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婚礼礼仪知识(合集5篇)

婚礼礼仪知识(合集5篇)



第一篇:婚礼礼仪知识

婚礼礼仪知识

婚礼礼仪知识1

1、仪式开始前,新郎的手机应该关机或者交由专人保管;试想一下新人已经走上了舞台,正在进行某个仪式,比如说倒香槟,这时新郎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响了,这时候是接好还是不接好呢?所以为了避免这类尴尬事,仪式开始前新郎就把手机关机或交由专人保管。

2、仪式进行的前三分钟内,应该由专人负责把住宴会厅的大门;仪式开始了,在婚礼进行曲的乐声中,新人正在步入会场。这时如果有迟到的宾客赶来,应该由专人把他们拦住,告知新人正在步入会场,让他们稍等一会再走进去或者从旁边走进会场。

3、新人进场时如果选用婚礼进行曲,那么宜选用瓦格那版本的,孟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适宜新人退场时选用;如果新人选定主题婚礼,可另行制作音乐。

4、新娘进场时为了防止踩到婚纱,应该用脚尖向前踢出去。

5、新娘用手提婚纱时不宜提的过高,把鞋露出来就不大雅观了。

6、新人进场时,步伐要慢,眼睛要看着前方;很多新娘因为怕踩到婚纱,所以走路时小心翼翼,甚至于眼睛总是盯着地下,深怕踩着了婚纱。其实只要进场时步伐慢一点,用脚尖向前踢出去,拿着手棒花的手再轻轻提一下婚纱,就没有问题的。当然新郎的步伐也要慢,如果新郎大步流星的向前走,那么再谨慎的新娘也会跟不上节奏,一不小心就踩到婚纱了。

7、小花童不宜在新人前面引路撒花瓣;在进场时能够找两个小花童在前面引路撒花瓣是非常好的事,可是你有没有想到过小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都不是很好,经常会出现小花童撒了花瓣就不走,走了就不撒的情况。所以建议小花童不撒花瓣,让他们手牵着手,手里拿着仙女棒在新人前面引路不是很好的主意吗。

8、新人走上舞台站定后,新郎应该握住新娘的手;经常看到站在舞台上的新郎两手朝后一背,其实这个时候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让所有来宾见证你们的幸福甜蜜,多浪漫的事啊。

9、新人走上舞台站定后,目光不要东张西望;有些新人站在舞台上,眼睛不知该看哪里,其实你们只要看着前方就可以了。当然也不要求你们始终盯着一个点看,那样显得过于僵硬了。自然一点,只要不东张西望就好了。

10、证婚人走上舞台,首先应该和新人握手,表示祝贺,然后再致词。

11、证婚人讲话时,新人应该认真聆听,不要两个人讲悄悄话;证婚人是你们请来的贵宾,证婚人讲话时新人要认真聆听,如果证婚人在致证婚词,而另一边一对新人在讲悄悄话,那就显得太不尊重证婚人了。

12、新人在交换戒指时,伴娘及婚礼督导人员应避免出现在镜头里;当新郎从戒枕上取下戒指后,伴娘应该接过新娘的手捧花迅速的让到一边,新郎为新娘佩戴完后,伴娘或者婚礼督导人员再走过来让新娘从戒枕上取戒指。

13、结婚对戒应分别戴在对方左手的无名指上。

14、如果新娘佩戴着手套,那么在彩排时应先试戴一下婚戒,看是否能戴进去,如果戴不进去,应该在仪式开始前将手套脱掉。

15、新娘的头纱是在戴完戒指后才由新郎掀开的。

16、交换戒指时,新人左手的手背应该面向镜头;交换戒指这样神圣的时刻谁都希望能够被镜头记录下来。

17、交换戒指时,动作要慢,戒指应该轻轻的滑落进无名指;交换戒指是一个很美的瞬间,新人互相交换的时候动作要慢。在戴的同时,心里可以默数几秒钟再戴进去,切忌不要像完成任务式的用力一套。

18、订婚钻戒应该戴在左手的中指上;新人买的订婚钻戒可能要比结婚戒指贵重的多,但并能不因为它价位高就可以取代结婚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钻戒可由新郎白天迎接新娘时,为新娘戴在左手的中指上。在西方传统中,左手无名指戴上戒指意味着已婚,戴在中指上意味着订婚。

19、为了方便从戒枕上摘取戒指,可以准备两个男式衬衫上用的大头针,插在戒枕上。

20、接吻环节,新人要大大方方,不要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在众多亲朋好友见证下的接吻,可能是你们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经历。

21、接吻环节,司仪不能太俗,不应该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新郎吻新娘;新人在接吻时,司仪也不应该在一边说太多的话。那样一个神圣时刻,新人听到的应该是来宾们自发的掌声。那种在新人接吻时司仪倒数54321的做法更不可取。

22、事先告知证婚人,婚礼督导递上的话筒是已经打开了的;不少走上舞台的证婚人接过话筒后,第一件事是先拨弄话筒的开关,有的证婚人还先在话筒上吹两口气,以检查话筒有没有打开。其实这样做根本就没必要。只须事先告知证婚人,递上的话筒是已经打开了的就可以了。当然婚礼督导也得注意这个小细节,递过去的话筒一定要保证已经打开了。

23、证婚词、父母致词等讲话稿的纸张最好不用白色,应该打印或写在红色、粉红色的纸张上。

24、证婚人走上舞台后,新人应向旁边移开两步,把中间位置留给证婚人。证婚人应该是面向来宾,侧对新人,和新人间呈八字型。切忌证婚人走上舞台后,新人一动不动,证婚人直接站在新人的前面。(当然实际站位还要依舞台情况而定)

