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读《景阳冈》有感[精选多篇]

读《景阳冈》有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读《景阳冈》有感

读《景阳冈》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景阳冈》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景阳冈》有感1

《景阳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武松在“三碗不过冈”连喝了十八碗酒,还不信景阳冈有虎,他在傍晚独自过冈。

武松走了一段路后酒力发作,所以,想躺下来睡一觉。忽然从树后跳出一只老虎来。武松赶紧起来与老虎打斗,他闪来闪去,一扑、一掀、一剪就把老虎的劲泄了一半。他又用哨棒劈向老虎,没想到老虎没打着,却打在树上,哨棒断成了两截。他又用手去打老虎,最后终于把老虎打死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武松是一个鲁莽又胆大不怕死的人。武松打虎的英勇场面令我惊叹不已,而整篇文章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武松打虎的那个场面。这个场面描写的非常仔细、符合实际!

我最想对作者说:“你应该详细地描写一下武松的外貌特征、神态和穿着。这样文章一定会更加生动!”

我最想对武松说:“你英勇地打死了老虎我们都很佩服你,有向你学习作一个勇敢的人;可是你不停店主的好心劝告很不应该!万一你没打死老虎,反而被老虎吃了,这不就白白的丢了一条命吗?”

我希望作者和武松都能听到我对他们说的这些话!

读《景阳冈》有感2

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景阳冈之武二郞打虎》这篇文章,我对武二郞感到无限的敬佩与骄傲。

武二郞,就是武松,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人称武二郞。因为思念家乡的哥哥,武松离开柴进处往家赶。这天,他来到了阳谷县。武松来到了一家酒店,门前挂着旗子:“三碗不过冈”。武松一口气喝了十五碗洒吃了四斤牛肉,准备上山。店主上前阻拦,说山上有虎,武松不听,还是上了山。不一会儿,酒劲上来了,武松躺在大青石上睡着了。他醒来时,一只吊眼白额虎忽然跳了出来。经过一番搏斗,武松把老虎打死了。县官知道了此事,就任命武松做一名都头。

武松在听说山上有老虎时,毫不畏惧,还勇往直前;说“三碗不过冈”,他竟然喝了十五碗酒,他却还敢上山。他惊人的胆量使我无比的敬佩。武松打虎时的毫无惧色,靠着超凡的武功,打死了一只猛虎,是一位杰出的、百里挑一的武林高手。由此,我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位勤奋、刻苦的人。

此外,还有许多关于武松的故事,如:《十字坡二娘开黑店》、《猛武松醉打蒋门神》、《怒杀潘金莲》等。从这些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武松为人仗义的精神,不得不承认他是一名绿林好汉。我为他而感到骄傲!

武松,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骄傲!

读《景阳冈》有感3

暑假中我读了《景阳冈》这篇文章,从中我得到了一些启示,也领悟到了一些道理。在《景阳冈》这篇文章中,虽然武松打虎只是作者编造的故事,但是却有很多人相信。一天晚上,武松醉酒后遇上了大虫(猛虎),按照常理来说,武松必死无疑。好在武松遇上大虫后惊得把酒化作冷汗冒了出来,在酒醒的情况下大死了大虫。很多人认为武松勇猛无敌,都被他临危不惧的气概所震撼。

我却不这么认为,武松难道真的不怕打虫吗?在酒醒的情况下阵的能打败大虫吗?既然是这样,那武松为什么要躲躲闪闪的呢?其实我们可以从武松闪来闪去,静观其变的情况下知道:武松此时内心的冷静站胜了惊慌,所以才会闪来闪去冷静下来。也许是为了想要生存下来的信念,从而激发了武松的潜能,打败了猛虎,获取了生存的机会。

那几个遇上大虫的人正是因为胆怯最终才被大虫打死的。在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在面临困难时,一定要冷静客观地应对,才有可能激发潜能,从而逆转处境。

