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共)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古有岳飞“精忠报国,坚韧不拔”;
今有钟南山院士“勇者无畏,国士无双”;
将有吾等“奋斗不息,一展宏图”。此番点点,构成了我大中国的模样。
忆往昔峥嵘岁月
先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许是不屈,许是顽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名将岳飞他顽强抵抗,誓死抗金。抗日志士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宁死不屈,她坚韧顽强,“黄河故道,只有焦桐,望中犹记艰辛”第一村官焦裕禄他忍受病痛,他服务于民。这便是中国人,坚韧不拔,屹立不倒的中国人。正如我泱泱华夏经历五千年的历史洗涤,百余年的战火纷飞依旧屹立在东方,挺身于世界之林,这就是中国,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大中国。
观今时所向披靡
当今的中国是什么样子?许是无畏,许是无私,庚子尹始,本该万家团圆,阖家欢乐,而新冠疫情浇散了新年的喜庆,带来了无尽的别离,有的异地别离,而有的却是生死离别。但有着这样的一群人冒着生命危险,逆着人流,冲在抗疫的一线,他们被称作最美逆行者,而支撑他们的是脚步的勇猛内心的无私以及血液里的那永不褪色的赤诚。83岁的钟南山院士便是抗疫的领头人,他建议人们别去武汉,远离疫区,而自己去搭上了去武汉的列车,做临床调研,争取早日研发出疫苗。这便是中国人勇猛无畏,无私奉献的中国人,正如我泱泱华夏,你看那驰援非洲的医疗队,去到最危险的疫区救助外国友人,你看那救援物资上的标语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人心齐,泰山移。这就是中国,勇猛无畏的中国,无私奉献的大中国。
展明日傲视九州
明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定是奋进,定是富强。张正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新青年的时代使命。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富则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唯我青年学子不停奋进,不断图强,才能续写国家安泰,百姓安居的盛世家园。这便是中国人,奋斗不息,逐梦前行的中国人,正如我泱泱华夏,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这就是中国梦,十三亿人口的梦。这就是中国,奋斗不息,敢想敢拼的大中国。
从古至今“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明天我也是“你”,加油,每一个中国人,坚韧不拔,勇猛无畏,奋斗不息的中国人。加油,屹立不倒,无私奉献,敢想敢拼的大中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二篇:你的样子
你的模样
致最美医者张静静:
如果不是新闻,也许我永远不会得知在这芸芸众生里,你的存在。得知你首批援鄂,得知你倒在回家路上,到最后,得知你生命永远定格在4月6日这一天。虽素未谋面,我凭借着有限的信息,愈发想描摹出,远方的你的模样。
