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节约型园林在城市园林设计和施工中的运用论文(合集五篇)

节约型园林在城市园林设计和施工中的运用论文(合集五篇)



第一篇:节约型园林在城市园林设计和施工中的运用论文

摘 要:本文主要就节约型园林在城市园林设计和施工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以期对大家以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设计;运用

引 言:现如今,节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手段,节约型园林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低成本,而是权衡短期投资和长期收益,不以牺牲形式美感、功能使用、自然生态为代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力求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从而获得设计与经济上的双重价值。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其为节约型园林。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技术落后

目前,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进行园林设计当中还有很多应用潜力未开发出来。而对于经济欠发达或者较偏远的地区,计算机技术与园林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存在部分园林设计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低,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园林设计有利于园林业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在开工前模拟三维园林效果,有效的降低设计者的工作强度和难度。

2.2强调大规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各方面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然而某些城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追求园林的规模,和节约型园林的理念格格不入。

2.3 材料铺装浪费

许多设计者错误地把使用价格昂贵的建筑材料作为体现城市园林绿化档次的评判标准,而放弃具有本地特色又相对经济实用的材料。目前大量使用高档石材而不注意防滑问题,各地都有雨雪冰冻天气路滑伤人的报道。而不合理地使用“木栈道”、木廊架本身就是对珍贵的自然生物资源的浪费,在重建设而不重养护的风气之下使用年限也大大缩短,反而却被一些风景园林师作为所谓“生态化’设计的炫耀手段。节约型园林设计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3.1 根据功能需要进行设计

园林设计除了满足最基本的休闲观赏使用功能和生态绿化功能外,还要达到节约与环保的要求。充分利用园林的地形地貌,应尽可能的保留原有地形地势,比如可适当设置台地、合理架空等措施。在功能布局上,可将园林的相关服务性建筑考虑建在地下。这样的节约型设计不但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地势,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地面的噪音,留出休闲绿地空间,改善了园林环境。原有植物、景观及可利用的部分建筑是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宝贵资源,对其进行节约性设计就是尽可能的保留能够利用的“旧形象”,融合“新形象”。

3.2 新技术的应用

应该重视水体的活化及循环利用。不仅要采取常规性的节水措施,还应该尝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及使用。对该系统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园林现状展开调查、分析,确定系统的选址;2)对园林中水体的相关要素进行仔细分析,包括形式、位置以及高差等,从而确定系统的最佳组合形式;3)确定水力负荷,然后根据水力负荷的大小来确定处理单元格的相关参数,如表面积以及长宽比等;4)选取适合的水生植物,要求这些植物具有一定的耐污染性以及去污能力,如芦苇、水葱以及香蒲等;5)进行施工设计。

3.3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对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再生利用是建设节约型园林中较容易节约投资的方法,简单、实用,是每个设计师都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废弃场地上进行园林设计,应根据原有建(构)筑物条件和新的使用需求,对一些质量很好的建(构)筑物进行改造设计。其中常采用的更新手段包括:维持原貌与新旧更替。第一种方式是重现废料面貌,将其稍加修缮处理后展示,以呈现具有历史涵义的独特景观。第二种方式是对废弃材料另行加工利用,处理成建设材料的一部分,看不到其原有面貌,从而完全地融人到公园建设之中。

3.4 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建设

在绿地中设置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会直接提高工程造价。绿地中的硬质景观要分布合理,确实有必要设置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的,要根据该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来综合考虑,建设精品、经典、能够传世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保证其与周边总体环境相和谐。杜绝低俗粗劣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尤其是在古典园林周边和在历史遗迹上建设的绿地中,更要严加控制。绿化带内花哨的夜景照明不是用来突出园林中的景物,而是追求造型奇特的灯具装饰效果,或者追求亮如白昼的夜景效果。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

3.5 绿化新理念的推行

对于节约型园林而言,“循环再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约资源措施,其理念在于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以实现对各类物质的反复循环利用。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坚持“3R”原则: Reduce―减少;Re―use ―再利用;Recycle― 循环。在具体实践中,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循环再利用。

