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又到中秋周记(优秀范文5篇)

又到中秋周记(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又到中秋周记

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们思念什么?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远方的亲人团圆。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一大家子又围坐在大圆桌旁一块儿吃饭,满桌子的菜各式各样的,我夹起一片热腾腾的肥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鲜嫩极了!真是好久都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可口的饭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劲,渐渐兴高采烈起来,都相互祝福着干杯。“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饭后,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面前放着许多月饼,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好像今儿个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感觉一样。“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里的确实不一样,那圆圆的样子不就像我们这围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吗。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花灯”,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热闹的景象更胜往日,处处都洋溢着全家团聚所带来的幸福气氛。

然而我又想起王建的一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丝落谁家”。是啊,就在人们与家人团圆时,一定也有人身在他乡而没能与家人团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圆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单的你不要伤悲,抬头看看那仑明月吧,说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第二篇:又到中秋

又到中秋

又到中秋了,我们一大家子甜甜的吃着月饼,悠闲地看着电视,唠着家常。吃着香甜的月饼,我的眼前闪出几个镜头。

镜头一

时间:1939年八月十五 地点:一个山洞内

隆隆的枪炮声从远处传来。六岁的太爷爷紧紧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瑟瑟地发抖。“妈,我怕!”“二娃,不怕!乖,不怕!这天杀的鬼子!”“嘘,别出声!”就在这个潮湿、阴暗的山洞里,太爷爷和乡亲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惊恐、冰冷的中秋节。

镜头二

时间:1960年八月十五 地点:一个土坯房内

“解放已经十年了,开始几年日子还好过些,可现在这日子……唉!”太爷爷不住的摇头。“过节了!她娘,把咱积攒的那几个薯米饼子拿出来给孩子们分了吧!”就这样,一家人围着这几个薯米饼子,开始分割。七岁的爷爷分到了一个,他的两个妹妹各分到两个,太爷爷和太奶奶分吃了一个。就在这个家徒四壁的土坯房内,爷爷他们度过了一个简单而又温馨的中秋节。

镜头三

时间:1984年八月十五 地点:一栋新做的楼房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的生活节节高。爸爸六岁了,他刚刚住进了新房。这天,爷爷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回来,晚上,村里人全都来我家看电视。爷爷、奶奶忙着搬凳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爸爸则同村里的伢子,早早地守在电视机前,紧紧地盯着屏幕。就这样,他们和村里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快乐的中秋节。

呯,呯!外面的烟花响起来了,整个夜空一片璀璨。望着这绚丽的焰火,我知道,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高安市太阳中学骄阳文学社

初一(1)班

刘 帅

指导老师:刘洪江

第三篇:又到中秋

又到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节,在这花好月圆夜,感受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听着电视上“荷塘月色”的音乐,心中不知不觉中萦绕着一种思念和感慨的情绪„„„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感受颇深,月圆又是月明时,教我怎能不思念!? 在异乡的游子,赶回故乡,与家人团聚;不能回家的人们,只能对着天上的皓月,寄托思念。

又是一年中秋将至,想起远方的亲人,不知你们是否可好,是否也像我一样,望着这轮月亮,做痴痴的幻想,借着明月送去自己的思念与祝福!

月是故乡明,中秋的月,是团圆的家,是游子的寄托,是思念的情愫。抬头望那一轮明月,不知月宫里是否也摆放着精美的月饼,不知嫦娥抱着玉兔是否也在遥望,不知玉树下的吴刚是否正闻着淡淡的桂花香,品着自酿的美酒。月,洒着淡淡的清辉,我的心,也带着淡淡的忧伤,月亮变圆了,而我何时能与亲人团聚呢?

看苍茫夜空中悬挂的明月,周围的星星早已销声匿迹了,遥想月亮里面的美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在这本该团圆的日子,对着月亮却有说不尽的愁苦与思念,月亮就像是一根线,连着我和远方的亲人,我想他们也一定在赏月,看着月亮就仿佛看见了他们。

一个人在外累的时候,会想起家里的慈母一定也在牵挂自己的儿女,不管贫富,只要平安就好。在这中秋之际,思念之情必定愈加浓厚,或许其中还杂夹着深深的歉意,只好对着月亮祝福,想着它一定可以将自己的所念所想带给家中的慈母。

月亮,自古就被赋予丰富的感情,是感情最好的传递者,整个世界的人都在同享一轮明月,我想中秋的月亮之所以又大又亮,一定是里面承载的情感所释放的光芒,连同洒向人间的光辉都是那么的柔和,那里面包含了多少的思念与祝福啊!轻掬一捧光辉,送给遥远的亲人,让你不再孤单!

