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播音主持媒介融合研究论文
一、媒介融合给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加快自己前进的步伐,开始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相互融合,这种多元化媒介相融合是目前媒介发展的整体趋势。这种媒介相融合的优势是多功能、一体化。在信息量强大的今天,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来自不同媒介的讯息,而不再受传统媒介单一性的制约。此外,人们接收讯息不仅有即时性,还具有选择性。传统媒介的可看性较为单一,媒介相融合后,视频、图片、音频、文本等多元化的信息方式可供受众选择,并且增添了接收讯息的趣味性。此外,受众也可参与到节目中去,这种互动性也是传统媒体没有的。媒介的相互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单一性格局,并且也增强了传播的时效性和可看性,使传播效能更加优化。媒介融合的趋势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新的改变和影响,同时给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是和中国电视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也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中国电视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媒介融合的趋势,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也给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对于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我们应以全新的视角来考量怎样去迎合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并重新思考本专业的发展、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新的定位。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时代逐步取代传统的思维方式,它让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从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转变。媒介融合的发展一方面为媒体的发展形成了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培养新型的媒体人提供了无限鲜活丰富的内容。这些条件的变化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需要不断的优化。当然这种优化的实现,最终还要在播音主持的人才培养上起作用。具体来说,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传统媒介的制式,传统的更新,使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传播更具即时性,传播媒介更多,从而呈现出传播人员职业化、受众需求多元化、传播技术数字化、媒体运作市场化、沟通方式更加平民化和具有时效性等等。这一切又使得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等都要进行重新思考。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信息来源更加地丰富,信息的数量也越来越大,传播的速度也在加快,节目多元化呈现,播放方式也在增多,与受众的交流更加敏捷,这也就导致媒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伴随着大的环境和条件,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以及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都在媒介融合这一趋势下发生着变化。
二、媒介融合趋势下对播音主持人才的新要求
媒介融合的趋势使传播过程中信息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加频繁了,因此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变得更为主动,也让受众有了更多可以表达自己的权力。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络的普遍,这些新媒体盛行,使得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单一性日益显著,目前许多传统媒体的节目开始改变以往的节目形态,与新媒体结合,增加了节目的可看元素和受众的互动性,创新模式,从而保证收视或收听率。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对于主持人的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则更加严苛,播音主持的人才应不断加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及素养,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首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在媒介相融合的趋势下,信息的公开性和即时性是传统媒介无法企及的,因此作为播音员或主持人,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素养。因此不可随意传播不好的言论和不好的行为举止。手机媒体的盛行,使得自媒体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也就成就了普通受众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参与者,因此在信息公开化的今天,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着喉舌作用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是要能够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准确传播给受众,并让受众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正能量和美好。而这些都是以播音员、主持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的。同时播音员、主持人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还应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适应不同类型舞台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其次,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播音员和主持人必须增强专业素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媒体,主持人、播音员在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对整个节目的掌控和引导,因此,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但要有专业化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和舞台经验。比如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他在主持《我是歌手3》节目时,当中出现了一个突发性状况,主持人凭借稳定的心态和台风,用具有朴实且理性的语言化解了尴尬的局面,这代表着主持人不仅要有良好的主持经验,更重要的是稳定的心态、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主持人是以通俗的语言为广大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及对节目本身的感同身受,才能体现出主持人的专业性以及驾驭节目的能力。在信息高速化的现在,节目、受众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也给主持人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播音员、主持人专业化的程度也代表了其是否职业化的体现。在当今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播技术越先进,规范化要求就越高;产业化的媒体管理方式以及媒体的市场化,也同样要求规范化。因此,规范化就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规范化要求越高,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在保证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达到职业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传媒领域中取得一席之地。当然,规范性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为一个新闻媒体的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语言的规范化等等。最后,播音主持人才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个性素质。媒介融合使得节目的可看性增强,受众的参与和互动性也增强,因此,这也就需要主持人不能墨守陈规,要创新主持模式。这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才要有个性化的主持和播报的风格。只有提升自身的个性魅力,才能更好地为节目服务并被受众接受和认可。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主持人的个性素质也要不断地加强。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新策略
