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武汉抗疫经历分享报告发言(汇编)

武汉抗疫经历分享报告发言(汇编)



第一篇:武汉抗疫经历分享报告发言

尊敬的各位学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作为咱们学生家长,很荣幸坐在礼堂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去武汉抗疫的经历,更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学习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

我是陕西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医生,支援医院是武汉市第一医院。这是一家重症感染病人收治医院,有来自全国10多个医疗队进驻接管病室。这里有31个感染病区,其中3个危重病区,累计收治病人1600余人次,在院患者900多人。我负责感染病区(20/21/22/23)四个病区。总共发放200多本心理健康手册,心理查房180余人次。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疫情就是命令。2月24日,陕西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首支心理援助队)32名队员无畏启程,出征驰援武汉。到达武汉后,虽然所有人都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抗疫战斗的艰苦程度依然超出想象。最大的挑战来自于防护服。穿上沉重而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平时得心应手的操作瞬间变得很笨拙,不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护目镜里的雾气让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连续6个小时的工作,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每当脱掉防护服时,汗水湿透全身,整个人累到虚脱,坐在回住所的公交车上就睡着了。第一天上班既紧张又遇到了“小麻烦”,防护服头套往下滑将眼睛遮住,“我不能随便拉防护服,很闷热,穿着靴套感觉就像潜水员,靴套上套了层黄垃圾袋,动不动就往下滑,只能用胶布固定住,影响走路的速度,腰不敢伸直,眼睛在半睁半闭的状态下上了一天班,这样的经历一辈子都会铭记。”

挨个查房,仔细询问睡眠、情绪、生活困难……每天只要穿上防护服,大家就忙得一刻不停,虽然动作略显迟缓,但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出舱脱防护服最重要,每脱一件就要洗手一次,总共得10几次洗手,最后出门前还得一次“酒精浴”,就是用酒精喷洒颜面部和全身衣服鞋子。那股味道最为刺鼻。工作的忙碌,让大家暂时忘记防护服带来的不适,但在不断进行手消毒后,双手明显皴裂,让人异常清醒,队员们每天经历着“冰”与“火”的双重考验。

除了查房治疗,我们要为患者服务,帮助力所能及的事务,医疗队里要求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所需求的一切。但是有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锦上添花,不能添乱”。

第一天工作结束,队里要求不能在医院洗澡,防止交叉感染,立马回驻地洗澡,脱下来的内衣在消毒液里泡半小时,洗澡也需要冲半小时,有时累得晕倒在地上。武汉天气潮湿,洗的衣服一天不能干,房间不许开空调,所以换洗衣服得三身。然后才能换身衣服去楼道取饭。

工作之余,我们把笨重的防护服变成舒缓压力的乐趣。“嘿,看我像不像‘大白’”“我要告诉孩子,爸爸是钢铁战士”……面对困难,我们积极乐观,大家都说,坚持下去,只要习惯了那套防护服就好。

从第一天到武汉开始,队长田玉梅博士操心的就是队员的个人防护问题,反复培训,严格考核,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一遍又一遍地叮嘱,生怕有丝毫疏漏。每天上班,她都会准时在工作群交待提醒。“我们是一个整体,一起出征,一起回家,我必须对队员负责,也要对患者负责。”田玉梅天天说。

防护服厚重闷热,护目镜勒得眼眶生疼,口罩压得鼻梁和面颊起泡破溃,这场战斗,在队员脸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但在心里,没有什么比患者的康复和人民的健康更为重要。

持续一个多月的疫情,疾病折磨着患者的身心,焦虑、无助、孤独、恐惧,他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关爱。在武汉的每一天,医疗队的队员不仅守护着患者的健康,还用亲人般的温暖慰籍着每一个受伤的心灵。

“患者见不到亲属,他们把我们当做家人一样依赖,所以每次查房都要和他们多聊一会儿。”一位阿姨焦虑失眠,查房时询问睡眠情况,阿姨说好多了,她问我是哪里的来援助的,我说我们是陕西来的。阿姨高兴的说她老家是山西的,问她的病什么时候能好呀,我说会好的,放宽心,现在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都赶赴武汉了。阿姨一把拉着我的手问:“那我们就有救了,是吗?”我用力点点头,说:“对!”那一刻我更加明白,我们到武汉的真正意义。

3月10日,45床的宋大姐出院了,他给医疗队送上一封感谢信,写道:陕西的英雄,谢谢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我们,武汉人会永远记住你们。

在病区,每天听到最多的话语是“谢谢”。除了日常工作,医疗队会细心地为病友们准备一些科普资料等。给他们讲解新冠肺炎的最新诊断标准和注意防护措施。他们都会说:‘谢谢!麻烦你了!’那种由衷的感谢让我们很温暖。那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我们不远千里来武汉是值得的!”

