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基于本体理论的档案学及其应用研究论文[五篇]

基于本体理论的档案学及其应用研究论文[五篇]



第一篇:基于本体理论的档案学及其应用研究论文

一、本體理论概述

本体理论的概念最初是从哲学的层面转化而来的,档案学主动吸纳了本体理论的精华部分并将其应用到档案学的研究中来,接下来笔者将具体论述一下本体理论的相关概念。

1.本体理论的含义。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本体构建的方法,早就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就奠定了基础,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发展到宋明理学时期,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融合,达到了成熟阶段,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理念是在生存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哲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体论[1]5,但是在伦理规范建立的时候,由于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的理解就产生了本体论,而且本体观念与认识论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互相渗透、相互影响。

其实,我们在政治课上通过对实践论和认识论的学习,就已经对本体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像是我们知道的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本体理论的基石。也就是说在哲学的范畴之中,所谓的本体理论就是回答何者为世界的本原,也就是关于世界本性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本”这个字的概念。本和末是相对的两个字。我们都听过这么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这里所说的“本”就是事物的根源、根基,所以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喜欢追本溯源,反对“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等等。这也就引申出了本的重要含义,像是“本部、本题”这两个词中的“本”就是重要的、中心的意思;像是“本人、本国、本乡、本土”这四个词中“本”就是自己的或者是自己方面的意思;再像是“本质、本意”这两个词中的“本”就是本来的、原来的意思[2]104。所以说,本体的概念总是追求最根本的东西,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寻找最终的根据。

2.国内关于本体论的研究。为了深入地认识本体理论,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内关于本体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本体理论的深入发展,这一理论不断成熟,而且运用到很多领域。

国内在本体方面的研究是比较晚的,最多也就是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最近这几年才开始重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方向。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国内的研究都赶不上国外,只是在近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中国知网”,在中国知网中的文献检索记录就可以很好地反映我国国内本体论的研究方向。

从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本体的文献篇数在急剧上升,在2005年以后的这个时间段的研究成果是比较多的,而且也比较集中,从图一来看更为直观一些。一方面,国内对于本体的研究和应用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理论研究和技术都比较少,这跟国外本体领域是截然相反的。可以说,目前我国已经有相关的研究团队,但也只是初具规模,数量还是很少。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就是档案学领域专业的研究人员很少。虽然国内有众多的关于本体理论的研究,但也只是停留在论文或者是一些小型的本体构建上,那些被广泛使用的本体系统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我国的国内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对本体本身的研究,而且大部分研究人员只是简单地进行相关的讨论,未能形成系统全面的本体领域。所以说,我们国家的本体研究还是落后于其他国家的。

二、档案学本体论的研究

1.档案学的学科性质。作为档案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我们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档案学,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学科性质是什么。在研究档案学的内涵的同时,要知道档案学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基础理论,包括档案学理论的相关利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我们要突出档案作为第一手资料的原始记录性[3]39。

2.确定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档案学的学科特点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日渐完善,真实性、原始记录性等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容更加详尽,与档案学本体论中的“完美”相呼应。同时,档案学也在时代的变化之中不断发展其新的学科特点,积极与时代相结合,成为一门独具先进性与创新性的学科。

3.确定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主要是指某个学科中研究的类型以及互相之间构成的有机的联系。档案学也是如此,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档案学应用技术的研究、档案学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4]9。这些类型依次相连,缺少其中的一项,档案学的学科体系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环节相互配合,促进了档案学系统的高效运作。

4.确定档案学的研究方法。档案学的研究方法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同其他学科相一致的研究方法,由于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就不详细地进行介绍了。主要介绍的是档案学特有的研究方法: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国际化与中国化的研究方法、现象与本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由档案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而决定的[5]256。

三、档案学本体理论的应用

从哲学的角度看,理论指导实践这一方法论说明了我们研究一个学说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服务于实践的需要,这一理论在档案学本体论中也有了充分的体现,下面就具体阐述档案学本体论在保护古建筑和口述档案方面的作用。

1.对于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应用。

(1)对古建筑的本体领域进行检索。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其实就是将有关古建筑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组与继承发展的过程。而这些知识大多记载在此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所发表的著作、依据工作实践所形成的经验中。档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保存一直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们的古建筑保护部门在对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模式,检索速度很低,甚至影响了整个档案工作的发展。

