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多选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多选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盗传必究 多选题 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博学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2.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3.文学文本层面中的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它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
A.语音 B.文法 C.辞格 D.语体 E.衍意 4.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 E.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5.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媒介形式,是语言的一种最初形态,与文字媒介不同的是:它()。
A.简便快捷 B.真切生动 C.易于保存 D.与身体语言相伴随 E.与原始礼仪相伴随 6.西方小说更直接的来源是中世纪的()。
A.英雄史诗 B.骑士传奇 C.神话 D.寓言 E.民间故事 7.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
A.史诗 B.诗剧 C.田园诗 D.故事诗 E.咏史诗 8.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色彩 B.语言 C.线条 D.形体 9.读者的主体条件是读者据以阅读的自身条件因素,大致包括()。
A.阅读期待 B.语言阅读 C.形象感受 D.意蕴体味 10.由于批评家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修养与理论背景,其思维更加()。
A.科学化 B.客观化 C.规范化 D.理性化 1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A.作品 B.艺术家 C.语言 D.情感 E.符号 12.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予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 E.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1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语言层、形象层()。
A.语音层 B.文法层 C.意蕴层 D.余意层 E.衍意层 14.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15.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中的语言,除了“文学文本中的语言”这一显著标志之外,还是()的语言。
A.情感化 B.富有文采 C.充满理性 D.哲理化 16.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真实写照 D.感同身受 17.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A.省略 B.减缓 C.概略 D.停顿 18.-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色彩 B.线条 C.语言 D.形体 19.语言批评模式是许多文学批评流派如()等文学批评中涉及的文学语言分析方法的一种概括。
A.形式主义 B.解构主义 C.新批评 D.结构主义 20.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A.审美感受力 B.理性分析能力 C.语言感受力 D.文学史眼光 E.艺术想象力 2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文学即博学 22.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
A.语言层 B.形象层 C.意蕴层 D.余意层 E.衍意层 23.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A.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 B.故事的类型化 C.文体的流行性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24.再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其特征表现为(A.客观性 B.理智性 C.细节逼真性 D.象征性 E.寓意性 25.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媒介形式,是语言的一种最初形态,与文字媒介不同的是:它()A.简便快捷 B.真切生动 C.易于保存 D.与身体语言相伴随 E.与原始礼仪相伴随 26.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
A.情景交融 B.真实写照 C.虚实相生 D.感同身受 27.西方小说更直接的来源是中世纪的()。
A.英雄史诗 B.骑士传奇 C.神话 D.寓言 E.民间故事 28.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A.省略 B.减缓 C.概略 D.停顿 29.运用语言批评模式的著名理论家有()。
A.雅各布森 B.什克洛夫斯基 C.弗洛伊德 D.艾略特 E.理查兹 30.大众文化读物为出版商和公众所热衷,依靠文化市场与制作的优势成批生产,主要包括()。
A.学术论文 B.奇闻逸事 C.畅销书刊 D.明星掌故 3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A.作品 B.艺术家 C.语言 D.情感 E.符号 3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体验论的文学观念认为()。
A.文学主要不是对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主要不是对情感的表现 C.文学主要不是对读者的道德感化的产物 D.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 E.文学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 3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语言层、形象层()。
A.语音层 B.文法层 C意蕴层 D.余意层 E.衍意层 34.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
A.口语媒介 B.文字媒介 C.印刷媒介 D.大众媒介 E.网络媒介 35.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中的语言,除了“文学文本中的语言”这一显著标志之外,还是()的语言。
A.情感化 B.富有文采 C.充满理性 D.哲理化 36.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真实写照 D.感同身受 37.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A.省略 B.减缓 C.概略 D.停顿 38.喜剧以()等手法,揭露落后丑恶人物和现象的丑陋庸俗、虚伪荒谬。
A.夸张 B.幽默 C.变形 D.冲突 E.讽刺 39.读者的主体条件是读者据以阅读的自身条件因素,大致包括()。
A.阅读期待 B.语言阅读 C.形象感受 D.意蕴体味 40.语言批评模式是许多文学批评流派如()等文学批评中涉及的文学语言分析方法的一种概括。
A.形式主义 B.解构主义 C.新批评 D.结构主义 41.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 E.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42.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余意层、衍意层。
A.语言层 B.语音层 C.意蕴层 D.形象层 E.文法层 43.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44.再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其特征表现为()。
A.客观性 B.寓意性 C.细节逼真性 D.象征性 E.理智性 45.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媒介形式,是语言的一种最初形态,与文字媒介不同的是:它()A.简便快捷 B.真切生动 C.易于保存 D.与身体语言相伴随 E.与原始礼仪相伴随 46.意境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理论。古典文学中的意境的审美形态()。
A.较为单纯 B.情感抒发较为含蓄 C.呈现空灵的追求 D.显得意味多样 47.喜剧以()等手法,揭露落后丑恶人物和现象的丑陋庸俗、虚伪荒谬。
