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顶板离层监测数据采集仪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根据数据采集仪的测量原理,结合现场顶板的实际情况,采用以机械开关为基础的的磁编码直线相对位移传感器, 实现顶板下沉量的非接触式测量,采用MSP430F4793IP超低功耗单片机实现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显示、报警及传输等功能,从而为顶板支护提供依据。
论文关键词:数据采集仪,锚杆支护,顶板离层,监测
1.引言
顶板离层是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锚杆支护巷道来说,顶板离层则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锚杆支护巷道进行离层监测,掌握顶板离层的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顶板失稳、避免突发性破坏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顶板离层监测数据采集仪就是用以测试锚杆长度范围及范围外的顶板离层状况的监测仪器,用于判别锚杆支护参数是否合理,巷道服务期间顶板是否稳定,并以此为依据来避免顶板事故发生。
2.数据采集仪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顶板离层监测数据采集仪主要用来采集编码器的脉冲信号表示出的顶板离层的相对位移,并保存在闪存中,可通过无线装置对该设备进行各种参数的设置及存储数据的读取。
2.1数据采集仪的组成顶板离层监测数据采集仪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数显设备:该数显设备可实时监测显示顶板的离层量,当顶板离层量超过一定限度,仪器报警。该数显设备的处理器采用Microchip公司生产的MSP430F4793IP,其性能优越,功耗低,资源丰富,数据处理能力强。
(2)机械放大器:该放大器主要是对顶板的离层量进行放大,以便于采集存储。其外壳的材质选用ABS树脂,该树脂具有突出的耐冲击性、阻燃性和耐磨性等优点。
2.2数据采集仪的工作原理
矿用本安数据采集仪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桥式电路进行测量、采用机械式放大装置进行放大,对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信号处理,之后进行存储、显示。其测量原理是:
A、B两相脉冲分别通过MSP430F4793IP单片机的P1.2/P1.3中断采集,以A相为基准。当单片机中断侦测到A相脉冲触发中断,判断是上升沿中断还是下降沿中断,如果是上升沿触发中断,当侦测到B相脉冲高电平时,计数器计数值加1,否则减1;如果是下降沿触发中断,当侦测到B相脉冲高电平时,计数器计数值减1,否则加1;P1.2中断完成前,反转A相触发脉冲标志MSP430F4793IP。
3.数据采集仪电气研究
3.1主机芯片的选型
数据采集仪主机对PIE—1000-G05E光电轴角编码器的输出脉冲进行收集、运算、存储和检测,通过数据转移设备对设备进行设置和各种参数及存储数据的读取,同时还实现和上位机的通讯。主要使用的芯片和设备包括单片机(MSP430F4793IP)、串行闪存芯片(JS28F128)、实时时钟芯片(PCF8563)和总线控制芯片(EP1C3T100C8)。
4.结束语
实践证明,该仪器是有效监测巷道顶板离层的仪器,其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测试快速可靠、效果很好,非常适合锚杆支护巷道的日常监测。有效地防止了顶板事故的发生有利于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此数据采集仪的使用实现了矿井巷道顶板监测智能化,使煤矿巷道顶板安全管理的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为煤矿安全管理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本文作者创新点:在深刻理解顶板支护理论与数据采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践,推出数据采集仪,实践证明该仪器能有效监测巷道顶板离层情况,有效防止冒顶的发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王诚,高谦,李月,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离层的现场监测与分析[J] ,矿业工程,第 4 卷 第 6 期,29-30。阎学文,等,低功耗顶板离层仪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第28 卷第4 期,404-405。黄夫宽,王显森.BY-III 型顶板离层指示仪在五沟煤矿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33): 340-341。李兰,宁永海,基于CH372的USB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34:76-77。谢希,张伟健,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原理及在材料应变测量中的使用[J],科技纵横,2009.7,225。张少华,曹卫忠,钟国强,DL Z-2 型顶板离层指示仪的研制与应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2.No.4,113。郭书英,顶板岩层结构探测仪采集技术研究[J],19-21。刘军动,煤巷巷道顶板破碎区离层仪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J],科技创新导报,2009 NO.04,96。
