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研究论文
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的服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开展方面都较为完善,其内容包含制定法规政策与服务指南、提供有针对性的各类型资源、开展特色化的服务项目。我国公共图书馆应借鉴其经验,在开展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时应加强相关立法,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细分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开展多方协作,加强社会合作与交流。引言
1990年,第一部全面对儿童权利进行保障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儿童权利公约》强调,“各国应确保其管辖范围内的每一儿童均享受公约所载的权利,不因儿童或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伤残、出生或其他身份等而有任何差别。”国际图联在1994年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也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等特殊群体,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各年龄群体的图书馆用户必须能够找到与其需求相关的资源。”
202_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上发布《信息获取与发展里昂宣言》,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等信息机构必须关注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和相关问题,通过信息赋权使边缘化群体(包括妇女、少数民族、移民、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等)融入社会,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体现自身存在价值,同时也是实现公众信息文化权利平等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父母服刑儿童,即在监狱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是特殊的弱势群体之一。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服务机构,承担着让所有人享有文化和信息权利以及引导教育的社会责任,因此,为父母服刑儿童开展有效服务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也是公共图书馆体现其“读者至上,平等服务”理念的重要内容。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的背景
202_年,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司法部估计,美国近3000000未成年人的父亲或母亲在监狱,比1991到202_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总数增加了80%。因为父母犯罪,其子女成为不幸的特殊群体,并且他们的年龄偏小,心理、智力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因此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父母在监狱服刑对他们来说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创伤,这些儿童可能不仅会在经济上遭到歧视,也会在心理和身体上有所创伤,美国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并重视这个庞大群体的信息与文化需求。作为公益性且承担着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图书馆更应该发挥作用,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服务,让其平等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同时也应在这一群体和其他儿童、家庭与父母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
美国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LibraryService to Children,简称ALSC)组织委员会在202_年1月发布的《图书馆特殊群体儿童及其看护人服务——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具包》,给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服务提供了指导文件。此文件将在家上学群体、LGBTQ(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家庭、自闭症儿童、父母服刑儿童、西班牙语家庭、印刷品阅读障碍儿童、青少年父母这7类人群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特殊服务群体,其中第4类就是父母服刑儿童群体。该文件对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的指导是从基本概况和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两个部分阐述的:从基本概况部分来看,ALSC组织委员会介绍了美国父母服刑儿童群体的数量,因父母入狱可能给他们带来的身心伤害,以及公共图书馆有义务为其提供服务;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部分,ALSC组织委员会则是从网络资源链接、相关论文、出版社图书推荐、相关的专家介绍和典型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案例几个方面,分别向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介绍。美国公共图书馆希望通过制定特殊儿童群体服务的工具包,指导公共图书馆为包括父母服刑儿童在内的特殊群体提供适合的服务。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的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对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共选取了6个主要研究对象,即纽约公共图书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亨内平郡图书馆、达里恩公共图书馆、沃辛顿公共图书馆和韦斯特维尔公共图书馆,总结分析他们对父母服刑儿童提供服务的内容。
3.1 制定法规政策与服务指南
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服务离不开政府立法的支持。《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案》明确要求,对于享受不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特殊群体,特别是对于那些贫困家庭中7岁以下的儿童,公共图书馆应当为其提供信息服务。为保障父母服刑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权益,美国政府先后颁布并实施了《家庭安全和稳定促进法案》和《儿童与家庭服务改进法案》,法案提出了“服刑人员子女指导计划”,通过政府拨款来支持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机构招募且培训一些专业的服务人员,为服刑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习惯等各方面提供指导,以减少他们在教育和行为上的偏差。法案还规定202_、202_年每年财政拨款6700万美元支持该计划。这些法规与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使得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弱势群体时有了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同时也为社会公众平等利用公共图书馆和获取信息的权利提供了保障。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父母服刑儿童委员会编写的《俄克拉何马州父母服刑儿童工具包》也向看护人、服务提供者、教育者为父母服刑儿童服务提供了方向和指导。该工具包主要包括家庭保障计划、给看护人和教育者的建议、为儿童与看护人提供的视频列表、给家庭与服务提供者的图书等13项内容,其中,服务提供者也包括图书馆员;同时,该工具包鼓励图书馆关注并重视这部分群体,和他们一起阅读,并且鼓励公共图书馆收集与父母服刑儿童相关的图书与小册子。另外,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服务指南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_年1月,由ALSC组织委员会发布的《图书馆特殊群体儿童及其看护人服务——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具包》之图书馆服务指南部分,向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了关于父母服刑儿童的网络资源链接和论文,如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的博文《为父母服刑儿童服务》、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推荐的相关图书、纽约图书馆和布鲁克林图书馆的服务案例等。这些法规和服务指南给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了为包括父母服刑儿童群体在内的弱势群体服务的依据和方法,让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更好地为父母服刑儿童服务。
3.2 提供有针对性的各类型资源
