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动画造型设计之联想论文
摘要:想象力是一切创新的来源,将想象力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的过程,简称联想。联想能力是艺术创造者的必备素养,更是动画造型设计中能够启示创作者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所在。通过联想,创作者可以在动画设计中更准确、快捷地对造型进行形态的塑造与把控。联想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对于动画创作来说是一个从认识到解构,再到强化的过程,即一种全新形象创作的过程。这种新形象会带给观看者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创作者们也可以通过这种视觉感受传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与精神。
关键词:动画造型;联想;创造力
“做动画不可以没有想象力。”动画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可以将人们心中无法完成的梦想予以实现,画面总是那么绚丽多彩,情节总是充满幻想,动画赋予了生命无限的可能性。所以说,如果动画失去了联想的内容,其也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与创造力。那什么是想象力呢?如果总结成一句话,即“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将想象力运用到动画造型创作之中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联想。联想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研究以及对于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推动我国动画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联想与生活的关系
202_年,网易教育频道报道了一篇关于中国青少年想象力的文章,文章中指出:“202_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1]虽然时隔多年,但是该报道里所提到的问题在我国仍然存在。由于被传统的应试化和固化的教育观念束缚,我国青少年的想象力与创作力仍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人类的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但要将想象力转变为更有价值的成果,还需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想象力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雨伞,最初就是受到了荷叶形状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而飞机的诞生,也是受到了鸟类飞行的启示,基于动物仿生学与动力学等研究而发明创造出来的。可见,人类的这些伟大的发明都离不开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二、联想与经验有关
在艺术创作中,想象力显得更为重要和复杂,且创造性更强。要想将想象力熟练地运用到动画造型设计创作中,除了要进行专业性的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想象力不仅是专业创作的工具,更能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一种观念的产生必伴以另一种与之相似的或相反的,或在过去经验中曾与之同时出现的观念的产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联想与经验有关”,即你所了解的与你所联想的有直接关系。若以几何图形中的“圆形”为例,看到圆形你会想到什么呢?小男孩也许会想到足球、篮球;小女孩可能会想到气球、太阳;肚子饿的人看到圆形还会联想到包子、大饼;还有些人甚至会联想到其他的几何形,如方形、三角形等。这些都是基于圆形这同一图形所引发的不同联想结果,而这些结果都与联想者的经验或者体会有着密切的关联。艺术中想象力的目的性更为明显,同时也体现了创作者的个人素质与专业素养,其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特殊精神活动。
三、联想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如果说动画的使命是赋予对象生命力,动画造型则是创造其形象。那么,联想就是动画造型创作形象的手段之一。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而联想则赋予动画作品鲜活的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联想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形的联想,是比较初级的阶段。即根据观察被联想物体或事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寻找其形的共性而展开的造型联想。举个例子:一个普通的五孔插座面板,通过形的联想,我们可以将其变形为一张动画角色的面孔。联想的根据为:首先,五孔插座具有人类面部五官的基本特征,即眼睛、鼻子、嘴巴等;其次,它的方形面板同时也具有构成人类面部轮廓的基本形态,这些条件足以形成人类面部的要素。因此,创作者才能通过联想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合理的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动画造型中形的联想不能只简单地将被联想物体或事物直白地描绘出来,还要结合动画造型中其他设计技法,如夸张、变形、拟人等,特别是对于造型中细节的设计与变化进行结合,才能更好地以形传神。二是表情、神态、动作的联想,这是基于以上形的联想的更高层次的造型表达。联想在这一层次的运用上,创作者应该多注意观察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善于发现动画造型与生活中形象的联系,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神似从而感动观看者。例如,我们可以将被联想事物在创造动画造型形象的同时赋予其传神的神态、表情或生动的动作,采用以形借形,以形传神的联想方式展开创造。举个例子:彩色的圆形纽扣,本来是衣服上的配件,但通过再造性想象,结合某种事物的外形特点和情感特征,我们可以将它转变为孩子手中五彩的气球。扣子与气球,在形似的同时,又符合了孩童天真、烂漫、多彩的特点,这样的创作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视觉形象的诞生,也是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关怀的表现。尤其是动画创作者,其更是需要这种善于发现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创作力,因为动画创作的基础来源于想象,而联想就是动画创作的原动力,更是动画的灵魂所在。
四、动画造型中联想的本质
最后,我们将联想在动画造型设计上的运用作一个总结:如果形似是包括事物的外形、颜色、质感等外部因素特征的话,那么神似则是更注重精神与情感的传达。形似的呈现方式比较简单、直接,注重被联想物体或者事物的外部特征,属于动画造型设计方式的初始阶段;而神似则更重视情感、情绪以及精神的表达,换句话说就是“借物抒情”,这也是联想在动画造设计运用中较深层次的表现方式,即联想的本质——从形似到神似,不仅需要创作者把将所看、所听、所感受到的事物通过想象力展现出来,更需要其通过创造力使这种视觉感受或精神直达观看者的内心。
参考文献:
[1]魏娜.中国青少年想象力世界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N].汉网:长江日报,202_-08-04.[2]王玉玺.论艺术想象力与绘画创作[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_,27(2):106-108.
