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古文译成现代汉语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精选合集)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古文译成现代汉语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精选合集)



第一篇: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古文译成现代汉语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古文译成现代汉语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盗传必究 一、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日:“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答: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日:“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答:

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日:“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日:“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日:“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日:“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日:“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答:

4.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 答:

二、填空题 1.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指事、会意、形声、象形、转注、假借。

2.通假字和假借字有所区别,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借用,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借用。比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属于通假字,“女”“汝”在表示指称代词时属于假借字。

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4.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方面。

5.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6.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

7.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是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该书开创了部首编字法,此外,该书收录的字头属于小篆字形。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繁体字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要具备识繁写简的能力,繁体字“檀”、“舆”、“後”相对应的简化字分别为礼、与、后。

9.古代汉语中,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叙述句,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描写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是判断句。

10.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稍有不同,不但可以通过_于、为等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也可以在谓语动词前面加见字表示被动。

11.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书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字法;

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法。

12.古代汉语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三个方面。

13.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第二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盗传必究

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季路侍。子日:“盍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答:①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②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同使用,④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⑤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⑥不宣扬自己的功劳。”⑦子路说:“希望能听到您的愿望。”⑧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⑨使朋友能够信任我,⑩使年轻人能够怀念我。”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日:“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答:①齐景公向孔子问政。②孔子回答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③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④即使粮食很多,我能吃得着吗?”

3.①子贡问政。②子日:“足食,足:兵,③民信之矣。”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⑤日:“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⑥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答: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追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4.①孟子谓戴不胜日:“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②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看也,③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日:“使齐人傅之。”④日:“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⑤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⑥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手王所。⑦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⑧王谁与为不善?⑨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⑩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答:①孟子对宋国大夫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学好吗?我明白地告诉您:②这里有位楚国的官员,想要他的儿子学会说齐国话,③那么,是找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他I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来教。”④(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干扰他,纵使每天鞭挞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⑤假若带领他到齐国城市、农村走走,把他放在那样语言环境之中,再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挞他,逼他{兑楚国,也是做不到的,(因为他天天听到的是齐国话。)⑥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⑦如果在王宫中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是薛居州这样的好人,⑧那王会同谁干出坏事来呢?⑨如果在王宫中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不是薛居州这样的好人,那王又同谁干出好事来呢?⑩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5.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日:“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日:“圣人之言也。”日:“圣人在乎?”公日:“已死矣。”日:“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日:“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日:“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

答:①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制作车轮,②扁轮放下锥子和凿子,走到堂上,向桓公问道:“请问,公所读的书中都是谁说的话呀?”③桓公回答说:“是圣人说的话。”又问:“圣人现在活着吗?”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④轮扁说:“既然如此,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⑤桓公说:“我在读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工匠怎么可以妄发议论呢!能够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说不出道理,我就要把你杀死。”⑥轮扁说:“我是拿我所做的事情看出这个道理的。⑦砍削车轮,动作慢了车轮做得就不牢固,动作快了就砍不进去,⑧不慢不快,手上的做法和心里的想法完全吻合,嘴里却说不出来,技艺就表现在这里。⑨这种技艺,我无法让我的儿子了解,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接受这种技艺。⑩因此,我虽然是七十岁的老人了,还要做这种制作车轮的工作。@古时的人和他的那种无法传授的东西,都已经死去了。◎既然如此,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6.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一心之奠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答:①学生有四种过失,老师必定要知道。②一般人在学习的时候,有的过失在于贪多,有的过失在于求少,③有的过失在于看得太容易,有的过失在于半途而废。④这四种过失,思想情况是不同的;⑤要了解不同的思想情况,这以后才能去补救他们的过失。⑥所谓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好的地方,补救他们的过失。⑦善于歌唱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动听的歌声;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远大的志向。

7.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天,动弃理则无成功。夫内有死天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而祸本生于有福,故日:“福兮祸之所伏”。(《韩非子·解老》)

答:①人有福,富贵就来到;富贵来到,衣食就美好;衣食美好,骄心就产生;骄心产生,就会行为邪僻而举动悖理。②行为邪僻,自身就会早死;③举动悖理,就不会成就事业。④内有早死的灾难而外无成功的名声,也就成了大祸。而祸根源于有福。⑤所以说:“福啊,是祸所潜伏的地方。”

