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类遗传病教学反思
《人类遗传病》内容是新教材新内容,这节课采用“交流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身份出现,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既学会科学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并且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
以下几点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借鉴和警示。
一、学会用教材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科学信息、提取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二、注重对学生的生物素养的培养。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所以在本节课教师也要准备一些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实:如达尔文悲剧……目的是围绕课中心主题达到对学生进行优生、人口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成为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宣传者和执行者。
三、立足课内,联系生活。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第二篇: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健康是人类生活永恒的追求。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与各种疾病作斗争。人类疾病的发生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有些是由于人类自身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并且会遗传给后代贻害子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而人类的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又逐年增高的趋势,人类的遗传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英国的伟大科学家查理达尔文(Charles Darwin),不顾亲朋友好友的劝告反对,感情胜过了理性,跟他舅父的女儿埃玛(ALMA)结了婚,婚后,他们共生育6子4女。数量不少,品种齐全。但他们的子女,有3个早死,3个一直患病,3个则终生不育或不嫁。其所有活下来的子女,没有一位在科学上有成就,都属低能。
曾经创立了“基因”学说的本世纪美国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有一场不该出现的婚姻。表妹结婚 Y染色体遗传病
Y伴性遗传病,这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所以这些基因只能随Y染色体传递,由父传子,子传孙,如此世代相传。因此,被称为“全男性遗传”。特点:(1)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
(2)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鸭蹼病、箭猪病等
软骨发育不全患儿躯干长度相对正常,而手臂和腿较短。上臂和大腿比前臂和小腿更短。通常,头颅较大、前额突出和塌鼻梁也是其特征。有时,大头颅是脑积水的表现,往往需要手术治疗。还有手短,手指粗短,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分离(三叉手)等特征。智力及体力发育良好。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特征包括低磷酸盐血症,肠道钙吸收功能障碍,对维生素D无反应的佝偻病或骨质疏松。女性患者骨骼疾病较男性为轻,可仅表现为低磷酸盐血症。将近周岁时下肢开始负重,才发现症状,开始发病常以“O”形腿或“X”型腿为最早。
白化病,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五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人们将这类病人俗称为“羊白头”。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苯丙酮尿症 由于苯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完全缺乏时亦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因此对婴儿可喂给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到幼儿期添加辅食时应以淀粉类、蔬菜、水果等低蛋白食物为主。又称“西红柿女孩”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是一种由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病,特点为骨骼肌进行性萎缩,肌力逐渐减退,最后完全丧失运动能力。主要发生于男孩;女性则为遗传基因携带者,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史。患儿由于肌肉萎缩,无力而导致行走困难,患病后期双侧腓肠肌呈假性肥大(肌组织被结缔组织代替)。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患者全为男性,初生时外耳道即有绒毛状褐色霭毛,六岁后色泽转黑;青春期外耳道部位出现变长的黑色硬毛,长度约为2毫米至20多毫米。外耳道多毛症全部都表现为双侧性,且有明显的对称性。多毛的部位常常见于外耳道口、耳轮缘和耳屏。仅见发生在耳廓的前面,而未见有长于耳廓背面者。耳毛最长可达到4.5厘米,有的呈卷曲状,还有部分络腮胡与之并存。
1
第三篇:《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问题、激活、展示、应用和整合五个要素,以探究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分析、讨论总结规律,最终帮助学生完成从对知识的初步认识、理解升华到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第2节《染色体变异》均有联系密切。其中人类遗传病类型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可遗传变异的三大类型,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分析有助于学生深化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遗传学基本规律;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的介绍有助于引导学生高度关注遗传病,意识优生咨询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基因诊断引发的社会伦理学争议有助于学生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作用。本节活动较多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一个科学?技术?社会(STS)。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够结合减数分裂过程阐明遗传基本规律及基因的传递方式;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三大可遗传变异的概念;了解常见遗传病的家族传递特点。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活动,通过资料分析、系谱图甄别,归纳总结遗传病的分类及家族传递特点,得出相关规律。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及分类。
2.阐明单基因遗传病的种类及家族遗传特点。
3.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
[能力目标]
1.分析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总结遗传特点。
2.解释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体现象)的形成原因。
3.归纳优生措施。
4.调查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关注人类健康。
2.确立科学调查、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自主性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
3.密切关注最新科研进展。如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三亲婴儿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人类遗传病的分类及实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
[教学难点]
1.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遗传特点,并总结规律。
六、教法、学法