第二篇: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1动画角色造型的艺术特点
(1)写实类。由于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与动画的结合越来越完善,三维写实风格进一步发展了动画语言,在形象、情感描绘的基础上,丰富了空间和质感的写实性,拓展了动画的表现力,极大地提高了动画的欣赏价值。《怪物公司》、《玩具总动员》都是典型的写实动画。
(2)卡通类。卡通类动画是从动画早期就开始的风格,几十年来一直在动画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很大。卡通类角色的设计强调心灵上的认同感,无论其原形是什么,经过创作后需要符合人们心理认同上的要求,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创作中抓住主线是设计成功的基础。卡通风格强调造型的平面化,运用简洁的造型语言表现丰富的效果,造型上有明显的符号化特征,形象概括夸张,色彩单纯艳丽,动态表情的处理具有多样性和夸张性,可赋予角色新的生命力。与写实类动画风格相比较,卡通类动画更能体现动画的精髓,创作技法的多样性带来丰富的变化,多样的造型效果可以满足多方面情感表达的需求,也真正展示了人类无尽的想象力。学习卡通风格的创作方法与要求,是学习动画技术的必要部分。
(3)表现类。任何风格的动画都有自身的表现性,从表现情感与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便可得知,运用一定造型表现主题时,其能体现出一定的装饰性、抽象性的特征,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这样的作品可以归类到表现类动画,如《三十六个字》、《蜡笔小新》、《三个和尚》,表现类作品有很大的创作空间,造型效果更有视觉冲击力,如表现性的漫画造型,不同创作手法的俄罗斯短片等。
2动画造型的设计理念
(1)夸张与变形。首先应该对于自然形象进行一些夸张和变形的表达,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其与期望塑造的角色更加匹配。例如动画明星米老鼠,其动画形象特征比较明显,因为在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将其设计为可以直立行走,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人们的观念,同时对于其穿着和表情进行合理设计,导致其在众多动画形象中具有更加鲜活的魅力,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其次,也要注意让一些动画形象更加富有想象力,能够观众眼前能够一亮,吸引更多的观众。因为在动画角色的造型中,更多的动画角色是一些没有生命力或者说是现实以外的物理表现出来的,动画角色更加富有想象力,会更加受到观众的喜爱。例如在《forthebirds》中,动画角色的造型都是一些鸟类,只是创作者通过更加富有想象力的设计,使鸟类的神态和表情发挥到了极致。最后,动画角色造型的设计也应该注重整体的动感,单一的动作或者单调的表情都会让观众感觉到视觉欣赏上的疲劳,让动画影视的效果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应该注重采用多种视角去表现动感,以此来迎合观众的要求。当然,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并不是说可以随便使用,应该在保持动画整体的协调性的同时,能够具有更大的审美价值,使夸张和变形都能够达到最大的合理性原则。
(2)顺应时代文化发展潮流。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作品才能够受到更多的观众的欢迎,这就要求在设计动画的时候应该结合这个时代的文化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使其能够生活化,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感。因为一旦设计的作品与社会生活产生距离,就会使观众很难接受这样的作品,这样作品能够收获的效果也就会非常小。通常来说,动画角色造型人员会在创作中增加更多的观众熟知的因素,这样的方式往往会成为设计者的设计标准。通过对于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角色的特点进行分析,设计者会创作出与时代特征更加吻合的动画造型。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想要设计与社会生活更加贴近的作品,首先要求创作者的生活经历要非常丰富,能够对于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有一个细心的观察,能够在生活提炼出更加符合设计动画内容的素材。同时也要求设计者应该更新观念,紧随社会发展潮流,能够认清当前社会文化发展形势,能够在文化发展的潮流中认清动画发展的形式,从而保证设计出的更加符合社会文化发展潮流和趋势的动画作品,使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更加有特色,能够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