8.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日:“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日:“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说林上》)

答:①杨朱路过宋国东边的旅店。②店主有两个妾,其中丑的地位高,③漂亮的地位低。④杨朱问店主缘由,旅店的主人回答说:“⑤长得漂亮的自以为漂亮,我不觉得她漂亮;⑥长得丑的自以为丑,我不觉得她丑。”杨朱对他的弟子说:⑦“做了好事,要去掉自以为好事的想法,⑧到哪儿能不受到赞美呢?”

9.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辛日服以戏于朝泄冶谏日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日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

注:1.陈灵公、孔宁、仪行父、夏姬:人物的名称。辛日服:内衣。

答: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都同夏姬淫乱,②他们都贴身穿着夏姬的内衣在朝廷上嬉戏。③泄冶劝谏灵公说:“国君和大臣宣扬淫乱,④百姓没有好的榜样了。⑤而且自己的声誉也不好,⑥您还是把夏姬的内衣收起来吧。”⑦灵公说:“我能改的。”⑧灵公把泄冶劝谏的话告诉了孔宁、仪行父,孔宁、仪行父请求杀了泄冶。⑨灵公也不禁止,于是他们就杀了泄冶。

10.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值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日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日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时谓宰相如此何以镇服百僚注:冯相道和相凝:即宰相冯道、和凝。

答:①老一辈中能说五代时事情的人给我说过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省时的一件事情,②一天,和凝问冯道说:“您的靴子是新买的,请问它的价格多少?”冯道举起左脚给和凝看,说:“九百。”③和凝性子急躁,马上回头问小吏说:④“我的靴子怎么要用一千八百?”⑤于是责骂了很久。⑥冯道慢慢地抬起他的右脚说:⑦“这只也是九百。”⑨当时在场的人无不大笑。⑩人们说连宰相都这样,怎样使大小官员们服从呢?

第三篇:最新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最新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盗传必究

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1.张仪,魏氏余子也,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之于昭文君者日:“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张仪行,昭文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令秦惠王师之。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吕氏春秋·报更》)

答:

2.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日:“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日:“太师谁撞?”师旷日。“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擅之。”公日:“寡人也。”师旷日;“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一左右请除之。公日:“释之,以为寡人戒。”(《韩非子·难一》)

答:晋平公和群臣一起喝酒,喝得痛快了,于是感慨地说:“没有谁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人敢于违背。”师旷在前面陪坐,拿起琴撞了过去。平公拉开衣襟躲避,琴在墙上撞坏了。平公说:“太师擅谁?”师旷说:“现在边上有个小人说话,所以撞他。”平公说:是我呀。师旷说:“呀!这不是做君主的人该讲的话。”近侍要求处罚师旷,平公说:“免了,把这作为我的鉴戒。”

3.仲尼居,曾子侍。子日:“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日:“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

答:孔子坐着,曾子陪伴他。孔子说:“先王有一种最高的关键的道德,用来治理天下。民众因此和睦,君臣上下间因此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曾子从坐席上站立到一边说:我曾参不聪明,怎么会知道它呢?”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产生的基础。你再坐下吧,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包括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自己应该爱惜,不敢毁伤它,这便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身处世,实行道义,在后世扬名,从而使父母光荣显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奉事父母开始,以奉事君主作为继续,修身处世能够忠孝两全就是孝道的最终归宿。”

4.公父文伯饮南公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注1)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日将使鳖长而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日吾闻之先子日祭养尸飨养(注

2)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注:(1)公父文伯、南公敬叔、露睹父:人物的名称。羞:进献,句中可翻译为“摆上来”。

(2)养:敬奉。尸: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

答:标点:

公父文伯饮南公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日:“将使鳖长而食之,”遂出。文伯之母闻之,怒日:“吾闻之先子日:‘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译文:

父文伯请南公敬叔喝酒,让露睹父为陪客。②摆上来一盘鳖,(可是盘子里的)鳖很小。睹父生气了。③文伯请他吃鳖。④他拒绝说:“等让鳖长大了再吃它吧。”⑤于是就走了。⑥文伯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⑦生气地说:“我听你死去的父亲说过:‘祭祀的时候要敬奉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请人吃饭的酒席上应当敬奉上座的贵宾。’⑧鳖有什么舍不得的,却使那位客人生气?”⑨于是把文伯赶出了家门。⑩过了五天,鲁国的大夫来向文伯的母亲说情,她才让文伯回家。

5.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相服以戏于朝泄冶谏日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日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孔子日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注:(1)陈灵公、孔宁、仪行父、夏姬:人物的名称。相服:内衣。

(2)《诗经》的句子不用翻译。

答:标点: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牢日服以戏于朝。泄冶谏日:“公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公日:“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孔子日:“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译文:

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都同夏姬淫乱,②他们都贴身穿着夏姬的内衣在朝廷上嬉戏。③泄冶劝谏灵公说:“国君和大臣宣扬淫乱,百姓没有好的榜样了。④而且自己的声誉也不好,您还是把夏姬的内衣收起来吧。”⑤灵公说:“我能改的。”⑥灵公把泄冶劝谏的话告诉了孔宁、仪行父,⑦孔宁、仪行父请求杀了泄冶。灵公也不禁止,⑧于是他们就杀了泄冶。孔子说:“<诗经》上说:‘民之多辟,无自立辟。,⑨这大概说的就是泄冶吧?”

6.①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②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③公曰:“圣人之言也。”日:“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④日:“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⑤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⑥轮扁日:“臣也以臣之事观之。⑦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人。⑧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⑨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①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四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

答:①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制作车轮,②轮扁放下锥子和凿子,走到堂上,向桓公问道:“请问,公所读的书中都是谁说的话呀?”③桓公回答说:“是圣人说的话。”又问:“圣人现在活着吗?”桓公回答说:“已经死了。”④轮扁说:“既然如此,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⑤桓公说:“我在读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工匠怎么可以妄发议论呢!能够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说不出道理,我就要把你杀死。”⑥轮扁说:“我是拿我所做的事情看出这个道理的。⑦砍削车轮,动作慢了车轮做得就不牢固,动作快了就砍不进去,⑧不慢不快,手上的做法和心里的想法完全吻合,嘴里却说不出来,技艺就表现在这里。⑨这种技艺,我无法让我的儿子了解,我的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接受这种技艺。O因此,我虽然是七十岁的老人了,还要做这种制作车轮的工作。①古时的人和他的那种无法传授的东西,都已经死去了。②既然如此,那么你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7.龙门子论政

宋濂

县大夫问政。龙门子日:“民病久矣。其视之如伤乎?”日:“是闻命矣,愿言其他。”龙门子日:“勿为盗乎?”日:“何谓也?”日:“私民一钱,盗也。官盗则民愈病矣。”日:“若是其甚乎?”日:“殆有甚焉。不称其任,而虚报既廪者,亦盗也。”

注:龙门子,人物的名称。

答:①县大夫问怎样办好县政。②龙门子说:“百姓被伤害得太久了。难道对待他们不应该像对待伤病员那样,(让他们好好休息)吗?”③县大夫说:“这我已经知道了,希望您说说其他方面。”④龙门子说:“(其他方面)大概是不要去抢劫吧?”⑤县大夫说:“(这)说的是什么意思?”龙门子说:“从百姓身上搜刮一块钱,这就是抢劫。当官的都去抢劫那么百姓就更受到伤害了。”⑥县大夫说:“有这么厉害吗?”⑦龙门子说:“大概还有更厉害的呢。③当官的不称职,⑨并且虚报rl殳bX,这也是抢劫。”

第四篇: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指事、会意、形声、象形、转注、假借。

2.通假字和假借字有所区别,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借用,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借用。比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属于通假字,“女”“汝”在表示指称代词时属于假借字。

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4.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方面。

5.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6.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

7.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是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该书开创了部首编字法,此外,该书收录的字头属于小篆字形。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繁体字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要具备识繁写简的能力,繁体字“檀”、“舆”、“後”相对应的简化字分别为礼、与、后。

9.古代汉语中,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叙述句,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描写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是判断句。

