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推荐五篇]

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推荐五篇]



第一篇: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摘要]在新形势下的农村建设及发展过程中,精准扶贫工作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内容及任务,也是实现农村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精准扶贫工程中,农村经济发展属于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促使精准扶贫取得更满意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因而需要对精准扶贫中的农村经济发展加强重视及认识,并且要积极实现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本文就新时期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更好成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随着国家政府对农村发展越来越重视,在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中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且对于精准扶贫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使其得到满意的效果。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有效开展各个方面的工作,而农村经济发展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因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精准扶贫中的农村经济发展加强重视,并且需要选择有效途径实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良好发展,以满足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实际需求,为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支持及保障。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基础设施缺乏完善

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首要影响因素就是相关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有利支持及保障。在经济发展方面,交通运输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条件,而农村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且道路修建存在较大难度,也就致使农村地区的基本交

通条件不够理想,对于外界经济信息也就很难充分快速把握,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目前农村生产劳动形式相对而言仍旧比较落后,很多农村地区仍旧选择传统劳动方式,有关的先进设备比较缺乏,导致农民工作效率比较低,且效益比较差,农业生产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很难得到理想的生产效果,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此外,目前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及相关通信设施仍比较缺乏,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1.2 农民整体素质比较差

在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的素质已经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当前农民的整体素质并不理想,致使农村经济发展不够理想。就目前农村地区发展实际情况而言,农村教育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然而相比于城市教育仍旧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而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教育之前存在密切关系,也就致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理想。对于大多数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后也都进入城市工作及生活,农村地区所剩余的劳动力都是一些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农民,这些人的小农经济意识比较严重,不具备现代化的农业思想,且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未掌握及应用先进的技术,导致农业生产效益比较差,最终影响农村整体经济发展。另外,由于农民整体素质比较差,对于很多新型的赚钱方式缺乏充分了解及掌握,影响农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也就使农村经济受到影响。

1.3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理想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因而需要实现集体经济的良好发展,然而,目前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发展并不理想,基本上都会以个体经济为主,经济个体比较分散,相关产业规模也比较小,这种情况通常只能实现农村特殊个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无法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就无法使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比较少。同时,农村地区的现代化产业比较少,基本都是传统产业,这种传统产业已经不符合现代发展需求,且所得到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很难得到较好的成果。新时期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有效途径及策略

2.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精准扶贫过程中,为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更有效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层政府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农村经济发展加强重视,并且需要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投入力度,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建设,从而使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更好的基础与支持。一方面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道路建设,修建公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拓宽农村道路,从而使农村交通更加便利,为农产品的向外运输及外来资源的进入提供更好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支持。同时,还需要加强通讯工程及水利工程建设,以更好接收外来信息,了解经济发展新态势,以结合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更理想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更好实施,使农业生产效益提升,进

而提升农业经济水平,最终可实现农业整体经济的有效发展。

2.2 强化农民整体素质

在目前精准扶贫中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增强农民的整体素质,这也是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中的必然要求,主要是因为在农民素质得以真正提升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农民脱贫真正实现,使农民经济水平提升,从而使农村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真正实现。首先,农村基层政府单位需要对农村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农民进行培训,不但要培养其农业技术及知识,并且要对其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从而使农民的整体素质能够得以提升,使农民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新知识及新事物能够主动接受并且掌握,同时促使其改变以往的小农经济意识,对现代化经济发展理念加强理解,促使其通过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其次,农村地区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农村地区发展,从而使农村地区发展具有更多地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及保证,使其得到更好发展。

2.3 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在精准扶贫项目中,其主要目的就是缩小农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因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也就十分必要。首先,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将其作为整体对待,对于土地资源整合需要加强重视,促使农村集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于闲置土地需要进行充分合理利用,对选择土地租赁方式,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形式的进一步丰富,还需要发展除农业之外的其它相关产业,从而使农村经济结构更完善,实现其更好发展。其次,对现代化科学技术需要进行充分合理利用,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创新农村产业结构及模式,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及进一步发展,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满意成果。结语

在目前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属于十分关键内容,也是实现农村整体良好发展的重要任务及基础,因而需要积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为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更理想发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精准扶贫,从各个方面入手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经济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为农村地区整体良好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与支持。

[参考文献]

[1]付敏.新时期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汪雪梅.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31).[3]田鹤林.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4]李艳.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8).作者:杨梦迪 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第二篇:村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村精准扶贫工作计划3篇

2020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大元村位于乐安县鳌溪镇南西方,大元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

