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训练孩子语言表达的方法
训练孩子语言表达的方法
语言将会和自己的身体和头发一样陪伴人们的一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与人很好地用语言沟通和交流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生活工作或是取得成功,因此,在孩提时代父母帮助孩子很好地掌握语言的表达和积累对孩子至关重要。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训练孩子语言表达的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1.听觉的培养
听觉的培养?没有看错吧!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听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啊?培养孩子的语言为什么要先重视听觉的培养呢?因为人们只有在能听得见的情况下才能发声,才能掌握语言。所以,听觉的培养非常重要,多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从小养成听故事听声音的好习惯,这对孩子日后的`语言学习大有帮助。
2.视觉的培养
孩子只有在打开了视野的情况下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获得丰富的大自然讯息,再通过大脑的整理变成文字或是语言表达出来。视觉的培养同样需要从儿时开始,让孩子我欣赏丰富的色彩,多变的大自然,神奇的风景,和视线内所接触到所有美好或是丑恶的东西,都有益于日后孩子的语言发育。
3.语汇的积累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多数时候来自于词汇的积累,也就是说孩子的脑子里知道要用一句什么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形容此时的场景。语言和词汇的积累来自于平时的阅读或是听故事或是电视、电影等。给孩子适当的地看电视或动画片能丰富孩子的词汇积累,尤其是一些有着精彩对白的电视电影,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大。听故事和阅读也同样能帮助孩子积累一定的词汇。
4.多给鼓励
有此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很胆小,明明会说,却不敢说或是怕自己说得不好而不想说。面对这样子的情况,家长要先找到孩子不愿意说的原因,是不是曾经有大人在孩子说话时候嘲笑过他,或是他在讲的时候大人打断了他的讲话,或是说在和同龄人玩的时候同龄人曾经说他说话声音太难听等等原因。找到原因之后,父母要帮助孩子走出不自信,鼓励孩子多说,并且每次都用肯定的目光给与孩子支持,在父母的鼓励之下,孩子终于大胆地开口。只有不断地去说,语言表达才会越来越好。
5.创造学习机会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语言学会机会父母们都可以好好把握,比如带孩子去公园玩,父母们可以跟在孩子身后,看他们怎么与工作人员交流找到自己喜欢的游玩区;带孩子去购物,并邀请孩子帮自己挑选物品并去结帐;和孩子一起去拜访邻居等,多给孩子创造使用语言的机会,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学会了不少。
第二篇:4岁左右的孩子玩的语言训练游戏
1.问答游戏
罗列一系列问题,将它们编成儿歌向孩子提问。如:穿的东西是什么?/可怕的东西是什么?/玩的东西是什么?/甜的东西是什么?/……要求孩子分别回答:穿的东西是衣服。/可怕的东西是老虎。/玩的东西是皮球。/甜的东西是饼干。/……父母有韵律地念这些问题,也要求孩子有韵律地回答,并要求说完整的话,不能只说:“是××。”每一问题允许有几种不同的回答,问题难度可以依次逐渐加大。
2.接龙
父母罗列一系列相对词和反义词,先说出其中一个,要求孩子对出另一个。如:象大,老鼠——(小);雪是白的,头发是——(黑的);马跑得快,龟跑得——(慢);眼睛能看东西,耳朵能——(听)声音;……如果孩子能力较强,可以让孩子考父母,由孩子提出前一个词,父母说出一个词。
3.摸口袋游戏
口袋里放有各种东西,如水果口袋,请孩子摸,把摸到的东西找出来,如“我摸到的东西是软软的,长长的,有一点点弯,摸上去很滑,我猜是香蕉。”
第三篇:语言训练
怎样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
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安排上,我常常是“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就是让学生先直接接触整篇课文。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就是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以利于下一步学生居高临下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
在这一环节的预习反馈中,我习惯性地出示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后分别从音、形方面进行指导。从效果看,基本达到了生字词的教学目的。
当时课上完之后也一直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随着单元课文的深入学习,随着自己思考的深入,我越发觉得这样的预习检测手段的欠缺。词语的教学脱离语言环境,即使学生积累了这些词语,那么他们在自已说话写文章时会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吗?这正是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不到位的现象。
