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数学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1一、目标:
1、复习6以内数的加减2、学习解答6以内数的应用题3、培养幼儿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画制作
准备算算乐卡片、看图列式操作材料、可乐杯、玩具保龄球。数字卡片、贴有价钱的各种玩具水果。
三、过程:
1、复习6以内数的加减。
游戏:“开火车”师:聪明屋的金龟子姐姐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请我们全班小朋友去做客,来证实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现在就请到聪明屋中去吧!怎么去呢?坐火车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老师出示算式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3点开……放开火车的音乐。师生齐做开火车的律动。
2、学习解答6以内数的应用题
(1)、游戏:到金龟子家做客金龟子家到了,它拿什么招待我们呢?它拿了三杯大可乐又拿了三杯小可乐一共拿了几杯可乐?请小朋友算一算金龟子一共拿了几杯可乐呢?6杯,用什么方法?请小朋友列算式计算。请小朋友到黑板上来拿数字卡演示,老师讲评。以同样的方法出6以数的应用题让幼儿解答。
(2)、老师出应用题,小朋友用算算乐列式运算。老师出示动画列出正确答案。
3、看图列算式每个小朋友发一份操作材料让小朋友看图列式并计算。
4、游戏:
逛超市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写有7元的钱,请小朋友买两个标价合起来是7元的水果然后去交钱。也可以买一个水果,但去交钱的时候说:我买了的×元水果,请找我×元。
大班数学活动2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形成,知道8添上1是9。
2、理解9的实际意义,知道9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9的物体。
活动重点:
学习9的形成,知道8添上1是9。
活动难点:
用完整的话描述9的形成。
活动准备
1、小羊玩偶一只,小白兔和萝卜图片各9。
2、数字9。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羊玩偶:今天是小羊的生日,它的好朋友小兔子姐妹要来帮
它庆祝生日。
2、出示8只小兔:小朋友看看来了几只小兔,8只小兔要用什么数字来表示?
3、出示8个胡萝卜:小羊为了招待小白兔准备了它们爱吃的胡萝卜,小羊准备了几个胡萝卜呢?八个胡萝卜要用数字几来表示?
4、数字8可以表示8只兔子和8个萝卜,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1、兔姐姐(排在最左边的)发现咦怎么少了一只兔妹妹呀,(学小兔的口吻,并再出示一只兔子)我来了,我跳得慢,你们也不等等我。
2、小朋友现在又几只兔子来参加小羊的生日会?为什么是9只兔子呢?9只兔子要用数字几来表示?
3、小羊的准备的胡萝卜够吃吗?怎么办呢?8个萝卜添上一个萝卜是几个萝卜呢?9个萝卜要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4、8只小兔添上一只小兔是9只小兔,8个萝卜添上一个萝卜是9个萝卜,那我们可以说几添上1是几呢?
1、出示数字9:我们来看看数字9是什么样子的?数字9像什么?
2、数字9还可以表示什么?
3、小结:数字9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9的物品。
大班数学活动3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长度,理解用不同长度的自然物测量,数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在听赏故事中引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材料准备:ppt课件、木夹子、吸管等。
活动过程:
提问:知道蛇究竟有多长,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结:测量可以知道物体有多长。
(一)、提问:许多相同的夹子,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操作,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
小结:很多夹子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二)、提问:一根吸管,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用做记号的方法测量)
小结:一根吸管用做记号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三)、提问:没有材料,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交流,了解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小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
(四)、提问:同样是蛇,量出的长度为什么不同?(价值分析:通过比较,理解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结果不同)
小结:不同长度的材料测量,数据不同但长度相同。
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的测量工具来测测小蛇的身长,看看结果怎样?