我在想,1月26日凌晨两点半,浓墨似的黑夜衬着惨淡无星的夜空,随队抵达武汉的你,一定是毅然而坚定的。虽然吹面而来的刺骨的寒风时刻提醒着你前方的未知、病魔的无情,以及,那个远在千里的无人照顾的孩子。你知道此行危机四伏,你明白丈夫援非,孩子无人照顾,但是你更清楚身上那件白衣大褂意味着什么。想到这,我仿佛看到了你的模样:瘦削的背影,越走越坚定。
我在想,在那个不眠不休的51个日日夜夜里,耳边缭绕的是痛苦的呻吟,眼前上演的是生离和死别,奋战在一线的你,一定是痛苦而忙碌。病魔用在你面前那些转瞬即逝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可怖。而你,用近乎透支生命的方式与病魔赛跑。我想,那个满含泪水却继续工作的你,一定想着:“再快一点,再给我一点时间,再给我一点力气,这场仗我就能赢!”。想到这,我仿佛看到了你的模样:满是压痕的脸上,那双眼睛,疲惫却光亮。
我在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武汉人民热情相送,随队返回的你,一定是不舍而又感动的。是的,你完成了你的任务:从岁暮天寒到春光乍暖,不断降低的病亡率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离别的大巴车缓缓的驶离武汉的这一路上,市民们沿路相送,千言万语汇成了一个词“谢谢”,这两个发自内心的字是他们真心的感谢,这样的场面,即使隔着屏幕的我都止不住热泪盈眶,何况你呢?想到这,我仿佛看到了你的模样:爱笑的女孩,笑靥如花。
我在想,结束了14天隔离,踏上回家路程的你,一定是满心期待而又快乐的。你一定提前告诉了孩子妈妈要回来的喜讯,告诉了爸妈自己平安归来的消息,也让远在海外牵挂自己的丈夫放了心。你一定买来了很多孩子喜爱的零食,迫不及待地想回到那个温暖的家中,这才是你平时的模样:一个平凡的母亲,牵挂儿女。
可谁也没有想到,也可未曾料到,4月4日隔离结束,4月5日上午7点,你倒在了回家的路上。家近在咫尺,没想到从此回家却成了漫漫无期路。还有什么,比听到这更令人心痛的呢?你知道吗?在你昏迷的这段时间里,您的孩子一直在家里苦苦等待着他的妈妈,你的丈夫在想尽办法尽快回到你的身边,那些你救助过的病人,还有我们……所有的人都在为你祈祷,为你祈福,期待你的醒来。可你……还是走了,丈夫,孩子没能见你最后一面,我们也没能看到你再次绽放的笑颜,你从病魔手中夺回无数的生命,而我们,却没能从死神手中夺回你。
我不理解,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作出援鄂的决定,是何来勇气让你这般弱女子去无畏病魔,是何种力量让你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患者的希望。直到我看到主动请缨的你,剪去秀发的你,写《护患沟通本》的你,记录抗疫笔记的你,“杏林门下,救死扶伤,责无旁贷”的你……无数个片段在我眼前闪过,我仿佛读懂了你,你的模样也渐渐清晰而明朗:当无数个身影淡化为背景,医者的群像愈发明晰。是的,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质量,撑起“医者”这两个字的隆重分量;总有这样一群人,用自己的生命光亮,让“医者”这两个字迸发出灿烂的光华,成为永恒的星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医者之风,山高水长。所幸有你,山河无恙,而今寒冬已过,又是一年春风拂晓,万物复苏,可这人世,不再有您。
