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论文[合集5篇]

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论文[合集5篇]



第一篇: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地被植物作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被植物是指高度为1m以下、枝叶茂密、具有强大扩张能力的植物,它能快速覆盖地面而且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容易进行广泛管理,也可以完全满足生态城市的需要。其强大的覆盖功能,还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噪声污染。另一方面,地被植物品种丰富,为城市园林中的景观增添了许多色彩,具有很强的观赏效果。因此,地被植物多方面的优势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地被植物特点、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被植物;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园林植物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城市园林景观质量的高低,因此,园林植物的选择将创造出色彩纷呈、适应于周围环境的城市园林景观。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地被植物不仅具有丰富的品种和色彩,还具有很强的生态效益。比如美化环境、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噪音污染等,对维护生态平衡也有着显著功能,其建设成本低,也很好地节约了城市绿化成本。地被植物日益显著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加强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成为当下人们研究的重要话题。

2地被植物的景观功能

2.1营造美景

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地被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以及色彩的丰富性,能营造出色彩纷呈的植物景观,不同的色彩、种类形式经过合理的设计及搭配就可以形成各种五彩斑斓的景观,让城市的各个园林景观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不同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惊喜,陶冶人们的情操。

2.2丰富景观层次

城市园林中少不了杂草滋生,而地被植物的应用可以覆盖地表面消除杂草,使城市园林的结构布局更加分明,丰富景观层次,突出主体景观。在提高园林绿化率的同时还能改善生态环境,给人们营造出更丰富的景观。

2.3柔化硬质景观

对于如何协调各种建筑工程上留下的实质性问题与园林整体景观效果,可以通过引起地被植物来起到过渡作用,使建筑物和景观之间不再过分僵化,缺乏活力。比如在建筑物道路、楼梯或者角落位置,都可以设计地被植物使之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使整个景观更加自然。

3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设计原则

3.1科学性原则

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要因地制宜,要了解覆盖地面的需求以及所选地被植物的特性。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pH值,地形等特点,以及地被植物生长的各种要求进行合理选择,还要考虑到园林中的群落关系,进行合理搭配使之互利共生,充分遵循科学性原则,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盲目选择只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3.2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就是指选择的地被植物要符合城市园林景观的特征,比如对于公园绿地,就要考虑是草坪、林带还是花坛中的地被植物;根据不同的景观选择一致性的地被植物;对于街边绿地,就应考虑到交通安全而选择低矮、整齐的地被植物,修剪成符合城市特点的形象;对于风景游览绿地,就要依据地形特点选择能体现当地特色的地被植物;而对于医院绿地,就应先考虑使人感到舒服的、有益身心健康的地被植物。

3.3艺术性原则

城市园林综合了多种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在地被植物设计上要符合一定的搭配原则,比如要保证城市园林景观层次结构分明、主次得当,避免杂乱无章、层次不清;色彩上要协调一致,遵循色彩学基本原理,根据植物的主次搭配不同的色系,加强冷暖色调的对比性,使园林景观优美和谐。

3.4地域性原则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符合地域性原则,要根据不同地域的土壤、气候、季节特点,合理地规划和配置地被植物,尽量选择本地稳定性高的地被植物,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

4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设计

4.1花镜地被植物景观

花镜设计主要是指利用观花的地被植物,种植在灌木丛、树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和建筑物前,经过精心设计以及自然的生长规律形成自然美丽的花镜群落,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这种地被植物的设计可以使原来相对单调、空旷的绿地变得五彩缤纷,和周围的景观协调地融合在一起。花镜设计中要尽量选择花期不一致的地被植物,以便在不同季节都能有花开放,给园林景观增添色彩。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注意地被植物的色彩是否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要保证协调一致。

4.2矮生灌木、草地等地被植物景观

矮生灌木具有种类繁多、形态色彩各异、季相变化丰富的特点可以用于增加园林景观层次、丰富园林景观,是植物群落中不可缺少的类型。在矮生灌木地被景观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配置效果,既能增添和影响整个绿地的空间变化,满足植物造景需要,又能有效地覆盖地面、增加绿量的效果。而且矮生灌木地被植物可以进行大面积栽植,丛生性强、枝叶茂密、铺地速度快,能快速覆盖地面,形成群体的观赏效果。

