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运用论文
为了适应国际化要求,我国的景观设计融入了其他国家的文化,使得园林景观设计与国际上的设计并不能体现出其独有的特点。我国有些现代景观设计师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逐步将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为了使现代景观设计具有更加独特的魅力,就要使其具有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但依旧要适应国际化、现代化,所以,在保留景观独特性的同时,还要做出一定的变化,从而使现代景观设计散发独特的魅力。
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我国开始真正地与世界进行文化与经济交流,人们逐步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国际化,作为创造人们居住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就也不能例外。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学习的文化主要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经过202_年的发展才总结出来的,可以说是我国的文化精华。对于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为了走国际化就将其丢弃,但是这样的问题最终还是出现了。现在的园林设计已经被西方文化侵蚀,不根据实际情况就对西方文化进行照搬,完全失去了其本色,使得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国际上失去了竞争力。有一部分设计师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缺乏正确的方法,只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拼图重组,将这些元素融合到设计中,最后的结果就是使得作品不伦不类,缺乏风格。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要保留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利用适合的方法融入其他元素,产生具有传统文化的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2、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空间的创造
障景与分景、框景与漏景、借景与收景、仿景与缩景等这些就是在古典园林中惯用的造园手法,并且成功地被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这种效果可以起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现在的设计中将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相结合,在共同的作用下营造出富有层次的空间环境,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例如万科第五园用简洁的实墙,采用框景或漏景的手法,透出绿色植物及水景,效果十分雅致与宁静,透露出具有中国韵味的场所精神。
2.2传统色彩的运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最主要的颜色有中国红、黄色、青花蓝、玉脂白、石材灰、绿色等,这些颜色可以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但是不同的景观都会有几种较为固定的颜色,在这些颜色的烘托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亭、台、楼、阁一般都会运用中国红和黄色,这样会彰显崇高的氛围,墙面、休息座椅等大多会是石材灰和玉脂白这2种颜色,有质朴之感。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常用色彩,要在继承这些特点的同时,融入现代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将黑色和白色与灰色完美融合在传统设计中,就可以打造出既符合时代特征,又蕴含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设计。
2.3植物的配置
一个园林中的景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是植物。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营造观赏和游览的空间环境,而在我们身边的环境中,一般还起着美化环境、改善气候的作用。古代的中国非常注重对园林的设计,但是他们尊重自然,认为自然才是最美的,因而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不用整形,以观自然形色为主。植物在园林造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代植物在园林景观中主要是进行修剪后,通过搭配实现美化景观的效果,并且还可以起到生态防护的作用。如万科第五园设计用水生植物弱化水景与建筑之间的部分,既丰富了水体,又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3、结语
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可以体现我国民族理念的复兴。但是如果只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全盘照搬,会使传统文化停止进步,从而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且也不会适应现代化和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使设计失去其真正的实用性和意义。但是只是一味地学习西方文化而没有自己的特点,这样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最完美的方法就是将2种文化完美融合,设计出符合新时代要求,又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韩学凤.论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D].齐鲁工业大学,202_