读《景阳冈》有感4

在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历史中,四大名著犹如四颗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辉,其中的《水浒传》就是一本震人心魄的著作。今天,我预习完了《景阳冈》一文,写的就是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的固执豪爽、知难而进、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使我对武松产生了敬佩之情。

文章讲述的是:武松来到酒店,对店家说来三碗“出门倒”,喝完又叫店家再拿几碗来吃,店家对武松说:“三碗不过冈,您已经喝了三碗了,不能再喝下去了。”可武松却对店家的劝阻毫不在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固执豪爽的性格。

店家劝阻武松乘着夜色不要过冈,等到第二天早上聚集二三十个人再一起过冈,让武松在酒店里住一夜,可是,武松却对店家的好意看成是想谋财害命,并趁着酒兴自己独自过冈。到了冈前,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道店家说的没错,可是现在回去恐怕会让别人笑话,在这个时候,武松又想:如果真的有老虎我也不怕。从这里体现出了武松的知难而进。

在与老虎的打斗中,灵巧地避开了老虎的“扑、掀、剪”在哨棒打断后,又用左手按住老虎的头,右手拼命地打老虎的头,把老虎打死,从这里可看出武松的英勇无畏。

武松那种知难而进、英勇无畏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呀!

在这篇小说中,还有一个值得学习的特点,那就是要写的真是感人,如写武松打死老虎后筋疲力尽,踉踉跄跄下山的情形。今后我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读《景阳冈》有感5

这几天,我学习了《景阳冈》这篇课文。文章讲的是武松醉酒后,在景阳冈遇到一只老虎,最后把老虎打死的故事。

学了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武松英勇无畏、为民除害的品质所感动。当他遇到老虎后,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被凶猛的老虎吓到,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赤手空拳,用自己的机智和浑身的武艺将老虎成功打死。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平时在小区里散步时,我看见大一点的狗都要绕道而行,一只几百斤重的老虎,张着血盆大口,该有多么恐怖啊!可是,我们的打虎英雄武松,不为所惧,真是好样的!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疫情期间,有许许多多的白衣天使,他们也像武松一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舍小家,为大家,前仆后继地去抢救病人,与死神赛跑。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赶赴重灾区,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一次又一次地从死神手中夺过病人,让他们转危为安。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为了节省上厕所的时间,他们穿着成人纸尿裤,尽量少喝水,甚至一整天不喝水。为了防止感染,护士阿姨还要剃光她们心爱的长发。虽然护目镜给他们的脸上留下了勒痕,虽然他们剪去了漂亮的长发,但在我的心中,他们是最美丽的人,是最可敬可佩的人,是新时代的武松!武松打死了老虎,新时代的你们也必将把病毒打趴下,你们为民除害,保家卫国,是当今社会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古有武松打虎,今有医者护国,他们身上都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他们所体现的为民除害、勇往直前的精神。打虎英雄,人民爱你们!

读《景阳冈》有感6

《 景阳冈》这篇课文写地是英雄好汉武松他不听酒家的劝告,一次性喝了十八碗酒,又独自一人上景阳冈。而遇到这只白额大虫,幸亏武松本领好才没有被大虫吃了。《景阳冈》这篇课文使我知道了一个道理:不听别人劝,吃亏在眼前。有一次晚饭过后,我刚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十分想吃苹果。但是爸爸说:“一冷一热吃了会拉肚子的'。”我不听吃了一个大苹果,没想到刚过了一会儿,肚子就疼了起来。我想: 这种不会是拉肚子的前兆吧!可是这肚子十分不争气,不一会儿就拉肚子了。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还有一次,是在快期末考试的时候,爸爸让我好好复习,在期末的考试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我把这句话当做耳边风,没有当一回事,到了期末考试这一天,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觉得题目十分难,我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最后考试卷发下来的时候, 我一看才80几分,十分懊恼。

不听别人劝,吃亏在眼前。这个道理我一直深信不疑。

读《景阳冈》有感7

《武松打虎》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但提起《景阳冈》大家可能就没记得的那么清楚了。其实《武松打虎》和《景阳冈》是同一篇文章,只是文章的标题不一样罢了。