黄冈杜鹃已悄然开放,您,看到了吗?
一名向您致敬的中学生
第三篇:你的样子
你的样子
以前每当我回想起你的样子时,我都会有点模糊,因为我记不清你微笑时的样子,记不清你眨眼时的样子,记不清你带耳坠时的样子,所以我每次都对自己说,下次见到你时一定要好好的看看你,好让我记住你的样子,记住你每时每刻的样子。
现在分手后,我竭力不让自己再想起你,但你的样子却像刻在我脑海中般,时刻都会闪现出来。我能够清楚的看到你的样子,看到你熟睡中安详的样子,你知道有多少次我在凝视着你吗?我看到了你不愿被我打扰时皱眉头的样子,看到了你睡醒后抱着我时幸福的样子,看到了你高兴时开心而笑的样子,看到了你生气时冷淡的样子,看到了你哭泣时无辜的样子,看到了你劝告我时无奈的样子,我看到了我帮你洗脚时你幸福的样子,看到了吃完刷锅我背着你时你满足的样子,看到了你玩游戏比我强时开心的样子,看到了你被我超越时不服的样子,还看到了我把锅弄糊时你埋怨的样子,看到了你吃我做的饭时忘记糊味的样子;看到了最后一次见面时你尴尬的样子,看到了你那天哭得很伤心的样子,看到了你走时坚决的样子,看到了再也不愿见到我的样子,甚至看到了你偶尔想起我的存在时叹息的样子。
我都能清晰的看到,因为这些都已烙印般印在我的心底。我答应你,以后不再打扰你。我会尝试着用将你的样子埋藏心底,将它们遮住,我会尝试着用岁月的尖刀将你的样子从心底一层一层的抹去。
只为不再打扰你的幸福。
第四篇:你的样子的诗歌
今夜,小雨霏霏,敲打我的西窗,把我从梦中惊醒。
今夜,空气微凉,弥漫着我的孤房,把我得心冷的冰凉。
今夜,你的身影何时触碰了我心灵深处的伤;
今夜,你温暖的怀何时拥入我冰凉的心房。
今夜,雨声滴滴答答,难道是你温柔的话语伴我入梦
今夜,风声沙沙作响,难道是你四溢的芬芳撒我一身泥土馨香。
今夜,你的模样钻进这有雨的夜空慢慢徜徉。
今夜,你的模样依偎再我蜷缩的壳莫名惆怅。
今夜,你匍匐再我的心上。
今夜,你落在了我的眉梢。
尘封的记忆,此刻脉脉柔肠
流年的涟漪,此刻泛起了磬香,此刻,你再轻轻吟唱,真情里带着丝丝忧伤。
为什么,不让我紧紧抓住你的模样,那样,就再也不会揉碎我的心房,那样,就再也不会再深夜里迷茫。
那样,就再也不会从双眸里闪出泪光。
那样,就再也不会再寒凉中承受那种痛心的断肠。
今夜,你的模样依旧沧桑,今夜,你的脚步依旧沉重,想你,想你这动人的样。
第五篇:你的样子情感散文
一
记忆中,你是个裹着小脚,柔柔弱弱,颤颤巍巍的老太太;
无论四季,头上总顶着一块灰色的方巾,被你对折成了三角形,留下两个长边在耳旁,随着你的步伐而晃摆着;头巾的下边,稀稀拉拉的长发,被你挽了低低的发纂,紧紧地贴在后脖处;
你的脸上密布着深深浅浅的皱纹,仿佛家乡高山的千沟万壑;
你的脾气很急躁,总是容易发脾气,总是习惯着抱怨,并且用手不住抹着眼角的泪;
你总说楼房就像个监牢,束缚着你,你只能趴在窗口看外边,或者盘腿坐在席梦思的床上,你说那一点都不如乡下的大炕舒服;
你不喜欢陪我玩,又总是嫌我闹腾,便哄着我爬到床上,用你那浓重的方言给我讲故事,试图让我能够安分一点。你的故事都是些神神怪怪的,什么狐狸偷鸡不成,反成了精,勾去了隔壁的小三叔;什么狼妈妈错认了家里的小狗崽当儿子,想方设法地叼走了小狗崽。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听幼儿园老师讲的那些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之类的故事,于是听着你讲故事,我便总是左摇右晃着,亦或是躺着,靠着,趴着,变换着各种姿势地听,又或者一点一点地从床上蹭下去,然后快步跑开,你便用手指着我,说要给我父亲告状,但是没一会儿,你又在“狗狗儿,狗狗儿”地呼唤着我,那是你对挚爱的孩子最亲昵的称呼。