[2]张靖.董雅.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 作者:尹园园 闫家海 单位:东营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第二篇: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天然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历经时间的沉淀,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如新石器时代自然和谐的彩陶、商周雄浑神秘的青铜器纹饰、战国时期灵巧多变的器皿,以及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或恢弘或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的多种手法。许多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科技和工艺的不断演进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元素。这些传统元素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元素是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形式,它都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这一切无不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标志是一种特殊文字或图形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通过特殊的图形表达出来。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吸引人们的视线,使人们在看到标志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联想,从而产生对品牌的认同感。在整个企业形象的传递过程中,因其出现频率高,应用广泛,易于被人们认知和记忆。同时,标志设计又受本身所要表达内容的限制,实用价值是它独立存在的意义所在。
承袭中国传统美学的观念,近年来,现代标志设计作品中有很多着意强化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运用现代信息符号,对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出新,使其具有传统的形似和神韵,又有现代设计的意味,既体现出现代标志设计的观念与时尚,又折射出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从本质上讲,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这种联系在社会高度商业化、信息化的外因“催化”下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就像靳棣强先生所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更可以借助标志本身所特有的持久性和广泛影响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把中国传统元素的精髓融人到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推动我国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汉字书法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还有一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甲骨文、篆、隶、楷等各种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但讲究字体的造型变化,而且非常重视文字的组合和虚、实、轻、重等整体构成关系。同时,篆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个艺术门类,其朱文、封泥等不同的外在形式和历代印学家丰富多变的风格,使得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营造出万千气象。这些都为现代标志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最具代表性的运用为202_年世博会会徽,它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与数字“202_”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印是一种权力,也是一份职责,既是郑重的约定,又是对诚信的承诺。因此,202_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作为标志的主体图案,这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著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的庄严承诺: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这个标志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印信中的篆字“京”,代表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正以她开放的胸襟和吸纳万方、融汇古今的文化凝聚力,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印信的阴文又将“京”字形幻化为一个飞奔撞线、舞动著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强调了以运动员为土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个造型体现了力与美的高度结合,神在象外,象在言外,言在意外。在运动中传达出人类体魄和精神的双重之美,是体育精神的完美拴释。
传统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提炼与衍生