在父母服刑儿童中,有的儿童父母有一方在监狱,有的儿童父母双方都在监狱,由其近亲或者其他亲戚抚养。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这些儿童的教育和阅读方面可能不太擅长,或许关注也不够,而这些儿童却很需要指导和教育。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是资源,美国学者托马斯提出了未成年人服务的5个要素,其中之一就是专门馆藏。公共图书馆要做好特殊群体的服务,尤其是父母服刑儿童这类特殊群体,则需要有针对性的馆藏资源。笔者通过调研10个美国公共图书馆网站得知,其中有6个公共图书馆有针对父母服刑儿童的馆藏资源,这些图书馆会根据专家提供的推荐书单来采购相关资源,这些书单主要包括书名、出版日期和内容简介,同时标注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阅读。例如,《我的妈妈在监狱》适合母亲在监狱的儿童阅读,《安迪的爸爸去了监狱》适合男孩阅读,《杜奇的爸爸》适合4~7岁的儿童阅读,《拜访大房子》适合7~10岁的儿童阅读。这些图书都是以父母服刑儿童为主题,讲一些小故事,让孩子知道父母服刑的相关问题,也指导父母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如何帮助儿童克服心理上的孤单等。这6个美国公共图书馆都有非常丰富的具有针对性的馆藏资源,资源类型也很多样。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资源能够让父母服刑儿童从中了解到自己父母的情况,同时也能够找到学习的兴趣。而对于父母服刑儿童的家人和教育者来说,也能够学会给这部分儿童讲故事,学会如何教育他们,让他们积极乐观地生活。
纽约公共图书馆与芝麻街的合作即为成功的案例。芝麻街是美国一家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遵循所有儿童均享有学习与发展机会的原则,旨在对全世界所有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这个机构通过编制内容新颖有趣的节目,利用各种媒体形式,为全国各地的儿童、父母、看护人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学习内容。纽约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孩子们,大挑战:监禁”家庭扫盲工具包中包含名称为“芝麻街:监禁”的软件,是一款专门为父母服刑儿童设计的英语和西班牙语双语资源应用程序,用来指导家长和其他监护人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这部分内容主要有7个主题:让孩子有安全感,不要让他们感到孤单;应对孩子情绪波动太大;诚实地告诉孩子何为服刑;回答孩子的问题;看望他们;与孩子保持联系;管理自己的压力。这款应用程序主要针对3~8岁的儿童,也包括一些儿童电子故事书和视频,以便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还包括更多相关拓展资源,如儿童健康网站、美国心理协会网站,并且,其提供一个免费在线的“找一个心理学家”服务,以帮助有需要的父母或者儿童在当地找一个属于该协会成员的心理医生,便于他们咨询一些问题。这些类型多样且有针对性的资源,不仅让父母以及看护人学习到如何指导和教育孩子,同时也让父母服刑儿童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鼓励他们克服生活困难的同时也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3 开展特色化的服务项目
父母服刑儿童群体会面临家庭残破和亲情缺失带来的影响。公共图书馆是为用户提供学习和教育的安全场所,在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他们所需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彰显人文关怀,带给他们有意义的项目。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提供了特色化的服务项目(见表1),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的外展服务,还有亨内平郡公共图书馆的“读给我听”活动。
为了帮助父母服刑儿童群体,让他们也能够和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享受读书的乐趣,感受到父母陪伴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纽约公共图书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和亨内平郡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适合他们的特色化服务活动,并且具有经常性、持续性,其中,“读给我听”这项活动创办时间为1998年,由此可见,美国公共图书馆对父母服刑儿童的关注比较早。这些活动项目的服务对象都是以服刑父母及其子女为主,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主题,主要以阅读和学习为主。例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合作发起的“爸爸&我妈妈&我”活动,为在监狱的父母举办每月1次的早期学习培训项目,让父母学习阅读的重要性。这个项目基于布鲁克林图书馆“给你孩子阅读的第1个5年倡议”,通过4个系列的学习,让服刑父母学会如何指导自己孩子的阅读、写作和学习;“电子故事”即远程视频,使得父母克服时间和距离上的障碍,给子女讲故事,与孩子交流和唱歌,让远程教育发挥主导作用,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牢固的纽带,使得在监狱的父母觉得离家更近,也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服刑父母对这些活动的回应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这些活动为孩子在这段困难时期提供了很好的沟通桥梁,而大部分父母之前基本不会给孩子讲故事,在活动的最后,超过90%的参与者表示,他们以后打算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这些项目在密切亲子关系的同时,也使图书馆服务的进一步深化。启示
本文通过调研和分析美国6个公共图书馆对父母服刑儿童提供的服务发现,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服务上,美国公共图书馆都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启父母服刑儿童服务提供了借鉴经验。
4.1 加强相关立法,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美国在弱势群体服务的制度建设上较为成熟,《国会图书馆法》和《图书馆服务和技术法案》以及各州的图书馆法,都有关于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图书馆服务的内容,这些法规的核心都是图书馆应该以及如何为公众提供完善的服务,也能够充分考虑到所有人群,尽力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就父母服刑儿童群体而言,美国有关政府机构还将父母服刑儿童的救助工作纳入到自己的工作体系之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联邦矫正局(National Institute 0f Corrections,简称NIC)。202_年,美国联邦矫正局在各级矫正部门(Department of Correction,简称DOC)开展了一项关于支持父母服刑儿童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35%的矫正部门都有专门针对父母服刑儿童服务的政策和项目,同时矫正部门也为服刑人员18岁以下的孩子以及父母和看护人提供了额外的服务,为他们开展“家庭识字计划”等一些典型有针对性的示范项目,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布鲁克林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美国图书馆协会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群体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服务标准与相关政策,如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为给父母服刑儿童提供服务而制定的《图书馆特殊群体儿童及其看护人服务——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具包》指导文件。由此可见,美国的制度保障体系涵盖了国家法规政策和行业规范层面,这样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推动着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健康发展。
就父母服刑的弱势家庭儿童群体而言,我国的立法政策尚存在空白。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条对父母服刑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做出精准定义的法律法规。202_年,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等6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为了明天—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的通知》,这是我国首次从政策层面专门针对父母服刑儿童服务的文件,但缺乏实施细则。我国宏观发展方向以及政策对公共图书馆保障社会文化公平的社会职能给予了肯定,但是一直都缺乏“如何保障”。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全国性的图书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关于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相关条文规定还不够具体。相较美国而言,我国的图书馆行业协会还没有充分且有效地发挥其指导职能,这比较明显地体现在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中国图书馆学会也应该借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经验,根据弱势群体的类型设立专门的工作委员会,由其具体负责制定相关服务政策与指南。
4.2 细分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美国公共图书馆则对弱势群体进行了细分,包括父母服刑儿童,这样无论是馆藏资源建设还是服务项目设置等方面都会有较强的针对性。近年来,平等服务理念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也逐渐得到了推广,“以人为本,平等服务”的理念也是始终贯穿于各类图书馆的准则。但我国对特殊群体并没有进行细分,在弱势群体的服务上更多关注的对象是身体有残障的特殊人群,对于父母在监狱服刑的儿童没有关注,也有很多图书馆还是传统的坐等读者上门,习惯于为所有用户提供相同的服务,没有突出服务特点,专业性与针对性都不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的主要障碍不在身体,他们不需要轮椅、助听器、放大书等辅助工具,他们主要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心理上会有自卑,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在这些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据司法部门统计,截至202_年底,在我国监狱服刑的156万名在押犯中,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近46万人,占在押犯总数的30%左右,服刑人员子女逾60万,可见,这一群体的数量也是很庞大的。为了实现真正全面且平等的服务,父母服刑儿童这类特殊群体是不能被忽视的,政府和公共图书馆都有责任重视甚至提升他们的存在感。“注重对信息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使得图书馆信息服务朝着弱势人群倾斜”是现代图书馆精神的内容之一,只有公共图书馆这种公益性的信息机构才能够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信息需要。我国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关注父母服刑儿童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从而在发挥其社会职能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进步。