积累和运用是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能创设语言训练,给以学习语言的机会,将新学的词语,结合文中的句子用一用,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那么对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对语言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以语言训练为目的“预习检测”部分可以调整为:
出示词语第一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师:谁会读?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第二组:锋利斧头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裸露扩大 师:谁会读?“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是什么意思?用上面的词语说几句话。出示词语第三组:喘气儿黎明包括咆哮
师:用上“可是”,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说。
按照词与词的关系进行组块教学,每一组块的词语除了指导朗读、理解之外,还结合文本进行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词语组块体现了词语的情境性,不会因为词语教学而割裂思维,破坏情境。词块组合有利于词语多角度的理解、多层次的积累。这样词语的积累是有依托、有方向的,这样的积累和运用必然是有效的。词块组合给了学生多角度的运用机会,使词语活起来,放大了词语教学的功能。
词语组块是课堂有效语言训练的方法之一。之后在《悉尼歌剧院》的教学中韩校长也指导我从词块组合这方面检测学生的一个预习情况,事实证明学生的借助文本语言,自身语言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发展,效果不错。
第四篇:孩子的语言发展障碍与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
孩子的语言发展障碍与语言能力的发展训练
孩子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些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完全具备好的,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才逐渐发展起来。许多家长并不十分了解什么时候、怎样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只是当发现孩子说话大舌头、结巴、阅读困难、读书眼酸、写字笔画颠倒、字迹难看等问题时才意识到孩子在语言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呢?
(图1)
孩子的语言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他们通过听大人讲话、和大人沟通来模仿和学习语言,如果孩子的听觉功能发育不好,势必会影响说,这里的听觉不是指听力,听力是指能听到多少声音,而听觉是指听到什么。例如,孩子的“大舌头”,原因之一就是听觉分辨能力的问题,他们听到的也许就是含糊不清的内容。还有的孩子上课也在听课,可就是记不住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专门的训练中进行矫治。例如,感觉统合训练中的旋转圆筒、滑梯、滑板等训练,以及音乐治疗中的音高、辨音、听觉记忆等训练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孩子说话的能力培养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是训练和说话有关的大脑功能,从下面的幼儿语言发展顺序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和语言发展有关的内容。
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时间,家长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并掌握科学的指导和训练方法。
语言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孩子说话,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从检查孩子的语言障碍,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心理疾病。孩子的语言障碍有以下几种:说话晚,发音不清,大舌头,口吃,词汇贫乏,抽象能力差,表达不清;话多,滔滔不绝,只顾自己说不听别人讲;会说话,但拒绝和别人沟通,等等。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说话有问题可能是舌系带短,就去做手术;有的家长认为聪明的孩子说话都晚;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说话是自然而然的事,不用管他,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语言障碍时,不要掉以轻心,而要带孩子去找心理医生检查病因。(图2)