可是,我却不喜欢你,不能自然地亲近你,甚至不愿靠过去,亲吻你的脸颊,因为我真地很害怕你脸上的皱纹,至今想起,依然怕,怕那种岁月的锋利,怕那种深深的烙印。
二
而姑姑总说,我看到的,根本不是你的样子。
她说,你生在西北偏僻的乡下。在那个以裹脚为美的时代,你的母亲也让你裹了脚。但是又不忍心见到你那般痛楚,便半道放弃了。于是,你的脚便只有棒棒的形状,也并不符合那时“脚越小越美”的标准。好在你年轻的模样还算俊俏,是那黄土高原深处绽放的洋芋花,卑微,却坚毅。
她说,你的头发乌黑亮丽,从青春到暮年离世,从满头青丝到暮年的稀稀落落,黑亮从未改变。那是因为你格外用心地梳理。你会用白胡麻熬水,用小刷子蘸了胡麻水,刷在头发上;你梳头时,会梳理地一根不乱,然后盘起发簪来,并别上两个银钗。你说,那银钗是你出嫁时,老母亲给的嫁妆。你梳理的发髻,即便忙碌许多天,顾不得拆开梳理,也不会散乱下来。
她说,其实你特别爱干净,甚至有一点洁癖,而她,竟就遗传了你的洁癖。这在那黄土坑洼里生活的你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行为。而你,即便衣服打满了补丁,也是干净整洁的。你从不会让孩子们脏脏乱乱地走出家门。
她说,其实你很会哄弄孩子,而我不服管,大概也是因为我们祖孙很少生活在一起,感情还没有培养起来吧。事实上,你不仅故事讲得好,连唱歌都很好听。你的孩子们都喜欢听你讲故事,尤其是讲“故精”。
让我理解,“故精”应该就是故事里最好听的,因为你会边讲边唱。这个我没有听说过,或许我坐在你身边时,你已经因为满身的疾病,没有力气给我唱了。
姑姑很陶醉于描述你讲“故精”的场景:大都也是关于狐狸精,后娘,童养媳之类的主题,你总会讲得头头是道,就好像是你亲身经历过的一样。讲到悲痛的情节,你就会拖着哭腔唱起来。而你讲得最好听的一个故精,便是《童养媳转娘家》。那是怎样一个苦大仇深的童养媳,那令人悲怜的命运,经了你的口,便那般扣人心弦,令人潸然泪下。尤其是你的唱段,长长短短,抑扬顿挫间,便仿佛那童养媳就坐在身旁,如泣如诉着。而你独自一人时,也会呆坐窗旁,轻声哼唱着“可怜的妈呀,你在炕格格里等我着呀”。一朝她们嫁为人妇,才能体味到当年你独念亲娘的苦楚和心痛。
是啊,据说你十五岁就嫁给了我的爷爷,从一个穷破的家庭,走进了另一个穷破的家庭。在那高高的山顶之上,你用小脚支撑着颤颤巍巍的身体,用颤颤巍巍的身体支撑着一个风雨飘摇的家,用瘦弱的身躯,和爷爷共同开田破土,打窑建屋,养儿育女,用艰辛的半生完成着人生的使命,无论坎坷,无视宿命。
三
姑姑说,山里的女人,必须勇敢,必须坚强,必须能干。而你,是完美的实践者。
高山上的乡邻都住得较远,大概隔着山头,才有另一户人家。广袤苍凉的大山之上,那些山间的生物便是家里的常客,小到田鼠,野鸡,野狗,大到豺狼,狐狸,以及我只在故事书和动物园里见过的大灰狼。你说,白日里男人们出去下工,家里通常只有你独守。你便总有几分担心,担心动物们会来家里偷吃偷喝。
你说,你最擅长撵狐狸。每次看到那大大的毛茸茸的黄色尾巴在鸡圈附近出现,你就立刻警觉起来。你会随手抄起什么家伙来,比如水瓢,比如扁担,比如扫帚,甚至是做针线活时,箩筐里的剪刀,炕上的拂尘。你会拐着小脚冲出屋门,叫叫喊喊着冲到鸡圈边,使劲挥舞着,大声吆喝着,训斥着,试图撵走狐狸。初来乍到的狐狸,定会被你的气势吓跑,躲在门外的墙边探头张望,你若再追撵过去,狐狸一定会一溜烟地顺着山跑下去;而那些品过家里鸡肉荤腥的家伙,就没那么好打发了。你说,那牲口是有灵性的,你便坐在屋门前,大声假意哭嚎起来。你嚎着流年不顺,生活不易,你嚎着举家维艰,嚎着自己的辛劳和疾苦,嚎着嚎着,便牵了悲伤的心弦,便是真地纵情嚎了起来。