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大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受传统小说“五虎将”模式影响的战争小说主要有刘流的()等。
A.《铁道游击队》 B.《保卫延安》 C.《烈火金刚》 D.《林海雪原》 2.《三家巷》中描写的“沙基惨案”发生在()中。
A.省港大罢工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广州起义 D.第一次国共合作 3.中国第一位以表现石油建设和石油工人著称的“石油诗人”是()。
A.李季 B.阮章竞 C.傅仇 D.梁上泉 4.借历史题材曲折表达自己的个人话语的作品,主要有陈翔鹤的()等。
A.《杜子美还家》 B.《正红旗下》 C.《鲁亮侪摘印》 D.《陶渊明写<挽歌>》 5.被人们称为“新辞赋体”或“郭小川体”的诗歌形式是()。
A.“楼梯式” B.“半自由体” C.“民歌体” D.“散曲小令体” 6.在“文革”的潜在写作中,较著名的小说主要有张扬的()等。
A.《九级浪》 B.《第二次握手》 C.《波动》 D.《火神交响曲》 7.《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描写的知识女性是()。
A.曹荆华 B.梁倩 C.钟雨 D.柳泉 8.张贤亮有九部著名中篇小说的总标题是()。
A.《初吻》 B.《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 C.《绿化树》 D.《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9.在《高山下的花环》众多的英雄形象中,因两发臭弹而牺牲的英雄是(A.梁三喜 B.赵蒙生 C.靳开来 D.薛凯华 10.在冯骥才的市井民俗小说中,刻意表现民间文化中恶俗的小说是(A.《苏七块》 B.《酒婆》 C.《认牙》 D.《神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茹志鹃的《百合花》几经周折,发表在1958年第3期的《延河》杂志。
12.李犟的《李双双小传》与赵树理的《“锻炼锻炼”》表现的时代大体相同,但是,在作品中却丝毫读不到作家的沉痛心情,也看不到农民生活的痛苦场面。
13.《青春之歌》之后,杨沫还创作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等,其艺术成就都没能超过<青春之歌》。
14.王蒙于1953年就创作了反映中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而他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篇小说则是儿童文学作品《小豆儿》。
15.“九叶诗派”得名于197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合集《九叶集》。
16.绿原在狱中自修了德语,阅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和黑格尔的原著,后以“刘半九”为笔 名从事德语文学的编译,成为了著名的德语翻译家。
17.《阿诗玛>是彝族支系撒尼人口头流传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18.夏衍50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考验》;
曹禺50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明朗的天》。
19.“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卢新华的《伤痕》、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等。
. 20.“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古华的《芙蓉镇》等。
21.杨绛在80年代后,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边缘人的写作姿态。
22.铁凝的《哦,香雪》写一个名叫台儿沟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23.韩少功的《爸爸爸》以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又保留着上古遗风的鸡头寨的若干故事,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丙崽的畸形儿。
24.80年代“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有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市井文化”系列,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25.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 山之作。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6.为什么说宗璞的《红豆》并不是一篇“爱情小说”? 答:(1)作品虽然讲述的是江玫与齐虹的爱情悲剧,但探讨的却是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爱情在作品中只是故事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作品的主题。(6分)(2)作家的创作目的,是想表现知识分子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进行“自身”的血肉搏斗的痛苦、进行选择的艰难,以及作出正确选择后的欢乐。(4分)27.《白鹿原》在叙事结构和视角上有哪些特点? 答:(1)在叙事结构上,一方面采用多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还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主线突出、明暗清晰的特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不仅展示了白鹿村的家族历史,而且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6分)(2)在叙事视角上,主要采用一种“全知视角”,既不宥于已有的社会历史观点,也不完全依从自己的个人见解,而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叙述历史和故事。(4分)四、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