25、司仪宣布请证婚人走上舞台时,婚礼督导可以走到证婚人桌前,引证婚人走到舞台边;证婚人是贵宾,这样更能显示新人对证婚人的尊重。

26、在婚礼仪式上,新人要有眼神间的交流;之前谈了很多细节,都是属于技巧上的。我觉得新人之间更应注重的是当时内心的感受。新人之间应该把幸福甜蜜的感觉表达出来,应该彼此有眼神间的交流。比如说交换戒指的时候,新郎就应该先深情地望一望新娘,然后再为新娘佩戴。

27、证婚人致词、父母讲话都应该是拿着稿子的;凡是在正式场合的致词,都应该是拿着稿子的。这样说明你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显示出了你对致词的重视。

28、证婚人、双方家长最好可以正装出席。男士穿西装打领带,女士穿套装;如果选择秋冬季节结婚,证婚人、双方家长一般都会正装出席。但如果选择比较炎热的季节结婚,很多家长和证婚人在衣着上就不是很注意了。我认为,选在比较炎热的季节结婚的新人,至少应该建议双方的爸爸、证婚人(男士)穿衬衫打领带,如果穿的是T恤衫,那显得太过于随意了。

29、如果新娘是想在爸爸的陪伴下入场的,那么爸爸一定要穿西装打领带;如果选择了这样的进场方式,爸爸只穿衬衫,那就显得太不正式了。

婚礼礼仪知识2

平时不一定都注意别人的`走路姿态。但在结婚当天,新娘的一举一动都会引人注目。

尤其是步入教堂或酒楼时,所有人都停注在新人身上。如果新娘的走姿是粗俗不雅的内八型或外八型,那将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遗憾。

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以免留下一个遗憾。头部头部与躯干当成一直线,切勿东张西望。

如果发现吸引自己的东西,应立即停步观看,千万不要便走便看。因为这会很容易撞到客人或桌椅。

胸部应该向外挺,但切勿将双臂过于后张而使胸部突出,背部生沟,勿令腹部同时凸出。如果背部已有驼背的症状,可以穿高跟鞋,时间久了可矫正驼背的丑态。

双手走路摆动双手时,手臂不应该太直,且摆动的幅度不应太大。否则腰部及臀部都会过度扭曲转动而让人觉得不雅。

双脚新娘床上高跟鞋时,脚应向内,步伐要正直向前。眼要望前方,切勿低头往下看。

举步时足膝略弯,而且脚跟要完全着地,否则脚部会很累。

婚礼礼仪知识3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凤冠霞帔、状元服”是传统婚礼的经典。小市民间一般沿用的婚姻礼仪有相亲、定亲、送日子、迎娶、回门等程序。

传统婚礼金银必备

三书六礼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是订婚用的书,用于“纳吉”。

礼书是“纳征”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即在“亲迎”时使用。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 欲与女方结亲的男家遣媒妁提亲,送礼求婚。

问名:由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年庚及“八字”,通过占卜、算命来看男女双方是否相冲相克,问名”也称为“过小帖”或“合八字”。

纳吉: 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纳徵:纳徵礼往往是婚姻六礼的关键。即派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择定结婚佳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由媒妁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亲迎:亲迎又称迎亲。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婚礼禁忌

一:出嫁时间的禁忌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六月,三月和七月。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得越快越大声越好,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三:出嫁方位地点要注意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四:婚礼中事物的禁忌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所有礼服,婚纱,鞋子等都应是全新的,且礼服避免有口袋,因口袋多能带走娘家财运,所以最好选择无口袋的。新娘手捧花忌选生花,生花容易枯萎,婚事讳之。如若要选,最好选择连招花和石榴。连招花其状意喻闺女出嫁,石榴意喻多子多孙。新婚的对联最迟也要在结婚前夕挂上,完婚满一个月后要除下,且选购对联时,男女双方各自的对联要分清。

第二篇:婚礼礼仪

Hi婚礼礼仪

男方

男方结婚前应首先了解女方的习俗,两个亲家要相互沟通。相对来说男方准备较为简单,首先要准备四种水果(寓意是不管何种季节女方的到来都能开花结果)四盘糕点(寓意是四季都是年年高)一大盘鸡蛋(寓意是繁育下一代),茶水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其他该注意的事项是要给新娘子的伴娘红包,随同一起前来的女方亲戚都要给一封利市,大舅子的红包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入座时大舅子要是上座(俗称双簧头)。男方当天除了父亲还必须有一个长辈陪同喝茶,父亲可以在行使完必要的客套后忙自己的事,客人则由长辈陪同。注意当天晚上12点前不可扫地。迎接新娘时新郎要准备鞭炮(现在城市里对于喜事已无禁令)鞭炮应准备八串,分别在出发前,到新娘家门后(这里要放两串,原因是结婚是两家的喜事,两串意味着双喜临门)和开门时,出门时也放两串。回到新房也是两串,合计八串)。准备礼花弹四个,用于新娘出门上车和到新房下车时用。龙凤蜡烛数量若干,具体并无定数,最少两对,新娘家客厅一对和新房中放一对(蜡烛点燃后要注意安全,出门时可由家人熄灭)。新郎迎接新娘应准备好手捧花和胸花(花店提供)红包若干(以双数为好,数量要多,金额不必要太大)。新娘家里有姐妹兄弟的话应各准备一只红包(大小自己决定)。还应准备一只给新娘的大红包,出门前在新娘穿鞋时给新娘。