一般正常的孩子在1-1岁半,最晚到2岁之前会说话,如果孩子说话晚,语言发育迟缓,首先要检查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商越低的孩子语言能力越差。也有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语言障碍,例如,听觉分辨能力差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孩子在婴儿期通过哭来练习发音,通过吸吮动作来锻炼口腔肌肉运动。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哭,或哭得很少,奶嘴眼儿太大,吸吮用力不足,就容易造成声带、舌头、口腔肌肉训练不足,孩子说话大舌头。本体感差的孩子,大脑神经对声带、舌部、唇部的控制不协调,容易引发思维与发音不同步,造成口吃,表达困难。前庭平衡能力失调的孩子,话多,缺乏抽象概括能力,说话没有条理,喜欢重复广告词,说话絮絮叨叨,但听不明白他在讲什么。
有75%的孤独症儿童同时患有智力发育迟缓,继而造成语言发育迟滞。有25%的孤独症儿童在1-2岁时会说话,但到了4-5岁时拒绝说话,不与别人沟通,或者只是刻板地重复别人的话。
通过检查孩子的语言障碍,可以了解孩子有哪些心理发育方面的问题,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
【怎样检查孩子的语言发展障碍】
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重要标志,当孩子到了2-3岁以后出现不说话、说话晚或发音不清、口吃等问题时,家长才开始着急就有些晚了。其实,家长可以从孩子刚出生时起,就可以逐月检查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进行训练矫正。
1个月 在清醒时,能发出细小柔和的喉音; 2个月 会发a、o、e等元音; 3个月 能发出咯咯的笑声;
4个月 在安静时会咿呀自语,高兴或不满时会大声喊叫;
5个月 咿呀学语,看到熟悉的人和物时会咿咿呀呀地好像“说话”; 6个月 叫孩子的名字会转过头;
7个月 无意识地发出da-da, ma-ma的声音; 8个月 会模仿弄舌声或咳嗽音; 9个月 会做欢迎、再见的动作; 10个月 会模仿大人发单字音;
11个月 有意识地发单字音,会用单字音表示人、物或动作;
12个月 把玩具给孩子,再要回来知道给;
15个月 能根据大人的问话,指出眼、耳、鼻等3个以上的身体部位; 18个月 21个月 24个月 27个月 能根据大人的要求,把物品送到指定地方;能有意识地说出3-5个宇音(爸、妈除外); 能说出3-5个字组成的句子,能回答“这是什么”等简单问题; 能说出两句或以上的儿歌,会主动问“这是什么”; 会说8-10个字的句子;
30个月 能说出10种图案;
33个月 能根据问话说出自己的性别;
36个月 懂得回答“冷了、饿了、累了怎么办”等问题; 42个月 会说反义词;
48个月 知道苹果一刀切开有几块。
54个月 会回答“人为什么要穿衣”、“眼睛有什么用”等问题; 60个月 会回答“人为什么上班”、“房子为什么有窗户”等问题。
如果孩子的语言发展晚于上述月龄,那就要找心理医生做一些心理检查,并及早进行训练。
儿童语言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的理解,二是主动说出语言,孩子往往是先理解语言,然后说出语言。但是,孩子的语言功能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例如,从小和狼一起长大的“狼孩”,除了会嚎叫以外,语言很难发展起来;从小生长在很少受到关注的环境中的孩子,语言能力也很贫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0-7岁是孩子语言功能发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没有及时刺激和训练,最容易产生语言障碍,影响将来的心理发展。
在1岁以内,语言训练应着重于主动对孩子说话,即使是1-3个月的婴儿,也会对声音有听觉反应,能辨别声音的来源,会咿呀发声,能辨别讲话人的感情等,家长不要忽略了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需要,要多给孩子听丰富多彩的声音,包括音乐、儿歌、故事、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等。不要给孩子限定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要只给孩子单调的声音刺激。孩子最喜欢看到家长微笑着的脸,所以,家长要多微笑着和孩子说话,多和孩子沟通感情,多带孩子到大自然环境中去感受新鲜丰富的声音。
孩子会说话以后,家长不要只满足于教孩子认字、背诗等,应注意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本体感。对那些由于智力障碍造成的语言障碍,如说话晚、发音不清、不能理解别人说话等问题,这就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智能训练和开发。儿童孤独症造成的不说话,不与别人沟通等语言障碍,则需要特殊的心理训练来矫正。机械地训练孩子说话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和音乐治疗可以训练孩子与外界沟通。孩子的语言训练和障碍矫正要越早干预越好。
第五篇:《机械制图教案》表达方法
第二十八讲 §6—3 剖视图的分类
课
题:
1、剖视图的分类
2、剖切面的种类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讲解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讲解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了解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要求:
1、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掌握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熟悉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重点:
1、三种剖视图的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各种剖切面的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难点:
1、局部剖视图的画法
2、复合剖视图的画法 教
具:挂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复合剖视图”
教学方法:讲课时应从各种剖视的应用场合入手,举例说明,各种剖视图的的画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剖视图的形成。
2、视图的画法、标注。
3、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二、引入新课题
为了用较少的图形,把机件的形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使每个图形能较多地表达机件的形状。这样,就产生了各种剖视图。按剖切范围的大小,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按剖切面的种类和数量,剖视图可分为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和复合剖视图。
三、教学内容
(一)剖视图的分类
1、全剖视图
(1)概念
用剖切平面,将机件全部剖开后进行投影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简称全剖视)。例如图6—8中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全剖视图。
(2)应用
全剖视图一般用于表达外部形状比较简单,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机件。(3)标注
当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全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视图隔开时,可以省略标注,否则必须按规定方法标注。如图6—8中的主视图的剖切平面通过对称平面,所以省略了标注;而左视图的剖切平面不是通过对称平面,则必须标注,但它是按投影关系配置的,所以箭头可以省略。
6—8
全剖视图及其标注
2、半剖视图
(1)概念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以对称中心线为界,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得到的,由半个剖视图和半个视图合并组成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2)应用
半剖视图既充分地表达了机件的内部结构,又保留了机件的外部形状,因此它具有内外兼顾的特点。但半剖视图只适宜于表达对称的或基本对称的机件。
(3)标注
半剖视图的标注方法与全剖视图相同。例如图6—9(a)所示的机件为前后对称,图6—9(b)中主视图所采用的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前后对称平面,所以不需要标注;而俯视图所采用的剖切平面并非通过机件的对称平面,所以必须标出剖切位置和名称,但箭头可以省略。
(a)
(b)
图6—9
半剖视图及其标注
(4)注意几点:
1)具有对称平面的机件,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才宜采用半剖视。如机件的形状接近于对称,而不对称部分已另有视图表达时,也可以采用半剖视。2)半个剖视和半个视图必须以细点画线为界。如果作为分界线的细点画线刚好和轮廓线重合,则应避免使用。如图6—10所示主视图,尽管图的内外形状都对称,似乎可以采用半剖视。但采用半剖视图后,其分界线恰好和内轮廓线相重合,不满足分界线是细点画线的要求,所以不应用半剖视表达,而宜采取局部剖视表达,并且用波浪线将内、外形状分开。
(a)正确
(b)错误
图6—10 对称机件的局部剖视
3)半剖视图中的内部轮廓在半个视图中不必再用虚线表示。
3、局部剖视图
(1)概念
将机件局部剖开后进行投影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局部剖视图也是在同一视图上同时表达内外形状的方法,并且用波浪线作为剖视图与视图的界线。图6—9的主视图和图6—11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采用了局部剖视图。
(a)
(b)
图6—11
局部剖视图
(2)应用
从以上几例可知,局部剖视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表达方法,剖切范围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但使用时要考虑到看图方便,剖切不要过于零碎。它常用于下列两种情况:
1)机件只有局部内形要表达,而又不必或不宜采用全剖视图时; 2)不对称机件需要同时表达其内、外形状时,宜采用局部剖视图。(3)波浪线的画法 表示视图与剖视范围的波浪线,可看作机件断裂痕迹的投影,波浪线的画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波浪线不能超出图形轮廓线。如图6—12(a)所示。
2)波浪线不能穿孔而过,如遇到孔、槽等结构时,波浪线必须断开。如图6—12(a))所示。
3)波浪线不能与图形中任何图线重合,也不能用其它线代替或画在其它线的延长线上。如图6—12(b)、(c)所示。