《景阳冈》讲的是武松连喝了十八碗酒也不醉,还不信店家说的景阳冈有老虎的事实,在傍晚时独自过冈,结果真遇到了老虎,武松拼尽气力将老虎打死的故事。

武松的力大无比、武功高强是文章描写的主要人物特点,所以大部分人写《景阳冈》读后感时,总会在武松怎样威武,怎样强壮大肆渲染。而我却始终感觉武松边打虎时却夜一边在不住地忏悔,忏悔当初不听店家的劝告。

举例子说吧:武松“坐在石头时”见“一只吊睛白额大虫”,便“大叫”“哎呀!”当时他就在想:原来店家和官府的榜文上写的都是真的。

这只大虫好像又饥又渴,都说大虫饿的时候性子最大,要是被吃了,那可怎么办啊!早知道就应该留在店家那里了。

“武松一棒子打在树上”,什么原因?心里急呗!这是候,武松更是悔不当初:如果被大虫的一呼,一扑、一掀、一剪哪一招镇住,我可都成了大虫嘴里的美餐啊!幸亏大虫四招用完劲儿泄了一半了——武松何尝不也泄了一大半气力?

这时候,幸亏被他狠命“揪住大虫的五花头皮,把大虫按住”“并且使劲平生气力地打”,那个拼命劲就别提了——这可是你死我活的搏斗啊——非老虎死即武松死——武松能不拼命吗?大虫是被打死了,武松的气力其实也已经用完了。这时候,武松一定还在想:如果现在再跳出一只老虎,“我”干脆束手就擒罢了!

当初还说店家是想谋我钱财,害我性命,真是不应该!我现在是去是留还是回?肯定得活命,肯定得回去呗!回去还得给店家好好赔个不是!

武松不仅在打虎时忏悔,连虎被打死,脱险以后仍在忏悔!

其实,忏悔未必是一件坏事,也半点不失武松其英雄气概!武松不是把虎打死了吗?如果调成是你或者我,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武松的忏悔,正好在告诫人们:凡做事都要量力而行,狂妄切不可过了头。武松不但是个有胆识的人,从忏悔之举来看,他也是个有错就敢于承认的人。

连武松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都能这样做,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这样做呢?逞得了的能可以逞能,逞不了能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学学武松的忏悔,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第二篇:读《景阳冈》有感

读《景阳冈》有感

天河区骏景小学五(6)班何维

《水浒传》又被我重新“啃”了一遍,用了四天的时间。虽然已是第二次阅读,但我却又从中得到了不少收获。

不说其他好汉,就说《景阳冈》这一章里的好汉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时的勇猛气慨吧。武松不听他人劝阻,在喝醉酒的情况下仍然上山,遇到老虎后不但没有退缩逃跑,反而是迎头赶上,跟老虎搏斗在一起,最后终于把老虎打死,不但救了自己,还为当地的百姓除了一害。

在故事中,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猛无畏的精神令我佩服。在生活中,这种精神往往能帮助我们打败生活中无时不伴在我们身边的“虎”——困难。这些“虎”有很多,如:一次困难的考试,一道难题,一次比赛,一次尝试……,面对这些,你常会无法选择如何面对它们。迎上这些“虎”吧,可能会被“虎”咬得遍体鳞伤,付出惨重的代价;绕开它吧,是胆小懦夫的行为,而且这一次不成功,以后有可能永远惧怕这只“虎”。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学习武松,鼓足勇气,勇敢去面对,尽自己的能力跟这只拦路“虎”搏斗。有时,可能我们经过努力,成功打败“虎”,顺利走出“景阳冈”;有时,可能我们努力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却仍不能成功。我觉得不管结局如何,只要我们是勇敢的,并且付出了努力,就是一种成功。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总有成功的希望。