第二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LabVIEW及MSP430F5529单片机构成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及设计,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个主要模块来进行阐述。MSP430F5529作为前端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到的电压通过串口传到上位机LabVIEW界面。
关键词:MSP430F5529,单片机,数据采集,LabVIEW
LabVIEW程序设计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Lab-VIEW的使用灵活性和功能完整性也很强大。MSP430F5529单片机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从结构上来看比较简单,此类单片机工作电压区间比较低,耗能相对较低,内部集成了许多功能模块,功能完整性比较强大。结构简单的单片机系统与LabVIEW上位机的串行通信的功能结合,增加了系统灵活性。同时,又利用了MSP430F5529的超低耗功能,降低成本,使用简便。另外,虚拟仪器除了在物理形式上实现之外,也可以实现系统内的软件、硬件资源共享。将两者结合的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无论是从运行效率还是编程方式,都展现了强大的优势。
1数据采集系统
1.1数据采集系统需求基于LabVIEW及单片机构成的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和设计,其中MSP430F5529单片机、ADC转换器组成的下位机数据采集系统实现采集电压的功能;采集到的多路电压信号被发送至LabVIEW程序功能模块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显示数据处理的结果;研究电平的转换。下位机的TTL电平转换成上位机能够接收的RS232电平。首先系统进行初始化,然后单片机通过串口进行多路数据采集,打开ADC转换器,开始转换,读取转换结果。然后发送到上位机界面,显示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1.2数据采集系统方案设计的采集系统以上位机数据显示界面和数据采集系统实物的形式呈现,研究上位机与下位机的数据交互机制,实现数据的交互。方案:在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需要研究一个电平转换,采用MSP430系列单片机作为下位机采集模块,LabVIEW作为上位机处理模块;两个模块之间加入电平转换模块,采用的是CP2102转换芯片。此方案编程简单且方便,成本也相对较低,从整体来说也比较严谨。系统初始设计时,第一部分设计下位机单片机模块,启动A/D转换,得到的转换结果发送到单片机处理。并且加入了LCD显示模块;第二部分设计上位机LabVIEW程序处理模块,将采集到的结果上传到上位机显示。设计方案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2下位机采集系统设计此次设计采用
MSP430F5529Launchpad,MSP430F5529开发板内部集成A/D转换模块,多路电压采集系统下位机的重点在于A/D转换,所谓A/D转换即指模拟量等转换为数字量。MSP430F5529单片机可以自定义参考电压,此次设计的参考电压设计的是3.3V。所以本数据采集系统可采集的电压范围是0~3.3V。本设计是采集多路电压,转换的方法模式是采用转换速度较快的序列通道多次转换,提高转换速率。在程序设计里面是用ADC12CONSEQ_3来选择采样模式。同时,定义了ADC12SHP等于1,来定义信号的来源是采样定时器。ADCMEMx存储器用来存储转换结果。此类存储器是CSTARTADDx位定义的。参考电压和通道是需要经过定义才能工作的,一般是通过ADC12MCTLx寄存器。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的下位机流程图如图2所示。首先执行端口初始化,第一步便是关闭看门狗,在MSP430单片机中,主程序首先要关闭看门狗,如果不关闭看门狗,程序执行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导致程序无法运行。因为看门狗有定期重置CPU的功能。然后端口定义,ADC转换和串口通信的工作模式的初始化,之后进入中断采集数据,在有信号输入的时候才会进入中断,如果没有外部电压信号的输入不会进行中段。采集电压信号后开始转换,转换完成之后数据被传送两个方向:一是传送到LCD显示,二是发送到上位机LabVIEW程序界面显示。在AD转换的过程中是进入中断进行数据测量的,此次多路数据采集系统的下位机设计的中断标志位采用ADC12IFG寄存器设置。MSP430单片机的中断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亮点。想要有效提高程序运行的速率,在程序中加入中断便可实现。MSP430单片机的每个片上运行后,CPU便被唤醒,此时低功耗模式是不存在的,中断完成后,CPU脱离唤醒模式。此时的单片机回到低功耗状态。在下位机串口发送方面,U-CA0CTL控制寄存器来定义了时钟源,需要通过相应的时钟源来确定波特率,此控制寄存器的第0位是USCWRST,它具有软件复位的功能,在设计中需要使它置1,那么逻辑将会在复位状态一直保持。第6到7位的UCSSEL,用来选择时钟源,时钟源选择的是AMCLK,那么UCSSEL的状态是01,此时的波特率需要求出相应的分频细数来定义,AMCLK的频率是32768Hz。跟据定义,在低频时钟的情况下,分频参数是时钟频率与波特率的比重,此次设计的波特率是9600,因此可以得出的是分频参数是3.41,所以,UCA0BR0等于3。