(1)园林绿色废弃物。园林绿色废弃物指的是植物残体,如树叶、草屑以及剪枝等。这些植物残体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植物自然凋落,二是人工修剪所导致的。传统做法是将这些植物残体倒掉或者掩埋,如此一来,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另外,植物残体本身也是一种有机质丰富的资源。目前,绿色废弃物堆肥技术正在逐步推广。绿色废弃物堆肥技术指的是将植物残体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将其置于适当的环境中进行有氧发酵,最终生成有机肥料或者土壤改良剂。通过堆肥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把有机质再次融入到绿地系统中去,这对于土壤改良以及生态平衡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另外,堆肥技术也深得环保理念的精髓。所以,在园林绿色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理念的指导下,不仅满足了园林废弃物无害化以及资源化的要求,还节省了大量的无机化肥材料,大幅降低了运营资金的压力。

(2)废旧材料。废旧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是指将各种遗留下来废弃地或者从建筑物、构筑物上拆卸下来的废弃材料有机地运用到景观改造规划中,从而深度挖掘它们的景观价值。如将替换下来的各种类型的粘土砖、釉面砖、金属构架以及混凝土材料等,通过相关工艺重新塑造后应用到园林建设中,从而实现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这在目前流行的 “旧工厂改造”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甚至表现出了很大的潜力,常常能令人眼前一亮。

(3)积极利用新能源。建设节约型园林需要对新能源进行积极探索和应用,包括水力、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等,将它们所具有的绿色健康以及节能等特点充分应用到现代园林体系中去,从而满足当前的生态理念以及节能理念。结束语

总之,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等诸多环节,只有制定完善的科学管理评价规范及标准,并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实现节约型园林的规范化及制度化,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汉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2] 彭滨海.节约型园林建设应用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05).[3] 王亮.大型住宅地区园林设计及其植物配置初探[J].现代园艺,2011(11).

第二篇:城市园林设计及园林的知识保护论文

摘要:园林设计包括植被配置、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等,科学的园林设计,能为我们营造舒适、美丽的生态环境。城市园林设计和园林知识保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园林养护,养护的工作完成的到位,就可以大大减少植被的损害,从而增加绿化面积,长期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绿色、健康生活。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知识保护;措施

1引言

园林设计艺术分园林工程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两个方面,现如今城市园林艺术与园林知识保护已经是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和体现艺术修养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利用科学的生态理论学,结合现实地理情况、植物特性、天气等多种因素,合理保护植物、科学管理,最终达到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绿色文明的休息娱乐天地的目的。使人们了解到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园林设计的艺术及园林植物保护现状

2.1园林设计的艺术

园林设计工程要体现一个整体性,根据地理、地貌、人文风貌设计,园林设计的整体性,主要是强调植物、布局、环境的协调性,使发挥各个要素之间真正的艺术价值。再次考虑其环保的原则,不能一味地考虑独特、华丽。还要考虑其实用性,因为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了带给人们心灵放松、心情舒畅的美好感受。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方方面面考虑这些诸多因素,趋利避害,节省园林设计的成本,发挥更多实用的价值。

2.2园林植物保护现状

现在对于园林植物保护这方面,有很多不足,其一是病虫害,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加快步伐,但是遇到了不少问题,例如外来树种,胡乱的播种,不同的生长环境,造成病虫害泛滥,还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其二是树种的不良配置,人们局限的认识,使得园林物种与物种之间,植物属性相生相克,会诱发多种病虫害发生发多种植物疾病等。其三园林设计的理念单一,理念单一的结果就造成了设计出来的园林艺术效果不佳,植物种类单一,趋向同类化,没有多大的欣赏价值,也难以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害。

2.3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质量

(1)提高园林工程设计的质量。园林工程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紧密相连,争取最优的配置,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在数据的掌握和把控上面要力求精准,再次考虑在施工的同时,不影响方案的执行。争取使园林里的每一个因素都能完美体现,体现园林至高艺术性和美感。(2)丰富园林的文化底蕴。一个真正的园林,不仅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它还体现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知识。目前丰富园林的文化底蕴,是保证园林质量的有效途径,这将会成为园林设计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它影响园林艺术水平的高低。(3)利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园林植配置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植物的优势,不能一味设计单一的植物类别,要在同中求异,根据不同的植物属性和季节变化设计,这样在不同的季节,就会体现不同的美景,对整个园林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丰富了它的观赏价值。熟练掌握每个树种之间的特性,也对它们的植物保护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3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措施