通过研究美国公共图书馆父母服刑儿童服务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也需对特殊读者群体进行细分,不仅要从理念上重视为父母服刑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为父母服刑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服务。
4.3 开展多方协作,加强社会合作与交流。
图书馆采购资源、开展活动项目和培训服务人员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美国公共图书馆除了自筹经费之外,还会有一些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资助项目。对父母服刑儿童群体的监护,是国家和政府的法定职责,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民间救助力量,如宗教机构、爱心团体和基金会等。政府以及民间机构为图书馆服务于父母服刑儿童群体提供的支持,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是对各馆积极开展父母服刑儿童服务与探索服务新模式的鼓励。美国公共图书馆在进行父母服刑儿童服务时,尽量争取与相关机构协作,从而制定出更人性化、更适合弱势群体需求的服务方针。在资金筹措方面,美国公共图书馆除了接受政府拨款外,还通过争取企业合作、社会募捐、各种基金会的专项项目支持、捐赠等方式来融资。例如,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与纽约公共图书馆、亨内平郡公共图书馆与亨内平郡监狱间都有合作;同时,美国公共图书馆也争取来一些基金支持,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开展“爸爸&我妈妈&我”活动的经费就是由雷夫森基金赞助的。因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父母服刑儿童服务时,也要尽量争取多方力量,加强与政府、学校、监狱、慈善机构、爱心团体等机构的合作。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从制度上保障公民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图书馆应尽量争取政府支持,让其成为政府为居民提供普遍、平等服务的重要窗口。我国图书馆也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与社会各机构交流和协作,如福建“善恩园”、北京“太阳儿童村”、大连“爱在海边儿童村”和西安“儿童村”等爱心团体,把慈善事业与公益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争取为更多的父母服刑儿童提供平等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共享社会文化资源,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动力。结语
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中明确提出,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所有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图书馆应该关注并重视特殊群体的信息文化需求,研究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提供平等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应该承担的职责与使命。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就特殊群体服务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老人、盲人、残障人士等这些弱势群体上,对于父母在监狱的这类特殊人群还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美国公共图书馆为父母服刑儿童群体的服务,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开展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其服务的具体化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广泛学习,深入实践,尽早开启我国公共图书馆对父母服刑儿童群体的服务。
第二篇:县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情况
XX县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情况简介
附文:44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人文关怀,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我馆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重视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加强对本地区弱势群体需求的研究,完善了为各类弱势群体服务的制度,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扩大了对弱势人群的宣传服务,开展了系列专题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现将有关针对以下特定人群服务的情况简介如下:
1、残疾人
借阅证办理时给予免费;城区内,行走不便的残疾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增加采购适读图书,康复、保健图书点购即买。
2、进城务工人员
①给予务工人员以本地人相当的借阅权利,现刊阅览室、少儿借阅室免费、免证服务。
②直接创建民工子弟流动图书馆,免费服务;大力支持民工子弟学校的图书馆室建设,免费提供图书、定期给予更换。
③开展猜谜等文化娱乐活动,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从而促进了社会更加和谐。
④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提供的设备和资源,深入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社区,播放生活知识、电影、地方小戏、专题讲座等,受到了欢迎。
3、未成年人
① 专门设有少年儿童借阅室,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采购适合的图书,并配备适合他们的书架、阅览桌椅等借阅设备。② 在采购经费上优先保证,且每年图书采购专项经费使用中占比最大。
③ 每年5月份均开展系列服务活动,如优秀少儿图书进校园,到学校提供进行业务宣传,上门办证服务,开展阅读倡导活动,向学生家长分发亲子阅读倡导书。
④ 每年开展未成年人读书节,举办一系列阅读活动,同时联系宣传媒介,广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创建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⑤ 每年评选百名优读小读者(“阅读小博士”),颁发奖状,送到学校,进行鼓励。
4、老年人
①外借室、现刊阅览室增加老年人适读图书杂志的采购数量。针对老年的心理、特点、爱好,有针对性地适当提高采购量,尤其是养生医学保健类、文史传记类、政休闲类增加较多,受到老年人欢迎。
②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改进、改善服务设施,提供贴心服务。增设相关标示牌,目录字放大使之醒目;提供放大镜、老花镜、笔墨、纸、茶水、雨伞、常用药等。
③在借阅手续的办理上,给予优先、优质服务。借阅数量、时间上给予放宽。
④城区内,为行走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
⑤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老年人图书室的创建工作,近几年赠送图书达万册以上,协助创建各类老年人图书室超过10个。
第三篇: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 ——以福田区图书馆为例
陈 永 娴
福田区图书馆 广东 深圳 518034 [文 摘] 从福田区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出发,探讨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方式,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从加强读者培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建立总分馆网络交流平台等方面入手解决。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福田区图书馆 延伸服务 服务方式
The Study on Extended Services of the Public Libraries ——Taking the Extended Services of Futian District Library as An Example