A.夸张 B.幽默 C.变形 D.冲突 E.讽刺 48.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A.省略 B.减缓 C.概略 D.停顿 49.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色彩 B.语言 C.线条 D.形体 50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A.审美感受力 B.理性分析能力 C.语言感受力 D.文学史眼光 E.艺术想象力 5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博学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52.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E.文体的模式化 53.文学文本层面中的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它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 要包括()。
A.语音 B.文法 C.辞格 D.语体 E.衍意 54.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 E.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55.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俄国 B.形式主义 C.美国 D.解构主义 E.结构主义 56.西方小说更直接的来源是中世纪的()。
A.英雄史诗 B.骑士传奇 C.神话 D.寓言 E.民间故事 57.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入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
A.史诗 B.诗剧 C.田园诗 D.故事诗 E.咏史诗 58.由于批评家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修养与理论背景,其思维更加()。
A.科学化 B.客观化 C.规范化 D.理性化 59.-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色彩 B.语言 C.线条 D.形体 60.-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推象性。
A.色彩 B.线条 C.语言 D.形体
第二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单选多选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单选多选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盗传必究 一、单选题 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神学 B.文学 C.佛学 D.诗学 2.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A.表志 B.表象 C.表情 D.表意 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A.反映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语言论 4.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文本。
A.象征型 B.创意型 C.再现型 D.表现型 5.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俄国()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解构主义 B.形式主义 C.新批评 D.结构主义 6.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A.特殊性 B.指意性 C.随意性 D.独创性 7.()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喜剧 8.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A.人物活动 B.语言符号 C叙述场景 D.具体形象 9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A.文学阅读 B.商业炒作 C.消费导引 D.媒体宣传 10.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A.媒体宣传 B.文学阅读 C.商业炒作 D.消费导引 11.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A.独创性 B.指意性 C感染性 D.历史性 12.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A.人物活动 B.语言符号 C具体形象 . D.叙述场景 13.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A.母语 B.书面语 C.口语 D.标准语 14.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
A.集体行为 B.商业运作 C.个人创造 D.历史演绎 15.()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审美欣赏型 B.消遣娱乐型 C.理性认知型 D.道德教化型 16.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最为相似。
A.信息论 B.摹仿论 C.意志论 D.反映论 17.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A.反映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语言论 18.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文本。
A.象征型 B.表现型 C.再现型 D.创意型 19.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语境依托性。
A.中介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20.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高尔基 C巴赫金 D.什可洛夫斯基 21.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高尔基 C.巴赫金 D.什可洛夫斯基 22.唐代出现了(),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传奇 B.话本 C.志人志怪小说 D.章回体小说 23.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A.细节 B.语言 C.人物 D.情节 24.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25.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A.文学流派 B.作家 C.文学作品 D.文学思潮 26.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最为相似。
A.意志论 B.信息论 C.摹仿论 D.反映论 27.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A.文化 B.观众 C.文采 D.情感 28.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象征 B.蕴藉 C.假设 D.模仿 29.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文本。
A.象征型 B.表现型 C.再现型 D.创意型 30.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
A.意识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语境依托性 31.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个体体验 B.意识形态氛围 C.拟想读者 D.创作过程 32.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语境包括个体语境与社会语境,社会语境是指读者阅读时的()。
A.文本存在方式 B.人与人的关系 C.文本媒介形式 D.社会生活关联域 33.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共鸣 B.净化 C.领悟 D.欣赏 34.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
A.集体行为 B.商业运作 C.个人创造 D.历史演绎 35.()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审美欣赏型 B.消遣娱乐型 C.理性认知型 D.道德教化型 36.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A.反映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文化论 37.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象征 B.蕴藉 C.假设 D.模仿 38.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A.历史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朦胧性 39.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语境依托性。
