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的运用论文[推荐5篇]

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的运用论文[推荐5篇]



第一篇: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的运用论文

摘要:我国作为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各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这是我国引以为傲的文化宝藏,在各个领域都应当得到充分体现,以展示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在当前被人们重视的景观设计环节,应体现出地方文化特色,注重民俗符号的融入。

关键词:民俗符号;景观设计;设计改革

我国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对于环境的破坏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当前维护生态环境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主题,随着国家对于园林工程建设的更加重视,园林工程建设不仅要注重绿化内涵,也要确保美观度,使工程成为地方标志性设施,完善地方形象,这便需要在设计环节对景观设计不断进行完善。特别是在重视文化传播的时代,应更注重民俗符号的运用,才能让设计方案更具中国特色。因此文中将针对分析,以供参考。

1、民俗符号内涵分析

民俗符号,具备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独有特色的代表性要素,可以是一种图案、一种建材、一种工艺、一种植物,甚至是颜色的结合。在园林设计过程当中,民俗符号最为重要的应用主旨,便是利用合理的要素组合,最终设计出具备国家或地区独有文化底蕴的建设方案。这样的符号体现,对于当前国内园林工程独特魅力的体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我国这一类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国家来说,在园林设计过程当中,民俗符号的融入有着体现综合国力,展现国家与地区独特魅力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特别是负责园林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企业,都应更加重视民俗符号的重要内涵,并积极应用在设计过程当中,让园林设计方案凸显出我国的真正魅力,才能确保自身有更好的发展,成为具备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让我国的文化魅力能够在国际领域中得到认知与认同。但是就当前的园林设计概况来看,多数相关企业的设计过程通常都是以环境需求以及生活需求为主,注重实用性,自然不会重视民俗符号的应用,所以也自然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于园林设计的要求。这样的设计方案对于国家特色的体现显然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只有得到重视与落实,才能真正体现出民俗文化,发挥出设计优势,最终促成优秀园林设计方案的产生。因此文章中更应当对民俗符号要素在园林设计环节中的渗透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这样更有利于清晰应用思路[1]。

2、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2.1根据地区不同针对性选取民俗符号。我国包含了许多省市,而且因国土广阔,与多国比邻,所以各个地区在气候、发展历程、民族分布以及文化特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差别,孕生了不同的风土文化,也正是我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所以要确保各个地区在针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时,能够确切的展现出当地独有的魅力,就应当针对性应用当地的民俗符号,体现出文化内涵。这种针对性的设计,更有利于推广各个地区的本地特色,不但能够确保园林的美观度,更能体现出当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之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当地的发展。可见针对性应用民俗要素,能够让设计方案更具独创性。因此在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应当首先考虑当地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而后针对性应用这样的要素完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更有特点。例如谈及西双版纳,大众都能够想到许多要素,包括棕榈、芭蕉、大象、孔雀以及佛教等等。这些都是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所以在设计时大可将这些要素进行巧妙的结合,体现出地方特点。例如可以在设计方案中加入孔雀与大象的石雕或木雕,配合南国特色的热带植物,展现出独具风情的园林美景。虽然许多人普遍认为这是在西双版纳随处可见的要素,但将这些要素进行巧妙融合,集中在园林设计中展现出来,能够确保园林工程真正将整个城市零散的魅力融合在一起,得到最完整的体现[2]。

2.2创新民俗符号表现方式。民俗符号是在国家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并传播的。随着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文化符号的表现方式也必然会有更多不同的选择,设计人员如果要确保园林设计方案能够体现出创新精神,便应当以更加创新的视角去看待民俗符号的应用,将被人忽视的,被认为陈旧的民俗要素以新的方式体现出来。例如谈及哈尔滨这个城市,许多人最深的印象便是俄罗斯特色要素以及松花江等,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便是美丽的冰雕。为确保冰雕这一冰城最具特色及魅力的文化符号能够长久存在,在设计园林时,设计人员也应当考虑到这一要素的应用,即将冰雕与园林融合起来,建立冰雕主题的园林设施。而为确保冰雕能够四季常在,设计人员便需要发挥创意,并结合当前先进控温技术,为园内冰雕提供一个不会随季节升温的环境,但同时要确保不对周遭的植物生长产生影响。这样的创新设计,能够为园林树立起更加独树一帜的对外形象,让更多民众闻名而来,但显然这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用心,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方能达成。