图形在传统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要素和风格样式,是传统风格构成的外化形式因素。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相融合,并不是简单化的复古,而是用现代设计构造基础的多种手法将传统图形符号进行新的设计重组,在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这种融合能准确地传情达意。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而且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标志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
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是从传统图形中获得的灵感,进行提炼和衍生。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的现代演绎。盘长源放佛教的八吉祥,本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标志采用迁回往复的线条象征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网络。整个标志易放识记且洋溢著浓郁的民族情结,鲜明的形象所带来的高认知度,为联通用户的扩展和业务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吉样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意蕴体现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的句子,说明吉祥的本意是美好的预兆。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吉祥文化的影响从古至今,无处不在。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体现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祝福,办喜事要贴双喜,过年要贴对联,北方许多地方贴“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的年画等等。如果适宜地把吉祥文化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之中,必定会使标志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为香港西武百货公司设计的标志就具有浓重的吉祥意味。标志将传统符号双鱼演变为西武百货公司英文名字“SEIBU”的“S”,代表阴阳哲学观念的双鱼图,是中国人对宇宙万象观察体会的经验总结,“万物负阴而抱阳”,这种阴阳相对,轮回更迭的自然规律,通过渐长渐消、首尾相抱、相互推动旋转的黑白双鱼表现出来,象征着公司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同时鱼与余同音,又蕴含着连年有余的特定内涵,精妙谁确,恰到好处。
以上这些传统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往往是多元并存的。如凤凰卫视、西武百货等标志都是传统图形与吉祥文化,具象与意象,形式与理念的有机结合。这种多元互补的设计构想不但增强了文化厚重感,而且有助于设计理念的延伸和视觉感染力的增强。
第三篇: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再设计运用论文
一、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再设计手法。
中国元素再设计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形态进行再次设计改造,改变传统元素造型在使用中的局限性,增强现代设计感,使中国传统元素不仅保留固有的象征内涵,而且通过对传统图形进行重构再设计,赋予传统元素现代意义,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功能,从而更好地传递信息。
(一)图形的内涵。
中国传统图形的内在涵义非常丰富,巧妙地运用能够很好地表达出现代的设计理念。例如,百鸟朝凤的图形纹样可以表达民族团结万众一心;传统梅花图案,可以表达品格高尚“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好寓意,因此表达春天将至或励志类平面设计可以选择梅花图形;中国传统纹样几何阴阳图形简洁鲜明,可以表达哲学思想文化招贴,如对立统一,辩证和谐,容易表达主题。例如,可口可乐的一则广告是以可口可乐瓶的外形为基本形,内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剪纸纹样组合而成,其中包含了梅花、喜鹊、鱼、荷花、莲蓬和福字等传统吉祥纹样,体现了“喜上眉梢”“连年有余”等美好寓意,从而体现出可口可乐之“可喜可贺”的主题内涵。
(二)形与形的联想。
以奥运为主题的招贴设计《新时尚》,以中国传统的发髻编成的奥运五环结,染成红、绿、青、黄、蓝五种颜色,配上中式的含有龙纹图案的旗袍领的背影,将传统纹样的魅力显示于形意美,设计者把中国式发髻的形与奥运五环的形进行了思维联想,表达出齐心协力办奥运的精神,同时也留下深刻印象。
(三)传统图形的重构。
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传统图形进行设计应该借鉴代表性强的图形元素,或者对传统元素进行重构使之符合现代设计的要求,切忌照搬照抄。因此在设计时要准确寻找出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所表达的主题概念的契合点,例如,招贴作品《舌尖上的中国之牛肉面———兰州印象》运用中国传统的剪纸纹样与中式餐饮元素中的碗、筷子、面条的巧妙组合,色彩运用传统的中国红,体现出浓烈的中国风。
二、中国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再设计运用。