在这浓浓的节日气氛里,亲爱的、可爱的、思念的,不管你现在身处何方,今晚一定要看看那被你遗忘已久的月亮,许个愿吧很可能就会实现哦!中秋快乐!

2012.09.30.吕玉玲写于中秋夜

第四篇:关于中秋周记

关于中秋周记3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转眼一周又过去了,这一周里,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写一篇周记,将自己的经历记录在里面吧。怎样写周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周记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周记 篇1

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

八月之中的时分,中秋节,在向我们招手,她,缓缓地来临了。

夜景。当夜空之神降临的时候,不知是哪位心灵手巧的妇女,花了好长好长的时间,给夜空送上了一件黑毛衣,暖暖的覆盖着他,妇女还不忘的在上面点缀了一轮圆月。看,那金黄色的月亮害羞了,拎起了一层薄薄的的纱布,遮盖着面容,好比娇嫩青涩的少女,显得更加妖娆,妩媚动人。我喜欢夜景,喜欢他的寂静,喜欢他的深沉。而今天,多了一轮散发出微微光芒的月亮,给这黑夜增添了几分活泼,让我觉得他更加神秘莫测。

月中。小时候,喜欢搜集各种有趣的民间神话故事。月亮中有什么呢?妈妈说:“月亮中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我鼓起腮子,反驳道:“妈妈,才不是呢,月亮中有嫦娥,有玉兔。妈妈,你没有听爷爷说过么?”“你这孩子,明知故问!等你长大之后,学习多点知识就知道啦。”妈妈一脸温柔慈祥的样子,抚摸着我的头。我坚信,我的想法是对的。

团圆。过节了呢,每次过节日我不是因为可以放假而感到开心,而是因为过节的时候大人们可以停下手头的工作,欢聚一堂的在温馨的家中谈笑风生,嬉笑说乐。老一辈的不忘在这中秋节中给后辈说中秋节的故事,嫦娥玉兔便是他们口中的主角,不添油加醋也能说得娓娓动听。小孩子呢,嘿嘿,灯笼月饼是不可或缺的。提灯笼,尝月饼,孩子心中欢乐多。童心未泯的“老小孩”,返璞归真似得与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愿在这意境悠悠的节日里,获得更多的欢乐,欣赏更多的美景。

中秋周记 篇2

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又被称为月夕,月节,传统风俗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

为什么要有这个中秋节呢?因为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是嫦娥奔月,后羿常在月下摆酒席,而嫦娥奔月的那天正是八月十五,所以,这天又被称为中秋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中秋节还有许多歇后语,例如: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我家的中秋节有许多人陪我,他们都是我的家人,我家的中秋节买了70块月饼,还买了老鼎峰橄榄油月饼。我爱中秋节,我爱我家的中秋节。

中秋周记 篇3

今天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嫦娥传说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所以,中秋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第五篇:【推荐】中秋周记

【推荐】中秋周记4篇

愉快又充实的一周又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周记吧。一起来参考周记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周记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周记 篇1

月已圆,人欢聚,同举杯,共欢庆!家乡明月爱无限,他乡皓月也多情!齐欢唱,同颂今宵明月!歌传万里,祝福彼此频传!”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俗话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所以我和妈妈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它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后来,妈妈让我们进屋,一进门,哇!桌子上摆满了丰盛了饭菜。我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菜看上去就好吃,我先尝尝哦!”“是吗?”妈妈笑眯眯地说,“好吃就多吃点,不过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来一起吃。”

等来等去,大伯还是不回来。妈妈已经打过三、四个电话了,可他总是说“过一会就回来”、“马上就到”……七点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终于来了,我大喊一声:“吃饭了!”便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红烧螃蟹、猪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鱼……就都不见了。

晚饭后不久,我们全家就坐到了阳台上。吃着月饼,听妈妈念叨着:“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没有吃月饼?”看着那圆圆的皎洁的月亮,不由得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周记 篇2

今天是中秋节,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赛诗的事,便请了妈妈做裁判,并给爸爸讲了比赛规则:每人只能说带有#39;月#39;字的诗,谁接不上就算谁输。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一马当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说:“不行,这首诗太简单,重背一首。”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爸爸说:“你只会背这种短诗,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背完,我还挑战的看了爸爸一眼。爸爸沉思了一会,还是一个字也没吐出,我得意极了,和妈妈一起数:“5、4、3、2、1,时间到。”“天舒赢了。”妈妈宣布。我高兴的蹦起来,抬头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冲我笑,祝贺我取得胜利。

下中秋节赏月时,一定还要来赛诗大会,我也一定要保持冠军这个称号!