(a)
(b)
(c)
图6—12
局部剖视图的波浪线的画法
4)当被剖切部位的局部结构为回转体时,允许将该结构的中心线作为局部剖视图与视图的分界线。如图613所示的拉杆的局部剖视图。
(4)标注
局部剖视图的标注方法和全剖视相同。但如局部剖视图的剖切位置非常明显,则可以不标注。
(二)剖切面的种类
图6—13
拉杆局部剖视图
剖视图是假想将机件剖开而得到的视图,因为机件内部形状的多样性,剖开机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规定有:单一剖切平面、几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组合的剖切平面等。
1、单一剖切平面
用一个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单一剖,所画出的剖视图,称为单一剖视图。单一剖切平面一般为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前面介绍的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均为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切而得到的,可见,这种方法应用最多。
2、几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
(1)概念
用两个或多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把机件剖开的方法,称为阶梯剖,所画出的剖视图,称为阶梯剖视图。它适宜于表达机件内部结构的中心线排列在两个或多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内的情况。
(2)举例
例如图6—14(a)所示机件,内部结构(小孔和沉孔)的中心位于两个平行的平面内,不能用单一剖切平面剖开,而是采用两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将其剖开,主视图即为采用阶梯剖方法得到的全剖视图,如图6—14(c)所示。
(a)
(b)
(c)
图6—14
阶梯剖视图
(3)画阶梯剖视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为了表达孔、槽等内部结构的实形,几个剖切平面应同时平行于同一个基本投影面。
2)两个剖切平面的转折处,不能划分界线,如图6—14(b)所示。因此,要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使之在剖视图上不致出现孔、槽等结构的不完整投影。当它们在剖视图上有共同的对称中心线和轴线时,也可以各画一半,这时细点画线就是分界线。如图6—15所示。
3)阶梯剖视必须标注,标注方法如图6—14(c)所示。在剖切平面迹线的起始、转折和终止的地方,用剖切符号(即粗短线)表示它的位置,并写上相同的字母;在剖切符号两端用箭头表示投影方向(如果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图形隔开时,可省略箭头);在剖视图上方用相同的字母标出名称“X—X”。
6—15 阶梯剖视的特例
(1)概念
用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交线垂直于某一基本投影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旋转剖,所画出的剖视图,称为旋转剖视图。
(2)举例
如图6—16所示的法兰盘,它中间的大圆孔和均匀分布在四周的小圆孔都需要剖开表示,如果用相交于法兰盘轴线的侧平面和正垂面去剖切,并将位于正垂面上的剖切面绕轴线旋转到和侧面平行的位置,这样画出的剖视图就是旋转剖视图。可见,旋转剖适用于有回转轴线的机件,而轴线恰好是两剖切平面的交线。并且两剖切平面一个为投影面平行面,一个为投影面垂直面,如图6—17(b)是法兰盘用旋转剖视表示的例子。
(a)
(b)
图6—17
法兰盘的旋转剖视图
同理,如图6—18所示的摇臂,也可以用旋转剖视表达。
(a)
(b)
图6—18
摇臂的旋转剖视图
(3)画旋转剖视图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倾斜的平面必须旋转到与选定的基本投影面平行,以使投影能够表达实形。但剖切平面后面的结构,一般应按原来的位置画出它的投影,如图6—18(b)所示。
2)旋转剖视图必须标注,标注方法与阶梯剖视相同,如图6—17(b)、图6—18(b)所示。
4、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
(1)概念
用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斜剖,所画出的剖视图,称为斜剖视图。斜剖视适用于机件的倾斜部分需要剖开以表达内部实形的时候,并且内部实形的投影是用辅助投影面法求得的。
(2)举例
如图6—19所示机件,它的基本轴线不与底板不垂直。为了清晰表达弯板的外形和小孔等结构,宜用斜剖视表达。此时用平行于弯板的剖切面“B—B”剖开机件,然后在辅助投影面上法求出剖切部分的投影即可。
(3)画斜剖视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剖视最好与基本视图保持直接的投影联系,如图6—19中的“B—B”。必要时(如为了合理布置图幅)可以将斜剖视画到图纸的其他地方,但要保持原来的倾斜度,也可以转平后画出,但必须加注旋转符号。
2)斜剖视主要用于表达倾斜部分的结构。机件上凡在斜剖视图中失真的投影,一般应避免表示。例如在图6—19中,按主视图上箭头方向取视图,就避免了画圆形底板的失真投影。图6—19
机件的斜剖视图
3)斜剖视图必须标注,标注方法如图6—19所示,箭头表示投影方向。
5、组合的剖切平面
(1)概念