3显示界面上位机设计
3.1上位机LabVIEW设计此次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的上位机LabVIEW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上位机的部分,首先设计了单路的电压数据采集系统,其程序框图如图4所示。上位机LabVIEW的设计首先是配置串口参数,参数的配置与下位机端要保持一致,参数配置完成后要进入while循环中的VISAREAD,读取从下位机传来的数据。单路数据采集就是直接显示电压。加入while循环的目的是使程序可以一直运行,而且是直接只运行读取缓冲区数据部分,不用每次都配置串口参数,提高了程序运行速率。3.2TTI与RS232电平转换MSP430单片机输出的L电平与上位机接收的电平不是同一种,分别为TTL和RS232。所以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需要进行转换,15V~5V指的是RS232电平逻辑1时的状态,而逻辑0的话,是在+5V~+15V,而TTL电平逻辑0在0~0.8V之间,逻辑1在2.4V~5V之间,所以在TTL电平与RS232之间,需要进行正负逻辑的转换。在此次设计中选用的是主要由CP2102转换芯片构成的转换模块。同时里面也集成了MAX2485和MAX232通信芯片。CP2102是一种品质较好,工作比较稳定的且性能强大的转换芯片。整个转换模块体积小,便于移动。此次设计用MSP430F5529专门用于串口发送的P3.3口与RX引脚连接。如图5所示。CP2102的RX引脚专门用来接收TTL电平。CP2102的另一端与电脑相连,打开上位机LabVIEW程序,串口信息配置好之后,便可以显示采集的电压数据。
4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测试
为了便于系统能够成功采集数据,采集的电压采取就近原则,直接采集单片机管脚电压,此次测试三次电压分别为:3.3V电源管脚电压、普通管脚电压(1.78V)以及GND管脚电压(0V)。由于误差作用,系统不能准确测到3.3V,以及3.3V会对旁边线路产生影响,所以第二路电压信号会从1.78V拉高到2.76V,第三路接地,所以是0.00V。除去显示结果以外,增加了波形显示,使采集到的电压变化变得一目了然。此外加入了串口工作灯指示,在串口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串口灯是绿色,在串口工作异常的情况下,串口灯是红色。改变某一路电压后,把第三路采集电压的管脚从接地端拔了下来,悬空时的电压是1.78V,同样会被3.3V的电压拉高,电压的变化直接在上位机界面呈现出来,直观明了,如图7所示。波形显示的坐标是可以自动变换的,根据数据的大小智能变换,改变采集管脚的电压后,如图8所示。
5结束语
基于MSP430F5529和LabVIEW进行多路电压数据采集系统,实际应用的结果,下位机与上位机的通信功能正常,操作也非常简单方便,完成了设计之初的要求,可以实现的功能有:①采集三路0V~3.3V的电压;②采集到的电压在LCD屏显示;③采集到的电压上传至LabVIEW上位机数据采集编写模块显示;④上位机LabVIEW界面显示电压数据及电压波形。研究并实现了MSP430F5529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及处理、ADC转换、TTL电平转RS232电平、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同时,此次设计也存在些许不足:①只能采集三路数据;②不能调取历史采集数据。
参考文献
[1]陈美玉.基于单片机及LabVIEW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2017,36(1):69-71
[2]王克胜.系统软件设计及控制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4):81-81
[3]段新燕.单片机液晶显示系统的设计[J].电子科技,2012,25(8):13
[4]周丽,裴东兴.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超低功耗温度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测试,2011(10):35-38
第三篇:随钻声波测井仪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随钻声波测井仪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肖习鹏1,师奕兵1,张伟1,刘西恩2
(1.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2.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技术事业部,北京 101149)
摘要:针对随钻声波测井仪数据采集系统的快速、高精度、接口传输速度可编程控制的要求,设计了一种以“前端模拟调理模块+ADC+DSP”架构为核心的四通道数据采集电路。详细介绍了电路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流程,着重阐述了模数转换之前的信号调理模块和ADC与DSP之间的通信接口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在随钻声波测井仪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稳定可靠地完成声波测井数据的采集,满足工业生产作业的需要。关键词:随钻声波测井仪;数据采集;通信接口;DMA数据传输