女方

女方相对来说就复杂很多。首先要准备两个大红袋,里面要装红枣、花生、桂圆、鸡蛋(鸡蛋又称为鸡子,也就是生孩子的意思)袋子上方要有万年青缠绕袋口。这两个红袋是作为到男方的陪嫁里必不可少的物件,寓意充分也可到晚上闹洞房时提供给参与的宾客食用,也可作为散场之时给宾客的回礼。准备四种水果(寓意是不管何种季节女方的到来都能开花结果)四盘糕点(寓意是四季都是年年高)一大盘鸡蛋(寓意是繁育下一代),给新郎和客人准备茶水,并给伴郎红包。嫁妆不管是否已放入新房必要的被子和子孙桶还是要随新娘一起出门,如果在有甘蔗的季节里应准备一根甘蔗(寓意节节高),其他季节可以以香柏代替。新娘出门前要给自己的父母敬茶,通常是新郎敬丈母娘(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父母要准备两只红包,给新郎新娘各一只。如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在新娘家共同庆祝的话也应敬茶以示孝敬长辈,长辈也同样应准备红包,此时敬茶程序都应是新娘敬奶奶和外婆。茶杯的切不可用一次性杯子(这样显得不尊重长者)如能有个精巧的茶壶则由新娘亲自倒茶则会显得更加庄重。新娘出门可由三类人抱出,第一类;舅舅。第二类;大舅子。第三类;新郎本人。这三类人都可以抱新娘子出门,但如果是舅舅或大舅子抱的话车门应由新郎自己开启。

结婚当日

首先,新郎新娘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这有利于当天一切活动。新娘可以和伴娘在约定的时间去影楼化妆(有条件的在家里化妆更好)整个化妆时间约为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

新郎可以前往花店装扮婚车,主婚车应提前半小时到,副车则可相对晚些,整个装扮婚车时间约为45分钟左右。车队组成应是双数,最少四辆(寓意四季平安)六辆(六六大顺)八辆(八星报喜)十辆(十全十美)。唯一的例外就是九辆(九是最大数,寓意天长地久)。

装扮花车最重要一点就是要考虑好接新娘的路程,去外地接新娘的应尽量选择花束装得低一些,这有利于主婚车车速的控制(主婚车车速最好低于60码),如果要前往外地县市接新娘则可预约好花店先制作完成花束,出了高速再自行安装(这可以大大节约时间,一般来说摄像师都能安装)。献给新娘的手花有条件的话尽量安排两束,白天日照强烈,早上的手花往往到了下午就已经枯萎,晚上门口迎宾时会削弱新娘的风采。中午12点整切记要给婚车的花泥浇水(这有利于保持婚车的观赏性)。花店同时会赠送胸花给新郎和新娘,胸花应由新郎携带在到达新娘家后送给新娘,新娘和新郎的胸花都应别在左胸(新娘的胸花最好由伴娘帮助佩戴,原因就是胸花是有别针的,男性往往会不小心弄伤女性)

行车路线的安排如在同一城市尽量不要走相同的路线(寓意是两个人结婚了,告别单身生活,再也不走回头路)。到达后新郎拿花下车,安置好车辆停放可以上楼敲门,新娘家人会以各种方式讨要红包。进门后新郎单膝跪地献花,新娘接过花后方可站起。

敬茶结束后新娘出门上车应坐后排,新郎同时坐在新娘身边,红袋应放在新娘边上,子孙桶应放在主婚车后备箱。回到新房后新娘应由新郎抱出车,抱入新房(如新郎力小,家人可备一张凳子放在楼梯上,新娘出车后脚不能落地,凳子可容站脚)。

新娘进入新房后可随意走动(但安坐床边较好),新郎家人可给新娘准备点吃的东西(最好是一对糖蛋,寓意两人从此甜甜蜜蜜)。在完成必要的敬茶程序后可以外出拍外景,拍外景时最好准备一些小红包和香烟之类有利于大家游戏的兴趣,整个外景最好在3点之前结束。这样便于新娘补妆和司仪交换场上流程。也可布置婚房红包。

迎宾时新郎新娘应男左女右,大队客人到来的时间都集中在5.30--6.00这段时间(夏季则是5.50---6.15)。座位安排应是双方父母做主婚桌,双方亲戚靠近主桌位。敬酒也是由主婚桌先敬(敬酒具体时间则看桌数多少)。完成敬酒后新郎新娘客人散场新郎新娘应在门口送客人,切不可立即闹洞房,收取的礼金可由家人先行带回,以免发生意外。留一辆车在酒店便于洞房结束后回新房。

第三篇:传统中式婚礼礼仪知识

传统中式婚礼礼仪知识

传统中式婚礼有很多禁忌,而且很多人认为如果犯了这些禁忌是不吉利的,所以弄清婚礼礼仪可以避免闹笑话,图个吉利!

1、哭嫁

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常常看见新娘哭嫁,哭的越真实响亮越好,这哭声意味着新娘对于娘家的不舍和对父母的感恩!

2、新娘上花车、花轿脚不沾地

新娘子上下婚车都由新浪抱着,这是因为古人传说人间有人结婚时,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让新娘子的脚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会生孩子了。所以上轿(车)要人抱,下轿(车)要人背,进洞房要踩着黄布,都是这个用意。

3、新娘手捧苹果

新娘上花轿、婚车时手捧苹果,意味平平安安、和和美美,所以苹果一定选模样好看的苹果,而且不能吃哦!

4、跨火盆

新娘到新郎家时进们之前要跨过一个火盆,象征着以后的日和红红火火!

5、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新房里,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本文来源你和我婚庆公司禁止转载!