(2)利用案件推理的方法进行古建筑保护。在对古建筑的保护过程中,有些古建筑具有相似的特征,這就使得它们的保护方法同样具有相似性。所以,工作人员要利用之前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相关案例所得到的经验与知识来进行类似保护工作[6]175。但是,如果单凭记忆来查找在文档系统中录入的相关案例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有时也不能准确地想起与之相似的古建筑保护的文件及内容。为了更好地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我们可以采取案件推理的研究方法,将古建筑所蕴含的所有的文化和价值通过案件的推理进行充分的显示,尤其是档案内容的真实性。

2.对口述档案保护方面的应用。

口述档案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特殊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民族感情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等,而这些价值实现的前提是对口述档案加以重点保护,使其流传下来,为社会公众所利用。

(1)从档案本体论出发建立口述档案数据库。传统的口述档案传承形式是以“传承人”为传播渠道来进行的,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容易使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受损,可能造成部分档案的失传。因此,我们要运用计算机本体技术来建立专门的口述档案数据库[7]427。目前,建立口述档案的数据库迫在眉睫,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要用文字、声像、图表、多媒体等形式对口述档案进行全面记录,建立口述档案数据库,利用此类数据库能确保口述档案的长期保存,使其能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其长久的流传,便于社会公众的利用。

(2)从本体论的本质出发——保护口述档案传承人。“口述档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的一个方面,口述档案的传承人如今越来越少了,如果这些群体全部消失的话,可想而知,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成为历史。因此,从档案学的本体论角度出发,我们要从事物的本质中进行研究,如何保护这些口述档案的传承人至关重要。我认为首先国家应将口述档案的重要性认识起来,派专人记录老一辈传承人所掌握的一些口述档案,将其集中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我们要培养新一代的口述档案传承人,国家加强对此项事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让广大人民积极地参与到其中,确保这项技艺能代代相传。

近年以来,本体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本文从档案学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档案学本体理论及其相关的应用,具体地阐述了什么是档案学本体论。同时也从理论层次的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如何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对口述档案进行保护的事例中,阐述了档案学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的重要作用,人们可以利用本体所提供的语义查询相关的信息,而且非常准确、快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档案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对本体的研究进行展望我们就会发现,对本体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本体的构建问题,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论,我们都希望在未来,档案学能与日益先进的、各种在计算机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的本体论进行结合,从而促进档案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正聿.本体的反思与表征——追问和理解哲学的一种思路[J].哲学动态,2001(3).[2]赵巾帼,徐德智,罗庆云.本体论及其应用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科版),2007,20(6).[3]丁海斌,肖哲.从实体与事物的角度论档案形成规律(下)[J].中国档案,2010(4).[4]潘连根.要重视档案学基础理论——文件、档案本体的研究[J].浙江档案,2007(4).[5]鲁嵘,毛峥嵘.档案学本体论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毕振波,王慧琴,王展.本体论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建筑,2014(1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第二篇:档案学论文

浅谈更新档案管理理念 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

随着各项制度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也日益深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范围,档案收集的方式、方法以及人事档案服务的对象等,是我们人事档案管理者需要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就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一、人事档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表明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这种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2对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重视不够。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职的,所以在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档案、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字的不签字,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人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问题,使得人事档案交接工作前后脱节,出现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现象。3 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准确,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人现实情况,导致人事档案的不完整。

4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未进行广泛宣传,使得本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中缺少的材料不能及时补充、完善、更新;二是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由于受专业和时间限制,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能及时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

5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有一份好工作就行了,档案可有可无。对个人档案采取忽视的态度,有些人连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里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认为自己的档案不应在本人所属的单位,而由本人保管;有些应该归档的材料不能及时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这些思想和观念必然导致人事档案材料不全或缺失。

6.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在档案管理手段上,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查阅人事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占地面积大,使用空间也不能完全合理应用。

二、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及思考

人事档案是对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实际等内容的真实记载和反映,所以,只有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党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工作参考,为人民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1.严格按程序交接。人事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整理好借据,并在借据上注明原

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归档;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进行移交,并在交接手续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还应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盖章,要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

2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强化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工作主动性,从根本上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可靠。