[教法]实践调查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研究性学习、分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1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大家接触到了哪些遗传病?遗传病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活动1我们了解的遗传病有白化病、血友病、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猫叫综合征、多指、并指、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21三体综合征等。遗传病具有“先天性、亲子传递、家族聚集”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遗传病病例的积累回顾,迅速引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尝试让学生对单基因遗传病进行合理归类。
[新授]
知识点1.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教师活动2以图解、情景问答、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总结6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学生活动2分析下列6种遗传系谱图。并对单基因遗传病进行合理归类。
补充资料①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代谢图解
补充资料②“维多利亚的遗憾”皇室病――血友病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和进行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体验科学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活动3图片展示唇裂、腭裂、无脑儿等多基因遗传病,强调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及特点 较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发病概率较高。
学生活动3了解多基因遗传病的常见病例,小组探讨单基因遗传病与多基因遗传病在遗传物质控制上的区别。
教师活动4病例分析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愚型)与 性腺发育不良(特纳氏综合征)
学生活动4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角度,分析21三体综合征和性染色体三体现象的形成原因。
探究活动(1)请根据减数分裂图像变化,分析异常配子出现的原因。(针对常染色体异常)
探究活动(2)请根据异常配子的来源,分析异常合子形成的原因。(针对性染色体异常,如XO、XXX、XXY、XYY)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常见遗传病的示例,引导学生通过“减数分裂”老知识完成新知识“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自主探究和认知总结。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知识点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教师活动5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关于“优生”的4个问题――①和谁生?②能不能生?③什么时候生?④生之前查
什么?
学生活动5小组探究
(1)“和谁生?”分析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的概念;②“能不能生?”了解遗传咨询的项目;
(2)“什么时候生?”明确最佳生育年龄; ④“生之前查什么?”产前诊断常用措施。
小组探究总结“优生”的四大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优生”的情景分析题目,学生结合社会学常识与医学专业知识明确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的意义,了解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的项目。明确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关注人类健康。进一步提升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探究活动(3)
请推测羊水检测和B超检查主要针对哪些疾病的诊断?
能诊断的疾病包括染色体疾病、先天性畸形、伴性遗传病。
拓展提升产前排畸检测――方兴未艾的医学商业之路!
探究活动(4)通过数学推导,试证明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发病概率。202_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第5题改编已知人群中白化基因携带者概率约为1/50,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分别选择非近亲个体婚配,则生出白化子代的概率?
设计意图加强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辨析能力,有效关联第2章遗传学定律及遗传概率计算的基本考点。强化学生运算及数学模型构建能力。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论证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发病概率。体现学科交叉的思维训练目的。
知识点3.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教师活动6
展示人类基因组计划资料。研究核心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1.6亿个碱基对所组成的2.5万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任务展示
必学内容①人类基因组计划;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选学内容
①人类基因组计划大事记;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众多发现;
③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发的伦理道德争议
学生活动6
自学课本P92有关内容,梳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①HGP内容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
②HGP目的测定人类单倍体基因组(包括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③HGP结果人类基因组大约有31.6亿个碱基对,已发现的基因约为3-3.5万个
④HGP意义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活动(5)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有多少条?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
探究活动(6)走出课堂、聚焦前沿
视频素材分析第三代试管婴儿、三亲婴儿(细胞质遗传病)、母体血浆基因检测胎儿遗传病
设计意图利用最新科研素材,调动学生探求新知新技术的热情,通过学生自主素材分析,理出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更新。同时考查学生的题干信息把握能力、专业语言表述能力及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第四篇: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②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③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主要措施
2、能力目标:
①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协作讨论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②通过自主浏览网页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③通过讨论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观目标:
①通过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优生教育
②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初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使其了解部分公民权利;初步形成敢于合理表达自我观点的态度
③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使初步形成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教学难点:
(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新闻视频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视频:http:// 新闻视频 引言:
健康是人类生活永恒的追求。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需要与不断地与各种疾病作斗争。人类疾病的发生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有些是由于人类自身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且会遗传贻害后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而人类的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又逐年增高的趋势,人类的遗传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设问:那么,什么是人类遗传病?具有什么特点?人类遗传病有哪些类型及各种遗传病的特点是什么?