4.3树旁地被植物景观

在树木旁边使用一些适宜地被植物,可以与树木形成统一的景观,使园林景观整体效果更加活泼,轻盈。这种地被植物不仅能够覆盖地表面的光秃,自然衔接道路,还能增添许多明亮的色彩,使路人感到清新和谐。在一些自然生长的植物中,喜阴性地被植物还能弥补光线不充足带来的缺陷。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园林景观的不断发展,地被植物由于其多方面的优势,将成为城市园林景观未来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地被植物的生长特点以及地域的环境特色,综合考虑科学性原则、功能性原则以及艺术性原则,结合现代精神,合理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高质量城市园林景观。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为创造出景色优美、健康和谐的城市园林景观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厚高.地被植物景观[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2_.[2]玛莎.北京城市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2_(37).[3]盘璇.对景观设计中的地被植物配置探讨[J].广东科技,202_(9).

第二篇:园林设计的地被植物运用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地被植物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地被植物运用得当,可以增强园林的美观性,完善生态系统,提高绿化覆盖率,同时也可有效节约管理维护成本。分析了地被植物的概述,并提出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园林设计;地被植物;运用

随着人与自然环境矛盾的加剧,生态园林城市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快速发展。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运用,可以提高园林绿化覆盖率,完善生态系统,减少园林管理和养护成本。相关人员要积极探讨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运用策略,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

1地被植物的概述

园林设计中的地被植物一般是指草坪及可以覆盖地面的植物,其具有观赏价值,可以在裸露的平地、坡地进行大面积的铺设。地被植物种类繁多,按照生态环境划分,可分为阳性地被植物类、阴性地被植物类和半阴性地被植物类。阳性地被植物类的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例如洒金榕、半支莲等;阴性地被植物类的植物,例如冷水花、虎耳草等,在阴影密集区或者树丛下依然可以正常生长;银边山菅兰、蔓长春花等半阴性地被植物类植物,可在稀疏的林下或阳光不足的地方获得良好生长环境。按照地被植物种类划分,地被植物可以分为草本地被植物、藤本地被植物、蕨类地被植物、竹类地被植物以及矮灌木地被植物。草本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大范围使用,藤本地被植物主要运用于垂直绿化中,蕨类地被植物适合在郁闭度强的园林中运用,竹类地被植物主要适用于需要方便养护的园林中,矮灌木地被植物丛生性强,适用于需要大面积快速铺设的园林中。随着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地被植物以其独特的优势运用越来越广泛。地被植物绿色期比较长,拥有独特的株型和叶形,匍匐性和可塑性强,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在园林设计中运用地被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2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运用策略

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有利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相处。

2.1因地制宜、合理运用

地被植物种类繁多,不同的地被植物拥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形态,适用于不同的园林设计中,相关工作者要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据了解,地被植物具有不同的大小、质地、色彩,不同的地被植物在生长速度、观赏性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园林设计者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园林的地被植物,使地被植物真正能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园林的作用。园林设计者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地被植物的生长习性,研究、分析不同地被植物的阴阳性以及病虫害防治的难易,合理选择园林地被植物,保证地被植物在当地园林中可以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

2.2体现美观性

地被植物作为一种立体艺术,在表达空间美上意义重大,地被植物可以通过植株大小、色彩、形态、方位等的优化组合,给欣赏者带来视觉美。园林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熟悉各种地被植物的造景功能及观赏性能,综合考虑园林整体设计,依据美学原则对地被植物进行统筹规划,使其更具有美观性。园林设计者要注重地被植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保持地被植物的色彩、形状、质地具有一定的差异,保持园林地被植物多样性,同时,采用一定相似度的地被植物,保持园林地被植物统一性,达到活泼又协调的效果。园林设计者还要注重地被植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使地被植物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融入整体。园林设计者更要注意地被植物的布局,使其看起来稀疏有致,美观好看。总之,园林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地被植物的色彩、形状及质地搭配,增强对园林空间的渲染,增强园林的美观性。