3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利执行,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做到制度上墙,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建立职工借阅档案登记簿,职工档案转入、转出登记簿,职工档案材料转入、转出登记簿,档案材料移交表等。对由于历史原因,确实收集不到的档案材料,要查明原因,登记说明,为以后的查找工作提供方便。因此,我们在收集档案资料时要做到口勤、手勤、脚勤,及时追补和补充新的资料,真正起到人事档案的依据作用。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对收集的材料要认真核实,把真实可靠的材料收入人事档案,把好质量关。在档案鉴别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档案真实完整,充分认识到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业务素质。在鉴别过程中,能明辨是非,坚决把那些虚假的资料拒之门外,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6.提高人民群众对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向群众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的管理知识,使其认识到,人事档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本人今后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加强对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做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各个环节科学规范。三是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及时补充档案缺失材料,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7.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尽快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同时,在规定相应使用权限的情况下,部分信息对部门和个人开放,建立公开、透明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大家增强档案意识,增加人事档

案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还为单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奠定了信息基础。总之,要使档案工作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就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强学习、不断改革创新,冲破原有的思路、模式,形成一整套新的档案思想、档案观念,才能适应档案事业的发展,并为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本体相关论文读后感

本体相关论文读后感

阅读了Ontology相关论文,从中了解到Ontology在最早只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研究存在本质的哲学问题,近期却被人工智能界赋予了新的定义,引入信息科学中。文章中,大都对目前本体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性的介绍,从而了解了ontology的定义,建模元语,描述语言,现有的ontology及其分类,与语义网络的比较,ontology的构造规则,ontology的理论研究,ontology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以及ontology在语义web中的地位等方面。

通过对论文的阅读,对ontology及相关的应用和研究有一定系统的了解,也更加意识到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增强,我们面对的是更大的信息海洋,如何组织,管理和维护海量的信息并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是我们当前应当热切关注的研究课题。为了适应这些要求,ontology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建模工具在计算机的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它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理论上的研究,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还有在web语义上的应用。

众所周知,Web从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化信息资源库,使用户高效地发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变得困难,为了要给出一种计算机能理解的表示资源的手段,语义web被提出,这是一个还算很新的研究方向,为了解决XML和RDF在处理语义上的问题引入ontology,应用也刚开始,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作为一名专业方向为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的研究生,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论文,相关研究打好一定的基础。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第四篇:档案学

第一章

一、1、档案室类型与任务:主要有普通档案室、科技档案室、音像档案室、人事档案室、综合档案室、综合档案室、联合档案室、档案信息中心。基本任务是,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各部门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全部档案,为本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具体任务是,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德尔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2、档案馆类型与任务:国家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事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单位档案馆。基本任务是,收集、保管和利用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维护历史的真实,服务于现实和未来。

3、档案工作机构的设置:单位档案室、文件中心(集中保管并提供利用的机关、事业单位处理完毕的文件的机构)、各级各类档案馆、各级档案局(《档案法》的执法主体)

4、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份纸草档案:公元前1164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四世制成,现存伦敦不列颠博物馆。B、世界上创刊最早的档案专业刊物:1876年,德国《档案杂志》。C、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档案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观点的人:1884年法国朗格鲁.D、世界上唯一的档案专业出版社:1982年1月3日,中国成立了档案出版社E、世界上唯一的档案专业报纸:1995年《中国档案报》

5、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是保存档案史料的基地,是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资料的中心

二、1、档案的定义表述为,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就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三、1、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凭证价值(这是由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所决定的)、参考价值(基本价值)。作用:(1)机关工作的查考凭证(2)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3)政治斗争的必要工具(4)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5)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2、档案的基本分类:按生产领域,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按制成材料,甲骨、竹简、缣帛、纸质、胶片、磁带、光盘、食物档案等;按单位性质,政党机关档案、事业单位档案、企业档案、军队档案、农村档案等;按形成时期,建国档案(历史档案)、建国后档案(现实档案)

3、档案工作8大环节: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统计、档案检索、档案利用、档案的编研 第二章

一、1、归档时间应注意:向档案室移交的时间一般应该在第二年6月底以前,由文书部门立好卷向档案室归档。

2、文书档案保管期限划分:永久和定期,定期中再实行标时制,一般分为30年和10年。

二、1、归档:机关各单位在工作活动中不断产生的文件,处理完毕以后,经由文书部门或文件工作人员整理,定期移交给档案室集中保存,称为归档。

2、归档范围:是指本机关哪些文件应该立卷归档,哪些文件资料可不立卷归档。

3、归档制度:就是确定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以及归档案卷质量要求和手续的一种实用文。基本内容包括: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