10.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稍有不同,不但可以通过_于、为等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也可以在谓语动词前面加见字表示被动。

11.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书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字法;

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法。

12.古代汉语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三个方面。

13.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二、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 (一)说明下列黑体字词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国:国都;

国家。

2.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说:高兴;

说话。

3.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河:黄河;

河流。

4.是女子不好。

好:漂亮;

与“坏”相对。

5.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责:债务;

责任。

6.孟子去齐。

去:离开;

去往。

7.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定;

保卫。

8.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丈夫:男子;

女性的配偶。

怜:疼爱;

怜悯。

9.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

讨厌。

10.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错:放弃;

错误。

11.射其右,毙于车中。

毙:倒下;

死亡。

12.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

景:影子;

景色。

13.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日:“余病矣!” 病:受重伤;

生病。

14.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

奉:捧;

奉献或信奉。

1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国:国都;

国家。

16.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亲:新;

亲自。

17.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 反:返回;

反对。

18.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

奉:捧f献上,信仰。

19.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责:债务;

责任。

20.射其右,毙于车中。

毙:倒下;

死亡。

2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定;

保卫。

2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高举;

揭发。

过:访问;

经过。

23.人幄中闻酒臭而还。

臭:气味;

不好的气味。

24.秦氏有好女。

好:漂亮;

与“坏”相对。

25.薛谭乃谢求反。

谢:道歉;

感谢。

26.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写:句中指描画;

今义指书写。

27.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吝惜;

喜爱。

28.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批评;

诽谤。

29.罢师而去之。

去:离开;

前往。

30.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倒下;

死亡。

3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丈人:老人;

妻子的父亲。

3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高举;

揭发。

过:访问;

经过。

33.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高兴;

说话。

34.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

景:影子;

景色。

35.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河:黄河;

河流。

(二)说明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骖結于木而止。

木:树;

本义。

2.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时:天时;

引申义。

3.中御而从齐侯。

御:驾车;

本义。

4.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兵:兵器;

本义。

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

引申义。

6.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蚤:早些时候;

假借(通假)义。

7.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相:观察;

本义。

8.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

奉:捧;

本义。

9.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暮:年老;

引申义。

10.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池:护城河;

本义。

11.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益:增加;引申义。

12.出跳乎井干之上。

干:栏杆;假借义。

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及:追赶上;本义。

14.故不能推车而及。

亡:消亡;引申义。

15.故不能推车而及。

及;

追赶上;

本义。

16.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城:城墙;

本义。

17.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池:护城河;

本义。

18.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

骄;

通“矫”,矫正;

通假义。

19.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暮:年老;

引申义。

2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亡:消亡;

引申义。

21.今也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相:辅佐,辅助;

引申义。

22.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相:观察;

本义。

23.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暮:年老;

引申义。

2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亡:消亡}引申义。

25.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监:监视;

引申义。

26.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I本义。

27.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城:城墙;

本义。

28.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时:天时;

引申义。

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语法问题 (一)指出下列句中哪个词具有词类活用的用法,并说明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

游泳。

2.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洁:使动用法;

使……干净。

乱:使动用法;

扰乱。

3.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动用法;

使……来。

安:使动用法;

使……安定。

4.大天而思之。

大:意动用法;

认为……伟大。

5.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名词活用作动词;

用眼睛示意。

6.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意动用法;

认为……漂亮。

7.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

使……收到惊吓。

名;

名词活用作动词;

命名,起名字。

8.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强:使动用法;

使……强固。

贫:使动用法;

使……贫穷。

9.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民)生(二心)。

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

1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美:使动用法;使....美。

12.逐之,三周华不注。

周:名词活用为动词;绕圈。

1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

私:名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14.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子:意动用法;

把……当作子女。

利:名词活用作动词;

谋取利益。

15.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

使……活。

1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作动词;

游泳。

1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使动用法;

使……成为边邑。

18.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意动用法;

认为……漂亮。

19.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洁:使动用法;

使……干净。

乱:使动用法;

扰乱。

20.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动用法;

使……来。

安:使动用法;

使……安定。

21.大天而思之。

大:意动用法;

