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工业沉井法的作用论文[5篇模版]

工业沉井法的作用论文[5篇模版]



第一篇:工业沉井法的作用论文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沉井涉及的土层自上而下为大致分布如下:①1填土,层厚2.0m;②粉质粘土,层厚1.5m;③粉质粘土厚2.0m;④粉土,层厚2m⑤粉质粘土,层厚1.5m;⑥粉土,厚度4.6m⑦粉质粘土,厚度1.4m⑧份土,厚度4.7m;⑨粉质粘土.厚度2.3m;⑩粉质粘土,厚度6m。

2.水文及现场条件

水文条件:拟建场地地下初见水位13m。旋流沉淀池结构较复杂,深度较深,工程量较大,地下水高出水池底5~6米,地下水量大,采用边排水边沉井施工,井内挖土量大(约7200m3),工期短,施工难度大。

3.施工方案设计

平整场地→测量放线→挖基坑———铺设砂垫层,或砌刃脚砖座———制作底节、第二节沉井、隔墙———拆除垫架、模板、挖土下沉到设计深度———沉井封底、浇筑钢筋砼底板———制作第三节沉井。

4.沉井施工过程

4.1土方开挖

根据地质条件及现场实际情况,经论证拟借鉴沉井施工原理,采取经济合理的基坑开挖方案,先用PC200挖掘机沿沉井外围边线开挖一个基坑以达到保证工程安全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设计如下:先开挖旋流井土方至-6.4米,基坑比沉井直径宽2米,沉井内土方运出采用的方法是:在沉井边设置60型塔式起重机将土装入斗容量0.9m3的吊斗内(湿土的密度按最大20KN∕m计算,每斗最重1.6T,本工程挖土时的最大使用幅度为35m,35m的起重量为1.9T,满足使用要求),用起重机吊出井外卸入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处。沉井内土方吊运出井时,对于井下操作工人必须有安全措施,防止吊斗及土石落下伤人。

4.2刃脚制作

在基坑中沿沉井边线挖槽,槽底宽0.6米,槽深0.40米,槽底和槽侧壁均铺设15CM厚C15混凝土垫层,作为刃脚地胎膜,刃脚与地胎膜接触面铺设油毛毡作为隔离层。本工程的刃脚支设形式采用砖砌垫座。采用砖胎膜制作刃脚时,先在刃脚处铺设砂垫层,胎膜应沿刃脚圆弧对准圆心铺设。

4.3钢筋绑扎及模板支设

钢筋按照设计及规范施工,注意均匀对称施工,以防止不均匀沉降。

4.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汽车泵直接布料入模的方法。每节沉井浇砼必须连续进行,不得留置施工缝。每节沉井周圈之间加设3mm厚止水钢板,止水钢板宽度为30cm,共设置3道。沉井砼分三节浇捣,第一节分为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刃脚,第二次浇筑2.6m。第二节共6m,分为两次浇筑,每次浇筑3m。第三节分别浇筑2.5m与2.6m高,底板砼最后浇筑两次砼混凝土沿井壁周围均匀对称分层浇注,在第二次浇捣时必须采取充分措施,仔细振捣,保证新老砼的良好结合,以防施工缝渗水影响质量。井壁浇筑采用分层平铺法,每层厚30cm,每段应一次浇筑完成,上下段间水平逢处设置100mm*100mm企口施工缝。将沉井沿周长分成若干段同时浇筑,保持对称均匀下料,以避免一侧浇筑,使沉井倾斜,每层混凝土量为23立方米,要求2h内浇筑一层。

4.5沉井下沉控制

下沉速度的控制根据土质情况,采用台阶形挖土自重破土方式。采用从中间开始向四周逐渐开挖,并始终均衡对称地进行,每层挖土厚度为0.4~1.5m.刃脚处留1.2~1.5m宽土垅,用人工逐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人负责2~3m一段,削土时应沿刃脚方向全面、均匀、对称地进行,使均匀平衡下沉,沉井挖土下沉采用人工挖土,一台塔吊吊运出土,由于挖土施工困难,综合考虑挖土、吊运的施工能力,研究沉井下沉的安全控制,沉井下沉速度控制为30cm/天。在沉井开始下沉和将沉至设计标高时,周边开挖深度小于10cm,避免发生倾斜,尤其在开始下沉5m以内时,其平面位置与垂直度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否则继续下沉不易调整,在离设计深度20cm左右停止取土,依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

4.6测量控制

下沉观测沉井位置的控制是在井外地面设置纵横十字控制桩、水准基点。下沉时,在井壁上设十字控制线,并在四侧设水平点。于壁外侧用红铅油画出标尺,以测沉降,井内中心线与垂直度的观测系在井内壁四边标出垂直轴线,各吊垂球一个,对准下部标志板来控制,并定时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垂球离墨线边达50mm或四面标高不一致时,立即纠正,沉井下沉过程中,每班至少观测两次,并在每次下沉后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当发现倾斜、位移、扭转时,及时通知值班队长,指挥操作工人纠正,使允许偏差范围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沉井在下沉过程中,最大沉降差均控制在250mm以内。当沉至离设计标高2m时,对下沉与挖土情况应加强观测,以防超沉。

