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棉栽培技术论文
1选用早熟品种
小麦选用春性早熟品种,如豫麦18;棉花选用生育期在125d以内的品种,如中棉所17号、泗棉3号等。根据经验,前茬作物以油菜茬、大麦茬、大蒜茬为好,如果是小麦以豫麦18、偃展4110等春性早熟品种为好,而后茬棉花品种的早熟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很多夏花的棉桃只有在霜前长成或者开絮,才不至于使纤维形成因受低温影响而变劣。在本地常年种植的夏棉品种为中棉所17、泗棉3号等中早熟品种。
2培育壮苗
要使夏棉丰产,必须育苗移栽。育苗时间是5月10日左右,苗龄30d。本地大部分采取塑料薄膜育苗。苗床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地方,把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直径10cm、高13.3cm的塑料袋内摆入苗床内,及时进行间苗、定苗、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保证棉苗健壮成长。
2.1选好种
营养钵育苗下种量不能大,要求发芽率在90%以上而且不能混杂,要特别注意精选。
2.2选好土
土壤肥沃、结构良好是壮苗的基础。同时在制钵时土壤过黏,制出来的钵容易过于坚实,透水透气性能差,不利于壮苗;若土壤性质过松,如砂性太强的土,制钵时容易破碎,移栽时更容易损伤,造成人工上的浪费,所以应选无病虫害、地力较高、结构良好的菜园地土为好。
2.3配好肥
营养钵营养土的土肥比例大致为7∶3,肥料要尽可能用腐熟细碎的鸡粪或者猪羊粪拌均掺匀,以备制钵。
2.4建好床
育苗床为便于省工和及时移栽,最好分段建于大田里,一般南北向,长10m,宽1.2m,床深于钵高3cm,四边床沿拍实,周围挖排水沟,最好随制钵、随建床、随播种以利壮苗,过早建床容易跑墒,应引起注意。
2.5制好钵
制钵时3人1组,一人配土,一人制钵,一人摆钵。配土时适量加水,加水多少以手握成团、平胸落地即散为度。一般钵土含水量为30%时制钵质量较好,制成钵后要随即向苗床摆钵,钵面低于床面3cm,做到上齐下不齐、第2行挤第1行空隙,摆好后随即覆盖塑料薄膜,以利增温保墒并准备下种。
2.6灌透水
重点要求底墒足、钵土湿,一般应在1m2面积内灌水25kg以上。摆好钵再浇透水,以麦秆能插透钵而不断为准。苗床灌足水以后可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不缺墒。
2.7下好种
播种要采用人工摆播的方法,每钵2~3粒,良种可1钵1粒,下种多害多利少,下种后覆土宜薄不宜厚,1.0~1.5cm厚较为恰当。覆土应分2次进行,先用细碎土把钵间隙填实,然后再覆土盖种,再用木板推平拍实使厚薄一致。
2.8加强苗床管理
苗出齐后拔草间苗,若湿度过大可覆干细土1~2次,土厚2cm,既可降低床内湿度,又可保墒,对防止出现高脚苗和病苗十分有效。
3抢时早栽,合理密植
为了早移栽,植棉地选油菜茬最为合适,但是在颍东这个地方早茬面积很少,80%以小麦茬为主。这就要求施肥整地,要抢时间、争速度,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施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氯化钾150kg/hm2,6月5~10日移栽。中棉所17号栽5.4万株/hm2,要放宽行距,缩小株距。行距85cm,株距27cm,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棉田通风透光状况,塑造棉田立体结构,而且给枝叶的生长准备了必要的空间。结合化调,培育中壮株型,增加铃数,提高铃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之目的。移栽时先浇水起钵,栽后覆土2次,第1次覆一半细土压实,浇足水,待水渗完后再覆土1次,使2次覆土与地面平齐,达到上松下实,利于根系发育,缓苗也快。
4科学田间管理
根据棉花的生育期长短,进行科学管理。在苗期、蕾期进行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使棉田始终保持疏松无杂草。在盛花期穴追尿素225kg/hm2,以满足开花结铃的需要。为防止后期脱肥早衰,根据棉花长势情况,在花铃期可进行根外追肥,以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