(一)图形的再设计运用。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使用已久,图形的再设计是在传统图形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更深入的设计创作,转换为具有现代感的符号形式,更加有效的传递信息。通过对图形的理解转化为意义的升华,以此种形式进行沟通与交流,传递真正的信息含义。因此传统图形元素进行再设计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可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例如,“丽豪家纺”的标志是以如意图形和云纹图案为基本元素进行再设计而成的。如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图形,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它在汉族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亲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这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情感寄托。
“丽豪家纺”的标志设计将月亮与如意进行组合设计,使设计中融入生活情感色彩,表达了深刻的内涵。弯弯的月亮融入人的五官表情,好似是一个安睡的天使,体现出家纺的企业性质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和舒适体现出家纺的性能;如意的尾部设计在月亮周围呈环绕状向上延伸,仿佛是月亮穿越云层的柔软飘逸的感觉,体现出丽豪家纺的柔软舒适性,同时强调出公司与员工合作沟通、交流融合的关系,赋予公司团结一直积极向上的意义。图案经过了形象地再设计创造,以简洁的图形表达了深刻的涵义使公司标志适应长久的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观的成功结合。
(二)文字的再设计运用。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视觉传达中的重要构成要素。文字的再设计可以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文字的排列组合形式可以直接影响到平面设计作品的版面审美效果。例如,“丽豪家纺”的文字设计是在基本字体的基础上笔画之中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的回纹图案形式,文字间视觉效果统一且具有文化内涵;篆刻的印章字样,增强了企业的文化底蕴和企业的诚信经营理念。竖向排列“NANTONGLIHAOJIAFANG”与篆刻的印章“丽豪”的排列组合关系既体现出古典韵味,又体现了现代的时尚感。
(三)色彩的再设计运用。
色彩是构成平面设计的要素之一,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丽豪家纺”的图形设计主要运用了红、黄、蓝三种颜色。印章的大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生命。自古以来,每逢新年、结婚等喜庆的日子,张灯结彩,服装、用具等都用大红的颜色装饰,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祝贺和内心的喜悦。黄色的波长适中,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给人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色彩印象。在中国古代崇尚黄色,黄色常常被看作君权的象征。从宋朝以后,明黄色是皇帝专用颜色,如“以黄为贵”。黄色是黄金的颜色,因此也有财富的含义。赋予月亮图形黄色既与月亮自然界中的颜色接近,又体现出产品的高贵品质,以及经营企业的财富象征。
蓝色的背景象征着永恒、纯净,它是最冷的色彩,表现出美丽、冷静理智。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用于商品或企业形象,如水和天空,给人舒服的感觉。该标志的组合犹如蓝色的夜空悬挂一弯新月的感觉,月亮的黄色作为暗蓝色调的天空的伴色非常好,起到点亮背景的设计作用,黄色和蓝色搭配是一组醒目的对比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也是一种时尚流行的组合。该标志通过简洁的月亮安睡的容颜和如意的云纹状图形恰倒好处地体现出家纺床上用品的柔软舒适性,搭配蓝色的背景仿佛宁静的夜晚,将传统的图形、色彩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古典与时尚结合的代表,同时又体现出崇尚自然舒适的追求,更好地传达出家纺产品的高贵、环保、舒适的特性和企业以人为本的经营宗旨。
三、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设计具有国际性的交流特征,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中,应注意设计语言的世界性与通用性。首先,在设计视觉、符号的选择中,要考虑民族传统元素的普遍性。其次,要注重视觉表现语言的世界性,国际化设计语言。最后,充分领悟传统艺术的精神,结合当代西方的设计思潮,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进行设计。因此,只有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更好的运用中国元素进行再设计,才能设计出符合新时代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作品。
第四篇:中国传统云纹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一、现状概括
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来的是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其对我国现在的设计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毋庸置疑的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相互碰撞后的共融所形成的。视觉设计的特征越来越趋向统一,我们在加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必须冷静而清醒,应该更认真的去思考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国际化的问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不可多得的重要地位。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独特产物,其应用广泛,形式丰富,题材内容也极为繁博,不仅形式美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内涵,云纹作为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纹样,是我国文化史上经历历史发展时期最长、变化最为丰富、功能特色最多、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基本纹饰之一,中国传统云纹元素已经开始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二、中国传统云纹的视觉语言特征
