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彩画在环境设计效果图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意境美,很多时候是由画种本身的魅力来体现的。水彩的水色交融更能体现出淡薄、雅致的意境来。环境设计效果图,其实也是一张画作,本文只是浅谈用水彩画的方式来完成环境设计的意境效果,通过对水彩画和意境美的阐述,以及水彩画的特性特点,表达内容、题材等方面来探讨。提醒设计师在环境效果图创作过程中重视意境的表达,号召人们在赏析、预判未来环境时重视环境意境的营造。
关键词:水彩画;效果图;意境美
一、水彩画与环境设计效果图的意境美的关系
1.水彩画用水调和透明颜料所创作的绘画作品,简称水彩画,由于色彩颜料的透明特性,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叠加效果,就是水彩画的魅力所在;水彩颜料轻便,便于携带,其绘制时间相对较短,可以作为速写来搜集和记录素材。水彩画顾名思义:是以水为主要媒介调和透明颜料完成的绘画作品。
2.环境设计效果图环境设计效果图:是人们对自然环境改造设计的预想图。是以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山水为主要题材的再创造过程,人们通过功法自然或人文再创造的手法来营造出理想的生活学习环境的过程。
3.意境美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意境指的是境界和情调。通常是人们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对对象的形象描述所体现出来的感受。美指的是好看的、美好的事物,结合“美”与“意境”的解释,意境美就是美好的或美妙的境界与情调。那么无论是水彩画还是效果图都是艺术家通过作品所呈现出:抒情的、情景交融的、虚实结合的、妙趣横生的、无穷韵律的、如诗般的空间环境。从环境效果图的角度来体会意境,则可以分别从“意”和“境”二方面来感受:“意”是“意会”,是在情理之中的体味;“境”是环境、境界,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4.水彩画、环境效果图、意境美之间的关系水彩画是载体,环境设计是目的,环境中的山水、花鸟人物、是表现的素材,他们共同体现出美好的环境意境美来。
二、水彩绘画基础对环境效果图的作用
1.绘画基本功底
绘画造型的基本景物写实能力对环境设计效果图的表现上来说有很多的共同性及相似性。因为环境设计效果图练习,也是侧重于对环境物体的空间结构和形体表现,虽然环境设计效果图很多时候是没有现实景物的参照,绝大数情况是根据设计者对环境的预先设想来完成效果图作品,所以要将感性的认识落实到理性的认识和实际的环境中去,以写实的方法再现其环境关系,也是区别于纯绘画艺术的关键所在。当前,在表现效果图中,我们切实做好三个方面:造型、结构以及质感的表现。
(1)造型造型是物体本身的形态,是事物本身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认真的观察理解,准确、有效地对其体面关系进行准确的表现。
(2)结构结构是指物体内在组织骨架关系,但很多时候又是通过外在的表象能够被我们观察和理解到的组织关系或者是运动规律。我们在作品创作时应对其进行强调,来有效的表现其空间结构和内部关系,突出其层次感和运动走向。
(3)质感质感是材料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我们在绘画过程中真实再现对象的表现能力。
2.色彩学习方法
色彩是画面视觉效果最强的体现,一张完整的效果图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色彩。色彩的是否协调统一关系到效果图的成败。作为一个设计师,首先我们必须从色彩开始练习,训练出敏锐的丰富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1)色彩学习的重点①掌握对比色的调色方法和规律;②掌握明度、纯度、色相的表现方法和调色规律。
(2)色彩练习的方法①临摹。“得法多至古人出”临摹他人优秀的作品,能够直接而快速的获得他人的经验和色彩练习的感悟与启示。但是,要避免一味的照搬照抄,不加分析的埋头“复制”。要冷静的分析和辨析,分析色彩的构成关系与统一协调,感知色彩的魅力。②记忆默写。作者根据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例如:自然环境中的山石、房屋、溪流,再如:影视剧里的场景、衣着等色彩知识,结合自己对色彩的理解或自己已掌握的色彩配搭方法的描绘与再现的色彩练习。③归纳整理。归纳整理是一种高度慨括的色彩练习方式,是在临摹、写生过程中,经过分析提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和特色性的几组色彩对其加工利用、整理的一个过程,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这是设计师深入了解色彩表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色彩训练中最有效的练习方法。
三、环境设计水彩效果图的意境美
1.从水彩画的特点中说意境美
水彩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通透透明的视觉效果;二是在绘画过程中由于水及颜料的流动,所产生的灵动淡雅的特性。这也是水彩画区别其他画种的最大特点。水彩画的通透透明的视觉效果主要表现为:清新、明澈的视觉感受,画面清爽迷人。淡雅的色彩,令人陶醉的水色交融。在创作时控制好水分与颜料的比例,所产生水的流动,主要表现为:自然洒脱、酣畅淋漓的意趣。
2.环境效果图题材来谈意境美