适时整枝,调节养分,也是保证棉花正常生长,促进早熟丰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做到叉不过寸、芽不过指,及时打去。打顶要做到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7月下旬分期分批进行打顶,一般每株留果枝11台左右,7月21日前去掉全部无效花蕾,促使桃大早熟,减少霜后花,提高棉花品质。在初花期如出现旺长,可用助壮素进行调节,防止旺长,一般用助壮素30.0~37.5g/hm2。
5加强病虫害防治
棉花的病虫害较多,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等,虫害有棉铃虫、红铃虫、蚜虫等,最主要的是棉铃虫,其危害性很大。1头棉铃虫的幼虫一生可为害蕾或花铃10多个,1年可发生4~5代,在本地最主要的是3~4代棉铃虫。防治方法:一是摘除虫源,根据棉铃虫卵多产在嫩顶嫩尖的习性,整枝时要把打去的顶心、边心、赘芽、营养枝等带出田外处理;二是诱杀成虫,用黑光灯或杨树枝把诱蛾杀死;三是药剂防治,可用敌百虫、杀虫精等防治。总之,要根据病虫测报情况,一旦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时防治。
6适时化控
棉苗移栽前用50mg/kg缩节胺喷施1次,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分别在现蕾期、盛花期和打顶后用20%的缩节胺水剂75mL/hm2、90mL/hm2、150mL/hm2对水喷施,以控旺促壮,改善纤维品质。
7化学催熟
10月5~10日,用乙烯剂2250~3000mL/hm2喷洒催熟,以利提高棉花品质及为下茬及早腾茬。
参考文献
[1]刘征.夏棉花矮化密植高产栽培[J].现代农业科技,1998(5):9.[2]刘艳侠,胡柯.夏棉高产优质栽培措施优化决策及生育模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6):303-307.[3]周庆良.短季棉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5):11.
第二篇:夏棉套种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
摘要: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濮阳市的春棉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麦套夏棉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依据夏棉的生长发育特点,采取不同的麦棉套种方式,通过适期播种、适当密植、加强肥水管理、适时化控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提高夏棉产量,提升经济效益。
关键词:小麦,夏棉,套种,栽培技术,河南濮阳
濮阳市位于中纬地带,常年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无霜期一般为205d,光辐射值高,能充分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夏播棉是指立夏后在农作物行中套种的早熟品种,能够正常结铃、吐絮、霜前花率不低于春棉的棉花,以麦套夏棉为主。
1夏播棉的生育特点
1.1夏棉生育期短,苗期生长发育快夏棉生育期一般为105~110d,5月20日左右播种,5d可出苗,出苗后7d左右出现第1片真叶,25d可以现蕾,现蕾到开花28~29d,开花至吐絮50~55d
1.2植株较低,个体潜力有限夏棉由于苗期生育进程加快,营养生长时间相对缩短,因此植株较低,株型紧凑,个体增产潜力小于春棉,一般株高60~70cm,6~8个果枝,单株成铃8个左右,要获得高产必须依靠高密度种植。
1.3主根入土浅,侧根发达夏棉主根入土浅,侧根多而细,侧根之间距离较近,整个根群分布较浅,对水肥反应较敏感,同时生育进程快,需肥高峰期提前,一般重施蕾肥。
1.4开花结铃集中,中下部结铃性强夏棉无伏前桃,有效花铃期短,始于7月底8月初,结束于8月底,仅30d左右,由于密植,单株留果枝少,开花结铃集中,中下部结铃性强,一般多在1~6果枝的1~2果节,正是最佳结铃季节和结铃部位,多为伏桃和早秋桃。
1.5夏棉出苗由于预留棉行窄,光照差,而气温高,墒情差,若不及时浇水,生长发育缓慢,易造成大量死苗。因此,麦套夏棉共生期间重点抓好全苗,争取壮苗。
1.6夏棉生产回旋余地小棉花自身调节、补偿的能力减弱,在管理上要一环紧扣一环,采取相应配套技术,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2麦套夏棉的套种方式
麦套夏棉,要求预留行不低于40cm,又要有利于保证密度和合理的株行距配置。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2.1“2要1式”即种2行小麦,套种1行棉花。小麦行距20cm,预留棉行40cm,麦收后棉花等行距60cm。这种方式适于中等水肥地采用。由于行距较窄,密度较易提高,棉花产量较高。在田间作业上,采用40cm宽的耧堵住中间耧腿种麦,两耧靠播。
