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复习研讨课电学实验(共5篇)

复习研讨课电学实验(共5篇)



第一篇:复习研讨课电学实验

课题

专题五:电学实验探究

课型 复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梳理会画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测量电功率的电路图及会连实物图.熟悉三个实验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2、通过自主梳理回忆原实验表格及数据,会根据原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3、通过对比的方法复习从而概括三个实验的异同点。

4、通过共同研讨知道测电阻、功率的多种方案。

重点、1、分析数据的过程及方法

2、三个实验的异同点 难点 测电阻、功率的多种方案。

教学用具 课件、学研测

导学活动流程

一、自主梳理

结合学研测中知识梳理图及课本画出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测量电功率的电路图及会连实物图.熟悉三个实验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二、重点研讨 1、物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出未知电阻 Rx 的电路,各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下面是其中两组同学的实验方案:

甲组: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未知)、未知电阻 Rx、导线 设:电压表示数 U; 电流表示数 I

请你写出未知电阻的表达式:。

乙组:器材:已知电阻 R0、电流表、开关、电源(电压未知)、导线 设:电流表示数 S 断开时为 I1;

S 闭合时为 I2

请你写出未知电阻的表达式:。

2、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 (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 U0=3.8V):

(1)王强小组采用图所示的方案,这种测量方法叫做_________;测量时发现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 P,灯都不亮,电流表示数始终为 0,电压表示数约为 6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排除故 R 0

R x

A S R x

A +-S A P B V

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 3.8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19)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

实验步骤:

① 电路如图,请你按电路图在图中用笔画线连好电路 ② 开关 S 拨到位置 1,移动滑片 P 至任一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 I1; ③开关 S 拨到位置 2,滑片 P 位置不动,读出电流表示数 I2

先算出灯泡的电阻 RL=_________再根据 P0=U02/RL,计算灯的额定功率。

他们按此方案测量,发现实验结果与真实值差距较大,原因:

仔细分析后,他们认为要准确测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只需将上述步骤 2改为:。

三、巩固训练

习题详见学研测 四、归纳小结 五、达标检测

习题详见学研测 板书设计

专题:电学探究实验复习

电学实验 探究性实验: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测量性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功

第二篇:复习课研讨心得体会

复习课研讨心得体会(4 篇)

在5月29日和30日,我参加了由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吴正宪工作站的“毕业班复习专题”研修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认真听了宋虎军老师执教的《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整理复习》、邬文斌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整理复习课》、齐鑫老师执教的《比与比例的整理复习》、吴正宪专家示范的《数的整除整理复习》的四节整理复习课,以及吴正宪老师针对六年级的教材梳理解读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大版块内容。本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现就此次活动的体会总结如下:

在活动的四节课中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齐鑫老师的知识树,吴老师的知识框架图等等都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连续起来,让孩子对所学过的知识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前我也带过毕业班,在进入复习的阶段,只是在不断的做题,没想到将学过的相关联的知识做成知识树,然后对树上的每一个枝干或每一片树叶进行研究。

当吴老师出示这个标题时我就想:到底这个度量的维度看数学该怎么看?随着吴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度量不仅仅是长度单位之间和面积单位的度量,我们的数学中很多的知识是可以度量的,比如我们的整数也是可以用“1”来度量,我们的分数也是可以用分数单位来度量,从而可以看出我们的小学数学中的知识是相通的.,也就是吴老师经常说的那句话:“一通则百通”。

在我们的课标中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这句话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再熟悉不过的了,可是我们有没有真正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落到实处了吗?我的回答是没有。我能知道数感对孩子很重

要,但是不知道怎么操作才能让孩子建立数感。吴老师的讲座中提到:“建议一年级的老师在黑板上拉线标数,让孩子体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数线模型”。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我在教孩子《比多少》(用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和少的多来描述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之间的关系)时,有很多的孩子不明白,当时我觉得自己讲的很清楚,“多一些”就是多一点点,“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很多,可课后的结果是很多的孩子不“买账”,我也反思了,可还是没找到问题所在,听了吴老师的建议我才找到了真正的原因:老师没给孩子建立数感,对他们来讲就是很难很难。可见培养孩子的数感是有方法的,是需要我们老师动脑筋想办法的,不能抱怨我们的孩子不给力,有很多时候是我们老师不出力。

在这次活动中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思想上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四节复习课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宋虎军老师的课中让我学到了要围绕两条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孩子们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让孩子通过对比发现同样的信息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孩子的的思维得到发散;邬文斌老师让学生提前回家整理平面图形的知识,在课堂中交流自己的整理成果,不仅能节省时间,还锻炼了孩子的整理的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等。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用心教书,努力读懂教材,与教材对话,与自己对话,打开教材与学生对话,争取让自己的课堂高效,让我的学生快乐的学习。