中秋周记 篇3

20xx年9月25日星期六

盼啊、盼啊盼望已久的.中秋节终于来临了。很高兴也很快乐。

在中秋节的这一天里,我们家买了好多的水果:葡萄、香蕉、梨、西瓜、哈密瓜各种各样的水果映入眼帘。还有好多种类的月饼,有白切鸡吃。总之一句话:有很多的东西吃。但是,这一天好可惜,左看右看,看来看去都看不到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虽然是没有圆圆的月亮但是我们家温馨的气氛还是有的。我们家还是和往年一样,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水果、月饼、鸡肉、有说有笑的、欢声笑语连续不断。

今年的中秋节,我还吃了个冰冷冷的西瓜、哈密果雪糕。我妈妈把西瓜、哈密瓜放到冰箱结冰的那一层里。打开冰箱看时,吓了一大跳,西瓜、哈密瓜已经结了一些冰了,我们就快快切开来吃,刚好那天也有一丝的风,凉呼呼的。吃的时候,好冻啊,像吃雪糕似的。我狼吞虎咽地吃,吃多几块,手都在打寒战了。奶奶他们看见我吃东西的样子,在那里忍不住地

哈哈大笑,爸爸他们也跟着笑,欢声笑语连续不断,久久不能停止

今年的中秋节也好愉快。有说有笑的,整个家庭充满温暖、温馨。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中秋周记 篇4

八月十五该过中秋节了,山村没有什么好东西来过节。林子的妈妈蒸了几张好大的蒸饼,点着花,又从自家的果树上摘了些果子一并给林子装上说:“团圆的节日,赵老师一个人,你带上这些过去,陪陪老师……”林子走在路上。

中秋的月亮懒懒地上来了,一个丰满的圆,不带一点缺憾。赵老师很想念亲人吧,为了我们……林子想着。远远望见月光底下,赵老师一个人立于茫茫无际的苍穹中央。山脉静静地卧在天空的怀抱里,平缓地伸向远方。林子拾起一个土块儿,迅速有力地掷进了微黄而萧条的树林里,惊飞一片麻雀。林子笑了,林子释然而轻松地笑了。

村子里又来了一位老师。和其他从前来过的老师一样,整洁礼貌,有城市人的味道;和其他从前来过的老师不一样的是,他没有走。至少已经三个月了。那些城里的老师说是支援贫困山区的教育,可是来了没几天就离开了,这样那样的借口,还是嫌山村贫穷落后,吃不了苦。林子想。

总之,老师终究是走了。林子并不怨恨他们,山村的条件实在是很艰苦,光是吃水都要从很远的地方去挑。山村里没有了教师,但孩子们可有许多呀,他们有的十几岁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孩子们的童年时代是在放羊的山冈上度过的,他们纯真而善良,可他们像这贫瘠的土地需要雨水一样需要知识的滋润与营养。孩子们渴望着老师,因为他们渴望知识。当然,林子也一样。上回来了位老师,林子好不容易说服了父母不再去放羊,可上学没几天,就因为老师的离开而终止了。很多时候林子都靠在树下捧着那本老师送的教科书,一字一句,一页一页地翻着,尽管有许多字他不认识。当然,这些事都过去了。林子又可以坐在简陋破旧的教室里念书了,因为村子里又来了一位老师,有三个月了。林子吐掉了刁在嘴边的狗尾巴草,重新念起了书。

新来的老师姓赵,血气方刚的一个小伙子。待人热情友好,教学很认真耐心,尽管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很差。

从孩子们闪亮的眼眸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赵老师的喜爱与崇敬———他丰富的知识阅历,他的热情,他的童心未泯以及他同村民们一样的纯朴善良。好不容易盼来了老师,孩子们当然不希望他再离开。担心他适应不了艰苦的环境,林子主动给赵老师挑水,其他的孩子常带来些吃的送给他。赵老师明白,自己作为一个青年志愿支教者,是怀着火热的心和坚定的信念来的,不会轻言退缩的,尽管有许多人不理解他:父母、朋友,还有女友。

秋气氤氲,弥散在他周围,显示出寂寞和凄凉。风在浓雾中打滚。月亮是升高了,有些微红的月晕别有一番风韵———荒原秋月。

老师久立着,昂着头,一动不动,微红的满月悬在半空。“看啥,老师?”赵老师递给林子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二月十四日,他们的订婚纪念,不是我。”林子的心沉了下去,为了这里的孩子,他失去了太多……

良久,林子转过头去,看到老师略带伤感而又坚毅的眼神,极目远眺:月下的原野空阔深厚。

秋夜,月意化到最浓时,莫过于此。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