(3)继承和发展民族的特色。动画产业发展的快与慢,主要看动画的设计能否继承和发展民族的元素,能否更加符合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观看习惯。例如,在中国目前动画市场上,《大闹天宫》中的角色形象比较深入人心,让许多国人产生了共鸣,能够明显看出这是产自中国的动画。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主要就是因为这部动画中采用了许多中国的民族元素,让许多观众能够找到欣赏的共通点。例如,其中使用的中国京剧脸谱形象,这个是非常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所以这部动画受欢迎的程度也就非常的高。一部好的动画作品,不仅仅是已经设计出来或者画在纸上的动画,更多的是角色能够与这种设计融合在一起,产生有效的共鸣,能够提升整部动画的协调性。例如,《猪八戒吃西瓜》这部动画,其中的角色造型借用的也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剪纸艺术,使动画的表现力极具增强。主要原因就是动画在设计理念上很好地借用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能够在继承中发展这些民族的特色,能够在角色造型中加入更多的民族特色因素,从而也就使动画能够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
3结语
动画角色造型是设计者主观情感和审美观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都是设计者内心的想法。这就要求好的动画角色造型需要设计者掌握灵活的创作思维,同时采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在借鉴传统民族艺术形式的基础上,符合当前时代文化发展的潮流,在设计中能够做到自由赋形,使动画能够有一个更加合适的造型特点。
作者:崔丽丽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识字教学方法之动画联想识字
识字教学方法之动画联想识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知水平不断的提高,这直接表现在幼儿教学认识上。现在的大部分家长在孩子识字的起步之初,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这对于教师来说却增大了任务量,本身汉字要识记起来很困难,在增加识字量就更难了。那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新颖的方法。比如: 电脑动画识字
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再如“走”字的学习,出现画面A:以一条宽广的大道为背景,一个疾跑的人闪现在屏幕。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进行语言训练:(1)这是一个()的人。这个人()。(2)他跑得()。画面B:出现“走”的字理,加以解说:古人说“走”就是跑的意思。“儿童疾走追黄蝶”就是这个意思,后来才单指步行。小朋友你明白了吗?你又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教学中的课件,以揭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再者故事联想识字方法,趣味性强。能够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运用语言来描述,创造性的识字。
(1)学习“首”时,学生讲到:“首”字上面点、撇象头发,横向头顶,脸上最突出的是鼻子。古时鼻子的图画代表自己,所以“首”字下面是“自”。
(2)学习“壮”时,学生讲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此外,诸如:“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徒;“我非常伤心”学习悲;......通过孩子们的语言描述,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第四篇:动画造型设计教案
动画造型设计(卡通绘画)
教案
第一教案
课题: 动画造型设计的艺术特征
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简洁有力”是动画造型设计的总体特征
重点难点:将复杂结构进行简化与归纳
教学过程(附后):以讲授示范为主
作业布置: 查阅世界优秀动画作品
动画造型设计的艺术特征是简洁有力
简洁:是指运用尽可能概括的造型手段来塑造动画角色的形象; 有力:是指能够充分地表现出动画形象的性格、内涵与外在特征。
设计创作的前提: 首先要了解不同人的外在特征与内在性格的差异;每一个动画角色都是一个演员,不论其外型与性格如何变化,都是人的特征的折射,掌握了这一点,则动画艺术的受众就会产生认同与共鸣。这是动画形象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动画造型设计的关键。
示范:经典动画形象《米老鼠与唐老鸭》
第二教案(实习实训一)
题目:默写几个自己有印象的卡通动画形象.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卡通动画形象的记忆度以及兴趣点
重点难点:能否将此典型形象的重要特征描绘出来
课时:4课时
第三教案