论述深入,分析具体,逻辑清晰,文字通顺。该题不得少于500字。
28.《“锻炼锻炼”>生动地描写了1957年秋末,“争先农业社”在整风运动中农村干部整治落 后农民的故事。故事主要由三次冲突组成。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三次冲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1)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I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I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突。(3分)(2)其意义在于,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7分)作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赵树理抛弃了一切当时粉饰现实的虚伪写法,实实在在地写出了农村出现的真实情况。干部就是这样横行霸道地欺侮农民,农民就是这样消极怠工和自私自利,农业社“大跃进”并没有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只能用强制性的手段对付农民……艺术的真实,就这样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的真实性。尽管以赵树理的主观创作意图而言,还不至于达到这样的深度,他只是想反映农村现状是怎样的一幅图景而已,而且从当时可能表达的方式来说,他也只能站在杨小四的所谓新生力量的一边,但从赵树理的艺术画廊里看,这篇作品分明是与描写农村“基层干部混入了党内坏人”的艺术精神一脉相承的,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连这点维护农民的立场都不能直接地表达出来。现实主义的方法冲破了作家的历史局限,只能在当时非常严峻的环境下,以它自己的方式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29.小说《风景》为什么要选择一位“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答:(1)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也使作品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6分)(2)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摈弃了以往意识形态内容的遮蔽,从而使得整个叙写都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4分)《风景》的全部笔墨都用于突现出生存本身的意义。小说通过描写人物对其生存处境的应对方式来使生存意义得到明确无疑的显现。以纯客观叙述来实录凡俗人生中的种种本相,以及揭示出生存本身的意义所在,舍弃了过去那些观念性的道德标准与情感认同,不动声色地使生存的观念,或说是一种民间的价值取向非常实在地突现出来。
同时,《风景》是新写实小说中最贴近自然主义方式的作品。描写凡俗人生,刻画粗鄙丑陋、野蛮冷酷的生存景象,这实际上原本就是左拉式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风景》在小说艺术上成功地增添了某种新质,从而使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形态得到了新的丰富。
第二篇:203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
203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规模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话剧作品主要有()等。
A.《李双双》 B.《布谷鸟又叫了》 C.《三里湾》 D.《山那边人家》 2.在“保定二师**”和“高蠡暴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是()。
A.杨沫 B.冯德英 C.梁斌 D.欧阳山 3.受传统小说“五虎将”模式影响的战争小说主要有刘流的()等。
A.《铁道游击队》 B.《保卫延安》 C.《烈火金刚》 D.《林海雪原》 4.被人们称为“新辞赋体”或“郭小川体”的诗歌形式是()。
A.“楼梯式” B.“半自由体” C.“民歌体” D.“散曲小令体” 5.最早描写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小说是()。
A.《红岩》 B.《野火春风斗古城》 C.《小城春秋》 D.《铁道游击队》 6.《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通过历史的回忆、现实的抒情和对未来的幻想三段不同时空,描写了三个女性,其中,作家沈从文幻觉中的女性是()。
A.丁玲 B.萧萧 C.张兆和 D.翠翠 7.《芙蓉镇》中因政治运动而成为罪人和牺牲品的女主人公是()。
A.黎桂桂 B.胡玉音 C.秦书田 D.谷燕山 8.“陈奂生系列”作品分两个时期完成,其中,写于20世纪90年代的是()。
A.《“漏斗户”主》 B.《陈奂生上城》 C.《陈奂生包产》 D.《种田大户》 9.在20世纪80年代戏剧舞台上的荒诞派戏剧中,魏明伦的代表作是()。
A.《车站》 B.《等待戈多》 C.《潘金莲》 D.《屋外有热流》 10.在《孩子王》中,王福与“我”打赌是为了()。
A.到学校当音乐教师 B.得到一本字典 C.帮父亲上山砍竹子 D.获得下棋比赛的资格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要求:每题有2-4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1.《红岩》的三条线索是:
A.“重庆中美技术合作所”里的狱中斗争 B.中共重庆地下党领导的城市地下斗争 C.许云峰、江姐与国民党面对面的个人斗争 D.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农村武装斗争 12.在重返文坛的作家中,“七月诗派”的诗人主要有:
A.绿原 B.牛汉 C.曾卓 D.辛笛 13.80年代以后,表现历史战争题材的作品主要有:
A.《红高粱》 B.《山上山下》 C.《黑太阳》 D.《皖南事变》 14.方之的《内奸》描写的两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事件是:
A.田玉堂护送杨曙 B.田玉堂当上了蚊香厂长 C.田玉堂当上了政协委员 D.田玉堂在“文革”中入狱 15.王朔嘲讽理想主义的主要作品有:
A.《顽主》 B.《玩的就是心跳》 C.《暗杀》 D.《千万别把我当人》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6.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17.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秦兆阳(何直)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18.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主要有王愿坚的《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系列短篇小说。
19.罗广斌与杨益言、刘德彬合作创作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又合作创作了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20.王蒙于1953年就创作了反映中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而他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篇小说则是儿童文学作品《小豆儿》。
21. 《阿诗玛》是彝族支系撒尼人口头流传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22.在五六十年代“潜在形态”的写作中,主要有沈从文的《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傅雷的《致傅聪》、曾卓的《有赠》、张中晓的《无梦楼随笔》和无名氏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无名书》等。
23.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其间历时8年,共发表“随想”150篇。
24.1978年,北岛和芒克等人创办的民间文艺刊物《今天》,在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25.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26.铁凝的《哦,香雪》写一个名叫台儿沟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27.汪曾祺将苏北高邮地区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明媚的风俗画。
28.“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钟山》杂志1989年第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29.“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池莉的《烦恼人生》、叶兆言的《艳歌》等。
30.在9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等。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要点齐全,举例具体,文字通顺,无错别字。
31.《傅雷家书》表现了作家什么样的内心苦闷? 答:(1)一是对儿子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和要求,通过对儿子近乎残酷的要求,可以看到一个严慈的父亲“为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表现了自己未能实现人生理想的苦闷。(5分)(2)二是自己对各种文艺问题以及时局的看法,表现了一个有着嵇康、刘伶式的精神风貌的现代知识分子,“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的真实内心,表现了一个感情极为丰富而无处倾诉的知识分子精神上的痛苦。(5分)32.从小说《妻妾成群》到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主要增添了哪些商业性的外衣? 答:(1)“灯笼”,用“点灯一灭灯一封灯”来象征权力和对人的精神的控制,增强了作品的形象直观性。(4分)(2)捶脚,以获得捶脚的机会暗示得到老爷的庞爱,增强了作品的动作性。(3分)(2)争庞,以假装怀孕来争得老爷的庞爱,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3分)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800字。
33.在《茶馆》的三幕戏中,王利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作了哪些努力?为什么? 答:(1)第一幕时,他才20多岁,继承着父亲为人处世的信条,“多说话多请安”,勉强支撑着茶馆的生意;
(3分)(2)到第二幕时,他则不得不进行“改良”,前面卖茶,后面改成公寓,茶馆里也撤去了财神龛,墙上的“醉八仙”也换成了时装美人和外国香烟广告画;
(4分)(3)到了第三幕,在“莫谈国事”的字条旁,又不得不添上了一张“茶钱先付”,甚至用上了女招待。(3分)(4)举例具体、恰当。(10分)(5)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10分)34.方方的小说《风景》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是个码头工人,性情粗暴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他们在大半生中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所得只有十个儿女,除了最小的一个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之外,其余九个被他们放任自流地像野生植物般地养大成人。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作家为什么要选择一位“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答:(1)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也使作品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6分)(2)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摈弃了以往意识形态内容的遮蔽,从而使得整个叙写都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4分)(3)举例具体、恰当。(10分)(4)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10分)