5.沉井封底

当沉井下沉到距设计标高0.1m时,应停止井内挖土和抽水,使其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或接近设计标高,再经2~3d下沉稳定,或经观测在8h内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时,即可进行沉井封底。本工程封底方法采用排水封底。首先将新老混凝土接触面冲刷干净或打毛,对井底进行修整使之成锅底形,由刃脚向中心挖放射形排水沟,填以卵石作成滤水暗沟,在中部设2~3个集水井,深1~2m,井间用盲沟相互连通,插入φ600~800mm四周带孔眼的钢管或混凝土管,外包二层尼龙窗纱,四周填以卵石,使井底的水流汇集在井中,用潜水泵排出(图6-214),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基底面0.5m以下。封底一般铺一层150~500mm厚碎石或卵石层,再在其上浇一层厚约0.5~1.5m的混凝土垫层,达到50%设计强度后,在垫层上绑钢筋,两端伸入凹槽内,浇筑上层底板混凝土。浇筑应在整个沉井面积上分层、不间断地进行,由四周向中央推进,每层厚30~50cm,并用振捣器捣实;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并经抗浮验算后,对集水井逐个停止抽水,逐个封堵。封堵方法是将滤水井中水抽干,在套管内迅速用干硬性的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堵塞并捣实,然后上法兰盘用螺栓拧紧或四周焊接封闭,上部用混凝土垫实捣平。

6.结论

在此钢铁有限公司高线旋流井中实施沉井,由于当地地层承载能力差、现场场地狭窄等特点,本次沉井的设计和施工,充分利用了现场实际情况及地质土的特性,在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情况下程工的进行了施工。

第二篇:航空维修工业管理作用论文

民航飞机维修业发展较快,中国将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科学的管理和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提升航空MRO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何将成熟的工业管理方式与民航维修的自身特点结合并实践应用,对航空维修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1资源配置管理

1.1人力资源管理趋势飞机维修人力资源的管理实际上是机务专业技术人员资源的管理,以往一般采用人机比定员或按飞行小时比例计算维修工时,简单的比例关系过于粗放,无法具体量化的反映维修单位的实际能力和工作量,处于低效的管理状况。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有效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可以探索和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确立多机型机电一体条件下人员数量和结构与生产需求间的关系,利用数学规划的方法来计划未来的人力资源配置需求,比如根据工作量进行定量的预测,采用现代工业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时间序列平滑模型中的一次指数平滑法或时间序列分解模型等分析方法进行人力资源分析和管理。

1.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维修人力资源配置为优化航线维修生产和整个维修系统的调度提供可能。对于大型的航线维修单位往往人员较多、成本较大、效率较低。维修组或人员的工作效率意味着维修系统生产能力的高低,维修人力资源配置是否科学是航空维修系统持续运行能力的标志。不合理的维修人力资源配置会影响持续运行能力,如果配置过少,会造成人员疲劳影响安全,飞机排队等待维修;如果配置过多,会造成成本浪费,影响效益。

1.3维修人员班组单元组合配置可以考虑形成若干维修组对维修工作项目进行包修,合理的维修组和人员配备是维修工作正常高效进行的重要保证。维修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就是维修组的合理配置,即确定合理的维修组的个数。科学的单元组应包括高级人员即领班,一名中级人员,两名初级人员。当然,在航线工作中专业配置应考虑到ME和AV的完整。航线维修系统可以视为一个以维修组为服务台,维修工作项目为航班的排队系统,考虑采用Mx/G/1经典排队系统作为模型,在程序设定上可考虑工业界常使用的嵌入马尔可夫链法或补充变量法作为具体运算法则。基于维修单位的规模和能力不同,维修排队系统有可能属于下述系统中的一种;如果维修单位规模很小,可以是一个维修组的单服务台系统;如果维修单位规模较大且维修组的能力较强,可以是多服务台单队列的系统;如果维修单位规模较大但人员能力存在不足,可以是多服务台的网络排队系统。由于航线维修具有随机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就决定了每个维修工作项目是由一个组来完成的。同样对于具有大修能力的单位,多条生产线之间可以根据任务量采用模块组合方式进行任务安排。另外,在排班时要充分考虑维修任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白班与夜间的不同、作业的季节影响等因素。

2生产流程优化

2.1流程优化的趋势和在维修作业中应用当前制造业比较流行流程再造,是指技术、人员、组织结构等系统的全面的变革,对业务流程重新设计以提高效率。航空维修也可以通过流程的优化提高产能,减少中间环节,使信息和任务传达的更快更准确,针对上述工作单元组的形式,通过管理平台直接下达任务到基层班组,不必通过车间和工段等现有的管理层,在航线或大修等部门实现扁平化矩阵式管理。另外,流程优化时要考虑充分生产柔性,在有深度维修能力的单位多采用矩阵式管理的原则下进行各条生产线的项目管理,管理上条块清晰,任务和责任明确,维修资源能够最大化使用。

2.2工业工程在维修中应用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可以提高作业速度,另外在员工、设备、作业方法、材料、支援设施等方面改进,系统地改善航空维修中的作业路径、作业方法、生产布局、运行路线等浪费问题。在飞机深度修理工作时,采用生产线均衡的方法将大幅减少作业人员数量,提高生产线效率。对于生产线较少的单位可以在一或两条生产线内进行工种间的均衡;对于产能较大的单位可以在多条生产线间进行均衡,就是对各专业和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生产线常采用消峰平谷的方法来平衡各工种和工序,保证系统和结构专业相对固定的生产人员在限定时间内执行任务,防止某段时间人员投入过多或工位操作冲突。在平衡时一般采用分担转移、作业改善压缩、拆解去除、改变单元作业周期和重新排布等方法。