课题: 动画造型设计的风格类型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夸张与写实”是动画造型设计的基本风格类型
重点难点:夸张与写实风格区别的具体表现
教学过程(附后):以讲授示范为主
作业布置:熟悉国内外著名不同风格的卡通动画形象
娱乐性是动画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动画艺术产生、存在与发展的重要依托,每个独立的造型设计师会基于自身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等诸多因素,应该在设计中体现出独有的个人风格特征。
夸张风格:是指对客观现实的自然形象进行一定程度夸张变形处理的造型表现,夸大其某一特征,强调角色的某种性格的一种造型方式。
写实风格:是指以自然形象的额比例、形态的基准设计的动画造型。名词:CG——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图形技术)
示范:动画马的写实风格造型与夸张风格造型
第四教案(实习实训二)
课题:临摹几个经典卡通形象
目的与要求:体验优秀卡通形象绘制的要领
重点难点:抓住每个形象的主要特征
课时:4课时
第五教案
课题:造型的漫画(夸张)风格特征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漫画风格造型的基本特征是“简洁而夸张。”
重点难点: 个性特征与外在特征的结合教学过程(附后): 以讲授示范为主
作业布置: 临摹国内外著名不同风格的卡通动画形象
漫画(夸张)风格一直是动画造型的主流形式,其造型的基本特征是“简洁而夸张。”
简洁:是指运用的造型语言要少,要尽量提炼概括;
夸张:是指造型的形态是经过主观的改造,夸大某些特征。
但并不意味着夸张(漫画)风格动画造型设计是简单的变形或无目的的夸张。塑造一个动画角色须由表及里去用心体验每一部分的夸张变形都是基于角色特有性格的外化需要,同时又是符合动画制作的特定要求。
在具体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2、3、4、5、6、7、8、造型要有明显的符号化特征 造型语言要简洁而丰富 影像效果及其表现力 造型的结构与体面关系 表情的刻画 联想创造角色形象 角色的组合关系 风格的系列化
第六教案(实习实训三)
课题:造型漫画(夸张)风格特征的符号化特征与语言特征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漫画(夸张)风格要有“明显的符号化”特征以及造型语言如何: “简洁有力而丰富”
重点难点: 造型艺术中“少既是多”的原则
如何做到“符号化”,以及理解强调造型的符号化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角色的个性更突出、易于识别,但又要防止设计中的概念化倾向。
课时:4课时
第七教案
课题:漫画(夸张)风格造型影像的效果及表现力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形状轮廓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
重点难点: 影像的效果及表现力与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
教学过程(附后): 主要以讲授示范为主
作业布置:有针对性临摹国内外外轮廓差别较大的的卡通动画形象
影像:就是一个物体的外轮廓,动画造型的外轮廓不单能明显地体现角色的外形特征,同样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利用角色影响的差异可以构成丰富的视觉效果,并能营造出特别的场景气氛。造型的外轮廓是角色性格的外延,因此要特别注意其造型与结构构成要素的组合关系。
特性:从抽象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形态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如锐角给人以“冷峻”之感,而圆弧形则有温暖与亲切感。
示范:迪斯尼经典动画片《白雪公主》中的造型
第八教案(实习实训四)
课题: 漫画(夸张)风格造型的结构与体面关系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外在的形态结构与内在的本质结构
重点难点: 用“圆雕”的意识去审视造型。
课时:4课时
第九教案
课题: 漫画(夸张)风格造型表情的刻画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角色表情设计均是以人物的表情为参照物
重点难点: 眼与嘴的表情变化。
教学过程(附后): 主要以讲授示范为主
作业布置:速写人的面部表情变化数张(尤其关注眼与嘴)
每一个动画角色的头部与面部结构不同,表情的刻画亦有差别。
漫画(夸张)风格造型表情的刻画大多较为夸张,根据剧情需要,夸张的度有大有小,因此分“常态表情”与“非常态表情“两个主要方面,无论什么样的动画角色都是以人物的表情作为主要参照物,因为这样使观众更易于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面部是表情表达的重要部位。
其中,眼神和嘴形的变化最为突出,但两者要相互配合、灵活运用。
同时,眼神与嘴形需根据常用的表情如喜、怒、哀、乐等做必要的简化与归纳,以强化角色的特征与性格。
示范:《海底总动员》中的鱼类表情造型
第十教案(实习实训五)