Chen Yongxian Futian District Librar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34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actices of Futian District Libra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way of extended services of the Public Libraries.Som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enhancing the reader education,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actice,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librarians, and building a network platform for intercommunion.[Keywords] Public libraries;Futian District Library;Extended services;The way of services 1 引 言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图书馆要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等现代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1]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是图书馆在传统的文献借阅、文献保存与参考咨询等阵地服务的基础上,利用馆藏文献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等条件,积极拓展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增强服务辐射能力,扩大服务覆盖面,丰富服务内容与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都得到延伸。福田区图书馆多年来致力于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探索和实践,建立总分馆制,建设专业分馆,开展流动服务,丰富信息服务方式,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本文立足于福田区图书馆的实践经验,拟从延伸服务的方式、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服务延伸的方式 通过建立总分馆制,福田区图书馆基本完成分馆的建设。目前街道、社区图书馆数量达到96个,社区图书馆的覆盖率达到93.6%,这是实现延伸服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何实现从粗放式建设向内涵深入和外延扩展并重,发挥这一公共图书馆网络的服务效用,便涉及到延伸服务的方式问题。2.1 服务理念的延伸
文化惠民,理念先行。图书馆首先要打破传统保守的服务理念,才能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丰富服务内容,方便服务对象。从“信息本位”到“读者本位”的服务理念转变,福田区图书馆从读者需求出发,不断调整服务政策。在福田区图书馆新馆开馆之初,由于图书馆业界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深圳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通常在每周一闭门谢客,进行内部整理,然而这一“老规矩”给广大读者到图书馆读书和查阅资料带来不便。福田区图书馆推陈出新,在深圳首创“错时”开馆,即错开与其它图书馆的闭馆时间,将闭馆日调整为每周二,让广大读者在周一也能到图书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实行“错时”开馆以来,进馆读者络绎不绝,广大读者对图书馆这项人性化的便民措施给予充分的肯定。2.2 服务内容延伸
延伸服务的主要内容为通借通还、公益讲座、读书活动、技能培训、四点钟学校、便民服务等,服务方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为节省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时间成本,提高总分馆藏书的利用效率,福田区图书馆推出“图书专递”服务。社区居民通过网络或身边的社区图书馆查询、预约图书,通过物流传递系统,将图书送至指定的社区图书馆,读者足不出社区,即可饱览全区总分馆的馆藏图书,享受便捷的通借通还服务。为丰富市民的假日文化生活,福田区图书馆每月举办两场“大家讲坛”,并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展播两场经典电影。公益讲座、公益电影在图书馆的报告厅交替登场,让广大市民每周都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文化好礼”。为“盘活”全区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每年的4月和11月,区图书馆制定活动主题,并带领全区各分馆开展“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和“读书月”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异彩纷呈,如有奖征文、读者沙龙、诗歌朗诵鉴赏会、书画展览、漫画比赛等,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又宣传了图书馆的服务品牌。为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图书馆为中老年读者免费举办电脑、网络知识技能培训班,教授电脑操作基本技能、互联网信息浏览、收发电子邮件、文件(图片)的下载与保存等技能,得到中老年读者的赞赏。此外,为填补少年儿童放学后的管理真空,为上班族家长们解除后顾之忧,图书馆主动承担社会职责,在各分馆开办“四点钟学校”,并由图书馆管理员指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春节期间,图书馆还举办“名家送春联”等便民活动,邀请书法家为读者免费写春联。2.3 服务空间延伸 目前福田区的社区图书馆覆盖率达到93.6%,星罗棋布的、高密度的图书馆网络把图书馆真正开到市民身边,但如果没有自动化、网络化的互联互通,这些分馆将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其服务功能会因受到资源配置规模和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而大打折扣。福田区图书馆通过先进的业务系统将全区的分馆网点统领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读者在任何一个分馆都能方便地利用全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除了服务空间的网络化延伸,服务环境也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转变。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正在把传统图书馆变成所有信息服务都能在用户的指尖敲击中得到利用的“泛在图书馆”。福田区图书馆致力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引进了“CNKI学术期刊全文检索”、“读秀知识库”、“超星电子图书”、“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室”、“中国国家标准总库”和“资治法典总库”等六个数据库,面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检索和信息获取服务。同时,数字资源检索利用均采用“馆内IP绑定+馆外读者个人、家庭远程登录”方式,同时服务于馆内读者和馆外读者。无论身处何处,读者只需要登录图书馆网站,丰富的数字资源就会呈现眼前,敲击键盘,轻点鼠标,便可以精准、高效、便捷地获取信息,让每一位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游刃有余。2.4 服务时间延伸
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图书馆服务只面向到馆读者的限制,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一切用户存在的地方,服务于一切用户需要的时刻。由于服务时间从“有限”向“无限”发展,图书馆真正实现了24×7的全天候服务,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5 服务群体的延伸
我国当前开展的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图书馆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前提,要求公共图书馆在对所有人开放的同时要向弱势群体倾斜。然而,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不能自然地保证为弱势群体所用,来自图书馆外部和内部的排斥性因素是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障碍。例如,残疾人能否到达图书馆,语言不通或者有学习障碍的用户是否感觉被排斥,读者有没有足够的信心利用图书馆的服务等。为了将图书馆服务延伸至弱势群体,福田区图书馆除了在馆内开设盲文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和有声读物,由专人协助视障人员利用图书馆,还主动为弱势群体送书上门。今年,福田区图书馆启动“享受阅读之光”流动借阅服务,在莲花北残疾人协会设立了第一个流动书架,为他们送去了文学、医疗保健、励志、少儿读物等各类书籍共计220册,并计划在“4•23”当日再送去280册的图书,让该区的弱势群体能更好地享受读书的乐趣。存在问题
3.1 读者教育欠缺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海量增长,人们常常在信息海洋和个体的特定需求之间无所适从。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读者的信息检索能力参差不齐,对图书馆的服务认知不足。例如,部分读者不会利用OPAC进行馆藏资源检索,不会使用数据库,不会利用图书馆系统的“荐购功能”向图书馆推荐图书,不明白索书号为何物,不知道该如何根据索书号从书架上找到所需图书等。这些情况将直接影响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影响图书馆服务的效果。因此,公共图书馆不仅向读者提供信息资源,还应当主动承担起提高用户的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水平的责任,让读者掌握如何检索信息、如何累积并组织信息、如何评估利用信息等的知识和技巧。
3.2 馆员素质不能适应服务需要
现代图书馆馆员不仅负责文献借还、图书上架、巡架、整架等日常管理工作,还承担为读者提供知识咨询、业务指引、信息指导的责任。部分馆员信息意识淡漠,不熟悉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缺少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知识,无法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3.3 分馆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福田区图书馆的96个分馆由总馆统一管理,建立了“馆长联席制”、“社区巡查制”等制度,不断加强总馆对各分馆的管理和业务指导,疏通了上传下达的渠道,但分馆之间缺乏交流。只有上级对下级的管理,缺少平级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不利于图书馆业务的合作。公共图书馆网络是一个整体,无论总馆,还是分馆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加强沟通,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甚至加深馆员间的情感交流,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有裨益。解决对策的思考
4.1 加强读者培训