A.中介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40.()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正剧 B.喜剧 C.悲剧 D.悲喜剧 41.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A.指意性 B.独创性 C.随意性 D.特殊性 42.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A.席勒 B.培根 C.歌德 D.蒙田 43.唐代出现了(),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传奇 B.话本 C.志人志怪小说 D.章回体小说 44.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拟想读者 B.意识形态氛围 C.个体体验 D.创作过程 45.当代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模式。
A.心理分析批评 B.语言批评 C.社会历史批评 D.文化批评 46.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佛学 B.诗学 C。文学 D.神学 47.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A.反映论 B.文化论 C.意志论 D.信息论 48.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A.表志 B.表象 C.表情 D.表意 49.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文本。
A.象征型 B.创意型 C.再现型 D.表现型 50.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A.历史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朦胧性 51.文学典型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A.特殊性 B.指意性 C.随意性 D.独创性 52.()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喜剧 53.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A.人物活动 B.语言符号 C.叙述场景 D.具体形象 54.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A.媒体宣传 B.商业炒作 C.消费导引 D.文学阅读 55.文化研究是一种高度()的活动。
A.历史化 B.语境化 C.逻辑化 D.社会化 56.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最为相似。
A.意志论 B.摹仿论 C.信息论 D.反映论 57.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A.观众 B.情感 C.文采 D.文化 58.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A.表意 B.表象 C.表情 D.表志 59.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文本。
A.表现型 B.创意型 C.再现型 D.象征型 60.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俄国()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解构主义 B.形式主义 C.新批评 D.结构主义 二、多选题 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博学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2.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3.文学文本层面中的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它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
A.语音 B.文法 C.辞格 D.语体 E.衍意 4.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 E.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5.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媒介形式,是语言的一种最初形态,与文字媒介不同的是:它()。
A.简便快捷 B.真切生动 C.易于保存 D.与身体语言相伴随 E.与原始礼仪相伴随 6.西方小说更直接的来源是中世纪的()。
A.英雄史诗 B.骑士传奇 C.神话 D.寓言 E.民间故事 7.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
A.史诗 B.诗剧 C.田园诗 D.故事诗 E.咏史诗 8.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色彩 B.语言 C.线条 D.形体 9.读者的主体条件是读者据以阅读的自身条件因素,大致包括()。
A.阅读期待 B.语言阅读 C.形象感受 D.意蕴体味 10.由于批评家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修养与理论背景,其思维更加()。
A.科学化 B.客观化 C.规范化 D.理性化 1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A.作品 B.艺术家 C.语言 D.情感 E.符号 12.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予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 E.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1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语言层、形象层()。
A.语音层 B.文法层 C.意蕴层 D.余意层 E.衍意层 14.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15.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中的语言,除了“文学文本中的语言”这一显著标志之外,还是()的语言。
A.情感化 B.富有文采 C.充满理性 D.哲理化 16.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真实写照 D.感同身受 17.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A.省略 B.减缓 C.概略 D.停顿 18.-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色彩 B.线条 C.语言 D.形体 19.语言批评模式是许多文学批评流派如()等文学批评中涉及的文学语言分析方法的一种概括。
A.形式主义 B.解构主义 C.新批评 D.结构主义 20.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A.审美感受力 B.理性分析能力 C.语言感受力 D.文学史眼光 E.艺术想象力 2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文学即博学 22.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
A.语言层 B.形象层 C.意蕴层 D.余意层 E.衍意层 23.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A.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 B.故事的类型化 C.文体的流行性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24.再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其特征表现为(A.客观性 B.理智性 C.细节逼真性 D.象征性 E.寓意性 25.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媒介形式,是语言的一种最初形态,与文字媒介不同的是:它()A.简便快捷 B.真切生动 C.易于保存 D.与身体语言相伴随 E.与原始礼仪相伴随 26.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
A.情景交融 B.真实写照 C.虚实相生 D.感同身受 27.西方小说更直接的来源是中世纪的()。
A.英雄史诗 B.骑士传奇 C.神话 D.寓言 E.民间故事 28.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A.省略 B.减缓 C.概略 D.停顿 29.运用语言批评模式的著名理论家有()。
A.雅各布森 B.什克洛夫斯基 C.弗洛伊德 D.艾略特 E.理查兹 30.大众文化读物为出版商和公众所热衷,依靠文化市场与制作的优势成批生产,主要包括()。
A.学术论文 B.奇闻逸事 C.畅销书刊 D.明星掌故 3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A.作品 B.艺术家 C.语言 D.情感 E.符号 3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体验论的文学观念认为()。