在媒体融合趋势下,节目的风格和形式也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播音主持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思考。首先,可借助新媒体,将新媒体融入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中去。媒介相互融合后,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信息的元素更加丰富了,能够以新媒体为平台有效地实施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自成媒体,也做信息的主动创造者。现如今,已经有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开始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互动性。比如借助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和受众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其次,加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这种实践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实践教学的单一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媒介融合后节目的丰富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在不断发展的媒介中节目的创新更需要主持人的能力的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专业要尽可能健全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环境,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自身能力以及专业得到锻炼。因此,加强实践训练,是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有效方式。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或主持人,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水准,也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所以这就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间的教学融合。比如将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写作、文化创意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与播音主持专业融合在一起,加大新闻采访、摄影摄像、新闻写作等与新媒体息息相关的课程学习。让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也学习到更加多元化的知识,并锻炼其实践技能。不仅做到“采、编、播”一体化,更要做到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底蕴,从而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来应对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对于人才的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播音与主持专业需要重新思考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的定位。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播音主持专业具有自己的优势,从而为传媒领域不断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第二篇: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宣传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一日千里,新闻传播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而愈加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激烈趋向,这对高校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应战和更高请求。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必需不时更新思想、改造传播方式、进步人员素质,深化研讨媒介融合的内涵和规律,不时丰厚高校宣传工作的载体战争台,推进高校宣传工作完成顺利转向和圆满重构。本文主要就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新途径进行剖析研讨。
[关键词]媒介融合论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一日千里,自媒体、流媒体等新兴传播媒介不时涌现,对传统信息传播提出了宏大的应战,传统新闻传播面对的外部生存环境和内在发展压力也不时增大。而且,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媒介的呈现,新闻传播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而愈加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激烈趋向,这就对高校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应战和更高请求。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施行,高校宣传工作的位置不时进步,成为对外树立形象、对内统一思想的重要载体和言论阵地。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必需不时更新思想、改造传播方式、进步人员素质,深化研讨媒介融合的内涵和规律,不时丰厚高校宣传工作的载体战争台,推进高校宣传工作完成顺利转向和圆满重构。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和特征
“媒介融合”这一理论,是指随着信息媒介方式和品种的丰厚发展,诸多媒介最终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向,是信息传播媒介多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是传统媒体与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表现为如下特征:
(一)传播技术融合媒介融合的一个明显标志性特征,就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发展。应该讲,促进媒介融合最终完成的首要要素,还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样,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成熟发展,为新型媒介提高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媒体融合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可能。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人们不再满足于守着电视,不再满足于阅读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介,更多地经过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链接世界,这也就使媒介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技术特征,呈现出多重传播技术的综合应用。
(二)传播文化融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媒介融合不只仅是技术的融合,还表现为多种文化、特别是平民文化的融合发展。在传统传播媒介背景下,传播活动更多地表现为精英文化和高端文化,传播活动的焦点也更多地停留在社会的精英层面和先进人物,草根文化并不遭到注重。但是,随着各类媒介逐渐融合,草根文化慢慢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普通人群亲密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都成了新闻信息降生的土壤,这使得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融合成为了一个显著特征。
(三)传播方式融合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方式也完成了融合发展。在传统媒介背景下,各大电视、纸媒是传播的主导,占领着主要阵地,对传播的内容、方式等具有决议性作用,受众处于完整被动和附属的位置,无法完成本人的个性化需求。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大量自媒体的涌现,受众也能够经过微博、微信进行主动传播,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很多新闻事情就是经过受众的自发传播,逐步被人们所熟知和关注。
二、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理想窘境