课题: 漫画(夸张)风格造型联想的创造角色形象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联想能力是艺术创造者的必须素质
重点难点: 联想的科学性与尺度把握
课时:4课时
第十一教案
课题: 漫画(夸张)风格造型角色的组合关系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构成形态的多样性和视觉秩序的丰富性
重点难点:角色之间即独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教学过程(附后): 主要以讲授示范为主
作业布置:尝试创造多个有关联的动画形象
总体关系:既独立又对比 整体风格:多元而统一
多个角色的造型设计要将每一单个造型纳入整体风格中进行比较,从主、配角之间的对比与呼应关系排列出不同的层次和清晰的主从关系,构成形态的多样性和视觉秩序的统一与审美的丰富性。
在多个角色的造型设计中,每个角色的形态与量感的控制非常重要,尤其是经常搭配出场的角色,如动画片《狮子王》中澎澎猪与丁满,他们巨大的体形差异就有极佳的视觉效果。
示范:动画片《狮子王》中澎澎与丁满的造型
第十二教案(实习实训六)
课题: 漫画(夸张)风格造型角色的系列化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将一相对确定的造型元素纳入到每一个角色造型中的方法称为“系列化”或“家族化”
重点难点:难度在于公用的造型元素的设计,其需要有明显特征及“角色”的兼容性
课时:4课时
第十三教案
课题: 写实风格的人物造型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物外在结构和内在性格的观察是创作的前提
重点难点: 对人物结构的熟悉与了解
教学过程(附后): 主要以讲授示范为主
作业布置:以结构为目的画速写人物数张
写实风格:是指对客观现实中的一切事物如实的描绘的造型样式。
特点:以依据自然形象的比例、形状、结构进行客观准确的刻画。
人物写实风格:首先,人物的比例、形状、结构特征
其次,年龄、性别、相貌、服饰特征 同时,地域、民族、国度、文化特征 再者,身份、职业、家庭、时代特征
都是 “立体”、准确、生动地塑造好一个角色的要素。
示范: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中千寻的造型
第十四教案(实习实训七)
课题: 写实风格造型的风格特点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写实风格要依据自然形象进行客观刻画
重点难点: 自然形象的比例、形状、结构
课时:4课时
第十五教案
课题: 写实风格造型的动物造型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动物造型是超越了动物性而更多的是具有动物符号特征的“人”
重点难点: 需要改变客观(动物)的结构,以适合角色表演的需要
教学过程(附后): 主要以讲授示范为主
作业布置:塑造一个写实风格动物形象
生存种类:陆地、水下、飞行、两栖
基础:掌握好动物的内在结构与外在形状,经过简化了的形象更应体现出准确的结构。
特别注意:在感情交流方面动物有自己的特有方式,比如使用肢体语言:舔、闻、挠、咬等
示范:《小鹿斑比》中的动物形象
第十六教案(实习实训八)
课题: 写实风格造型的幻想角色的造型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幻想角色的造型是许多客观现实中的事物生命状态的符合体,但又有独特性.重点难点: 关键是设计要有“想象力”也要有“合理性”
课时:4课时
第十七教案
课题: 写实风格造型的绘画性特征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绘画性特征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不同创作者的情感与心理轨迹,同时也显现出动画艺术最具人性化价值的一面.重点难点: “线”是最简洁概括而又强有力的动画绘画手段
教学过程(附后): 主要以讲授示范为主
作业布置:练习各种线的表现方式
任何绘画手段都可以做成动画:油画、水彩、素描、水墨画等。
离间效果:动画艺术中的绘画特性有别于现实中所见的情形,这种差异被称做:“离间效果”,它在所有艺术样式的存在价值中具有审美的意义。
线与动画:每个人不同的构思与绘画技巧的不可重复性,无疑更增加了动画的绘画性特征的魅力,从造型手段而言,运用最普遍的是以线造型的绘画形式。线是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基本语言,是最简洁、概括而又有很强表现力的绘画形式,因此,“线”是动画制作中最优化的造型手段之一。
示范:《千与千寻》中的场景描绘
第十八教案(实习实训九)
课题: 写实风格造型的色彩设定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色彩是造型设计的构成元素之一,对造型风格的体现有突出的作用.重点难点: 色彩应倾向于单纯、明确、符号性强
课时:4课时
第十九教案
课题: 写实风格造型的与背景的配合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一部动画片的角色造型风格与背景风格是在整体的美术风格定位时就确定下来的.重点难点: 背景是泛指给角色的表演提供特别的空间环境
教学过程(附后): 主要以讲授示范为主
作业布置:创作一幅动画片的情节背景.角色与背景从造型至设色,首先是对比,然后是谐调统一的关系。
角色色彩的明度、纯度、倾向及色调,直接关系到能否在背景中实现出来,并能与背景构成统一的调子。这是画面节奏变化的需要,并确保角色始终处于第一视觉层次。因此,角色的色彩设定也是对动画画面视觉秩序的设计。
