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屏风在空间设计中的探索论文[精选五篇]

屏风在空间设计中的探索论文[精选五篇]



第一篇:屏风在空间设计中的探索论文

一、屏风的形制演变

1屏风最初形制

汉代画像石上表现的有拱手跽坐者,面前摆放一张曲足低案,坐席背后是凹字形摆放的宽边抹素面屏风;在魏晋画家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中,带有帷幔的床四周围合着格子折叠屏风。在隋唐之前,屏风最初的形制主要强调其功能而少装饰,通常附属于座椅和床榻;在隋唐时期,屏风的形制逐渐多样化,出现了织锦、绘画等屏面装饰。

2.屏风发展时期

形制宋元时期屏风的形制发展完善,样式多样,有常见的落地屏风,亦有枕屏、砚屏、景屏等;从材质到款式都极为丰富。在传世名画中,我们可以见到以竹子、木质作为屏风的边框,亦有石制屏风;款式有了座屏风、地屏风、桌屏风等;屏心也从最早的绘画和织锦形式发展为螺钿、漆艺、石纹、金银、木纹、漏雕等多种装饰手法。在宋元屏风的成熟时期,屏风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称呼,所有用来作为屏借的家具陈设都被称之为“屏风”,这一称呼在之后屏风形制的成熟时期有所改变。

3.屏风成熟时期

形制由明开始“屏风”一词专指带底座的屏具,这类屏具以“座”计算,另又出现了“围屏”名词,这类屏具以“架”计算,可见明清时期屏风发展的兴盛与成熟。明清时期的“屏风”又细分为两类:座屏风和插屏式屏风。两种底座款式有所不同,座屏风的底座是与屏面相连的,插屏式则是分离式的。“座屏风”一般是三扇、五扇,以单数进行制作,三座屏风一般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形成“山”形,称为山字式座屏风。插屏式屏风一般是独扇,底座有墩子、站牙等构造,其形制变化多表现在底部的结构和屏心的装饰结构上。“围屏”则通常是多扇,可以曲折。最常见的形制是做成偶数,如四、六、八,甚至十二扇,有足或者绦环板,再复杂的是木鬲扇式,带有裙板、亮脚和绦环板等,形制是围屏和宋代格子门的综合变化演变,在高度上围屏可以通过增加“抹头”和绦环板达到目的。成熟时期屏风的形制多样,款式丰富,用料考究,用途广泛,成为中国居室家具常见的类型之一。

二、屏风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主要功能表现

屏风在不断的历史演变中,由最初的附属性功能发展为独立应用功能,之后在分隔空间、装饰室内环境、烘托使用者身份地位、引导景观场景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屏风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主要功能表现:

1.分隔空间

屏风最原始的功能是形成空间感,在最初的挡风遮挡的功能目的下,屏风被放置在坐席、床榻之后,在整体的空间中形成一个小范围的围合区域,能以屏风的造型和摆放位置改变围合区的朝向和私密度,较为便利地对空间二次布局。如北京故宫室内空间中有将插屏式屏风并列两座摆放,拼成较大的宽度,有时放在室内正房,形成前后两个空间,前面为正式会客,后面为家居起居厅;或将之放在东西内室旁的梢间,面向东西耳房房门,形成过渡空间。

2.引导景观

在传世名画中,我们经常见到古人将屏风运用到居住庭院中。在庭院景观中放置单面屏风用于临时的空间营造,有时在景观入口处放置屏风,取“欲扬先抑”之意,引导行人与景观的交通方向;有时在景观中放置漏雕屏风,在形成通道空间的同时采用“借景”方式与周围景观产生关联。在传世名作中经常能见到这种功能的表现,如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中竹院品古中就以大尺度的地座屏风放在院落中,形成引导和凭借,不仅以屏风营造出临时空间,更以屏风交融周围景观,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效果。

3.装饰环境

屏风是一件具有展示效果的家具,有大面积的屏面可以在上面绘制画作,粘贴丝织物,贴裱绣品,更能以石材、铜材、玉石、螺钿等工艺进行艺术创作,与整体居住空间环境相协调,达到装饰环境、强化室内环境设计效果的作用。如《红楼梦》中提到一幅“哨子石”制作汉宫春晓图样的屏风,就以精美的后宫妃嫔生活烘托大观园萱草堂的整体内部环境。