4、档案征集公告:是指政府或机关团体向社会公众宣布档案征集目的、范围、方式等事项的一种应用文体。基本内容包括:征集范围、征集方式、联系方式

三、1、归档要求:(1)归档总要求,遵循文件资料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的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2)归档注意点,电话答复重要问题、会议记录、一些高级领导人的即席讲话应当记录下来的形成文字,并要标明作者、时间、地点、办理情况等;注意基层单位的收集工作,一般收集会议记录、决议、请示和报告、计划和总结、生产统计报表、分配方案、财会凭证和财务账簿、单位的简史等;要求归档制度的标准化,即用于档案管理的各种图表的外形尺寸、大小、用纸应当统一。

2、永久保管的文书档案主要包括:本机关制定的法规政策性文件;本机关召开的重要的会议,举办重要活动等形成的重要文件;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本机关关于重要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以及重要的报告总结、综合统计报表等;本机关机构演变、人事任免等文件材料;本机关房屋买卖、土地征用,重要的合同协议、资产登记等凭证性文件材料;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本机关业务的重要性文件材料;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重要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3定期报管的文书档案范围: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一般性业务文件材料;本机关召开会议、举办活动等形成的一半文件材料;本机关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机关一般性事务管理文件材料;本机关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一般性工作报告、总结、统计报表等;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本机关业务的一般性文件材料;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制法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一般性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下级机关报送的或以上计划、总结、统计、重要专题报告等文件材料

4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类型: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专门档案保管期限表;同系统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同类型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

5档案销毁制度的内容:销毁的档案必须是经过严格的鉴定后确认失去保存皆知的档案;销毁档案,应以全宗为单位编制的”销毁档案清册”,写出销毁档案报告,报请主管机关或上级档案管理机关批准。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擅自销毁档案;对已经批准销毁的大难,如无特殊情况,一般可存放一段时间在销毁;销毁档案,应派两人以上监销,监销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并在’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字盖章,注明“已销毁’字样和销毁时间、地点、方式;销毁数量大,要送指定的工厂进行监销,严禁出卖或改为他用;’档案销毁清册’及批准手续,要归入相关的全总卷妥善保存 第三章

一、1、全宗:是档案的基本分类和管理单位,指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联系的档案整体。全宗从形成角度看有组织和个人两类。

2、立卷说明:又称案卷文件目录序言,就是文件处理部门在立卷工作告一段落后,为了便于向档案室移交,方便日后的保管和利用,对机关当年的职能活动、立卷情况和文件材料的大体内容作出的叙述式的文字简介,其形成的文字材料就是立卷说明。

二、1、档案整理的原则:A、充分利用原有基础(1)充分的重视和利用先前的整理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不要轻易打乱重整。(2)在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B、保存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文件在来源方面的联系、文件在时间方面的联系、文件在内容方面的联系、文件在形式方面的联系C、便于保管和利用。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不是整理档案的主要目的,所以不能为联系而联系,便于保管和查找档案,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要求。

2、以“件”为单位与以“卷”为单位整理的区别:(1)取消案卷,界定“件”的概念,从检索的实际需要及减轻工作量出发,实现文件级管理,免除了繁琐、复杂的组卷过程。装订以“件”为单位进行,对装订材料不作统一规定,只要符合档案保护要求即可。(2)分类方法固定为、保管期限、机构,并允许各单位视具体情况组合及简化分类层次(3)取消案卷、卷内文件两级目录,只编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文件目录。以件为单位装订,不用拟写案卷题名,跨盒编流水件号,不编页号只记页数(4)归档章的位置不限,同时对归档章的项目加以调整,只保留检索必备项目(5)文件排列方法灵活,便于查阅,利于保密(6)归档文件直接装盒保管,档案盒的项目设置有了较大变化。无须撰写案卷题名和填写案卷封面,只须填写盒脊。第四章

1、档案登记:就是对档案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所有重要的事实、行为和数据进行随时随地的记录。