(一)高校管理者对宣传工作注重水平不够
当前,随着外部发展环境和内在发展任务的变化,高校本身发展也面临着宏大压力和竞争。固然,大多数高校管理者可以注重宣传工作,在一定水平上增强对宣传工作的投入和关注力度,但是,与倾注在教学科研和就业指导上的精神、物力、人力和财力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显得注重水平不够。此外,一些高校管理者固然对宣传工作高度注重,但就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搞好高校宣传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探究和理论剖析,以至不乏有极少数高校管理者以为,宣传工作就是办办院报和宣传栏而已,办得好不好无关痛痒,对高校本身发展意义非常有限。这些认知上的问题,招致一些高校宣传硬件设备跟不上宣传工作需求,无法满足高校宣传工作的客观需求。加之,高校正宣传工作缺乏明白、有效的政策支持,常招致宣传工作的发展缺乏耐久力,无法发挥其特效作用。
(二)高校宣传工作内容方式滞后
当前,高校宣传工作的思想认识大多还处在传统媒体时期,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向缺乏足够注重,对媒介融合的规律、特征及带来的机遇和应战研讨不够、剖析缺乏,招致高校宣传工作方式滞后、创新缺乏,缺乏应有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号召力。一些高校正新兴媒介微博、微信等固然完成了提高和应用,但是没有与宣传工作详细理论严密分离,宣传内容也与高校学华诞常生活学习相脱节,主动传播的痕迹过重,无法惹起高校在校生的关注和注重。一些高校的宣传工作对新媒介特性认识缺乏、注重不够,看到自媒体在学生中大量提高而无动于衷,没有深化地研讨如何有效应用新媒介去展开宣传工作。一些高校宣传工作固然也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媒介和新型传播环境有了一定认识,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但对新兴媒体战争台的建立、打造不到位,管理跟不上,内容存在滞后现象,没有亲密关注高校学生的信息需求点,效果自然也不明显。
(三)高校宣传工作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高校宣传工作者队伍建立、人才培育、梯队打造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专业人才缺乏。很多高校的宣传工作者都是由院系的行政干事、辅导员兼任,一些专职的宣传工作者也并不是专业新闻科班出身,他们固然对宣传工作充溢热情,但是专业才能缺乏,认识不够,缺乏理论根底和理论经历,对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发展缺乏有效的预见和推进。二是创新认识不高。当前,高校正宣传工作者缺乏必要的鼓励制度和奖励制度,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宣传工作者的工作激情、创新热情和变革豪情,招致工作干劲缺乏。一些宣传工作者满足于墨守成规工作,缺乏创新的主动性,这在很大水平上也影响了高校宣传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第三篇:播音主持论文
曲靖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谈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
作
者:
院
系:
学
科:
指导教师:开
题
报
告
学
号:
年
级: 专
业:
日
期:
致 谢
I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我的导师邵阳女士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感谢导师于百忙之中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对这篇论文的选题、文章结构、写作思路以及论文的撰写和修改给以耐心的指导。在此过程中,导师针对本论文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可以说论文的顺利完成凝聚着邵阳老师的辛勤汗水。在论文选题至完成过程中,邵阳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精神,都令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尊敬的邵阳老师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默默支持我的家人、同学、朋友以及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取时间来审阅本文的专家教授。
最后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还参考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资料、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使我论文的撰写少走了许多弯路,在此,谨向各位作者致以我诚挚的谢意。
II
浅谈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对电视节目编导的素质要求及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编导机制,以提高电视节目编导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电视编导;现状分析;专业素质;创新;
TV program director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V program director tea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proposed to the television program director of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director, television director
Key words: Television;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professional quality;innovation
目录
引言......................................................................2
一、当前电视节目编导素质现状分析......................................2
二、新形势下对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的要求.............................2 1.优秀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3 2.电视专业素质...................................................................................3 3.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3 4.灵性、悟性及韧性........................................................3 5.深刻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3 6.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3
三、对电视节目编导创新思维机制培养....................................................4 结论......................................................................4 参考文献..................................................................5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突飞猛进,资讯潮流的历史性飞跃加速了广播电视事业前进的脚步。中国电视经历了从节目时代到栏目时代再到频道时代的迅速转变,频道专业化、节目精品化、栏目对象化等对电视栏目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电视节目编导是电视栏目的创作核心,电视栏目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电视节目编导是否具有全面、过硬的专业素养因此成为电视传播竞争胜败的关键。
一、当前电视节目编导素质现状分析
从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现状来看,可以说是数量庞大,具有审美意识和相当高的艺术鉴赏力,有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懂得经营。但是目前的编导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新形势下对电视节目编导新的具体的诉求相比整个编导队伍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专门受过电视业务训练的人员比例不大,普遍“重实用轻培训,重经验轻理论”,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业务全面、综合素质好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的编导专门人才奇缺;科学管理相对滞后,薪酬体系与岗位权责缺乏有效匹配;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等等阻碍了编导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对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的要求