第三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范文模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在“文革”的潜在写作中,较著名的小说主要有张扬的()等。
A.《九级浪》 B.《第二次握手》 C.《波动》 D.《火神交响曲》 2.《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描写的知识女性是()。
A.曹荆华 B.梁倩 C.钟雨 D.柳泉 3.张贤亮有九部著名中篇小说的总标题是()。
A.《初吻》 B.《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 C.《绿化树》 D.《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4.在80年代戏剧舞台上的荒诞派戏剧中,魏明伦的代表是()。
A.《车站》 B.<等待戈多》 C.《潘金莲》 D.《屋外有热流》 5.在冯骥才的市井民俗小说中,刻意表现民间文化中恶俗的小说是()。
A.《苏七块》 B.《酒婆》 C.《认牙》 D.《神鞭》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50年代,记叙朝鲜战争的小说作品主要有《英雄的故事》、《上甘岭》、《三千里江山》等,这些作品的作者是()。
A. 王愿坚 B. B-巴金 C.陆柱国 D.杨朔 7.《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是()。
A.邓拓 B.吴南星 C.吴晗 D.廖沫沙 8.预示着当代文学新走向的“三只报春的燕子”是()。
A.《曙光》 B.《班主任》 C.<伤痕》 D.《哥德巴赫猜想》 9.1985年崛起的“第五代导演”拍摄的探索影片主要有(A.陈凯歌的《黄土地》 B.张军钊的《-个和八个》 C.田壮壮的《猎场札撒》 D.郑洞天的《邻居》’ 10.韩少功“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A.<爸爸爸》 B.<诺日朗》 C.<女女女》 D.《归去来》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在北京召开。
12.茹志鹃的《百合花》几经周折,发表在1958年第3期的《延河》杂志。
13《青春之歌》描写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中,还有追名逐利的余永泽、贪图享乐的白莉苹,以及叛变革命的戴愉等。
14.1957年1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5.“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是指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16.1957年,被列为审查对象的穆旦发表了他归国后的第一首诗作《葬歌》。
17《芙蓉镇》中的“运动根予”王秋赦的形象是古华对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18.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19.1985年,韩少功的《文学的“根”》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寻根文学”的立场。
20.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21.蒋子龙于1979年发表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
22.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影响下,在小说创作申出觋一批以“文化化”为特征的系列作品,主要有陆文夫的《美食家》等“小巷人物志”系列等。
23.在9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中r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莫言的《红高梁》、陈忠实的《白鹿原》等。
24.“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柯云路的《新星》、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
25.在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6.《林海雪原》与《红日》主要有什么异同? 答:(1)相同的是,都以作家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由被动而主动为故事内容,既塑造英雄形象,也塑造具有艺术个性的反面形象。(5分)(2)不同的是,《红日》主要表现正面战场上的大兵团作战,而<林海雪原》则集中描写解放军小分队的剿匪故事。<红日》以巨构性见长,《林海雪原》以传奇性取胜。(5分)27.“陈奂生系列”作品是如何描写中国农民命运变化的? 答:(1)作家对中国农民的命运采用一种“追踪式”描写方式,并将农民的命运与中国社会历史命运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中国的社会历史命运制约着中国农民的命运,另一方面,从农民的命运中也反映出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变化。(5分)(2)在《“漏斗户”主》中,主要描写农民的吃饭问题,从《陈奂生上城》到《陈奂生出国》,则反映中国农民在解决了吃住问题后的精神文化追求。因此,“陈奂生系列”作品也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农民的命运史。(5分)28.《白鹿原》在叙事结构和视角上有哪些特点? 答:(1)在叙事结构上,一方面采用多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还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主线突出、明暗清晰的特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不仅展示了白鹿村的家族历史,而且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6分)(2)在叙事视角上,主要采用一种“全知视角”,既不宥于已有的社会历史观点,也不完全依从自己的个人见解,而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叙述历史和故事。(4分)五、分析趣(25分)要求: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