示范:《千与千寻》中背景的设计
第二十教案(实习实训十)
课题: 动画造型的格式要求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其要求是为动画制作提角色各部分细节的规范化
重点难点: 格式每个部分的具体执行
课时:4课时
第二十一教案
课题: 动画造型的漫画和写实造型设定
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从全片角色比例图到非常态动作的各个造型设定步骤
重点难点: 单个角色比例、转面、透视变化图
教学过程(附后): 主要以讲授示范为主
作业布置:练习按照每个步骤进行设计
漫画风格造型设定:
a.全片角色比例图
b.单个角色比例、转面、透视变化图 c.确定每个角色的细节要求
d.角色头部结构、全身结构分解及展开设计图 e.五官表情变化及活动范围图 f.常用表情 g.常用嘴形变化 h.手足常用动态
i.各种常用动态及情绪化动态 j.非常态动作
写实风格造型设定
a.全片角色比例图 b.单个角色全身比例图 c.确定每一角色全身转面图 d.头部及表情变化 e.嘴形与手形变化 f.常用动态及特殊动态
第二十二教案(实习实训十一)
课题: 动画造型漫画风格与写实风格造型设定步骤的练习
目的与要求: 通过每个步骤的练习逐步完成一部动画片的角色造型
重点难点:面部及手足常用动态塑造
课时:4课时
第二十三教案
课题: 作业的评审
目的与要求: 正确客观地为学生打分
重点难点: 公正客观
教学过程(附后): 无
布置作业:无
第二十四教案(实习实训十二)
课题: 作业讲评
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每个同学对自己作业的自评与教师的讲评,令每个人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与进步.重点难点: 自评优、缺点
课时: 4课时
第五篇:动画角色《海贼王》造型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角色造型设计是动画片的外在视觉形式,是动画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影响着一部动画片的成败。本文以动画片《海贼王》为例,分析了其整体设计风格,根据片中的角色造型对其设计原则、设计手法及角色的个性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片中角色造型设计如何实现剧情内涵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形式与内涵
一、引言
(一)动画片《海贼王》创作背景概述
《海贼王》是由日本的尾田荣一郎先生创作的,漫画版于1997年开始在第34期《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动画片《海贼王》的剧情背景——曾经拥有世界上一切的“海贼王”哥尔D罗杰,在临死前留下了一句话:“想要我的财宝吗?想要的话可以给你,去找吧!我把一切都放在那里了!”于是全世界的人们开始起航,趋之若鹜的奔向大海,世界迎来了“大海贼时代”。《海贼王》主要是讲一群人的航海冒险故事,这群人被称为“草帽海贼团”,橡皮人路飞是他们的船长,也就是本部动画片的第一男主角。
(二)动画片《海贼王》角色造型设计的研究意义
《海贼王》作为一部冒险类的写实动画片,融合了大量的动画语言,包含了人物设定、场景设定、地理设定等。对《海贼王》角色造型设计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角色造型艺术意义的整体理解;另一方面对于商业动画动画角色后续产品的开发和制作也能获得很好的认知。
二、动画片《海贼王》的整体设计风格
(一)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
日本动画往往将一定的哲学内涵体现在动画片的故事中,并且注重情感的刻画,使不同的观众在娱乐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的反思。主人公路飞无意中吃了“橡皮果实”,虽然从此他再也不能游泳,但路飞并没有放弃他的海盗之路,最具感染力的就是他那笑对死亡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着日本人那种顽强拼搏、不服输的国民性格。
(二)艺术表现与审美特征
日本动画片不仅是大众的娱乐消费品,更是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海贼王》中的角色造型无论是在静态、动态的表现上,或是其艺术风格的表现上,都是根据其文字剧本来进行设定的,所追求的是动画形式与海贼故事内涵的完美统一。
三、《海贼王》角色造型设计的原则及定位
(一)角色性格的独立性
每一个动画角色有着各不相同的外在造型,不管它的外形如何变化,都是人的某些情感和精神的折射。《海贼王》中主角路飞的性格像孩子一样开朗乐观,他喜欢吃肉,梦想者成为海贼王。这种独特的性格在其角色造型上有着充分地体现,每当吃饭时他总把嘴里塞得特别满,战斗时也不忘与敌人嬉笑聊天,他好像永远长不大,但又永远都不会丢掉自己的梦想。
(二)角色形态的趣味性