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疫情来势凶猛,从不给任何人准备的时间,我的家中,有年迈的双亲、年幼的孩子,也有等待的爱人……即便如此,我依然坚定逆行。都说我是英雄,英雄不是无畏,英雄是知难而进的平凡人。在武汉期间,我的岳母在大半夜突然晕倒,我的爱人一个没法从楼上背下去上救护车,多亏单元楼的近邻大哥们帮忙抬下去住院。就这都没给我说,还是过后好几天我问候家人们时才知道的。我的儿子在家上网课,写了一篇作文《我要成为你的样子》,写着爸爸是英雄,最美的逆行者,我长大后也要做英雄。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武汉的日子,不孤单、有力量,是因为有“后援团”的强大支持。

大事之前看担当。时间回到2月23日上午12点,医院接到省卫健委和县卫健局的通知,要求组派援湖北心理医疗队,医院紧急吹响集结号,我作为党员第一个通过微信群火速报名,希望能够投入到湖北抗击疫情一线的战斗中。医院选了我和邓选峰同志.当天下午,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送我俩出征。委以重任,强调注意安全、注意纪律。

援鄂期间,医疗队员在党旗下宣誓:“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服从安排,完成使命,坚决完成武汉保卫战!”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疫情面前,坚强勇敢的白衣战士挺起脊梁,无畏前行。西安与武汉,虽山川相隔却心脉相连,樱花开了,春天来了,我们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3月24日平安返陕,4月8日安全解除隔离。先后被评为“武汉市江夏区荣誉市民”、武汉市第一医院“抗击疫情超级英雄”、礼泉县“援鄂抗击疫情最美逆行者”、陕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美医务工作者”。

第二篇:武汉抗‘疫’纪录片观后感

武汉抗‘疫’纪录片观后感

当代青年应该胸怀大志

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大写的青春梦想

在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坚守岗位、无畏困难、奋战一线疫情工作者,一切都为了守护生命。《论语·里仁》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作为00后入党积极分子的我,非常钦佩奋战在一线的90后党员。总书记的回信催人奋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多向优秀党员学习,努力彰显青春本色。最后再次衷心感恩最美逆行者!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早日迎来美丽的春天!

当代青年应该心有大我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大写的家国情怀

令我深有感触的是在4.2万的外省医护驰援武汉中有1.2万的新鲜血脉在贡献力量,和我一样的年龄却已经做着超乎年纪应该承担的事。这激励着我,相信也鼓励着和我一样的青年们,做出这样的奉献都是来自于心底对国家和同胞的热爱。接棒了五四的精神,灌输了新时代青年的力量,热血少年不是说说而已。有这样优秀的祖国就应该匹配更加优秀的青年一代,我们不畏惧任何困难,这次的难关也一定会度过,相信这次以后,每一个国人都会在心中更坚定,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仍做炎黄子孙。

当代青年应该肩担大任

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大写的过硬本领

还记得武汉刚刚封城的时候,有人在朋友圈发:“这座城,上一次封城是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这次抗疫中的武汉,确实是一座英雄之城啊!每一个时代都有英雄。鲁迅先生曾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个时代,新的青年一代已经担负起责任来了。正如报告中所说,理想之于我们青年,是不断精进技术本领,是敢于担当,勇于拼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实现共产主义。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己任,是每个青年人奋斗的方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间永远不会停留,英雄也一定不会只存在于历史当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个苦难的时期,然而,任何苦难都不能轻易将之打倒。