大班数学活动4活动目标: 幼儿能够学习10的分成幼儿能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幼儿能够相互交流自己的答案
准备材料: 幼儿分组(如:四组,准备40颗糖果,每组10颗)糖果可是手工制作的假糖果。
小白兔卡片9张(每张分别有1,2,3,4,5,6,7,8,9只小白兔),胡萝卜卡片9张(每张分别有1,2,3,4,5,6,7,8,9根胡萝卜)故事导入:小熊妈妈给小熊10颗糖果,叫小熊把它们分成两份。
师:有几种分法?怎么分?(分法糖果)我们大家分组跟小伙伴们说一说好不好?
幼儿讨论完后,请每组幼儿的一位小朋友说他的分法。
活动过程: 师: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分法,那让我们看下小熊是怎么分的?
PPT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提问幼儿?
师:大家说小熊分的对不对?
幼:对!
师:那我们奖励小熊吃糖果好不好?
幼:好。
师用PPT演示图片糖果。
巩固过程:师:小朋友,小熊有糖果吃,你们想不想吃啊?
幼:想。
师:那老师待会给你们题目,答对的小朋友就奖励糖果。
PPT出示题目,请个别幼儿回答,糖果统一下课发。
结束:游戏:小白兔找萝卜请18名幼儿上来,9个拿不同数量的小白兔的卡片,9个拿不同数量的胡萝卜卡片。
说明游戏规则: 小白兔要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胡萝卜。
小白兔排一行,胡萝卜排一行。面对面站着,两行之间相距3米左右。让小白兔一个一个跳过去找和自己可以合成10的胡萝卜。一个找完之后问没有参与游戏的小朋友有没找对。
总结:游戏结束,问幼儿今天学了什么?
师:10可以分成……幼:1和9师:10可以分成……幼:2和8……
大班数学活动5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币值的关系。
2、通过购买商品的活动学习使用货币。
二、活动准备:
1、玩具钱币(每人10元,分别有1元、5元、10元不等)、购物篮。
2、布置超市场景及各类物品。
3、人手一份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来玩购物游戏,买东西需要什么?(分发给幼儿装有币值不等的玩具钱币,每人10元)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得的钱币有什么不一样,知道虽然钱币的面值不一样,但都是10元。
3、请几名幼儿自愿当售货员,其余幼儿当顾客,开始玩超市游戏,尝试购物。
(1)发给当顾客的幼儿记录表,要求对自己所购买的物品做好记录。
(2)教师主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能运用加减法进行货币交换,使幼儿关注到不同币值的关系。
(3)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4、讨论
(1)数一数,你买了几样东西?
(2)幼儿互动,互相观察记录表,看看各自的10元钱买了多少东西。
(3)展示幼儿购买的商品,从小朋友的不同买法中感受各种不同的组合。
5、请幼儿当超市工作人员将物品运回原货柜,结束。
大班数学活动6活动目标
⒈理解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⒉初步学习运用换算的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动物(一只羊、四只猫、八只小鸡)贴绒天平两只,幼儿操作材料贴绒水果(一个菠萝、三个苹果、四个橘子)。
活动过程
⒈水果来比重
师:今天三种水果想来比重量,看看谁和谁比了?几个菠萝和几个梨一样重?
那梨也要来和橘子来比一比,它们比的结果是什么?谁和谁一样重?
⒉幼儿猜测
现在请你们想一想一只菠萝和几只橘子一样重?(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天平的另一边放上四只香蕉)
⒊幼儿介绍自己换算的方法
师:你算出来是多少?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教师示范方法,我们知道一只菠萝是和两只梨一样重的,那我们再把一只梨换成两只橘子,现在你们知道一只菠萝和几只梨一样重了?