2.2“3要1式”即种3行小麦,套种1行棉花。小麦行距20cm,预留棉行40cm,麦收后棉花等行距80cm。这种方式多在水肥条件好的上等棉田采用。小麦产量高,但棉花平均行距过宽,密度偏稀,较难获得高产。
2.3“小3要2式”用40cm的三腿耧种3行麦,预留60~80cm的大套行,5月中下旬套种2行夏棉,窄行距30~40cm。这种方式易获得全苗,保全苗,光照条件好,麦收后棉苗长势好,也易保密度,产量较高。
3麦套夏棉的关键栽培技术
3.1适期播种夏棉最佳套种期为5月15要20日。可结合浇小麦灌浆水,先浅播籽然后浇水,较有利于一播全苗。也可趁雨后抢墒播种或先浇水造墒播种,但需注意防止落干,造成缺苗断垄[1-2]
3.2适当密植,以密争早麦套夏棉适当增加密度,适时早打顶,发挥群体增产优势,是实现优质高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收获密度以7.5万~10.5万株/hm2为宜,打顶应掌握在7月20日前打完[3]
3.3麦收前后抓紧浇水麦收后,由于麦套夏棉预留棉行窄,棉苗长势较弱,而且又是气温高,蒸发强烈,棉苗对水分反应极为敏感,只有在麦收前后抓紧浇1水,才能确保棉苗正常生长,这是麦套夏棉管理的关键环节
3.4平衡施肥夏棉因套种和抢种,一般来不及施底肥,因此要及早追肥,结合灭茬中耕施二铵300kg/hm2,钾肥150耀225kg/hm2,硼、锌肥7.5耀15.0kg/hm2。为防止徒长,蕾期一般不再追肥。到了花铃期要重追1次花铃肥,由于夏棉生育期较短,花铃肥要提前到初花期重施[4-5],一般追尿素225耀300kg/hm2。为促进早熟、防止贪青晚熟,夏棉一般不再施盖顶肥。后期也不适宜浇水,可喷施2耀3次磷、钾肥
3.5适时化控棉苗移栽前用50mg/kg缩节胺喷施1次,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分别在现蕾期、盛花期和打顶后用20%缩节胺水剂75、90、150mL/hm2对水喷施,以控旺促壮,改善纤维品质[6。
3.6加强病虫害防治
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50g对水1kg喷拌在5kg炒香的麦麸或碎棉籽饼上,制成毒饵,傍晚顺垄撒施,效果良好。麦收后常有玉米螟钻秆危害,当棉花有1%被钻秆时,可采用5耀10倍久效磷涂茎防治,或撒毒土保护带渊用100mL有机磷或菊酯类农药喷洒在25耀30kg细土上,然后撒在棉苗根际冤,防止玉米螟由麦株向棉苗转移。麦套棉二、三代棉铃虫和伏蚜危害较重,当百株有初孵幼虫5头时,及时防治棉铃虫卷叶株率达到5%时,及时防治伏蚜
第三篇:夏萝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夏萝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选用良种在盛夏和早秋高温季节栽培萝卜时,必须选用耐热性好、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
施足基肥早熟萝卜生长期短,对养分要求较高,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每亩可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000公斤、复合肥30~40公斤。萝卜要深沟高畦栽培,畦高25~30厘米。
播种育苗越夏早秋栽培萝卜时,可根据夏秋淡季市场需求从5月至8月分批播种。播种方式有点播和撒播,可根据品种类型合理选择。大果型品种应点播,株距为20厘米、行距为35厘米,播种穴要浅,播后用细土盖种;小果型品种可撒播,间苗后保持6~
12厘米的株距。播种后可用稻草覆盖畦面,以防晒降暑,防暴雨冲刷,减少肥水流失。
肥水管理萝卜需水量较多,水分的多少与产量高低、品质优劣关系甚大。水分过多,萝卜表皮粗糙,还易引起裂根和腐烂;苗期缺少水分,易发生病毒病。肥水不足时,萝卜肉质根小且木质化,苦辣味浓,易糠心。栽培上要根据萝卜各生长期的特性及对水分的需要均衡供水,切勿忽干忽湿。播种后浇足水,大部分种子出苗后要再浇1次水,以利全苗。定植后,幼苗很快进入叶子生长盛期,要适量浇水。营养生长后期要适当控水,防止叶片徒长而影响肉质根生长。植株长出12~13片叶时,肉质根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肥水供应应充足,可根据天气和土壤条件灵活浇水。大雨后必须及时排水,防止水分过剩沤根,产生裂根或烂根。高温干旱季节要坚持傍晚浇水,切忌中午浇水,以防嫩叶枯萎和肉质根腐烂,收获前7天停止浇水。萝卜对养分也有特殊的要求,缺硼会使肉质根变黑、糠心。肉质根膨大期要适当增施钾肥,出苗后至定苗前酌情追施护苗肥,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追施少量肥料,第二次间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次。在萝卜“破白”至“露肩”期间进行第二次追肥,以后看苗长相追肥。需要注意的是,追肥不宜靠近肉质根,以免烧根。中耕除草可结合灌水施肥进行,中耕宜先深后浅,先近后远,封行后停止中耕。