认为……伟大。

2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

游泳。

2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强:使动用法;

使……强固。

贫:使动用法;

使……贫穷。

24.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目:名词活用作动词;

用眼睛示意或看。

2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意动用法;

认为……漂亮。

26.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

使……受到惊吓。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

命名,起名字。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

1.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何)马。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夫晋,何厌之有!(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是。代词宾语前置。

5.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6.先君之好是继!先君之好。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7.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8.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9.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1.父母唯其疾之忧。

其疾。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12.姜氏何厌之有?(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13.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敌,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14.吾谁欺?欺天乎?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5.之二虫又何知? 何,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6.微斯人,吾谁与归!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7.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己,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9.敢问何谓也? 何: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0.诗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是: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2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尔: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我: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2.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敌: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2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4.姜氏何厌之有(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2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6.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7.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8.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9.父母唯其疾之忧。

其疾。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0.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1.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何)马。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是。代词宾语前置。

33.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四、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日:“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答: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日:“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答:

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日:“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日:“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日:“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日:“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日:“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答:

4.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 答:

第五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现代汉语(1)》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现代汉语(1)》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5)盗传必究 简答题 1.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上海市属于哪一种方言区?请简要说明这个方言区分布的大致范围。

答:第一,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即北方话、湘方言、赣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5分)第二,上海市属于吴方言区,吴方言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地区。(5分)2.下面句子的重音处理对不对?你认为应该是哪些词?简要说明理由。

①国庆节的大街上站满了人。

②不准把桔子皮扔地上。

答:这些句子的重音处理不对。第一句话强调“人”就隐含着可以站满别的东西,“人”是不用强调的,应该“满”,与平时的“空”形成对比,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5分)第二句话“桔子皮”不应该作为重音处理,强调桔子皮,就隐含着可以扔别的东西,因而正确的重音应该是“地上”,突出不能扔桔子皮的范围。(5分)3.请以“桦、鲤”为例,说明形声字的构成特点和主要作用。

答: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的,例如“桦”,其中“木”是形旁,“华”是声旁。形旁的作用是提示字义,声旁的作用是指示字音。例如“鲤”,形旁“鱼”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属于鱼类,声旁“里”表示“鲤”这个字的读音和“里”相同。

4.克里米亚经过公投并人俄罗斯,俄罗斯议会通过决议接纳克里米亚入俄。对此,有些媒体使用了“兼并”、“吞并”的词语来描述俄罗斯的行为。你认为使用这两个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区别? 答:“兼并”是指把别的国家的领土并人自己的国家或把别人的产业并为己有,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褒贬色彩。“吞并”是指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强行并入自己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表明对俄罗斯的行为是持否定态度。

5.简要阐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第一,口语和书面语互相依存、互相对立,互相转化;

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发展的基础。第二,书面语对口语具有反作用,对口语的发展与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书面语结构严谨规范,对口语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6.汉语中的声调有什么作用?请举例加以说明。

答:声调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个音节,声母和韵母相同,但是如果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例如kanshu标上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示“看书”、“砍树”等不同意义。

7.什么是汉字的构字理据?请结合汉字“桉”这个汉字加以说明。

答:汉字的理据就是汉字构成的道理、依据,一个汉字为什么这样构造而不是那样构造,是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的,这就是汉字的构字理据。就“桉”字而言,其中的“安”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木”表示这个字的意义类属是和树木有关,“桉”字中的偏旁与字音和字义有联系,这说明汉字的构造是有理据的。

8.什么是基本词的能产性特点?举例说明。

答:基本词能产性特点是指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和别的语素构成很多新词。例如“热”可以构成“热销、热心、热爱、火热、发热、炎热、眼热、燥热”等数十个词。

9.为什么说书面语对口语具有反作用? 答:第一,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因此具有严谨规范的特点,对口语产生积极影响,对人们的语言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第二,统一的书面语又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对语言的分化起到了限制作用,使各地之间的口语不致在分化的路上走得太远。

10.简述普通话韵母的结构类别。

答:韵母从结构角度可以划分为三类:单韵母10个,可分舌面元音韵母、舌尖元音韵母和卷舌元音韵母三类;