⒋幼儿操作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动物之间的重量
师:这里有谁?请幼儿说说谁和谁是一样重的?(知道一只羊和三只猫一样重,一只猫和三只小鸡一样重。)
再次提问:那一只羊要和几只小鸡一样重呢?请你们
教师演示贴绒教具:将一只猫替换成三只小鸡,再请幼儿数一数一只羊有几只小鸡重。(九只)
⒈幼儿学习比较重量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物之间的换算,知道了一只羊和九只小鸡一样重,下面小朋友们的操作纸上还有两题,请你们帮水果们算一算答案是多少,可以拿盒子里面的图片摆一摆,算出来以后在相应的天平空格中填上数字。
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⒊讲评:你的操作结果是什么?一只苹果和几只橘子一样重?为什么?
大班数学活动7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水果、蔬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听音乐坐好,引起幼儿兴趣。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形状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还可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
4.幼儿操作。让幼儿观察图形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5.复习巩固。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结束部分:教师奖评小结,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二次分类的理解让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幼儿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激发起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我不断地尝试、变换多种活动方式,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喜欢上数学课。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
大班数学活动8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2、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学习感知二等分。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加粗)
各种图形若干、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夹子若干、拱形两个、记录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加粗)
一、参观商店导入,引起兴趣,初步感知二等分。
1、导入语:“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参观商店,好吗?”
2、幼儿自由参观。
3、
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5、要求: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喜欢的折成相同大小的两份。
6、
二、幼儿操作探索,进一步感知二等分。
1、示范演示。
2、操作要求:
(1)请用折叠的方法把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并完成记录卡。
(2)操作时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三、
四、游戏:“找朋友”,巩固二等分的学习。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设计情境、游戏让孩子们学习感知二等分。孩子们的兴趣高,活动目标基本上能达到。另外,在材料的准备上,分组准备了不同水平的材料,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不足的是:、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不清楚。
大班数学活动9活动目标:
1。通过摸、量、滚、比等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者异同。
2。提高观察、比较、想象、分析、综合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3。产生探索的兴趣,发展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圆球。如小皮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等。
2。准备圆柱体玩具若干。如积木、积塑、小棍棒、未用过的铅笔、万花筒等。
3。关于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
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
2。请幼儿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
4。请幼儿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
5。引导幼儿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
6。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有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
7。请幼儿想一想,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8。观看球体与圆柱体的录象
大班数学活动10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体验活动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路线图和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周彦妤病了很长时间了,我们都很想去看看她,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乘公交车去她家。
1.出示路线图,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周彦妤的家在哪里吗?(请个别幼儿到教师路线图上指出)
2.观察路线的走向
(1)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2)幼儿提出疑问后,教师给予解释:图中的数字是指车的编号,例如“1”就是指1路车;在标数字的地方是车站,可以上下车或转车。
3.寻找路线
(1)提出要求:在小地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周彦妤的家?并记录在纸上。
(2)请一个小朋友示范来找路线,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操作后,集体交流。
1.找出最近的路线
(1)猜测:在这3条路线里,你们认为那条路线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数格子验证
(3)幼儿操作后,比较哪一条路线最近。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1)出示每路车的票价:1路车3元;2路车3元;3路车3元;4路车4
元;5路车5元;6路车5元;7路车6元;8路车5元。
(2)哪一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3)幼儿集体计算每一条路线所需要的钱,教师记录在纸上,进行比较。
请小朋友找出“幼儿园到公园”“家到动物园”的几种路线,并找出其中最近和最省钱的一种方法,并记录到纸上。
大班数学活动11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
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大班数学活动12活动准备
白板;磁铁;音乐:找朋友;操作板2块;操作材料:毛根、小木棍、火柴棒、丝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导入,引导幼儿归纳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请幼儿拿着材料找朋友,一样长的成为好朋友。
二、通过操作,引导幼儿不受物体摆放位置、形状等的变化,感知长度守恒大班数学:长度守恒大班数学:长度守恒。
1.通过改变物体摆放位置,感知长度守恒。
(1)引导幼儿观察材料摆放的位置,探索他们的长度一样长吗?请幼儿谈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两个一样长的物体,摆放的位置改变了,但他们的长度不变
2.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感知长度守恒。
(1)两个一样长的毛根,改变其中一根的形状,他们还一样长吗?为什么?请幼儿自主操作、验证归纳。
(2)小结:两个一样长的物体,不增加、不减短,无论形状怎么变,长度不变。
3.通过等长物体且数量相同随意造型,感知长度守恒大班数学:长度守恒学习总结。
(1)请幼儿用一样长的火柴棒拼出不同的线型,注意一个接一个,引发幼儿思考:变成了不同的线型,它们长度变了吗?