4.陈设用具

座屏风中有一类较为小型的,我们经常在传世名画中见到这种小屏风放在床榻或桌案上,与青铜器、玉石等摆放一起,成为陈设用品。成为陈设用具的屏风一般做工精巧,雕刻精细,讲究屏心的图案制作,与其他摆件一起,成为居住空间中具有人文内涵的陈设用具。

5.礼制习俗

居住空间中的屏风亦有浓厚的礼制习俗功能,如院落门口的照壁屏风、堂屋中的地座屏风,都在形制和图画中显示着宅院和房屋的用途,以及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屏风反映传统习俗和表现居室者身份地位的功能从兴起之时已有,是我们选择屏风形制所要考虑的功能目的之一。

三、现代居住空间中应用屏风元素的设计手法

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主要是人类的住宅空间设计、酒店住宿部分的室内空间设计以及与人类居住行为相关的室内空间设计,分为单体式、套房式和院落式居住。屏风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应用颇为广泛,如何使屏风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达到最完善的设计效果,需要我们在了解屏风的形制演变和功能表现之后,研究其设计应用手法,以便更为自如地应用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表达出设计师的设计需求和效果。设计手法是指运用某种设计元素的手段和途径,屏风设计应用手法是在综合各类屏风功能表现案例和深入了解屏风形制演变的基础上,对屏风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应用的方法总结。屏风作为一件传统的居住家具,具有灵活多变的造型构成和丰富多样的表面装饰,但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传统的屏风形制是无法满足更新、更现代的多样化需求的,应以不同的使用目的进行多种手法的应用,以满足不同种类的活动需要。屏风的设计应用手法主要有:

1.借形与转嫁

屏风的形制是多样化的,但传统的形制结构无法适应很多简洁现代的居住空间类型,以借形的设计手法,寻找同样功能目的的凭借形式,是现代居住空间对屏风分隔空间功能的一种应用手法;转嫁与借形一样,只是更加强调把屏风的功能性转化到其他形式之中。贝聿铭在其名作香山饭店设计方案中的很多地方用到了屏风的概念:在香山饭店的室内居住区域的空间内,采用矮墙作为空间隔断,矮墙做成地座式屏风的形制,并以漏雕纹样通透空间,这种与传统屏风的功能目的一样的空间构成,采用屏风的样式形制来达到同样的目的,是为借形;在北京艺术双年展中有一件家具设计作品,是将传统的家具陈设用品制作为与桌面一体的凸起,这种构思是将传统中在桌面上摆放的陈设用屏具功能转化为仿生形式,设计为固定的一体的形态,是为转嫁;我们常见的公寓房中有在较为窄小的客厅中以低矮或半通透的面体作为电视墙隔出客厅和餐厅的空间,这种手法也是借形转嫁的手法对屏风分隔空间功能的应用;更有在居住空间的院落景观设计中将传统的屏风形制简化为线条为主的景观小品结构,突出了屏风在引导景观、借景等方面的功能,具有极强的现代感和极为实用的功能性。在现代居住空间中,屏风元素以借形、转嫁的手法应用到设计方案中,达到内涵丰厚、功能完备的设计效果是较为常见的。这种设计手法的优点是保证了空间的分隔但不封闭,具有流畅、明确的空间功能分区效果。

2.重复与呼应

重复的设计手法在很多设计元素的应用设计中都有所应用,而屏风元素的重复手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不仅是在同一系列空间中重复采用屏风主题的形制,更能将屏风的具体形制进行拆解,然后将各个元素分别应用在入口、室内、立面造型装饰、屋顶等方面。我们依然可以从香山饭店的内部空间设计中看到这种手法的应用,它将屏风的面状感、装饰感作为分隔、立面装饰和屋顶构造重复的利用,使空间各个节点有了造型上的呼应,达到了空间的一体化和整体感的设计效果。传统家具的现代设计应用研究符合现今设计国际语境下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趋势,能够发扬民族优秀的设计文化传承,塑造中国室内设计的本土化特征,从而促进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和光大。屏风作为传统家具重要的类别,研究它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形制演变、功能表现和应用手法对室内设计发展、设计师实践都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二篇:室内空间设计中屏风的应用论文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上的审美提升,使得传统的艺术作品与文化元素不断被提及,同时也受到更多人士的关注。屏风也正因为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艺术特征和所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而更加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1屏风的概念与历史演变

