸限电现象发生。移动和网通宽带已经通到村里,群众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
潢川县魏岗乡杨围孜村民委员会
202_年7月18日
第五篇:贫困村村情报告
村情报告
全县驻村联户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驻...工作组迅速行动,及时开展了入户走访和调查研究。根据入户走访和调查研究的情况,现将该村情况报告如下:
一、包驻村基本情况
1....村位于该西北部,北邻黄河,属于黄河滩区。全村共分三个生产小队,201户,845人,其中党员19人。
2.该村现有农业用地1091亩,其中小麦、玉米868亩,园地30亩;林地面积223亩。
3.至202_年底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0万元。村集体没有经营性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0.5万元。
二、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1.目前该村共有党员19人,支委3人,村委4人,没有大学生村干部。其中2人是兼职。
2.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由…..同志一人兼任。……,男,1947年4月生人,中共党员,在村中任书记、主任已多年。
3.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有活动场所,各种工作制度健全,能为群众提供比较满意的服务,但没有集体收入。
三、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打工,少数从事树木育苗及板材加工。经走访全村共有困难户20户,其中18户已办理低保,大多是因病或残疾致贫。
2.该村已通路、电、水、广电、网络,有保收田、办公房、卫生室、村容保洁和良好生态,缺少致富项目、学前教育、文化室、健身场所及就业措施。
3.未发现村中有影响和谐稳定的苗头或倾向。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群众反应最多的是村中沟渠硬化问题,由于村中的灌溉沟渠长期失修得不到硬化,致使农田灌溉只能使用高价格的地下水,造成了这个紧邻黄河的村却用不上黄河水的尴尬局面。群众意见很大。
……………驻村工作组
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