2.1 云纹的历史与风格特点
“云”是一个漂浮的物体,它是由水滴和冰晶聚集而成的。中国古代将其赋予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云纹”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气息,使我们相信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云纹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对“云”的认识和中国文化现象的一般规律以及审美观念密切相关。
云纹图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不断丰富,各个历史时期的云纹,都融入了各自不同时代因素的不同特征。因此,中国的云纹纹样才能显示出其所具备的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具有无穷的魅力。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云纹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2.1.1 早期阶段
有部分学者认为,彩陶上面的原始螺旋图案是最早的云纹形态。但是这种典型的抽象几何纹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它是否具有当时的“云”的意义,仍然不能得出结论。但是如果我们单单从形态上面看,似乎可以看出:楚汉云气纹、先秦卷云纹、商周云雷纹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旋纹,有着一种比较明显的继承关系。但是现在人们一般将装饰于青铜器上的“云雷纹”视为云纹最早期的形态。在云纹的发展历史中,云雷纹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商周时期的典型装饰纹样,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云纹或雷纹的总称,曲线造型的称为云纹,直线回转造型的称为雷纹。
2.1.2 鼎盛时期
汉代是中国传统云纹发展的最为繁盛的一个时期,汉代的云纹样式是最丰富和生动的,出现了很多新型的云纹样式:云气纹、卷云纹、云兽纹等等。
卷云纹是在云雷纹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它通过对云雷纹的构形元素的简化和打散,构建了自己的存在形式,其简化的勾卷纹样也成为了后期云纹形态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
卷云纹成型以后,汉代又出现了以卷云纹为基础的云气纹,云气纹的形态极富时代感,其构形元素除了沿用了卷云纹的勾卷形以外,还出现了“云尾”这一全新的成分。这样的纹样构成增强了云纹的力量感和速度感,同时也增强了汉代云气纹特有的一种气势。这时云纹的发展也进入了鼎盛时期。
2.1.3 成熟时期
隋唐时期流传的云纹的纹样多是朵云纹,宋代则延续了隋唐时期的云纹样式,元代依旧以朵云纹为主,不过其在形式上多强调了朵云纹的组合感。从唐宋时期开始,为了顺应时代的审美变化,云纹的样式变得越来越具装饰性,但是这样一来,使得朵云纹的结构显得负荷过重。不过在越来越强调云纹的装饰性的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云纹体系中最具抽象品格又认同普遍、应用广泛的一种云纹类型——如意云纹。
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云纹形态的整体演变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最原始的基础上,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造型变得越来越丰厚、形象变得越来越细腻。这些可以总结为越来越精致化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为了满足自身的审美需要以及顺应时代的审美变化而作的不断努力。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审美经验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一旦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突破原有的形式,以寻求自己所需的表现形式。
2.2 云纹的文化内涵及价值
云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优雅而轻松地传递着东方文化特有的“面”和“线”,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人文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
从艺术形式上看,云纹是一种具有中华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装饰图案。它通常以涡形曲线为基本结构元素,根据一定的结构模型和一些组合方式构成。云纹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不断创新、发展、丰富和完善,从任何角度来看其都具有广泛的传承性和适应性,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中国传统云纹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不论从视觉艺术发展的进程,还是文化的传承而言,中国传统云纹与现代招贴设计都存在很多的契合点,并且也符合现代招贴设计的理念。如今有很多的设计者有意无意的将传统视觉语言融合到现代招贴设计中,其主要表现为运用后现代的解构手法,将传统视觉元素当作一种符号,通过现代设计的方法进行组合,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中国传统云纹视觉语言表现出来的自由散漫的结构,却有种强劲的力量和狂放的气势,云纹荡漾其间,都给予了传统视觉语言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以重要启发。