A.文学主要不是对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主要不是对情感的表现 C.文学主要不是对读者的道德感化的产物 D.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 E.文学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 3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语言层、形象层()。
A.语音层 B.文法层 C意蕴层 D.余意层 E.衍意层 34.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
A.口语媒介 B.文字媒介 C.印刷媒介 D.大众媒介 E.网络媒介 35.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中的语言,除了“文学文本中的语言”这一显著标志之外,还是()的语言。
A.情感化 B.富有文采 C.充满理性 D.哲理化 36.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真实写照 D.感同身受 37.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A.省略 B.减缓 C.概略 D.停顿 38.喜剧以()等手法,揭露落后丑恶人物和现象的丑陋庸俗、虚伪荒谬。
A.夸张 B.幽默 C.变形 D.冲突 E.讽刺 39.读者的主体条件是读者据以阅读的自身条件因素,大致包括()。
A.阅读期待 B.语言阅读 C.形象感受 D.意蕴体味 40.语言批评模式是许多文学批评流派如()等文学批评中涉及的文学语言分析方法的一种概括。
A.形式主义 B.解构主义 C.新批评 D.结构主义 41.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 E.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42.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余意层、衍意层。
A.语言层 B.语音层 C.意蕴层 D.形象层 E.文法层 43.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44.再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其特征表现为()。
A.客观性 B.寓意性 C.细节逼真性 D.象征性 E.理智性 45.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媒介形式,是语言的一种最初形态,与文字媒介不同的是:它()A.简便快捷 B.真切生动 C.易于保存 D.与身体语言相伴随 E.与原始礼仪相伴随 46.意境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理论。古典文学中的意境的审美形态()。
A.较为单纯 B.情感抒发较为含蓄 C.呈现空灵的追求 D.显得意味多样 47.喜剧以()等手法,揭露落后丑恶人物和现象的丑陋庸俗、虚伪荒谬。
A.夸张 B.幽默 C.变形 D.冲突 E.讽刺 48.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A.省略 B.减缓 C.概略 D.停顿 49.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色彩 B.语言 C.线条 D.形体 50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A.审美感受力 B.理性分析能力 C.语言感受力 D.文学史眼光 E.艺术想象力 5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博学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52.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E.文体的模式化 53.文学文本层面中的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它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 要包括()。
A.语音 B.文法 C.辞格 D.语体 E.衍意 54.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 E.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55.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俄国 B.形式主义 C.美国 D.解构主义 E.结构主义 56.西方小说更直接的来源是中世纪的()。
A.英雄史诗 B.骑士传奇 C.神话 D.寓言 E.民间故事 57.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入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
A.史诗 B.诗剧 C.田园诗 D.故事诗 E.咏史诗 58.由于批评家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修养与理论背景,其思维更加()。
A.科学化 B.客观化 C.规范化 D.理性化 59.-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色彩 B.语言 C.线条 D.形体 60.-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推象性。
A.色彩 B.线条 C.语言 D.形体
第三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判断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判断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盗传必究 判断题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一词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与学识、甚至所有语言性作品形成复杂的联系。
(√)2.文学的狭义理解,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3.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也具有直接性。
(×)4.文学媒介影响文本修辞效果的产生。
(√)5.在文学文本语言中,如果出现一种语言内部蕴含其他语言的现象,就有了杂语或者互文性现象。
(×)6.文学意境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
(×)7.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8.文学写作中的语言敏感,是指作者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精当运用的能力。
(√)9.文学阅读具有消费功能,是读者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把文学文本当作与其他商品相同的文化物品来消费。
(√)10.要对文学批评对象做出科学评价,就要善于抓住对象的共性特点,以找到展开批评的突破口。
(×)11.文学的原初含义不仅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今天一般不被看作文学的但有文采的一些语言作品,也可以称之为文学。
(√)12.在文学观念上,西方的“表现”论与中国的“诗言志”论,都是注重作者情感的表现,所以二者是相同的。文学语言富有文采,是指文学语言必需华丽、精巧。
(×)13.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也具有直接性。
(×)14.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也具有直接性。
(×)15.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和历史语境。
(√)16.典型形象是文学文本中极具个性的形象,往往和此前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成为一种艺术的独创。
(√)17.西方典型理论是在认识论哲学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生成的。
(√)18.文学与影视得以汇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19.读者与跨时代语境,是指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年代跨越出文本所描述的年代的情形。
(√)20.道德教化批评是指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的批评类型。
(√)21.文学是一种语言性艺术品,是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情达意的艺术样式。
(√)22.同样是注重作者情感的表现,但西方的“表现论”与中国的“诗言志”论是有所不同的。
(√)23.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具有间接性。
(√)24.从意象的接受效果来看,文学意象往往显得意味多样,景象晦暗,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
(√)25.抒情性散文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结构线索,突出情感的强烈和激越,以情感为文本构成的主体。
(√)26.文学媒介影响文本修辞效果的产生。
(√)27.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叙述视角的自觉运用。