2.3注重民俗文化的延续。为确保国家的任何优秀文化都能够不被遗忘,我国园林设计应当将更多冷门的、始终无法受到国民重视的民俗要素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例如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的风筝产地,制作风筝的手艺长久流传,所以风筝也是潍坊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为确保独具特色的风筝文化不会因社会发展而逐渐被遗忘,在针对潍坊地区的园林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将风筝这一要素融入到设计方案当中。设置一处视野最为开阔的风筝区,并在园内安设风筝手艺人的现场制作区,让园林的主题更倾向风筝文化园区,建立起风筝美景相互衬托的景观,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更多民众能够在美妙的景色当中鉴赏风筝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能达到宣传风筝文化的目标,促进文化的延续[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要与时代趋势及社会发展需求相符,才能够真正体现出设计美感,并展现出我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特色,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底蕴能够完全体现在设计方案中。所以在设计过程当中,对于文化符号的融入是十分重要的,懂得妥善利用文化符号提升设计美观度与独特性,才能真正确保景观设计方案最终得到更好的评价,为后续建设过程提供更加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曾治林.中国传统视觉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D].四川农业大学,2015.[2]刘敏.中国传统视觉符号在城市景观中的创新性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3]韩依纹.浅谈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及意义[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8):240-241.

第二篇: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在包装设计中合理应用民俗符号不仅能够充分反映产品的特性、增加产品的销售价值,还能够体现一定的本土特色,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赋予产品更多的价值。

一、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价值

在商品市场中,不同的消费人群其对商品的选择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存在文化、经济、民族等差异时,在商品包装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进行包装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民俗符号,保证能够吸引消费者,同时可以展示自己的风格。并且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包装设计行业也发展的更加迅速,人们对产品包装的需求也更大。因此包装设计也在商品整体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需要对市场有详细的了解,并对消费者心理及设计因素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并从包装的触觉、视觉等多角度来体现包装与当代社会需求的关系,提高包装设计的效果,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民俗符号具体在包装设计中主要体现出的价值。一是体现历史文化的魅力。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且承载着多民族的文化,因此在包装设计中应体现出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在实际应用中拓展民族风格的鲜明性,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应注意进行创新,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体现一定的时代风格。在应用民俗符号时必须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够在众多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包装设计中脱颖而出,与时俱进。并且目前全世界都处于一种信息时代,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入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当前的设计状况,跟上时代的节拍,进行继承和创新,才能够保证设计的包装产品具有更好的生命力和新意境。并且当前社会商品流通及更新换代非常快,只依靠产品自身的优异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消费要求,巧妙设计产品包装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能体现神形兼备的文化内涵,我国民俗符号众多,其在包装中的应用除了是对产品的保护、宣传等,同时本身就具备想消费者展示历史、艺术、民俗文化等知识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并且包装的艺术形式、体现的文化思想本身就是对特定环境中人的思维观念的一种反映,人们对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本身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因此合理应用民俗符号能够很好的展示出包装产品的文化传承性和民族凝聚性,形成独具风格的产品特征。

二、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

民俗符号种类繁多,但基本都具有共同的文化特点,就是图中有意,具有一定的寓意。如保健产品包装中仙鹤和寿桃图案的使用寓意长寿,婚庆包装运用百合、并蒂莲花等寓意百年好合等。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增加民俗符号在包装中的灵活性和普及性,保证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民俗符号在包装的表现形式上主要是通过包装内容来引起消费者的民族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一定的感染力,使得消费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方法主要有直接表现法和间接表现法。直接表现法的重点是体现包装物,包装主要体现产品的用途、外形等,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用产品的图片来展示。同时也会再应用一些辅助性的方式来变现。如衬托法,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进行衬托,如中国酒的包装,通过传统的水墨画以及古代线装书的形式来体现汾酒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如对比法,主要通过反衬来使主体形象显得更加强烈。归纳法是对主体形象进行简单化处理,突出主体形象,使的消费者对其用途等一目了然。夸张法则是通过适当变化,有所强调,使得主体形象更加生动形象。间接表现法则是一种比较内在的表现方法,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其在包装画面中主要是通过一些相关事物来表现产品,并不直接出现产品本身。通过委婉而含蓄的表达方法,激发大众的思维。如比喻法,这种表现手法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应用较多,如牡丹喻富贵、松树喻长寿、荷花喻高洁。这些观念无法直接描绘出来,则可以借助这些形象化的植物来进行表现。如联想法,通过借助某种关联的形象来引导消费者通过联想补充画面中没有直接表达出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满足消费者的情感体验,也使得包装显的更加灵活生动。

三、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要求

民俗符号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因此在应用时必须结合要表达的内容选择意义相近、能够有效传达信息的符号来表现。同时需要注意符号应用与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之间的联系,保证这些信息能够互相沟通和解释,使得包装产品能够发挥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民俗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应能够发挥其指示性,即需要保证图形符号等和表达的对象之间要有相应的对应关系。具体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就是,通过对一些特殊符号结合包装产品进行改进,来引人产生联想。同时应用的符号除了能传达产品的特征外,还应能够表达事物内部规律,发挥其相应的达理性。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应充分发挥其传达的作用,使得包装设计能够更加准确生动的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信息。总之,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应用民俗符号时,应注意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保证其能够充分契合产品的特征,变现出产品的内涵,并赋予包装产品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文静.浅谈形式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今日印刷,2014(4):45-46.