2.3强调节水功能

地被植物运用到园林设计中,依然需要进行绿化管理,定期灌溉以保证地被植物健康成长,因此降低绿化管理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地被植物种类繁多,用水量也不尽相同,因此,园林设计者要掌握各种地被植物的种植结构,结合当地的实际自然环境及人文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的地被植物,从地被植物的配置上发展节水型绿地,用有限的灌溉等维护成本换取较大的生态效益。例如,在园林设计中,乔灌木类地被植物用水量会低于草坪类地被植物用水量,园林设计者可以根据这一点,在实际设计中较多采用乔灌木类地被植物,有效降低地被植物的养护费用,节约成本。

3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矛盾日益突出,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运用可以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园林养护成本。园林设计者要不断提高地被植物的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地被植物,同时统筹协调地被植物使其达到美观性。

参考文献

1张玲慧,夏宜平.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中国园林,202_(9)

2张永辉.浅谈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_(23).

第三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引言

在我国传统中式园林的发展里程中,意境的创造是极为重要的。意境具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它能够影响到园林景观中的各方面事物,对于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大意义,并可以为园林注入新的活力,值得人们重视。

2概述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景观造型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园林意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已经在园林景观中得到了很好地运用,并已经展现出良好的效用,不仅可以促使园林不断发展下去,而且传统文化的融合也将变得愈加紧密。传统文化与园林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比如在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下的景情相统一,在意和象的集合作用下形成意境[1]。再者,从我国传统文艺思潮进行转变时,园林景观设计中开始展现出意境的韵味,在长时间改进和完善后,该意境走向明显有所改变,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自然山水变得越来越突出,同时能够体现出各种文化内涵,最终促使中式园林的意境更加完美。

3我国传统文化对园林意境的影响

3.1儒家思想对中式园林所带来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致使我国人民的艺术心境更加趋近于自然层面。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园林设计正在不断容纳建筑、植物与山水到其中,从而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各式各样的自然美景,在进行优化处理后,自然美与人工美变得愈加协调一致。

3.2中式园林景观中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教最初发展以老子的“道”为最高范畴,经庄子的继承发展形成了“道法自然”即“无为”思想[2]。道家思想最看重自然的美,这主要是因为其想表达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古典园林开始更加注重自然,并采取各种方式来模仿自然美,进而探究出自然中所蕴含的“道”与“理”,最终构建出以自然仙境为造园理念的园林。

3.3禅宗思想

在中唐时期中,禅宗美学变得越来越火热,并被引入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园林空间的意境变得更加深入。

4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4.1与城市建设协调统一

现如今,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许多,而且人们也更加注重文化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居民对园林审美的要求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他们更希望园林的景观设计变得简洁、易识别,但具有很强的内涵。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城市的现代感展现在中式园林景观中,妥善满足人们的时代审美需求。

4.2注重场所感与归属感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传统园林意境、场所感与归属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传统园林的设计往往能够展现出拥有者的心境,并与环境协调一致。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也非常有必要注重居民的心理,通过各种方法来确保居民的归属感与场所感得到满足,只有这样城市园林景观才能真正地符合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居民的生活质量自然而然会提高许多。

4.3展现出生态设计的理念

传统园林意境中的“自然”情结,即是当前人们所说的生态设计理念[3]。在我国早期,这时社会还处于农耕时代,人们非常热衷于大自然的魅力,并因此而形成了浓厚的感恩色彩,长时间过后,这种生态设计理念深深的容纳进民族文化当中。

4.4突出城市文化特色

在中式园林的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园林明显已经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思想观念,并且可以体现出我国社会文化。在传统中式园林中,“诗情画意”属于古代文化遗产的范畴,故要想确保园林设计更具深意,意境更加成熟,那么就需要将现代城市文化与现代城市园林设计完美结合起来,使得现代社会文明气息贯穿于现代城市园林的意境中,从而更好地反映出城市的文化特色。