2.3精益生产的引入精益生产是以消除一切浪费和不断改进为基本原则,是国内航空维修企业提高实力,满足市场和不同客户需求的强有力支撑和动力。“6S”改进、可视化管理、快速流程改进、标准化作业等是精益的基本方法。

2.3.1生产准备工作航空维修中应用精益生产就是要消除作业等待,人员利用率不高,信息缺失和支援不到位引起的维修时间过长。从国内航线维修的现状看,各维修企业的生产准备环节还有待加强,维修单位的技术工程和技术人员能力较强,但生产准备工程师队伍的建设还比较欠缺,有效的生产准备和支援系统还有待发展。生产准备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人员、设备、航材、技术以及支援的信息准备等等。

2.3.2生产组织管理航空维修的组织管理是指施工过程中人员管理和进度控制。维修作业中的关键节点要采取有效的监控,不连续工作要实施交接控制。在精益生产中的JIT在维修作业中尤为重要,只有维修过程的每个环节没有间断,效率才能有所提高。当然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改进作业流程,使机械员完成工作更顺畅,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中断和干扰,用精益的理念来进行生产组织和管理会逐步加快各相关环节的运行速度。

2.3.3维修现场管理利用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理念和方法进行现场管理会有效提高效率。根据工业工程和人体工程的研究成果科学的进行工作区域的设置和划分和工位、人员的定位作业管理。采用可视化的颜色定位和行迹定位等方法开展工具、设备台架等支援设施的布置定位管理,同时维修现场管理也应注意水、电、气源、夜间照明以及高空接近设备等,采用维修设施的TPM管理。

3信息化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统计,一名机械员要用40%的时间离开飞机去查找资料。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内MRO应提早建设无线便携式系统,系统的各个模块要涵盖所有资源性信息,包括:管理结构和工作任务流程,如故障保留程序以及项目保留的等任务的流转,班组和人力资源配置和计划;航材库存和设备等支援信息;还应包括相关飞机的技术资料。这样维修人员不需离开飞机就可以处理故障和签署各种文件。保守估计通过这些IT方面的改进以及便携式计算机(PDA)的应用,不常见故障的排除可以减少50%时间。国外已有相关产品如,Sinex公司的Fleetcycle软件、Avexus的Solution8软件,甲骨文将Com-plexMRO应用到航空维修企业,国内航空企业可以根据机队规模自我开发或委托设计,以达到客户化的要求。目前南航的AMMS系统就是将TDMS系统、M&E系统和故障远程诊断系统整合到一起的维修信息和处理系统,这个平台与机载设备的交联使飞机实时数据和维护信息高效准确的传达到地面,维护人员能够提早采取纠正措施。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主动维修,将维修关口前移,保证了故障排除的及时和准确性。无线便携式信息终端和维修系统的联合应用将是以后飞机维修的发展趋势。企业的发展要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现代工业完善和成熟的新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民航维修业的应用提供基础,国内MRO不光要“拿来主义”,还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和改造,不断提维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航空维修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沉井法施工分析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对污水的处理力度逐渐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增加,污水处理厂厂址的设置一般情况沿江河附近。因此,进水泵房和格栅及重要的污水管线上的井室等构筑物常常采用沉井施工方式,考虑到沉井在污水处理方面的重要性,下面即将软土地基的沉井的施工要点做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砂垫层;浇筑;下沉系数;测控;挖土;干封底

1.测量准备

1.1布设测量控制网

按照设计图纸的平面位置要求设置测量控制网和水准点,进行定位放线,定出沉井中心轴线和基坑轮廓线,作为沉井制作和下沉定位的依据。

2.沉井制作

2.1首先做地基处理,用粗、中砂垫层做地基的传力层,使沉井第一次制作时的重量通过混凝土垫层扩散后的荷载值小于下卧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为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井身开裂,对粗、中砂垫层基底夯压密实。并在上铺设C10砼垫层一道。

2.1.1砂垫层设计尺寸计算方法如下:

a.砂垫层厚度,根据沉井重量和地基土承载力确定

G/(ι+hs)≤fa

得hs≥G/fa-ι

式中:G--沉井的单位长度重量(KN/m)

fa--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

hs--砂垫层的厚度(m)

ι--刃脚垫层宽度

b.砂垫层宽度:

B≥b+2ι

2.1.2砼垫层的厚度计算:

h砼=(G/R1-b)/2

h--砼垫层厚度(m)

G--沉井第一节单位长度重量(KN/m)

R1--砂垫层的承载力设计值一般取(100KN/m2)

b--刃脚踏面宽度

2.2模板支设:根据设计图纸,在基底混凝土垫层上放线,刃脚内侧模采用MU10砖、MU7.5水泥砂浆砌筑,内抹1:3水泥砂浆找平压光。井壁模板采用加工订制木质多层板,一次支设至比施工缝略高100mm处,为保证砼浇筑外观效果,下一次支模板前,不允许拆前一次所支模板。待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后,再依次拆除。