3.1完善园林负责人的职能管理

对于后期的园林植物保护,大部分原因就是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不被人们所重视,应在园林管理工作人方面,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园林负责人的思想教育,促进园林负责人尽职尽责保证工作质量。合理的物力、人力、财力投入,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宣传工作积极有效的开展,重视园林工作人员的工作,使他们充分认清和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要使广大市民一起加入到保护园林的队伍中去,逐渐提高园林植物保护意识。

3.2重视植物检疫工作

植物检疫是为了更好应对病虫害威胁,要时刻了解国家颁布的一些地区对于禁止或预防病虫害、流行性病毒、危险物种的介绍和保护措施。对于引进的新物种,要详细检疫,了解它的生存环境和植物天性,避免带来突发病虫害和流行病毒。对于禁止检疫的对象,要严格把控,避免流出。建立健全植物检疫机构,对培育的种苗,进行一一检验。

3.3适宜的植物密集度

园林设计过程中,适宜的植物密集度,才能够促进植物更好的生长。也能有效低防御病虫害的发生。事实证明,植被密集度高,不但植物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病虫害,还会造成生长空间狭小,难以吸收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不利于植物的成活。还浪费了树苗资源,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要及时规划植物生长空间,避免浪费资源,也能提高预防病虫害的效果。

3.4合理的植物配置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有的植物之间难免会出现相生相克,我们进而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捋顺它们的生存特性,这样才能使植物之间的配置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这样设计出来的园林不但具有多重的观赏性,还有美学价值。所以说植物合理的配备,可以有效地趋利避害,遵循它们的生长环境和自身规律,避免因为错误的配备,使植物死亡、浪费。例如:侧柏、桧柏、龙柏、翠柏等,这些都是园林设计出现次数较多树种,但是这些树却是是苹果和梨锈病的转主寄主。因此,在设计时,应该有效避免此树的出现或是保持适度的距离,防止病虫害的出现,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3.5注重利用本土植物

在园林设计中,本土植物有着天然的优势,简单易投入,容易把控。例如植物培育过程容易成活,并能够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威胁,利于园林保护工作的积极开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来临,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变化,人们更加注重高品质的生活和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也有一些刻不容缓的问题必须改变,更加注重园林设计的质量和后期园林植物的保护工作,园林一方面满足观赏者美观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浓厚的人文价值。研究园林生态学,也为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也将为园林艺术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璐,叶明.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3).[2]郑丕捷.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景观规划,2012(6).[3]郭伟红.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安徽农学通报,2015(12):144~145.[4]郑丕捷.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现代物业旬刊,2014(6):187.

第三篇:水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论文

【摘要】水景对景观园林来说,是比较特别的点缀。景观园林设计中,恰当地融入水元素,将设计者对自然的感悟、对艺术的理解进行展示,达到美化园林的效果。水景设计中,不同水景形态给人的体验不同,设计的方法也有所差异。设计者可以结合自身对美的感悟,融入水景的设计中,提高园林的观赏性。笔者针对水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水景;景观园林设计;运用

城市化发展的深入使得高大的建筑越来越密集。在植被覆盖面较少的城市环境中,人们对于景观园林的美化效果要求越来越高。能否将大自然的美以简化又不失雅观的方式展示在人们的眼前,有赖于设计者的水准[1]。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水景的点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水景的恰当布置可以展现出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从而使景观园林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具有更高的观赏性。现主要对水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1水景设计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1.1点缀作用

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往往会引入石山、植被等,可以形成刚性美。从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角度来说,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而从美学角度来说,仅仅有石山、植被等的园林,缺乏柔性美。此时进行恰当地布置水景,可以让水景的柔性美和石山的刚性美相融合,形成相互点缀、相互烘托的生态景观。在水景的布置中,可以结合石山、植被、建筑等景观,运用临水台、观景台、桥等,达到诗意美的效果。根据水的特点,可以布置流动性的水、静止的水等。流动性的水还可以是喷泉、瀑布等。水的布置主要依靠设计者进行判断选用。目的主要是让水景起到点缀景观园林的作用。