图书馆读者教育是指通过对读者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培养其信息意识,提高其检索技能,提升其信息道德水平,从而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一种社会活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时代的特点要求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应走出传统,将教育的目标调整到为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提升用户的信息素质的现代教育水平上。图书馆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立“图书馆虚拟参观”项目,读者不需亲临图书馆,而在图书馆网站浏览就可以达到熟悉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藏分布、服务项目和规章制度。还可以将在线公共检索目录(OPAC)使用方法、数据库的选择、检索方法、检索策略、电子文献的下载、保存等信息检索技能培训以视频或动画形式在图书馆网站上发布,方便读者随时点击观看。对于计算机利用能力较弱的读者,可以编制、印发相关的使用手册,或举办读者信息技能培训班加以引导。4.2 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范围进一步扩大,图书馆应当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延伸服务当中。4.2.1 应用RSS技术延伸信息推送服务
RSS服务可以解释为Rich Site Summary,即“丰富站点摘要”,也可以解释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即“真正简单的聚合”。它以XML可延伸标记语言为基础,用于共享网页内容的数据交换格式,是一种由网站直接把信息送到用户桌面的信息聚合技术。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通过RSS阅读器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不打开网站的情况下阅读网站内容,及时了解网站内容的更新。[2]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RSS技术,及时、动态地向读者推送新书通报、数据库试用、电子资源更新、读者活动通知、讲座信息、培训信息等。图书馆也可以借助RSS技术开展专题服务,组织专题信息生成RSS feed,将其发布到图书馆网站上。读者根据自己所关注的学科及专题文献需要,定制相应的专题信息推送服务,从而及时了解专题文献在图书馆的更新情况及当前的变化,把握学科或专题的发展动态。4.2.2 利用AJAX延伸信息整合服务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同的数据库往往采用独立的检索发布系统,读者需要进入相应的检索界面,才能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处于分散状态,给读者的检索利用带来困难。倘若读者对各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了解不多,就很难准确地选择适当的数据库进行检索,导致漏检、误检等问题,降低检索效率。应用AJAX技术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一站式检索。AJAX,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的缩写,亦称叫“异步javascript及XML技术”。AJAX通过调用XML Http Request实现与服务器的异步通讯,并使用对应平台的XML DOM对返回的XML进行处理,然后再通过DOM对页面中的HTML元素的操作,实现丰富友好的界面和交互。AJAX具有无延迟刷新,按需获取数据,数据聚合和跨平台等特点。[3]利用AJAX技术可以实现书目数据库和数据库之间,以及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整合,极大地提高读者检索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效率。4.3 注重人才培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他们的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图书馆工作的质量。目前,要立足于图书馆的现状,通过定期举办一系列规范的培训班,编写图书馆工作实用教材和宣传资料,推广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传播最新的发展理论,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激发基层图书馆工作者履行图书馆职业使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坚定他们传播知识、服务大众的职业荣誉感。同时,组织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参观学习级别较高的图书馆,学习规范的工作方法,交流经验,互学互补。4.4 建立总、分馆网络交流平台
传统的交流方式,如电话联系、会议讨论、座谈交流等,受到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交流效率较低,影响力不高,覆盖面较窄。借助图书馆网站,为总分馆馆员创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总馆可以利用该平台发布最新通知、活动信息、调研材料等,馆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总馆提出的工作要求和最新消息,发布工作日志、反馈办事进程、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文献需求、设备维护需求、服务读者的心得、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等。网络交流平台能让总馆及时了解各分馆的运作情况,便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馆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结 语
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心下移,更注重面向基层,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老百姓身边,让图书馆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图书馆延伸服务领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广阔的前景。技术与知识、技术与服务如何更好地融合,如何充分发挥馆员在延伸服务中的作用,如何打造服务品牌,深入民心,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全文)[EB/OL].[202_-4-2].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4814173.html.2 胡武荣.基于RSS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及实现[J].情报探索, 202_(5): 66-6.3 宋志强.AJAX与图书馆信息整合[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2_(3): 25-26.[作者简介] 陈永娴,女,1982年生,福田区图书馆馆员,发表论文十余篇。(来稿日期:202_-03-11 责编:张洪彬)
第四篇: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研究及启示
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研究及启示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读书会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本文简要介绍了读书会的概念及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的现状,分析总结了美国公共图书馆对其读书会提供各方面支持,并在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的运营与发展。
关键词:读书会 公共图书馆 美国 中国 分类号:G250
随着阅读推广工作的逐步开展,读书会成为读者广泛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能够有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还能为读者提供并拓展阅读社交平台,因而受到了民间和政府的普遍关注。如果说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那么读书会便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两者本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读书会为公共图书馆拓展阅读群体的同时,公共图书馆应努力承接读书会的推广宣传工作,并尽其所能维护其稳定运营,通过读书会的形式,挖掘自身潜力,体现自身价值。
1研究背景及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读书会发展仍存在着较大差异,国外读书会的发展状况及成效远高于国内。国外读书会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并擅长综合利用多种形式,私人机构及公共文化系统等多种组织主办交织成了相互联系的读书会网络,读书会的建立运营机制更加完善。相较而言,国内特别是大陆地区,对推广读书会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十分有限。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读书会”并含主题为“图书馆”检索,可得到164条结果,以篇名为“读书会”并含主题为“图书馆”检索,可得到40条结果(检索时间为202_年5月9日)。其中秦鸿在《欧美图书馆读书会经验及其借鉴》中重点探讨了欧美图书馆发展读书会的经验,并对国内图书馆开展读书会活动提出了建议[1]。黄晓燕在《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对少儿阅读的影响》中探讨了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并建议国内公共图书馆合理借鉴。[2]周立黎在《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经验建立和运营图书馆读书会》中介绍了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图书馆读书会的发展状况、宗旨形态及运作方式。[3]曹桂平在《台湾地区读书会面面观》中提及台湾读书会是台湾公共图书馆最常见的读者活动之一,希望大陆图书馆能够积极推进读书会建设。[4] 笔者运用谷歌搜索引擎,分别以“public library reading group”和“public library book club”检索,在检索结果中选择浏览了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等22家美国公共图书馆的主页,并简要访谈了西雅图图书馆、纽约图书馆、堪萨斯市图书馆等几家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关于该馆的推广读书会的政策,以期能够更加直接且全面地了解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的发展、运作及经营。