3.1 优秀的应用设计案例分析
3.1.1 靳埭強——《九九归一 澳门回归》
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一向擅长在设计中巧妙的把中国传统元素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他说这种相融并不是单纯的相加,而是要基于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上的相互融合。靳埭强先生创作的《九九归一 澳门回归》的招贴海报中,画面运用中国传统水墨手法绘成九九勾云纹的涟漪,托起红白相间的莲花花瓣,以宽宏淡然的意念表现不染的精神。云纹在“焦、浓、重、淡、清”的水墨丹青中表现出道家崇尚的黑色的审美观,靳埭强先生很好的利用了中国水墨黑与白的独特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图形创意观念和视觉设计语言,他将现代设计的法则、材料、技法语言与传统玄学神韵和意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色彩情感语言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从中也体现出云纹黑与白的道家审美观念已经融入到图形创意设计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设计语言,也显示出黑与白的道家审美观念所具有的独特应用价值。
3.1.2《雲》
这是以“雲”字为主题的招贴设计,将繁体字“雲”分为上下两个部分,采用汉字创意方法中笔画变化的方法将雲字变形,笔画变化是指将笔画加粗、变细、变形、添加装饰等在笔画自身上做处理的表现手法。这幅招贴以云纹纹样代替“云”字,将云纹以现代视觉设计手法稍作变形使其从外形上更贴合于汉字“云”,既取云纹的“形”也取了它的“意”。云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悬浮在空中的物体,画面中雲字的背景做了天空的样子与“云”的涵义相吻合,化作云纹的部分的背景辅以大面积的云朵,突出主题,同时与英文“Cloud”相呼应。这幅招贴很成功的将文字进行了创意变形并且结合了现代英文的元素。
3.2 有待改善的应用设计案例分析
3.2.1 《禅》
这一幅招贴设计中云纹的应用就稍有欠缺了,画面中心以中国传统书法字体“禅”为主体,本意想表现的诗意宁静,画面下方的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与主题字相呼应,禅意人生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当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最终把名和利都看淡,知道一切都不重要。最后随遇而安,落花如流水一般,服从自然法规,莫强求。戒贪心,戒妄心,心境如明,这才是“禅”。而画面上方云纹的应用可以说破坏了这种“禅意”,云纹跳跃的色彩与排列方式都不太符合“禅”的精神内涵。个人认为将此处云纹的颜色改为黑色,以中国传统水墨的形式表现出来会更符合这则招贴的意境。
3.2.2 《西门烤翅》
这一则招贴设计中云纹的应用显得有一些生搬硬套,它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宣传“西门烤翅”,而在这则招贴上并不能体现烤翅的特点,达不到太多促进销售的目的,显得有一些为了用而用。云纹本意象征“吉祥”,是在产品宣传设计中运用较多的纹样之一,但是宣传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应用并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在应用云纹以及其它的创作元素时要尽量做到“形神合一”,取法自然,不做作、不累赘。
四、总结
综上所诉,云纹这一中国传统视觉语言中的装饰纹样,不仅仅只传递给我们它的艺术形态,还传达着中国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人文精神和古老而厚重的哲学思想。对于现代招贴设计来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极富动感和浪漫情怀的中国传统云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且运用。如果设计的形式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意境,会让公众有一种情感共鸣,作品也更容易被诠释和接受。
从一方面来说中国传统云纹纹样本身就是一种“设计”,而我们现在需要去做的是更好的将传统元素“古为今用”,让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化的设计思想相结合,将中国传统元素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方法进行“再设计”,使其更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同时还要传承中国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就意味着设计也在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努力将中国传统元素的内在精神融合到现代招贴设计中。为现代招贴设计的精神内涵的多样性提供理论参考,让中国传统元素在国际化世界艺术殿堂中拥有一席之地。
现代招贴设计本身就是视觉语言的表达,设计者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告知和劝说的目的。图形作为招贴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是受众直接感知的重要媒介,这就需要设计者充分把握视觉语言所包含的意义,这是现代视觉语言转换和融合必须关注的,我们在今后的设计学习过程中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设计符合现代大众的審美心理的情况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将中国传统纹样的视觉语言融入现代化的设计浪潮中。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年