一个民族要想要强大,除了有团结一心的群众外,还要有强有力的中央领导,从03年非典到20年新型冠状肺炎,中国共产党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事实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根本没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在普通民众宅在家中等待“疫情过去”时,不仅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挺身而出,更有那些坚守在普通岗位的工作人员,外卖小哥,快递员,警察,建筑工人等等,他们为国效力,危难时刻,常有英雄辈出。关键时刻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这些逆行者们为整个国家的的复苏尽着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正如视频所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正是这个城市里的无数英雄人物拯救了整个中国。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们都为武汉的康复奉献着自己的英雄力量。

第一幕,是低沉而将万千情感隐忍于言语之间的旁白。随着镜头的推进,是前去武汉增援疫情防控报道的新华社记者们的无畏脸庞。他们的逆行,让疫情实况实时展现在群众眼前,从而减少一份因不实谣言引起人们恐慌的可能性。疫情战争,不仅要与病毒斗争,更要与人心斗争。不仅是在战“疫”一线奋斗的英雄们被他们见证,他们本身也就是英雄。

在记者们的镜头下,记录的是一个个驻守在一线的平凡英雄们。他们的眼睛里的是坚定,是责任,是希望。

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抗争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不能忘记那些在一个月内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的建筑工人,不能忘记风雨兼程为医院运送物资的快递员……他们都是最勇敢的逆行者!他们挡在我们的前方,为抗疫做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我相信,风雨定能送春归,河山无恙,人间团聚!

在本该团圆的时节,许多人的挚爱,永远留在了这个冬天。那一个个冰冷的,不是数字,而是生命,那背后,有太多泪水与希望交织的故事。

等我们摘掉口罩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了我们是怎么戴上它的,又是谁,帮我们摘掉它的。很多年后,当人们回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役,一定会想起2020年初,武汉关闭离汉通道那个遥远的日子,那不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剧情,而是,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第三篇:年抗疫研讨发言

2020 年抗疫研讨发言 2 篇

最近让人感动的事情很多,先是观看了 9 月 3 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讲话,9 月 8日又全程观看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一个个瞬间都让人感动。抗疫与抗战虽然年代不同,其对象也迥异,但是她们折射出的全民参战、全民截魔的精神却是如出一辙!“抗疫精神”与“抗战精神”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抗疫精神”是“抗战精神”的延伸和升华。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有几个瞬间让我感动。

一是被习近平总书记重 温战役话语而感动。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述来自战疫一线的话。如:“全国人民都‘为热干面加油’!” 全中国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春天赏樱花。等等之类的战役一线的话,这是在 2020 年的疫情风暴里,不会被困难打倒的中国人民的心里话。

二是被总书记评价英雄的话语而感动。点名表扬钟南山、张定宇等人民英雄时说:“同时,他们又是十分谦逊的人,钟南山同志说:‘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表扬白衣天使时说:“广大医务人员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这些话语简单、朴实,无不让人感动。

三是被总书记的细微不至而感动。习近平总书记把勋章戴在钟南山院士的脖子上时,他反复调整绶带的位置,摆了

又摆、看了又看,直到满意了才松开了手;当总书记为“人民英雄”张定宇授勋后,还特意向他叮嘱了两句话,虽然我们听不到,但从电视直播里看得清清楚楚:保重身体,把身体养好。几个动作、眼神,在不经意间透露出总书记内心里饱含的深情。感动之处还有很多很多,总之,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很受鼓舞。我觉得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伟大的抗疫精 神是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发展。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一个族群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每每在紧要关头都有一批志士挺身而出。外族如此,中华民族亦如此;抗战时如此,抗疫时亦如此!75 年前,面对外族入侵,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最终打赢每一场侵害我族人生命安全的人民战争!今日面临又一轮病毒 “强敌”,我们闻令而动、逆行而上,形成了一个个全民防控、共御病魔的人民战争画面,坚决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伟大的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全新内涵,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也为中国战“疫”和全球抗“疫”提供了强大精

神动力。伟大的抗疫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传承。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化身,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伟大的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新实践。在这场严峻的抗击疫情斗争中,很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上下协力同心,白衣天使、部队军人、社区工作人员等各行各业的群体都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臂膀撑起了“抗疫”的重要防线,体现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这就是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当前,全球抗击疫情斗争中彰显的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精神和中国担当,让世人瞩目。让我们继续用中国精神涵养中国力量、中国责任、中国担当、中国气度,我们必将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为全球抗“疫”斗争作出中国贡献。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