第四篇:浅谈中西方婚礼礼仪

浅谈中西方婚礼礼仪文化

摘要: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结婚礼仪虽是世界各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但它也同时反映出社会历史发展和延伸。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婚俗,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婚礼习俗的介绍,比较分析得出其背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内涵。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语言及共同文化的理解。关键词:婚俗文化中西方比较

婚姻是男女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自古以来,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用婚礼将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公开确定下来,婚礼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下面就中西方婚礼礼仪进一步进行比较论述。

一、中西传统婚前习俗比较

传统中式婚前礼即为“成妻之礼”,主要体现为“三书六礼”,须经过六个步骤:一是纳彩,即通过媒妁之言,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前往女方求婚,是说媒成功的标志;二是问名,由男方请媒人询问女方的姓氏和名字,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是否相生;三是纳吉,又称“订盟”,即男方将卜得吉兆的结果告诉女方,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四是纳征,又称“大聘”、“过大礼”,即男方下聘礼,是成功达成婚约的标志;五是请期,即定日子,男方请人占得吉日,请媒人告之女方,请女方定夺;六是亲迎,即迎娶,新郎前往女方家,在女方的祖庙,郑重地拜两次,新娘行至门口,新郎迎接,至大堂拜岳父母,拜女方亲戚长辈。至此,“六礼”成,为婚礼做好了准备。现在中国很多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不过有的地方人们为了方便,婚礼环节就减少了一些,没有这么完整。

传统的西方婚前礼是国教婚礼,如在英国,其婚前礼也分为六步:首先是求偶,取得父母同意,男女才能恋爱,感情成熟了,告之双方父母;然后是订婚,女方在报纸上登出订婚启事,仪式在女方家举行,由女方安排宴席,男方则要买一枚戒指,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戴在女方左手的中指上(《圣经》中说,在远古时代,订婚戒指只是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中的一部分,妻子被视为丈夫的财产,婚戒是新娘已被新郎占有的标志物。男子向女子求婚所用证物就是指环。假若男方反悔,戒指将不再奉还。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不可缺少的程序。);接下来是办结婚证和发布结婚预告;结婚预告期满,双方向大主教提出申请颁发结婚证,一般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即可获得结婚证

书;再就是发请柬,女方的父母以他们的名义发请柬通知双方亲友,请柬一般为白色,配以金色的字和图案以示圣洁、高贵;最后是婚礼前夜的告别单身仪式,准新郎和准新娘分别与各自的同性好友举行欢叙会和送礼会,庆祝告别单身。

二、中西婚礼服饰比较

在中国,传统婚礼服装以红色为主,新娘凤冠霞帔、珠宝锦绣,着红袄裙,当然也少不了红盖头和绣花鞋,新郎则红礼帽、红长袍、胸前佩戴一朵大红花,也称状元服,这样的服装象征着吉祥如意,希望婚后的生活红红火火。在西方,白色是婚礼服装的首选。头戴白色花环、身穿白色拖地婚纱,手捧白色鲜花的新娘向神表示自己的纯洁无瑕。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我国新娘也会穿上和西方新娘一样的白色婚纱来显示自己的纯洁美丽,小小的区别是中国新娘大多在白色婚纱上别上红色的鲜花。除此之外,英国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娘在婚礼当天的穿着中必须要:穿新戴旧,带金带蓝。“有旧、有新、有借、有蓝”的婚礼习俗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最初的说法源自维多利亚时代,原文是:“有旧,有新,有借,有蓝”。(1)有旧:新娘可以穿着或佩戴一样旧衣物来象征她和她娘家及过去生活之间的历史纽带。许多新娘佩戴一件家传的珠宝饰品作为“有旧”的选择。有些新娘穿着她们母亲或祖母穿过的结婚礼服。(2)有新:穿戴一样新衣物是要象征新娘在新生活和婚姻中拥有成功和希望。如果新娘置办的是新的结婚礼服,那它就可以是她的“有新”,但是任何别的新服饰也是可以的。(3)有借:借来的服饰应该是从一位已幸福地结了婚的朋友那里借来的。据说他们的幸福会惠及于你,给你的婚姻带来长久的美满。有些新娘会去借来一种衣着用品、一件首饰、一块手帕或者一个饰以珠子的手袋。(4)有蓝:穿戴一件蓝色服饰源自《圣经》时代,当时蓝色结婚礼服代表着纯洁、忠诚和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已从穿蓝色结婚礼服,演变成后来的在新娘的结婚礼服下摆处缝上一翻蓝色的镶边,再演变到现代的普遍做法:新娘用蓝色的吊袜带。

三、中西婚礼仪式比较

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为“三叩九拜”之礼。新娘被新郎接回家中,就开始拜堂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至此,三拜礼成,表示得到了天地、祖先及父母的同意,正式成为夫妻。最后夫妻入洞房,在洞房中还有一些列礼仪,比如说敲盖头,喝交杯酒。为了增加喜庆气氛,整婚礼过程都在鞭炮声和欢快的乐曲声中进行。

而在西方,婚礼讲究神圣而简单,传统上为“神前婚礼”,因此婚礼一般是在宁静、祥和的教堂举行,新人在牧师的主持下得到上帝的认可和祝福。首先新娘挽着父亲的手在花童的引领下,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步人教堂父亲郑重地把新娘的手交到站在教堂前部、牧师

左侧的新郎手中。接着新人要在庄严的气氛中宣誓:“从今天开始相互拥有,相互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者贫穷,疾病还是健康,要彼此相爱、珍惜,只有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然后交换戒指(根据西方婚俗礼仪,结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据说这根手指上的神经与心脏直接相连。而实际上,西方人则更认为婚戒代表已婚的身份和对家庭的责任。)亲吻(在西方文化中,亲吻作为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婚礼上的亲吻则标志着新郎新娘间的神圣誓约,被认为是他们真实自我的表现以及对彼此真挚爱情的肯定),至此婚礼到达最高潮。礼成后,当新人走出教堂时,教堂的钟声响起,意为驱赶不祥之物,以保新婚夫妇好运一生。同时婚礼中还有男傧相,女傧相,婚礼中配男女傧相的观念源于这样一种信仰,即嫉妒新人幸福的邪恶幽灵会冒出来伤害他们,但如果婚礼上有许多着装类似的人,就能迷惑幽灵,让他们分不清楚谁要结婚。比如说英国威廉王子的世纪婚礼则是一场很完成的传统欧式婚礼。