摘自《农民日报》
2010年6月14日
第四篇:辣椒越夏高产栽培技术
青椒露地栽培技术
1、育苗
培育现蕾,叶片根系发达、生理活跃、抗逆性强的壮苗是青椒丰产稳产的基础。苗龄,现大蕾的苗需75—85天,育小 蕾的苗需65—75天。
育苗中,应首先保证播种后整齐一致的出苗,浸种时要进行水选,将不充实的种子除去。温水浸种7—8小时,浸后控
净水,置25—30℃的温度下催芽,播种后均匀复土1厘米,出苗期间土温不低于17—18℃。
采取措施使秧苗根系发达。首先配制通气良好肥沃的床土。其次分苗次数不宜过多,且应注意保护根系,避免伤根过
重。最后一次分苗宜保证较大的营养面积。双株分苗时应大、小分别配对,避免大欺小。在管理上以促为主,给以较
高的温度和湿度,即所谓“热育苗”,到定植前7—10天逐渐锻炼幼苗,锻炼幼苗以降温为主,适当控制水分,避免干 旱蹲苗损伤根系。
2、整地施基肥
应选择肥沃的,地势较高燥,能排能灌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施足优质、腐熟的大量迟效有机肥作基肥。要求全生育期
供给纯氮每亩(667平方米)50—75公斤,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为1:0.5:1。
3、定植 定植时期必须在晚霜结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7℃左右时开始。辣椒根系分布较浅,最好是浅沟定植,定植时浅复 土,以后逐渐培土成垄。
青椒的栽植密度依品种及生长期长短而不同。一般生产密度为每亩3000—4000穴(双株),行距50—60厘米,株距25— 33厘米。
4、田间管理
青椒的特性有喜温、喜肥、喜水的一面;又有不抗高温、高肥和最忌水涝的一面。要结合气候条件进行细致的田间管
理。定植后要促根发秧,盛果期要促秧攻果,后期要保秧增收。定植后,地温低,幼苗的根系少而弱,应大促小控,即轻浇水,早追肥,勤中耕,小蹲苗,以增温保墒,促进发根。
在定植成活后灌缓苗水,但忌大水漫灌。如基肥不足可结合浇水施“提苗肥”。还要适量灌水防止干旱促根发秧,果
实达2—3厘米大小时结合浇水追施化肥,追肥以氮肥为主,并配合施些磷、钾肥,使植株健壮、防止落花。第一花下 方主茎的侧枝应及时摘除。
开始采收至盛果期,门椒、四面斗正迅速膨大,4—6层果也相继开花座果,并进入盛夏的高温季节,病虫害陆续发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如果前期生长基础不良,此期管理不善,植株生长停滞,病毒病症状很快出现。为防止早
衰,应提前采收门椒,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保秧攻果,争取在高温季节前封垄,进入盛果期。在封垅前应 培土保根,防倒伏并进行施肥。
青椒进入盛果期后,正是高温季节。高温干旱诱发病毒病的发生与蔓延,高温多雨往往也有病毒病流行即所谓“涝孤
丁”。在病害期间,落花落果严重,有时大量落叶,严重减产。高温干旱时,早晚小水勤浇,抑制病毒病的发生与发 展。
高温雨季过后,气温逐渐转凉,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应及时浇水并追施速效性肥料,促进第二次开花座果高峰,增加 后期产量。
5、采收
一般以果实充分长大,果实坚实颜色加深,而有光泽时采收品质最好。早期果应提前采收,以免赘秧。
辣椒越夏高产栽培技术
辣椒在春分至清明播种育苗,小满至芒种定植大田,立秋至霜降收获的栽培方式称为越夏栽培,又叫夏播栽培、夏秋栽培、抗热栽培。越夏栽培可与大蒜、油菜、小麦等接茬种植,也可与西瓜、甜瓜、小麦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复种指数,大幅度提高粮区农民经济收入。越夏辣椒生产,结果盛期正值9-10月,气温较低,不易腐烂,便于鲜果长途运输,经过短期贮藏,又可延至元旦、春节供应,取得更高效益。
1、品种选择
越夏栽培辣椒主要供应夏秋季节,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引发病害,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因此,要选用耐热、抗病、大果、商品性状好、产量高的中晚熟、晚熟辣椒品种,如郑椒12号,一些抗性好的中熟品种如郑椒先锋也可选用。如外运,所选品种还应肉厚耐压、耐贮运,如郑椒16号、湘椒37号等。