(×)28.在文学文本语言中,如果出现一种语言内部蕴含其他语言的现象,就有了杂语或者互文性现象。
(×)29.文学阅读的鉴赏功能,是指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发生审美感动。
(×)30.从批评者与作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不具有规范引导作用。
(×)(√)31.在中国古代,文学一词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与学识、甚至所有语言性作品形成复杂的联系。
(×)32.在文学观念上,西方的“表现”论与中国的“诗言志”论,都是注重作者情感的表现,所以二者是相同的。
(×)33.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也具有直接性。
(√)34.文学媒介影响文本修辞效果的产生。
(√)35.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和历史语境。
(√)36.典型形象是文学文本中极具个性的形象,往往和此前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成为一种艺术的独创。
(×)37.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38.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褰中的境遇。
(√)39.读者与跨时代语境,是指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年代跨越出文本所描述的年代的情形。
(√)40.道德教化批评是指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的批评类型。
41.文学的原初含义就是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
(×)42.文学的狭义理解,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43.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具有间接性。
(√)44.在文学中,语言通常被视为最基本的“媒介”。
(√)25.在文学文本语言中,如果出现一种语言内部蕴含其他语言的现象,就有了杂语或者互文性现象。
(×)46.文学意境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
(×)47.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28.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
(×)49.文学阅读具有消费功能,是读者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把文学文本当作与其他商品相同的文化物品来消费。
(√)50.要对文学批评对象做出科学评价,就要善于抓住对象的共性特点以找到展开批评的突破口。
(×)(√)51.在中国古代,文学一词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与学识、甚至所有语言性作品形成复杂的联系。
(×)52.文学语言富有文采,是指文学语言必需华丽、精巧。
(×)53.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也具有直接性。
(√)54.文学媒介影响文本修辞效果的产生。
(√)55.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语境赋予了文学语言丰富复杂的内在含义。
(×)56.文学意境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
(×)57.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58.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
(×)59.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表现为个人对物质产品的占有、享受和耗费是一致的。
(×)60.从批评者与作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不具有规范引导作用。
第四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
答:(1)涉义性;
(3分)(2)物质性;
(5分)(3)中介性;
(5分)(4)语境依托性。(5分)2.简要阐释文学阅读中读者的主体条件。
答:(1)阅读期待;
(3分)(2)语言阅读;
(5分)(3)形象感受;
(5分)(4)意蕴体味。(5分)3.简单阐释象征型文本及其特征,并简要分析阐释其中之一特征。
答:①象征型文本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5分)②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5分)象征性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象征,文本,特征象征性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
4.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结合自己的阅读过程谈点感受。
答:①发生阶段;
(3分)②发展阶段;
(3分)③高潮阶段;
(3分)④后效阶段。(3分)文学阅读讲究的是兴趣爱好,有些时候那些语言能使心灵脆弱的弦产生微微波动,那些故事情节能使我们对生活产生希望,这便是阅读的乐趣。
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享受过程的,如果书和我趣味相投,我的阅读过程会是相当愉快,而不感兴趣的书我看过了开头就可以提前结束,所以一般来说我的阅读生涯还没有不快乐的时候。
书里其实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但是书读得多了,确实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及修养。
5.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
答:(1)涉义性;
(3分)(2)物质性;
(3分)(3)中介性;
(3分)(4)语境依托性。(3分)6.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
答:①发生阶段;
(3分)②发展阶段;
(3分)③高潮阶段;
(3分). ④后效阶段。(3分)7.简单说明文学的特征,并就某一特征稍加阐释。
答:(1)文学是一种语言性作品;
(3分)(2)文学的语言富有文采;
(3分)(3)文学要表情达意。(3分)即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性质,它是一种 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活动,审美性质总是直接的和突出的;
而意识形态性则是间接的和隐蔽的;
8.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并就某个特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答:(1)涉义性;
(3分)(2)物质性;
(3分)(3)中介性;
(3分)(4)语境依托性。(3分)文学媒介的情境性指的是文学媒介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会随着社会文化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贯具有确定性,有时包含着不确定成分。这种不确定成分在媒介生态的社会状况中会呈现出多种可能,尤其是在接受者层次驳杂、观念各异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会更加突出。
9.简单阐释象征型文本及其特征,并简要分析阐释其中之一特征。
答:(1)象征型文本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5分)(2)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5分)象征性文本是文学文本的bai呈现类型之一,是以暗示方式披露zhi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象征,文本,特征象征性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它的特征有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8分)10.简要说明文艺批评者应具备的主体条件,对其中的某一条件谈点自己的看法。
答:(1)审美感受力。(3分)(2)理性分析能力。(3分)(3)文学史眼光。(3分)文艺批评不仅不触及文艺作品的缺点,也揭示不出文艺作品之美。这样,就更需要真正的批评家出场以及掷地有声的文艺批评的出现。用钱谷融在《谈文艺批评问题》中的话说:“真正的文艺批评,应当是一种关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心灵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生活与心灵的关系的研究。”虽说批评家与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一样,不能给社会提供某种可以直接应用的财富,但是,他们给人类意识的进步提供的思考则作为无形的财富一直积累着、延续着。