29.《“锻炼锻炼”》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它生动地描写了1957年秋末,“争先农业社”在整风运动中农村干部整治落后农民的故事。故事主要由三次冲突组成。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三次冲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1)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I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I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突。(3分)(2)其意义在于,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7分)作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赵树理抛弃了一切当时粉饰现实的虚伪写法,实实在在地写出了农村出现的真实情况。干部就是这样横行霸道地欺侮农民,农民就是这样消极怠工和自私自利,农业社“大跃进”并没有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只能用强制性的手段对付农民……艺术的真实,就这样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的真实性。尽管以赵树理的主观创作意图而言,还不至于达到这样的深度,他只是想反映农村现状是怎样的一幅图景而已,而且从当时可能表达的方式来说,他也只能站在杨小四的所谓新生力量的一边,但从赵树理的艺术画廊里看,这篇作品分明是与描写农村“基层干部混入了党内坏人”的艺术精神一脉相承的,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连这点维护农民的立场都不能直接地表达出来。现实主义的方法冲破了作家的历史局限,只能在当时非常严峻的环境下,以它自己的方式达到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第四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亭面糊”和“菊咬筋”是哪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A.《山那边人家》 B.《三里湾》 C.《山乡巨变》 D.《创业史》 2.梁斌写出的第一篇反映高蠡暴动的短篇小说是()。
A.《夜之交流》 B.《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父亲》 C.《父亲》 D.《抗日人家》 3.新中国第一位以表现石油建设和石油工人著称的“石油诗人”是()。
A.李季 B.阮章竞 C.傅仇 D.梁上泉 4.《芙蓉镇》中因政治运动而成为罪人和牺牲品的女主人公是()。
A.黎桂桂 B.胡玉音 C.秦书田 D.谷燕山 5.在冯骥才的市井民俗小说中,刻意表现民间文化中恶俗的小说是()。
A.《苏七块》 B.《酒婆》 C.《认牙》 D.《神鞭》 6.柳青把沙家店保粮支前与整个西北战局联系在一起的小说是()。
A.《火光在前》 B.《开不败的花朵》 C.《保卫延安》 D.《铜墙铁壁》 7.南方少数民族关于世界初创的原始神话很多,但英雄史诗不多,主要有()。
A.傣族的《召树屯》 B.纳西族的《创世纪》 C.苗族的《苗族古歌》 D.白族的《开天辟地》 8.《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描写的知识女性是()。
A.曹荆华 B.梁倩 C.钟雨 D.柳泉 9.在《高山下的花环》众多的英雄形象中,因两发臭弹而牺牲的英雄是(A.梁三喜 B.赵蒙生 C.靳开来 D.薛凯华 10.《妻妾成群》中陈佐千的四姨太是()。
A.颂莲 B.毓如 C.卓云 D.米兰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郭小川著名的叙事长诗“爱情三部曲”是指:
A.《白雪的赞歌》 B.《一个和八个》 C.《深深的山谷》 D.《严厉的爱》 12.著名杂文集《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是:
A.邓拓 B.吴南星 C.吴晗 D.廖沫沙 13.体现出80年代戏剧创作“文化热”的主要作品有:
A.《大淖记事》 B.《桑树坪纪事》 C.《红白喜事》 D.《狗儿爷涅架》 14.在90年代产生的读物型作品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
A.《一地鸡毛》 B.《情爱画廊》 C.《无雨之城》 D.《文化苦旅》 15.马原运用“元叙事”手法创作的小说主要有:
A.《冈底斯的诱惑》 B.《虚构》 C.《西海的无帆船》 D.《青黄》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6.中国20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只是其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般特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
17.在50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村题材作家中,李掌与被称为“神童”的刘绍棠,都是当时以产量高而著称的青年作家。
18.李犟的《李双双小传》与赵树理的<“锻炼锻炼”》表现的时代大体相同,但是,在作品中却丝毫读不到作家的沉痛心情,也看不到农民生活的痛苦场面。