2.3钢筋绑扎:池壁墙体钢筋净距控制采用钢筋排架,排架采用Ф14钢筋制作,架间距1000mm设置。钢筋交叉点均逐点绑扎,绑丝头一律扣向里侧,严防出现因保护层过薄而侵蚀钢筋的现象。钢筋连接宜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用挂线法控制垂直度,用水平仪测量控制水平度,用木卡尺控制间距,用与结构同强度的细石混凝土垫块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施工缝位置安装300mm宽钢板止水带。

2.4混凝土浇筑:沿沉井周围搭设脚手架,周围设布料管分布均匀下灰,每层厚500mm。注意对称均匀,防止造成地基不均匀下沉和倾斜。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保证层间结合紧密。混凝土养护采用浇水养护,两侧覆无纺布,养护14天。为防止出现冷缝,应具备足够的混凝土熟料供应能力。

3.沉井下沉

3.1准备与验算:检查混凝土强度和抗渗等级,刃脚、筒壁、底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进行第一次下沉。其余各节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下沉,根据勘测报告验算下沉系数,当下沉系数较小时,应采取增加配重,或注入触变泥浆,减小下沉摩阻力等措施;当下沉系数较大时,可沿井壁外围回填土方,增大总摩擦力。采取不排水下沉时还需克服水的浮力。因此,为使沉井能够顺利下沉,应进行分阶段下沉系数的计算,作为确定下沉施工方法和采取技术措施的依据。

下沉系数按下式计算:

K0=(G-B)/Tf

式中G-井体自重;

B-下沉过程中地下水的浮力;

Tf、-井壁总摩擦力;

K0-下沉系数,宜为1.05-1.25,位于淤泥质土中的沉井取小值,位于其它土层中取大值。

当下沉系数较大,或在软弱土层中下沉,沉井有可能发生突沉时,除在挖土时采取措施外,宜在沉井中加设或利用已有的隔墙或横梁等作防止突沉措施,并按下式验算下沉稳定性:

K0’=(G-B)/(Tf+R)

式中R-沉井刃脚、隔墙和横梁下地基土反力之和;

B-下沉过程中地下水的浮力;

K0’-沉井下沉过程中的下沉稳定系数,取0.8-0.9

当下沉系数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基坑中停止取土,减少下沉深度;或在井壁顶部堆放钢、铁、砂石等材料以增加附加荷重;或在井壁与土壁间注入触变泥浆,以减少下沉摩阻力等措施。

3.2下沉挖土:刃脚部位采用跳仓破土,使沉井均匀下称。由沉井中间开始逐渐向四周扩展,每层挖土厚度500mm,沿刃脚周围保留0.5~1.5m土堤,然后沿沉井壁,每2~3m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对称、均匀的削薄土层,每次50~100mm,当土层受刃脚挤压破裂后,沉井在自重作用下均匀垂直下沉,使不产生过大倾斜。

3.3按确保沉井稳定的需要掌握临界挖深。对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基底隆起、管涌或承压水引起的不透水层穿破,下沉前要有预计,下沉时应严格掌握。

3.4按勤测勤纠偏的原则进行沉井下沉。在终沉阶段,刃脚的标高差和平面轴线偏差,要始终控制在规范容许的范围内。

3.5当沉井为多次制作多次下沉时,每次接高都须满足沉井的稳定要求;即传送至刃脚下土层的荷载,应小于该层土的极限承载力。必要时须在井周回填砂土或向井内灌水,保持刃脚下土层的稳定性。

4.沉井干封底

4.1封底条件:当沉井下沉距设计标高200mm时,停止挖土和抽水,使其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沉井达到终沉标高后8小时的累积下沉量≤1cm时,可进行混凝土干封底;

4.2干封底可采用分格浇筑方法,其浇筑顺序和每次浇筑格数,要根据下沉终止时的刃脚高差及井格内涌土情况而定;

4.3封底前将锅底整平,与封底混凝土接触的刃脚和井壁须凿毛并洗干净;

4.4设置集水井,其四周应设反滤层,并与排水沟相连;

4.5集水井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封堵。

5.测量控制与观测

5.1沉井平面位置、标高的控制: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四面设置纵横十字中心控制线、水准基点,以控制其平面位置和标高。

5.2沉井垂直度控制:在井筒内按8等分标出垂直轴线,各吊线锤对准下面的标板来控制,并定时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线锤偏离墨线50mm,或四周标高不一致时,应立即纠正。

5.3沉井下沉控制:在井壁周围弹水平线用水准仪来观测沉降。

5.4观测: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加强位置、垂直度和标高(沉降值)的观测,每班测量两次(于班中和每次下沉后检测);接近设计标高时,每2h观测一次,严防超沉。由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发现倾斜、位移或扭转,应及时纠正。

6.注意事项

6.1沉井开始下沉的5m以内,要特别注意保持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正确,以免继续下沉,不易调整。

6.2为减少下沉的摩阻力和以后的清淤工作,在沉井的外壁采取随下沉随填砂的方法,以减轻下沉难度。

6.3在沉井开始下沉和接近设计标高时,周边开挖深度应小于300mm,避免发生倾斜。在离设计标高200mm左右停止取土,靠其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

沉井是修筑深基础和地下构筑物的一种施工工艺,可在场地狭窄的情况下施工较深的地下工程,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可在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区施工;施工不需复杂的机具设备;与大开挖相比,可减少开挖、运输和回填的土方等工程量。