环境效果图里的山水动植物就是常用题材,在传统的水彩画创作表现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解析环境效果图里面的组成内容,了解水彩风景画的形成与特点,对于了解环境效果图意境美有着积极意义。丰富的想象力,极简的笔触,细腻的色彩表现,淡雅的丛林、岩石、房舍、溪流、田野和瀑布等环境元素尽显眼底。作品通过时空的想想在作品中的再现,在情与景、性与情的高度融汇后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无论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还是内心景物的表达。都将呈现出作者想要表现的特定意图——客观、主观的联系形成了作品的意境之美,其是自然、生活、艺术之美的完整统一及和谐表现。
3.不透明画法的意境美
有时候根据效果图的需要,我们不需要色彩的透明与灵动,我们需要一种厚重与质朴,这时我们可以结合水粉画的技法,显得颜色具有一定的覆盖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厚重与柔和。随着人们绘画观念的改变与创新,技法、题材的多样化拓展,水彩的表现技法也多样而丰富了。从不透明技法表现出来的作品来看:如餐厅的水彩画静物,其画面干净而淡雅,题材贴近就餐功能需求,它们都能产生和谐的意境美效果。再例如水彩留白法,对画面空间、着色的取舍安排,虚与实、神与形、近与远、前与后等的对比研究,使其进入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结语
欣赏水彩效果图的美主要从其意境、意趣、内涵入手,通过对色彩及画面内涵的感悟出发,体会水彩的灵动、轻快、水色淋漓的各种神奇艺术效果。水彩效果图的艺术价值,除却真是预见其环境效果外,本身也是一件艺术作品,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精神审美的需求。
作者:王钢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徐晶.《浅析手绘效果图体现出的美术绘画基础》.艺术研究,2014(3).
第二篇:徽派版画在平面设计的运用论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世界被各种图形包围着,我们寻求一种独特的平面设计语言的表达。因此,如果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把“徽派版画”艺术形式的许多内在因素融进平面设计的创意设计之中,使得“徽派版画”艺术语言对现代代平面设计更具启发性不仅可以使平面设计作品的形式美感不断丰富,也可以使得“徽派版画”的创作在当代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下面就以下几点谈谈“徽派版画”与设计的相通之处:
线条的丰富
纵观大量徽州版画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几乎全是清一色的线造型,其线条运用结构清晰、风格细腻、造型逼真,富于强烈的装饰意味。从诞生到现在,线是“徽派版画”画面的首要造型要素,也是“徽派版画”最具代表性的视觉语言造型形式。“徽派版画”所呈现的生动活泼和秀雅多姿多得益于因其线刻技法,线条也造就了“徽派版画”独有的视觉造型审美特征。线作为版画的构成要素是不可或缺的,版画创作者通过线条不但追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描摹,而是要使观众产生与画家相同的情感共鸣。可以说,缺乏各种形式的线,作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就很难使观众产生与版画创作者产生相同的情感共鸣。所以,在版画创作过程中,线条不仅是作为画面强烈的表现力和深邃的内涵,而且也是画家抒发情感,彰显艺术个性的手段。因此,线作为版画的构成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深邃的内涵,而且也是画家抒发情感,彰显艺术个性的手段。同样,线条也是平面设计中最基本的视觉形象。在平面设计中线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通过线条,以造型、激发、构成的方式为设计作品营造出独特、新颖、令人遐想的韵味和氛围。如果在平面设计中,能吸取”徽派版画”中用线造型的规律,将线条作为平面设计作品的主体而进行构思创作的话,从传统中寻求突破,定会受益匪浅。中国古代的艺术从吴道子的线描开始就是绘画创作的根本,所以线的合理使用也是对于传统的继承。与版画艺术一样,平面设计的线条也被设计者赋予了情感与生命,有着丰富的表情,可以带给人不同的情绪表达。因此。在平面设计中,线条构成了设计的基本框架,是最具表现力的视觉元素,线的曲直虚实构成了变幻莫测的图形世界,如果在设计中注重把握不同线条的形态性格的同时,注重吸取“徽派版画”艺术中传统线描的气韵神,注重设计师个体情感的体现,则能更好地赋予不同线的性格,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相对于“徽派版画”用刀刻划线条而言,平面设计中的线条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如果“徽派版画”艺术的线条与平面设计的线条相互借鉴必能丰富平面设计的表现语言,更添平面设计的魅力。
艺术形式的简练