批评家的主体性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守望人类的精神家园,还要积极去建构健康、有序的文艺批评秩序。文艺批评的范型研究和建设性的研究比起种种理论的颠覆更为重要,只有建立学科范型,才能获得跨学科研究的真正意义。(9分)11.简要阐释文学的基本属性,并对其中某一属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1)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
(4分)(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
(4分)(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4分)第一,文学总有所表现。表现,是在语言蕴藉中表du达和呈现特定意义的过程表现意味着借助语言蕴藉而使潜藏的意义得以彰显,从而可与他人相沟通。
第二,文学以个体为视角。个体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别主体,而视角是人观察事物的角度。正是由于文学始终以个体角度去透视世间万事万物,才体现出它的独特的个性风貌。
第三,文学指向生存体验。文学的个体性具体地体现在生存体验上。生存体验是个体对具体生活世界的深层直觉。它是对生活中某些过程的瞬间性深层透视、领悟或洞察,有可能在人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印记,令人激动、愉快或回味。正是这种生存体验成为文学书写的起点。
12.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结合自己的阅读过程谈点感受。
答:(1)发生阶段;
(3分)(2)发展阶段;
(3分)(3)高潮阶段;
(3分)(4)后效阶段。(3分)文学阅读讲究的是兴趣爱好,有些时候那些语言能使心灵脆弱的弦产生微微波动,那些故事情节能使我们对生活产生希望,这便是阅读的乐趣。
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享受过程的,如果书和我趣味相投,我的阅读过程会是相当愉快,而不感兴趣的书我看过了开头就可以提前结束,所以一般来说我的阅读生涯还没有不快乐的时候。
二、论述题 1.下面这些关于“文化文本特征”要点的归纳,是分属于“大众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民间文化文本”的,请从中选择出属于大众文化文本特征的要点来,并对要点进行描述和分析。
A.追求语言形式的创新;
B.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
C.注重平仄押韵的语音的效果;
D.受众的大量性;
E.对社会问题的极度关注;
F.故事的类型化;
G.观赏的日常性;
H.多采用日常的语词;
I.注意选用双关、反复等辞格;
J.有着浓厚的个性化趣味;
K.注意描写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形象;
L.效果的愉悦性;
M.着力显示日常生活的意义。
答:BDFGL:大众文化文本(6分)大众文化不同于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明显的阶层性;
它也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明显的自发性。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
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大众文化的倡导者显然忽略了这个简单的事实。社会生产所追求的是物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尽可能为人类提供纷繁复杂的消费构成。大众文化的平面化、批量复制是以消解文化个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物质追求的丰富多样性与文化追求的简单标准化显然构成了一个人类生存的悖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大众文化思潮是一场反叛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运动。它是建立在西方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进程,大众的自由意识、思想解放达到某种高度之后产生的。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2.以自己熟悉的文学典型形象为例,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答:(1)从价值形态看,典型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典型形象是文学文本中极具个性的形象,往往和此前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成为一种艺术的独创。
(2)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典型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因此,也就往往成为一定时期文化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揭示,具有丰富的历史性、现实性的内涵。
(3)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具有独创性和历史性的典型形象,也就因此具有复杂的文化、审美的内涵,造就一种复杂多样的阅读感受。往往一个典型,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具有多种意义读解的可能性。
(4)从修辞效果看,典型形象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具有感染性。典型具有强烈的召唤魅力和感染色彩,往往和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呼应,激发起人们的认同。
鲁迅在《鲁迅自传》这篇自传里有鲜明的思想感情流露,如第二段写决定学医和弃医从文的原因、行动,表露了作者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再如第三段,在工作经历的叙述中,不仅突出了作者的人生特点、人生变迁,也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对革命的热情支持,与军阀政府的水火不容等。都是作者在朴实的叙述语言中表现出来的,让读者从中领会到的。
因此,无论粗线条的填写履历表式简单自传,还是充实自己生平活动的某些主要活动的片断的长篇自传,坚持自传写作的真实性、叙述性永远都不会偏离自传写作的大方向,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自传的写作对象是自己,为了使文章更生动,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表述手法。比如通过别人的叙述、借他人之口来写;
假托记者采访、写成一篇人物专访;
也可以用和读者聊天的方式来写;
还可以假装向一个人写信,用书信体来写;
也可以运用电影体,把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场景变成一个个的电影镜头,对这些镜头进行描述……总之,文章中要描写的人是你自己,就看你怎样向公众推出了。
3.以电影《魂断蓝桥》最后一段剧本文本为范例,谈谈你对影视文学特征的认识。
五十八(场)滑铁卢桥上。
夜雾浓重。
玛拉独自倚着桥栏杆,似乎向桥下望着什么…. 一阵皮鞋声。一个打扮妖艳但面孔浮肿的中年女人走来,她看见玛拉。
女人:(很熟识地)是你啊,玛拉,你好。……你不是嫁人了吗? 玛拉:(嗫嚅地)没有。
女人:那个凯蒂跟我说的,说你跟了个体面的人。我说,哪有这好事? 玛拉:是啊一一 女人:别泄气,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到火车站去吗?唉,我现在是到哪儿都没法啦……(她耸耸肩叹息着走开)玛拉两眼滞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望啊望着……对她来说,一切都绝望了,她脸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镇静神情。
桥上,一长队军用汽车亮着车灯,轰轰隆隆地向桥头驶来。
玛拉转过头去,望着驶来的军用卡车。
车队从远处驶近。
玛拉迎着车队走去。
车队在行驶,黄色车灯在浓雾中闪烁。
玛拉继续迎着车队走。
车队飞速行进。
玛拉迎面走去。
车队轰鸣,越来越近。
玛拉迎着车队走,越来越近。
玛拉宁静地向前移动,汽车灯光在她脸上照耀。
玛拉的脸,平静无表情的眼神。
巨大的刹车闸轮声,金属相磨的尖厉声。
车戛然停止,人们惊呼。
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有着红十字标记的卡车拥去,顿时围成一个几层人重叠的圈子。(镜头推进)人群纷乱的脚。
地上,散乱的小手提包。一只象牙雕刻的“吉祥符”。(化)一只手拿着“吉祥符”(《-路平安》音乐声起)。
二十年后的罗依,头发已班白,面容衰老,穿着上校军服,凄切地站在滑铁卢桥心栏杆旁。他望着手里拿着的“吉祥符”,苍老的两眼闪现出哀愁、悲切和无限眷恋的心情。
(画外玛拉的声音)我爱过你,别人我谁也没爱过,以后也不会。这是真话,罗依!我永远也不……(强烈的苏格兰民歌《-路平安》将玛拉最后的声音淹没。)歌声在夜雾弥漫的滑铁卢桥上空回荡……桥上,孤独地走着苍老的罗依。
罗依坐上汽车。
汽车驶去…… 《魂断蓝桥》是一部爱情经典片,表现上尉军官罗依和舞蹈演员玛拉之间,由于战争的灾难、社会的压力、道德的束缚,相亲相爱却生离死别,心心相印但难成眷属的悲剧。上面这段是玛拉从罗依处出走后第一次露面,并走向死亡的重场戏。它要表述的内容很多,一一社会环境对孤独无依的玛拉的逼迫;
她如果苟且偷生,未来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玛拉对罗依坚贞不渝又无法实现的爱;
她自杀的全过程;
她死时人们的反应;
罗依怀念玛拉时的痛苦;
以及这种悲剧在人世间的普遍性等等。
答:(1)语言的视觉性;