第四篇:国际软法作用研究论文

一、国际软法的实践

(一)国际环境领域的软法实践

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跨境性,虽然环境污染起源某个国家,却可能殃及周边各国。任何国家对于环境的损害都可能会影响其他国家的利益,国际环境问题和人类自身的存续问题息息相关。国际软法在国际环境领域作用显著,软法应对新的环境问题时更有用武之地。国际环境软法主要表现为,国际组织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建议和决议,有关全球环境保护的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这些宣言或决议是国际社会在该领域经过缜密的论证而达成的高度共识,表达了人类的共同价值理念。在这种软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软法促进人们保护环境和生态意识的增强,而环境和生态意识的增强则会推进相应软法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法中具体指标和细节具有高度技术性,包含大量技术规范,例如环境标准、操作规程、控制污染的技术等,环境的治理与科技水平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现有的框架性环境条约难以适应国际环境治理的新情况,国际软法能够及时做出改变,为相关条约的实施提供具体的规则和技术标准。环境法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学规律的要求,这种高度的技术性也就意味着需要尊重客观规律,摒弃政治的分歧,促使国际软法得到各国的遵循。

国际软法在现阶段北极问题的规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Dinah Shelton 认为,目前软法和国际公约的谈判相比具有缔结简便迅速的优势,容易清除北极各国合作的障碍达成共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AEPS)是目前在北极环境治理中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软法规范。有学者认为,北极地区具有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国际公约在北极适用存在局限性,很多无强制约束力的国际软法在北极得到广泛使用,使得北极地区成为“软法”治理的绝佳范本,国际软法成为北极区域国家及北极地区以外国家的首选。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空间,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环境的保护最终维护全人类的利益,占据着伦理上的制高点,因此,环境领域的法律具有无可争辩的道德正当性,所有的行为、观念都应当符合这一道德指向。从国际软法在环境领域的实践来看,国际软法能有效应对新的环境问题,在国际环境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国际环境法学者Alexander Kiss 认为,软法是国际法院规约未能预见到的新的国际法渊源,至少是创造国际法规则的新方法。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国际软法为现有国际法体系提供补充,弥补国际法的缺失。例如,1995 年国际法院关于核试验案的裁定中,对国际软法进行了援引,1996 年国际法院在“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合法性”咨询意见中也提到国际软法。

二、国际软法作用的表现

(一)国际软法具有示范作用

1.国际软法对国际行为体的示范作用

国际软法通过良好的实施效果对国际行为体产生示范作用。一些国际软法在制定之初只有少数国家或机构参与,在这些国家的实践过程中展示了该国际软法先进的理念,在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更多的国家愿意参与到软法实践中,最终实现大部分国家立法的统一。例如,国际软法中的《巴塞尔协议》所创立的规则和标准具有示范作用,获得很多国家的认同和遵守,一些国家将其硬化为国家法。国际软法实施的良好效果影响着国际行为体参与软法治理或制定条约的意愿,各国在软法实践中形成的意识对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国家利益不确定时,在某一特定领域选用国际软法,可以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空间,当国家利益明确后,则可以推动国际硬法的创建。国际社会形成的某些基本价值构成国际社会建立和存在的基础,在某些较为敏感的领域,很难在当时制定国际条约,但形势的紧迫性又需要一定的国际规范进行调整,国际人权法领域便是一个例证。两次世界大战中对人权的侵犯,使得国际社会在某些人类共同的道德和价值上达成一致,形成国际人权领域的软法《世界人权宣言》,其对国际行为体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国际软法能够为相关国际条约起到铺垫作用,其可以促使形成一些共同的人权价值观,是整个国际立法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如何看待国际软法的作用

(一)国际软法的定位存在模糊性

国际软法在维护国际秩序,构建和谐国际关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正确看待国际软法的作用是如何对待国际软法的前提。目前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国际软法的作用进行阐述,表述并不一致。一些学者认为软硬法应该并重,应实现软硬法混合之治。有学者认为,软法提供的民主协商为全球治理走得更远提供依据,但软法同时也存在缺陷,全球治理未来很可能是“软硬兼施,刚柔并进”的时代。有学者认为,软法为共同体的法治化提供了工具和路径,最终走向将是以一元为前提的软硬法混合治理之路,坚持软法和硬法地位平等、功能互补,以多种机制保证软法更好地实施。有学者认为,软法能够帮助经济法实现实质正义目标,经济法应该软硬兼施,集合二者的共同点实现经济法的目标。有学者认为,从欧盟的区域一体化法律治理来看,既不是纯粹的硬法治理,也不只是通过软法治理,而是采用混合治理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强调共性、相互尊重,促进了欧盟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国际软法与习惯国际法和国际条约具有密切关系,其在国际法律秩序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际关系起到共同规范作用。

一些学者认为应以硬法作为治理的主要手段,软法作为补充。在环境、人权、经济等国际关系领域未形成严密有效的硬法体系,软法是现阶段国际秩序中的次佳选择。有的学者认为,当国家间出现严重的利益分配冲突时,为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选择硬法这一国际制度的设计。硬法为国际行为体设定的义务更稳固,无论是从经济成本还是声誉成本的角度看,违反硬法义务会给国际行为体带来更大违约成本。法治的社会中软法的作用不宜太大,现阶段国际秩序中软法的地位和作用是在真正的法律缺位的情况下对现状的不得已的认可,是我们的次佳选择,只有使软法与硬法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将国际秩序治理好。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过渡性工具软法,能够更好地促进检验各种政策,但它不能为社会提供稳定基础,我们要么将软法硬法化,要么摒弃它。有学者认为,国家应该明确它们的意图以及法律和非法律之间的界限,应该减少“灰色区域”的产生。有学者认为,国际社会围绕国际气候变化,经过了由软法到硬法,再由硬法到软法的治理历程,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态势并不是国际社会所真正希望的结果。