2、播种育苗
辣椒从播种育苗至现蕾开花一般需60~80d,但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所需时间会相应缩短。与大蒜、油菜等接茬种植或与西(甜)瓜、小麦套种的,中原地区一般于3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接麦茬定植的,一般于4月上旬播种育苗。苗床设在露地,不过育苗前期温度低,需要覆盖小拱棚,待晚霜过后撤除。为了减少分苗伤根,减少非生长期,防止引发病害,一般采用1次播种育成苗的方法,因此需要稀播,出苗后再进行2~3次间苗,1~2片真叶时定苗,苗距12cm左右。每穴留苗数依栽培方式而不同。与大蒜、油菜、小麦等接茬种植的,每穴留1株健壮苗,瓜套、麦套的留2株。幼苗有干旱缺水现象应及时浇小水,浇水时可施入少量肥料以促苗生长。定植前1~2d浇1次水,以利带土起苗。
3、定植
与大蒜、油菜、小麦等接茬种植的,应做到抢收、抢耕、抢早定植。前茬作物收获后,要立即灭茬、施肥、耕地、做畦、定植。由于辣椒怕淹,因此应采用小高畦栽培。但不用覆盖地膜,苗子栽在小高畦两侧近地面肩部,以利浇水和排水。可等行距定植,最好是宽窄行定植,便于管理。宽行,辣椒70~80cm,甜椒60cm;窄行,辣椒50cm,甜椒40cm。夏季气温高,易发生病毒病,所以越夏辣椒应适当密植。特别是甜椒,密度大,枝叶茂,封垄早,可较好地防止日灼病,而且可降低地温1~2℃,保持地面湿润,形成良好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植株正常生长发育。穴距:辣椒33~40cm,每穴单株;甜椒25~33cm,每穴双株。定植前要施腐熟优质农家肥75t/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375kg/hm2作基肥。与西(甜)瓜套种的,西(甜)瓜应选用早熟品种,并实行地膜覆盖栽培。辣椒苗套栽时间可安排在西(甜)瓜播种后的30d左右。每垄西(甜)瓜套栽2行辣椒,即在2株西(甜)瓜之间的垄两侧破膜打孔各定植1穴辣椒。与小麦套种的,小麦一般是大田2.0~2.2m为1带,播种2耧麦,留0.8~1.0m宽空畦以供定植辣椒。于5月上中旬定植,在所留空畦中平栽2行辣椒,穴距50cm,每穴2株,窄行行距为60cm,宽行行距为1.5~1.6m。定植时按穴距挖穴栽苗。选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后进行,尽量减轻秧苗打蔫。起苗前1d给苗床浇水,起苗时尽量多带宿根土,运苗时防止散坨,尽量减少伤根。栽后立即覆土浇水。缓苗期需要连浇2~3次水,以降低地温,加速缓苗。
4、田间管理
定植后若遇天气干旱,应及时补浇缓苗水。缓苗后追1次提苗肥,施磷酸二铵105~150kg/hm2,促苗早发棵,但追肥量不能大,过多易引起徒长。缓苗后应及时进行1次中耕,以破除土壤板结,增加根系吸氧量,促进壮苗,预防徒长。夏季气温较高,不下雨时砂壤土7d左右浇1次水,宜在傍晚时浇凉井水,用凉井水浇地能将田间温度从高温降至适宜,而且以后几天仍有降温效果。不宜在白天温度高时浇水,高温时浇水田间温度很快又升上来,辣椒易发生病毒病等影响生长。盛果期可以结合浇水追肥3~4次,每次施尿素或磷酸二铵150~300kg/hm2。生长的前中期要及时进行中耕锄草培土,坐果后不宜中耕,以免发生病害。秋分以后,气温逐渐降低,果实生长速度减慢,注意追施速效肥料,结合浇水施磷酸二铵225kg/hm2或尿素150kg/hm2,并注意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肥料,保证后期果充分发育长大。盛夏气温较高,空气湿度低,土壤蒸发量大,为防止土壤水分过分蒸发,宜在封行之前,高温干旱未到之时,利用稻草或农作物秸秆等,在辣椒畦表覆盖1层,一是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地面水分蒸发,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二是防止杂草丛生;三是减少下大雨水对畦面表土的冲击,防止土表板结。覆盖厚度以3~4cm为宜,太薄起不到应有的覆盖效果,太厚不利辣椒的通风,易引起落花和烂果。
5、采收
门椒要及时采收,以免吸收养分、影响植株挂果而减少产量。甜椒一般是青果上市。而辣椒在果实深绿、质硬有光时应及时采收。红果价钱高时也可采收部分红果。冬贮保鲜的,则必须采摘青果,以延长保鲜期,霜降前应一次采收。
第五篇:晚稻栽培技术论文