2、第一阶段学习——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特点、主要类型(1)CAI展示:学习任务
自学:①遗传病的定义
②遗传病的特点
③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识记:①遗传病的定义
②遗传病的特点
③人类遗传病主要类型的典型病例
完成讨论题:讨论1:遗传病定义的修正
讨论2:遗传病与生物变异的关系
讨论3: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遗传病三者的比较 讨论4: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
讨论5:细胞质遗传物质改变所引发的病的遗传特点
1
资源途径:学习资料
→ ☆遗传病概述
→ ☆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学生利用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3)师生归纳总结本阶段学习I、归纳总结:
概念: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类型:a、单基因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
b、多基因遗传病 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特点:a、遗传性 b、先天性 c、终身性 d、家族性 II、解答本阶段讨论问题:(在线回答、现场回答、学生互答)
3、第二阶段学习——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CAI展示:学习任务
自学:必学内容:①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措施
选学内容:①人类遗传病现状、危害、发病原因
②遗传病的治疗方法
③优生优育知识
识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措施
完成讨论题:讨论6:交流婚姻法部分法规的个人观点
讨论7:交流关于遗传病预防手段--婚检的个人观点
资源途径: 学习资料
→ ☆我国遗传病现状、危害、原因 → ☆遗传病的治疗方法 →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 ☆优生优育
(2)学生利用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3)师生归纳总结本阶段学习I、归纳总结: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做出诊断(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
(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止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产前诊断: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II、解答本阶段讨论问题:(在线回答、现场回答、学生互答)
4、第三阶段学习——人类基因计划与人体健康(1)CAI展示:学习任务
2
自学:必学内容:①人类基因组计划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选学内容:①人类基因组计划大事记
②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众多发现
③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发的伦理道德争议
识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简称、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目的、结果、意义
完成讨论题:讨论8:关于基因隐私权的讨论
讨论9:关于利用基因图谱创造“新好人类”的谈论
资源途径:学习导航(http://)→ 学习资料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人类基因组计划大事记 →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众多发现
(2)学生利用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3)师生归纳总结本阶段学习I、归纳总结:
内容: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 目的:测定人类单倍体基因组(包括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结果:人类基因组大约有31.6亿个碱基对,已发现的基因约为3-3.5万个
意义: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II、解答本阶段讨论问题:(在线回答、现场回答、学生互答)
5、检测学生自学效率、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测试
6、课外活动:
☆调查活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资料搜集:基因诊断
☆辩论:人类基因组计划效应的利与弊
3
第五篇:人类遗传病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生物
第五章第3节
《人类遗传病》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学生分组讨论
1.什么是遗传病?举例?
2.怎样做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什么是遗传病
问:感冒发热是不是遗传病?为什么?
教师讲述:遗传病是由于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性疾病,而感冒发热是由感冒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问:什么是单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如何?(1)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有的位于常染色体上,有的位于性染色体上,有的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有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比如软骨发育不全是属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
问: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遗传病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讲述,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它在兄弟姐妹中的发病率并不像单基因遗传病那样,发病比例是1/2或1/4,而远比这个发病率要低,约为1%—10%。多基因遗传病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已发现的多基因遗传病有100多种,如唇裂、无脑儿、原发型高血压及青少年型糖尿病等。(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如果人的染色体发生异常,也可引起许多遗传性疾病。比如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而患病,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取名为“猫叫综合症”;又比如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变异,人的第21号染色体为3条的,患者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外眼角上斜(银幕出示“21三体”综合症患儿图),口常半张,即为“21三体”综合症,此患者体细胞中为47条染色,即45+XY;又比如女性中,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44+X)出现性腺发育不良症等等。
问:遗传性疾病有哪些危害,举例说明。探究
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讨论:“什么是健康的孩子?怎样才能做到优生”?
教师讲述:优生就是让每一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为此,就应该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高人口的质量。
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首先,要禁止近亲结婚。
问:什么是近亲结婚?有什么危害?
(出示人类《血亲关系表》)。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最后指出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探究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教学引导阅读阅书92--94页,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内容、正负面影响,知道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基本知识。
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要知道这些病的遗传方式及常见病症。要提倡优生,重点是“禁止近亲结婚”,要联系已学过的遗传知识分析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自觉宣传优生措施,提高优生意识,减少遗传性疾病,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章第一节。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1)单基因遗传病(2)多基因遗传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监测和预防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8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7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