M.Byers 认为,国家之间制定的硬法与非国家行为体制订的软法,在构造模式上表现为“中心———外围”。应以国际硬法为中心,以国际软法为外围,重塑国际软法的价值观取向。有学者认为,软法在治理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应倡导使用软法之治。有学者认为,环境软法一般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故在适宜的领域应倡导使用软法之治,以弥补硬法之治的不足,借助软法来实现环境治理方式与手段的多样性,环境软法就是环境法的未来。有学者认为,在国际法领域,某种程度上说并不存在完全符合国内法意义上的硬法,国际法领域适合软法的勃兴。此外,也有学者主张,法律作为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工具,应当根据社会关系秩序化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当的法律来调整,否则会造成法治资源的浪费[36]。即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基于领域的不同会对软法产生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场合软法所发挥作用的空间有所不同。

(二)硬法与软法的“中心”与“外围”关系

《国际法院规约》把条约列为国际法渊源中的第一项,表明国际条约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国际条约是承诺的固化,在全球事务中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最早由国际法确立的是诸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承认、领土、外交等“共存”关系,此类最基本的国际关系有赖于国际硬法的支撑,构成国际社会最低限度的秩序。从国际合作的稳定性的角度考虑,构成国际法体系中心的规则应该具有确定性及稳定性的特征,由国际条约等硬法来调整更具有优势,因此,国际硬法应居于国际规则体系构造的中心位置。国际软法在调整国际关系之功能上具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在国际交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复杂多变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弹性的国际软法来规制,尤其是比较复杂、不确定性的国际关系,先通过制订国际软法,既可以满足不受法律约束力的意愿,又可以达成某种意向,渐进式地形成共识并以之为基础制定国际硬法。

国际软法是重要的治理工具,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灵活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补充硬法的作用。基于领域的不同,国际软法所发挥作用的空间有所不同。在某些缺乏硬法的领域,软法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更大的空间。国际软法虽然有时候和国际硬法并存,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硬法比只具有事实效力的国际软法影响力更大。国际软法在许多情形下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国际软法与硬法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将国际秩序治理好。从国际软法发挥作用的范围角度分析,硬法和软法在国际规则体系中呈现的是“中心”与“外围”的构造,在具备位于“中心”的硬法的条件下,软法所发挥作用的区域限于“外围”。在硬法和软法的这种主次作用下,硬法和软法的关系表现为“中心”与“外围”的关系。

第五篇:沉井施工方案

沉井施工方案

沉井是在地面或地坑上,先制作开口钢筋混凝土筒身,达到一定强度后,在井筒内分层挖土、运土,随着井内土面逐渐降低,沉井筒身借其自重克服与土壁之间的摩阻力,不断下沉而就位的一种深基或地下工程施工工艺。

沉井结构和沉井施工的特点是:沉井结构截面尺寸和刚度大,承载力高,抗渗、耐久性好,内部空间可资利用,可用于很大深度地下工程的施工,深度可达50m;施工不需复杂的机具设备,在排水和不排水情况下均能施工;可用于各种复杂地形、地质和场地狭窄条件下施工,对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影响较小;当沉井尺寸较大,在制作和下沉时,均能使用机械化施工;比大开挖施工,可大大减少挖、运、回填土方量河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施工费用。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深坑、地下室、水泵房、设备深基础、桥墩、码头等沉井工程。

一、材料要求

1.水泥

用425号或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新鲜无结块。

2.砂

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

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含泥量不大于2%。

4、大卵石或块石

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纹,表面无泥污或水锈等污染。

5.外加剂

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二、主要机具设备

1.沉井制作机具设备包括模板、钢筋加工常规机具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自卸汽车、机动翻斗车、手推车、插入式振动器等。

2.沉井下沉机具设备包括15t履带式起重机、QT6-15型塔式起重机,出上吊斗等。

3.排水机具设备包括离心式水泵或潜水电泵。

三、作业条件

1.在沉井施工地点进行了钻探,了解该处地质(包括土的力学指标、休止角、摩擦系数。地质构造、分层情况等)和地下水文情况以及地下埋设物、障碍物情况,绘制了地质剖面图。

2.已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地质水文情况、施工设备条件及技术的可能性,编制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或施工技术措施,以指导施工。

3.场地已平整至要求标高,按施工要求拆迁沉井周围土的破坏棱体范围内的地上障碍物,如房屋、电线杆、树木及其他设施,清除地面下3m以内的地下埋设物,如上下水管道、电缆线路及基础、设备基础和人防设施等。

4.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修建临时设施,修筑道路、排水沟、截水沟,安装临时水、电线路,安设施工设备,并试水、试电、试运转。

5、按设计总图和沉井平面布置要求,已设置测量控制网和水准基点,进行定位放线,定出沉井中心轴线和基坑轮廓线,作为沉井制作和下沉定位的依据。在原有建筑物附近下沉的沉井,应在原建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6.已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并熟悉工程结构、地质和水文情况,了解沉井制作和下沉施工技术要点、安全措施、质量要求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处理方法。