中图分类号:TB51+.6;TP27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124(2012)01-0074-04
Design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circuit of acoustic logging while drilling
XIAO Xi-peng1,SHI Yi-bing1,ZHANG Wei1,LIU Xi-en2
(1.School of Automation,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1731,China;
2.Technical Division of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Co.,Ltd.,Beijing 101149,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ast,high precision,programmable interface transfer speed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for acoustic logging while drilling,the design of four-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circuit based on “front-end analog conditioning module+ADC+DSP” architecture was presented.The hardware structure and the software design were demonstrated in detail. The way to achieve front-end analog conditioning module and th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between the ADC and the DSP was emphasiz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can operate stably and reliably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and fully satisfy the need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Key words: acoustic logging while drilling; data acquisition;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DMAdata transfer
中国测试2012年,第38卷,第1期,页码74-77
《中国测试》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2012第1期
投稿网址:http://sycs.cbpt.cnki.net/index.aspx?t=1
第四篇:虚拟仪器数据采集应用论文
虚拟仪器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来设计和发展的仪器,他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自动测试、过程控制、仪器设计和数据分析等领域,其基本思想是在仪器设计或测试系统中尽可能用软件代替硬件,即“软件就是仪器”,他是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根据用户需求来定义和设计仪器的测试功能,其实质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最新技术来实现和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
虚拟仪器的特点和构成 1.1 虚拟仪器的特点
与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具有高效、开放、易用灵活、功能强大、性价比高、可操作性 好等明显优点,具体表现为:
智能化程度高,处理能力强 虚拟仪器的处理能力和智能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仪器软件水平。用户完全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将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应用于仪器设计与集成,从而将智能仪器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复用性强,系统费用低 应用虚拟仪器思想,用相同的基本硬件可构造多种不同功能的测试分析仪器,如同一个高 速数字采样器,可设计出数字示波器、逻辑分析仪、计数器等多种仪器。这样形成的测试仪 器系统功能更灵活、更高效、更开放、系统费用更低。通过与计算机网络连接,还可实现虚 拟仪器的分布式共享,更好地发挥仪器的使用价值。
可操作性强,易用灵活 虚拟仪器面板可由用户定义,针对不同应用可以设计不同的操作显示界面。使用计算机的 多媒体处理能力可以使仪器操作变得更加直观、简便、易于理解,测量结果可以直接进入数 据库系统或通过网络发送。测量完后还可打印、显示所需的报表或曲线,这些都使得仪器的 可操作性大大提高而且易用、灵活。
1.2 虚拟仪器的构成 虚拟仪器的构建主要从硬件电路的设计、软件开发与设计2个方面考虑。