“屏者,障也。”是指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屏风就是指在传统建筑装饰中室内外用来挡风或遮挡视线,引导人流的隔断或墙壁。它包括影壁也叫照壁(常用于室外)和室内屏风。一般用木材或竹子做成框架,在用丝、绸等布料与之结合,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屏风其历史由来已久,自西周时期起,至今已经有3600多年,当时被称作“邸”或“扆”,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也只有贵族家庭才可以使用。在战国时期才开始在民间流行,《史记孟尝君传》中记载,战国时代的孟尝君拥有门客千余人,他同这些人就席叙谈时,常在屏风后设书记官,以便记录谈话内容。到汉唐时期,几乎有钱人家都使用屏风,这也促进了屏风的发展,使得屏风有了多种形式的变化,由独扇屏风发展到多扇组合成的曲屏。同时也出现了屏风榻,有单扇、双扇,榻上设帐与坠饰,先得高贵典雅。到了唐代屏风的使用依然很普遍,并运用雕刻、镶嵌、书画等制作而成的屏风供宫廷使用,这也使得唐代的屏风的屏风从款式、图案、色彩、材质与工艺及其讲究,逐渐走向成熟。五代、南北朝时期,在继承的同时又不断创新与发展,出现了屏风扇。当时流行幔帐围屏床、围屏榻,其三面封闭,形成其独立的私密空间。明代屏风在宋元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做工上更加精致,细腻。出现了六屏、八屏、十屏、十二屏和有名的“拨水牙子”,材料上更是选用黄花梨、紫檀等高级木材为主,其作为装饰品已经远远超出其实用性。到了清代,屏风的种类与制作手段也都更加多样化,出现有宝座屏风、围屏、插屏,无论从材料选择、工艺技术与造型艺术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清代也是屏风发展的顶峰时期。

2屏风的类型与功能

随着屏风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屏风也有不同的种类与风格。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不同类型的分析。从结构上:有座屏、曲屏、插屏、挂屏、砚屏。从功能上:有实用功能的,地屏、床屏、枕屏、梳屏、灯屏、镜屏;有装饰作用的,炕屏、台屏、绣屏、挂屏。从制作材料上:有竹帘画屏、绢画屏、麦秸贴画屏、骨头镶嵌屏、磨砂玻璃屏。从装饰材料上:有彩绘屏、雕漆屏、刺绣屏。从题材上:有历史典故、文字名著、民间传说、山水人物、龙凤花鸟、书画装裱、书法绘画、博古屏风等。座屏又分多扇与独扇两种。多扇座屏又分三、五、七、九扇不等,通常都是单数,用活榫与屏帽相连接。独扇屏风又叫作插屏,是将一扇独立屏风插在固定的底座上。底座是中间立柱的纵向木墩,柱间有横梁相连,镶以余塞板或羝环板,下部用拨水牙子装饰。曲屏是可折叠的多扇屏,又称“软屏风”,其没有固定位置,可随意移动,运用钩纽进行随意组合,常用轻质木材料,屏心是在纸、绢等彩绘或刺绣上山水花鸟、名人书法加以装饰,更加方便灵活。插屏有大有小,大的可用于室内挡门,可以3米有余,由房屋的具体大小来决定,也可以只有20厘米左右,用于摆在案头。挂屏是指挂在室内墙上无座无脚的单扇屏,一般成对或成套使用,四扇一组叫作四扇屏,八扇一组叫作八扇屏,是一种纯陈设品。屏风是古人如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具,常起到装饰、挡风、遮障的作用。由于古代建筑基本都是土木院落式的,开始为了挡风出现了屏风,后除了挡风外还变为可以移动的隔断。因屏风常常被用于室内之中十分显眼的重要位置,也在其装饰上不断努力,渐渐发展成了一种纯装饰作用的陈设品。因此屏风在室内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分隔空间,遮挡视线

屏风在传统建筑中常用来分隔空间、阻挡视线,也使得一个建筑空间能具有多种功能,方便起居、会客、餐饮等不同的生活需求,主要是运用屏风的不同摆放于移出,并用幔帐与之配合,使得室内空间的布局发生改变。