当机件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用阶梯剖或旋转剖仍不能完全表达清楚时,可以采用以上几种剖切平面的组合来剖开机件,这种剖切方法,称为复合剖,所画出的剖视图,称为复合剖视图。
(2)举例
如图6—20(a)所示的机件,为了在一个图上表达各孔、槽的结构,便采用了复合剖视,如图6—20(b)所示。应特别注意复合剖视图中的标注方法。
(a)
(b)
图6—20
机件的复合剖视图
四、小结
1、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五、布置作业习题集6-2(6)、(7)、(8)、(9)
第二十九讲 §6—4 断面图
课
题:
1、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2、断面图的分类
3、剖切位置与标注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介绍断面图的概念和分类
2、讲解断面图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要求:
1、理解断面图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教学重点:移出断面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断面图的标注 教
具:挂图:“轴的断面图”
教学方法:讲课时需讲清三个问题:
(1)举例说明断面与剖视的区别,防止学生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避免把断面画成剖视;(2)指出断面图的作用和优点;(3)定性地指出断面图的适用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总结各种剖视图的画法、应用场合和标注,巩固剖视一节的内容,为学习断面图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课题
在上一节,我们重点学习了用剖视图来表达零件的内部结构。但对于某些零件,如种类,断面图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
国家标准GB/T17452—1998和GB/T4458.6—202_规定了断面图。
(一)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1、概念
假想用剖切平面将机件在某处切断,只画出切断面形状的投影并画上规定的剖面符号的图形,称为断面图,简称为断面。如图6—21所示。
(a)
(b)
(c)
图6—21
断面图的画法
2、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
断面图仅画出机件断面的图形,而剖视图则要画出剖切平面以后的所有部分的投影,如图6—21(c)所示。
(二)断面图的分类
断面图分为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两种。
1、移出断面图
(1)概念
画在视图轮廓之外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图。(2)举例
如图6—21(b)所示断面即为移出断面。(3)画法要点
1)移出断面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断面上画出剖面符号。移出断面应尽量配置在剖切平面的延长线上,必要时也可以画在图纸的适当位置。
2)当剖切平面通过由回转面形成的圆孔、圆锥坑等结构的轴线时,这些结构应按剖视画出,如图6—22所示。
(a)
(b)
图6—22
通过圆孔等回转面的轴线时断面图的画法
3)当剖切平面通过非回转面,会导致出现完全分离的断面时,这样的结构也应按剖视画出,如图6—23所示。
图6—23
断面分离时的画法
2、重合断面图
画在视图轮廓之内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图。如图6—24所示的断面即为重合断面。
为了使图形清晰,避免与视图中的线条混淆,重合断面的轮廓线用细实线画出。当重合断面的轮廓线与视图的轮廓线重合时,仍按视图的轮廓线画出,不应中断,如图6—24(a)所示。
(三)剖切位置与标注
(a)
(b)
(c)
图6—24
重合断面图
1、当移出断面不画在剖切位置的延长线上时,如果该移出断面为不对称图形,必须标注剖切符号与带字母的箭头,以表示剖切位置与投影方向,并在断面图上方标出相应的名称“×—×”;如果该移出断面为对称图形,因为投影方向不影响断面形状,所以可以省略箭头。
2、当移出断面按照投影关系配置时,不管该移出断面为对称图形或不对称图形,因为投影方向明显,所以可以省略箭头。
3、当移出断面画在剖切位置的延长线上时,如果该移出断面为对称图形,只需用细点划线标明剖切位置,可以不标注剖切符号、箭头和字母;如果该移出断面为不对称图形,则必须标注剖切位置和箭头,但可以省略字母。
移出断面的标注见表6—2。
4.当重合断面为不对称图形时,需标注其剖切位置和投影方向,如图6—24(a)所示;当重合断面为对称图形时,一般不必标注,如图6—24(b)所示。
四、小结
1、断面图的概念和应用场合
2、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
1、断面图标注的要点
4、断面图的分类
五、布置作业习题集6-3(1)、(2)、(3)、(4)
第三十讲 §6—5 其他表达方法 §6—8 第三角画法简介
课
题:
1、其他表达方法
2、第三角画法简介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介绍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2、介绍第三角画法
教学要求:
1、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要求达到简单应用的层次
2、了解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异同