(4分)(2)蒙太奇结构;
(4分)(3)动态的造型性。(4分)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塑、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联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其主要特征是:第一,从高度综合的角度对生活作出反映,把一个富有艺术的真实世界的情景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而其他艺术很难做到这一点。
第二,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其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成为建立在时间与空间交叉点上的艺术形象。电影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以人和人的灵魂、人的感情为研究对象和描写对象,具有叙事性。它既常借用文学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生活;
又采用文学的基本工具——语言艺术来刻画人物形象。所以,这种文学样式兼有电影性和文学性。
4.以自己熟悉的文学典型形象为例,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答:①从价值形态看,典型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典型形象是文学文本中极具个性的形象,往往和此前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成为一种艺术的独创。
②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典型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因此,也就往往成为一定时期文化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揭示,具有丰富的历史性、现实性的内涵。
③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具有独创性和历史性的典型形象,也就因此具有复杂的文化、审美的内涵,造就一种复杂多样的阅读感受。往往一个典型,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具有多种意义读解的可能性。
④从修辞效果看,典型形象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具有感染性。典型具有强烈的召唤魅力和感染色彩,往往和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呼应,激发起人们的认同。
长篇小说《金沙洲》,突出表现如下儿个方面:
其一,把艺术典型仅仅归结为社会的、阶级的本质特征,而丢掉了典型的个件特征。但其表现形态不一:有的以阶级质的抽象概念来阉 割人物的个性;
有的直接以自己主观设想某种政治条件来鉴定人物;
有的拿国内一些优秀作品的主人跟自己评价的人物简单地加以对照。
其二,把艺术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看成是数学的总和,只有外在的联系,而不是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在进行艺术分析的时候,就舍弃了个性而空谈共性。
其三,把典型性格与典型环境割裂开来,离开了典型环境而孤立地分析人物性格;
或者以生活的主流来套作品中的 典型环境,把典型环境抽象化和简单化,结果也和前者一样,抽空了作品的典型环境的具体内容,使人物性格游离于环境之外。
5.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
和其他论文一样的。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可以先引内出文学批评的理论,容在将理论用于例子中,做到用理论知道你引的例子。比如:用女性批评分析《红楼梦》,就可以分析王熙凤作为妖妇形象的特征等等。在网上找找这种论文嘛,很多的,祝你写作成功。
答:(1)反复阅读文本。
(2)寻找突破口。
(3)条理化。
(4)确定结论。
(5)文字表述。
《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王熙凤的性格,并非是单一的线性结构,而是复杂的网络结构,是由一组组相互对立统一的要素组成的。构成王熙凤性格结构的诸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集合于王熙凤内在的性格核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王熙凤的性格核心,便是她的权势欲和金钱欲,她的所有性格表象,情感波动,都由她的权势欲和金钱欲衍生、支配,都因金钱权势的得失而转化,而向着两极辐射。她作恶,固然是为攫取金钱、权势;
行善,则因她有钱有势。她骄横跋扈,颐指气使,是在运用权势,让人服服贴贴;
她卑恭温顺,俯首贴耳,是在邀怜取宠,巩固权势。她心高气傲,争强好胜,怡然自得,情致勃发,是顺利得势时的表现;
她心灰意懒,畏葸难前,赧颜生愧,着气含悲,是受挫失势时的表露。正是这种对金钱和权势的无穷贪欲构成了王熙凤性格的稳定性因素。她的各种性格要素,均以她的权势欲、金钱欲为核心,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互为因果,组合成为一个复杂有序的性格系统。
6.下面这些关于“文化文本特征”要点的归纳,是分属于“大众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民间文化文本”的,请从中选择出属于大众文化文本特征的要点来,并对要点进行描述和分析。
A.追求语言形式的创新;
B.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
C.注重平仄押韵的语音的效果;
D.受众的大量性;
E.对社会问题的极度关注;
F.故事的类型化;
G.观赏的日常性;
H.多采用日常的语词;
I.注意选用双关、反复等辞格;
J.有着浓厚的个性化趣味;
K.注意描写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形象;
L.效果的愉悦性;
M.着力显示日常生活的意义;
答:BDFGL:大众文化文本(6分)大众文化传播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众文化以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与大众传媒携手并进的。”一方面,大众传播对于大众文化的形式和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大众传播使得文化不再局限于一部分人之中,令它具有了更复杂的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作为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大众传播产生了强有力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对于大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这一层面来讲,大众文化也引导着大众传播。
与大众文化更为联系密切和直接的大众媒介,构成了大众文化得已生存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情境,构成了大众文化得以传播的物质传播渠道。从修辞效果看,“大众媒介直接关乎大众文化的意义构成。”1当然大众文化对大众媒介也有很强的反作用力,在二者的关系中,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甚至,大众媒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大众文化的传播与其它信息的传播有着同样的构成,但基于大众文化的特殊性,它的传播就有了一些独特的规律在讨论大众文化的传播问题时,应当重视它的源头和归结——受众的分析,什么人需求它、什么人创造它,以及什么人、通过什么渠道、什么形式传播它等,继而可以归结出大众文化传播的一些独特之处。大众文化传播的构成,也就是这一分析的过程和结论。
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第五篇:202_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4)
202_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4)盗传必究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1.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A.观众 B.情感 C.文采 D.文化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A.反映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语言论 3.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A.表意 B.表象 C.表情 D.表志 4.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A.物质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5.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俄国()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解构主义 B.形式主义 C.新批评 D.结构主义 6.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j卷性、暗示性、()。