1.优秀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
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动力的新世纪,国际竞争开始转向社会高智能化的较量,即人才的较量。电视节目编导需要具有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和准确判断力,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捉社会动向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创作的结果。这是由当前历史条件、大文艺性质决定的。作为一名电视节目编导,首先要锻炼思想,陶冶感情,培养一种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与此同时,还要研究电视传播特性和受众心理需求,从而以更好策划创作出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作品。为此必须要善于抓住时代的脉搏、问题的主要矛盾,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沿。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抵制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恪尽职守建设“两个文明”,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竭诚为观众服务,对社会负责,同行业之间互助合作,以无私奉献精神传播先进文化。比如《焦点访谈》的选题内容是当前的热点、焦点话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如国家大政
方针,或者是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从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着眼选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大众关心、热切期待的社会重大问题。
2.电视专业素质
电视艺术是一门视听结合的、高科技含量的综合艺术,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性。作为电视编导要“熟其专业、知其动态”,并紧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灵活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数字特技、电脑动画),现场同期声、音乐、音响效果、影像资料等诸多电视语言元素来完成对客观事实的阐述和艺术的再现,使电视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随着非线性编辑技术和虚拟演播室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大量应用,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作为一名电视编导应该站在电视艺术的最前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和掌握这些前沿专业知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推动电视节目创作向前发展。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编导只有不断的研究新问题、新技术、新手段,扩充新知识,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成为电视理论与实践的学术领头人。比如《焦点访谈》的口号是“用事实说话”。在节目的片头,在快节奏又有震撼力的音乐背景下,闪出“用事实说话”的主题词;而黑白的颜色对比也暗含着是非分明、公正无私的寓意,展示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从片头的设计也可以看出来,一个类似眼睛的镜头从底层升腾上来,巡视一周,显示出关注与纪实的姿态。
3.审美意识与艺术鉴赏能力
编导一定要了解的电视节目的创作知识,欣赏中外一流的电视节目的代表作品,从鉴赏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博览与精取相结合。在广泛吸取艺术营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对电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审美,是电视艺术最本质的特征,而观众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的中介因素是人感情。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有了难以克制的感情流动,艺术家的创造才会发生。当观众被作品中蕴涵的激情所感动,才会引起心灵上的震颤,即感情共鸣。因此而产生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效应会引起人的思想升华和行为驱动,激励人们去探索、去追求、去抗争。在创作中就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驾驭栏目的建构,以适应观众审美需要。
4.灵性、悟性及韧性
人们归纳出编导要具备“灵”、“悟”、“韧”三性。电视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方式,具有突发性、瞬间性和触发性等特点,是激发作品创新的重要途径。它是在文化的不断积淀,艺术感知能力的不断加强,行为见解的不断超脱之后才爆发出来的。所以一个好的编导就要跨越思维定式和行业局限,从而谋求个性化的突破。而悟性是衡量编导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试金石。要提高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判断、综合能力,首先加强
自身修养与理论修养;其次要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有独到见解,对新生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高屋建瓴的理性认识和分析。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比如摄制组会经常遇到摄制经费、场地等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此时大家同心协力可能就会渡过难关,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电视编导更需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韧性除了表现在不怕困难方面以外,还表现在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上,编导要千方百计为实现自己的艺术构想而奋斗。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1998年新年伊始播出,当时创造了高达40%的收视率,编导张绍林既是编导又是摄像,他在谈创作体会时说,为了拍好《水浒》中的武打戏,最多的一个镜头曾拍了55遍。没有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是不可能拍出高质量的作品的。正像斯坦尼斯拉夫所说:“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要爱自己心中的艺术”。
5.深刻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
衡量编导素质的标准之一是对视觉语言运用得如何,即对镜头的把握。编导只有巧妙、到位、恰当地使用镜头,才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意图,阐明节目的内涵,才是对视觉语言的高境界的运用。蒙太奇技巧是电视创作的基础,创作者通过镜头的组织去创造含义、去叙事、去抒情,这都是建立在蒙太奇技巧的表意规范之上的,它成为电影电视制作的基本条件。蒙太奇不仅致力于连接镜头、场面,流畅地讲述事件发展的过程,而且要生动形象地描写故事,层层推演、详尽细致地展示事物,绘声绘色、形神兼备地刻画事物,体现出艺术表述的价值和特色。比如:用江河奔腾来抒发豪迈壮丽的激情,用乌云翻滚、雷电交加暗示情势险恶或心潮澎湃,用雄鹰展翅象征理想与自由,用白鸽飞翔代表和平与安宁„„这些都已经成为屡见不鲜的蒙太奇修辞形式了。在大量的MTV或电视广告中也见到过这样的处理。“国窖1573”的电视广告就是从看得见的“影像”和听得见的“声音”开始的,让人产生关于“悠久的历史”的联想。
6.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电视节目的生产是集体创作活动,而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集体的核心,是节目的灵魂,他有效协调各方面关系,参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各项具体工作统筹安排与操作执行。组织协调摄制组的创作人员,在节目录制之前要把节目的主题思想、目标风格和总体脉络等向大家介绍清楚,如向导播讲明意图和要求,导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所有人员特别是摄像师密切配合,拍摄出节目需要的理想画面,进而做到画面切换得当、自然、流畅。
三、对电视节目编导创新思维机制培养
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必须加强对细节的关注,如果说创新是种质变,那么这个质变必须经过“量变”的积累。要保证电视栏目的创新,就需要电视编导具备创新的素质[1]。重视细节,是要提倡电视编导在工作中的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合理的细节安排与场景设置有利于作品艺术美感的铸就。如果编导选择得当,它往往会起到以一当