四、施工操作工艺

(一)施工程序

1.制作程序:场地整平→放线→挖土3~4m深→夯实基底,抄平放线验线→铺砂垫层→垫木或挖刃脚上模→安设刃脚铁件、绑钢筋→支刃脚、井身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外围围槽灌砂→抽出垫木或拆砖座。

2.下沉程序:下沉准备工作→设置垂直运输机械、排水泵,挖排水沟、集水井→挖土下沉→观测→纠偏→沉至设计标高、核对标高→降水→设集水井、铺设封底垫层→底板防水→绑底板钢筋、隐检→底板浇筑混凝土→施工内隔墙、梁、板、顶板、上部建筑及辅助设施→回填土。

(二)沉井制作

1.在软弱地基上制作沉井,应采用砂、砂砾或碎石垫层,用打夯机夯实使之密实,厚度根据计算确定。

2.当地基土质较好,宜分节一次制作完成,然后下沉;对于较高(≥12m)的沉井应先挖下3~4m土方,在基坑中一次制作下沉,或分节制作,分节下沉,以减少沉井自由高度,增加稳定,防止倾斜。

3.沉井制作宜采取在刃脚下设置木垫架或砖垫座的方法,其大、小和间距应根据荷重计算确定。安设钢刃脚时,要确保外侧与地面垂直,以使其起切土导向作用。

4.沉井刃脚及简身混凝土的浇筑应分段、对称均匀、连续进行,防止发生倾斜、裂缝。第一节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70%,始可浇筑第二节。

5.浇筑的简身混凝土应密实,外表面平整、光滑。有防水要求时,支设模板穿墙螺栓应在其中间加焊止水环;筒身在水平施工缝处应设凸缝或设钢板止水带,突出筒壁面部分应在拆模后铲平,以利防水和下沉。

(三)沉井下沉

1.下沉前应进行井壁外观检查,检查混凝土强度及抗渗等级,并根据勘测报告计算极限承载力,计算沉井下沉的分段摩阻力及分段的下沉系数(≥1.15~1.25),作为判断每个阶段可否下沉,是否会出现突沉以及确定下沉方法及采取措施的依据。

2.下沉前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的抽除(拆除)刃脚下的垫架(砖垫座),每抽出一根垫木后,在刃脚下立即用砂、卵石或砾砂境实。

3.小型沉井挖土多采用人工或风动工具;大型沉井,在井内用小型反铲挖土机挖掘。挖土须分层、对称、均匀地进行,一般在沉井中间开始逐渐挖向四周,每层高0.4~0.5m,沿刃脚周围保留0.5~1.5m宽的土堤,然后沿沉井壁,每2~3m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的削薄土层,每次削5~10cm,当土层经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均匀垂直挤土下沉,使不产生过大倾斜。各仓土面高差应在50cm以内。

4.在挖土下沉过程中,工长、测量人员、挖土工人应密切配合,加强观测,及时纠偏。

5.沉井下沉多采用排水挖土下沉方法,常用方法是:设明沟、集水井排水,在沉井内离刃脚2~3m挖一圈排水明沟,设3~4个集水井,深度比开挖面底部低1.0~1.5m,沟和井底深度随沉井挖土而不断加深。在井壁上设离心式水泵或井内设潜水泵,将地下水排出井外。当地质条件较差,有流砂发生的情况,可在沉井外部周围设置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深井井点以降低地下水位,或采用井点与明沟排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降水。

6.沉井下沉观测方法为在沉井外壁周围弹水平线,井筒内按4等分或8等分标出垂直轴线,各吊线坠一个,对准下部标板来控制。观测时间,每班三次,接近设计标高时两小时一次。随时掌握分析观测数值,当线坠偏离垂线达50mm或标高差在100mm,应立即纠正。挖土过程中可通过调整挖土标高或劳动力进行纠偏。

7.筒壁下沉时,外测土会随之出现下陷,与筒壁间形成空隙,一般干筒壁外侧填砂,保持不少于30cm高,随下沉灌入空隙中,以减小下沉的摩阻力,并减少了以后的清淤工作。雨季应在填砂外侧作挡水堤,以阻止雨水进入空隙,防止出现筒壁外的摩阻力接近于零,而导致沉井突沉或倾斜的现象。

8.沉井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防止超沉。可在四角或筒壁与底梁交接处砌砖墩或垫枕木垛,使沉井压在砖墩或枕木垛上,使沉井稳定。

9.沉井下沉出现倾斜,如调整挖土仍不能纠正时,可加荷调整,但若一侧已到设计标高,则直采用旋转喷射高压水的方法,协助下沉进行纠偏。

10.沉井挖出之土方用吊斗吊出,运往弃土场,不得堆在沉井附近。

(四)沉井封底

1.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再经2~3d下沉稳定,或经观测在8h内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即可进行封底。

2.封底前应先将刃脚处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冲洗干净或打毛,对井底进行修整使之成锅底形,由刃脚向中心挖放射形排水沟,填以卵石作成滤水盲沟,在中部设2~3个集水井与盲沟连通,使井底地下水汇集于集水井中用潜水电泵排出,保持水位低于基底面0.5m以下。