一、感受

参加了这次中考研讨会议,我感觉受益匪浅。因为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指导作用,怎样上好复习课,如何选题才有针对性,对于三角形部分内容如何复习更有成效都给我们进行了讲解。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好课应该让学生有一个先思考再听讲的过程。

二、对课堂教学的再认识

1、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思考。

⑴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⑵重视对学生基本方法的指导

⑶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2、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3、重视建立病例档案,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

4、讲课时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5、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极强的针对性,立足一个“透”字,切忌面面俱到式、就题论题式讲解。

6、留给学生一定纠错和消化的时间。

7、通过有效训练,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以及做题的规范性。

在学校的关心与培养下,本人有幸于 20**年 3 月 27 日参加了合肥中考复习研讨会。学习内容如下:27 日上午认真听取了**中学钱老师中考复习纲要,下午听取了魏老师《从实际出发,追寻中考复习实效》,我感触很大。这次研讨会指明了中考复习的方向,理清了复习的思路,有利于指导我们在复习中更好的进行查漏补缺,以弥补教学的疏漏之处,也让我觉得教师不应该再是一味地进行无限量的题海战术,而是应该有针对性的复习。

学生学业水平、性格、意志品质等存在差异,想通过短时间的复习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是每位师生所关心的问题。因此,重视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复习实效,发掘学生潜能是九年级复习的指导思想。

复习策略:

建议一:关注课标

建议二:关注考纲

建议三:关注考题

建议四:关注学生

建议五:研究课堂

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要求:

①知识结构系统化:图表呈现,形成体系,分散→整合。

遗漏的知识要补充;模糊的概念要明晰;零散的内容要整合;初浅的理解要深化。

②基本概念习题化:淡化概念,扩大容量。

③例题、习题典型化:构造模型,编制题组,夯实基础,传达思想。

④方法、技巧规律化:通性通法,揭示规律,总结方法。

⑤训练、评价科学化:

——训练内容:分层次、定中档、重覆盖、明“调整”。

——训练时间:课内饱和、课外适量。

——训练方法:精讲多练、一题多解、公布答案、师生反思、错题档案。

——“基础题目堂堂练,中档题目多变变,特别难题少见面,创新开放适当练,应用问题找化归,融会贯通最关键。”

⑥课本、学生主体化:回归教材,突出需要,轻负高效。

第二轮:4 月中旬~5 月底

以中考对号题型、数学思想方法、专项训练为主

第三轮:5 月底~6 月中旬

以模拟训练反思纠错为主,回扣课本查漏补缺,达到回归双基,排查考点,分析错误和不会的原因,彻底消除遗漏点。加强学生心理辅导,讲授考试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增强和提高学生的中考实战应变能力。

课标(20**)是中考复习的依据。

1、考纲是中考复习的纲领。

2、考题是中考复习的信号。

3、课堂是中考复习的主阵地。

中考复习要与时俱进,把握导向,为每位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教育。让复习课“活”起来,让学生在更多地数学思维活动中经历、体验、探索数学,获得广泛的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的数学教学永恒的追求。

20**年 4 月 10 日,镇江市初中英语复习研讨会在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举行,我们初三英语备课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现将会议收获与各位老师分享,期待 20**的六月我们会有更好的收成!

本次活动由三个部分构成:上午,我们观摩了镇外两位教师执教的语法和作文复习研讨课,并参与评课;下午,来自丹徒、句容、丹阳、市属的教师代表先后在大会上交流了各地区或学校的复习方案与策略;最后,市教研室万老师对“20**年省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模拟考试”的成绩做了通报,详细地分析了模考中暴露的问题,作了细致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随后,万老师的讲座《提高英语复习课效率的方法》将整场研讨会推向高潮,也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她结合了一些典型的复习课案例,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理性探究提高英语复习课效率的方法,激起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与深深的思考!

1、复习课要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状化、系统化与结构化。

关键词:帮助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调动、组织学生围绕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最后在教师的点拨指引下,师生共同完成对某项或某类知识的联想、整理、归纳和掌握。这种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体验。而实际上,我们的一些复习课中,还时常能看到教师在不断地“给予”或“灌输”,这种教学策略从本质上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体验和感悟,没有做到“以生为本”,是没有根基的,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关键词:重点

众所周知,英语学科有其特殊性,知识点比较碎、比较散,同时也比较多。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教学任务和学生活动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即紧扣重点、难点、易错点,提高复习课的效率。非重点、易错点,也不意味着不管不顾,可以在巩固练习中适当体现,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理解掌握。

2、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英语复习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教学设计

我所理解的“优化”教学设计,并不特别针对教学内容,更多是强调教学方式的改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设计学生活动。如,对于词汇复习,可能就会有2 种不同的方式:

1)开火车,翻译单词或短语;

2)词汇竞赛,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受学生欢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想答案不言自明。其实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们的复习课其实更需要“包装”!

