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花雅礼中学怎么样
雨花雅礼中学怎么样
湖南省会长沙的知名高中,雅礼中学一定是其中一所。长沙市雅礼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质量一流,声誉卓著的知名重点中学。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雨花雅礼中学怎么样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简介
雅礼中学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八所重点中学之一,湖南省示范高中,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首批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示范学校,全国文明单位。雅礼中学创办于1906年,时名“雅礼学堂”,后曾用名雅礼大学,解放中学,长沙第五中学等,1985年恢复用名雅礼中学。
雅礼中学不仅是湖南省重点中学,也是全国名校,全国一流高中。雅礼中学名师荟萃,校风学风优良,学科竞赛成绩出众,高考成绩抢眼,学校崇尚体育,注重艺术,创新意识浓,学生全面发展。
雅礼中学建校来,共培养出八万多人才,其中包括金岳霖、邹承鲁、李星学等15位两院院士。雅礼中学的办学目标是国内一流,世界一流中学,这个目标,很高也有此实力。
长沙雅礼雨花中学的`全视频课件制作,采用先进的视音频压缩技术,画面播放流畅,音质清晰,各种网络环境下,都能够享受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郑州20中学高中的老师生动有趣、系统精彩的讲授,帮助学生在轻松中获取知识。
同时,长沙雅礼雨花中学构建以服务行业、地方产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招生计划配置机制。有各级各类实训基地260余个、校内实训基地15个,建立了与技能培养相适应的职业环境,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操作,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硬件设施
1987年,学校投资100余万元兴建了面积为3500多平方米,集理、化、生实验室和语音定、电教室为一体的科学馆。
1991年,建成教学设施齐全的体育馆(含游泳池)。
1995年,对原有的教学楼进行了加层装修,建筑面积由5400平方米增至7800平方米,教室由42间增至58间,教师住房建成了三栋共140套住房的教职工宿舍楼。
202_年10月31日,艺术楼投入使用。
截至202_年2月,长沙市雅礼中学共建有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教工宿舍等建筑,拥有1个足球场,10个室外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建设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接收闭路电视系统、无线语音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和装备先进的阅览室、实验室。
学校科学馆内各学科实验仪器均按国家一类重点中学标准全部配齐,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和电化教室设备先进,与各教室联通的电化教学网络已建成使用,图书馆内藏书7万余册。
师资力量
长沙市雅礼中学共有特级教师3名(朱全民、刘维朝、唐灵生),“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人选1人(邓志刚),高级教师49名,一级教师109名,教师专业合格率达100%。
第二篇:雨花
雨花
一个秋雨淅沥、天色朦胧的傍晚,我独自在一个路面很滑的小巷里走着,不远处一个老人蹒跚儿行。突然一个小黑影很快靠上去,高举着伞,挽着老人的膀子。看得出来,那小孩是踮着脚走路的。我猜想,这一定是老人的孙子了。我想,此时,老人的心里甜透了。这样的好孩子谁不喜欢呢?隐约间,我看见那小孩斜举着伞的,半边身子留在雨中。老人的手臂抬起来,好像搂着小孩的肩膀。借着路边的光灯,我还看见伞上跳动闪烁着小小的雨花。
雨越下越大。这时,老人和孩子闪进了一幢宿舍楼。一会儿,那小孩跑出来,后面还跟着老人的话音:“孩子,你是哪家的?”