十、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2]。要“熟其专业、知其动态”。电视节目发展演进日新月异,要使栏目能够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对编导的培训工作,随时更新编导的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掌握前沿的电视理念和全方位的知识。不断培养创新意识,主动研究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形成新思维,跟上形势的发展,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崇尚科学的态度去创作[3]。要给电视编导一定的自主权,满足编导高层次心理需要,充分激发创新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给电视编导创造集思广益,发挥才能的空间,既有利于满足个人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形成个人的风格。要进一步研究电视编导的心理需求,强化创作动机,多考虑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为其施展创新能力提供良好平台。要建立科学、系统、合理的评价体系,将薪酬、培训等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激发电视编导的策划和创作的激情,调动其创新积极性。要落实电视节目编导法规,促使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优胜劣汰。
结论
总之,电视节目编导作为电视传播过程中的“心脏”,作为电视节目选题、编改、制作、审定、播出等工作的制作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贯穿整个电视节目创作过程始终的核心人物,电视编导素质的优劣高低.就直接决定着电视艺术的总体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迎接新世纪电视事业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军.给摄像机装上“第三只眼”——兼论电视摄像师的编导意识[J].声屏世界,202_(10).[2] 郑美薇.浅谈新形势下电视编导的职能、素质与时代要求[J].中国对外贸易,202_(22).[3] 杨术,王淑华.浅谈如何激发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_(2).
第四篇:播音主持系论文
浅谈电视体育节目中的解说评论
与播音主持的关系
202_届播音主持系本科1班 吴楠
指导教师 张北丽 教授
中文摘要
体育新闻主持人的解说评论是一项综合艺术。从老一代体育主持人张之到宋世雄,直到我们现在多数年轻的主持人黄健翔,都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形成了多种风格。那么体育新闻主持人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呢?
首先从电视直播的特点看。广播电台的听众是“听球”,总希望电视台主持人尽可能快速地、详尽地介绍比赛过程,充分发挥声音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启发听众的想象力、创造力,能使听众把听觉过程变为形象思维过程,便于听众借助听觉来“收看”比赛。
从观众需要来看。在收看体育直播的观众中,既有体育专家,又有热情的球迷,还有众多的普通观众,他们希望主持人能为他们当好“导游”,引导他们观看比赛、看懂比赛。
这些电视转播的特点和观众的要求,就决定了我们的主持人不仅能解说比赛,而且能对比赛进行一定的评论。
关键词:体育节目;受众;解说;评论
Abstract
The sporting news director's illustration commentary is a comprehensive art.Opens from the old generation of sports director to Song Shixiong, until us now most young director Huang Jianxiang, all is begins a new career late in life, was a self-made person, has formed many kinds of styles.Which direction then the sporting news director should develop to? First looked from the television direct seeding characteristic.Broadcasting station's audience are “listen to the ball”, always hoped the television station directors fast, exhaustively introduced as far as possible the competition process, displays the sound language fully the expressive force and the power, thus inspires audience's imagination, the creativity, can cause the audience to become the sense of hearing process the thinking in images process, with the aid of the sense of hearing the competition.Needs to come from the audience to look.In looker-in sports direct seeding audience, both has the sports expert, and has the enthusiasm fan, but also has the multitudinous ordinary audiences, they hoped the director can for them work as good “tourguide”, guides them to watch the competition, to understand the competition.Not only these television relay characteristic and audience's request, decided our director to be able to illustrate the competition, moreover could carry on certain narration to the competition.Key word Sport program Audiences Illustration Commentary
目 录
前 言...........................................................................................................1
1、体育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的素质.............................................................2 1.1体育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解说的技能.............................................2
2、电视体育解说的分类.................................................................................3 2.1现场解说和演播室解说.....................................................................3 2.2描述式解说和评论式解说.................................................................4 2.3单人解说和双人解说.........................................................................5
3、体育节目的播音主持与解说之间的关系.................................................7 3.1体育节目的播音与解说的区别.........................................................7 3.2体育节目的播音与解说的相同之处.................................................9
4、体育节目解说员,播音员,主持人三者之间的关系...........................10 结 论.........................................................................................................12 致 谢.........................................................................................................13 参考文献.........................................................................................................14
前 言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受众精神文化的不断提高,体育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也越来越高。体育节目一直拥有这广大和稳定的收视群体,而且体育精神中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为现代社会所吸纳。
体育节目本身概念庞大,节目几乎包罗万象,有体育新闻的报道,有背景分析,有个路体育明星的人物专访,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有各种赛事的现场解说,有受众参加的体育谈话节目,还有服务性的体育节目,文艺性,游戏娱乐性的综合体育节目,等等。