1.2焦点作用

水景是人们游玩景观园林时观赏的目标之一。不同的水景给人们不同的游玩体验。在景观园林中,像喷泉、瀑布等动态的水流,往往会吸引人们的目光,成为观赏的焦点。大面积的静水使人们体验到内心的静谧[2]。因此,在景观园林中,在不同的模块,要注意结合多种水景的运用,给与游客多样化的游玩感受。

2水景形态的应用

景观园林中,一般会有多种形态的水景布设。每种形态的水景都有其特点,也会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多种形态水景的结合运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观赏性。水通过人工设计后,可以产生多种形态,常见的有静水、落水、喷水、流水。不同形态的水景设计方法有所不同。现主要分析各种形态水的设计。

2.1静水的设计

目前我国很多的景观园林都布设有静水,如苏州园林。一般情况下,静水主要运用于建筑物、山石的点缀。面积相对较大,或为多个小型的静水组合。静水中一般会添加一些水生的观赏植物,如荷花。与此同时,会添加树木如柳树,起到增加静谧感的作用。增加的树木还可以将景色隔开,形成多层次的环境,增加美感。水中会增设观赏鱼,如金鱼,使以静为主的环境增添动感。结合来看,静水结合鱼、树、荷花等观赏物,可以形成有动、有静、有高、有矮的设计。因此,静水的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观赏物,可以增加景观园林的观赏性。

2.2落水的设计

即是从高处落下的水。自然中常见的落水有各种规模的瀑布。落水的形成主要是地势差造成。因此,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要形成落水,就要设置出合理的地势。一般会对山石、岩石进行合理布局,形成落水。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多层跌落式的落水。同时,还可以根据水源的充足情况,设置出大小不同的瀑布。

2.3喷水的设计

单个喷水一般较小,经过多个喷水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喷水形式。喷水的可改造性十分强,其具有很强的焦点作用和集中性的特点。喷水的设计也比较简便,在各种环境中,只要有充足的供水,就可以形成喷水。因此,很多景观园林中,在不适用静水、流水或落水设计的情况下,多会采用喷水设计。在喷水的基础上,还以设置水花,加入适宜的音乐,添加精巧的水柱等,形成独特的水景。具备了声、形美的喷水,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形成游玩的焦点。喷水形成的水景规模可大、可小,设计简便,因而在景观园林中广泛使用。

2.4流水的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蜿蜒的流水,时快时慢的流速、清亮的流水声,可以形成一个特别的美景。在同一个流水设计中,为能够形成多个层次、多种风格的水景,一般会设置成多个不同形态的流水。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一般以斜坡为主,设计流动性的水景。斜坡中可以设计成多种落差,形成流速不同的流水。同时,在流水方向的设计中,以曲折、蜿蜒的形态进行设计,从而形成多层次的水景。在比较平缓的流水中,还可以以水的流动性、波光性增加园林的美感[3]。

3水景设计中光影艺术的应用

水本身具有反光、倒影的作用。在水景的设计中,可以利用自然光、人造光的特点,以水反光、倒影的特点,形成具有观赏性的倒影。一般来说,静水可以使水面上的景观形成静态的倒影。从而可以增加景深,增强美感。而缓缓流动的水,可以形成波纹荡漾的倒影,产生具有动感的光影效果。因此,在水景设计中,不管是流动的水还是静水,都要注意运用其特点,以光影艺术增强园林的观赏性。同时,在水景的设计中,可以利用水的反光特点,制造“天光云影”、“湖光山影”等光影效果。天光云影可以利用水的反光在上面上映出云彩、蓝天等的美景,使水面更加美轮美奂。湖光山景可以形成美丽的倒影,与山景、水边植物等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美景。在使用光影艺术进行设计时,必须选用采光好的地方,从而达到较好的反光、倒影的效果。

结语

景观园林的设计中,水景是十分重要的美化元素。设计者可以结合园林自然条件,以现有条件去设计流水、落水等不同形式的水景。而在设计时,注意加入一些适当的元素,可以增加水景的观赏性。从而以具有较好的观赏性的水景,增加园林的美化程度。水景的设计中,水景形态的运用要依靠设计者的水准进行。因此,设计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提升对水景美的领悟,以人工设计的水景呈现出大自然的美。

参考文献

[1]刘会晓,蔡嘉.基于共生理论的水景住区设计——以郏县青龙湖住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4(1):195-199.[2]王新宇.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装饰性与实用性探讨[J].装饰,2013(2):135-136.[3]谢海波.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方法的探究[J].现代园艺,2014(16):114.