我怔住了,原来……我顾不得抹去脸上的水,目送着那孩子在雨中飞跑的身影。暮色的雨帘使他的背影逐渐模糊,最后像雨花在水中消失了。可是,伞上跳动着晶莹的雨花,却深深地留在我的印象中。
第三篇:花雅之争
花雅之争
花部: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清代康熙年间,在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开始兴盛,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
雅部:清乾隆时,称昆曲为“雅部”,以别于“花部”。所谓雅,就是纯正、高雅的意思。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
康熙末至乾隆朝,地方戏似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与昆曲一争长短,出现花部与雅部之分。李斗《扬州画舫录》:
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
乾隆年间地方戏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扬州两大中心。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地剧种,争先恐后在北京演出,与昆曲争奇斗胜。北京花、雅之争有三:
1、弋阳腔与昆曲争胜,弋阳腔在北京的分支高腔取得优势,甚至压倒昆曲,出现“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的局面,受到统治者的青睐,进入宫廷,很快演化成御用声腔,失去刚健清新的特色,逐渐雅化而衰落下去。
2、秦腔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进京,与昆、高二腔争胜,轰动京师,大有压倒后者的势头,以致“歌闻昆曲,辄哄然散去”(徐孝常《梦中缘传奇序》)清廷出面,禁止演出,魏长生被迫离京南下。
3、乾隆五十五年皇帝80大寿,高朗亭率徽班来京演出,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组成三庆班,接着又有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即著名的四大徽班晋京,把二簧调带入北京,与京、秦、昆合演,形成南腔北调汇集一城的奇特景观。统治者想再以行政手段干涉和禁演,但花部已成气候,无法阻止,最终取得了绝对优势。
嘉庆、道光年间,地方剧种的高腔、弦索、梆子和皮簧与昆腔合称五大声腔系统。其中梆子和皮簧最为发达。皮簧腔是由西皮和二簧结合而成。大约在乾、嘉年间,二簧流传到湖北,与西皮结合,形成皮簧腔。在湖北叫楚调,在 安徽叫徽调。
道光初年,楚调演员王洪贵、李六等搭徽班在北京演出,二簧、西皮再度合流,同时吸收昆、京、秦诸腔的优点,采用北京语言,适应北京风俗,形成了京剧。此后又经过无数艺人的不断努力和发展,京剧逐渐流行到各地,成为影响全国最大的剧种。
高腔
是由弋阳腔衍变而来的。由于弋阳腔一开始就具有“错用乡语 ”、“只沿土俗”的优点,不为一地的方言土语所囿,盛行各地,并在流传过程中,与各地的土声土调相结合,产生了一些各具地方特色的新的声腔。而这些新产生的声腔又都保持着弋阳腔“一人唱众人和之”的帮唱特点,其腔高调喧,故在清代,统称这些由弋阳腔衍变而来的戏曲声腔为高腔。
梆子腔
又称秦腔,最早形成于山陕一带,是在民间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山陕梆子腔的曲调,到了康熙年间,梆子腔就已经初具规模,成为一种新兴的戏曲声腔。乾隆年间,梆子腔已流传到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十多个省份。
皮黄腔
是由西皮腔和二黄腔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戏曲声腔。西皮腔是陕西的梆子腔流传到湖北襄阳一带后,与当地的土声土调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声腔,故又称襄阳调。所谓“西皮”,意思是指来自陕西的曲调,湖北一些戏班称曲调为“皮”。二黄腔最早形成于安徽,安庆有以二黄调来者。道光年间,以唱西皮为主的湖北戏班与以唱二黄为主的徽班同时进入北京,同台演出,等到西皮和二黄这两种唱腔融合后,便形成一种新的声腔,即皮黄腔。
剧目
地方戏的剧目,绝大多数出自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之手,靠师徒口授和艺人传抄,在戏班内流传,刊印机会极少,大都散佚。据《高腔戏目录》,著录高腔剧本204种。玩花主人、钱德苍《缀白裘》第六和第十一集收有五十多种花部诸腔剧本。叶堂《纳书楹曲谱》“外集”“补遗”、李斗《扬州画舫录》、焦循《剧说》、《花部农谭》和《清音小集》等书记载地方戏剧目约有二百种。
《打渔杀家》
原名《庆顶珠》,故事来源于陈忱《水浒后传》第九、第十两回。原作本写 李俊严惩豪绅丁自燮和贪官吕志球,后将二人放还,劝其“改过自新”。而《打渔杀家》改李俊等人为萧恩父女,写梁山起义失败后,萧恩父女隐居河下,打鱼谋生,恶霸丁自燮勾结官府,百般勒索,萧恩父女忍无可忍,杀了丁氏全家,萧恩自刎,女儿出逃。该剧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封建统治势力与被压迫者之间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和斗争。作品既不回避在官兵追捕下萧恩被迫自刎、女儿流落江湖的悲剧性结局,同时又痛快淋漓地嘲弄了以丑角教师爷为代表的反派人物,这就使该剧又带有一些讽刺喜剧的效应,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欣赏心理,因此一直受到广泛的欢迎。
《缀白裘》 《缀白裘》,清代戏曲剧本选集,收录当时剧场经常演出的昆曲和花部乱弹的零折戏。书名是“取百狐之腋,聚而成裘”之意。由钱德苍根据玩花主人的旧编本增删改订,陆续编成,并由他在苏州开设的宝仁堂刊行。各地书坊不断翻印。
钱德苍字沛思,号镜心居士。曾应科举不第,为人豪放不羁,常流连于酒旗歌扇之场。全书12编48集,收录的主要是昆曲曲目,有80余部作品的400多个选出。每剧所选多寡不等,有多至26出的,如《琵琶记》,也有仅收一出的。第6部分和第11集全部收有五十多种花部诸腔剧本,所编选本具有演出脚本的特点。