【2】张曼娟.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导入.[J].内蒙古艺术.202_年
【3】陈蓉.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J].太原科技.202_年
【4】古月、李薇.中国传统纹样图鉴.[M].东方出版社.202_年
第五篇:浅谈洛可可时期服装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
浅谈洛可可时期服装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主要从两个大的部分来浅谈洛可可时期服装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第一部分简要分析了洛可可时期,服装的轮廓造型以及这些轮廓造型在当代的应用;然后分析了洛可可风格的服装装饰以及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是如何巧妙利用这些服装装饰的。第二部分主要以婚纱为案例,分析了洛可可时期的服装风格在当代婚纱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
关键词:洛可可;服装设计;婚纱
第一章
洛可可时期,服装的轮廓造型和服装装饰手段
十八世纪中期,整个欧洲,特别是法国上流社会充满“享乐主义”的生活场所为洛可可服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在耀亮的时装华彩之中,洛可可服装时刻折射着十八世纪欧洲上层社会优雅、细腻的生活品质。虽然,洛可可风格的服装早已经尘封于历史,然而,其服装造型的轮廓特色以及服装的装饰手段等特色却是在历史中不断发展,在洛可可服装的鼎盛时期,包括之后的浪漫主义时期、新洛可可时期,洛可可的造型、款式、装饰被被广泛的应用。在当代服装设计领域,不管是哪种风格的设计师,如果要展现浪漫、细腻、优雅的女性特征,其首选的装饰手段、装饰语汇都是洛可可时期的经典服装要素。所以,无论是在世界顶级设计大师服装展示的T台上,还是在城市街头时尚女子的裙裾上,洛可可时期,服装在轮廓造型和装饰手段上的特色都随处可见。1、轮廓造型及其在现代的应用
在洛可可时期,服装造型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服装设计中采取裙撑、紧身胸衣、U型领口、S曲线造型等手法将服装的风格完全体现出来。
服装中裙撑造型的运用是最广泛的,刚开始的裙撑形状如钟型,在随后的演进中,为适应女性日常生活的需要逐渐改为椭圆形,前后的比例缩小,左右两侧扩张。现代的服装设计中,裙撑也被广泛运用,只不过在设计风格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变化。比如,具有典型“萝莉风格”的洛丽塔洋装。最典型的洛丽塔穿衣风格是及膝裙,内里穿着泡裤或纱裙以表现出散开的效果。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洛丽塔服装的裙撑没有洛可可时期的裙撑那么夸张。
紧身胸衣也是洛可可时期服装的一大特色。洛可可服装的造型基本能够归为两个几何图形的组合:三角形和长方形。三角形则是在紧身胸衣的塑造之下的身体躯干的圆锥体的正视效果。束腹,虽然是被看作对女性的一种约束现象,在当今社会,女性更多的寻求自我解放,抵制紧身束腹行为的现象也变得强烈起来,但是,紧身胸衣还是被保留下来,追求美丽的女性往往直接忽视紧身胸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通过其来塑身。
另外洛可可时期的女性服装领口,基本表现为宽阔的U形形状,并且开得一般比较低,不仅脖颈处十分袒露,胸部起伏的曲线也在U型领口处显露出来。
与U型领口这种开放的风格相呼应的便是服装的S曲线造型。S型曲线特征可谓是洛可可时代女装造型的极端表现之一,为了突出三围比例,其肩部向横宽扩张,利用胸衣表现夸张的胸部,凭借裙撑表现臀部造型等等,这种追求十分夸张的胸、腰、臀曲线的“人工美”的造型逐渐成了“洛可可服饰风格”的代名词。虽然S型的洛可可服装并没有保留下来,但S型曲线的审美观却在当代社会烙下了深深的烙印,美丽女性的评判指标,其中最重要的身材指标就是——S型曲线身材,因此,很多塑身的衣服,在设计中十分关注这一点。
2、服装装饰及其在现代的应用
后人经常将洛可可风格的女性服装比喻成“盛大的花篮”,在这个花篮内部,盛开着各式各样的“装饰之花”,蝴蝶结和缎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洛可可时期,蝴蝶结与缎带也是“男子服装”的十分重要的装饰元素。在现代时装设计中,虽然少数男性礼服中也会使用蝴蝶结,但其在女性的服饰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洛可可时期,服装的轮廓造型中的碎花元素和蕾丝元素的运用也是其重要的特色。服装流行的花纹以小碎花为主。碎花在当代也有其一定的市场,特别是202_年左右,碎花裙甚至成了年轻女性,特别是大学生的标志,而蕾丝更是洛可可时期,时装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元素。蕾丝这种充满神秘和浪漫气息的装饰元素在洛可可服装中大放异彩,以古典主义的优雅风格,其表达着肉欲和色情的享乐欲望,使之适应高雅沙龙的气氛。当前的蕾丝,应用更为广泛:古典风格的蕾丝装饰、前卫风格的蕾丝装饰、休闲风格的蕾丝装饰、民族风格的蕾丝装饰,甚至还有职业风格的蕾丝装饰等。
洛可可时期,褶裥的使用也是比较经常的,它不仅是衣服的一中装饰,更是人们身份的象征。无论是女装还是男装,衣服饰边使用的多与少,可以充分说明着装者社会等级的高低,对于女人子言,除了具备上述作用,还能展现她们身上魅力指数的跌宕。进入二十一世纪,设计师们更是力图通过恰到好处的褶裥来进一步渲染他们的设计创意和设计思想。
第二章以婚纱为案例:简述洛可可风格在现代婚纱中的应用
婚纱是众多女性步入人生重要阶段—婚姻的必选之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女性特别是时尚女性对婚纱的要求越来越高。纵观整个婚纱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婚纱的很多特征都和洛可可服装风格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U型领口、S曲线造型、裙撑设计、碎花图案和蕾丝花边等等。这一系列的特征使得原本纯洁高尚的婚纱更加凸显出一股神秘、奢华、性感的魅力。
1、造型方面的体现
今年明星结婚的特别多,而明星们对婚纱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好多明星的婚纱照都带着浓郁的洛可可风格。《北京爱情故事》成就了陈思成、佟丽娅的事业,同时也成就了两人美好的爱情,今年两人在大溪地完婚,婚礼上的婚纱可谓美翻了大家的眼球,其婚纱就显示出了洛可可风格在现代婚纱中的多处应用,现在我们就以佟丽娅的婚纱为例,来简述洛可可风格在现代婚纱造型方面的体现:
就服装的造型设计来讲,它的整体思路上首先体现在“廓型”的构思。“廓型”指的就是服装的整体外型。它需要适合着衣者的体形,并以适合人的形体为前提,用细节形体的增减和夸张等装饰手段,最大限度地开辟服装风格设计的新领域。
在洛可可时期,蓬蓬裙和紧身胸衣相结合的社交服装在外观轮廓上表现为比较夸张的“X”造型,而在非正式场合出现的家居服装款式则大多数表现为“A”造型,但两者都是古典优雅的轮廓造型,都十分强调裙身和袖口的量感和层次。这就是洛可可服装在外观廓形设计上的显著特点。
在现代婚纱设计中,虽然这两种造型被普遍应用到了各式各样风格的婚纱之中,然而,现代婚纱设计并不是想当然的“拿来主义”。在借鉴、延承洛可可时期服装抽象廓型的基础上,另外还需运用套台、组合、重合、方圆与直线、曲线的变化和增减廓型的变化等现代平面构成的原理完善服装的造型,然后,要对服装整体进行统筹的空间量的设计,即进一步反映出服装内部的空间感和有关的内在比例。同其他事物一样,服装自身具有长度、深度和宽度的变化(从而构成三维空间),在空间中利用线、面的分割塑造形体,并在设计方面,结合与流行潮流相契合的量的造型,进而表现出服装的适体、宽松还是瘦紧的体积感。
总之,现在服装设计一方面继承了洛可可时期服装的“X”和“A”轮廓的造型,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洛可可时期的“大X”和“大A”的造型使人内脏移位、呼吸受阻,甚至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现代服装设计中,往往多采用更自然的“小X”和“小A”,使人们能够在体会到婚纱的美丽时,同样感受到它的舒适。
拿佟丽娅的婚纱照来看,三件婚纱都继承了洛可可服装轮廓的整体样式,没有洛可可时期那种夸张的“X”型和“A”型的轮廓造型,而是更加贴合人体需要的“小X”和“小A”轮廓设计。另外裙撑造型在第二三副图片中表现的更加明显。S型曲线造型则在第一幅图片中表现的较多。U型领口的造型特色则和以往的洛可可风格有所不同,现在的婚纱突破了单纯的U型领口,变得更加开放和性感,直接将整个脖颈和肩膀裸露,呈现抹胸式。当然也有继承了U型领口的婚纱,但是在领口的设计处更加贴合了现在人们对婚纱的要。第一二幅图片的婚纱都带有褶裥,只是幅度和大小不一样,第一幅图片中婚纱的褶裥比较大比较碎,更多的给人以柔美的感觉,第二幅图片中的婚纱褶裥比较少,但是幅度比较大,由于婚纱面料的不同,也使其看起来比较硬朗。第二三副图片中的婚纱对碎花和花边的应用则是比较反复的,这样就增加了整个婚纱的纯洁感和梦幻感。
2、装饰工艺方面的体现
当代,服装设计的范畴变得更加宽泛,其不只是代表了一套衣服的创造,另外还意味着这套衣服的装饰。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装饰语言依然十分重要,设计平平的一件服装,能够通过装饰工艺改变平凡的外貌,营造出独特的服装风格。
传统的手工艺装饰能够将设计与艺术进行完美地融合,形成不同的装饰风格与形式。现代婚纱设计中,设计师往往有意识地借助各种传统的手工装饰工艺,能够不断设计出创新的服装装饰风格,进而创造出一份怀旧的情调。
洛可可时期服装的装饰特征在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颠覆了古典艺术中平直的结构,大胆采用了C形、S形和贝壳形涡卷曲线,敷龟淡雅柔和,形成雍容华贵、绮丽多彩、繁缛艳丽的装饰效果。现代婚纱设计汲取了洛可可时代的装饰意识、装饰精神,同时借鉴了其装饰形式,巧妙运用传统手工工艺,结合流行中的时尚元素,来达到设计师预期的服装效果。
以上三幅婚纱图片,深深的打上了洛可可风格的烙印,第二幅图片中蝴蝶结的运用,则是继承了洛可可时期的服装风格元素和特色,在装饰工艺上也更胜一筹。第三幅图片中的婚纱,将褶裥、花边和蕾丝都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华贵却不落俗套。第一幅图片则是在洛可可风格上的创新,传统的洛可可服饰中对珠宝等物件的镶嵌是比较少见的,现在婚纱在洛可可装饰工艺手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镶嵌钻石,显得更加奢华,这种手法在现代婚纱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常见。
结语:洛可可时期,在多个层面上缔造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在服装上的影响和成就更是影响到现代。
其中洛可可时期服装中大量经典元素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堪称经典,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十分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它为世界服装史写下了纤巧繁丽又独具光彩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小林太郎.洛可可的形成[A].美术译丛[C].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2]千村典生,孙基亮,陆风秋译.图解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_.[3]宋科新.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渊源及对服饰的影响[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_,(01)
[4]王晓光.文艺复兴与洛可可时期女装风格比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_,(02)
[5]华梅.中外服饰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6]宋科新.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渊源及对服饰的影响[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_年10卷1期.[7]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叶立诚.中西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_.[9]李破,杨贤春.洛可可风格在中西方服饰上的体现[J].<<株洲工学院学报>>,202_年第15卷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