2、档案统计:就是以表册、数字的形式,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呢的有关情况。

3、全宗名册:是对其所管全宗进行逐个登记的一种形式。

4、全宗单:详细登记每一全宗情况的登记形式,主要应用于档案馆和保存了较多全宗的档案室。

5、全宗登记表:是一种比全宗单内容更详细的表格。

6、档案统计的类型:档案构成统计、档案利用统计、档案工作人员情况统计、档案馆建设状况统计、档案室建立情况统计 第五章

一、1、档案检索工具:是揭示和介绍档案馆保存档案内容和成分,记录、报道、查找档案资料的手段,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工具

2、档案著录:是指档案馆室编制检索工具时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3、档案标引:就是对文件或案卷内容进行主题分析,从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得检索语言过程,即对内容分析结果赋予检索标志的过程。档案标引是档案著录最核心内容。

二、1、检索工具的分类:A、按编制方式分:(1)目录。案卷目录、案卷文件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全宗目录、分类目录、主题目录、专题目录(2)索引。文号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3)指南。档案馆指南、全宗指南、专题指南;B、按载体形式分:可以分为以纸张为载体的、以胶片和磁带为载体的两大类,其中以纸张为载体的又可分为卡片式、书本式,以以胶片和磁带为载体的包括缩微目录和机读目录;C、按检索范围分:全宗范围检索工具、若干全宗范围检索工具、以若干个档案馆的全部或部分档案为对象的检索工具;D按功能分:馆藏性检索工具、查找性检索工具、介绍性检索工具;E、此外,按信息处理手段可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机械检索工具;按使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恭维性检索工具和开放性检索工具;按排检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分类法的检索工具和主题法的检索工具

2、档案排检方法:按作者排检法、按文号排检法、按字序排检法、按地序排检法、主题法 第六章

一、1、档案保管:是指根据档案的成分、状况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日常工作管理、流动中保护、专门保护等。

2、档案利用: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经济建设的直接途径,是档案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环节

3、全宗卷:是档案馆或档案室在管理某一全宗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说明该全宗历史情况的有关文件资料所组成的专门案卷

4、档案用户调研工作:就是根据档案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在广泛收集和积累有关用户对档案信息的各种反应,以及进行实地调查和考察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判断与综合等逻辑思维过程,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的一项工作

二、1、全宗卷的主要内容:全宗指南、大事记、档案的收集、档案的整理、档案的鉴定、档案的保管、档案的统计、档案的利用、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2、档案利用工作的基本要求:有正确的服务观念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社会需要,熟悉馆藏档案;正确处理基础工作与利用工作的关系

3、档案利用基本方式:提供档案原

件、提供档案复制件、根据馆藏档案内容制发档案证明 第七章

一、1、档案编研:是档案馆(室)以档案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为主要的目的,在研究档案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以及撰写专门著作的工作

2.全宗介绍:也称全宗指南,是以文章叙述的形式揭示和介绍某一全宗档案内容和成分及其意义的一种检索工具

3、大事记:是用简明的文字按时间顺序扼要的记载一定历史时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揭示重要事件和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参考资料

4、组织沿革:也称组织机构改革,是系统记载一个机关、一个地区或专业系统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体制变革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

5、基础数字汇编:也称基础数字汇编,是以数字形式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某一方面的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资料,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档案资料中选取有关统计数字汇编而成的6、专题概要:是用文章叙述的形式简要说明和反映某一方面的工作、生产或其他现象的发展和变化情况的一种参考资料。

二、1、编研工作的内容:汇编档案文件、编辑档案文摘汇编、编写参考资料、编史修志

2、现行档案文件汇编类型:法规文件汇编、重要文件汇编、发文汇编、会议文件汇编、公报政报、其他专题文件汇编 第八章

1、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思想品德、学识能力、工作业绩的,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材料

1、查阅的要求:1)利用党委组织部门的人事档案必须是中共党员。2)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查阅人事档案须有手续完备的信件;其他部门应该持有本单位领导签字的正式查档介绍信或《查阅人事档案审批卷》。3)查阅人员不得查阅本人及其亲属的档案。4)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查阅同级人员档案,下级不得查阅上级人员档案。5)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一般不得查阅本单位领导人的档案。6)只准查阅介绍信或审批表中提到的有关内容 第九章

一、1、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

2、电子档案: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产生的一类数字化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

3、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声像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是全宗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4、照片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图像资料。