四、中西婚宴比较

我国的婚宴往往是男方出钱,但宾客所给的“红包”也足以支付婚宴开支。新人要向家人、朋友及宾客敬酒,感谢宾客的来临和祝福,人们往往也回赠许多美好的祝福,如“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等。而西方国家婚礼仪式过后,常会举行盛大的婚宴,叫做招待酒会。在英美国家经常由新娘的家庭来支付,一般是自助餐形式,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办得很丰盛。在婚宴中还要切蛋糕。婚宴以舞会结束,新郎新娘跳第一支舞,以庆祝他们新生活的开始,所有宾客也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在酒会结束后,新娘将她手中的花束抛向身后的未婚女性客人,传说,得到花束的女性将会成为在场客人中的下一个新娘。还有一个相似的风俗,新郎取下新娘的吊袜带,抛向身后的单身汉们,同样,得到者将成为下一个新郎。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宾客参加婚宴一般不需要送礼金,只送实物。他们都会送些新人们需要的东西。

五、中西传统婚俗背后的文化差异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婚姻作为整个封建社会尊卑等级制度的基础,它的缔结往往是以儒家“阴阳尊卑”学说为依据,以宗法秩序为准则,并贯穿于一整套婚姻仪式中。而在植根于个人本位主义的西方,婚姻伦理观是源于希腊文化和希伯莱基督文化的交融,在以《圣经》为绝对权威的基督神学影响下,西方婚姻重视个人自由意志,强凋人的理性选择。

(一)婚姻的社会地位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婚姻是天地人伦的基础,伦常礼义、社会组织都基于婚姻。“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

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婚姻是“天人合一”的表现,结婚的主要目的的传宗接代,个人情感追求则被忽略。现在社会,男女则是更注重情感需求,婚姻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传宗借代,而是因爱而结合。

在西方文化中,婚姻是神赐予的礼物。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作为婚姻的起源,使婚姻由此披上了宗教神学的神秘面纱,利用宗教话语权来彰显其神圣性和重要性。使徒圣保罗曾说:“婚姻是为人人所尊贵的,断不可苟且轻忽,必须诚敬端庄,节制行事。”履行婚姻就是遵循上帝的旨意,他们借婚姻体验神的爱和生命的奥秘,体现神与人所立的盟约。盟约的制订,非基于互惠的原则,而在于无条件的相互委身。

(二)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地位

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男尊女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反映到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地位极不平等。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君权、父权、夫权具有绝对统治地位。反映在“六礼”中,不论是同名、请期还是纳征、亲迎,女性都处于被动承受地位。在古代,“彩礼”就是嫁女钱。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就是泼出去的水。出嫁后女子依附夫家,妻子必须服从于丈夫的意志和权威,否则丈夫就可以用“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这所谓的的“七出”之条来休妻,即单方解除婚姻关系,数千年来妇女在婚姻关系中始终处于从属、依附地位。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女性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在婚姻中女性也更加独立自主,婚姻形式也更加西化。

相反在西方文化中,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是平等的,婚前女方尤其是女方父母往往处于主动地位。求偶、订婚、印请柬都由女方决定和操办,邀请男方当事人及其亲友参加。女方负责婚礼费用,男方负责蜜月费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男权社会男人的优越感。加之,教会通过“结婚预告”和“办结婚证”等程序对新人的资格进行审查。既防止了重婚又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从而维护了“男女平等”的理念。同时也以神的名义保证了夫妻关系的对等性,使夫妻双方产生了道德的制约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婚姻关系的质量和恒久性。

(三)中西传统婚俗的文化共性

透过以上婚扎习俗,我们可以看出,各种文化或通过神圣的宗教婚礼或经由源远流长的社会制度对社会群体的婚姻观念和家庭生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中西文化发展模式不同,宗教信仰内涵迥然相异,然而无论是基督教影响下的西方婚姻还是传统封建道德理念渗透下的中国婚姻,都蕴含了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期盼,对“多子多福”的渴望。而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下,中国婚礼越来越西化,不过在很多细节上没有那么具体,有的甚至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说新娘穿婚纱,新郎穿西装,而酒席还是传统的,也没有去教堂结婚。

中西婚俗所体现的社会认可及宗教诉求,都是由于整个社会集体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所缔结的一种社会规约。透过中西传统婚俗,我们不仅看到了不同民族对于婚姻的重视,也看到这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1]李莉丽.中西婚俗文化比较[J].群文天地第二期下,202_.[2]姜瑞.论西方人的结婚礼仪[J].中西文化研究.[3]席晓.浅谈中西方婚礼文化异同[J].读与写杂志第五卷第8期,202_(8).[4]张邦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J].文化研究.202_(2).

[5]张雅秋 王玉峰。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J].外语教育研究.202_(10).[6]余琳.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202_(6).