5中式园林的意境创造

园林景观的意境展示是无法自然产生的,由于意境需要人们主动去感受,故不可避免会出现认为干涉行为,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再次修正景观设计,进而更好地展现出园林所涵盖的意境。在园林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意境的构建方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可以划分为文化典故、人化景物、一池三岛、名山胜景以及诗情画意。1)一池三岛。这种意境创造方式不仅能够促使原有水面显得愈加空旷,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水体的景观层次,同时,人们还能领会到远离现实、心灵净化的感觉,故该方法常常运用于现代中式园林景观构筑中。2)名山胜景。该方法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缩小”的方式来将自然风光与名山圆满结合起来,使得这些景色体现在园林景观中,从此不难看出,该景观构造方法并不属于模仿与抄袭的范畴,其主要是结合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来对不同景色进行优化处理。3)文化典故。相比于其他方法而言,该构造方法的人为因素明显比较多,其运用传统神话故事内容来进一步强化园林景观的人文性,进而激起人们的观赏兴致。比如杭州西湖花港观鱼等,园林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传统文化的信息4)人化景物。这种方法在合理运用拟人化手法的基础上,不断活化景观,让景观蕴含有人的思想品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深化意境,使得园林意境的感染力不断强化,通常而言,要想运用好这样的设计方法,那么就需要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⑤诗情画意。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诗情画意这种意境创造方法的历史比较长远,而且非常成熟,其具有着良好的功用,可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变得更具深意。中式园林意境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是和诗意有一致性的[5]。园林景观的设计方式比较灵活,诗词诗意的阐述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园林的意境,然而,这种方法对于诗词的要求比较严苛,其要求诗词的表述更具深意,这样才能将其完全融入到园林的景观设计中来,使得人们能够从实体景观中领会到诗词话语的意境,从而给人们带来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

6结语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园林的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不仅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也应将传统园林的意境神韵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古典、优秀、新颖的园林景观。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注重形式的模仿,还需将中式园林的意境运用于其中。

第四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思路论文

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包含3点,即地域性、效益性以及包容性等。

1.1地域性

城市园林景观在地域性方面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这一特点不但是园林景观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园林景观固有的一个基本属性。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方与北方的植物园林在植物种类等各个方面上存在极大的差别。比如我国北方城市中,在其园林中最为多见的树种就是落叶树木;而在我国南方城市中,其园林内的树种大多数是常绿阔叶树木,一年四季常青。

1.2效益性

城市园林景观,不但要具有植物景观的效益性,同时,还必须包含城市园林建设所必须具备的生态效益。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城市园林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美化、绿化上,这一效益是园林建设所独有的功能,是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所不具备的。作为一门艺术的园林景观,不但要对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同时,还必须将城市的生活特色与文化特点展现出来,所以,城市园林景观效益的体现,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不懈追求的重要内容。

1.3包容性

植物景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通过园林设计与植物搭配的方式可以将其展现出来。城市园林景观的包容性主要表现在园林的幽径、假山以及多种多样的植物等方面。将园林景观的包容性充分、有效的展现出来,且对其包容性进行不断提升,是展现城市园林特色的关键手段。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因景得宜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基础就是地形。由于地点与环境条件的不同,园林景观会进行灵活多变的景物组合,依山靠水,将自然美景都充分利用起来。所以,对园林景点的布置而言,地形的规划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形的因素。

2.2安全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区,是广大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所以,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空闲的时候到景观区休闲、娱乐。但是园林景观区同样隐藏着不安全因素,尤其是对部分弱势群体而言,极易出现安全性事故。所以,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将安全性充分考虑其中。例如在池塘的边缘,可以设计具有装饰性的安全护栏,从而避免人们不慎掉入水中;应该定期对一些玩具或者运动器材进行维修、加固,甚至是更新,以便有效确保居民的安全。

2.3实用原则

我国古代的庭院具有田园气息,在庭院中通常种植各种草药或者果树。然而,不论是庭院还是城市园林景观区,所种植的植物功能都必须符合多元化的特点,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观赏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实用性,尽量在园林植物种植中实现绿化、美化、香化等。换句话讲,就是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将植物的各种因素都充分考虑进去,例如花色、叶色、姿态以及体形等,以便保证城市园林景观周边绿地中常青,同时,保证植物色相的多样化,使园林绿地的艺术性得到提高,进而打造出具有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情境。

三、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分析

在城市园林的立意布局与景区中不同主题的分配,以及园林的精神功能与物质内容等均展现多元化的美学思想与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才使得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而言,具有极为深远的启迪意义。

