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语言:螃蟹的奇遇
大班语言:螃蟹的奇遇
【设计思路】
故事《螃蟹的奇遇》源于大班《学习活动》,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小主题“千奇百怪”中的线索点。故事讲述了螃蟹在挤出鱼篓的过程中,掉了一只大鳌后非常伤心,遇到有再生本领的壁虎,壁虎安慰螃蟹,并把自己曾经遇到大青蛇,断其尾巴成功脱险后能长出新尾巴的经历告诉了螃蟹。在螃蟹长出新大鳌后又遇到有再生本领的蚯蚓。蚯蚓笑谈自己两个半段身体都会长成一条蚯蚓,自己的再生本领比蚯蚓大。故事形象生动的将不同动物、不同部位的再生本领展示在幼儿面前。
二、幼儿现有经验
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动物是孩子们的朋友、是生活中能最常接触到的伙伴,因此动物对孩子们来说比较熟悉,他们对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基本特征有所了解。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动物的世界却是既有趣又神秘的,仅仅了解动物的名字,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已远远不能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了,如:小鸟为什么会飞?鱼儿为什么会游?大雁为什么会认识回家的路?等等,这些都是大班孩子想要了解的知识,他们对动物的世界充满兴趣和好奇。
小班、中班都相继开展过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大班孩子对于动物生存的不同环境、生活习性以及不同动物的特殊本领最近开展了《动物大世界》的主题,孩子们对动物生活习性、基本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环节思考
受孩子年龄特点所限,直观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此次活动中,我用故事结合PPT的方式进行导入,直接引起孩子的兴趣,并将故事分段欣赏提问,除了能让孩子及时回忆故事内容,还能在讨论中逐渐发现动物所拥有的奇特的再生本领,而且动物之间的再生本领也是有强弱之分的。
在活动最后PPT的`欣赏中,让孩子欣赏其他具有再生本领的动物,发现我们身边一些常见动物也有并不常见的奇特本领,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之处,并且启发孩子寻找动物除了有再生本领外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留下悬念激发孩子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和愿望。
【内容与要求】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动物有再生的本领。
2、对动物再生的特殊本领有了解与探索的兴趣。
【材料与环境创设】
PPT、故事一则
【活动过程】
重点提问:
1、猜猜故事的主角是谁?
2、故事的名字叫《螃蟹的奇遇》,什么叫奇遇?
预设小结:“奇遇”就是指遇到了一些有趣、特别,很不一样的事情。
1、故事第一段:
重点提问:1)你觉得螃蟹遇到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奇遇)?
2)这个奇特的本领叫什么?
3)什么是再生?你听懂了吗?
2、故事第二段:
重点提问:1)螃蟹还遇到了什么(奇遇)?
2)你按什么顺序来看图片的?看懂了什么?
3)蚯蚓遇到的更奇特的事情是什么?
预设小结:螃蟹长出一只鳌还是一只螃蟹,可是蚯蚓断开后,它的头部可以长出新尾巴,尾巴可以长出新的头,变成2条完整的蚯蚓,真是太奇妙啦!这可是不一样的再生本领。
重点提问:1、这是一个关于动物再生本领的故事,故事里有哪些有再生本领的动物?
2、他们的再生本领一样嘛?
预设小结:螃蟹、壁虎、蚯蚓再生的本领有大有小,再生的部位也不一样,不过,它们都可以用这个本领来保护自己。
重点提问: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再生本领呢?
第二篇:大班语言活动 螃蟹的奇遇
大班语言活动:
螃蟹的奇遇
活动目标:
1.在看、编、讲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有些海洋动物有再生的本领,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
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运用自制小图书编故事,体验讲述自编故事的自豪感。活动准备:
课件,制作图书材料(插卡、底页),记号笔,调查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测与安慰
1.播放课件,提问:这只螃蟹怎么了?它的大螯是怎么断掉的?螃蟹那么伤心,我们
该怎么安慰它?
2.播放课件,提问:螃蟹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们觉得它的大螯是怎么变好的?
二、倾听故事片段,了解再生的现象
1.播放课件,提问:螃蟹的大螯是怎么弄断的?
2.播放课件,提问:在螃蟹难过时,谁来了?你猜它们会说什么?
3.播放录音:螃蟹怎么说?海星怎么说?
4.海星说它们有再生的本领,你知道什么事再生的本领吗?