[2]王瑞良.地域文化符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4):34-35.

[3]张利丽.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符号[J].美术教育研究,2013(1):71-72.

第三篇:语言符号景观设计论文

一、景观的符号传达

(一)景观中的符号学特性

在景观设计中,囊括了符号的能值、所指、实物等要素,能指是景观的表现形式和表现空间,所指是指景观表达的意义,实物就是具体的景观。对于设计者来说,形式具有直观和感性的特征;意义具有文化背景,同时是间接的;景观是通过对一系列符号的利用和组合构成的,可以作为人类思维和历史文化的载体。也就是将景观变成了可以进行阅读和理解的文本。比如在古典园林中富含丰富的装饰符号,用来表达一定的涵义。例如,图腾、动物、植物和故事性符号的运用,这些符号蕴含了古人对自然、图腾和祖先的崇拜以及当时人们的神话意识与社会意识。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设计要素被诠释成符号表象,并赋予动植物和山水石头这些符号以特殊的象征意义,通过象征手段表现了当时人们的人文情怀和精神状态。具体的手段包括在地面铺嵌各种图案符号,以符号的象征性进行表达。有史料证明,最早图腾的符号就嵌入在地材铺设中,后来象征图案变得越来越丰富,动植物、故事、山水等各种图案符号都成了古典园林中象征表意的元素。

(二)景观设计的符号传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不断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虽然词汇与语法具有趋同性发展,但是环境中符号的排列和组合方式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符号表达像我们的方言一样,景观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善于将“乡音”融入,强化了景观的历史延续性和乡土气,增强了景观的感染力。天津有个格调竹境小区,其中最有符号特色的景物是用瓦片堆叠的月洞门,对于我国月洞门这种建筑符号进行了总结与创新。景观设计者在使用和创造符号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准确贴合、恰如其分,要做到符号语言和其他景物造型的浑然一体。符号表象可以选择艺术品、器物或者是动植物、山水石头,具有创造性的景观设计师可以将现实生活里所有具有意义的东西变成环境语言符号。沈阳大学新建成的校园里选择了水稻作为符号,在园区内开辟了一片稻田。在一个现代化的校园里,利用最平凡、最实惠的材料,讲述了一个农耕社会的耕读故事,贯彻了“白话”景观的设计理念,同时可以看出设计师在土地危机与粮食危机面前的思索和态度。在这个校园里,我国悠久的耕读传统得到了新的诠释,将我国的农业文明和农耕传统形象直观的展现在莘莘学子面前,与我国古典园林中造作的田园意境有天壤之别。

二、景观设计中符号运用的传承和创新

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导致了现代文化和传统的差距,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即难以实现传统园林表达手法和现代文化的协调、融合。表面看来,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发展到现代由于缺乏植根的土壤无法实现文化上的传承和延续。从深层次看,我国的传统景观社会的精神内涵已经内化到我国的现代的景观设计中。传统园林设计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以及以小见大、因地就势等表现形式,具体到假山石和景窗景洞的符号化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都很常见,由此实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延续[5]。结语: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千年流传的园林设计传统为今天的景观设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元素。景观作为符号传播的一种媒介,传承记录了当地的自然与社会发展史。景观设计者通过对传统造型和各种现代符号的运用,将各种不同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造了新颖别致的景观符号。

第四篇:景观设计符号表意方式研究论文

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符号化语汇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往往能启发设计者的灵感,创造出更为多样且形式丰富的设计成果,进而促使景观设计与观者之间产生多层次的交流和互动,拉近人与环境之间的距离。

一、景观设计符号的表意方式

在语义学研究中,索绪尔的符号的问题可归结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问题,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皮尔斯按能指和所指关系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类。笔者认为研究景观设计的符号问题亦可如此划分。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符号语言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的景观没有完全相同的,但不管哪一种形态,都不外乎两种可能,或重于表“象”,或重于表“意”。因此,通常来说,可以按照符号应用的程度及对符号原型的再处理和抽象程度对符号语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意方式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表象惯用型符号、重构创造型符号及意境象征型符号。