3.1汲取现代艺术理念,开拓园林景观的设计思路

人类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为后世子孙的发展留下大量的文化遗产,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中得以转变。怎样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运用,不仅能够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相符合,同时,还必须具备鲜明的现实意义,这就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艺术逻辑方面所急需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古典逻辑推动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意大利台地园等园林的快速发展,并使其辉煌于全球;假使现代逻辑无法进行本质性的改革,那么就难以推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变革。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施瓦茨与沃克等人,在设计理念与思路上都或多或少受极简主义艺术的影响。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极为繁杂,不只是单一的艺术思潮对其发挥作用;同时,也是由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思潮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同种类的艺术出现交叉与融合,进而实现艺术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清晰的分类,是较为困难的事情。然而城市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基本前提之下,即不仅能够充分符合现代人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必须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相符合。

3.2注重现代技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对自然景观的表达方面,人们显得更加的游刃有余,并且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打造更加优美的园林景观。将先进技术引入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用来造景的方法与素材加以改进,同时,也对美学观念进行有效的更新。通常,古典园林在技术条件方面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与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观的完美表现,不能使景观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极为有利,同时,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内融入最新的设计素材。所以,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创新与改革发挥着极为深远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景观,其设计灵感均来于自然,自然景观是不断更新、不断改变的。植物的枯荣、四季的交替以及河流的枯竭等,都将推动自然景观出现明显改变。但是引入的现代技术因素中,更为重大的意义就是对一系列生态观念的引进,例如系统观、平衡观等。在引进最新观念的帮助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对自身的设计观念进行更新与转变,将设计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且将周边生态环境的范围与影响纳入考虑的范畴,例如和不同种类的鸟类、昆虫、动植物等之间的关联性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必须对上述因素加以高度重视。

四、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生活环境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区内的景观环境,已经逐渐发展为人们极为关注的内容。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受优美的自然环境与高质量的人文环境所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城市绿色园林的设计、规划与建设。另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对园林景观加以设计与规划时,应该摒弃原有的成见,不局限在现有的经验中,不断发挥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建设富有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自然、舒适、优美的城市生存环境。

第五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概况

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基础中不断地的引入各种先进的园林施工工艺。各个城市的特点和当地的地域风情都得到极大的重视。尽管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和西方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无论是在设计理念上,还是在设计水平和整体规划布局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第二,在园林景观建设方面,其相关建筑技术比较落后,施工工艺有待创新。特别是园林设计是近年来最新的设计产业方向,其建筑施工的技术、工艺技术等手段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体系,大多沿用旧式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法,细化设计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第三,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理念没有将生态环境和设计有效的统一,往往会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第四,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突出不够。第五,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的植物往往没有完全考虑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后续养护能力不足,导致相应的景观使用寿命不长。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人文倾向性分析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任何城市的人文特点,地域风情都可以从城市园林景观中透射出来。特别是现阶段各个城市都乐于将整个城市的人文理念作为一个城市特色品牌呈现出来,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景观设计都融进了城市的人文特色。如江南许多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注重突出江南水乡的人文特色。园林景观中搭配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小路搭配绿色的植被,释放着整个江南水乡的人文主义情怀。而北方许多城市的景观设计搭配宏大的建筑人文特色。四合院配合着大花园,无不展示出北方城市的雄峻。如何能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把人文倾向完美的融入进去,这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多少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任何城市都不缺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这种独特的优势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者需要善于查找、分析、总结各个城市的人文主义特色,将历史的瑰宝挖掘出来,让其再次发光闪亮。其次,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技术较为落后,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整个园林设计的发展要求。因此,转变设计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也是有效促进人文倾向很好融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设计者们要在内容上、技术上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融入新的设计元素,把人文风貌能更有新意的融入到城市景观设计中。最后,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建筑技术和材料使用上无法和西方的先进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相媲美,特别是材料方面制约着许多新的思路和理念与技术的融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人文理念的提升。

3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多。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使城市变得更加漂亮,也能为整个城市带来独特的韵味。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在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注入新鲜的人文主义情怀。这不仅是城市独特内涵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也是城市未来建设发展的方向。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