第五篇:婚礼礼仪常识

婚礼礼仪常识

符合国家婚姻法规定,履行法定手续,便可结婚。结婚,它标志着一个人进入建立家庭、面对新的人生的重要阶段。婚礼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礼,人们特别重视这一礼仪。一般说来,当代婚礼大致经过订婚、结婚、回门等几个阶段,礼仪方面有很多讲究。

青年男女处对象,一般都是先由“介绍人”给“介绍对象”,然后再进入“处”的阶段。“介绍人”(也有称“红娘”或“媒人”的),来往于男女两家或双方之间,相互介绍对方情况,进行“提亲”。男婚女嫁要经媒人介绍,这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明媒正娶的一种传统婚俗。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明媒正娶的传统婚俗已从根本上受到了冲击。但由于男女双方不认识、不了解,经介绍人给“介绍对象”,这种情况今天仍比较普遍。双方是同学、同事或同乡,互相熟悉,早已了解,并有一定感情,自由恋爱,自己“处朋友”、“处对象”的情况,正日趋增多。也有因性格缅甸,心里有意,不好意思开口,特意请人从中给“搭桥”,穿针引线的,这在社会上也为数不少。还有通过电视、报纸进行征婚的,或通过中介机构“婚姻介绍所”介绍的,目前尚属新生事物。

青年男女处对象,除自由恋爱的以外,一般都由双方父母、直近亲友出面帮助相看,俗称“见面”、“相亲”。基本同意后,开始约会、相处。双方一“处”上,便开始接触婚礼礼仪方面的问题。

订婚礼仪

对象处到一定程度,男女双方都同意选对方做终身伴侣,一般都要“订婚”。这时,介绍人沟通双方情况,商定好给女方的聘礼(主要是衣物和钱)。订婚时往往是男方在长辈陪同下,携带双方事先商定好的聘礼到女方家去,这种情况也叫“串门儿”。“串门儿”也叫“过彩礼”或“过财礼”。民间普遍都比较看重“串门儿”。“串门儿”时,女方亲友长辈都到场,还摆上几桌酒席。“过彩礼”后,男方对这顿酒席要赏“厨钱”。解放后,订婚仪式一度从简。有的男女双方同意终身为伴,照张订婚像,相互交换一下纪念品。有的男方将女方及家长和介绍人请到家中,设宴款待,饭后向女方赠送礼品及钱物。

现在,订婚过程又渐被看重,而且,有的是男女两家分别举办订婚仪式。串门儿时主要是男方给女方过彩礼,此外,双方一般还要给对方买套高档衣服和高档鞋,男方给女方“三金”,即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男方老人根据自己的条件,还要给未来的“儿媳”“99”元或“999”元作为“见面礼”,意在未来的“儿媳”是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又取其谐音九九十成,表达老人的美好愿望。现在又兴给“101”元或“1001”元的,也是寓意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的。女方也有给男方金戒子的。订婚时往往介绍人在场,彩礼由介绍人经手。(除聘礼外,赠送首饰和钱,也有的在结婚仪式上进行。)

以后,如果一方不同意了,要“退亲”(即“退婚”),那么有关彩礼问题就要按“退亲”习俗办:如果是男方提出“退亲”,“串门儿”时给女方的聘礼及财物不得索要;若为女方提出,“串门儿”时男方所下的聘礼及财物必须如数退回。这时,介绍人在这里就起公证员的作用。

应该说从“串门儿”开始,两家婚姻关系就算正式订下来了,一般都不会轻易反悔。

订婚以后,男女双方由过去背地约会到名正言顺的公开相处,自由随便到对方家去,频繁接触,加深了解,恋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结婚礼仪

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感情成熟以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双方同意结婚的,经过政府指定的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身体检查,合格后便可以到政府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书,然后举行婚礼。举行婚礼,俗称“办喜事”,这是婚礼仪式中最为隆重、最有讲究的。尽管政府一再提倡节俭,但往往都要大操大办。

确定婚期

传统礼俗是由男方找人“看日子”,选择“良辰吉日”,确定婚期,再直接或由介绍人通知女方。结婚日子一经确定,一般不轻易改动。改动认为对男方父母不好。现在婚期往往由双方共同确定。婚期一般选在节假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即喜庆,有纪念意义,又因放假有时间;选公历和农历都逢双的日子的比较多,意在成对成双;也有取谐音图吉利,选“六六”(六六大顺)、“八八”(发发)、“九九”(天长地久)、“五.一七”(我要妻)、“五.二七”(我爱妻)、“九.一七”(就要妻)、“九.二七”(就爱妻)的;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个别也有找人专门择日子的。

做好结婚前准备工作

婚期确定后,要购置家俱、家用电器,布置新房,买婚礼服装、选订婚纱,照结婚纪念相。双方落实伴郎、伴娘,通知亲友,主办一方(一般为男方)订饭店、车辆,聘请主持人、宾相,落实录像、摄影、礼炮、乐队、婚礼会场等事宜。

结婚庆典前,一般还必须做好以下准备:

四彩礼:离娘肉一块;大葱4棵;粉条2斤;棉白糖2包。四彩礼是接新娘时新郎到女方家必带的礼物。离娘肉要一刀,带二根肋骨,以示女儿虽然离开娘出嫁了,但仍然和母亲骨肉相连,没离开娘。大葱要带根,意在生活充裕,孩子聪明,牢靠。粉和糖示意婚姻甜蜜长远。四彩礼中,也有在鲤鱼(2--4条)、粉(2把)、酒(2瓶)、糖(2包)、烟(2条)、茶叶(2代)中选四样的,因离娘肉和大葱必带,不算四彩礼。

红毯子(1条):新娘换妆和坐福时用。

红腰带(2条):新娘换妆时新郎新娘互扎。

红鞋(1双):新娘上喜车穿。

喜花:新郎、新娘、伴郎、伴娘、证婚人、主持人、宾相花各1个,主婚人(双方父母)花4个,嘉宾花若干。

鲜花(3束):新郎向新娘献花1束、典礼时向新郎新娘献花2束。

喜蜡(4颗):新娘换妆和新婚之夜用。

鞭(不少于8挂):喜车出发、到女方家各放1挂,到新房、饭店下车和典礼时各放2挂。

礼炮(18—21响):新郎新娘饭店下车或结婚典礼时鸣放。(一般富裕人家有此项安排)