简练不等于简单。艺术形式的高度简练性是一种高度的简洁和提炼,是艺术创作者运用艺术手法,寻求以一种最单纯的构图形式来表达丰富多彩的事物,是最能体现艺术家的艺术造诣,艺术创作能力高度浓缩的集中体现。版画由于其画种的独特性,它与其他的绘画具有明显的不同。如油画、国画的创作时,画家可以边看边画,以写生的方式,随时直接用笔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直接呈现出来。而版画的创作过程时一种“转印”的过程,过程十分复杂,是一种间接性的绘画艺术。它要求版画艺术家在刻版之前就在头脑当中对整幅作品形成一个整体构思,从整体到细节,达到了其他绘画艺术无法企及的形式美。正是“徽派版画”艺术中高度的简练性和强烈的形式感,才使其独具装饰韵味与视觉魅力,这种装饰韵味更多体现在了“徽派版画”简洁的构图、整体性的造型和特有的印刷效果中。而在我们的平面设计中,设计师所呈现的视觉形态的表现更多的是选取经过几何抽象变形的点、线、面、形来构成画面这些抽象化的形态,能够使整体平面图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直观性与形式上的简练性,便于平面形象的传播与交流因此,现代平面设计可以结合“徽派版画”艺术形式的高度简练的特征,使设计作品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
黑白相生
“徽派版画”作品由于刻印的关系,在形式表现上绝大多数为黑白形式,其秀丽、清雅的特点在强烈地黑白对比的画面中呈现更为明显。特别是版画中留白的运用。“徽派版画”中的“白”,是指画面中的“留白”,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中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留白”是以“虚”为“实”,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统一画面的实体,绝非毫无意义的空白。留白的形式表现作用主要是突现关键图形、赋予作品力度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平面设计中的“空白”作为一种设计语言,并非真的空白,而是一种有意味的造型方式。白的使用已成为平面设计中无法忽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当我们在审视平面作品关注图形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二维空间背后的那一片为平面设计带来生机和灵气的空白空间。无论是设计观念的表达还是意境的营造,都离不开空白在画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空白在平面设计中如果得以巧妙运用,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视线,激起他们的好奇心,突出作品主体部分,能积极有效地增强画面中形式符号的视觉表现力,既能突出主题内容,又能为人的视觉和心理提供无限想象的可能,从而提升设计品位。这点与“徽派版画”留白得使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传统版画艺术形式的借用与渗透,使得当代平面设计语言在传统语境中得以不断的完善与探求到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发展空间。这种艺术形式与视觉语言的借鉴,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创新思维上,都为当代平面设计一定的启示。同时,在平面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当代,设计师们也应该利用平面作为媒介来宣传、弘扬属于我们民族属于安徽自己独有的地域化特色的设计。在传统文化的土壤的滋养中,我国的平面设计才能够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使平面设计呈现出地域性的个性特色,可以为拓展平面设计本土化的表现形式作一些新的探索性研究。(本文作者:徐青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第三篇:油画在平面性构成中点、线、面的运用论文
【摘要】油画艺术从古发展至今,经历了从传统古典写实风格向现代风格的转变。19世纪,现代主义文化渐渐取代古典主义,艺术家一方面更为主观地运用各种元素进行艺术创作,如构图、色彩、笔法及点、线、面的表达上更为大胆,以体现艺术家对绘画艺术新认知。由此绘画风格变得更为随性而自由。本文以油画创作点、线、面的对比、分析、探究为主题,在平面化和点、线、面构成中进一步梳理探究平面性的历史回归以及笔者对点、线、面运用规律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油画;平面性;构成;点;线;面
“艺术是精神的产物,创作时用的表现符号,称为艺术语言。”无形的艺术如何依靠有形的符号才能进行更好地传达内心精神世界?作为艺术语言之一的绘画形式,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平面性点、线、面三元素更多地被运用到画面的表现上,进行提炼、概括等手法,弱化明暗、空间、转折关系,以达到更强的艺术性。成功地运用点、线、面构成,节奏韵律能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多种不同的视觉效果表达出传统非平面绘画所不擅长表达的特有形式美感和某些心理感受。另外,平面性语言融入本土的传统文化,遍布着生活各个角落,这对绘画平面性语言构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平面性语言的概述