2.2减缓气流,导向人流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布局中,大门内外常设有影壁。一开门就会有一扇装饰精美的影壁,令人赏心悦目。有了影壁,气流也就会绕道而行,气流减慢,更加接近人体气息所运行的速度,两种速度相同也就令人感觉舒适与健康。入口在空间结构中同样是起到重要作用,是人们由室外的大空间与室内小空间转换的必经之处。为了避免对空间突然发生改变而带来的不适感与压抑感,入口处的影壁也是起到了空间过渡的重要作用。

2.3多种空间的营造

屏风可以用来形成一种“板围半透”的空间形态,这种形态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也就使它有了不同的使用形式。能有效地区调节空间的尺度感与虚实度,并对比例、形象、气氛、明暗等都能产生奇妙的变化。屏风的不同运用还会给人一种屏前与非屏前的感受,它的范围没有十分清晰的限定于规范,只是依靠每个人的不同空间感受来进行划定,这又称为“心理空间”。

2.4装饰家居,美化环境

屏风自出现起一直是以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起着装饰空间,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随着屏风的广泛使用也出现了不同风格与类型的屏风。有纯装饰性,把诗画、书上箴言或座右铭相结合,做工精巧华丽的小座屏。有体量增大,装饰作用更加突出的类型,屏板上用书画山水人物装饰,屏座也雕饰及其精美。又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名贵材料也应用在屏风上。屏风也被赋予更多的人格力量,成为精神文化的一种载体。

3屏风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屏风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并成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西汉,并在两宋与明清时期广为流传,最初是起到挡风遮蔽的作用。又随着屏风的普及与种类的不断丰富,屏风又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被人们所使用,成为了纯粹的陈设品与装饰品。由于屏风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价值,其深受历代与各阶层人们的赞美与欣赏。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屏风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分隔室内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多种分隔方式对空间进行从新的组织与再创造。产生更多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由此屏风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3.1中国传统屏风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屏风在古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大部分为木构形式,气势恢宏,但室内空间松散,为了挡风变出现的屏风这种家具形式。同时,屏风又可作为可移动且方便的精巧隔断,安放在厅后与床后,用来依靠和挂放衣物。屏风又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载体,具有教育、审美、对话与娱乐功能等。人们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去反映出他们的思想与品位。在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和富有的人,尤其是一些皇亲国戚,富豪高官们,其希望凸显其自身的身份地位与财富。而屏风又能满足这些人们的虚荣心态。中国传统屏风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独屏,其是中国出现过的最古老的一种屏风式样,通常摆放于空间初端、末端或厅堂墙壁之后中央处。二类是围屏,多为U形,以中间屏板为中心,左右对称,产生极强的向心力。三类是联屏,就是将大小、长短、样式相同的单屏用双数屏扇相连接,并对屏扇进行充分的艺术加工,并对室内空间产生点缀与装饰的作用。中国古代传统屏风由于古代建筑受材料、技艺与生产力等多方面的制约,通常是一个空间有多种功能。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空间形态与空间要求,屏风也常于梁枋帐幔相结合,来满足所想要达成的效果。屏风与墙体的完全分隔作用不同其有很强的弹性空间,更加方便灵活可以对原有空间进行更加自由的组织,并且不破坏空间的整体性。屏风在空间内又能产生视觉焦点,并有极强的导向作用,使得室内空间更加秩序化与整体化。又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与艺术形态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也不断在屏风中运用。屏风也随着时代的步伐从未停歇。

3.2现代屏风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屏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其材料也不只是原本单一厚重的材料,更加偏向于轻巧、透明,如布、绢、藤铁、木饰面等,根据不同的装饰风格加以不同的运用,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与心理感受。现代屏风是要对所放置环境进行一定了解,并提出创造性方案与规划设计,并对屏风的工艺与技术进行思考与研究。其即会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古典意味,又会给人带入一种简单轻快的现代气息。并通过对不同空间的环境、主题、结构、样式进行不同的风格设计与艺术把控。