宫廷大戏
中国清代宫廷创作演出的整本大戏。多由词臣编写。清代宫廷创作演出的整本大戏,是以昆腔演出。比较知名和有影响的宫廷大戏有:
《劝善金科》,240出,演目莲救母故事。《升平宝筏》,240出,演《西游记》故事。《鼎峙春秋》,240出,演《三国演义》故事。《忠义璇图》,240出,演《水浒传》故事。《昭人箫韶》,240出,演杨家将的故事。其中的《昭代箫韶》曾由慈禧太后命人改编为京剧剧本。
《封神天榜》,演《封神演义》故事。《楚汉春秋》,演刘邦与项羽故事。《盛世鸿图》,96折,演五代末曹彬下江南故事。《锋剑春秋》,演《后列国志》王翦与孙膑故事。《兴唐外传》,演《说唐》瓦岗寨秦琼,罗成故事。《征西异传》,演《说唐征西》薛丁山,樊梨花故事。《阐道除邪》,演《混元盒》张天师除五毒故事。《铁旗阵》,演杨七郎,杨八郎平南唐故事。《如意玉册》,演《三遂平妖传》故事)等。
这些宫廷大戏中的许多关目,都为后来的京剧所汲取。宫廷大戏演出中的彩头,砌末,装扮,也对于京剧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宫廷大戏保存了不少已佚剧本的片断,对中国戏曲史的研究甚有裨益。
第四篇:雅礼中学考察报告
雅礼中学考察报告
202_年10月20日上午,我们考察了长沙雅礼中学。我们一行近50人在雅礼中学刘维朝校长陪同下参观了校园、校史馆、图书馆等功能场馆,听取了刘维朝校长的学校情况报告并现场进行互动,王俭老师进行了现场点评。现将有关考察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雅礼中学基本情况
雅礼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她源于美国耶鲁大学的民间团体雅礼协会,校名取《论语》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中“雅”、“礼”二字,同时与“耶鲁”(Yale)谐音,寓中西合璧、文化交融之意。
一百年前,正值科举废弛,新学兴张的教育变革时期,美国耶鲁大学民间团体雅礼协会远涉重洋来到长沙,于1906年11月16日在长沙西牌楼创办了“雅礼大学堂”。一百年间,雅礼中学先后历经长沙私立雅礼中学、湖南私立雅礼中学、解放中学、长沙市第五中学等阶段,1985年8月经湖南省委、省政府同意复名为“长沙市雅礼中学”。
雅礼中学是一所办学特色和办学成就都很突出的学校,也是一所具有影响力的学校。改革开放以来,雅礼中学是湖南省首批挂牌的八所重点中学之
一、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五所受到综合表彰和奖励的学校之
一、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首批“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首批“全国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一百多年来,雅礼中学共培育出金岳霖、李星学、张友尚、陈能宽等14位两院院士;有厉以宁、梅可望等为代表的学界巨子;还有柳直荀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何凤山为代表的著名外交活动家等等杰出人才。
雅礼中学是一所办学定位明确,办学理念科学、恰当的学校。雅礼中学主要的学校精神文化要素:
校训——工、勤、诚、朴
办学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目标——国内一流、世界知名
育人目标——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文理兼通、英语见长的高素质现代人
育人策略——开放教育策略、个性教育策略、自主教育策略。
二、雅礼中学突出特色 1.“雅礼”文化传承。“雅礼”校名取源于中国文化元典,兼具国际因素,立意高远,追求脱俗;“雅礼”校训、校歌充满理想,富有使命感与社会担当,胸襟博大开阔,眼界广远,体现了“雅礼”所赋予的气质,“Yale”所特有的视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君子乾乾”、博爱至诚、进取担当、舍我其谁的人格理想与文化使命。
“雅礼”对经典传统文化元素和国际意识的吸取,对经典文化基因的理解、发掘与传播,对“雅礼”气质的追求,以及历代“雅礼”人的文化坚守,是形成百年老校的最为珍贵、最难得的元素!深具令人“高山仰止”之气象。
雅礼中学在一百多年的办学经历中,虽数易校名,数迁校址,几经磨难与挫折,但“雅礼”百年文化脉络未断;恢复旧名后弦歌续写,重塑“雅礼”气质,堪称学校文化传承之典范。在全国也堪称佼佼者。
2.“四化”追求。根据刘维朝校长重点介绍及相关信息考察。在当下形势下,雅礼中学确定了“优质化、个性化、国际化、集团化”发展战略。
优质化。为了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学生个体需求与学校要求、家长期望与学校培养目标以及家长期望与国家需要等多种关系中,尽量求得协调统一,致力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包括品行基础、学历基础、身心基础、创新基础四个方面。推行“学术立校”,教师们相继承担了《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整体推进普通高中课程特色建设研究》等10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170余人参与了研究,70多人参与了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80多人已获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30多人先后出国访学交流,并涌现出一批国内知名的优秀教师。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个性化。雅礼对学生个性的理解较为客观准确,侧重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己。围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实施“开放教育、个性教育、自主教育”三大策略,倡导“让教育成为诗意的事业”、“让学生成为个性的海洋”和“全人格教育熏陶雅礼气质”。在学生自主自信、社会担当、国际视野、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特色、领导力等多方面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集团化。为助推教育均衡发展,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学校先后创办了南雅、北雅、怡雅、雅礼雨花、雅礼实验、长雅等学校,在“促进优质教育共享,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并取得了较大成就。