(一)表象惯用型符号

表象惯用型符号指能指与所指之间依靠历史及文化等原因形成的恣意性联系,是一种直觉性的符号。构成元素往往通过形象化的处理模拟某种造型或诸多文化要素中的一个方面,通常呈现出本体形态、标志形态或原有历史形态,多用于一些改造项目或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景观设计中。现代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和地域性很多通过“嫁接”或“拼贴”等手法,把一些显而易见的视觉符号应用到设计中以表达文化韵味或设计师的情感。例如,在西首尔湖公园设计中,设计者就对原有工业废址做出重新的诠释,保留了部分原有厂房的“残垣断壁”,将其作为一种符号,赋予这些原有元素新的意义,时刻提醒人们工业时代对于当今生态社会的影响,反衬出了当下生态建设大背景下对于过度工业化的反思和批判。

(二)重构创造型符号

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在初期阶段从点、线、面等基本构成要素出发,经过对元素的不断处理,逐渐形成特有的符号语言,而这种经过再处理的符号就被称为重构创造型符号。重构创造型符号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标志性语汇,它通过引借、解构、夸张、共融、重复、置换等手法,在原有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以产生新的形象与新的语义符号,进而实现景观设计的抽象性和艺术性。在众多重构创造型符号构建手法中,最常用的就是材料和功能的替换。例如,在日本京都高科技中心火山园设计中,由美国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在园中设计了一系列秩序排列的圆锥形草皮土丘,在每个土丘上种植一个柏树,且在树顶上放置了一个红色的灯泡。山丘指示着火山,柏树模拟肃穆的氛围,而红灯泡则是火山喷发时色彩的象征,通过这些置换体或媒介,设计者“再创造”了火山的形态,准确地表达了主题,而所有的这些处理手法使得这个“火山”符号具有了重构特征和创造性。

(三)意境象征型符号

意境象征型符号是高度抽象化的符号表现方式,它的表达侧重于空间布局、景观结构、视线理法,甚至是四维空间特征等隐性景观要素或结构性要素的提取和应用,正所谓借其“势”,传其“神”,蕴其“情”。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气质在于神韵,而具体的表现在于其对意境的追求。塑造传统园林意境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视线的构造,这种特殊的视线结构已然成为了一种意境象征型符号。如“心灵的花园”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向荣在第四届新加坡花园节中展示的一个100㎡景观花园,其设计理念为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中国花园的空间变化和诗意,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感悟。整体花园在翠竹林中,用帷幔将空间进行分隔,重重叠叠,变化丰富。帷幔的抬高、穿插看似不经意,却使得人的游览路径自然形成,视线方向发生不断转变,再加之帷幔所特有的透光性,使得整体氛围唯美诗意,具有强烈的符号化特征。

二、表意方式的应用

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运用设计符号就如同人们运用语言文字一样,是展现设计思想及理念的方式。由于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其中的符号体系也是繁复的,而不是单一的表意方式。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象山校区从设计上与中国古典园林高度契合,原因之一就是运用了大量的符号语言,三种符号类型都有涉及,层次丰富而饱满,不同符号表意方式应用准确到位。有整体布局及规划上采用的意境象征型符号,有对古典园林中要素尤其是园林建筑要素进行抽象和重构的重构创造型符号,也有大量的表象惯用型符号,如随处可见的竹、爬山虎、瓦片、砖石、藤条、草席、诸多旧物等植物、材料符号语言,在表象层面上丰富了整体设计方案。正如象山校区设计所呈现的,优秀的景观设计应该是全方位的、具有层次的。要想全方位地表达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化核心的内容,就需要整体考量,深度剖析各个层次的符号语言,并将其转化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符号表意方式。

第五篇:景观设计符号的表现手法分析论文

摘要: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有独特的符号系统,设计师们将符号作为媒介,不断地对其进行组织、提炼并整合运用在设计中,最终呈现出完整的设计方案。从索绪尔的所指、能指和皮尔斯3种符号类型理论来探讨景观符号的表达方式,以期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能够更加系统地将设计符号理论应用在景观设计中。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符号;表现手法;符号引借法