3.2.1屏风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在门口处,门厅的位置是由外入内,由内向外的必经之处,作为进入房间的第一道入口,通常放置有屏风。在风水学中称之为玄关,是用来遮挡室外风寒与光线之用,常与鞋柜、衣帽柜、梳妆镜等与之相结合,常使用通透性较强的屏风,既可以起到其相应的作用,又可以保持整个空间的完整性。在客厅中,屏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体现出这个家居环境的整体审美品位。常选用造型独特且设计感十足的元素用来烘托整个空间的氛围。在餐厅中屏风的使用也相对较灵活,可用屏风进行空间分隔,将其单独隔出一个厅,也可以将餐厅含于厨房、过厅或客房之中。通常可选用通透的折叠式或玻璃屏风,这样既可以起到隔断的作用又不影响光线与视线。屏风的图案,不要选用过于繁杂的图案,以免影响人的就餐环境与就餐心理。另外餐厅与客厅在空间中有一定的互动性,所以在设计风格与色彩、材料等的运用上也要相对统一。卧室的屏风常以恬静淡雅为主。可以放置于,床边、窗前、阳台或衣帽间处加以挂屏装饰,这样就可以将休息区与工作、读书或储藏等功能相区分开来,美化环境灵活空间。现代很多卫生间中会有入厕、洗衣、洗漱等不同的功能区分,因此屏风也常在卫生间中出现,可以将其作为一道活动的墙壁,用来灵活的分隔空间。在材料上常选用玻璃,既可以分隔空间又能延续空间。并对玻璃进行多种不同的艺术加工手段,形成虚与实、透与不透半透、有色与无色、清晰与模糊等多种表现手法,也使得整个空间更加灵动鲜活。

3.2.2屏风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屏风在餐饮空间中起到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多中式餐饮酒店中,畅游一字屏设置于空间入口处,十分醒目。用来吸引与招揽顾客,而且还能有效地阻隔视线并烘托气氛。现代餐厅中还以不同的隔断形式与围合程度来进行空间区分。有开放式与半开放式,开放式就餐空间其隔断高度低于座椅背,是在领域上进行了空间限制,半开放式的是运用平行垂直面、L形垂直面、U形垂直面以及联屏等方式对空间进行分隔,这种方式的私密性与领域感都更强。现代餐饮空间中还有其他隔断方式,有弹性的活动隔断、围合式座屏、动植物模型、绿化带、垂悬挂式等进行对空间的分隔。

3.2.3屏风在办公空间中的应用现代办公屏风要满足如主管、职员、小组、会议、洽谈等多种空间划分的不同组合,主要用于分隔空间。开放办公空间屏风的主要意义是在不影响人们相互沟通的前提下,创造出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减少相互干扰,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团队管理沟通与相互协作。要完成一套好的办公屏风系统,要能做到整合空间设计,适应和满足不同工作形态的多种组合,完善走线配套齐全,同时办公空间的组装与维护也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屏风在色彩上的运用也要配合公司的整体风格与形象,不同的色调感觉会给人不同的情感表达。冷色调大多给人冷静清爽的感觉,使人们感觉到剩余空间充足,但相对缺少个性化。暖色调会让人感觉,热情奔放有活力,但有让人感觉喧闹,不严肃难以静心思考。而中色调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给人带来理性严谨的感觉,多种场合的应用都很协调,如果是大面积的色彩应用,应以色彩组合为主,避免单调。

结论

屏风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艺术结晶,也在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变,反映出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格。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室内空间环境的功能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屏风也将作为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广泛地应用于各室内空间环境之中。

第三篇:屏风设计室内设计论文

一、郁制竹艺工艺特征研究

首先通过对郁制工艺的选材、下料、烧料、加温调直、火弯、郁弯、做围折、锯郁口、开郁口、挖郁口、火郁口、预制郁口、打架成型、刮青、嵌承挽、削竹面、安竹面、安压片、做竹枝丫花、安竹枝丫花等流程的研究为小郁竹屏风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实践依据。并通过对益阳小郁竹艺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的主要编织方式等特点的分析,使小郁竹艺产品得以灵活、多样地运用。最后通过对郁制工艺与其他工艺在屏风的屏心、屏框屏座等特征表现的分析,为针对研究小郁竹屏风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郁制竹艺条件下的构件形式研究

通过对竹材特性的研究,为不同竹材选择相适应的郁制工艺表现形式(大郁、小郁工艺)。分析现有的小郁竹器中竹构件的多种形式,如:主体框架、装饰部件、成型部件等形式;郁制工艺与竹刻、竹簧等在产品中主构件、装饰构件的呈现的不同形式,选择适合竹屏风的构件形式。