2读书会概念及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发展现状 2.1 读书会概念及历史
读书会,也可称为读书圈,英文名称主要有:reading group、book club、book circle、book discussion club等。现代意义上的读书会最早起源于瑞典,依据瑞典官方成人教育公告(Adult Education Proc-lamation)的解释,读书会是指一群朋友根据事先确定的题目或议题,共同进行的有方法、有组织的学习。[5]换言之,读书会可以理解为一组人参与的互动式的阅读形态,参与者不必具备过高的专业背景,可凭借共同的兴趣爱好丰富自身经验。
卡兰德(N.D.Kurland)曾以瑞典的读书会为例,指出读书会的特性在于:读书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小团体研读,参与者通过互相讨论彼此帮助,目的是理解和相互启发;虽然有阅读计划和研读素材,但并没有固定的知识或材料,也没有达成的特定目标,自愿参与,聚会时间和地点以参与者方便为原则。[6]
读书会是一种非正式的、相对松散的社会组织形式,有不同的类型和模式。[7] 其中,按读书会的组成方式可划分为社区读书会、族群读书会、主题读书会和书目读书会等。而按读书会的传播方式划分,又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1)面对面读书会(face to face book club,简称f2f),即传统形式的读书会;(2)网络读书会(virtual book club,也称虚拟读书会),可分为非经营性和经营性的。非经营性的即为面对面读书会的网络拓展延伸,其目的本质与传统读书会相似,而经营性的多是以订阅图书为基础的“书友会”,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质;(3)电视读书会(television book club,也称电视读书节目),借助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平台定期播放讨论读书的节目,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奥普拉读书会(Oprah’s Book Club)等。
2.2 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发展现状
纵观世界各地发展情况,美国在的读书会推广及运营方面效果更为显著。自17世纪中叶安·哈金逊成立美国第一个读书会以来,200多年间,美国各种机构和个人团体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会,美国至今约有超过1723万人口参与其中。[8]其中,美国公共图书馆主办的读书会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其覆盖范围广泛,推广形式多样,功劳不容小觑。
如在21世纪初期,西雅图图书馆就称拥有四百个读书会;在过去的五十多年当中,全美国有超过一百三十多万的儿童加入了德克萨斯图书馆读书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儿童读书会群。甚至于202_年,美国几家大的图书馆还在妇女全国读书协会的赞助下,联合呼吁全国图书馆将每年10月设立为“全国读书会月”,足见美国公共图书馆对读书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3美国公共图书馆为其读书会运营提供的帮助
美国公共图书馆一直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服务更多读者、支持全民阅读、发挥馆藏价值为宗旨,成立并完善读书会机制。在读书会组织运营过程中,无论是资源的提供与整合,还是有效的管理、指导,公共图书馆发挥着重要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1提供充足资源
美国公共图书馆积极组织成立读书会,并提供充足的资源。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为其下设的读书会提供足够数量的读物及影印本,以方便其开展阅读、讨论活动。如普林斯顿图书馆要求读书会至少提前两个月上交的阅读书目表格,并据此来为读书会提供阅读材料[9]。诚然,大多数美国公共图书馆会建议读书会选择馆藏读物,以此来制定推荐书单并针对每一个题目编辑制作“阅读素材箱”(“Book group Kits”)。如朴茨茅斯图书馆提供的每个素材箱中就含有10-20本图书,一篇引导读书会讨论该书的指南,一些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10]亚利桑那州的梅萨图书馆的每个素材包上均标有所含书籍数量以方便不同人数的读书会选择,读书会可以在申请后自行影印,素材箱全部保存于主馆,但可从邻近的分馆归还,同时梅萨图书馆也明确了对该馆素材箱管理规定,延期归还或丢失都会有相应的赔偿罚款。亦有图书馆将素材箱延伸至网络环境中,伊利诺伊州的尚佩恩图书馆就将推荐书单和素材箱巧妙结合,将书籍概要、作者背景与讨论问题融合到一份指南文件(pdf格式)之中,读者可在浏览推荐书目时直接下载该指南,更加利于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推荐馆藏图书更加充分地利用馆内资源,并可通过读书会推广宣传现有图书,书不在藏,书尽其用。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会合理安排时间,为读书会定期开展的主题讨论活动提供充足场地。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图书馆就在网上公布了202_年该馆各读书会的时间安排、讨论书目及活动地点,条款清晰的同时也使不同读书会的特色更加直观,可吸引更多潜在读者的加入。尽管图书馆场地限制,多数读书会只能选择在馆内进行讨论与学习,但会强化讨论的会议化、正式化,促进读书会成员的交流与沟通。
3.2提供适时指导
通过咨询和阅读相关章程,可以发现美国公共图书馆为其读书会提供的服务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①图书馆内服务人员:强化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并重点培养专门负责统筹该馆下设读书会的馆员及部门。大部分美国公共图书馆都讲读书会工作与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相结合,当读者存在疑惑时都可通过FQA或者Ask a librarian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往往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咨询读者更适合那个读书会,足见出馆员对此读书会相关工作的了解和熟悉。如西雅图图书馆关于读书会页面的最下方就设有提供更多信息的多种方式,其中包括参考咨询馆员、电话联系和邮件沟通等方式,笔者以调研者的身份亲身咨询了该馆的馆员,并得到了相关解答。部分图书馆也会要求志愿者来管理维护读书会活动,如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塔蒙尼卡图书馆,但他们在进行志愿服务之前都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②读书会成员:读书会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组织,针对组织结构,美国公共图书馆对读书会的具体培训指导可为对一般会员和领导者两部分。这种培训形式往往是通过PDF文件或者具体网页的形式,分条目列出,可谓是事无巨细。如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培训文件就是以“如何进行第一次读书会讨论”开始,细致到“如何选择一本书”、“该书结局不明确应该如何做”、“有哪些适宜讨论的问题”、“脱离书的限制还能想到哪些”“如果不喜欢这本书该如何参与讨论”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所使用的读书会会员培训文件培训规则有许多相同互通之处,这不仅体现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的规模化、标准化,也十分便于他乡读者打破地域限制快速融入当地读书会。其中,有些公共图书馆的培训文件中还会辅以具体的实例,以便于会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外,公共图书馆会为读书会的组织者培训“领导”技巧,并有开设相关的讲座和课程以推进读书会的开展。
3.3落实监督管理
美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一种认识,即读书会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部分,因而公共图书馆有责任管理监督读书会的运营。由于美国公共图书馆之间往往具有“以点带面”的关系,总馆和分馆的权责明确,并且相互配合。多数图书馆读书会成员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社区位置就近加入相应分分馆,而总馆关于读书会的管理、宣传与展示也多以读书会的具体位置及所属分馆来归类划分。如纽约图书馆、达拉斯图书馆、堪萨斯市图书馆、阿灵顿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均对读书会进行明确的地域划分,读书会的详细信息科通过咨询分馆来获得,其活动也基本由邻近分馆承办。在每个读书会确定具体讨论日期和场地后,图书馆会定期检查读书会是否开展相关的讨论活动,并配有专人监督管理。如果未能按时开展,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长时间未举办有效讨论的组织可能会面临解散的危机。及时的监督管理可以督促读书会成员克服一时的惰性,并坚持阅读,有效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读书会运行及长久经营。
3.4优化信息整合
美国公共图书馆擅长优化整合读书会相关信息和阅读成果。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网页上都设有读书会的专区。为方便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会,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会将下属读书会的面向人群、组织简介、讨论时间以及领导者的邮箱地址等基本信息以列表的方式明文写出。图书馆亦会总结读书会的个性化需要,为不同读书会提供不同的可选书单。读书会的阅读讨论成果,经图书馆整合后会以展览、网站推荐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在激励读书会现有成员的同时吸引新成员的加入。伊利诺州的斯科基图书馆就在线上以列表的形式展示了各图书会讨论过的书单,并按照字母排序,包括书籍的题名、作者以及讨论的年份,充分显示了该馆读书会的历史与当地读者的阅读素养。普林斯顿图书馆会将讨论的书籍以图片滚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吸引更多读者选择阅读。