5.教师小结:有些动物它身体的某个部位断掉或破损过段时间会重新长出来的现象教
再生。
三、尝试运用小图书创编故事
1.其实,海洋里还有许多动物有再生的本领,他们遇到螃蟹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老师这有本小图书,请你把它们插进书里,编进故事里。
2.幼儿插书编故事。
3.请个别幼儿上来分享:讲述最喜欢或最想讲的页面故事。
4.请找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自己编的故事。
5.请为你的小图书取一个适合它的名字(请老师帮忙写上)
四、经验拓展
1.出示调查表,提出任务。
2.幼儿领调查表回活动室。
第三篇:大班语言游戏教案《螃蟹的奇遇》及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螃蟹的奇遇》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仿编“小壁虎”的话,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动物再生的特殊本领,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游戏《螃蟹的奇遇》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动物再生的特殊本领。
2.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仿编“小壁虎”的话。
3.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重难点:
仿编“放心吧,我们都有······”。
了解动物的再生本领。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螃蟹的奇遇》 音乐《螃蟹歌》 各种具有再生能力的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问好: 和客人老师打招呼,客人老师下午好!
2.导入环节:今天除了客人老师来我们班级,还有一位小客人也来了,你听--《螃蟹歌》是谁来了?(小螃蟹)我们赶快请他出来吧!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螃蟹图片,请幼儿观察特征。
哇,这只小螃蟹可真威武呀,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这是螃蟹(字卡)。
有谁能说一说螃蟹有什么特征呢?(大螯,八条腿,硬壳······)
2.猜测螃蟹断螯原因,引出故事。
今天这只小螃蟹好像有点不太开心,为什呢?(断了一支大螯)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呀?为什么会断了一直大螯呢?(幼儿自由讲述想象)
3.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原来呀是小螃蟹被人捉住关在鱼篓里了,为了逃出去才不小心把自己的大螯给弄断了。小螃蟹非常的伤心,在河边走来走去。
你觉得失去一只大螯的小螃蟹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幼儿自由想象讲述)小螃蟹真的非常的伤心,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只小壁虎,你觉得小壁虎会对小螃蟹说些什呢?(结合壁虎尾巴再生的能力引导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小壁虎说:“放心吧,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长出新的大螯来!”那螃蟹最后能长出新的大螯吗?我们来看看--没想到过了几天之后,螃蟹真的长出了一只新的大螯,他这才高兴起来。
原来螃蟹和壁虎一样也有再生的本领。
你看螃蟹又在河边神气的爬来爬去了,突然,他看到有东西在泥地里打滚,走近一看,哎呀,原来是一条被铁锹斩成了两段的小蚯蚓。真可怜。
你觉得蚯蚓还能像螃蟹一样长出一条新的蚯蚓吗?
4.完整讲述故事,了解动物的再生。
那到底能不能长成新的蚯蚓呀,哎,这个答案就藏在《螃蟹的奇遇》这个故事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完你就知道了。(教师带动作表情完整讲述故事)好了,故事讲完了,蚯蚓能再生吗?能那他的再生本领和螃蟹,壁虎有什么不一样?原来蚯蚓的再生本领这么强,头和尾都能长出来。
那小螃蟹的再生本领是在哪里?(大螯)当小螃蟹受伤的时候小壁虎是怎样安慰它的呢?(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长出新的大螯来!)小壁虎和小螃蟹是很好的朋友,那如果小壁虎的尾巴受伤了,你觉得小螃蟹会怎么安慰它呢?
总结:小螃蟹的大螯,蚯蚓的身体,壁虎的尾巴断了之后还可以重新长出来,这些动物的特殊部位断了之后还可以再重新长出来,我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做动物的“再生”本领5.观看再生动物的图片,尝试仿编句式“别担心·····”。
除了螃蟹,蚯蚓,壁虎的个别部位可以再生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小动物也有这样的再生本领呢?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并猜猜看他们的那些身体部位可以再生并尝试仿编句式“放心吧····”)
总结: 我相信你们都已经发现了,动物的世界可真奇妙,小动物们的再生本领会在最危险的时候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保护自己顺利逃脱。
三.活动延伸
1.探究人类再生。
小动物们都有再生功能,并且各不相同,那我们人类有再生能力吗?
(头发,指甲,皮肤,胡子,眉毛 血液·····)
2.懂得关爱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那如果我们的器官,四肢失去了会不会再长出来?
(不会)所以我们的身体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我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又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客人老师们觉得你们的表现都非常的棒,现在客人老师要回去休息了,我们来和他们说再见吧!客人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多种途径让幼儿进行操作探索、交流讨论。
本次活动我们按照故事《螃蟹的奇遇》进行了创编,看看螃蟹还会遇到谁。从小动物的再生能力着手,探索什么是再生?再生的作用是什么?并从小动物的再生部位的不同,让幼儿进行猜测、操作。然后通过观看视频看看自己是否猜对,及时纠正。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备幼儿,备教法、学法,努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幼儿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扩展阅读:螃蟹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螃蟹的奇遇》及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螃蟹的奇遇》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螃蟹的奇遇》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2、知道有些动物有再生的本领。
活动准备
《螃蟹的奇遇》多媒体课件、自制大图书一本、螃蟹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螃蟹图片,提问:这只螃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只螃蟹少了一只大螯)?