—— 学习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发言

近日,党中央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致敬和礼赞抗疫功勋模范,标志着我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情真意切、荡气回肠,全国人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科学概括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深刻阐明了伟大抗疫精神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对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全县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热潮,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党的,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为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续写新篇章。

要学出“双战双赢”的必胜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全县上下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干部培训、党员学习的必须篇目,有机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各地各部门要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宣传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对基层广大群众的关心关爱,宣传好这次抗疫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和凝聚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宣传好抗疫斗争的重要经验和深刻启示,宣传好抗疫一线工作人员闻令而动、向险而行的感人事迹,引领广大群众爱党、拥党、护党,进一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全县上下凝聚党群力量、传递必胜信念,夯实夺取“双战双赢”的思想政治根基。

要化为“双战双赢”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要增强信心、鼓足干劲,奋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都交出了高分答卷,全县未出现一例确诊疑似病例,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必须倍加珍惜、持续巩固这来之不易、难能可贵的大好成果。必须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紧盯重点部门、关键节点,深入做好

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把秋冬季防控抓紧抓实抓细,坚决守住防控安全底线。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黄金窗口期”,抓紧抓实三创四建、乡村振兴等“十项重点工作”,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做大做强京津产业转移特色聚集地,争当沿海开发开放的排头兵。

要筑牢“双战双赢”的基层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这场抗疫斗争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要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的城市健康管理理念,增强社会治理总体效能”。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夯实制度保障。要针对疫情中所暴露的问题,结合县情实际研究探索如何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加快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短板,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使风险识之于未发、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完善农村“五位一体”和社区“六位一体”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类组织联动服务作用,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为全县农村社区居民筑起“安心墙、防护堤”。

第四篇:武汉解封个人抗疫发言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来势汹汹,党员干部更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挺身而出,当好群众的“主心骨”,成为战“疫”的“先锋军”。为此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总理批示要求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吹响“冲锋号”,投身到战“疫”之中来。

吹响“冲锋号”,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当好标杆。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斗争,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各级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工作作风、领导水平的一次综合检验。党员干部在这个关键时刻更运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不畏风险,迎难而上。党员干部要带头站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才能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带领群众。“将不畏死,卒不惜命”。党员干部唯有带头顾全大局,坚守岗位,才能以用实际行动当好标杆,发挥引领作用。

吹响“冲锋号”,各级党员要以高度责任感开展总动员。疫情来势凶猛,各级各部门党员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发挥联动作用。医疗卫生战线的基层党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临危不惧、迎难而上,恪尽职守、救死扶伤。各级党组织要大力支持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实际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党组织要带领群众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只有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定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才能发挥出群众的力量,坚决打赢同新型冠状病毒斗争这场硬仗。

吹响“冲锋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作为一名党员,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面对疫情,党员干部就更要积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医疗救治、通信、电力、建设、交通运输等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的各条战线上,都有党员干部作为先锋队、突击手努力奋战的身影。打赢战“疫”需要一场人民战争,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在抗击疫情一线守初心、担使命,才能带领群众筑牢战“疫”的长城,切实保卫好人民群众健康,最终赢得胜利。

第五篇:抗疫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材料

在2020年这个寒冷的春节,收治患者的定点医院就是抗击病魔的主战场,是名副其实的“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面对病毒,面对死亡,全市1万多名医务工作者毅然选择了逆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把“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变成“离希望最近的地方”!

疫情初期,我经常和全市专家组其他成员一起驰援县市。到了县市的定点医院,看到有的医务工作者把雨衣当防护服、拿泳镜当护目镜。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把舍不得用的正规防护用品留给我们使用。许多医务工作者来自双职工家庭,他们把孩子托付给家人,双双坚守在抗疫一线。许多医务工作者响应号召,勇敢逆行,全力支援武汉,真正做到了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从1月下旬我市报告首个确诊病例,到2月底新增病例清零;

从风雪交加,到春光烂漫,我们取得疫情防控的决定性成果。襄阳的抗疫医疗工作得到了全国顶级重症专家邱海波教授、管向东教授的肯定,襄阳市中心医院党委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我知道,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只是一个缩影。正是有了全市上下联动、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才变成了“离希望最近的地方”!