第四篇: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探析论文

摘要:园林建设的发展,推动了园林设计的研究探讨。色彩是表现视觉效果和情感的重要元素,在园林设计中对色彩进行合理把握,对于整体设计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就色彩的具体运用进行了阐述研究,希望可以对业界人士起到一定参考帮助。

关键词:园林设计;色彩;意义作用;具体运用

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物质以外的精神享受有了更高的追求。园林建设就是改善城市绿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工程,在其设计阶段,就一定要综合考量各方利益,做好设计。色彩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园林设计中也需加强对色彩的考量,使其在园林中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给人民群众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感受。

一、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作用

颜色是自然界的一大特征,有了颜色,才有了美丽。颜色可以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类,对于有彩色系而言,色相、纯度和明度是三大基本要素,也可以被称之为三大属性,这和其最终的表现效果具有密切的关联,也是园林设计当中所需着重考量的设计要点。无彩色系是指白、黑、灰这三种基本颜色,其只具备明度,不具备色相和纯度。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明度越低。有彩色系是指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都属于有彩色系。在园林设计中,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可以在园林效果表达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可以使园林设计表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特征。比如,通过冷色系的颜色,可以给人冰冷、凛冽的感觉。采用暖色系的颜色,则可以给人温暖、和谐的感觉。虽然冷暖色系在情感表现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是两个相反的方面,但是在某些具体的场景之中,对其合理利用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设计者而言,需要对色彩的内涵表现以及实际作用形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在园林设计中将其合理巧妙的融入进去,以营造最优化的园林氛围,打破单调乏味的园林设计,创造出丰富且富有层次的艺术空间。

二、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巧用暖色系色彩

暖色系色彩种类繁多,特征明显,在园林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对暖色系色彩的运用。从暖色系色彩的构成上来看,其可以分为人工色彩和自然色彩两个大类。人工色彩是指通过人类施工活动或得到的色彩效果,如广场、花坛、门厅、亭台等等,这些建筑物的颜色是依靠人类活动形成的,因此成为人工色彩。自然色彩是指大自然与生俱来的色彩,比如草地的绿色、花朵的五彩颜色、树木的各种颜色等等。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对于暖色系设计的运用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在人工色彩方面,需要考虑到平面构成的设计理念,从点、线、面这三个基本点出发对色彩进行排列组合。同时,还需考虑到不同对象的特征,运用合理的颜色。例如路灯的颜色,其在园林设计中属于点构成,而在不同的区域,其所对应的园林表现又不一样。因此,草地中的路灯就可以采用比较鲜明的颜色,乔木区域的路灯则可以采取深暗的颜色。而在路口地面铺装、门厅等位置,则可以使用适宜大众心理的暖色系,给其营造舒适的感觉,如浅黄色、嫩绿色、大红色等等。对于自然色彩的运用,则主要是依靠花卉类植物和彩叶植物进行,将其合理分布在园区中,从而营造一种整体效果。

2、活用冷色系色彩

冷色系色彩从颜色从颜色感官上来说会让人产生寒冷的感觉,比如灰白、青色等。冷色系色彩给人在感官上造成一种远距离的感觉,因此在一些小空间之中,就可以对冷色系色彩进行巧妙利用,以实现空间在视觉效果上的扩大。比如对于一些小角落,可以对其地面、墙面铺装运用青色等冷色系色彩,使其产生深远感。另外,冷色系色彩还会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因此在某些特殊建筑物的设计上可以考虑使用冷色系色彩。比如在园林中要设计一个纪念碑,设计可以采用灰白系颜色,使其体现出庄重之感。

3、综合运用各类色彩

除了分开使用冷暖色系的颜色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综合利用。比如,对比色系的运用。对比色是指效果相反的两类色彩的运用,如黑和白、白和红、红与青、黄与蓝等。通过对比是相应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增强设计效果。此外还可以对同类色进行综合使用。在平面构成上有一个渐变构成的理念,其是指依照一定的规律实现逐渐变化。因此在色彩设计上,就可以对同一类色彩进行渐变构成,从而体现出特殊的效果。如将蓝色系的色彩进行渐变使用,从浅蓝色渐变到墨蓝色。通过这种渐变,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感和递进性,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