此外,美国公共图书馆运用多种形式,将各类读书会有机结合。传统的图书馆读书会多以面对面读书会为主,而今通常会将两者相结合,借助网络读书会加以延伸和推广。哥伦比亚图书馆的“Twenty Thirty Something Book Club”读书会就开设了属于自己的网络页面,读者可以通过该主页申请加入该读书会,并根据主页通知参与当天的讨论。公共图书馆也会开设专门的网络读书会,为没有固定时间参与讨论的读者提供虚拟服务。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就为工作忙碌的人群建设了名为“The Reader’s Den”的网络读书会,尚佩恩图书馆会根据读者所填写的个人阅读偏好为加入“E-Mail Book Club”的成员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书单。
4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启示
当前我国民间存在多种形式的读书会,但他们多倾向于与咖啡馆或书店合作。其推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十分单薄,为此,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经验,真正实现公共图书馆对读书会的有力支撑,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本质价值。
4.1加强宣传力度,寻求政府支持
组织专题讲座等宣传活动,促进具有共同兴趣的人群交流沟通,提升广大读者的终身学习意识。把握宣传契机,如可利用世界读书日、读书节等时机,结合时代主题,展示读书会成果,吸引潜在人群。充分利用资金、资源,合理优化整合,开辟读书会专版,借鉴他国读书会经验,推荐相关书籍。公共图书馆也可与社会其他机构如学校、企业等共同合作开展读书会项目,拓展合作伙伴,提升社会地位。在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的同时,增强社会影响力,以求获得政府的重视与帮助,加大对图书馆的财政投入。中国图书馆学会及阅读推广委员可针对我国读书会现状明确标准,统筹指导各公共图书馆的读书会的运营及发展,也可借鉴美国“Let’s Talk About IT”系列活动,自上而下开展全国性的阅读和讨论计划。
4.2转变服务理念,合理分工合作
我国公共图书馆应以“努力促进全全民阅读”为目标,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强调以服务为核心,为读书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高效服务。其中包括必要的活动场所,丰富的阅读材料,合理的监督管理,适时的培训指导。同时,在推广读书会初期,可由资源相对丰富的省总馆先行开展读书会活动,并总结经验,为各分馆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待随着读书会机制逐步完善后,可根据行政地区的划分,合理安排省总馆与地方分馆的工作,优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当地的读书会,实现阅读和沟通的统一。
4.3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在线平台
读书会的形式丰富多样,侧重主题具有个性化、特色化。就传统面对面的读书会而言,可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开展多样的读者服务,如面向儿童的故事会、面向成人的读者沙龙等等。通过有效手段,整合学习小组、英语角的组织,促进其发展成为完善的读书会。我国公共图书馆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参考英国“读书会指南”(ReadingGroupGuide.com)建设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读书会;把握新型社交工具,如博客、微信、QQ、豆瓣等,建设新型虚拟读书会,加强读书会的沟通和交流。
4.4提升公共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
馆员的服务观念和业务技能是影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两项重要标准。我国公共图书馆应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升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培养其服务意识。使其能够快速熟悉了解读书会相关工作,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成为读书会中的协调者,组织引导读书会的运营,帮助读书会营造活跃、自由、热烈的讨论氛围,为读书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5结语
读书会作为公共图书馆推广阅读,提升社会阅读风气的有效手段,其意义不仅体现于读者个人,还体现在社会建设。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阅读素养,更有利于社区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公共图书馆开展读书会活动,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场所及馆藏资源,图书馆的读者和图书借阅率都会增加,读者亦会借此拉近与图书馆的距离。希望我国公共图书馆能够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经验,深入探索公共图书馆读书会运营方式,利用自身优势为广大民众提供阅读交流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秦鸿.欧美图书馆读书会经验及其借鉴.图书情报工作,202_(6)88-92,142 [2] 黄晓燕.美国图书馆读书会对少儿阅读的影响.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2_(8):83-88 [3] 周立黎.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经验建立和运营图书馆读书会.图书馆论坛,202_(10):125-127 [4] 曹桂平.台湾地区读书会面面观.图书馆学研究,202_(10):67-70 [5] 余政峰.读书会的团体动力因素之研究〔EB/OL〕.〔202_-11-17〕.http: //
第五篇:美国公共图书馆介绍
美国公共图书馆介绍
中国大陆的图书馆都大同小易,那美国的图书馆有什么不同呢?回国探亲时去看朋友,前脚告辞,后脚朋友的爸爸就问:“她在美国干什么呢?”朋友答:“在图书馆工作。”老人愤然:“中国就没有图书馆了吗?!”朋友当笑话讲给我听,我被老人的逻辑绊住,一时语塞。等我把时差倒完,就反应过来--我其实有话回答那位老爸:虽然不能说“中国没有图书馆”,但中国的图书馆,与美国的图书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刚到美国时,并没想在公共图书馆扎根,以为过不了多久自己就会跳槽。未料,两三年后,我已死心踏地要为美国的公共图书馆鞠躬尽瘁了。
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估计,全美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大大小小共有9220多个。我供职的这一个,是新泽西州南布镇公共图书馆,最草根的那一类。不止是“图书之馆”,美国图书馆对于民众而言具有四项功能:
首先是信息功能
相对于“图书之馆”的概念,近十余年来,公共图书馆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编目、检索到出纳的全部电脑化、网络化,图书馆内所藏的,已经远远不止是图书,更大范围的信息来源还包括联网的资料库。以往的图书馆里满目书架,因为图书怕晒,屋里黑洞洞的;现在的图书馆则变得房间亮堂堂、设备亮闪闪了。大部头的百科全书和各种参考书越来越少,电脑越来越多,而且每一台都通过网络与其他很多图书馆的查询系统和专业资料库连通--所以美国没人开网吧,到图书馆上网,全是免费的。
我们图书馆的藏书量保持在十几万册左右,新书的上架和旧书的下架是不断的流程。和大学图书馆不同,我们购进的书刊大多比较通俗、实用、畅销,学术书籍极少。常见的实用型书籍有电脑教材、心理学、人际关系学、法律常识、语言教材、家居的美化和装修、各国食谱、健康与保健、世界各地旅游手册,甚至电话簿,全国各州各城市的地图册,乃至汽车价格大全。
居民有任何信息方面的需求,都先奔图书馆。每一个专业图书馆员必须熟知查询各种信息的各种渠道,人们可以一进门就把问题甩给我们,不找到答案,我们不能算完事。本馆没有的资料,我们便通过网络到他馆借调,调来以后马上电话通知读者来取,三天不来取,就流向下一家。
更多详细阅读》》》
图书馆也担负很重要的教育功能
在国内概念里,图书馆与学校是井水不犯河水。而美国的公共图书馆,与当地公立中小学校却是井水通着河水。学校的老师们会特地把学生撒到图书馆,学习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作某项“研究”;图书馆里也有专门辅导青少年阅读的馆员,哪所学校布置了哪项作业他们都门儿清,等于是学生们的校外老师。
美国中小学生下午三点就可以离校,少男少女便三三两两来到图书馆,查资料做作业、看课外书。记得女儿刚到美国的时候,老师要她对全班同学讲讲中国小学与美国小学的异同。她一听傻了眼:初来乍到我没资料啊?老师也有点惊讶:当然要去图书馆查呀!于是女儿下了课就去了图书馆,攀上爬下查个不亦乐乎。她体会到了乐趣,从此爱上了图书馆。
暑假更有三个月之长,也是图书馆的旺季:学校的“夏季读书计划”,全靠图书馆来实施。学校出具阅读书目,让孩子们阅读马克·吐温、菲茨杰拉德、狄更斯、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等传世作家的经典着作;图书馆则照单买书,还要设计各类“读书有奖活动”、提供场地、筹办奖品。前年,负责组织“读书有奖活动”的同事芭芭拉向大家求助,希望捐献一些与读书有关的奖品。我想起家里藏有一套袖珍文房四宝,论分量尚不足以放在书桌上,收在壁柜里好几年了。想到他们美国人很难得到这样的物件儿,一咬牙我就把它捐献了上去。芭芭拉一见,惊喜莫名:“一等奖的奖品有啦!”我赶紧按住:“悄言悄言,快收起来藏好,我再没有第二份啦。”
更多详细阅读》》》
居民的娱乐需求也有部分可以在图书馆得到满足
公立图书馆的图书,通常分为非虚构和虚构两大部类。虚构类,就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小说。图书馆每星期贴出本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供读者在借阅时参考。很多读者是冲着自己喜欢作家的名字、不管内容去追着阅读的。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按照各种畅销榜、按照本地读者的脉搏,不停地给读者购买这些小说。在满足大众通过阅读而娱乐的意义上,图书馆和电视台、电影院无异,除了书刊外,图书馆还提供大量的DVD影碟和音乐 CD等娱乐产品。
喜欢看外国电影的居民,守着公共图书馆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图书馆里每年都会举办“国际电影节”--连续几个月,每星期放映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外国优秀影片。我就是在这些电影节里,看到了国产片《十七岁的单车》《一个都不能少》等,坐在观众当中我不免有些得意:“你们谁能不看字幕就听懂电影里说的是什么?”