生活中的“虎”并不可怕,只要你朝着它勇敢迈出第一步,你对它的恐惧便会烟消云散。如果你今天不敢面对,那么这只“虎“会永远拦在你的面前。哥伦布曾经说过:“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让我们一起勇敢来面对伴在我们身边的“虎”吧。

第三篇:景阳冈

《景阳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感受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学法指导】

借助工具书读准词语,理解词义。采用默读、速读等形式朗读,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重点句子,感受武松的人物特点。【知识链接】

1.《水浒传》 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一个个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的讴歌。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本文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自主学习】

(一)我能标出这些字的正确读音。

景阳岗(gāng gǎng)挑着一面旗(tiāotiǎo)脊梁(jījǐ)前爪(zhǎo zhuǎ)蹿下来(cuān cuàn)折断(zhéshé)迸出(bèng bìng)挨下岗(aī aí)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我能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

2、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其中详写的是()()部分,略写的是()()

3、我要有感情地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合作探究】

1、想一想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敢机智的有关动词,体会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讨论交流事情的前因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拓展延伸】

“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课文其它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堂检测】

一、从武松的言行中体会他的性格,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A勇猛B豪放C胆大,无所畏惧 D机敏E心细F倔强,爱面子

1.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教导:“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2.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3.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4.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5.打了五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不能动弹。()

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第四篇:读《景阳冈》有感:说是在打虎却一直在忏悔

说是在打虎 却一直在忏悔

——读《景阳冈》有感

《武松打虎》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但提起《景阳冈》大家可能就没记得的那么清楚了。其实《武松打虎》和《景阳冈》是同一篇文章,只是文章的标题不一样罢了。

《景阳冈》讲的是武松连喝了十八碗酒也不醉,还不信店家说的景阳冈有老虎的事实,在傍晚时独自过冈,结果真遇到了老虎,武松拼尽气力将老虎打死的故事。

武松的力大无比、武功高强是文章描写的主要人物特点,所以大部分人写《景阳冈》读后感时,总会在武松怎样威武,怎样强壮大肆渲染。而我却始终感觉武松边打虎时却夜一边在不住地忏悔,忏悔当初不听店家的劝告。

举例子说吧:武松“坐在石头时”见“一只吊睛白额大虫”,便“大叫”“哎呀!”当时他就在想:原来店家和官府的榜文上写的都是真的。

这只大虫好像又饥又渴,都说大虫饿的时候性子最大,要是被吃了,那可怎么办啊!早知道就应该留在店家那里了。

“武松一棒子打在树上”,什么原因?心里急呗!这是候,武松更是悔不当初:如果被大虫的一呼,一扑、一掀、一剪哪一招镇住,我可都成了大虫嘴里的美餐啊!幸亏大虫四招用完劲儿泄了一半了——武松何尝不也泄了一大半气力?

这时候,幸亏被他狠命“揪住大虫的五花头皮,把大虫按住”“并且使劲平生气力地打”,那个拼命劲就别提了——这可是你死我活的搏斗啊——非老虎死即武松死——武松能不拼命吗?大虫是被打死了,武松的气力其实也已经用完了。这时候,武松一定还在想:如果现在再跳出一只老虎,“我”干脆束手就擒罢了!

当初还说店家是想谋我钱财,害我性命,真是不应该!我现在是去是留还是回?肯定得活命,肯定得回去呗!回去还得给店家好好赔个不是!

武松不仅在打虎时忏悔,连虎被打死,脱险以后仍在忏悔!