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趣味性,趣味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合点,能够吸引并得到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并且趣味能够使角色形象保持一种平和,也就易于被专业的观众所接受。草帽海贼团中乔巴的造型形态就十分有趣,因为误吃了人人果实而变成了人兽型,他天真爱撒娇,对于夸张的谎言也会立即就相信;在受到称赞时,一点都无法隐藏自己的情绪,嘴上说着脏话,手里却呈现出奉茶的动作。
(三)角色语言的时代性
角色造型与时代特定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就会产生时代气息,就能得到大众的价值认同并引领一种时代潮流。《海贼王》的故事设定在虚拟的世界中,路飞冒险的时间约在1500年至1600年。真正世界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以公元1486年到达好望角和1492年发现美洲为开端,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成功是在公元1522年,所以《海贼王》中的一些角色名字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一点也得到了作者尾田荣一郎的证实,如黑胡子、白胡子、四队队长萨奇全部来自于黑胡子蒂奇。
(四)角色造型的可行性
角色设计的可行性,是指使某个角色成立并在整个动画风格里和谐统一的设计因素。动画师要预期到角色造型在二维和三维画面里呈现的效果,还要考虑到该角色的造型是否适合衍生产品开发。《海贼王》由于其角色众多,并且造型合理、色彩单纯、各具特点,深受观众的喜爱,所以其动画衍生产品种类相当丰富,包括玩具、挂饰、文具、人物模型等。
四、《海贼王》中角色造型的设计手法
(一)夸张对比手法
运用夸张的手法,可以使角色表现出一些极端化的表情,增强角色的感染力。角色的形象性格透过夸张的外形能让观众过目难忘,对比的手法也更能强调形式的趣味。草帽海贼团中的厨师山治,为了避免玷污厨师神圣的双手,他选择用脚进行战斗,他在战斗的时候双腿被最大的夸张化了,而且他的皮鞋也是不怕斩击和耐热的武器。
(二)拟人手法
拟人化造型设计通常的手法是赋予动物、植物一些人类的行为、性格、表情等。其特征就是:具有动物或植物的明显的外形特征,具有人化的行为、表情等,符合人类的正常的习惯。《海贼王》第六集中的小狗趣趣,为保护主人生前留下的宠物食品店,英勇的与狮子利基战斗。小狗趣趣在战斗时的愤怒,在失去小店时的悲痛,它的表情、行为和人类一样,宣泄着自己的情感,恪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忠诚。
五、《海贼王》角色造型的个性化特征
(一)形象设计
角色形象设计最重要的两方面就是比例的构建和夸张元素的使用。比例构建,首先是角色与场景道具的比例关系,因为观众比较能接受的是现实生活中正常的人机比例关系,如果路飞或者其他人物使用着比正常比例或大或小的用品,就容易使观众对他们的年龄和身高产生怀疑,造成视觉上的不协调。
(二)服饰语言
现实中的服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其本质是来源于生活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服饰的装饰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角色的形象,因此在角色造型设计中,除了角色本身的生理特征,最重要的就是角色的服饰与配件。
(三)动作设定
动作设计是指对角色的运动过程中特定的一种状态进行设计,它包括角色的性格定位、动作特征定位等。在动画片里,角色的个性化的动作设计是塑造角色性格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角色在走路时的姿态、打斗时的套路、定格时的亮相都能反映角色性格。好的动作设计会是动画片的画面更加丰富,带给观众独特的心理体验。
六、总结
《海贼王》中的每个动画角色都以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吸引了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让观众成为了他们忠诚的追随者。草帽海贼团的成员以其鲜明的角色造型形象和故事情节设计,既达到了角色造型设计形式与角色性格的高度统一,又体现了日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民族特色。这种审美特征与民族特色相互融合,统一为剧情服务的动画设计理念也是我们本土动画应该借鉴和学习的。离开动画片的整体设计风格谈角色造型是不成立的,一切表现形式都是为内涵服务,而动画片的内涵则需要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如动画角色等造型展示于人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作者:马世梁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晓军.动画角色造型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02_.[2]房晓溪.动画角色设计[M].印刷工业出版社,202_.[3]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海洋出版社,202_.[4]张瑞瑞,涂凌琳.动画角色形象设计[M].湖北美术出版社,202_.[5]张静.动漫造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