平面性的表现弱化了客观对象的明暗、空间、转折关系,重组色块之关系,强调构成感,同时对形态进行提炼、概括、简化造型等处理,进行艺术再创作。平面性绘画表现手法可分为两大类:客观平面性和主观平面性,客观平面性表现手法在构图上追寻空间、形态特征,通常以平涂的表现手法展现。而主观平面性则相反,对构图、造型、色彩关系都进行主观处理,在构图上没有近大远小,弱化空间透视,对色彩提炼归纳,去掉画面杂音;以夸张、变形、简化等手法,主观改变事物的本身面貌,追求形式构成美感,形成更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二、平面构成中三大要素点、线、面的定义关系
构图是绘画创作中重要环节,而点、线、面是图式中最基本的元素。在构图时,点、线、面在画面构成中具有再现和暗示作用,再现作用即对自然生活中事物形态的再现;暗示作用即由作者对事物本身的联想所产生的对应情感表达。画者在长期实践中,概括出点、线、面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点”元素的体现
点,具有很强的向心性,是绘画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如利用点的疏密来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密集性的点具有紧张、凝聚感,疏散的点具有轻松、轻快感,自由的点具有生动的感觉等。另外,点的面积不同、形状不同也会带来多样化的视觉效果。
在画面中,点的面积较小,有时点的形状就如粗而短的线,具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同时可吸引眼球,活跃画面气氛,另外还有凝聚的力量。点的组合多种多样,排列和面积不同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如规则性的点排列,也就是说把画面中的点元素进行有规则性的排列,会给人带来有秩序的视觉感受,如梵高的作品《阿尔的少女》所示,利用点元素规律且整齐分布,细小整齐的笔触与倾斜的点相交织产生一种别样的韵律感。相反,自由性的点,能更好地活跃画面的气氛,如米罗的作品《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就充分地运用散点元素,合理摆设空间距离,营造出很强的形式和节奏美感。有些画家钟爱整幅画面均用点元素作画,如亨利·马蒂斯作品《奢侈、宁静和享乐》,用密集性的点组合,给人呈现出一种紧凑感,画面结构在空间关系上更有主观意识。
(二)“线”元素的体现
线在画面中指的是细长的形状,线本身对事物有很强的概括和表现性,线是画面中最基础的因素,在造型的提炼中,结构的表现中都可以用线来表达,这点中国画是个很好的例子,如作品《仕女图》。此外,线具有延伸性、导向性,线的曲直、粗细、长短不同对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线元素其实是点往一个方向行走的轨迹,是画面构成中重要的元素。“点”元素的面积大小决定着“线”元素的粗细。常见的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如男子般刚毅硬朗,而曲线如女子般柔美温婉。如德尔沃的作品《对朱尔斯·凡恩的效忠》,画面中垂直于地面的几条黑色柱子,按透视关系排列,强化了空间透视,营造画面庄重肃穆的气氛。而贾科莫·巴拉的作品《雨燕、运动和电动序列》,曲线的结构如层层波浪,增强了画面节奏和韵律,带动观众的思绪。再如康定斯基《黑色的和紫罗兰》所展示的,斜线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同时给人不安的情绪,倾斜度与运动感的强烈成正比。除了直线、曲线,最常见的有粗线、细线。
(三)“面”元素的体现
在绘画构图中,点和线密集在一起就成了面,点和线不同秩序排列所产生的节奏、韵律也不同。在画面中,面的大小分割着黑白灰构成关系,以此需要合理地安排面元素,让画面更加统一。
无数个点有秩序地排列成线,而密集的排列就成了面的效果;把线缩短后变成点,把线密集地排列、穿插或重叠就成了面。古今中外,很多大师都是通过对点、线、面三个元素的组合构成进行对艺术的探索,从而表达内心的情感。
“面”元素是我们最常见的,聚集的点、密集的线均能形成面。在画中,“面”元素的大小决定着黑白灰的关系。如拉乌尔·杜菲《向莫扎特致敬》,红色块与蓝色块的对比,利用黑色的线条贯穿整张画面,呈现一种节奏韵律,仿佛在聆听音乐。
三、平面性构成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影响
中国油画在发展与演变中吸取了本土文化,国人将其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吴冠中的画作把中国画的神韵融汇进去。吴冠中用点、线、面三元素表现出节奏感和韵律美,如作品《太湖之畔人家》所示,大面积的屋顶用面状来表示,零散的窗户则是用点状来表示,屋脊则是用线来表示,这些元素按近大远小、疏密对比的规律排列着,近与远的交错又饱含着多个节奏的重叠相错,通过高度的概括、洒脱的用笔传达出独特的美感。而林风眠突出黑白块面,辅以点和线点缀画面,使画面既具有西方表现主义特征又具有中国传统灵动飘逸的线条,如油画作品《渔妇》。
总的来说,都是将中西文化相结合,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平面性构图,通过简化对象形态,高度提炼、概括、包涵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更强的视觉效果,更符合我国当代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剖析,以及笔者在绘画创作和教学中,带着对点、线、面,平面性主观的认知,以平涂色块的手法,弱化压缩色彩间的明度关系,主观地对景象重新进行结构重组、拼接以及推敲。强化平面化感受,运用画面肌理效果进行画面结构的组建。一幅作品平庸与否,题材选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个人的洞察力,如何把平凡的景象,依托上述元素提炼出超凡的艺术效果。