19.罗广斌与杨益言、刘德彬合作创作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又合作创作了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20.1957年1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日白的短诗《吻》和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21.田汉在《关汉卿》中,为关汉卿和朱帘秀创作的《蝶双飞》充满了浪漫的诗情,是爱情与理想的一曲浪漫主义绝唱。
22.七月派诗人绿原在狱中自修了德语,阅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和黑格尔的原著,后以“刘半九”为笔名从事德语文学的编译,成为了著名的德语翻译家。
23.“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北岛的诗。
24.“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卢新华的《伤痕》、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等。
25.艾青在被打成右派20年后,以一首小诗《红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生涯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期。
26.张贤亮在50年代因诗歌《大风歌》被打成右派,被发配到西北荒地。
27.80年代“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有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市井文化”系列等。
28.汪曾祺将苏北高邮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明媚的风俗画。
29.崔健的《-无所有》,既是他的创作起点,也是中国第一首真正的摇滚作品。
30.在9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等。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31.在《茶馆》中,王利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作了哪些努力? 答:(1)第一幕时,他才20多岁,继承着父亲为人处世的信条,“多说话多请安”,勉强支撑着茶馆的生意。(3分)(2)到第二幕时,他则不得不进行“改良”,前面卖茶,后面改成公寓,茶馆里也撤去了财神龛,墙上的“醉八仙”也换成了时装美人和外国香烟广告画。(4分)(3)到了第三幕,在“莫谈国事”的字条旁,又不得不添上了一张“茶钱先付,,甚至用上了女招待。(3分)32.20世纪80年代以后,军旅文学中所谓的“两代作家”和“三条战线”是什么意思?请简要说明。
答:(1)“两代作家”:一是指曾活跃在“文革”前的中年作家;
二是指出生于50年代以后的青年作家。(2分)(2)中年作家主要有徐怀中、黎汝清等;
青年作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军门子弟,如朱苏进、刘亚洲等,一是农家子弟,如李存葆、莫言等。(5分)(3)“三条战线”指三种题材的创作,一是当代战争题材,二是和平军营题材,三是历史战争题材。(3分)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800字。
33.《茶馆》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老舍式戏剧结构”,克服了时间跨度大、情节松散和人物众多造成的困难。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从作家在场景和人物安排两个方面分析《茶馆>的戏剧结构。
(1)作者以“裕泰大茶馆”作为三幕戏的唯一场景,避免了三幕戏被分成孤立的三大块,同时,还特意设置了“傻杨”这个幕前人物,以民间曲艺形式“数来宝”穿针引线,起连缀作用。(4分)(2)作者以“人物带动故事”的方法,让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二爷(秦仲义)三个主要人物从壮到老,贯穿全剧,唐铁嘴、刘麻子,以及宋恩子、吴祥子等其他次要人物则采用父子相承的方法,而其他人物,则随到随走。(6分)分析:1.戏剧冲突。都是由戏剧冲突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从zhi全局看,其中的人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冲突。剧本描写三个时期,为人物的行为设置层层障碍。通过各阶级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他们的命运变化,揭示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作者直指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的每一个冲突都暗示人民与时代的冲突。这一特殊的冲突在作品中表现为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戏剧的始终。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构成一幅巻轴画,画轴的展示就是情节的发展。也没有中心人物,王利发也只不过是与茶客交往,并没有象周朴园鲁侍萍那样起到中心人物的作用。
2.戏剧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个性往往都打上了社会的烙印。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社会对个人的重大影响。反映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茶馆》中的老陈和老林要共买一个老婆,松二爷自己挨饿却不能让鸟挨饿,行将就木的太监要一个十五岁的姑娘作老婆。这都是当时不正常的社会让人物产生的变态行为。
3.戏剧语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有丰富的潜台词,富有动作性,有意思的是两个剧本有一个相似点,同一个人物的在剧本中的语言是变化的。
4.结构。《茶馆》的戏剧结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语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34.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例,简要说明顾城诗歌的风格特点。