A.历史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朦胧性 7.()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喜剧 8.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A.人物活动 B.语言符号 C.叙述场景 D.具体形象 9.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
A.集体行为 B.商业运作 C.个人创造 D.历史演绎 10.()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审美欣赏型 B.道德教化型 C.理性认知型 D.消遣娱乐型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1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文学即博学 12.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余意层、衍意层。
A.语言层 B.语音层 C.意蕴层 D.形象层 E.文法层 13.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A.语言形式创新 B.社会关怀 C.个性化趣味 D.观赏的日常性 E.文体的模式化 14.再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其特征表现为()。
A.客观性 B.寓意性 C.细节逼真性 D.象征性 E.理智性 15.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俄国 B.形式主义 C.美国 D.解构主义 E.结构主义 16.意境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理论。古典文学中的意境的审美形态()。
A.显得意味多样 B.情感抒发较为含蓄 C.呈现空灵的追求 D.较为单纯 17.喜剧以()等手法,揭露落后丑恶人物和现象的丑陋庸俗、虚伪荒谬。
A.夸张 B.幽默 C.变形 D.冲突 E.讽刺 18.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色彩 B.语言 C.线条 D.形体 19.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A.省略 B.减缓 C.停顿 D.概略 20.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A.审美感受力 B.理性分析能力 C.语言感受力 D.文学史眼光 E.艺术想象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划“√”,错误划×)21.文学的原初含义就是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
(×)22.同样是注重作者情感的表现,但西方的“表现论”与中国的“诗言志”论是有所不同的。
(√)23.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具有间接性。
(√)24.文学意境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
(×)25.抒情性散文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结构线索,突出情感的强烈和激越,以情感为文本构成的主体。
(√)26.文学媒介影响文本修辞效果的产生。
(√)27.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叙述视角的自觉运用。
(×)28.在文学文本语言中,如果出现一种语言内部蕴含其他语言的现象,就有了杂语或者互文性现象。
(×)29.文学阅读的鉴赏功能,是指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发生审美感动。
(×)30.文学批评标志着从普通文学阅读过程向文学理论的发展。
(×)四、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31.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并就某个特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答:(1)涉义性;
(3分)(2)物质性;
(3分)(3)中介性;
(3分)(4)语境依托性。(3分)首先,最基本特点是它的物质性;
其次,文学媒介作为一种媒介必然具有中介性的特点;
第三,文学媒介具有明显的涉义性;
最后文学媒介还具有情境性。(6分)32.简要回答文学意象的特征。
答: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求解性。
①哲理性是至境意象的本质特征zhi。
如波德莱尔的《天鹅》。诗人虽然写的是天鹅,但我们想到的是人类的处境。波德莱尔对人类命运的诗意沉思浓缩到了天鹅这一形象上,使之成为表意之象。
②象征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
如里尔克的《豹》。表面看来,描写了关在笼子中豹子的客观形象,诗人通过豹子这一形象隐喻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③荒诞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
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描写两个流浪汉在无望着等待戈多。
④求解性是文学象征的审美特征。
如北岛的诗歌《迷途》。
五、论述题(24分) 33.以电影《魂断蓝桥》最后一段剧本文本为范例,谈谈你对影视文学特征的认识。
五十八(场)滑铁卢桥上。
夜雾浓重。,玛拉独自倚着桥栏杆,似乎向桥下望着什么…. 一阵皮鞋声。一个打扮妖艳但面孔浮肿的中年女人走来,她看见玛拉。
女人:(很熟识地)是你啊,玛拉,你好。……你不是嫁人了吗? 玛拉:(嗫嚅地)没有。
女人:那个凯蒂跟我说的,说你跟了个体面的人。我说,哪有这好事? 玛拉:是啊一 女人:别泄气,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到火车站去吗?唉,我现在是到哪儿都没法啦……(她耸耸肩叹息着走开)玛拉两眼滞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望啊望着……对她来说,一切都绝望了,她脸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镇静神情。
桥上,一长队军用汽车亮着车灯,轰轰隆隆地向桥头驶来。
玛拉转过头去,望着驶来的军用卡车。
车队从远处驶近。
玛拉迎着车队走去。
车队在行驶,黄色车灯在浓雾中闪烁。
玛拉继续迎着车队走。
车队飞速行进。
玛拉迎面走去。
车队轰鸣,越来越近。
玛拉迎着车队走,越来越近。
玛拉宁静地向前移动,汽车灯光在她脸上照耀。
玛拉的脸,平静无表情的眼神。
巨大的刹车闸轮声,金属相磨的尖厉声。
车戛然停止,人们惊呼。
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有着红十字标记的卡车拥去,顿时围成一个几层人重叠的圈子。(镜头推进)人群纷乱的脚。
地上,散乱的小手提包。一只象牙雕刻的“吉祥符”。(化)一只手拿着“吉祥符”(《一路平安》音乐声起)。
二十年后的罗依,头发已班白,面容衰老,穿着上校军服,凄切地站在滑铁卢桥心栏杆旁。他望着手里拿着的“吉祥符”,苍老的两眼闪现出哀愁、悲切和无限眷恋的心情。
(画外玛拉的声音)我爱过你,别人我谁也没爱过,以后也不会。这是真话,罗依!我永远也不……(强烈的苏格兰民歌《一路平安》将玛拉最后的声音淹没。)歌声在夜雾弥漫的滑铁卢桥上空回荡……桥上,孤独地走着苍老的罗依。
罗依坐上汽车。
汽车驶去…… 《魂断蓝桥》是一部爱情经典片,表现上尉军官罗依和舞蹈演员玛拉之间,由于战争的灾难、社会的压力、道德的束缚,相亲相爱却生离死别,心心相印但难成眷属的悲剧。上面这段是玛拉从罗依处出走后第一次露面,并走向死亡的重场戏。它要表述的内容很多,——社会环境对孤独无依的玛拉的逼迫;
她如果苟且偷生,未来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玛拉对罗依坚贞不渝又无法实现的爱;
她自杀的全过程;
她死时人们的反应;
罗依怀念玛拉时的痛苦;
以及这种悲剧在人世间的普遍性等等。
答:
①语言的视觉性;
②蒙太奇结构;
③动态的造型性。
“影”,即电影,“视”,即电视。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塑、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联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
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从高度综合的角度对生活作出反映,把一个富有艺术的真实世界的情景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而其他艺术很难做到这一点。
第二,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其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成为建立在时间与空间交叉点上的艺术形象。电影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以人和人的灵魂、人的感情为研究对象和描写对象,具有叙事性。它既常借用文学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生活;
又采用文学的基本工具——语言艺术来刻画人物形象。所以,这种文学样式兼有电影性和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