程松松:抗疫一线的“摆渡人”

2020年春节,随着疫情的发展,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急剧增多。大年三十,公司紧急征集司机到抗疫一线,很多本已放假准备过年的同事纷纷主动请缨,很快就组建起了一支20人的出租车抗疫突击队。

年前我刚做了脑部手术,医生再三向我交代一定要静养。由于术后要坚持服药,我不仅凝血功能受损,还出现了尿频现象。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次数,我尽量忍住不喝水。那些天,送完最后一名病人、做好车辆和个人消杀后往往已是深夜,我有时候就干脆在车上将就一夜。这样整整52天,我硬是撑了下来。

身边很多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我的回答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这个时候我必须冲上去!如果说疫情防控是一场战争,那我就应该履行一名退伍老兵“若有战,召必回”的诺言。即使我倒下了,那我也是倒在了战场上。

52天里,我和同事们共安全转运发热或疑似患者884人,实现了病人零交叉感染、突击队员零感染!而且,我们襄阳也是全省唯一没有停运公交的城市。我们转运密切接触者5000多人,运送医护人员5万多人次。能为襄阳疫情防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都很自豪!

王宁:驰援武汉的74天

1月23日,武汉“封城”,各大医院患者爆满,医疗废物随之爆仓。武汉市原有医废收运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近百家医院的医疗废物得不到及时处理。大家知道,仅仅套有两层塑料袋的疫情医疗废物本身就是一个个潜在的传染源,一旦泄漏造成二次污染,将会是致命灾难。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责任。中油环保公司决定“不讲条件、不计代价”,驰援武汉。1月26日,公司发出“驰援武汉医废转运”的《倡议书》。

我把妻儿老小送回枣阳老家,第一个赶到集合点,经申请成为领队。仅仅48个小时,我们就备齐了防护物资。1月29日,我带领第一批5台车、12人抵达武汉。

作为专业处置医疗废物的人员,对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我们比一般人有更深的认识。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同样会恐惧,但是使命、责任以及家人的体谅让我们奋勇前行!值得庆幸的是,本次支援武汉,团队无一人感染!

在义务支援武汉的74个日夜里,我们92名志愿者承担了武汉9个区和4家方舱医院的医废收集转运。我们团队得到了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也被央视、新华社、凤凰卫视等媒体报道,还被评为“襄阳楷模”。

这是我们的荣耀,也是襄阳人的骄傲!

王子营:一往无前的“守护蓝”

团山镇位于襄阳近郊,面积大、人口多。抗疫之初,这里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就有29人。群众谈疫色变,全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临危受命,带领全所民辅警,坚守在执勤一线。在抗击疫情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记得2月5日的晚上,我们接到报警,说有一名确诊患者不配合医护人员隔离治疗,要求警察前去处理。事发突然,我赶紧带队赶到现场,患者马某已经不见了。当时已是晚上9点多,路边的树林里一片漆黑,我们打着手电筒钻了进去,不知道走了多久,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隐隐约约在一个工地院墙边看到了一个身影。走近一看,还真是老马,我长舒一口气。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严,群众生活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黄庄社区的卓某种植的草莓丰收了,却因为疫情无法进入市场销售,新鲜的草莓即将烂在地里。我知道后,立即向疫情防控指挥部反映,利用多个渠道开展帮扶,帮助卓某销售草莓2000余斤,价值5万余元。这样的点对点帮扶活动我们共开展了21次,帮助村民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疫情期间,全市9000多名民辅警并肩作战、坚守岗位,用忠诚、责任和担当,守护着襄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唐玉敏:社区书记的抗疫“朋友圈”

从1月22日开始,我先后发了141条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其中44条都是我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

大年初一凌晨2点多,我发了这样一条消息:“亲们,大年初一给您拜年了!祝愿大家一切安好!”当天我在社区支起了一张床,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我忧心忡忡,一夜未眠。