三、郁制竹艺屏风设计造型特征研究

郁制竹艺的连接特征分析:通过对郁制竹艺的烧料、锯郁口、火郁口等工艺的研究,了解小郁竹艺,如:围折、打架成型等连接方式与技法;郁制竹艺的装饰特征分析:通过对郁制竹艺的安花格、竹枝丫花的技法研究,了解小郁竹艺的装饰特点与图案形式;郁制竹艺的形式特征分析:通过对郁制竹艺的特点研究,了解小郁竹家具、灯具、文具等一般形式;郁制竹艺与其他竹艺造型特征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屏风的主框架、装饰部件等的研究,为小郁竹屏风实用性提供建设性的依据。通过以上研究,给以后的小郁竹艺屏风设计的构件设计、材料工艺、造型设计等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四、小郁竹艺屏风设计要素及其创新性研究

技术上:探讨小郁竹艺的技巧、方法与制作流程,分析与竹编、竹刻、竹雕、漆饰等传统手工艺相结合的可行性;造型上:通过对已有的小郁竹屏风的基本造型(多以扇形为主)和现代屏风多样性的造型(如:条形、圆形、多种几何元素相结合等形式)的分析,使以现代屏风为载体、小郁竹艺为基本技法的产品得以创新;构件上:通过对小郁竹屏风的屏心、屏框、屏座的构件分析,对其构件的原有造型进行从平面到半立体、立体等方面得以创新性;功能上:通过对小郁竹屏风的分割空间、挡风、导向等功能的研究,使其具有装饰、储物、照明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创新性;装饰上:通过对小郁竹屏风竹枝丫花、竹安花格等装饰工艺的研究,使其装饰图案结合现代设计中打散重构、渐变、对比等构成的方式进行创新;材料上:通过对钢竹、毛竹、麻竹自身特点的研究,验证其竹材与硬质材料(玻璃、金属、塑料等)、软质材料(纺织编织物、皮毛、布料)等现代材质相结合的设想;色彩上:通过对小郁竹着色工艺的研究,使其在同一色泽中的明度、纯度、虚实等方面有所创新。综上所述,基于小郁竹艺的屏风创新设计,可以创造出结构精巧、用材丰富、美妙绝伦的屏风家具,并赋予其生命特征,达到艺术与生活的和谐统一。更让小郁竹艺得以拓展传承与发展渠道,创新了传承与发展的方式,使这种工艺源远流长,留传千古。

第四篇:办公室中的空间设计论文(定稿)

一、具备美学元素的办公空间陈设

在办公空间中,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陈设品,办公空间就会缺乏生气和活力。这就好像人只有骨骼没有肌肉一样,是不完整的。室内空间陈设作为办公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空间设计的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居室办公空间设计中的美学元素,对设计办公环境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办公环境中陈设艺术品,就像在景观公园里设置楼台水榭、山河石草、幽静小路一样,能够赋予空间活力与生命力。内部环境的营造体现出的思想与感情就能体现出空间的整体意境与主题特征。观者感知环境的气氛与意境,进而冥想与回味,得到精神的享受,随着设计师的思路走进美的世界。

二、美学元素在办公设计中的应用

办公空间设计的内容、任务以及设计中体现的美学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公空间设计的根本任务,是让使用者在实际应用时感受到空间形象及空间效果的情感与内涵。因此,设计者应该对空间有一定的自我理解和诠释,有对空间的效果和功能的把握,要在设计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发现新的材料及设计手法,进而赋予空间时代感和设计美感。

2.色彩运用得当能够产生优秀的设计效果,既能使使用者获得美的享受,又能满足办公空间设计的功能要求。在视觉环境中,室内色彩产生的影响最大,会影响人们在办公空间内的工作效率及热情。室内色彩设计应随着现代美学观点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要遵循设计中的色彩构成美学规律。

3.装饰美学要素办公空间内在建筑整体立面的墙面、棚顶、柱子以及其他建筑构件是构成办公空间的主要部分,设计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饰和改造。在装饰过程中,设计者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并符合材质本身的特性,以便获得丰富的办公空间设计的艺术美感效果。同时,设计也要体现出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这三种美学元素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但不能单独存在,三者缺一不可。在办公空间设计中,整体美感元素的表达需要各级、各类美学元素和谐统一在一个整体框架中。从形态学的视角分析,整体的效应大于每一个个体的较多,仅仅依靠整体中的一部分,设计就不能体现出预想的效果。

三、结语

现代办公空间设计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综合满足经济效益、使用功能、环境氛围、舒适美观等各种要求。设计者需要运用美学知识不断丰富办公空间设计的内涵,不断提高办公空间设计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运用美学的心理作用,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更好地提升人们的办公质量。

第五篇:微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探索论文

一、“微设计”项目教学的项目内容如何编排?