(2)小结:相同数量的火柴棒,无论拼出什么样的线型,长度不变。
演示折断其中一根火柴棒,现在火柴棒变成几根了?这个线型的长度和原来的还一样长吗?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13活动目标:
1认识一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学习用分币换五分和一角。
2复习10以内加减
活动准备:
教具:开百货店的物品(如:铅笔,本子,球,米等,上面标有价格)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10一角的硬币和两枚五角硬币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一元以内货币,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这些都是什么?”“你们知道他们各自代表多少吗?”“这些钱都是中国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
学习用角币兑换元币
“请小朋友想一想一元可以换成几个一角,教师请幼儿说出自己如何兑换的,然后请幼儿再兑换一次。
(3)“开商店”
“今天商店里有许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现在我们来玩商店的游戏,老师当售货员阿姨,小朋友当顾客,你来买东西时要说清楚买什么?要给多少钱?如果要找钱还要你算清找多少钱?”
2活动评价
“今天我们小朋友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能说出不同数目的钱,还会用他们来兑换。买东西时不仅知道要付多少钱,还能算出要找多少钱。”
活动内容:智力游戏——《与昆虫有约》
1、组织幼儿翻阅昆虫资料,小组讨论:发现哪些昆虫的秘密。
2、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哪些昆虫的秘密。激发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交流。
3、师展示捕捉来的昆虫请幼儿分辨、观察、讨论:它叫什么?长什么样?资料书里有吗?吃什么?怎样照顾它?
大班数学活动14活动目标:
1、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积累有关正逆向排序的经验。
2、对排序活动产生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表达与表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排序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桃子”图片,来了哪些动物?
2、动物们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桃子该让谁先吃?
1、要求:给动物排队,说说你的理由。
2、幼儿自主排序。
3、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一)按某一特征正向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2、按体重的重轻排序
3、按嘴巴的大小排序、按尾巴的长短排序
4、梳理:同样的动物按不同的特征排序,结果不同。
(二)按某一特征逆向排序
1、毛毛虫按什么顺序排才能得第一?
2、出示毛毛虫第一的排序,这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3、如果让毛毛虫得第一还可以怎样排?幼儿操作
4、生活中有没有从小到大的排序?
5、梳理: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结果相反。
3-4名幼儿合作游戏,按各种特征进行排序
大班数学活动15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4的加法。
2、乐意表达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
2、准备各种水果模型,布置好超市情景。
3、幼儿记录卡,记号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4的组成。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开火车去逛超市,小朋友们听好老师说的火车出发时间,如果你说出的时间和老师说的时间合起来是4,你就可以坐上我的火车。如:师:“我的火车一点开。” 幼儿:“我的火车三点开。”
二、学习4的加法。播放教学课件,引导幼儿学习4的加法。师:“今天超市里还来了两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是呢?”(猫先生和猫太太)师:“看看他们都买了些什么呢?”(苹果)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猫先生和猫太太每一次购买的水果及数量,并尝试用语言表述他们每次的购买情况。
三、游戏:“逛超市”。师:“猫先生和猫太太买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小朋友们我们也一起去逛一逛,买一买,好吗?” 交代游戏规则:男孩和女孩组成家庭,结对去购物,游戏分三次进行,男孩和女孩每次的购买数量都不能相同,但每一次两人购买的数量合起来必须是4幼儿两两结对,尝试按要求购物。
四、分类记录。请每一组“家庭”将自己每一次的购买情况依次记录在记录卡上。教师巡视并检查每组幼儿的记录情况,请完成记录的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所表达的意思,尝试口述应用题。
五、结束活动。
第二篇:大班数学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设计者何利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几组图片(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在排队?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它们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引导幼儿用AB AB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引导幼儿ABB ABB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ABC排列的规律。