复韵母13个,可分前响韵母、中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三类;

鼻韵母16个,可分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两类。

11.举例说明形声字的形旁的主要作用。

答:形旁的主要作用是提示字义,例如“桉”的形旁是“木”,说明这个字的意义同树木有关系;

形旁还可以区别同音字,例如“挂”和“桂”就是通过形旁区别字形的。

12.成语和惯用语在语音形式和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答:在语音形式上,成语以四音节为主,惯用语以三音节为主;

在结构上,成语包括多种多样的结构关系,惯用语以述宾关系和偏正关系为主。

13.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是不是等于北方话? 答:第一,普通话不等于基础方言,要在方言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剔除一些生僻的成分。

第二,普通话还要从其它方言中吸收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使之符合交际需要。

14.辅音声母z和zh在发音上有什么异同? 答:辅音声母z和zh的相同点是:二者的发音方法相同,即都是清音、塞擦音。二者的不同点是:发音部位不同,z是舌尖前音,由舌尖和齿背接触形成阻碍;

zh是舌尖后音,舌尖上抬与硬腭前部形成阻碍。

15.现代汉字偏旁有哪些类别?请举例说明。

答:现代汉字偏旁可分为三种:第一是表义偏旁,即表示字义特征或类属,例如“松、柳、桦”中的“木”就是表义偏旁;

第二,表音偏旁,即表示字的读音的偏旁,例如“码、码、妈”字中的 “马”就是表音偏旁;

第三,记号偏旁,即与字义和字音都没有联系的偏旁,例如“鸡、汉、观”中的 “又”就是记号偏旁。

16.成语有哪些特点?请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成语的基本特点是:形式整齐、音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举例略)17.北方话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有哪些优势条件? 答:同其它方言相比,北方话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条件:第一,政治方面影响大;

第二,文化方面的影响大;

第三,群众基础广泛;

第四,通行地域广阔。

18.“你为什么打他”这句话,如果在不同场合把“打”或“他”读成重音,请指出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答:“打”念重音,隐含的意思是批评对方不应该打,而是应该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他”念重音,隐含的意思是打错了对象,他没有什么错,是别人的错。

19.举例说明形声字声旁的主要作用。

答:第一,声旁指示字音,表明这个字的读音和其中的声旁相同,例如“蝴、糊、湖”三个字的声旁都是“胡”,认识声旁,这三个字读音也认识了。第二,区别字形,意义上属于一类的汉字,通过声旁可以区别字义。例如“鲤、鲫、鲢”三个字都属于鱼类。但是通过不同的声旁把它们的字形区别开,把字义区别开。

20.什么是惯用语?惯用语有哪些特点? 答:惯用语是口语中较为通行的固定短语。主要特点是:第一,形式简练;

第二,用法灵活;

第三,结构简明;

第四,义多讽喻。

21.推广普通话有什么样的意义?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第一,便于交际沟通,因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之间差别分歧很大,互相通话困难,这支情况势必影响交际沟通,而采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助于消除方言隔阂。第二,推广标准统一规范的普通话,有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三,推广普通话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22.为什么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纪录普通话要标注声调? 答: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纪录普通话,必须标注声调,因为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同样的音节,如果声调不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kanshu,标上不同的声调,可以“看书”、“砍树”这样的意义,如果没有声调,就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混乱,所以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纪录普通话,一定要给音节表上声调。

23.请以“盅、蝴”为例,说明形声字的构成特点和主要作用。

答: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的,例如“盅”,其中“皿”是形旁,“中”是声旁。

形旁的作用是提示字义,声旁的作用是指示字音。例如“蝴”,形旁“虫”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昆虫有关,声旁“胡”表示这个“蝴”字的读音和“胡”相同。

24.一个国家把另一个国家的一部分土地占有后,国际上的媒体描述这个事件,有的媒体使用“兼并”一词,有的媒体使用“吞并”一词。你认为这些不同词语的使用有什么差别呢?请简要分析说明。

答:“兼并”是指把别的国家的领土并入自己的国家或把别人的产业并为已有,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褒贬色彩。“吞并”是指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强行并入自己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表明对占有别国领土的行为持否定态度。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