教学重点:
1、局部放大图
2、有关肋板、轮辐等结构的画法
3、较长机件的折断画法
教学难点:用第三角画法实际作图 教
具:挂图:“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肋板、轮辐的画法”、“均布孔的画法”
教学方法:重点讲解局部放大图、有关肋板和轮辐等结构的画法、较长机件的折断画法。对于其他内容一般介绍,以后章节每遇到一处,再讲解一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断面图的概念和应用场合。
2、断面图的分类——移出断面和重合断面。
3、移出断面的标注要点。
二、引入新课题
机件除了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以外,对机件上的一些特殊结构,还可以采用一些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三、教学内容
(一)局部放大图
1、概念
机件上某些细小结构在视图中表达的还不够清楚,或不便于标注尺寸时,可将这些部分用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这种图称为局部放大图,如图6—25所示。
2、标注 局部放大图必须标注,标注方法是:在视图上画一细实线圆,标明放大部位,在放大图的上方注明所用的比例,即图形大小与实物大小之比(与原图上的比例无关),如果放大图不止一个时,还要用罗马数字编号以示区别。
注意:局部放大图可画成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它与被放大部位的表达方法无关。局部放大图应尽量配置在被放大部位的附近。
图6—25
局部放大图
(二)有关肋板、轮辐等结构的画法
1、机件上的肋板、轮辐及薄壁等结构,如纵向剖切都不要画剖面符号,而且用粗实线 将它们与其相邻结构分开,如图6—26所示。
图6—26 肋板的剖视画法
2、回转体上均匀分布的肋板、轮辐、孔等结构不处于剖切平面上时,可将这些结构 假想旋转到剖切平面上画出。如图6—27所示。
(a)
(b)
图6—27
均匀分布的肋板、孔的剖切画法
(三)相同结构的简化画法
当机件上具有若干相同结构(齿、槽、孔等),并按一定规律分布时,只需画出几个完整结构,其余用细实线相连或标明中心位置,并注明总数,如图6—28所示。
(a)
(b)
图6—28
相同结构的简化画法
(四)较长机件的折断画法
较长的机件(轴、杆、型材等),沿长度方向的形状一致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时,可断开缩短绘制,但必须按原来实长标注尺寸,如图6—29所示。
(a)
(b)
图6—29
较长机件的折断画法
机件断裂边缘常用波浪线画出,圆柱断裂边缘常用花瓣形画出,如图6—30所示。
(a)
(b)
图6—30
圆柱与圆筒的断裂处画法
(五)较小结构的简化画法
机件上较小的结构,如在一个图形中已表示清楚时,在其它图形中可以简化或省略,如图6—31(a)和图6—31(b)的主视图。
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图形中的相贯线允许简化,例如用圆弧或直线代替非圆曲线,如图6—31(a)所示。
(a)
(b)
图6—31
较小结构的简化画法
(六)某些结构的示意画法
网状物、编织物或机件上的滚花部分,可在轮廓线附近用细实线示意画出,并标明其具体要求。如图6—32即为滚花的示意画法。
当图形不能充分表达平面时,可以用平面符号(相交细实线)表示,如图6—33所示。如已表达清楚,则可不画平面符号,如图6—31(b)所示。
图6—32 滚花的示意画法
图6—33
平面符号表示法
(七)对称机件的简化画法
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对于对称机件的视图可以只画一半或四分之一,并在对称中心线的两端画出两条与其垂直的平行细实线,如图6—34所示。
图6—34
对称机件的简化画法
(八)允许省略剖面符号的移出断面
在不致引起误解时,零件图中的移出断面,允许省略剖面符号,但剖切位置和断面图的标注,必须按规定的方法标出,如图6—35所示。
图6—35
移出剖面的简化画法
(九)第三角画法简介
我国的工程图样是按正投影法并采用第一角画法绘制的。而有些国家(如英、美等国)的图样是按正投影法并采用第三角画法绘制的。
1、第三角投影法的概念
如图6—42所示,由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投影面组成的投影体系,把空间分成了八各部分,每一部分为一个分角,依次为Ⅰ、Ⅱ、Ⅲ、Ⅳ„„Ⅶ、Ⅷ分角。将机件放在第一分角进行投影,称为第一角画法。而将机件放在第三分角进行投影,称为第三角画法。
2、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区别
图6—42 空间的八个分角
图6—43
第一角画法原理
在于人(观察者)、物(机件)、图(投影面)的位置关系不同。采用第一角画法时,是把投影面放在观察者与物体之间,从投影方向看是“人、图、物”的关系,如图6—43所示。
而采用第三角画法时,是把物体放在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从投影方向看是“人、物、图”的关系,如图6—44所示。投影时就好象隔着“玻璃”看物体,将物体的轮廓形状印在“玻璃”(投影面)上。
图6—44 第三角画法原理
3、第三角投影图的形成
采用第三角画法时,从前面观察物体在V面上得到的视图称为前视图;从上面观察物体在H面上得到的视图称为顶视图;从右面观察物体在W面上得到的视图称为右视图。各投影面的展开方法是:V面不动,H面向上旋转90°,W面向右旋转90°,使三投影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如图6—45(a)所示。展开后三视图的配置关系如图6—44所示。