更多详细阅读》》》
第四是公益功能
作为市政府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机构,代表社会对弱势群体传递关注。这种关注,不只体现为对乞丐和无家可归者敞开大门,更体现为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提醒社会:应该对病患、智障、犯罪受害人、新移民等弱势群体的处境加深了解。
新泽西州自闭症患者的比例很高,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自闭症患者提供服务,也是本州公益事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图书馆就组织过多次面向自闭症患儿家庭的讲座,我自己关于自闭症患儿的知识,就得益于某次讲座中播放的影片。定期接待智障人士,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机会接触常人社会的运作,也是我们图书馆的任务。有时候,给这些人安排简单活计,比我们自己干还要麻烦,可我的同事们永远表现出足够的耐心。
为新移民举办免费英语辅导,为全职妈妈们举办活动,就更是图书馆的家常便饭;每年到了报税时节,公共图书馆又成了居民领取各种税表的地点。本地的民间组织如果需要活动场地,经过事先登记,只要是非营利的,图书馆都可以免费提供。有好几次,华人朋友们在周末举办文化活动,就是通过我在图书馆登记了会议室而举行的。
习惯了热闹的美国公共图书馆之后,回到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期刊时,我就没有了置身图书馆的感觉;倒是在西单逛图书大厦时,才重拾在我们图书馆里的痛快:谁想进来谁就进来,全部开架,书都是新的,想看哪本就看哪本,从早9点到晚9点,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更多详细阅读》》》
形形色色的图书馆员
新泽西是移民大州,人口多元。以我们镇为例,4万多居民中,白人约占65%,黑人占7.5%,亚裔占18%左右,其中华裔约有4%。出生在外国的居民高达20%。反映到我们图书馆里,雇员也来自五湖四海:印度、德国、波兰、俄国、希腊„„别的好处先不论,双语人才济济,英语之余,不乏精通西班牙语、德语、法语、俄语、波兰语、中文者,就连印度众语种中也能通好几种。出生地越是多元,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见识对其他人而言就越为新鲜,几乎每一天,我都能从某个人的某段谈话中得到点新东西,可谓“一人行必有我师”。
图书馆员纵分成两大阶层:上级是“专业图书馆员”,下级是“助理”人员。当个专业图书馆员说难也不难,门槛就是要有图书馆信息专业硕士学位。说不难还挺罗嗦:这个学位,必须是“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硕士学位。美国本科没有图书馆专业,硕士为其起点。说起来我挺惊讶:全美数千所大学中,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可的图书馆系一共不到60个,很多州只有一个学校具备此资格。但没有这个学位,哪怕拥有其他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学位,都白搭。
如果要在公共图书馆工作,还需取得州政府发的“公众服务资格执照”,证明你不仅有学问,而且有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助理人员的要求则简单得多,只需高中毕业,所以我们馆里的助理,一般以附近居民为主--高中毕业的人才,犯不上满世界去找。雇佣本地的纳税人,正好“肥水不流外人田”。
除了这两大级别拿薪水的雇员,给图书馆干活的还有一群义工。他们多是附近居民,热爱图书馆,自愿为图书馆出力,不要报酬(所以也就不用什么学历、资格了)。图书馆里的事情和家务事差不多,越勤快事越多,永远也做不完,有时候还真是仗着义工来帮忙呢。有个叫曼纽的80岁老翁,每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必来我们图书馆干活,风雨无阻,人还挺幽默。有时候我闷头干活半天顾不上说话,他就来一句:“他们说得没错,你忒不好玩儿了!”
义工也有非自愿的。一些犯了轻罪,如酒后驾车被吊销驾照者,或偷卖毒品的从犯初犯之类,被罚到图书馆来做社区服务。要是哪天一进门,见一个年轻力壮彪形大汉,正坐那儿低眉顺眼地闷头干活呢,大概就是被罚的义工了。但没人歧视他们--人家来是帮我们干活的嘛!不过人在受罚时难免有矮人一头的感觉,他们都态度恭谦,活儿也干得特好。
有一回,馆里买了一批俄语书,由我负责把它们编目存进电脑,可我一个俄语字母也不认识。老天有眼,恰在此时一位俄国移民犯了事,被罚下班后来图书馆帮忙翻译,结果人家那笔印刷体写得那叫漂亮,翻译得那叫清楚,倒让我受宠若惊得不知如何报答。
更多详细阅读》》》
全靠纳税人养活
一个城镇的公共图书馆,是当地政府直属机构,通常建在紧靠市政府的地方。我们图书馆也不例外,从市政府出来一拐弯,就可以看见:公共图书馆的建筑基本是同一模式,一眼就能认出。
图书馆的经费,90%以上来自市政府每年财政拨款;而市政府的钱,来自当地拥有住房的居民缴纳的房地产税。新泽西州是个高收入、高地税、居民高学历的地方,典型的“中年人的战场”。房地产税之高,名列全美前茅,尤其是好学区,地税比南部州郡高出两至四倍。因此人们退休后往往从这里“战略转移”,搬到南方颐养天年。南布镇就比较典型:全镇49%的居民有大学学历,20%有硕士以上学历,但老年人还不足10%。房地产税居高不下,对于图书馆来说,却是有利因素--图书馆经费、馆员的工资都水涨船高。金融海啸那么大的冲击,到了我们这里也风平浪静。虽然,市政府也会以“经济不好”为由削减各类预算,但每年拨给图书馆的经费并未减少,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还略有增加。
图书馆经费还有其他辅助来源:州政府的相关补助,各种基金会或组织提供的专款和奖金,以及民众和企业的捐款等。这几项来源比例不大,即使因经济因素而减少,也影响甚微我们这个城镇有4万多人口,图书馆的经费是每年200多万美元,约等于每个居民每年贡献50美元。因此,本镇居民每人都可以获得一张借书证,凭证借阅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使用图书馆的会议室和场地,参加图书馆的活动等等--全是免费。
图书馆大门对所有人敞开,所有书刊全部开架,是不是本镇居民,有没有借书证,都可以自由阅览。不同的是,外乡无证者只能在馆内阅览,不能外借回家。例外也有:那些在本镇上班的外乡居民(没在本地交房产税),可以办一张收费借阅卡,年费正好是50美元--付过这笔钱后,便可和本镇居民享受同等借阅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