[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原诗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想象中 我的爱人 她没有见过阴云 1530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他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从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答:(1)纯净是顾城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2分)(2)顾城诗歌经历了一个从社会批判到童话理想的过程,而批判主题又是服从于童话主题的。(4分)(3)《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一则失去了童年的诗人为怀念童年纯洁与率真理想而补写的童话。(4分)这首诗集中体现了顾城的审du美理想——追求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内的另一世界,孩童时容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界中重新实现。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然而,这幻想的美好蓝图在现实世界中能否实现吗?诗人离开幻想回到现实。“没有领到蜡笔”,指“我”的理想蓝图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白纸”指“自我”、生命或没有写出的诗。但诗人是否从此就停止对幻想的追求了呢?不。诗的最后一节再次点明,“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将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
顾城在孩童时代曾有过种种与大自然身心交融的机会,他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一具自由境界,在这自由境界,他可以暂且忘却现实中的种种忧伤和烦恼。这自由境界就成了他执着地追求的幻想世界。由于诗人同大自然有这种特殊关系,因而大自然也就被同化在诗人的心理结构中,他的诗因此而具有了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第五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通过历史的回忆、现实的抒情和对未来的幻想三段不同时空,描写了三个女性,其中,作家沈从文幻觉中的女性是()。
A.丁玲 B.萧萧 C.张兆和 D.翠翠 2.“反思文学”中,鲁彦周的具有“公子落难型”特征的作品是()。
A.《灵与肉》 B.《天云山传奇》 C.《李顺大造屋》 D.《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3.“陈奂生系列”作品分两个时期完成,其中,写于90年代的是()。
A.《“漏斗户”主》 B.《陈奂生上城》 C.《陈奂生包产》 D.《种田大户》 4.在邓友梅表现老北京市井生活的小说中,以乌世保为主人公的作品是()。
A.《话说陶然亭》 B.《那五》 C《寻访“画儿韩”》 D.《烟壶》 5.<孩子王》中,王福与“我”打赌是为了()。
A.到学校当音乐教师 B.得到一本字典 C帮父亲上山砍竹子 D.获得下棋比赛的资格 6.柳青把沙家店保粮支前与整个西北战局联系在一起的小说是()。
A.《火光在前》 B.《开不败的花朵》 C.《保卫延安》 D.《铜墙铁壁> 7.在“保定二师**”和“高蠡暴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是()。
A.杨沫 B.冯德英 C梁斌 D.欧阳山 8.对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影响最大的创作模式是()。
A.《华阳国志>模式 B.《子夜》模式 C.《死水微澜》模式 D.《财主底儿女们》模式 9.被人们称为“新辞赋体”或“郭小川体”的诗歌形式是()。
A.“楼梯式” B.“半自由体” C.“民歌体” D.“散曲小令体” 10.南方少数民族关于世界初创的原始神话很多,但也有英雄史诗,如()等。
A.傣族的《召树屯》 B.纳西族的《创世纪》 C.苗族的《苗族古歌》 D.白族的《开天辟地》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被排除在“第一次文代会”之外的重要文学家主要有()等。
A.沈从文 B.郭沫若 C.张爱玲 D.朱光潜 12.郭小川著名的叙事长诗“爱情兰部曲”是指()。
A.《白雪的赞歌》 B-《一个和八个》 C.<深深的山谷》 D.《严厉的爱》 13.《茶馆》表现中国近代最黑暗的三个时代是()。
A.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的清朝末年 B.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民国初年 C国共合作破裂后的军阀混战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 14.1985年崛起的“第五代导演”拍摄的探索影片主要有(A.陈凯歌的《黄土地》 B.张军钊的《-个和八个》 C.田壮壮的<猎场札撒》 D.郑洞天的《邻居》 15.王安忆90年代以后表现现代都市现实与历史的作品主要有()。
A.《纪实与虚构》 B.《香港的情与爱》 C.《叔叔的故事》 D.《岗上的世纪》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6.中国20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只是其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般特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
17.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秦兆阳(何直)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18.赵树理的《登记》完全可以看作是以前《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