关键词:教学资源

我们平时理解的教学资源更多的是课本、辅导书、练习……,范围不够宽泛。

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如我们的老师、同学、学校、校园生活、新闻消息等都是非常好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采用这些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学生更乐于参与,同时也为同学们使用英语创设了一个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相比那些构思出来的、冷冰冰的语境,学生更容易也更乐意表达,效果也就相对好一些了。

3、学生立场,教师“沉”下去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指导

近几年,我们从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以及各种英语核心期刊中都不难发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案例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语言技能的重要性在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教师们在逐渐加大对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沉”下去

正如上面所说,大家越来越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在实践中,我们又不难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真重视还是假重视?有些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学生的问题,认真钻研学法,“沉”下去进行细致的、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还有些老师是表面上的重视,更多的大而化之的要求或粗线条的指导,欠缺具体的、明确的、细致的建议和引导。我想这两种指导的结果大家都能够想象得到,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师喊了多年培养学生的习惯或能力,但却收效甚微的原因!我们的学生呼唤“沉”下去的指导!

第三篇:2018最新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测试题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测试题

1.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①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长度为 cm,直径为 mm.②按图(c)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

(a)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

(b)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 280 Ω;

③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 Ω.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拟探究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小灯泡L,规格“4.0 V.0.7 A”;

电流表A1,量程3 A,内阻约为0.1 Ω;

电流表A2,量程0.6 A,内阻r2=0.2 Ω;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rV=9 kΩ;

标准电阻R1,阻值1 Ω;

标准电阻R2,阻值3 kΩ;

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0 Ω;

学生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

开关S及导线若干.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进行测量,当通过L的电流为0.46 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L的电阻为 Ω.高中电学实验习题。

②乙同学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电路来进行测量,电压表指针指在最大刻度时,加在L上的电压值是 V.③学习小组认为要想更准确地描绘出L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需要重新设计电路.请你在乙同学的基础上利用所供器材,在图4所示的虚线框内补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所选器材代号.3.某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利用铜片、锌片和家乡盛产的柑橘制作了果汁电池,他们测量这种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并探究电极间距对E和r的影响,实验器材如图所示.①测量E和r的实验方案为: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电源的电流I,依据公式,利用测量数据作出U-I图象,得出E和r.②将电压表视为理想表,要求避免电流表分压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请在上图中用笔画线

代替导线连接电路.③实验中依次减小铜片与锌片的间距,分别得到相应果汁电池的U-I图象如图中(a)、(b)、(c)、(d)所示,由此可知:

在该实验中,随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源电动势(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源内阻(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曲线(c)对应的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当外电路总电阻为2 500 Ω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P= mW.(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 Ω的电阻RX的阻值。

(1)现有电源(4 V, 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 Ω, 额定电流2 A)、开关和导线若干, 以及下列电表:

A.电流表(0~3 A, 内阻约0.025 Ω)B.电流表(0~0.6 A, 内阻约0.125 Ω)

C.电压表(0~3 V, 内阻约3 kΩ)D.电压表(0~15 V, 内阻约15 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 在实验中, 电流表应选用 , 电压表应选用(选填器材前的字母);实验电路应采用图1中的(选填“甲” 或“乙”)。

1(2)图2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 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1)问中所选的电

路图, 补充完成图2中实物间的连线。

2(3)接通开关,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 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电压表示数U。某次电表示数如图3所示, 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RX==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4)若在(1)问中选用甲电路,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若在(1)问中选用乙电路,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流表测量值小于流经RX的电流值 B.电流表测量值大于流经RX的电流值

C.电压表测量值小于RX两端的电压值 D.电压表测量值大于RX两端的电压值

(5)在不损坏电表的前提下,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一端滑向另一端, 随滑片P移动距离x的增加, 被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U也随之增加, 下列反映U-x关系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45.某同学用量程为1 mA、内阻为120 Ω的表头按图(a)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分别为1 V和A的多用电表。图中R1和R2为定值电阻, S为开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 在图(b)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2)开关S闭合时, 多用电表用于测量(填“电流”、“电压” 或“电阻”);开关S断开时, 多用电表用于测量(填“电流”、“电压” 或“电阻”)。