一边嚎,一边斜着眼瞄那狐儿。你说,真得看过狐儿眼角闪着泪光,毅然掉头离去。也有心硬的狐狸,却是执意往鸡圈里钻,闹得鸡飞狗叫,不得安生。你就只好抄起扁担,或者铁锨,继续喊叫着,恐吓着,追打着。有时,你也会纵容了狐狸叼着鸡,落荒而去。你说,你看得懂狐狸的眼神,也是小狐儿的妈,也是要养活生计的。你说,穷山老坳里,活着,不易!爷爷和其他家里的男人们便不爱听你这样的言辞,抱怨你是妇人之仁。没听说过同情狐狸的,天知道那牲口的心眼要多过你许多倍。你便默然,转身去忙活计。
你说,你最怕的是狼摸进来,那最是凶险,惊人心魄的。男人们常常在山上放羊时,遭遇偷羊的狼,或者狼群,而摸到家里来的,大都是独狼。山里的老人说,狼是有气节的动物,也是靠本事为生的,偷偷摸摸也是无可为而为之。你说,平平静静的下午,突然听得院墙边的大树上,那些雀儿,鸦儿纷纷尖叫着飞起时,那怕就是有狼出没呢。你便会用扫帚使劲使劲地敲击着脸盆的底儿,并且使劲地,使劲地大声地喊叫,努力让山野之中的家人们,或者远处的邻里们听到,你也会抱起墙边的大石块,做好了袭击的准备。而你说,大抵是爷爷信佛之虔诚,佛菩萨也格外护佑,来过家里的狼,也没真格伤过人畜,只是偶尔叼走一只来不及回圈的鸡。于是,爷爷便一边修补着被你敲破的脸盆,一边数落着你的败家行为。你只盘着腿,坐在炕上,把孩子们都拥在身边,轻念着“阿弥陀佛,菩萨保佑,老少平安”。
姑姑说,你护犊,你极尽了那种艰辛困苦之下所有的生活智慧,满足着家人的各种需求。
比如治愈冻伤。姑姑说,山顶之上的家,终年都是风的领地,八方无阻。尤其是冬天的风,无论大小,都会让人皮开肉绽,被冻得麻木的手脚上皲皮,到处裂开了许多大小不均的口子。那是钻心的疼!风再继续钻到裂口里,就像刀子在把裂口继续哗啦开,简直是要命的感觉。
而你,就有许多治疗裂口的方法。第一种,就是用橡皮。那橡皮的形状,就好像川里人的鞋底一般。你非常珍惜橡皮,一定要家里人手脚裂口得多了,你才肯拿出来。你会把橡皮裁成中指长,拇指粗的大小,这个过程是严谨的,是你用手一点点比划着,丈量着的。然后,你把橡皮一头放在煤油灯上烤,烤化一点,就赶紧涂抹在裂口上。刚抹上,裂口处会很疼,疼得大家呲牙咧嘴,你便心疼地轻轻吹着,直到大家露出舒服的神情来。晚上,大家就在炕上排队,等待你给涂抹橡皮。你说,你恨不能一次就给他们治好所有的裂口。
或者,你会给每人分一小把麦粒,让大家放到嘴里嚼,嚼到只剩下面精,便比划着贴到裂口处。那个过程大家很享受,是味觉,感觉的共同享受。同时,你也相信老辈人流传下来的土法子,收集男娃的尿液,放到炕洞里,早起时,趁着热劲,把裂口伸进去,据说可以烫死裂口。不过,你有洁癖,你也不能接受孩子们用这个方法。所以,这个法子不常用。
困难时候的孩子们,历经着缺衣少食的痛苦。你家里也是同样的境地。于是,大家便要感谢你的心灵手巧。尤其是冬日里,你总是想着法子给孩子们保暖,又小心翼翼地安排着旧衣物的传递。比如,大儿子的棉衣,是细布做的,穿小了,便传递给二女儿,之后又传递给三女儿,再传递下去。直到棉衣里边的棉花都撕扯着分散开来,棉衣的外层还是缝补得仔仔细细,没有破洞。小女儿的手胖乎乎的,皮又嫩,冬天极易生冻疮。你便给做了半圆形的手套,接在棉衣的袖子上。玩耍时,手从手心那面的小口处伸出来,手背仍然被保护着,平时就把手缩在套子里。那曾经羡煞了多少孩子呢。
你说,你唯恐冻到孩子们,每天早起,把孩子们的衣物都烫在炕边上,这样他们起来时,就有热乎乎的衣服可以穿了。而今,每当姑姑说到这些,总会泪湿了眼眶。她说,你分明捂着的是自己的一颗母亲的心,恨不能掰成许多瓣儿,给孩子们每人揣上一份儿。