再则中国油画当以平面性的发展结合本土文化底蕴,以一种新生力量更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相信在对平面性的语言探索中,对油画创作的启发颇多。平面各种元素相结合,产生了上千种变幻莫测的平面效果,这些变化促使画者必须重视运用上述元素构架画面,提高绘画水平和文化修养,另外平面性元素是我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是画面架构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业界油画同行对平面构成要素结合本土文化之重要性应该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黄菁.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程:绘画构图教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3]曹昌武绘画构图[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4]Sun I视觉设计,关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第四篇:景观园林设计的水彩元素运用论文
摘要:水彩元素所营造的水彩艺术氛围,与景观园林设计的融合,以水彩的彩来造型,水彩的色来渲染,从而获得清新、宜人的园林景观效果。探讨了景观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从水彩的艺术表现特征分析中,探析其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最后从水彩元素与景观园林的契合要点进行归纳。
关键词:水彩元素;景观园林;契合应用
水彩是水与色彩的高度融合,特别是水色结合中的透明性特质,肌理的随机性表现,使得水彩在营造清新氛围,烘托环境美感上独具特色。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使景观不再是山水、林鸟的简单组合,还要从景观园林与环境的协同关系上,保持自然的宁静,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传递独特的文化意趣。水彩与景观园林的融合,更是从现代园林建筑手法上,催生了水彩的美感与意境,为景观园林带来新的审美享受。
1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
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景观园林作为改善环境的重要场域,其设计既要表达尊重自然,又要强调保护生态。
1.1尊重自然的设计观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在开采、挖掘、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从最初的敬畏之心转向了征服自然,由此带来的破坏自然、生态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只有尊重自然才能长久发展。同样,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关注自然的变化,要尊重自然的四季更迭,要遵循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对园林景观欣赏所带来的影响。尊重自然观的设计理念,就是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转向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将之纳入到地域景观园林设计中,保留地方独特的人文文化,自然景象,促进其与景观园林建设的有效融合,因地制宜地发挥自然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积极优势。
1.2贯彻生态的设计观
生态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也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在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念上,而非打破生态环境。事实上,在景观园林设计中,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开采、破坏自然资源,要本着人与动植物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来确定景观园林的规划思路,建设目标。因此,从景观园林设计中贯彻生态观,就是要分清生态要素与景观设计的主次关系,充分考虑各因素的和谐,促进自然生态的形成。
2水彩元素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需绘制和表现景观要素,如建筑、道路、地形、季节特点等内容。水彩元素作为水彩艺术的重要内容,其在表现环境氛围上具有良好的烘托与渲染效果。主要表现在3方面:
2.1水彩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独特视觉表现