国际化。学校继承了优良的英语教学传统,使英语教学特色不断发展,同时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的大中学校建立了友好往来,并先后与美国圣保罗中学、福特学校、澳大利亚马奇精英学校缔结为友好学校,搭建了师生互访交流的国际平台。雅礼协会每年选派4位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来校执教英语,131名耶鲁毕业生曾在雅礼执教;20多名雅礼教师出国访学,走上国际讲台。学校每年有100多位学生直接考上世界一流大学。3.特色理解与社会担当。雅礼学校领导对于“特色”的理解非常到位,即:特色不是要一味地搞出一些名堂或者几个方面的特色。特色乃是一种个性,是学校的气质,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本质所在。学校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生硬的搞出一些活动,然后就认为自己有特色了,其实这是对特色的肤浅认识。
“雅礼”文化,“诗意”教育、“全人格教育”以及成绩斐然的特色教育与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雅礼气质”提供了保障,从而也构成了“雅礼”风格、“雅礼”特色。
在社会担当方面,雅礼富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具有作为百年老校与名校的社会担当,不满足于社会地位、升学率等方面的实力与表现,更注重对教育本质的探究,对精英人才的培养,对学校文化的引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等等。在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等方面,也不以获取利益为目的,而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
三、考察启示
1.学校创办者的办学旨趣、学校初创期的顶层设计、优秀文化的吸收与内涵发掘,以及继承者的胸怀与文化守护等等,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是学校文脉不绝,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在这方面,雅礼中学堪称楷模,极具启发性!雅礼中学初创者办学旨趣高雅,文化设计高贵,目标追求高远,顶层设计高端,是高起点办学。在一百多年传承过程中,随历经曲折,但历代领导者皆能守护“雅礼”文化,学校初创者提出的校训、创作的校歌等沿用至今,这是“雅礼”文脉不绝,一脉相承的一个重要原因。考察雅礼一百多年办学史,相比较而言,校长更替算是比较少的,更重要的是在学校文化继承方面没有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状况,或者说虽经挫折,后继者也能溯源求本,承继先贤智慧,避免了文脉断裂。
学校文化,乃学校之魂,师生共守共同的精神家园,一所没有文化的学校,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学校,也不可能成为可以持续发展的学校。优秀的文化,是优秀学校形成的基础、发展的持久动力和灵魂。
办学旨趣,顶层设计,文化拓展与内化,后继者文化传承,是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雅礼中学提供了典范。
2.对于办学特色与学生个性理解的启示。办学特色不是搞几个活动,开设几门课程,做出几个特长,学生个性也不仅仅是张扬个性、标新立异满足部分同学需求。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本质上是一种不同的气质和内涵,是一种很难模仿的精神品格。没有文化追求,没有课程支撑,没有对特色与个性的本质理解,难以形成真正的特色,也不可能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注定不会走远。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不同特质与满足不同特质的整体性保障,是凸显特色、培养个性的重要条件。特色与个性都离不开创新,离不开发展。3.社会担当与教师使命思考。教育不能没有社会担当,不能没有使命感。在这些方面,雅礼中学做出了积极的表现。
4.学校发展出路参考。雅礼中学的四大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五篇:清明雨花
《清明雨花》 教案
教学内容: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清明雨花》第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内容分析:歌曲《雨花石》是电影《红红的雨花石》的插曲,龚耀年作曲,降B调,2/4拍,歌曲中,有丰富的节奏型,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十六分音符节奏,还有休止符,装饰音在歌曲中都出现了。因此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歌唱时,要求学生能以情带声地演 唱。高潮部分,旋律优美,激昂,流畅,演唱时要引导学生声音位置高,合理运用气息。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但正处在变声期,所以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也不敢放声唱。因此,我认为在音乐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做到准确轻声的歌唱。其次,力求课堂“听、唱、认、动”相结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雨花石》。