喜字:大号—新房门、饭店大门各贴2 个;中号—迎送喜车1车1个;小号和艺术字—若干,新房室内张贴。

喜联(2幅):新房和典礼会场用。

扬花(6代)、彩条(6桶):新郎新娘到新房、到饭店下车和结婚典礼时用。

头花(若干):新娘化妆戴。

婆婆花(1朵):新娘给婆婆戴。

发卡(若干):婆媳戴花时备用。花篮(1个):典礼会场上用。(可用喜车上花篮代)

红纸(10张):盖井盖、垫果盘用。

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新房接待、典礼会场主席台上、礼账桌上用。

红双喜烟和火柴(若干):新郎新娘敬酒时用。

红气球(20个):迎送喜车1车挂2个。

相卷(至少4个):结婚全过程摄影用。

斧子(1把):新郎迎亲时和新娘换妆、坐福时用。(斧子最好用桃木制作的工艺品,红纸剪的也可)

礼账本、笔、礼账兜1—2套。

男方家红包:新娘改口、压炕、压车、新娘换鞋、挂门帘及挂钟、新娘点烟及赏嫁妆、新亲小孩、喜车、厨师、摄影师、录像师、伴郎、伴娘、献花小孩、主持人、宾相用;另备几个机动红包。

女方家红包:新郎改口及点烟、给新娘压腰、赏喜车、新亲上礼、加菜时赏厨师,新娘赏双方嫂子、小叔子用,另准备硬币1包,抓福时用。

女方家备水果糖块糕点瓜子烟;1碗合喜面、2个荷包蛋(新郎新娘吃);1挂鞭,喜车返回放;聚宝盆1个、红纱巾1条;红手帕若干个(遇喜车抛、作赠品送人);门帘、挂钟各1个、秤砣1个(挂门帘及挂钟时用)。

新郎、新娘交换的信物。

双方家庭沟通商定事宜

举行婚礼之前,男方家人要和主持人一起礼节性的到女方家进行一次走访,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双方家庭需沟通商定的事宜有:

(1)落实迎亲人员(有长辈一人带队)、送亲人数、小孩数。

(2)迎、送亲车辆双方各出几台,如何赏钱。

(3)商定迎送亲时间、车行路线和迎送亲、入洞房(新房)、结婚典礼仪式、议程。明确在女方家换妆、照相和在洞房坐福、照相等仪式,均不超过一个小时;典礼仪式20—25分钟。

(4)赏钱沟通:新郎新娘改口钱,压炕钱、新娘换鞋钱、新亲压车赏钱、挂门帘及挂钟赏钱,赏新亲小孩钱、赏嫁妆钱,新亲上礼钱,给新亲加菜赏钱等。

(5)落实证婚人、婚礼庆典讲话人员、献花小孩、放鞭扬花人员。

(6)迎亲礼品返回问题:大葱、喜蜡各返回2颗。

(7)落实女方家执事和男方家宾相,双方有事直接由他们联系沟通。强调伴郎为新郎携带礼品,为新郎新娘上下车开关车门;伴娘协助新娘化妆、换装;伴郎伴娘为新娘铺红毯,点喜蜡,做好交换信物、喝交杯酒和敬酒准备工作,随时关照新郎新娘仪表。(8)双方习俗沟通、忌讳或注意的问题及其它有关事宜。

迎亲送亲仪式

结婚前夜,新郎在布置好的新房内,由未结婚的弟弟或侄儿、外甥陪伴下过夜,俗称“压床”、“暖房”。

结婚当天,从清晨开始,男方家门前便鼓乐喧天,大门上张贴大红喜联,室内外门窗、家具上张贴红“囍”字。房前或大门外以“88”或“99”为造型摆好烟花爆竹。清晨一早,由鲜花专卖店装好迎亲喜车,迎亲车挡风玻璃窗上粘贴“囍”字,迎亲喜车车门两旁悬挂红气球。新娘起早盘头化妆,由伴娘陪伴在家等候。

(1)新郎换装。新郎在新房换装,披红戴花。儿子要成家了,母亲对其嘱托。主婚人(新郎父母)、主持人、宾相戴喜花。

(2)迎亲车队出发。新郎由长辈带队,在伴郎、介绍人、亲友和婚礼主持人的陪同下,手持鲜花,带四彩礼、压炕钱、换鞋钱,乘车去迎亲。迎亲人员有一人负责带新郎新娘花、伴郎伴娘花、主婚人(新娘父母)花、两条红腰带、一双红鞋、一条红毯、四颗喜蜡、一挂鞭。伴郎为新郎坐下垫“福”(斧子),出发时放一挂鞭炮。如请有鼓乐班子的便开乐齐奏。一路上逢村过桥燃放鞭炮。两家相距近者故意绕远路,以显示荣耀。迎亲队伍到女方家附近,放鞭炮给女方家报信,女方家出人迎接至大门外,迎亲人员下车。

(3)新郎改口叫门。新郎手提礼物走在前面,至房门前改口叫“妈!开门”,须叫数声(谓“憋性子”,女方到男方家后亦然)。岳母开门后,新郎给岳父、岳母鞠躬施礼,岳母接过礼物,对女婿改口赏红包,然后让宾客到客厅等候,以烟茶糖果招待,并由介绍人介绍双方亲属关系。在迎亲宾客进屋的同时,新郎又叫新娘开门,给新娘献花。(4)新娘换妆。新娘父母戴主婚人花.伴郎伴娘铺红毯,点喜蜡,摆大葱,伴郎在红毯下放压炕钱,新娘在红毯上换妆。新娘换妆后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互戴新郎新娘花,伴郎伴娘互戴伴郎伴娘花,女方家人和新郎新娘照相。

(5)吃合喜面。新娘母亲煮一碗面条,放二个荷包蛋,新郎新娘合吃一碗喜面。

(6)新郎给女方家长辈人点烟,长辈对其赏钱;长辈给新娘赏压腰钱。(比较讲究的人家有此项安排)