19.罗广斌与杨益言、刘德彬合作创作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又合作创作了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20.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79年5月出版的《重放的鲜花》,标志着“右派”作家的重新结集和面世。
21.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坚持用十四行诗写作的人屈指可数,唐浞称得上是执著于十四行诗艺术的“独行侠”。
22.“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是指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23.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其间历时8年,共发表“随想”150篇。
24《芙蓉镇》中的“运动根子”王秋赦的形象是古华对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25.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26.在80年代前后形成的现代主义思潮中,绘画方面的主要作品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等。
27.汪曾祺将苏北高邮地区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明媚的风俗画。
28《西线铁事》描写了陶珂等六个女电话兵和男步话兵刘毛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后的生活故事,受到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响。
29.“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池莉的<烦恼人生》、叶兆言的《艳歌》等。
30.1986年,莫言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31.简要说明周炳、区桃和陈文婷的形象特点。
答:(1)周炳是一个打铁出身的知识分子,一个“长得很俊的傻孩子”,具有憨直、软弱、幼稚、温情等性格弱点,不切实际、富于幻想等思想弱点,既对革命胜利充满浪漫主义幻想,又经受不了革命失败的打击。在一次次实际的革命斗争中得到锻炼后,逐渐成长和转变。(4分)(2)区桃是工人女儿的理想形象,一个精致的南国美女,既美丽聪慧、多才多艺,又温柔敦厚、纯洁善良,既甘于贫寒,又勇于革命。(3分)(3)陈文婷是资产阶级女性的典型,幼稚、热情而任性,具有“娇骄”二气。(3分)32.《白鹿原》在叙事结构和视角上有哪些特点? 答:(1)在叙事结构上,一方面采用多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还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主线突出、明暗清晰的特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不仅展示了白鹿村的家族历史,而且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6分)(2)在叙事视角上,主要采用一种“全知视角”,既不宥于已有的社会历史观点,也不完全依从自己的个人见解,而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叙述历史和故事。(4分)五、分析题(3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800字。
.33.《“锻炼锻炼”》的故事主要由三次冲突组成。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三次冲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
(1)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
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
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突。(3分)(2)其意义在于,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7分)《锻炼锻炼》写于1958年,正是“大跃进”的高潮期间,与农民血肉相连的赵树理敏锐地发现中国农村正处于这“天聋地哑”的前期。当时的文艺界刚刚经过“反右运动”,表面上一片莺歌燕舞,暗地里却一片心惊胆战,赵树理不可能也不会被允许写出农村真实情况。所以《锻炼锻炼》也利用了当时一般文学创作惯用的歪曲生活真实的方法,曲折地反映出作家的民间立场。
34.《风景》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作家为什么要选择一位“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答:(1)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也使作品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6分)(2)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摈弃了以往意识形态内容的遮蔽,从而使得整个叙写都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4分)《风景》的全部笔墨都用于突现出生存本身的意义。小说通过描写人物对其生存处境的应对方式来使生存意义得到明确无疑的显现。以纯客观叙述来实录凡俗人生中的种种本相,以及揭示出生存本身的意义所在,舍弃了过去那些观念性的道德标准与情感认同,不动声色地使生存的观念,或说是一种民间的价值取向非常实在地突现出来。
同时,《风景》是新写实小说中最贴近自然主义方式的作品。描写凡俗人生,刻画粗鄙丑陋、野蛮冷酷的生存景象,这实际上原本就是左拉式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风景》在小说艺术上成功地增添了某种新质,从而使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形态得到了新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