从观众需要来看。在收看体育直播的观众中,既有体育专家,又有热情的球迷,还有众多的普通观众,他们希望主持人能为他们当好“导游”,引导他们观看比赛、看懂比赛。那么体育新闻主持人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呢?本文就在针对此问题进行浅述。
1、体育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要做好一名体育节目的主持人,较强的新闻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固不可少,但是极强的活动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黄健翔于1993年底考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1995年七月担任美洲杯足球赛事直播主持人。1996年赴英国转播当年的欧洲足球锦标赛。1998年赴法国转播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202_年接手意大利甲级联赛的现场直播工作;同年六月,赴荷兰,比利时转播欧洲足球锦标赛。202_年赴韩国,日本解说世界杯足球赛。202_年6月赴葡萄牙转播欧洲足球锦标赛。
1.1体育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解说的技能
体育节目主持人相对于其他节目主持人来说,要多一项“技能”,那就是对比赛的解说。体育比赛的解说不是概述,而是对比赛全程的报道;场上的形式瞬息万变,所以解说时眼,脑,口全要跟得上。既要做现场的描述,又要现场评论,还要对运动员做出介绍,信息量较多,难度比较大。体育比赛项目众多,仅球类就有许多种,此外还有各类田径,游泳,拳击,射击,赛车等等。解说时不需要很强的专业性,而且要求主持人熟悉各种各样的比赛规则,并且对他们的最新动态有极好的把握。
2、电视体育解说的分类
2.1现场解说和演播室解说
电视体育解说一般分为比赛现场解说和演播室解说。这两种解说方式各有特点,对解说有着不同的要求。
现场解说的解说者身处比赛现场,解说者常坐在比赛场地边上或者是观众席上。有时,解说者是在与现场隔绝的专用转播间内进行解说。
现在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都采用这种现场解说的形式。例如,今年在奥地利,瑞士举行的欧洲杯足球赛上,体育频道主持人段暄就亲临比赛现场,为我们现场解说了欧洲杯的全部赛事。还有在今年的NBA全明星大赛上,主持人于嘉和评论员张卫平就在美国的洛杉矶的全明星比赛现场,给我们带回了精彩的NBA全明星大赛。
实际上,在做现场解说时,解说者不仅要注意现场的比赛进程,还要注意监视器上正在播出的比赛画面,解说者要与负责画面切换的导播密切配合,才能取得现场转播的成功。有时,现场解说者还可以通过接说来引导导播将画面转移。例如,现场解说发现运动员准备入场了,可以用“运动员准备入场”这句话来提醒导播将画面切换到运动场的入口。
演播室解说是当前越来越多见的解说方式,随着供转播的比赛越来越多,所有的解说员也不可能全部都去现场进行解说。而且又有许多体育比赛是从全国各地或者是全世界各地进行转播的,比赛的现场只提供画面和场上的声音背景,解说者只能在播出地的背景声音中为这些比赛配上自己的解说,然后再进行实时播放。演播室解说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解说方式。演播室解说需要有一定的现场解说经验,这可以使你借助经验,想象屏幕以外的状况。
NBA直播中的解说员于嘉,能将成语词典用为解说中的一种武器。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看于嘉解说的篮球比赛绝对是一种享受。不管比赛的水平怎么样,他总能解说出一大串成语来。用事实来说话,以解说扣篮为例,他可以用成语讲一个扣篮动作解说的活灵活现,千姿百态。关于他用来解说扣篮动作的成语,就有:大鹏展翅,惊天动地,惊艳一击,开天辟地,神兵天降等,真是车载斗量。毫无疑问,通过这种方式,解说的文学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
2.2描述式解说和评论式解说
依解说目的与比赛项目差异划分,体育解说分为:描述式解说和评论式解说。根据解说人数分为单人解说和双人解说两种。
描述式解说多见于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速度比较快的比赛项目。描述式解说要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适当的语言描述,用语言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于比赛中。通过简单明了的分析使观众掌握比赛的全局与脉络,避免有的观众因为运动员动作快而看不清或者是看不懂。描述式解说可以减轻那些不太熟悉该体育项目的观众观看比赛时的理解负担。从电视上可以看到运动员的动作,但解说者仍然需要对动作加以描述。因为这些动作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有些动作还有自己的名称,这些都需要用语言描述才能弄清楚。因为大多数的观众都不是体育专业人员,对比赛的战术和动作都知之甚少。描述式解说介入比赛进程,解说会随着比赛起伏有剧烈的情绪变化,能对比赛气氛起到烘托的作用。好的描述式解说就像是观 众身边的一个既专业,又之心的朋友。虽然有时他的喋喋不休会使观众感到厌烦。但是,如果没有他,独自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会感到很冷清。
评论式解说一般适用于比赛气氛较为平和,动作较为简单活着速度较慢的比赛项目,如网球,游泳,垒球,台球等。这些项目,比赛的动作都不是很剧烈,解说员对动作的描述比较简单,评论性的分析比较多,解说的风格比较的理智。在看这种比赛时,观众多抱着欣赏的心情,情绪起伏不大,解说员往往用交流的方式分析比赛情况,类似于讲解。
2.3单人解说和双人解说
单人解说常用语描述式解说。这种解说方式要求语言连贯,两人很难协调配合。现在有很多都在使用体育专业人士在比赛的空闲时间进行分析,或者是由另一名解说员播出相关信息的做法。但是,一般在比赛中,都是由一位解说员独自解说。这种解说形式仍应视为单人解说,其他人只能起帮忙作用,并不分担对比赛过程的解说。
而双人解说多见于评论式解说。解说者可以有适当分工。例如,一位解说者负责描述场上状况或者是分析球员的动作,另一位解说者负责与现场状况有关的运动员的背景介绍。双人解说通常不适于描述性解说。描述性解说要对比赛过程进行跟踪解说,如果两个人参与就会造成解说的混乱。现在有些双人解说,其中一位解说者在比赛休息间隙介绍一些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既可以让主要解说者比赛间歇时有所休息,也可以使接下来的解说依据更加充分,达到密切配合的效果。
双人解说需要解说者之间配合默契,解说者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分工,话语转换应该自然,流畅。一般,在体育解说中请一位专业人士作为解说的顾问,由解说者在解说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这种以防占据主动的双人解说可以弥补解说者专业知识的不足。在目前的体育解说中较为常见。如果两人配合不好的话,往往会争抢话题,双方会各说各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两个人之间的默契配合呢?
首先,评论员要切实为观众着想,了解观众到底想要知道什么,经常代替观众来提问。虚心向顾问求教,不要因为害怕暴露了自己的不足而耻于向顾问讨教。顾问毕竟是专家,评论员本身就在该项运动的知识上有差距。有时体育评论员适时暴露一些小小的“缺陷”,观众反而会更加喜爱。
第二,评论员和顾问之间互相补充,互为铺垫。
在评论比赛的过程中,因为场上风云千变万化,评论员,顾问都难免出现口误,难免出现言之未尽的情况。因此要给对方有益的补充。
在一期NBA直播节目中,嘉宾杨毅在湖人队和火箭队比赛中场休息时报错了两对的比分。本身是湖人对上半场领先了6分。主持人于嘉说:“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很支持姚明率领的火箭队,我们也是一样,以至于杨毅都记错了比分。半场结束湖人队领先6分。”就这一句话就把比分给纠正了过来,帮嘉宾圆了场。
第三,在转播过程中,评论员对顾问,顾问对评论员,顾问和评论员对观众做出积极地多向的交流,往往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今年的欧洲杯足球决赛评论中,主持人刘建宏在决赛开始前就向两位指导提出了问题:“两队的交战记录怎么样,谁的胜算大一些等诸多讨论性的问题。两个指导各抒己见,并且谈论了各自的看法,这就与主持人之间形成了互动。这种多向的交流在转播评论的过程中若能恰如其分地运 用,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观众,评论员的情绪。一切比赛转播的成功与否,赛事结束后能否得到多数观众的认可,当然更多的取决于评论员自身的水平。但是在“评论员+顾问”的赛事评论模式下,评论员与顾问的配合问题也不容轻视。二者不但要配合默契,还要配合出一定的特色,才能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
3、体育节目的播音主持与解说之间的关系
目前,有很多人对“体育节目主持人”这个定义感到混乱。他们往往认为把体育解说做好了,就能成为一个有些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其实不然,体育解说只是话筒后面的工作,而体育主持则是镜头前面的工作,一个是语言表达为主的,一个是形体语言和有声语言的结合。
体育主持人不只要能对大型体育赛事进行解说,还要能主持体育新闻节目,体育综艺性节目,体育晚会等等。其中,体育新闻性节目是体育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体育新闻》的播报。
(引用)在《中国播音学》一书中,对播音创作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其中“体育解说”作为其中主要的一类被列在其中。书中正是这样解释的:“体育解说是对比赛现场实况进行的报道的一种播音创作活动。它要求解说员情绪活跃,反应速度敏捷,语言组织迅速,多采用快速介绍,评述语言表达样式。”
3.1体育节目的播音与解说的区别
虽然体育新闻不在主要的播音文体之中,但是我认为体育新闻的播音 与体育解说是和体育有关的两种不同的,也是并存的播音创作方式,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有着相同之处。那不同之处又有哪些呢?