硬件电路的设计主要根据用户所面对的任务决定,其中接口设计可选用的接口总线标准包 括Gp IB总线、VXI总线等。推荐选用VXI总线。因为他具有通用性强、可扩充性好、传输速 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良好的开放性能等优点,因此自1987被首次推出后迅速得到各大仪 器生产厂家的认可,目前VXI模块化仪器被认为是虚拟仪器的最理想平台,是仪器硬件的发 展方向。由于VXI虚拟仪器的硬件平台的基本组成是一些通用模块和专用接口。因此硬件电 路的设计一般可以选择用现有的各种不同的功能模块来搭建。通用模块包括:信号调 理和高速数据采集;信号输出与控制;数据实时处理。这3部分概括了数字化仪 器的基本组成。将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的通用模块组建起来,就能构成任何一种虚拟仪器。例如使用高速数据采集模块和高速实时数据处理模块就能构成1台示波器、1台数字化仪或 1台频谱分析仪;使用信号输出与控制模块和实时数据处理模块就能构成1台函数发生器、1台信号源或1台控制器。专用接口是针对特定用途仪器需要的设计,也包括一些现场总线 接口和各类传感器接口。系统的主要硬件包括控制器、主机箱和仪器模块。常用的控制方案 有GpIB总线控制方式的硬件方案、MXI总线控制方式的硬件方案、嵌入式计算机控制方式的 硬件方案3种。VXI仪器模块又称为器件(devices)。VXI有4种器件:寄存器基器件、消 息基器件、存储器器件和扩展器件。存储器器件不过是专用寄存器基器件,用来保存和传输 大量数据。扩展器目前是备用件,为今后新型器件提供发展通道。将VXI仪器制作成寄存器 基器件,还是消息基器件是首先要做出的决策。寄存器基器件的通信情况极像VME总线器件,是在低层用二进制信息编制程序。他的明显优点在于速度寄存器基器件完全是在 直接 硬件控制这一层次上进行通信的。这种高速通信可以使测试系统吞吐量大大提高。因此,寄 存器基器件适用于虚拟仪器中信号/输出部分的模块(如开关、多路复用器、数/模转换输出 卡、模/
数转换输入卡、信号调理等)。消息基器件与寄存器基器件不同,他在高层次上用A SCII字符进行通信,与这种器件十分相似是独立HpIB仪器。消息基器件用一组意义 明确的 “字串行协议”相互进行通信,这种异步协议定义了在器件之间传送命令和数据所需的挂钩 要求。消息基器件必须有CpU(或DSp)进行管理与控制。因此,消息基器件适用于虚拟仪器 中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的模块。
软件的开发与设计包括3部分:VXI总线接口软件、仪器驱动软件和应用软件(软面板)。软件结构如图1所示。
VXI总线接口软件由零槽控制器提供,包括资源管理器、资源编辑程序、交互式控制程序和 编程函数库等。该软件在编程语言和VXI总线之间建立连接,提供对VXI背板总线的控制和支 持,是实现VXI系统集成的基础。
仪器驱动程序是完成对某一特定仪器的控制与通信的软件程序,也即模块的驱动软件,他 的设计必须符合Vpp的2个规范,即Vpp3.1《仪器驱动程序结构和模型》和Vpp3.2《仪器 驱动程序设计规范》。
“软面板”设计就是设计具有可变性、多层性、自助性、人性化的面板,这个面板应不 仅同传统仪器面板一样具有显示器、LED、指针式表头、旋钮、滑动条、开关按钮、报警装 置等功能部件,而且应还具有多个连贯操作面板、在线帮助功能等。
虚拟仪器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利用虚拟仪器制作数据采集器可以按照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两个步骤来完成。
2.1 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要完成以下内容:
1)模/数转换及数据存储
设置具有通用性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一般应满足能对多路信号尽可能同步地进行采集,为了使所采集到的数据不但能够在数据采集器上进行存储,而且还能及时地在采集过程中 将数据传送到上位机,选用存储量比较适中的先进先出存储器,这样既能满足少量数据存储 的需要,又能在需要实时传送数据时,在A/D转换的同时进行数据传送,不丢失任何数据。)VXI总线接口
VXI总线数据采集器通常可以利用两种VXI总线通用接口消息基接口和寄存器基接口。消 息基接口的作用是通过总线传送命令,从而控制仪器硬件的操作。通用寄存器基接口是由寄存器简单的读写来控制仪器硬件的操作。利用消息基接口进行设计,具体消息基接口的框图见图2。
3)采样通道控制
为了满足几种典型系统通道控制的要求,使通道的数量足够多,通道的选取比较灵活,可以利用寄存器电路、可预置计数器电路以及一些其他逻辑电路的配合,将采样通道设计成最多64路、最少2路可以任意选择,而且可以从任意一路开始采样,也可以到任意一路结束采样,只要截止通道号大于起始通道号就可以了。整个控制在虚拟仪器软面板上进行操作,通过消息基接口将命令写在这部分的控制寄存器中,从而设置计数器的初值以及采样的通道总数。
4)定时采样控制
由于不同的自动测试系统对采样时间间隔的要求不同,以及同一系统在不同的试验中 需要的采样时间间隔也不尽相同,故可以采用程控的方式将采样时间间隔设置在2 μs~13.0 ms之间任意选择,可以增加或减少的最小单位是2 μs。所有这些选择设置可以在虚拟仪器软面板上进行。
5)采样点数控制
根据不同测试系统的需求,将采样点数设计成可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中任意选择,该选择同样是在软面板上进行。
6)采样方式控制
总结各种自动测试系统的采样方式不外乎软件触发采样和硬件 触发采样。在硬件触发采样中又包括同步整周期采样和非同步整周期采样,这2种采样又可 以是定时进行的或等转速差进行的。所有这些采样方式,对于数据采集器来说都可以在软面 板上进行选择。
2.2 软件设计