(3)表笔A应为色(填“红” 或“黑”)。

(4)定值电阻的阻值R1=Ω, R2=。(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6.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电路, 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k” 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

图(a)

多用电表;

电压表: 量程5 V, 内阻十几千欧;

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5 kΩ;

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k” 挡, 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调零点。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测试题

1.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①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长度为 cm,直径为 mm.②按图(c)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

(a)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

(b)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填“大”或“小”),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 280 Ω;

③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 Ω.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拟探究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小灯泡L,规格“4.0 V.0.7 A”;

电流表A1,量程3 A,内阻约为0.1 Ω;

电流表A2,量程0.6 A,内阻r2=0.2 Ω;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rV=9 kΩ;

标准电阻R1,阻值1 Ω;

标准电阻R2,阻值3 kΩ;

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0 Ω;

学生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

开关S及导线若干.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进行测量,当通过L的电流为0.46 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L的电阻为 Ω.高中电学实验习题。

图1 图

2②乙同学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电路来进行测量,电压表指针指在最大刻度时,加在L上的电压值是 V.图3 图

4③学习小组认为要想更准确地描绘出L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需要重新设计电路.请你在乙同学的基础上利用所供器材,在图4所示的虚线框内补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所选器材代号.3.某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利用铜片、锌片和家乡盛产的柑橘制作了果汁电池,他们测量这种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并探究电极间距对E和r的影响,实验器材如图所示.①测量E和r的实验方案为: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电源的电流I,依据公式,利用测量数据作出U-I图象,得出E和r.②将电压表视为理想表,要求避免电流表分压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请在上图中用笔画线

代替导线连接电路.③实验中依次减小铜片与锌片的间距,分别得到相应果汁电池的U-I图象如图中(a)、(b)、(c)、(d)所示,由此可知:

在该实验中,随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源电动势(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源内阻(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曲线(c)对应的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当外电路总电阻为2 500 Ω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P= mW.(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 Ω的电阻RX的阻值。

(1)现有电源(4 V, 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 Ω, 额定电流2 A)、开关和导线若干, 以及下列电表:

A.电流表(0~3 A, 内阻约0.025 Ω)B.电流表(0~0.6 A, 内阻约0.125 Ω)

C.电压表(0~3 V, 内阻约3 kΩ)D.电压表(0~15 V, 内阻约15 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 在实验中, 电流表应选用 , 电压表应选用(选填器材前的字母);实验电路应采用图1中的(选填“甲” 或“乙”)。

1(2)图2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 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1)问中所选的电

路图, 补充完成图2中实物间的连线。

2(3)接通开关,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 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电压表示数U。某次电表示数如图3所示, 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RX==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4)若在(1)问中选用甲电路,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若在(1)问中选用乙电路, 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流表测量值小于流经RX的电流值 B.电流表测量值大于流经RX的电流值

C.电压表测量值小于RX两端的电压值 D.电压表测量值大于RX两端的电压值

(5)在不损坏电表的前提下,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一端滑向另一端, 随滑片P移动距离x的增加, 被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U也随之增加, 下列反映U-x关系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45.某同学用量程为1 mA、内阻为120 Ω的表头按图(a)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分别为1 V和A的多用电表。图中R1和R2为定值电阻, S为开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 在图(b)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2)开关S闭合时, 多用电表用于测量(填“电流”、“电压” 或“电阻”);开关S断开时, 多用电表用于测量(填“电流”、“电压” 或“电阻”)。

(3)表笔A应为色(填“红” 或“黑”)。

(4)定值电阻的阻值R1=Ω, R2=。(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6.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电路, 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k” 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

图(a)

多用电表;

电压表: 量程5 V, 内阻十几千欧;

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5 kΩ;

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1k” 挡, 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调零点。


第四篇:《狼_》复习研讨课教案

《狼 》复习研讨课教案

初一语文 郑敏香

复习目标:

1、积累作家及作品的有关文学文化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翻译全文。内容及写法理解

1、屠户的形象:机智、勇敢;狼: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

2、主旨:通过写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3、叙议结合的手法:议论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复习内容

(一)文学茶座

1、本文选自《 》,作者,字,号,世称“ ”,代 家。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

(二)字词吧台

1、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缀行()大窘()积薪()苫蔽成丘()chí担持刀()dān眈相向()目似míng()意暇甚()少时()尻尾()假mèi()狼亦xiá矣()顷刻()变诈()

2、重点字词解释

①缀行甚远()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顾野有麦场()④眈眈相向()⑤目似瞑,意暇甚()()()