其实,忏悔未必是一件坏事,也半点不失武松其英雄气概!武松不是把虎打死了吗?如果调成是你或者我,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武松的忏悔,正好在告诫人们:凡做事都要量力而行,狂妄切不可过了头。武松不但是个有胆识的人,从忏悔之举来看,他也是个有错就敢于承认的人。

连武松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都能这样做,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这样做呢?逞得了的能可以逞能,逞不了能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学学武松的忏悔,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开化县林山乡国芯希望小学五(1)班江柳菁

第五篇:景阳冈读后感

景阳冈读后感

(一)牛浩龙

在我读了《景阳冈》这篇课文之后,我发现像吴用这样的英雄在《水浒传》中都是被逼上绝路的。

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武松,因为他是一个性格豪爽,大大咧咧的人。我最喜欢他的性格。

课文讲了武松喝醉后,拼尽全力把大虫打倒在地,后来武松筋疲力尽,下冈去了。武松不仅大大咧咧,性格豪放,而且很有智慧,不逞能。

这点,我是分析出来的,大家看,文中有一处细节,就是打死虎后,筋疲力尽的武松知道如果再来一只大虫,他着实是累得打不动了,于是,下冈去了,这就说明了武松粗中有细,不逞能,有着自知之明。

读到这里,我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

在危急时刻,我们要权衡利弊,千万不要强逞英雄,懂得取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景阳冈读后感

(二)五年级:郑兴鹏

《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课文写的是广为传流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打虎”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吧。

读了《景阳冈》这篇课文之后,我有一些疑惑:比如,“景阳冈”的冈,是读“gāng”,还是读“gáng”呢?课文中还有一些字词的意思,古代与现在不太一样,应该引起注意:比如“行了几日”的“行”是“走”的意思;“几日”相当于现在“几天”的意思;“道”应该解释为“说”等等。

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写的是武松赤手空拳勇斗猛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的刻画了武松勇猛过人的英雄形象。

课文分明讲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可为何文章用了那么多的篇幅讲述了武松在酒店里喝酒甚至喝了那么多的酒呢?

如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为了表明店家的酒有力度“三碗不过冈”来做店名。一般人也的确喝过三碗就醉了,不但过不了冈,就是大门也出不了了。而武松却一口气喝了十八大碗。这到底为了什么呢?从店家和武松的一番对话,我不但看到了一个倔强豪爽的武松,从武松喝了十八碗酒之后,我还看出他的酒量就不是一般常人能敌的,那力气就别提了。哦,我明白了:作者这样写是从另一个侧面衬托武松的力大无比、勇猛过人、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等性格特点。

“别意悠悠去路长,挺身直上景阳冈。醉来打伤山中虎,扬得声明满四方。”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迎难而上,不愧是英雄好汉!我们也要学习武松那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拦路虎”,我们要不退缩、不放弃,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打虎英雄”。

景阳冈读后感

(三)《景阳冈》这篇课文出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水浒传》。课文从“喝酒”和“打虎”两个方面对主人翁武松进行了描写,一个栩栩如生的打虎英雄仿佛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喝酒的描写是从“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这时的武松肚中饥渴,望见前面一家一面旗帜上写着“三碗不过冈”的酒店。“主人家,快拿酒来吃。”“好酒!”“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上酒了。”到“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从“三碗不过冈”到共吃了十八碗酒,我们可以看出武松绝非等闲之辈。俗话常讲,你有多大的酒量就有多大的胆量。当然这俗话也未必正确,但用在武松的身上也是很恰当的。店家不是说了:“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说明一般人只能喝三碗,而武松喝了十八碗还没醉,他就不是一般人了。

打虎的描写是从武松在酒店喝了十八碗酒后,不听店家的好言相劝,孤身一人前往景阳冈。在半路上还看到了官府张贴的榜文,“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时的武松酒力发作了,老虎也出来了。经过一番搏斗,武松赤手空拳的把老虎给打死了。

从喝酒上看,武松是个有品德的人,他不光是酒量大,就是喝多了也不耍酒疯,照样清清楚楚的付了酒钱,不差人家一分半厘。从打虎这方面看,武松是个武艺超群的人,他把危害一方的“大虫”给毙了。从另一个层面上看,我们可以把武松看着是扫黑除恶,维护社会治安人物。不仅那个时代需要他,我们这个时代同样也需要这样勇于献身的人物。

安顺市七小五(4)班粟若男家长之:粟显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