3.封底一般铺一层150~500mm厚卵石或碎石层,再在其上浇一层混凝土垫层,在刃脚下切实填严,振捣密实,以保证沉井的最后稳定,达到50%强度后,在垫层上铺卷材防水层,绑钢筋,两端伸入刃脚或凹槽内,浇筑底板混凝土。

4.混凝土浇筑应在整个沉井面积上分层、不间断地进行,由四周向中央推进,并用振动器捣实,当井内有隔墙时,应前后左右对称地逐孔浇筑。

5.混凝土养护期间应继续抽水,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对集水井逐个停止抽水,逐个封堵。封堵方法是将集水井中水抽干,在套管内迅速用干硬性混凝土填塞并捣实,然后上法兰盘用螺栓拧紧或四周焊接封闭,上部用混凝土垫实捣平。

(五)上部建筑结构施工

同常规方法(略)。

五、质量标准

(一)保证项目

1.沉井工程中的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均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2.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及下沉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沉井外壁应平滑。

4.沉井封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二)允许偏差项目

沉井制作和下沉后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3-36。

沉井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表3-36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制作质量

平面尺寸

长度、宽度

±L/200,且不大于100

尺量检查

曲线部分半径

±R/200,且不大于50

拉线和尺量检查

对角线差

B/100

尺量检查

井壁厚度

±15

尺量检查

下沉后质量

刃脚平均标高

±100

用水准仪

底面中心位置偏移

H>10m

≤H/100

吊线和尺量检查或用经纬仪检查

H≤10m

刃脚底面高差

L>10m

L/100,且不大于300

用水准仪检查

注:1.L为长度或宽度;R为半径;b为对角线长;H为下沉总深度;L为最高与最低两角间距离;

2.检查数量:沉井的制作质量按浇筑段(节)内外各抽查1~5处;下沉后的质量按每座沉井检查。

六、成品保护

1.沉井下沉第一节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其上各节达到70%以后,方可开始下沉。

2.深井垫架拆除、下沉系数、封底厚度和封底后的抗浮稳定性,均应通过施工计算,满足设计要求,避免使沉井出现裂缝、不能下沉或上浮。

七、安全措施

1.沉井施工前,应查清沉井部位的地质水文及地下障碍物情况,摸清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道等设施的影响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中出现问题,影响正常、安全施工。

2.严格遵循沉井垫架拆除和土方开挖程序,控制均匀挖土速度,防止发生突然性下沉。严重倾斜现象,导致人身事故。

3.作好沉井下沉中的降排水工作,并设备用电源,以保证沉井挖土过程中不出现大量涌水、涌泥或流砂现象,以避免造成淹井事故。

4.沉井上部应设安全平台,周围设栏杆,井内上下层立体交叉作业,设安全网、安全挡板;避开出土的垂直下方作业;井下作业应戴安全帽、穿胶皮鞋。

5.沉井内土方吊运,应由专人操作和专人指挥,统一信号,预防发生碰撞或脱钩;起重机吊运土方和材料靠近沉井边坡行驶时,应加强对地基稳定性的检查,防止发生塌陷、倾翻事故。

6.沉井挖土应分层、分段、对称、均匀地进行,达到破土下沉时,操作人员要离开刃脚一定距离,防止突然性下沉而造成事故。

7.加强机械设备维护、检查、保养;机电设备由专人操作,认真遵守用电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超负荷作业,并设漏电保护器;夜间作业,沉井内外应有足够的照明,沉井内应采用36V安全电压。

八、施工注意事项

1.沉井壁中如预留孔洞,为防止下沉时泥土和地下水大量涌入井内,影响施工操作,或因每边重量不等重心偏移,使沉井产生倾斜,在下沉前应进行填塞封闭处理,使之下沉均匀。

2.沉井下沉位置的正确与否,其每一、二节占70%,开始5mm以内,要特别注意保持平面位置与垂直度正确,以免继续下沉不易调整。

3.沉井下沉被搁置或悬挂,下沉极慢或不下沉时,可采取继续浇灌混凝土增加重量或在井顶加载;或挖除刃脚下的土,或在井内继续进行第二层碗形破土;或在井外壁装射水管冲刷井周围上,减少摩阻力;或在井壁与土间灌入触变泥浆或黄土,降低摩擦力;或清除障碍物;采取控制流砂。管涌等措施。

4.沉井下沉如速度过快,超过挖土速度,出现异常情况时,可采取用木垛在定位垫架处给以支承,并重新调整挖土;在刃脚下不挖或部分不挖土;在沉井外壁间填粗糙材料,或将井筒外的土夯实,加大摩阻力;如沉井外部的土液化发生虚坑时,可填碎石处理;或减少每一节筒身高度,减轻沉井重量。

5.沉井下沉最易发生倾斜或位移。施工中应加强下沉过程中的观测和资料分析,发现倾斜和位移应及时纠正。当沉井垂直度出现歪斜超过允许限度,可采取在刃脚高的一侧加强取土,低的一侧少挖土或不挖土,待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或在刃脚较低的一侧适当回填砂石或石块,延缓下沉速度;或在井外深挖倾斜反面的土,回填到倾斜一面,增加倾斜面的摩阻力等措施。当沉井轴线与设计轴线不重合,而产生一定位移的现象时,因位移大多由于倾斜引起的,控制沉井不再向偏移方向倾斜,并有意使沉井向偏位的相反方向倾斜,几次倾斜纠正后,即可恢复到正确位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fanwen/9/273940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