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⑦乃悟前狼假寐()⑧盖以诱敌()⑨狼亦黠矣()⑩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通假字

止有剩骨: 通

,译为:

4、词类活用 ①一狼洞其中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一词多义

①敌: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②止:一狼得骨止()止有剩骨()③之: 又数刀毙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④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古今异义词 ①屠自后断其股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三)重点句子

1、文言句式 倒装句兼省略句:

①“投以骨”等于“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②“一狼洞其中”等于“一狼(于)其中洞”,译为:一只狼在其中打洞。

2、理解性默写

①写两狼在路上发现屠户紧追不放的句子:

②写两狼狡猾诡诈故作姿态的句子:

③写狼阴险、毒辣的句子:

④写作者针对这个故事发表评论的句子:

3、重点句子翻译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四)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2)将啮其喉 ..(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C.而顷刻两毙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 C.更不止于野心矣/苛政猛于虎也 D.乃杀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5、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教学反思:

本周三我上了这节《狼》的复习研讨课。全课环节安排紧凑,脉络清晰,容量适中。本节课涉及了作者作品的文学常识、朗读、字词互查、中考链接。另外还涉及整理情节脉络,探讨人物性格,归纳文章寓意等内容。从基础的“言”到深层的“文”都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达到了复习的真正目的。

但复习课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仍是一个值得我深思的问题,除了在课堂上采取竞赛的方式外,我觉得还可以借助图片或者课外链接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文章来进行,这样也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第五篇:复习研讨课活动总结

复习研讨课活动总结

复习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类型,它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索发现,也有别于练习课的巩固运用,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为了进一步提高期末复习课的实效性,我校于12月16日——12月20日,进行了复习研讨课活动,活动分低年组和高年组两个组分别进行,共8节课(三节语文、5节数学),同学段教师听课,评课,活动历时一周,圆满落下帷幕。现总结如下:

一、优点

1、功在课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复习课贵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梳理、回顾总结的过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自主建构知识网络,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如:宋洋老师的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课,呈现在课堂上的是检验与考查,听写词语、检查背诵、完成习题,每一个环节都顺利进行,这一定是建立在课前学生明确复习任务的基础之上,而且,看得出,学生对这一复习形式很熟悉,说明这不仅仅是一节展示给别人的公开课,而是一节训练扎实的常态复习课。

如:邵丽艳老师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复习课,知识点整理也是放在课前,提前布置学生以表格形式归纳整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点,为课上进行汇报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学生汇报时进行引导订正,复习的目的性强。

2、充分利用教具、课件,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

复习课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激发复习的兴趣,是一节复习课能否上得生动有趣的关键。本次研讨活动中,很多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如王翠珠老师、张玉兰老师提前布置学生制作钟表学具,为课上学生动手拨一拨做好充分准备,在动手活动中训练学生掌握知识;再如:邵丽艳老师自制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虽简易,但却发挥了示范演示的作用,学生在亲身体验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特征;再如,何君书老师、赵可佳老师的课件,也大大增强了趣味性,使复习课不再枯燥,也像新授课一样让人期待。

3、练习扎实,注重巩固

练习是巩固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毫无重点、表面花哨的练习,却只能事倍功半。

(1)练习题型全面有梯度、由浅入深,拓展到位。如:刘红艳老师的圆的复习课练习既有简单的基础题,又有一定难度的拔高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2)练习形式新颖、反馈有实效。如:何君书老师的扩句与缩句专项复习课,让学生在书中选择课文的原句设计两道扩句、缩句练习题,与同桌互考;张秋艳老师的同桌互批;宋洋老师的老师批组长的、再由组长批其他同学的,既减轻了老师的批改负担,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既增强了反馈的实效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4、复习内容、形式多样。在这次研讨课活动中,既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又有专项归类复习,精练精讲、互帮共进,分层推进,复习有实效。几节数学课都是以专项归类的形式进行复习的,三节语文课两节是单元基础知识复习,一节是专项归类。值得一提的是何君书老师,她把语文知识归类进行专项复习,这节课展示的是扩句与缩句复习,将扩句、缩句的方法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练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复习课设计有些随意,应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目标明确,围绕目标进行适当的复习活动,增强实效性。

2、个别课堂仍以问答形式为主,形式单一。应有所创新,采用多种形式交叉进行,避免枯燥。适当进行课堂调节,尤其低年级,要随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3、规范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数学语言要严谨,作图要用尺规。总之,本次复习研讨课活动是成功的,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示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验证了一个道理:学贵有法,学无定法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每位教师都能受到启发,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到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