2、正确演唱前倚音、切分音、休止符、三十二分音符,尝试结合音乐要素来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雨花石》,感受理解其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前倚音、切分音、休止符、连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年的4月5日是什么节?这一天人们会做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南京雨花台图片),猜猜这是哪里?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清明雨花》
(设计意图:运用雨花石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教学
师:就是这么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却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先后有近10万革命先烈在此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在雨花台修建了烈士陵园,以此缅怀先烈英灵。
歌曲《雨花石》教学
师:我国第一部儿童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中,里面有一首主题歌这样唱道:
1、播放歌曲《雨花石》,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提问: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的印象)歌曲短小精悍,抒情优美,表达了主人公淳朴而又高尚的心愿。
2、师完整的、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学生。
想一想:歌曲可分为几部分?高潮在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在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中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这首羽调式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单二部曲式,有两个平行结构的乐段构成。加补充结尾构成。高潮在第二部分。
接着问:你是如何听出来的?
这一部分旋律的进行如波浪般不断向前涌动,音区提高,大跳音程增多。
3、跟音乐唱一唱旋律,注意歌唱的姿势。
师: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提出难点,老师帮助解决倚音(装饰美化旋律)、切分音、休止符(默默的,无私的)、连音线的正确唱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做到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4、跟音乐轻声学唱歌词。
5、为了更好地表达这种淳朴而高尚的情感,演唱时哪些地方应唱得强一些,哪些地方唱得弱一些?歌曲中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休止符分别有什么作用?该怎么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聆听、区分并感受)
6、歌曲的结束句有什么作用?该如何演唱?
有一种意犹未尽的作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里应轻声作减弱处理。
(设计意图:最后一句演唱时注意教会学生演唱高音的技巧。也可把此句放到前面作练声曲。)
7、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雨花石》。
三、雨花随想
1、师:(1)听到歌曲中小小雨花石的心声,你想到了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共和国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奉献精神)
(2)有哪些歌曲表达了这些人的淳朴而高尚的心愿?
《珊瑚颂》、《红梅赞》、《铁道游击队》、《龙的传人》
(3)引出歌曲《共和国之恋》并欣赏老师范唱。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的歌曲教学作铺垫)
2、师: 同学们,在当代你觉得雨花石又体现了怎样的情怀?
思念的情怀,对所爱人的思念;亲人、友人„„(1)视频欣赏李玉刚演唱的歌曲《雨花石》,请学生说说这又是表现怎样的雨花情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味“石对雨的爱,就像蓝的海”)
(2)师: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具有雨花精神?
从学生的回答中小结雨花精神——一切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
四、总结
我们有着先烈为我们开创的优越环境与条件,愿同学们怀着对先辈的敬仰珍惜自己的生命,做一颗平凡朴实而又不失华贵的小石头,课后请想一想,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