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几减7、6》教学反思
《十几减7、6》教学反思1满意之处:
这节课的重点是能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7、6,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例3前出示一副点子图,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
不足之处:
1.这节课的重点并非算法的多样性,但仍然通过视频播放了4种算法,没有对“想加算减法”进一步展开,交流计算方法。虽然有适时点播,但导致部分孩子难以分清重点。
2.对于“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比较,由于很多孩子习惯用“破十法”来解决问题,这节虽有引导孩子对二者进行观察与比较,但是时间关系,没有连麦引导孩子说发现。
3.顾虑连麦有延时,孩子说不对,时间较短等,与孩子连麦次数较少,仅让家长将孩子的答案打到对话框里。
4.上午半个小时播放视频加适时点播,将练习题放到下午再巩固提高这一做法有待反思和改进。
改进措施:
1.认真备课,对资源进行筛选、整理,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2.切记“贪多嚼不烂”,精讲精练。
3.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与孩子连麦,特别是总结发现提升之类的问题,多让孩子说说想法,让孩子自己去明确体验。
4.开展组内教研,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式。
《十几减7、6》教学反思2《十几减7、6》是在学完《十几减9、8》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来以为将学《十几减9、8》的破十法、连减和想加算减法用到《十几减7、6》,同学们会掌握的挺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如此。如果给一年级学生写出算式,让孩子们视算,可能还会算,但如果让学生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让他在脑中想着算式,说出计算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点难,这一点我忽略了。另外,在学《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时,基础打的不好,有些孩子不理解破十、连减或想加算减,以至于不能熟练说出计算过程,导致计算十几减7、6算式的不熟练,有的出现方法混淆的现象。
另外,在自主探究13-7=?时,可以舍弃用小棒摆一摆的环节,直接让孩子在练习本上写出某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这样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能充分进行自主探究,以免有为了形式增加环节的`嫌疑,而为了节约时间,又仓促结束,让人感觉没力度,还不如直接去掉。
本节课做练习的时间也很少,知识不练就得不到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练习,注意当堂检验学习效果。
《十几减7、6》教学反思3本节课在前面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受旧知正迁移影响,学生对于“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计算方法都掌握得不错,比上节课更能表达清楚。但在练习中却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当慢,不如十几减9的计算掌握得好。就此,我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两个原因:
一、这节课的内容是教学十几减8、7、6,教学内容相对前面更复杂,不像前面学习十几减9那样内容专项单一,所以效果不怎么好;
二、有些学生对于10的组成及有关8、7、6的进位加法掌握得不太好,所以导致计算慢及正确率低。对此,接下来,我打算首先加强10的组成及8、7、6的进位加法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同时先进行十几减8、减7、减6的专项练习,让学生找规律,然后进行十几减9、8、7、6的计算混合练习,希望这样能使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十几减7、6》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十几减7和6》教学反思
2.《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3.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4.《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5.《6、7的减法》教学反思范文
6.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7、6》教学反思
7.《十几减8、7》的教学设计
8.《十几减7》教学设计
9.《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第二篇:十几减7、6
《十几减7、6》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7、6的算理,会正确计算。
2.在探究数学的活动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创新意识和算用结合的能力。【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7、6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提高算用结合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构建联系
8+6
7+8
7+6
9+7
10+4 6+8
8+7
6+7
7+9
4+10 快速抢答,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可以将接下来的学习作为学习的桥梁,将新知转化成旧知,在探究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合作探索,获取新知
1、游戏情景:孩子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今年我们一起玩玩买东西的游戏。
2、说明规则:购买物品的钱到老师这儿拿,你可以买班上任意一个同学的物品,由物品的主人报出价格。因为是用过的,因此我的要求是:你们卖的东西不能超过10元。
3、示范演习,可以叫几组同学汇报情况。
4、集中解决问题:一个削笔机7元,拿了一张10元、4张一元的钱进行购买,该怎么买呢?
5、设疑
现在有14元,买削笔机7元,还剩多少元?