5、照片档案的归档范围:本单位在工作活动中产生的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的照片;领导人物或著名人物参与某单位某地区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反映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的照片;本单位向有关单位提出内容和要求,组织拍摄或征集的照片;与本单位的其他载体档案有密切联系的照片;外单位形成但经本单位选用的照片;其他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照片

6、家庭档案: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的家庭或家族所形成的档案。

7、家庭档案的作用:教育作用、依据作用、传承作用、宣传作用、参考作用

第五篇:班级管理论文:班级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

班级管理论文:班级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随着激励理论的不断强化,将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引入班级管理工作,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激励理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强化理论、期望理论、目标理论、公平理论等。通过对多种激励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识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善用以下激励手段:目标激励、民主参与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的灵活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的激励手段能促进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管理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在激励理论的应用中需要兼顾到一些注意点:因人而异、适时适量、及时反馈、公平原则等。本文还通过对本班一部分学生的案例分析,力求在对该课题的研究中有所创新:在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善用激励手段。首先分析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其次在激励手段的应用上,以情感激励为主线,辅以其他多种激励手段,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同时注意教育的尺度。综上所述,本文致力于对班级管理中多种激励手段的研究,以期在丰富激励理论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tivation Theory, it’s necessary to manage the class using the theory of modern managerial science.Motivation Theory includes reinforcement

theory,expectancy theory,goal theory,equity theory,etc.By studying these theories, I realize it’s important to apply the following motivators to manage the class.They are target encouragement, democractic participation encouragement, example encouragement, competition encouragement, rewards and punishment encouragement, emotion encouragement and confidence encouragement, etc.Using the motivators flexibly can arouse students’enthusiasm, go-aheadism and creativity.The reasonable motivation mechanisms can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and scientific of class management, improve managerial efficient, form excellent culture, atmosphere and discipline of a class.It’s also good to form students’ability of self-management and self-education.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points.They are varying with each inpidual, timeliness and right amount, feedbacking information regularly and the fairness doctrine.By analyzing the cases of students in my class, I make every effort to blaze the trail during the study.That is to use motivators while educating and managing the students from porced families.First, analyze the basic manifestations of these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oblems.Then use the motivators flexibl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cale while educating.In a word, this

article explains what the motivators are and how to use them flexibly.Meanwhile, I can learn more about Motivation Theory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achieve marked results.【关键词】班级管理 激励 离异家庭 教师 学生

【英文关键词】class management motivation theory motivators teachers students students from porced families 【目录】班级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备注】索购全文在线加好友

.....: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中文摘要4-59-16

Abstract5-6

第一章 绪论

1.1.1 选

1.2 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9-11题的理论依据9-10文献综述11-14趋势11-1212-1

41.1.2 选题的实践意义10-1

11.2.1 国外对激励理论的研究情况以及发展1.2.2 国内对激励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情况1.3 本次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14-16

1.3.2 研究的内容

1416-21

1.3.1 研究的目标14法14-16

1.3.3 研究的方2.1 激励理论第二章 激励的基本理论的概念的界定1616-18

2.2 综合强化内容型激励理论

2.2.2 内容型激2.2.1 强化理论与管理16-17励理论与管理17-182.3 过程型激励理论与管理

18-212.3.1 期望理论与管理18-192.3.2 目标理论

第三章 班与管理19-202.3.3 公平理论与管理20-21级管理中激励理论应用的调研情况21-273.1 对教师在班级

3.2 关于学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认识和应用情况的调查21-22生对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认识和态度的调查22-233.3 对离异家庭学生的调查23-27

3.3.1 对离异家庭学生调查的社会背景23-24生的问卷调查2424-2727-5327-4027-2929-3030-3232-3434-3636-3838-40

3.3.2 对本班离异家庭学

3.3.3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第四章 班级管理中激励理论的构成要素及其实施4.1 班级管理中激励手段的多样性研究4.1.1 班级管理中情感激励手段的研究4.1.2 班级管理中民主参与激励手段的研究4.1.3 班级管理中目标激励手段的研究4.1.4 班级管理中奖惩激励手段的研究4.1.5 班级管理中竞争激励手段的研究4.1.6 班级管理中榜样激励手段的研究4.1.7 班级管理中信任激励手段的研究4.2 激励理论在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4.3 激励理论应用在班级管理中的注意事项53-55

参考文献55-58

攻读学位

致探索研究40-4949-53结束语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58-59谢62-63

附录59-62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