采用第三角画法时也可以将物体放在正六面体中,分别从物体的六个方向向各投影面进 行投影,得到六个基本视图,即在三视图的基础上增加了后视图(从后往前看)、左视图(从左往右看)、底视图(从下往上看)。展开后六视图的配置关系如图6—45(b)所示。
(a)
(b)
图6—45
第三角画法投影面展开及视图的配置
4、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
在国际标准中规定,可以采用第一角画法,也可以采用第三角画法。为了区别这两种画法,规定在标题栏中专设的格内用规定的识别符号表示。GB/T14692—1993中规定的识别符号如图6—46所示。
(a)第一角画法用
(b)第三角画法用
图6—46 两种画法的识别符号
四、小结
1、局部放大图、各种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2、第三角投影法的概念、第三角投影图的形成、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区别、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
五、布置作业习题集6-2(1)、(2)
第三十一讲 §6—7 机件表达方法综合运用举例
课
题:
1、机件各种表达方法小结
2、表达方法选用原则
3、表达方法综合运用举例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总结机件各种表达方法
2、举实例说明如何选择机件的表达方案
教学要求:会将各种表达方法综合运用到读图和绘图中去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法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
具:模型:“阀体”;挂图:“阀体表达方案”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运用具有多种表达方法的典型机件挂图,带领学生从视图、形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不知定量的课后习题,来锻炼学生独立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局部放大图、各种简化画法和规定画法。
2、复习第三角画法的有关知识。
二、引入新课题
本章介绍了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一些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这些表达方法在表达机件时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对于一个机件,应根据其具体结构选择使用,以达到用少量简练的图形,完整清晰地表达机件形状的目的。
本次课以阀体的表达方案为例,从中学习表达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分析比较复杂图样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机件各种表达方法小结
本章介绍了视图、剖视、断面的画法、应用范围及标注方法,归纳于表6-3中。讲课时参照表6-3讲解。
(二)选用原则
实际绘图时,各种表达方法应根据机件结构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在选择表达机件的图样时,首先应考虑看图方便,并根据机件的结构特点,用较少的图形,把机件的结构形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这一原则下,还要注意所选用的每个图形,它既要有各图形自身明确的表达内容,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综合运用举例
讲课时以图6—40所示的阀体的表达方案为例,说明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
图6—40
阀体的表达方案
1、图形分析 阀体的表达方案共有五个图形:两个基本视图(全剖主视图“B—B”、全剖俯视图“A—A”)、一个局部视图(“D”向)、一个局部剖视图(“C—C”)和一个斜剖的全剖视图(“E—E旋转”)。
主视图“B—B”是采用旋转剖画出的全剖视图,表达阀体的内部结构形状;俯视图“A—A”是采用阶梯剖画出的全剖视图,着重表达左、右管道的相对位置,还表达了下连接板的外形及4×φ5小孔的位置。
“C—C” 局部剖视图,表达左端管连接板的外形及其上4×φ4孔的大小和相对位置;“D”向局部视图,相当于俯视图的补充,表达了上连接板的外形及其上4×φ6孔的大小和位置。
因右端管与正投影面倾斜45°,所以采用斜剖画出“E—E”全剖视图,以表达右连接 板的形状。
2、形体分析
由图形分析中可见,阀体的构成大体可分为管体、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左连接板、右连接板等五个部分。
管体的内外形状通过主、俯视图已表达清楚,它是由中间一个外径为
36、内径为24的竖管,左边一个距底面
54、外径为
24、内径为12的横管,右边一个距底面30、外径为
24、内径为
12、向前方倾斜45°的横管三部分组合而成。三段管子的内径互相连通,形成有四个通口的管件。
阀体的上、下、左、右四块连接板形状大小各异,这可以分别由主视图以外的四个图形看清它们的轮廓,它们的厚度为8。
通过分析形体,想象出各部分的空间形状,再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组合起来,便可想象出阀体的整体形状。
四、小结
总结例题中阀体的表达方案的特点,从而推广到对于一般机件如何确定表达方案,总的原则是根据机件的特点,灵活选用表达方法,用较少的图形,将机件的内、外结构表达清楚。
五、布置作业习题集6-5(1)、(2)(三个图中任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