软件是虚拟仪器的关键,为使VI系统结构清晰简洁,一般可采用组件化设计思想,将各部分彼此独立的软件单元分别制成标准的组件,然后按照系统的总体要求组成完整的应用系统,一个标准的组件化的虚拟仪器软件系统,如图3所示。
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了建立虚拟仪器和扩展其功能的必要工具,以及利用pC机、工作站的 强大功能。同时Vpp联盟提出了建立虚拟仪器标准结构库(VISA)的建议,为虚拟仪器的研 制与开发提供了标准。这也进一步使由通用的VXI数据采集模块、CpU/DSp模块来构成虚拟仪 器成为可能。
基于虚拟仪器的数据采集器的软件包括系统管理软件、应用程序、仪器驱动软件和I/O接 口 软件。以往这4部分需要用户自己组织或开发,往往很困难,但现在NI公司提供了所有这 四部分软件,使应用开发比以往容易得多。
下面简单介绍以NI公司的Lab Windows/CVI为开发环境,来进行VXI虚拟仪器的驱动程序开 发的方法。
第一步:生成仪器模块的用户接口资源文件(UIR)。用户接口资源、文件是仪器模块 开 发者利用Lab Windows/CVI的用户界面编辑器为仪器模块设计的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一个Lab Windows/CVI的GUI由面板、命令按钮、图标、下拉菜单、曲线、旋钮、指示表以及 许多其他控制项和说明项构成。
第二步:Lab Windows/CVI事件驱动编程。应用程序开发环境Lab Windows/CVI中设计一个 用户接口,实际上是在用户计算机屏幕上定义一个面板,他由各种控制项(如命令按钮、菜 单、曲线等)构成。用户选中这些控制项就可以产生一系列用户接口事件(events)。例如,当用户单击一个命令按钮,这个按钮产生一个用户接口事件,并传递给开发者编写的C语 言驱动程序。这是运用了Windows编程的事件驱动机制。Lab Windows/CVI中使用不同类型的 控制项,在界面编辑器中将显示不同类型的信息,并产生不同操作的接口事件。在Lab Wind ows/CVI的开发平台中,对事件驱动进行C程序编程时可采用2种基本的方法:回调函数法和 事件循环处理法。
回调函数法是开发者为每一个用户界面的控制项写一个独立的用户界面的控制函数,当选中某个控制项,就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事件处理。在循环处理法中,只处理GUI控制 项所产生的COMMIT事件。通过Get User Event函数过滤,将所有的COMMIT事件区分开,识别 出是由哪个控制项所产生的事件,并执行相应的处理。
第三步:应用函数/VI集与应用程序软件包编写。应用函数/VI集需针对具体仪器模块 功能进行编程,应用程序软件包只是一些功能强大、需要完善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模块才需要 提供,如波形分析仪模块、DSp模块等。结语
本文探讨了虚拟仪器的基本组成,以及实际的虚拟仪器软硬件设计的一般方法,这些方法经过实际设计工作运用证明是可靠的,可供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在组建具体的基于VXI总线的虚拟仪器数据采集、测试时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勇.虚拟仪器软件平台和发展趋势[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2,(1)
2]陈光禹.VXI总线测试平台[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孙昕,张忠亭,薛长斌.集成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的方法[J].测控技术,1996,15(4)
4]张毅刚,彭喜元,姜宁达,等.自动测试系统[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5]汪红.基于组件的虚拟仪器软件系统[J].微型计算机信息,2001,(1):76-77
第五篇:顶板管理监测监督制度
顶板管理监测监督制度
1、顶板小组每周对全矿井下各采掘面进行一次全面顶板检查,并进行安全评估,每天以顶板安全预评表的形式将结果递交安监科,对检查出的隐患,顶板小组要及时向有关班组下发整改通知,班组接到整改单后必须组织人员及时整改;未及时整改隐患者,每条隐患按 50 元罚款,隔日加倍。不反馈隐患整改情况的按日100元罚款并限期整改。
2、顶板小组每月召开1次顶板排查会议,排查顶板隐患,解决顶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布置顶板管理重点,并做好会议记录。所有小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确因有事不能参加的,要向顶板小组组长请假并说明原因,且必须安排副职参加。无故不参加者罚款100元,迟到者罚款50元。
3、实行顶板质量风险抵押金制度,正职押金 1000 元,副职押金500元,其他成员押金300元。押金管理由顶板小组办公室负责。风险抵押金实行月度兑现。顶板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各班组进行考核,对能按隐患整改通知单及时整改且不出现顶板事故的班组,押金100%兑现;对不能按要求进行整改但没有顶板事故的,顶板小组办公室根据考评结果酌情予以兑现;对出现顶板事故的班组,当月押金不予兑现,且顶板小组办公室根据事故情况扣除一定数量的押金,直到扣完为止。扣除部分必须及时补交。
4、各采煤、掘进队及其他班组每天要对所管辖区域的顶板进行 一次分析。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汇报矿有关领导和顶板管理领导组备查。
5、各单位要明确领导责任,奖罚要落实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