1.体育新闻的播音员首先属于新闻播音的范畴。我们大家都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概述的,要求播报及时,准确,强调播好导语,处理好导语与主体的表达关系,体现出新鲜感,时代感,分寸感。在用声及表达上,要求语言节奏明快,声音纯正明朗。作为新闻播音范畴内的体育新闻播音员必须有新闻播音员所具有的一切特征。
2.体育新闻播音与体育解说的不同之处在于,体育解说是在一个相对时间比较长的时间段内针对一项体育活动或赛事实况进行详细的解说,介绍和评论,有时语言和情绪还具有煽动性。而体育新闻播音则是在十分钟,二十分钟内对几件或几十件新近发生的体育赛事以及相关的人,事物进行及时的播报,信息量很大而且很多。播音室语句完整,节奏明快,情绪积极向上,但不带有任何煽动的倾向,客观事实有理有据。
第三,体育新闻播音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体育新闻播音相比一般的社会新闻播音,从语言上要有更鲜明的节奏感,要有体育运动所特有的“动感”。但“动感”并不是真的在播音创作过程中让语句蹦跳起来,而是想象,也就是常说的“情景再现”。只是有动感还不够,流畅有动感的同时还要稳。这里的稳不是指语言中的四平八稳,而是指进行播音创作的时候,播音的语速要随着不同的体育项目特点而有相应的改变,随着比赛的激烈程度而进行调整,就好像一名参加200米跑步比赛的田径运动员一样,比赛时要有快速的启动,赛程中有一段需要既有速度又迅猛的冲刺。有了变化后,我认为还要回到稳。这时的稳就是指播音创作时语速快要快得起来,慢摇慢的下去,该停顿时要大胆的停顿,不能快起来就给观众一种赶的感觉,快的都喘不过气了。以往很多人认为体育新闻播音语速就得快,那才像体育。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所以在播出时间相对较短的体育新闻节目中,语言准确,流畅,达到动中有稳,稳中有变,变中有稳。
第四,在进行播音创作时情绪上要有一定的激情。这个激情并不是激动,不像体育解说员在解说比赛时所带有的一定的煽动情绪,更不像有些球迷那样疯狂的激动情绪。成为体育播音员要有健康的仪表,还要有激情。我们大家都知道,也能体会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全民健身。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节目主持人,尤其是体育新闻播音员给观众的直观印象和感觉都应该是健康的,精神十足的,而不是柔软无力,病病歪歪的。
以上四条就是说体育新闻播音与体育解说这两者的区别。
3.2体育节目的播音与解说的相同之处
它们的相同之处只有两个字——“体育”。体育把它们紧密的结合起来,也正是由于这一专项性,决定了体育新闻播音除了具有体育播音的一切特征外,更要带有体育的色彩,以区别于一般的社会新闻。
奥林匹克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体育运动又处处体现着力量与速度,竞争与拼搏,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泪水。我觉得体育新闻播音员首先要熟悉体育,使自己喜欢上体育,再进一步研究体育。在了解了体育的方方面面之后,当然这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完成,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自信心。其次就是要在体育播音的时候严格,准确的掌握,播报体育项目的名称,选手的名字以及各项成绩等。因为体育新闻的受众是一个非 常固定的群体,他们有的是从事体育工作的内行人,有的是虽然没有从事体育工作,但是非常喜欢体育项目,也算是半个内行人。那么《体育新闻》就是他们了解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当自己所面对的众多观众是那么多的内行人,专家的时候,播音员自己要争做一名成功的内行人。
如果把新闻播音员比做事一棵大树的话,那么体育新闻播音员就是这棵大树旁的一棵树苗,在吸收了大树的精华,又吸收了体育这块土地的营养后,树苗终于有一天会成为参天大树。
4、体育节目解说员,播音员,主持人三者之
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来谈谈体育节目解说员,播音员,主持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对观众对体育节目的视听需求,心理和审美要求,以及对节目的认同感,体育节目播音员和主持人必须是电视从业人员,尽管每个人都可以突出个性化的特征,但他始终代表的是电视媒介,而不是个人。而体育节目的评论员可以不是电视从业人员,观众对其外形,声音,语言,气质等不会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只是对其专业性的分析,判断极为看重。评论员观点的个人色彩比较突出,它鲜明,准确,有理有据,令人心服口服。这是体育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难以达到的。
通过对体育节目播音员,主持人,评论员职能的划分,再结合目前实际状况,我认为,播音员,主持人,评论员是体育节目的三个工种,它们有交叉,相同,相融的地方,也有质的区别。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缺一不 可。就当前节目的现状来看,体育节目播音员,主持人,评论员几乎都是三位一体的。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节目的质量。一开始观众还是可以认可的。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三位一体现象仍然存在,是体育节目没有得到发展更新的结果。如果我们只是继承历史,传承不懂得创新改进,那么我们的水平就不会提高,就会被观众所摒弃。
结 论
所以,创造条件,明确体育节目播音员,主持人,评论员的工作界限和工作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细化工作内容,进一步研究各自的创作规律和方法,是我们走到这个创新必然关口的明智之举和迫切之举。
播音员可以通过积累,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主持人。主持人可以精通专业一个项目或对该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成为某以项目的评论员。评论员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学习从事播音主持的工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播音员——主持人——评论员是体育节目的发展趋势,我们只有立足现在,找准目标,选对道路,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迎接日新月异的机遇和挑战。