6、列式,讲明为什么用减法? 14-7
7、小组合作,探索算理
根据列式,请你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具或者人民币,进行计算。预设:
(1)用14根小棒,减掉7根,还剩7根。(2)14倒着往前数7个数。
(3)拿10元去买,找回3元,再跟原来的4元合起来是7元。(4)因为7+7=14,所以14-7=7 对于以上的算法予以表扬。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并且将抽象的问题更加具体化。以小组为单位,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口头表达的能力。
8、情景转换(课本中的情境图)
9、独立计算13-7
10、汇报算法
(1)用13根小棒,减掉7根,还剩6根。
(2)13倒着往前数7个数。
(3)因为6+7=14,所以13-7=6(板书:想加算减)
(4)先算10-7=3,再算3+3=6(板书:破十法)
11、小结,算法优化
你更喜欢什么算法?碰上十几减7、6,要怎么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选择你最喜欢的算法,优化算法,突出想加算减的优越性,让孩子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之后,掌握计算的方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练习巩固,深化应用
1.完成书本做一做
2.开火车
【设计意图】做书本的基础练习,巩固今天的新知,然后开展学生喜欢的开火车游戏,提高口算的速度与乐趣。因此,设计有层次的联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深化应用。
四、课堂小结,分享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 因为6+7=14,所以13-7=6
想加算减
先算10-7=3,再算3+3=6
破十法
第三篇:十几减7、6的教学反思
十几减7、6的教学反思——靳丽
十几减7、6是基于十几减
9、十几减8的学习基础之上的。新课标提出计算题要讲究思维的灵活性,要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所以在新授十几减
9、十几减8时就已经专门渗透了用“想加算减、一个一个地减、破十法”等多种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灵活选择。但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破十法”来速算十几减几的计算,所以我想课堂的主打方向还是让学生如何理解和掌握“破十法”的算理,并一步步由算理抽象出口诀,再在不断的反复训练中让孩子掌握使用“破十法”进行速算。因此,为此我在讲授十几减
9、十几减8以及相关练习课时就已经充分让孩子理解透彻了算例算法。所以在“十几减7、6”这堂课中,就很顺利的将多种算法的思想和“破十法”的速算方法迁移过来了,孩子们能比较顺利的板演出“破十法”的过程,也能很快通过老师的再次实物演示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破十法”的算理。
与十几减
9、十几减8的教学不同的是,我在这里着重让同学们从情境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说出来,教师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板书,这样做的目的是逐步渗透解决问题的步骤,给后面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本节课我没有过多使用课件,而是多用板书数学信息和问题、画图理解题意、列式解答来呈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孩子们通过板书回望,更能比较得出“求部分数用减法”的解决问题方法、以及使用“破十法”来进行十几减7、6的速算。
课无完课,无缺憾的课也并非是一堂好课。本节课,我最大的失误,就是一没有把握好时间,以至于预设的课堂练习没有很好的完成;二没有达到预设的指导学生如何在作业本上写作业的目标。三是,我觉得自己鼓励孩子的语言太匮乏,表扬孩子的次数少。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尽量让自己的语言更精准,少些废话,紧抓课堂40分钟,学习丰富鼓励孩子和表扬孩子的语言。
第四篇:《十几减7和6》教学反思
《十几减7、6》是在学完《十几减9、8》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来以为将学《十几减9、8》的破十法、连减和想加算减法用到《十几减7、6》,同学们会掌握的挺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如此。如果给一年级学生写出算式,让孩子们视算,可能还会算,但如果让学生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让他在脑中想着算式,说出计算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点难,这一点我忽略了。另外,在学《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时,基础打的不好,有些孩子不理解破
十、连减或想加算减,以至于不能熟练说出计算过程,导致计算十几减7、6算式的不熟练,有的出现方法混淆的现象。
另外,在自主探究13-7=?时,可以舍弃用小棒摆一摆的环节,直接让孩子在练习本上写出某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这样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能充分进行自主探究,以免有为了形式增加环节的嫌疑,而为了节约时间,又仓促结束,让人感觉没力度,还不如直接去掉。
本节课做练习的时间也很少,知识不练就得不到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练习,注意当堂检验学习效果。
第五篇:十几减7、6教学案例(定稿)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方法与过程)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多种算法的思想方式,并在教学中通过规范书写,使之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是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牢固掌握用“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几的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小磁铁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一比、算一算。
1、(课件出示)
11-9= 11-8= 13-9= 12-8= 14-9= 16-8= 14-8= 15-9= 12-9= 17-8= 17-9= 18-9=
2、课件出示,说出()里应填多少。7十()=13 7十()=12 7十()=14 7十()=11 7十()=15 7十()=16
3、课件出示,说出()里应填多少。6十()=13 6十()=15 6十()=10 6十()=12 6十()=11 6十()=14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并板书:一共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几条?
学生理解题意,该怎样列算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画图如下:)黑的7条 红的有几条?
(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13条(总数)
教师引导学生说:求部分用减法,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3-7=()条
学生同桌讨论算法及答案。然后个别汇报,教师根据汇报讲评并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其中想加算减、一个一个的减、和“破十法”都可以。引导学生着重掌握“破十法”:让一个学生上台板演“破十法”的过程。教师再次用小磁铁演示“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并抽象出口诀且板书:十几减7 几加3(板书出示课题:十几减7)
(2)观察题目交换条件并课件出示,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一共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几条?并修改好下图:
黑的有几条? 红的有6条
(另一部分数)(部分数)
13条(总数)
学生理解题意,该怎样列算式?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说:求部分数用减法,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3-6=()条 学生同桌讨论算法及答案。然后个别汇报,教师根据汇报讲评并鼓励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其中想加算减、一个一个的减、和“破十法”都可以。引导学生着重掌握“破十法”:让一个学生上台板演“破十法”的过程。教师再次用小磁铁演示“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并抽象出口诀且板书:十几减6 几加4(补充板书课题为:十几减7、6)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拿出课堂练习本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学生如何在作业本上写作业。(强调要竖着写,不能左写一行右写一行,要竖着一列写完,再写右边一列,同学们要注意做题时前面方格里先写上题号,做完一题要空一格再写下一题。教师边说边板书示范。)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4、布置作业:书上第15页第4题,第16页第9题。
5、机动练习:练习三第5、6、7、8、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