2、幼儿猜测:
(1)猜猜这只螃蟹大螯断掉的原因可能会是什么?
(2)断了大螯的螃蟹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二、理解故事
1、观看多媒体FLASH(螃蟹被捉)。
(1)螃蟹的那只大螯怎么会断的(因为被人捉住关进了竹篓里,它为了脱离险境,结果失去了一只大螯)?
(2)没有了大螯的螃蟹好担心啊!它可能会遇到哪些困www.feisuxs难呢(可能会被同伴欺负;可能会不方便捕食猎物:可能会影响游泳的速度……)?
(3)如果你们是螃蟹的朋友,你们会怎么安慰它呢?
(4)教师小结:看到螃蟹这么担心,你们都会安慰它,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朋友。
2、阅读大图书(重点:螃蟹遇见壁虎和蚯蚓的情节)。
(1)重点讲述:螃蟹与壁虎的对话。
① 猜一猜,螃蟹遇见壁虎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可能说“别担心,我会照顾你的”;可能说“你有什么事情我来帮你做”;可能说“别太着急了,你的伤会好起来的”……)?
② 小结(听画外音):壁虎究竟是怎么安慰螃蟹的(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重新长出一只新的大螯来的)?
③ 提问:壁虎对螃蟹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来;自.屈;老师;教.案;(观察大图书中的画面)观察理解“云记号”里的内容:壁虎遇到青蛇的时候是怎么逃脱的(原来壁虎遇到青蛇,被青蛇咬住了尾巴,壁虎就是靠挣断尾巴的方法顺利逃脱的)?
④ 壁虎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壁虎具有再生的本领,螃蟹和壁虎一样,也有再生的本领)?
(2)幼儿分别扮演壁虎和螃蟹,表演壁虎和螃蟹的对话。
(3)继续阅读大图书(螃蟹遇见蚯蚓的情节),重点讲述:螃蟹与蚯蚓的对话:
① 哎呀!这条蚯蚓怎么了?
② 如果你是螃蟹,你会对蚯蚓说些什么?
③ 过渡:蚯蚓也有再生的本领,不过蚯蚓再生的本领和螃蟹有点不一样。
④ 蚯蚓的再生本领和螃蟹的再生本领有什么不一样?
⑤ 螃蟹听了蚯蚓的话,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⑥ 大图书里什么符号告诉大家,螃蟹对蚯蚓的话是半信半疑的?
⑦ 这个大的“云记号”里还有一个小的“云记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表示说话的蚯蚓在回忆以前的事情,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大图书上的秘密)?
(4)幼儿扮演螃蟹与蚯蚓。
① 谁愿意来扮演螃蟹和蚯蚓,说说它们之间的对话?
② 小结:一些动物虽然都有再生的本领,但是它们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三、留疑拓展还有许多动物也有再生的本领,大家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找找看,下次请你们来讲讲各自的发现。
教学反思
本活动取材来自大班学习活动动物大世界这个主题,在结合二期课改教材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我园以故事教学为特色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采用了看图片进行猜测,听录音进行描述等环节,培养幼儿对图片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对于语言的敏感性和记忆能力,通过这个故事的教学也让孩子们能够了解部分动物的再生本领。此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和分类再生与不再生动物,大胆自信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充分发挥想象,把故事的主要情节通过合理的思考有了更深了了解,孩子对于动物的再生现象也是非常感兴趣,兴致勃勃的探索着,猜测着,看书的环节让他们恍然大悟,也激发了他们探索更多动物的兴趣。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螃蟹的奇遇》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086字。
第五篇:大班语言《笨拙的螃蟹》
大班语言活动《笨拙的螃蟹》
大
(一)班 王小红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2.能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用完整的语言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
3.体验螃蟹尼尼对拥有一对笨拙的大钳子从不喜欢到感到自豪的心理过程 活动准备:
绘本ppt、故事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ppt1: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神秘又美丽的海底世界逛一逛,我们会遇到 谁呢?原来是一只大大的螃蟹。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螃蟹?请你来形容一下它吧!
——是的,这是一只善良、可爱的螃蟹,它叫尼尼,听你们刚才夸它,它听了一定很
高兴,可是它却并不这么认为,你们看它!