水彩本身是水与色彩的融合,而水本身的透明性,在表达色彩上更具流畅性。同时,水彩的色彩表现与颜料、肌理的搭配,能够激发受众对色彩的情感刺激,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水彩中水与色的结合,在视觉表现上的随机性、透明性、肌理丰富性特质,也让水彩的表现力更强,来展现自然景观的灵动与和谐。所以说,将水彩与景观园林设计相融合,发挥水彩在景观园林要素中的丰富表现力,更能够突出景观的美韵与景致,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园林整体效果。比如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将水彩画来绘制现代园林建筑,更具有古韵特色;利用水彩来表现园林的艺术风格,打造极致的美感,还有水彩在画工方面与景观园林的自然融合,还能增强景观园林设计的立体感。
2.2水彩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美学建构
水彩元素是水为媒,与不同的水彩颜料相融合,从而实现充满动感、清新的艺术化作品。水彩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绘制,可从水彩画的构图理念与颜料深浅的变化搭配,突出不同景观园林的艺术情趣。当然,水彩画的绘制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景观设计手法,而是将水作为重要的绘画表现特色,通过对水、色彩的视觉融合,传递独特的艺术美感,升华景观园林设计的艺术品位。
2.3水彩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立意构思
同样道理,水彩的绘画需要发挥水彩元素的特色,从景观园林的构思中表达丰富的立意。立意是景观园林设计的主题,也是优化景观中不同景致要素的重要主线,关系到其在景观园林中的方位、着色等内容。同时,起稿是景观园林设计的具体实施,依托水彩画的绘制特色,融入到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表现不同景观要素的艺术化层次。着色是绘制水彩的重要环节,也是综合考虑景观园林的整体搭配,凸显景观意境的重要内容,灵活运用不同色彩,划分不同园林景致的格局,能够从深浅的变化、色彩的浓淡中各县特色,呈现立体化的园林景致。另外,运用水彩元素,还要强调整体景观园林的色彩基调,避免喧宾夺主。
3水彩技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景观园林方案设计中,需要明确各功能布景、景观节点、植物配置及景观小品的参考图,所绘图例多为彩色。由于景观园林自身包含的景观要素较多,不同季节、不同建筑环境及地形特征、地貌、植被的变化也不同。所以,在运用水彩元素及水彩技法上,要强调绘制各个景观节点,再生成整体性效果图。水彩元素以水彩的主要材料,如水、丙烯、水粉等颜料为主,与中国的传统水墨画的显著区别在于“彩”。所以,从水彩的“透”与“亮”上来融入水彩技法,来表现景观园林的独特视觉效果,主要步骤归纳如下:一是草坪基层的绘制。在景观园林的草坪绘制中,多以浅黄、绿色为主色调,以平涂手法来表现均匀的上色效果。在颜料与水粉配比上,切忌颜料过多,导致颜色出现颗粒性沉淀,反而影响色块的自然透明感,导致“浑浊”或“脏”现象。由于景观园林设计中信息量较大,线稿层次丰富,草坪的绘制要均匀,便于在上面布置建筑、道路、铺装硬质设施,灌木、各种景观小品等内容。二是地面砖石及建筑的绘制。从硬质铺装要求上,多以土黄、赭实、熟褐调和充分的水分,以平涂方式上色。在颜料选择上忌用橙色、朱红、大红等,要深刻理解景观园林设计所营造的环境氛围,要严谨、科学使用不同材质、色彩。三是绘制园林植被乔木、灌木。从色彩的对比来看,草坪、硬质铺装色彩浅,上色顺序应该先完成基层后,再引入水彩技法来绘制乔木、灌木,并按照不同植被的季相、色彩冷暖关系,采用合理配色法则来进行色彩调和。最后是处理光线投射方向,可利用冷灰色马克笔来绘制所有景观的投影,导入Photoshop进行局部微调,标注相关参数及说明。另外,考虑到景观园林色彩的效果图,在进行水彩技法与水彩元素应用中,还要突出上色方式、干湿画法的结合,强调对主体物、空间背景、植物配置的关系,并适当引入特殊技法,如撒盐、刮、擦等手法,提升景观园林的色彩感觉。
4水彩元素与景观园林设计的契合要点
景观园林设计中应用水彩元素来表现,还要把握两者的契合关系。一是实用性。对于景观园林设计艺术本身,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水彩元素也是如此,要从景观园林的设计、施工难度上,充分考虑水彩的格调搭配,要符合地域文化习俗和禁忌要求,彰显景观园林的民族性、美观性、人文性。二是审美性。景观园林设计与水彩的融合,发挥水彩的美感,立足景观园林的布置与景致安排需要,营造独特的审美意境。如雕花漏窗的朦胧感,曲径通幽的婉约感,水鸟花鱼的动态感,亭台楼阁的静穆感等,要能够从水彩的意境表现中传递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参考文献
1武冬梅.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园林景观水彩手绘教学研究[J].美术大观,2012(12)
2赵龙.超越“现实”:中国水彩的当代转型[J].艺术教育,2015(6)
第五篇:推荐20个使用水彩效果的网站设计
114画报http://www.feisuxs/
114画报http://www.feisuxs/
114画报http://www.feisuxs/
114画报http://www.feisuxs/
114画报http://www.feisuxs/
114画报http://www.feisuxs/
114画报http://www.feisuxs/
114画报http://www.feisuxs/
114画报http://www.feisuxs/
114画报http://www.feisuxs/
114画报http://www.feisu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