大元村是鳌溪镇十八个村之一,共有人口1XXX人,耕地面积1420亩,现有干部4人,其中农村干部3人,共有1个党支部,XXX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大元组是大元村政治、文化中心,山下组、排下组、小代坊组以发展蚕桑为主,种植大户刘秋华、平中华等,大元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大元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XXX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8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陂下、竹员、新树岭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201x年,期末农村人口1XXX人。调查扶贫对象为XXX户XXX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XX%。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大元村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设施落后。大元村无村级卫生室,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小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大元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大元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大元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XXX户,贫困人口XXX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大元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大元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大元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古罗江组实施桑叶种植100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蚕桑等种植技术培训。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在大元组新建一座现代化桥梁,需投入资金XXX万元,同时硬化小代坊至塔元路1.5公里水泥路,硬化陂下至芦元路1公里水泥路,需投入资金XXX万元,可解决涉及8个组XXX户1XXX人的出行问题,同时可解决涉及四个组XXX户XXX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三)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镇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2020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户“三有”、贫困村“五有”和“四好目标”的总体要求,扎实抓好“六个精准”工作和“五个一批”政策落实,全力协助指导xx镇及xx村组织实施好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XX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贫困线3XX元以上,全面完成所帮扶的xx镇xx村、xx村、xx村共计XXX户XXX人年内脱贫,xx村201x年整村“摘帽”脱贫。

二、工作重点

(一)再次做好精准识别。x月底前会同镇村对xx年10月精准识别清退名单和新识别贫困户名单予以再核实,确保错退率

第三篇:**村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红合岘村精准扶贫工作

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转导乡红合岘村距转导乡东南5公里,辖6个社,户籍农业人口269户1275人,实际居住人口136户

665人。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

2600元,精准识别为贫困村。该村现有耕地面积2863亩,人均耕地面积2.9亩。产业发展:家庭牧场77户(其中2016年脱贫9户),种植业(青暑9号)9户,资产收益3户,个体经营户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453人,(2016年脱贫9户45人)。其中低保兜底户7户19人,以种植玉米、小麦、洋芋、杂粮等作物为主,地处浅山,农作物产量较低,养殖以猪、牛、羊为主,属家庭传统经营模式,经济效益低。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7名,其中女党员6名。入户调查阶段外出党员19名,居住村党员28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自2015年10月到红合岘村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贫困户摸底调查工作。驻村工作组逐户深入调查,对每一户家庭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形成档案,并通过对每一户家庭情况进行识别,确定了贫困户99户43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76户349人,低保贫困户16户70人,低保户7户19人)。二是根据民和县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文件要求,现有73名党员干部与99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帮扶工作。三是驻村工作队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村情、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共同制定村发展规划和适合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帮扶措施。四是春节期间,积极联络社会爱心人士筹集资金2万元,慰问红合岘村贫困户20户。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经工作队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红合岘村存在以下发展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大多数贫困户多以传统农业为主,贫困户增收致富手段缺乏。二是贫困户人居条件差,贫困户大多住在土坯房中,房屋年久失修,居住条件需要改善。三是贫困户因缺技术、缺资金等因素制约,贫困面貌难以改变。四是因学、因病、因残、因婚致贫现象严重。五是村级道路硬化工程现已完工,但群众家庭生活困难,部分自筹资金难以筹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对劳力进行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种植覆膜玉米的基础上,发展有特色的经济作物。

3、发展养殖业,努力形成规模养殖,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

4、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5、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对村级电网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

第四篇:A村精准扶贫方案

A县B乡某村工作队 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我们精准扶贫工作队认真贯彻执行省委全会精神和市党委指示,踏踏实实地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深入农户调研村情民意、组织座谈专题讨论发展思路、实地走访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召开村三委会议研究工作,凝心聚力开展精准扶贫实践活动,研究确定基本工作思路:“建设基础设施提高保障能力,扶起脱贫之志;实施产业扶贫促进发展能力,建立发展之策;建强基层党组织,筑牢发展之基”。并结合村实际一好,思想基础好,拥护党的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二纯,纯民族村;三强,致富梦想强;四重,重视教育,村里有公职人员50多人。五穷,人年均纯收入6632元;六散,一二社与三社相距5公里;六务,主要收入以劳务输出为主;七弱,基础设施薄弱;八不,结构比合理,产业以小麦、胡麻、马铃薯等为主;九惑,发展滞后的现实困惑等,特制定工作方案。

一、精准识别贫困户,瞄准“靶子”有的放矢

某村共有农户130户,504人。截止2015年年底共有贫困户2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6.9%。贫困人口7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4.48%。

(一)贫困人口收入构成情况。贫困人口平均年收入为1592.09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约35%,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约为60%,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约为5%。