2.出示ppt2,它认为自己是一只笨拙的螃蟹,请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认为自己笨拙?
——原来呀,这只叫尼尼的螃蟹非常不喜欢自己的一对大钳子。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 呢?(不好看,太大了不方便)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认真倾听 1.第一部分ppt3~ppt5:
——教师讲述ppt3~ppt5故事内容。
——ppt3提问:尼尼和哪些好朋友在一起?(海龟、章鱼、水母)
——提问:尼尼和朋友们玩捉泡泡游戏时,会发生什么事让尼尼不喜欢它的大钳子呢?
——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故事情节。2.第二部分ppt6~ppt11:
——教师讲述“尼尼笨拙的钳子把泡泡扎破了!”至“海龟不得不把它挖出来!”。
——师:看来这大钳子确实让尼尼很烦恼。3.第三部分ppt12~ppt18:
——师:追逐游戏不能玩了,它们决定玩捉迷藏游戏,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仔细阅
读故事,看看这回又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自主阅读第三部分ppt12~ppt16 ——提问:玩捉迷藏游戏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积极表述)——提问:故事说到这,谁来回忆一下,刚才尼尼和好朋友们都玩了哪些游戏?为什 么又不玩了?(出示ppt17——捉泡泡、追逐游戏、捉迷藏)
——出示ppt18提问:你觉得这个时候尼尼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为什么?(伤心、生 气,因为大钳子让尼尼什么游戏都做不了)
——如果你是尼尼的朋友,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请个别幼儿安慰一下尼尼)4.第四部分ppt19~ppt26 ——教师讲述故事至“可海草却越缠越紧”(ppt19~ppt24),提问:大家都没办法了,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也来帮忙想想办法!
——(ppt24~ppt26)谁来了?尼尼想到了什么办法?尼尼这时候的心情又会怎么样? 为什么?
——师:这个好听的故事有个有趣的名字叫“笨拙的螃蟹”,你觉得“笨拙”是什么 意思呢?(不聪明、不灵巧)这只笨拙的螃蟹尼尼最后有发现自己大钳子的大用 处了吗?
——教师小结:尼尼的大钳子有时候会让尼尼很不开心,但是它的大钳子还是可以帮 助大家做很多的事情,你们帮它想一想大钳子还可以做什么事?
三、完整倾听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播放视频,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2.教师小结:就像小葫芦说得一样,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缺点,还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当别人有缺点时不应该去嘲笑,而应该
去多多鼓励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帮助他解决问题,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四、师幼共跳《螃蟹体操》,活动结束。
附故事《笨拙的螃蟹》
螃蟹尼尼住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无忧无虑的,有爱他的爸爸妈妈和朋友们,他每天都很快乐。
他遇到了很多好朋友,他们一起玩游戏,最喜欢玩的就是捉泡泡的游戏了。一天,尼尼和朋友们在玩捉泡泡的游戏,“啪”的一声,尼尼笨拙的钳子把泡泡扎破了。
他们不能玩这个游戏了,于是开始玩追逐游戏。尼尼横着身子飞快地逃跑,可有一只钳子总是碍事儿。“呼哧!”尼尼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骨碌骨碌地从坡上滚了下来。他被埋在沙子里,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海龟不得不把他挖了出来。
追逐游戏不能玩了,大家又决定玩捉迷藏,尼尼爬进一个大贝壳,然后轻轻把壳盖上。这可是个绝妙的藏身之地。可是,没想到尼尼笨拙的钳子把贝壳碰碎了。“哎呀!”他大叫起来。尼尼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果没有这对笨拙的钳子,我会藏得非常好!”
“别担心,尼尼。”水母一边说,一边把碎贝壳捡了起来,“这回我们藏,你来找。”
尼尼从一数到十后,开始找他的朋友们。他在沙子里找到了海龟;他在贝壳下找到了水母。可是,他把石堆的周围都找遍了。也没找到章鱼。
突然,他们听到求救声,原来,章鱼被海草紧紧地缠住了。
“救命!”章鱼拼命地扭来扭去,左摇右摆,海龟和水母也跑过去帮忙,可海草却越缠越紧。
尼尼想出个主意。他用钳子轻轻地把海草剪断,被剪断的小片海草随着海水飘走了。尼尼越剪越快,就像在围着海草跳舞。尼尼的钳子飞快地移动着,一会儿砍,一会儿切,一会儿撕,一会儿抛。很快,海水里到处都是打着转转的碎海草。
章鱼终于自由了。“谢谢你,聪明的螃蟹!”她欢呼起来。
尼尼高兴地挥舞起他的大钳子,他终于知道自己“笨拙的”钳子是多么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