致 谢
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我感觉自己在各方面都提高了很多。即将毕业,仔细想来,有很多不舍之情。在学校里,我不尽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在此,向学校所有的教师领导表示深深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同时也感谢我的专业老师和指导老师张北丽的悉心指导。在学校,张北丽老师认真负责,不断地为我们传授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我受益匪浅。张老师工作教学时认真负责的态度也着实让我感动。而且她不仅交给我们专业知识,还教育怎样去做人,融入社会。
最后还要感谢马院长,张院长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条件和硬件设备。还有我们班同学,他们都在学习生活中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技巧与艺术实用全书》主编:梁国智 安徽音响出版社 [2]《电视体育节目的解说与主持》
主编:岑传理
中国经济出版社
第五篇:播音主持论文
如何做好金鹰节颁奖晚会的主持人
单玉洁2011409077工商管理类二班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期待站在镁光灯下,以更加鲜活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他们可能有甜美的嗓音,但是唱不出动人的歌曲,他们可能擅长各种调侃,却缺乏肢体语言的表达,此时,往往有更多的人会把目光投向主持这一行业。在他们的眼中,主持就意味着背诵稿件然后将信息传达给社会各界,只要表达能力强,再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足矣,然而,主持作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于一身的行业来说,需要更多的知识与技巧。
前两天看了202_年金鹰节颁奖晚会,整场晚会中主持人何炅老师的表现可圈可点,下面就参照该场晚会,谈谈如过举行一场金鹰节颁奖晚会,主持人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金鹰节中“中国金鹰电视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电视艺术综合奖,其前身为“《大众电视》金鹰奖”,是国家级的唯一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电视艺术大奖。晚会现场明星云集,那么作为该场晚会的主持人同样不能逊色,能够熟练的背诵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预先写好的主持稿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才艺的准备的必须的,以便应付现场的突发情况和观众的特殊要求。此外,多名主持人共同主持一场晚会,那么主持人之间需要做好明确分工,并相互了解且能够顺利沟通,才能实现完美的配合。为了预防忘词等事件的发生,主持之间要熟悉对方的稿件并自备卡片等,才不致冷场。
其次,主持是唯一贯穿整场晚会并引领整场晚会走向的标志性人物,因为要和社会著名演艺界明星以及社会各界名人打交道,那么在晚会之前就应做足台下作业,要了解并熟知晚会当今所有到场的嘉宾和颁奖嘉宾的名字,职业成长经历,职业生涯甚至是其家乡和方言以及身体状况等,还应对网络,微博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在活动现场热情迎接所有到场者,按职位等引导各位嘉宾合理就做,进行适当的台下交流,这将更便于台上的对话。在202_年金鹰节颁奖晚会中,无论是文章的“只要不是张杰就好”,还是吴秀波的“我酥唱歌”,何老师都能随口说出文章的儿子追着来访的张杰叫爸爸和吴秀波的微博粉称呼他为我酥的典故,在使艺人感觉备受重视和关注的同时,也为不了解情况的现场观众解了疑。而在为电视剧《中国1921》颁奖时,何竟然不知道其编剧的名字,只是用了代表人三个字匆匆掠过,幸亏在后来的谈话说在代表人后特意重复了一下名字才挽回了这个失误。而面对著名导演王朝柱的耳聋,何老师又显然准备不足,当王导说你说什么我听不到的时候何老师一脸茫然。这些细节我们都应注意并从中吸取教训,学习经验。
作为晚会的主持人,你是控制晚会进度和走向的人,应当提前了解整场晚会的流程以及细节,时刻关注场上场下的动向,并面对突发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样是202_颁奖晚会上,吴秀波唱歌时不想用固定麦克想要用撒贝宁主持手中的无线话筒,而撒贝宁竟毫无察觉,何老师在旁边说,小贝,秀波好像要借你的话筒用,才避免了台上两人的尴尬处境。且吴秀波和马苏一起上台领奖,在马苏发表完获奖感言后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吴秀波的VCR,何老师清楚这点,所以当马苏讲话完毕站在舞台旁边时,及时道“来我们先请马苏先下台休息”,不致使演员被长时间搁置在舞台上无话可说又无事可做。当晚会邀请小宋佳的第一任演艺老师为其颁奖时,小宋佳流下了感动的泪,何老师准备了纸巾为其擦拭以免妆花掉。
此外,艺人是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都被媒体以及舆论大众密切关注,作为该场晚会的主持人
需要权衡轻重,察言观色,既要尊重艺人的隐私,还应尽最大的努力满足群众的要求,在面对刁钻的问题和突发的情况时,要及时帮艺人解围。当群众提问马苏什么时候结婚时,一句没有想过轻巧带过而主持人也并不多问。当刘威提问文章是谁为他提名时,文章一脸茫然,何老师及时补充道“就是文章你做配角,让陈一冰做主角”,才为其解了围使陈觉得不是明显的被忽视的存在。
晚会的主持人还应对晚会投入充沛的感情与激情,充分调动现场的气氛,既不能矫揉造作又不
能表现得很冷漠,哪里是晚会的高潮,哪里是喜悦的哪里是悲伤的要有精准的把握。当问及李永健的妻子儿女时,何炅和李永健双双落泪,话题的选取戳中了所有电视人的软肋,将晚会的感情推倒了一个新的高潮,为一场普通的颁奖晚会注入了更多的感动。
最后,作为有时间限制的节目和晚会主持,对时间的控制就落在了主持人的身上,既要按规定的时间将整场晚会顺利进行完,又不能生猛的中断老演员的发言,主持应根据对时间的把握调整自己的发言时间长短以及语速等等。
晚会结束,应协助工作人员安排退场,向前来的明星艺人致谢致贺。使得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