三、结束语

在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对色彩进行合理的利用,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感觉。设计者应当从暖色系色彩和冷色系色彩两个方面出发考量,同时还需加强色彩的综合设计,使园林设计达到最佳的色彩表现。

参考文献

[1]冯建涛,刘强,王洪俊.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6,01:75-76+139.[2]万奕.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16,01:109+111.[3]王晓博.园林绿化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5,02:153-154.

第五篇:古典园林在现代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河北任丘石化新村小区项目中,前期要求整体建筑及园林风格都定义为欧洲古典园林风格。通过对欧洲古典园林的研究,并结合中国居住模式,提炼欧式古典元素,进行了简化提炼,降低造价成本,设计出新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的现代居住小区。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小区;设计;应用与发展

欧洲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很强的美观性,因此也被引入了中国现代小区规划设设计中。将欧洲园林建筑风格与中国现代小区设计进行结合,促进了古典园林设计的新发展。

1设计前期定位

1.1绪论

现今中国社会,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许多人仍然对欧洲古典园林风格十分欣赏,希望自己也能生活在凡尔赛宫苑之中。但是粗暴的复制显然是不可取的,欧洲古典园林那些以草坪为主占地辽阔的风格,非常不符合北方园林的设计风格及经济原则,所以通过新的设计手法,提炼其精髓又能满足居住的功能需要,是本小区园林设计所要探讨及达到的主要目标。

1.2欧洲古典园林历史分析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水景、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其也为15、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1.3项目概况

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位于河北省任丘市,本小区是公司为员工兴建的生活区,经员工成立的业主委员会讨论,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小区整体定位为欧洲古典园林风格,建筑及园林都要求遵循这一理念。

2设计原则

2.1设计理念

本小区景观设计以新古典主义作为主要设计理念,以欧式园林为主基调,局部运用了自然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并结合当地人文生态环境和现代人生活居住形态,突出其可游可居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既体现古典优雅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生态居住模式。

2.2设计思路

欧洲古典园林中,几何的规则式园林是其最鲜明特点,水景、常绿植物、模纹花坛、罗马柱廊、雕塑都是造园手法中的精髓,所以在本案的设计中,抽取及提炼这些元素作为点睛之笔,就可以很好的营造欧洲古典园林的风格。

3园林景观分区与设计

3.1总体设计

整体小区占地164330m2,东面为小区主入口。小区景观分为中心景观、水景小镇和庭院组团三个部分。西入口以及北面底商结合成为商业广场。

3.2东入口景观

东入口为小区主入口,也作为了中心景观的东面起始点。所以在设计上采用了有引导作用的长方形欧式广场,中心放置了欧式雕塑作为入口标志。广场中央设计了条形水池,内设了序列状涌泉,与欧式灯柱呼应,似乎在欢迎着居民的到来。

3.2中心景观

中心景观采用欧式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沿轴对称、贯穿东西,并配合台地广场,中心雕塑喷泉、欧式景亭、廊架、模纹花坛、情景雕塑等欧式园林的景观元素,着重体现了欧洲古典园林庄重大气的特色。

3.3水景小镇

优美的水系景观蜿蜒于小区之内,顺自然曲线型的道路曲折展开,小区内的道路也同样起伏变化,忽缓忽急,使人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欧洲依山傍水的美丽小镇之中。

3.4庭院组团

相邻距离较近的建筑之间适合少量人的私密交流,设计成为亲切宜人的小型交流空间。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休闲娱乐、运动健身。

3.5绿化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场地的不同功能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并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力求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4结语

以欧洲新古典主义为思路设计的新村小区,满足了业主的需求,运用中心景观的几何对称式设计手法,欧式亭廊、模纹花坛、罗马廊柱展现了奢华庄重的欧洲古典园林风格,同时在周边大面积生活区域则设计成为欧洲水景小镇的风格,以自然式布局为主,兼顾了经济原则及中国居住区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金鹏.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362.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