(7)新娘抓福:女方家人在红毯上撒硬币,新娘抓钱放入由红布包裹的洗脸盆俗称“聚宝盆”中,新娘端盆,母亲对女儿嘱托。

(8)喜车返回。新郎抱新娘上喜车,新郎给新娘换鞋,新娘弟弟接旧鞋,新郎给赏红包。迎亲人员带回红毯和两颗喜蜡、两颗大葱。女方家人对喜车赏钱,迎亲车起车燃放鞭炮返回。一路上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压车人和其他亲属相随送至婆家。姑娘出嫁,女方家一般要陪送几大件嫁妆,如高档家俱、家用电器等,所有的嫁妆都要系上红布条,嫁妆随车到达。

入洞房仪式

(1)迎喜车、接新亲。喜车到男方家后放鞭炮,新郎新娘下车,青年男女给新郎新娘扬喜花、喷彩条;男方家人接新亲、接嫁妆;给压车人赏钱,给喜车赏钱。

(2)新娘改口叫门。新娘在新房门前改口,叫“妈!开门”,连叫数声。婆婆开门后,接聚宝盆,给儿媳赏红包。(也有新娘改口、婆婆接聚宝盆、给儿媳赏红包,在新郎新娘下喜车时进行)

(3)儿媳给婆婆戴喜花。戴喜花后,儿媳给公婆施礼,婆婆再赏红包。(也有接聚宝盆和戴喜花赏一个红包的)

(4)给洞房(新房)挂门帘及挂钟;新娘弟弟挂,男方家人给赏红包。

(5)新娘坐福;伴娘铺红毯、伴郎毯下放斧子,双方嫂子整理被褥,新娘对双方嫂子赏红包;小叔子拉新娘下床,新娘给小叔子赏红包。

(6)新娘给男方家长辈人点烟敬茶,长辈给新娘赏钱。(比较讲究的人家有此项安排)

(7)双方长辈见面认亲;新郎父母对新亲小孩赏钱,对女方家人赏嫁妆钱。

(8)男方家人照全家福相。亲友、嘉宾和新人合影。

结婚典礼仪式

(对新郎新娘、音响师、摄影师、录像师、鞭炮手、献花人、结婚证书、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证婚人、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亲友和嘉宾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礼主席台上就座)

(1)、结婚庆典开始,奏乐,鸣放鞭炮;

(2)、向新郎新娘献花;

(3)、证婚人为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并作证婚讲话;(新郎新娘向证婚人鞠躬,证婚人向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

(4)、举行拜堂仪式:(一拜高堂;二拜来宾; 三夫妻对拜)

(5)、交换信物;

(6)、喝交杯酒;

(7)、致贺词、答谢词 :

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讲话;

致贺词: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双方亲友代表、来宾代表讲话;

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讲话并致答谢词;

新郎新娘讲话;

(8)、闹花堂。

举行喜宴

结婚庆典仪式结束,喜庆宴会开始。新亲专有新亲席,新亲席摆在正位。此时新亲上开账礼。席间,乐队演奏,宾朋献歌助兴,厨师给新亲加菜,新亲赏厨师。

喜宴进行期间,新郎新娘在主持人和伴郎伴娘陪同下给宾客敬酒、点烟。敬酒时,新郎新娘按长幼顺序先给新亲席敬酒,点烟。给其他宾客敬酒时,如来宾较多,主持人则要求每桌各选一、二个代表,由新郎新娘敬酒、点烟。新亲和宾客散席后,男方家人在饭店门口送客。

吃团圆饭

宾客走后,新郎一家人团团围住,新娘给公婆敬酒,男方一家人吃团圆饭。

晚上,洞房里要把从新娘娘家带回的喜蜡点燃,大葱摆上。新郎新娘要吃饺子和面条。饺子叫子孙饺子、面条叫长寿面(也有叫宽心面的)。然后开始闹洞房。闹洞房传统习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婶子等人给新人铺被褥,同时往新郎新娘床上扔枣、栗子(意为早生贵子),扔花生(意为姑娘儿子插花生),还有扔大豆(意为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为孩子长得结实)。现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戏新郎新娘节目很多,而且花样翻新,妙趣横生。往往闹到深夜,直到新郎新娘再三告饶为止。

回门礼仪

婚后第三天,新娘要偕新郎,带着礼品,回娘家串门儿,俗称“回门”。因这是女儿出嫁后第一次回家,又是新女婿第一次正式到岳父岳母家作客,所以女方家在接待上比较隆重。宴饮时新郎坐在首席,由女方家的近亲好友陪席。“回门”时居住天数不限。女方家往往在女儿女婿“省亲回门”期间宴请宾朋、大操大办。

新婚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住家”一次,居住天数不限。

第一个春节,新郎要偕妻子带礼品正月初二去给岳父岳母“拜新年”,最迟不超过正月初六。新郎新娘对新娘的直近长辈亲属,要备礼品逐家拜望。长辈族亲一般都设宴款待,并在返回时给新人赏钱。

婚礼注意事项

1、迎亲人员和迎亲车辆,去时为单数,返回时迎送亲人员和迎送亲车辆为双数(意在成双成对),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时,行车往里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复路线(意在结婚值此一次)。

2、四彩礼挂红包装,斧子、秤砣用红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时切忌不打结(意在夫妻感情和顺,不结疙瘩)。

4、典礼前,新郎新娘下喜车后喜车花立即拆除(意在结婚坐喜车就这一次)。

5、喜蜡要对灭不要吹灭(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

6、新娘抓福时尽量多抓,但不要抓净(意在把福根给留下)。

7、喜车返回遇喜车、过路口或过桥时,新娘对窗外飞红手帕(意在喜上加喜)。

8、新房附近井盖用红纸遮盖(意在把井盖上了,不能掉井里)。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