1月26日,随着一条社区工作者忙碌场景的视频发出,我们的防控工作开始了。我们董家台社区在火车站、汽车站“两站”周边,人员复杂、流动性强,辖区内老年人多、困难居民多,单靠打电话、微信群发的方式根本达不到全覆盖。于是,我就拖起了社区里的大音箱,率先在每个小区大声喊话。

这样一喊不打紧,有居民竟然把我的喊话拍成视频发到了网上,一时间“老唐”喊话在网上广为流传。

还有一件事儿我一直放在心上,那就是居民正常的生活保障。市区实施交通管制后,社区只有一辆拥有通行证的小货车,车里只能坐两个人,所以每次采购,我和司机余师傅既当采购员又当搬运工,每天要搬运近两吨的物资,40多天里我们从未间断。

社区的工作就是要给老百姓办实事,随着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走心、走深、走实,我们社区这个大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好。

“双报到”群像:战疫路上党旗红

我叫严凡,严肃的严,就像战友和同事对我的评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2019年,我告别驻守了12年的西沙群岛,转业安置到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2020年1月底,疫情形势不断升级,我第一时间加入了谷城县锅底湖社区的疫情处置小分队。

村封了、路封了,但是乡亲们的生活物资不能断,急需药品不能断,对孤寡老人和贫困户的帮扶更不能断!我组织小分队召开视频会议,成立了代购小组,建立了“一对三”帮扶机制,一名党员干部包保三个特殊家庭。

我在社区一线参加防控,妻子胡少珍身为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与救治。一路走来,我们是夫妻,更是“战友”。

在我的带动下,父亲在村口卡点劝返邻居;

弟弟每天驾车百余公里往返县城,为居民代购物资和药品;

表兄妹们也陆续加入社区志愿者团队,我们“严家军”齐上阵,严防、严守、严控。

10年前,我驻守西沙群岛,在危险任务面前,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0年后,在这个病毒肆虐的冬天,我依然冲在一线,竭尽全力为群众服务。

我是襄阳市老年大学的黄蜀荣,今年63岁,是一名退休党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冲淡了春节的喜庆。恐慌、担忧笼罩在人们的心头。1月底,我所居住的园林社区中铁电气化小区发现一例确诊病例,小区被封闭。

小区预订的448个“蔬菜包”到了,咱们小区老年人占比大,并且大多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我觉得,自己是一名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愿意站出来,我必须站出来!于是,我们一家一家地配送上门。那天,直到晚上9点多,我带领党员志愿者跑遍了11栋居民楼,终于把“蔬菜包”全部送到大家的手中。

我的一言一行,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天早上六点半,我会准时来到小区大门口,准备消杀物品、填写值守记录……时间长了,大家便亲切地称呼我“早班书记”。而我,把这种自豪和温暖,记录下来,跟大家分享,市老年大学艺术团的姐妹们纷纷回应:“报告团长,我在一线为医护人员拍摄照片。”“报告团长,我在小区当志愿者。”“报告团长,我正在写入党申请书,我也要成为一名党员!”

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在这次疫情中,对于我们这群老党员的表现,我想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我是市审计局的李晋雯。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讲我的老局长朱卫东的故事。

1月27日,我们开始对包保小区慧苑新区里的所有通道和单元楼进行消杀。朱局长拎起喷雾器,头也不回地进了楼道。望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很难受,要知道,他54岁了,患有痛风,心脏也不好……

疫情防控常态化铺开,可朱局长负责的审计工作一刻都没有停。做好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的审计监督,是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审计人”的一项特殊任务。正月初四,朱局长带队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任务,白天奔波督查,晚上分析,审计资金7亿多元、捐赠物资近2000万件,确保每笔款物都用到了刀刃上。

4月30日下午4点,局机关召开审计项目专题会,从来不迟到的朱局长,这次却迟到了……疫情期间,他很少能有机会看望病重的父亲,直到父亲去世。当天,他安顿好父亲的后事,准备赶往会场的时候,却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我们……在这本23页a4纸装订的《疫情防控工作总结》里,朱局长写道:“我参与社区防控带班、值守工作86次,每一次都尽心竭力。我深感责任重大,怕出任何纰漏……”是啊,“怕出任何纰漏”,所以,他每做一件事,都会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无悔誓言!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