“微设计”教学可选四方面为内容:节日贺卡、微新闻、微店、微媒体,四个内容技术层面无大差别,在文字修养、生活经验、商业感觉、沟通与传播能力、战略思想等要求上有个递进关系。中国节气多并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贺卡设计特别适合学生课堂训练,可作为“微设计”的重点,对于中学生可能完全够平面设计的要求;微新闻编辑能让学生能体会到记者的感觉,是激发学生参与时事新闻的好题材;微店设计侧重商业能力训练,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微媒体管理突出媒体素养与对社会事务的敏感性及整合能力,学生可以体会到自由媒体策划人的感觉,基本较高的综合素养。四个内容学习分别可以从静态到动态,难度要求因人而定。

二、“微设计”项目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微设计”项目的教学目标以粗显易见为宜,引导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完善学生的审美取向、创作意识。具体以字体及文字排列为先,顺带学习字体颜色选择及色彩搭配原理(色彩基本原理及应用),在练习中建立设计的核心能力,分解为三个教学步骤:

1)以字体的选择应用与文字的排版为“微设计”第一教学目标。“微设计”是对图片及文字进行的信息设计,其中文字是信息传播的主体。美术字体主要以宋体与黑体为母体,学习这两款字体的特征并能排列整洁,使之在字距与行距上适合阅读习惯,如此学生就能进行移动端图文信息的设计操作。更进一步对其他字体尤其是书法体进行鉴别应用,并能对单个文字的构造进行局部变化设计,如此就能钓起学生开展的“微设计”学习的兴趣了(以coreldraw为代表的矢量图形设计软件为好)。

2)以图文的色调设定为第二教学目标,解决色彩的协调性与可识别性教学目标。色彩素养是个细腻的活,需要长久的训练,但在移动端图文设计中可以进行简化,重点尝试明度对比与色相的邻近色、同类色、对比色关系即可。

3)选择节日贺卡、微新闻、微店、微媒体建设这四个项目的一两个内容,在实践中综合地落实点、线、面的运用,大小、轻重、聚散、方圆、艳素、肌理等视觉元素的对比与统一处理,同时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动画教学。经历如上三个阶段的教学,学生在10-20个课时后即可独立进行手机端应用的“微设计”,教师只需要在审美、规划、文字组织等大方向上给予指导即可,学生自然进入设计学习的佳境。

三、“微设计”项目实施的原理及指导思想

中国的设计教学没有书法与绘画般作为单独的一门艺术课程受到普遍重视,在非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中尤其薄弱,简单地参照西方体系,编排过于严谨而突出专业性。以“微设计”开展平面设计初级入门教学可以借鉴书法的教学方式,提倡“渐悟”与“整体教学”。“渐悟”指以学生为本体助其在技能及思想上渐趋完善,而非以知识体系为本体。我们书法大家与学龄儿童同样临摹二王或魏碑没人觉得不妥,因为大家都能从不同层面吸取其养分,都会有不同感悟。“整体教学”指学习内容为混元一体,直接从完整的设计操作入手。艺术教学是一个整体,一叠蒸笼的馒头一个透了就全熟了,无需分章分节地学习,枝节过多,逻辑过强必然导致情感与趣味不足,不贴合学生实际心理及情感,容易打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微设计”要求教师对平面设计有系统的了解,重视虚而不可见之处,此处的虚是关于思维、审美的本质性的“道、理”。教师犹如禅宗师父点悟徒弟,在生活实践中“一点、一悟”才可明心见性,在“微设计”实践学习中进行鉴别比较并不断磨练才可对“道、理”的部分产生实质性体悟,这需要教师的修养与功力,也需要引导学生做持续努力!“微设计”项目要体现出促成学生乐学、持续学习的优势!“微设计”富有娱乐性,设计内容能马上应用于生活,容易建立活泼快乐的课堂氛围,可作为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补充,但更适宜作为非专业平面设计教学的课程。“微设计”是改善学校平面设计教学的良好途径,也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迎合“微”潮流、创造“微”潮流的良好途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