(二)贫困人口文化构成情况。全村贫困人口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为54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为73.9%,初中文化的为2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为2.7%,高中及职业学校文化程度的为6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为8%,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人,占贫困人的比例为6.8%。

(三)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分类。某村共有贫困户22户,贫困人口73人,其中因缺技术、缺资金的有12户,42口人,占贫困户数的54.5%,占贫困人口的57.5%。因学致贫的有3户14口人,占贫困户数的13.6%,占贫困人口的19.1%。因病、因残的为7户,17口人,占贫困户数的31.8%,占贫困人口的23.2%。

二、精准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底数有的谋划

(一)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

缺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目前,某村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30.1%,就农村而言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

第五篇:**村精准扶贫工作简介

**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村有4个自然村,365户1477人,耕地面积2012亩,人均耕地1.36亩。全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614人。

历年新识别纳入0户0人,返贫0户0人,脱贫退出111户564人。动态变化净增-1户,净增人数-25人,累计建档立卡户117户589人。

2018年底还剩余贫困人口6户25人,贫困发生率为1.69%,2019年全村计划脱贫5户20人,到2019年底剩余贫困人口1户5人。

(一)社会保障方面:2019年全村现有低保户35户155人,其中:一类低保户6户19人,二类低保户24户114人,三类低保5户22人;特困供养5户7人。

(二)特殊社会人群方面:领证的残疾人有63人。其中:精神残疾5人,视力残疾1人,听力残疾14人,言语残疾2人,肢体残疾26人,智力残疾5人,多重残疾10人。

(三)健康扶贫方面:患有大病7人,患慢性病81人。

二、主要工作

今年,根据镇上的安排,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产业方面:目前全村有果园620亩,其中:苹果600亩花椒20亩。今年栽

植了果园50亩,其中:苹果40亩,花椒10亩。现有盛果果园560亩,今年户均收入15000元,人均果园收入1600元。

(二)短平快项目方面:对于没有果园或新建果园的农户,支持和发展短平快项目,种植优质玉米、油菜、马铃薯400亩等。基本可以保障户均增收300元。

(三)投资入股方面:全村有合作社2个,2018年投入村集体资金30万元,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万元。10户贫困户共投入扶贫资金11.25万元,入股1个合作社,已兑付分红户均0.09万元。

(四)劳务方面:今年,参加市、县、镇、村四级实用技术培训的30人次,输出了劳力120人次,户均劳务创收600元。为贫困户落实村级公益性服务岗位6个6人,户均能够收入1万元。

(五)民生方面:全村共有15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名学前教育学生,23名高中生,13名大学生,包括在政策范围内的贫困户,都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临时救助5户26人。今年,全村的参合率和养老保险收缴率均为100%。

三、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种养业方面:新栽植了果园50亩,其中:苹果40亩。花椒10亩。种植优质玉米、油菜、马铃薯多亩。养殖蛋鸡4000多只,育肥猪100多头,养羊30多只。

二是“三变改革”方面:为了整合产业资源和资金,变资源为股权、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东,**村以产业发展为载体,采取政府主扶、村“两委”主抓、合作社运作群众入股参与的发展方式,实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了资源聚集效应。流转土地20亩户均受益600元。

三是合作社带动方面:10户贫困户共投入股资金17.92万元,入股2个合作社,三年累计分红4.3万元。

四是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方面:村党支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紧盯村脱贫指标,整合各类扶贫项目,紧抓到村到户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破解出行难问题,积极实施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行政村主干道拓宽硬化工程,切实改善了交通条件。围绕破解住房难题,大力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党员带头,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村党支部将提高支部党员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作为抓党建强治理促脱贫的重要手段,利用“三会一课”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学习乡村振兴相关的政策,在党员干部中牢固“四个意识”,始终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确定每月1-2日为支部党员活动日,丰富学习内容、增强活动实效。党支部坚持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主动汇报村里的工作情况,听取党员对村工作的建议意见。党员踊跃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引导村民主动对村中大小事情进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

四、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想法

我村在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二是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弱;三是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今后,我们计划在产业、基础设施、健康扶贫、扶志扶智、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不仅让贫困户脱贫,进一步提高帮扶工作能力,加大帮扶工作力度,计划下一年新建果椒园60亩,并进行果园技术培训。利用村集体闲置房屋建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家庭就地就近就业。硬化村文化广场一处,并配备体育健身器材。继续培植农业特色产业工作在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服务业上有突破。协助村“两委”建立互助资金协会和农村网店工作。全面推进**村脱贫攻坚工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