物质世界的表现形态都有自身的结构法则,因此才有了它们呈现形态的各式各样。符号是人类认识这个物质世界的媒介,因此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符号在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每一个景观设计都离不开一定的要素组合,比如雕塑、绿化、指示牌、道路铺设等,各个要素互相衬托、互相影响。而这些要素都需要通过符号语言来表现。一个完美的景观作品都是一个符号与符号之间组织、提炼、排列的过程,也可以说每一个设计作品的创造都要经历一个物质化和对象化的转换。这就是将设计思想和情感抽象提炼及景观符号的运用,使景观符号本身和景观符号之间的排列结构也有自己一套结构语法。也就是说,每一个完整的景观设计方案都是设计师对符号表达方式完美诠释的结果。

1景观符号学原理

我们从符号学得知,每一个符号都具有表意和传意的功能,并且都是形和义的结合体,符号学中的语义学就是研究符号意义的科学,它是以表意问题为重心。语义学研究,就是为了让欣赏者更好地理解符号的含义和背后的隐喻,从而获取来自客观事物的信息。索绪尔提出的能指、所指和皮尔斯提出的三元关系理论都为景观符号学的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依据。索绪尔认为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2种要素,它们共同组合成“符号”。这就是说,“能指”和“所知”的结合最后组成了第3种要素,即为“意指”。只有意指方式恰当,人们才可以从符号中读取正确的信息;反之,就会得到不正确的信息。当符号学中二元关系理论被索绪尔提出时,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皮尔斯按能指和所指关系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3类。研究景观设计的符号问题亦可如此划分。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符号语言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的景观几乎没有相同的,不管是哪种表达方式,都可以归纳成2种,或重于表“象”,或重于表“意”。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符号应用的程度及对符号原型的再处理和抽象程度对符号语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探索,我们分为3个层次,即符号引借式、重构再创造式和意境象征式。

2景观设计符号的表现手法

2.1符号引借法

表象引借式符号指能指与所指之间依靠历史及文化等原因形成的恣意性联系,将地域文化中的局部元素直接作为景观设计中的展示。这类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一般运用在改造项目或反映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景观设计中。现代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和地域性很多通过引借具有文化历史以存在过的形式、肌理、结构的符号嫁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然而这些显而易见的视觉符号应用到设计中更能表达地域性文化韵味或者设计师的思想及情感。例如,西首尔湖公园设计中,设计者就对原有工业废址重新作出诠释,保留了部分原有厂房的残垣断壁,将其作为一种符号。通过老墙体与新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立面形成的强烈视觉对比,赋予这些原有元素新的意义,时刻提醒人们工业化对当今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查尔斯摩尔设计的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是符号引借设计手法的经典之作,他将中心水池的造型设计中直接加入意大利地图的民族元素,再加以科林斯柱式、陶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以及塔斯干柱式等古罗马柱式的引用,最终呈现后现代主义的景观作品。

2.2重构创造法

重构创造法是指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点、线、面三大基本构成要素对设计元素进行不断提炼和抽象处理,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设计符号语言。重构创造的设计方法是现代景观设计师们最常用的设计手法。设计师通过对符号的不断打破、提炼、重组、再创造,让视觉元素产生新的所指和能指,营造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及动感的结构空间。只有既和谐自然又创意新颖,又合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设计作品,才会使人们能够通过完美的视觉体验接收到景观设计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的柏林博物馆(犹太人博物馆)墙壁的色调、肌理都用一种混乱、反复曲折、残破的视觉符号,都仿佛浓缩着生命的痛苦和烦恼,同时也提醒着人们那段黑暗和悲惨的历史。2.3意境象征法意境象征法的表达侧重于空间布局、景观结构、对视线的分析把握,更接近情感的设计,它是一种高度抽象,甚至超脱于三维空间要素的高度抽象化的表达方式,正所谓借其“式”,传其“神”,蕴其“情”。例如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气质在于神韵,而具体的表现在于其对意境的追求。它的设计手法各式各样,其中,运用的最多的就是对视线结构的设计。这样,对视线构造的设计手法也成为后现代的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例如日本艺术家名和晃平制作的独具创意的室内景观,在漆黑的屋子内,放置雪白的云状泡沫,人们置身其中,视线不断地被云层阻挡而不断变换方向,如同徜徉在奇幻的云海里,给人超凡脱俗的空间体验。

3结束语

景观设计符号的运用对于设计师就像人类的文字语言一样,只有不断地勇于将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社会环境等各种各样的主题融于其中,全方位地表达出新的时代精神,创造更多新的景观设计符号,再不断地合理运用在设计实践中,提升设计语言传递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才能用全新的设计符号语言来设计景观作品,诠释现今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胡飞.艺术设计的形式符号及意义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2]邹华韬.景观设计中的符号语言特性[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2).[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910—1911索绪尔第三度讲授)[M].张绍杰,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