1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江西省晚稻早熟组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470.86kg,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0.03%,差异不显著,列第4位,全生育期119.6d,比对照岳优9113早1.0d。2012年续试平均525.17kg,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0.01%,差异不显著,列第8位,全生育期118.5d,比对照岳优9113长0.5d。
2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吉优12属籼型三系杂交晚稻,全生育期119.0d左右。分蘖力强,株型适中,生长势旺盛,株高90cm左右,叶色浓绿,剑叶较宽、挺直,熟期转色好。有效穗310.5万hm-2,成穗率较高,达55.9%,每穗总粒数约115粒,实粒数约93粒,结实率80.9%。谷粒长形,谷壳较薄,籽粒饱满,稃尖紫色,千粒重27.0g。
2.2抗性2011年和2012年2年江西省区试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9级,高感稻瘟病,穗颈瘟平均损失率分别为6.1%和7.7%,均低于对照岳优9113。
2.3米质2011-2012年参加江西省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取样测定,吉优12的出糙率82.7%,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2.7%,粒型长宽比3.2,垩白粒率9%,垩白度0.5%,直链淀粉含量21.3%,胶稠度50mm,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GB/T17891—1999)3级标准。
3主要栽培技术
3.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在江西省及邻近省相同生态区种植,一般于6月26日左右播种为宜,大田用种量22.5kghm-2左右,抛秧则为30kghm-2左右,要求秧田播种量10~15kghm-2,秧田底肥要足。
3.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吉优12株型适中,长势旺盛,生育期比对照岳优9113短1.0d左右,抛秧的秧龄要控制在20d左右,移栽的秧龄在25d以内,建议栽插规格13.3cm×23.3cm或16.7cm×20cm,每穴插2粒谷的秧苗,基本苗165~195万hm-2。
3.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采用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补穗肥的施用方法,即耙田时用45%水稻专用肥450kghm-2,移栽后5~6d,结合施用除草剂追施尿素150~225kghm-2,氯化钾75~150kghm-2。水分管理做到分蘖时干湿相间促分蘖;孕穗时以湿为主,保持浅水层;后期以干湿交替壮籽,保持根系活力。
3.4综合防治病虫害,确保丰产用强氯精浸种,防止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大田期应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及时防治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对于稻瘟病重发区应加强稻瘟病的预防,确保丰产。
4制种技术要点
母本吉丰A基本特性:稃尖紫色,感温性较强,柱头外露率好,异交结实率高,繁制种产量高,对九二○比较敏感,制种时用九二○270~300ghm-2即可。春播制种与夏秋播制种的播始历期变化比较大,在抚州临川区春播,播种至始穗历期为72d左右。父本R12基本特性:茎秆中等偏细,分蘖力强,制种花粉量较大,对九二○较为敏感,制种时用九二○270~300ghm-2即可。R12在抚州临川区春播,播种至始穗历期为104d左右。根据两亲本生育期特性,合理安排播种期,可确保花期相遇。在抚州临川区春播制种时,父本与母本播差期在31~32d,秋播制种时父本与母本播差期在19d左右。适时适量用好九二○,抓好人工授粉,以提高结实率。注意防止病虫害,主要做好稻粒黑粉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和二化螟、稻飞虱、稻中卷叶螟等病虫害综合防治。在父母本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及操作环节,经常检查,发现杂株、异株及时拔除,确保种子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