你说,当娘的心都一样,为了孩子,啥都能拼出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拼尽洪荒之力了吧。你说,住土窑那阵子,你总是心惊肉跳着土窑的塌落。你常常望着窑壁上那些新新旧旧的塌落的坑印子,时常思谋着对策。然后,意外总是发生得很突然。那一夜,家里没有男人,只有你守着两个女儿,睡在土窑的大炕上。半夜里,忽听一声巨响,被惊醒的你们,都知道是窑顶塌落了一块土。你们不敢点灯,不敢起身,紧张地甚至连气都不敢喘。就这样一直捱到了天亮,发现身旁好大一堆土。你们庆幸着那夜家人不在,又愁思着土窑的安危。
不久后的又一个夜,雷电交加,暴雨夹杂着冰雹,一泻而落。你搂着惊吓不已的孩子们,怔怔地看着窗外,心被高悬了起来。突然间,窑顶有很大的声响,桶口粗的水从窑顶冲了下来。眼看着水就要冲到土坯的粮仓边了。你跳下炕头,用簸箕接着落到粮仓上的水,泼到地上。男人们忙乎着把门边土墙的猫洞凿大些,把水排出去;你就弯着腰,一下一下地,用簸箕往外铲水。这一铲,就是半夜,从弯着腰,到蹲着,到坐在地上,天亮时,你说自己累得,连门框都靠不住。你说,那刻,没想过啥,就想着要保住土窑,保住儿女们。
日子久了,山里的乡邻们都喜欢你,喜欢你的善良,朴实,能干,勇敢。家里有个大事小情,也会常常来找你商量,求助,就连生了孩子,都要央求你给起名字。你说,她们都很喜欢你家孩子的名字,男孩子都叫“才”,女孩子都叫“花”。而后来男子们大都走出高山,去外边成才成人,这是你的荣耀,是山乡的荣耀。于是,你便常常给孩子们起名。
四
你说,你熬着熬着,就熬到了好日子。孩子们都成家立业,都住到远方的城市里去了。你被他们说服着,住到城里的楼房去。临行前,山乡的人们来送行,都说你终于苦尽甘来,要去过好日子了。
然而,你却不喜欢城里。你的小脚,拘束着你,不能自如地上下楼梯。你曾经哭叫着说,自己拐着小脚,可以跑遍半座山,却不能从二楼的家里下楼去。你只能从窗户看出去,看外边的花红柳绿,草长莺飞。
你孤独,你憋屈,你希望孩子们都能像以前那样,簇拥在你的身边。但是,你不忍为难他们,都是要照顾自己小家的人。
你说,儿子给你买了电视,让你解闷。而你却更加闷得厉害,时常闷得胸口难受。去了医院,才知你已经是重病缠身了。多年辛劳,旧疾恶化,医生已回天无力。
你说,你只想回老家,坐在大炕上,儿女环绕,聊着家常,讲着故事。只是,山上的土窑早已经坍塌。你摇着头说,该去的,都要去,挡不住啊。于是,我们把你送到三姑家的小院里。一席大炕,你靠在里边的被子上,你的儿女们围着你。你们大声聊着什么,都是纯正的家乡话,我其实听不大懂,只是看你们聊得那么热闹。该是聊过了前世今生。聊着聊着,你就咧着嘴笑了;聊着聊着,你就用手背抹着眼泪。你也会坐在院里,看花花草草,看日头从葡萄架中漏下来,看猫猫狗狗在脚边撒娇,甚至会拄着拐棍,恐吓追撵着叼走了鸡仔的大老鼠,还会嫌隔壁邻居太吵闹,而站在墙边,挥舞着拐棍,大声训斥着。
我们以为,你恢复了活力,而三姑还要忙于地头的劳作,并没有时间专门照顾你。于是,你又回到了城里的家。只是没想到,这次,你的生命之花会凋落地那么突然,那么快。只一场小感冒,你便引发了全身衰竭,那么匆匆,那么猝不及防地,你便没有再回到家里。父亲说,病故前,你说,一定要送你回山上去!你说,你只记得山上的样子!
二十年了,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你的样子!姑姑记得那样的,我亦记得这样的。不用明白风尘曾经怎样刻画你的样子,我们懂得,不变的你,依然伫立在这茫茫的尘世间!
二十年了,我第一次,用笔来缅怀你,我的奶奶。我愿是那聪明的孩子,提着心爱的灯笼,照亮着,寻觅着,记忆着,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