2、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页码猜个数,按彩虹颜色来猜水果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书,发现书中的规律。(个数跟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到紫。)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第三篇:大班数学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滚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
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
3、师幼校对。
(四)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第四篇:大班数学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加法基础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认识符号“+”、“=”。
2、能算出算式的答案并正确读出算式。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加法算式的真正含义。
2、养成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动物卡片、课件、笔、纸、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老师来说一个谜语,你们猜一猜是哪种小动物?“红眼睛,三瓣嘴,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二、导入故事情境,出示课件。
1、提问:“兔妈妈和兔宝宝一共是几只小兔子,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只兔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三只兔宝宝可以用数字几表示?4只兔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认识“+”、“=”。
教师:要算两样东西加起来有多少可以用“+”加号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加起来的结果可以用“=”等号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连起来可以读作1加3等于4.(幼儿 重复)
3、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用手来做一做“+”、“=”。
4、更换图片,强化对算式的感知和符号的运用。(5、出示课件:森林里其它到小兔子家做客的小动物,每种小动物来了多少只,学生列算式,算结果。)
5、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数学操作材料第一题
问题:(1)你会写加号和等号吗?请你在空格上写上加号和等号。
(2)请你读一读填好的算式,说说算式是什么意思。
三,尝试运用加号民、等号,并计算答案。
1、游戏“听音数手指”。教师讲述游戏规则,全体幼儿参加游戏,教师击鼓,幼儿听到几声音左手就伸出几个手指,教师再次击鼓,幼儿听到几声音就把右手伸出几个手指,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并根据手指的数量关系列出加法算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问题:(1)第一次应当伸出几个手指?第二次呢?两次加起来一共有几个手指?
(2)让幼儿轮流大声读出自己的算式。
2、教师引导幼儿填写操作材料上的第二题,师巡视并指导。
问题:(1)每个算式中有两个数字,请分别给相应的数字的珠子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颗珠子,把答案写在空格中。
(2)请一名幼儿读读自己填好 的算式,(其他幼儿验证自己的算式是否正确)
第五篇:大班数学活动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教案
文章来源:未知 文章作者:苦寒??梅香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2、借助动画演示,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加减的互逆规律。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幼儿每人一套数字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与分解
点击课件,出现猫妈妈:“小朋友看,谁来了?猫妈妈要和小朋友做一个问答游戏!
点击课件,猫妈妈问: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
幼儿回答:7可以分成1和6
依次复习7的组成和分解,猫妈妈表扬小朋友“棒极啦!”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基本部分:
(一)欣赏“小猫钓鱼”,学习7的第一组加减。
1、演示课件,幼儿欣赏动画,回答问题。
(1)小猫咪也来啦,看一看,猫妈妈和小猫一共有几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可以怎样表示。学习1+6=7 6+1=7。
(2)猫妈妈带小猫到河边钓鱼,观看小猫钓鱼、吃鱼,学习7—1=6
7—6=1。
2、动画演示加减互逆规律
动画演示数字和加减号的移动、变化,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欣赏“小猫扑蝶”“小猫追鸟”自编应用题。
1、课件演示小猫扑蝶:来了几只蝴蝶,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
操作练习:6+1=7 1+6=7 7—1=6 7—6=1
2、课件演示小猫追鸟:树林里有几只小鸟,飞来几只,又飞走几只?
幼儿自编应用题,操作练习:6+1=7 1+6=7 7—1=6 7—6=1。
(三)根据实物编应用题。(泥工在计算活动中的应用)
(四)看算式编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