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狐狸先生的帽子(大班语言)[5篇范文]

狐狸先生的帽子(大班语言)[5篇范文]



第一篇:狐狸先生的帽子(大班语言)

狐狸先生的帽子(大班语言)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推测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2、根据人物的表情、行为等信息推测人物的内心感受和事件发展。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教具“狐狸先生的帽子”大卡片12张,反面贴上数字自制“狐狸先生的帽子”大游戏图。

音乐:找朋友,大自然音乐:风声、好娃娃。

2、幼儿材料:“狐狸先生的帽子”游戏图背面为红色故事卡片12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操作卡片)

(活动中教师随机的.奖励幼儿)

要求:相同颜色相同数字一一对应。

二、游戏性讲述:翻卡片讲故事

(一)教师引领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顺讲述方法(1-4)

1、和教师一起喊“芝麻开门”翻开第1张卡片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卡片并提问:

(1)卡片中有谁?在什么地方?他想到哪里去?

教师要给予幼儿观察时间去思考。

(2)他的帽子怎么了?他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心理会想些什么?

2、幼儿闭上眼睛听音乐:在大自然风声中想象:帽子可能会吹到哪里?

3、和老师一起翻第二张卡片(翻卡片师生说:芝麻开门)

4、讨论:狐狸先生怎么会掉到河里?也许/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重点帮助幼儿观察袋子里的三张没有数字的卡片。

分析2号卡片和4号卡片之间的联系,推测放哪一张比较合适。

5、请幼儿讲出为什么这样放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巡视个别幼儿摆放操作卡片,有没有其它的选择,请幼儿摆放并讲出自己的理由。

6、组织幼儿把4张卡片完整讲述。

(二)第(5-8)张卡片幼儿打开后同伴间相互交流(合作性)。

教师语言提示:难点抓住看两只青蛙的表情推测心理活动和对话。

重点帮助幼儿观察袋子里的两张没有数字的卡片分析/判断/推理。

7、翻开第5、6、8张卡片邀请和老师(或爸爸、妈妈亲子)一起讲述两只青蛙发现了什么?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会说些什么?他们想做什么?心理会想些什么?后来发生什么事情?

评析(北京幼儿教育研究所课题管理办主任赵霞):

行为认知类活动强调的是通过对非语言线索来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幼儿要准确地理解所获得的信息,该教师把握住了此类活动的核心要求,和活动内容本身特点(从表情,动作判断人物心情)。从始至终教师都非常有激情,自身表情和动作也很夸张以引导幼儿进行细致地观察与判断,使孩子在兴趣中,对出现各类信息获得了比较充分的领会和理解。如果教师能够将活动节奏再放慢一些,让孩子在过程中获得更多思考机会和时间,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幼儿班语言教案——狐狸先生的帽子

语言活动《狐狸先生的帽子》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推测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2、根据人物的表情、行为等信息推测人物的内心感受和事件发展。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教具“狐狸先生的帽子”大卡片12张,反面贴上数字自制“狐狸先生的帽子”大游戏图。

音乐:找朋友,大自然音乐:风声、好娃娃。

2、幼儿材料:“狐狸先生的帽子”游戏图背面为红色故事卡片12张。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操作卡片)(活动中教师随机的奖励幼儿)要求:相同颜色相同数字一一对应。

二、游戏性讲述:翻卡片讲故事

(一)教师引领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顺讲述方法(1-4)

1、和教师一起喊“芝麻开门”翻开第1张卡片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卡片并提问:(1)卡片中有谁?在什么地方?他想到哪里去? 教师要给予幼儿观察时间去思考。

(2)他的帽子怎么了?他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心理会想些什么?

2、幼儿闭上眼睛听音乐:在大自然风声中想象:帽子可能会吹到哪里?

3、和老师一起翻第二张卡片(翻卡片师生说:芝麻开门)

4、讨论:狐狸先生怎么会掉到河里?也许/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重点帮助幼儿观察袋子里的三张没有数字的卡片。

分析2号卡片和4号卡片之间的联系,推测放哪一张比较合适。

5、请幼儿讲出为什么这样放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巡视个别幼儿摆放操作卡片,有没有其它的选择,请幼儿摆放并讲出自己的理由。

6、组织幼儿把4张卡片完整讲述。

(二)第(5-8)张卡片幼儿打开后同伴间相互交流(合作性)。

教师语言提示:难点抓住看两只青蛙的表情推测心理活动和对话。

重点帮助幼儿观察袋子里的两张没有数字的卡片分析/判断/推理。

7、翻开第5、6、8张卡片邀请和老师(或爸爸、妈妈亲子)一起讲述两只青蛙发现了什么?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会说些什么?他们想做什么?心理会想些什么?后来发生什么事情?

第三篇:狐狸先生的帽子 教案

狐狸先生的帽子(大班语言)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推测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

2、根据人物的表情、行为等信息推测人物的内心感受和事件发展。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活动准备:

1、教具“狐狸先生的帽子”大卡片12张,反面贴上数字自制“狐狸先生的帽子”大游戏图。

音乐:找朋友,大自然音乐:风声、好娃娃。

2、幼儿材料:“狐狸先生的帽子”游戏图背面为红色故事卡片12张。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操作卡片)(活动中教师随机的奖励幼儿)要求:相同颜色相同数字一一对应。

二、游戏性讲述:翻卡片讲故事

(一)教师引领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顺讲述方法(1-4)

1、和教师一起喊“芝麻开门”翻开第1张卡片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卡片并提问:(1)卡片中有谁?在什么地方?他想到哪里去? 教师要给予幼儿观察时间去思考。

(2)他的帽子怎么了?他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心理会想些什么?

2、幼儿闭上眼睛听音乐:在大自然风声中想象:帽子可能会吹到哪里?

3、和老师一起翻第二张卡片(翻卡片师生说:芝麻开门)

4、讨论:狐狸先生怎么会掉到河里?也许/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重点帮助幼儿观察袋子里的三张没有数字的卡片。

分析2号卡片和4号卡片之间的联系,推测放哪一张比较合适。

5、请幼儿讲出为什么这样放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巡视个别幼儿摆放操作卡片,有没有其它的选择,请幼儿摆放并讲出自己的文档仅供参考

理由。

6、组织幼儿把4张卡片完整讲述。

(二)第(5-8)张卡片幼儿打开后同伴间相互交流(合作性)。教师语言提示:难点抓住看两只青蛙的表情推测心理活动和对话。重点帮助幼儿观察袋子里的两张没有数字的卡片分析/判断/推理。

7、翻开第5、6、8张卡片邀请和老师(或爸爸、妈妈亲子)一起讲述两只青蛙发现了什么?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会说些什么?他们想做什么?心理会想些什么?后来发生什么事情?

评析(北京幼儿教育研究所 课题管理办主任 赵霞): 行为认知类活动强调的是通过对非语言线索来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幼儿要准确地理解所获得的信息,该教师把握住了此类活动的核心要求,和活动内容本身特点(从表情,动作判断人物心情)。从始至终教师都非常有激情,自身表情和动作也很夸张以引导幼儿进行细致地观察与判断,使孩子在兴趣中,对出现各类信息获得了比较充分的领会和理解。如果教师能够将活动节奏再放慢一些,让孩子在过程中获得更多思考机会和时间,效果会更好。

《风中之叶》(语言)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文字想象叶子随风飘荡的画面。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2、学习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有趣的描述。

3、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创编儿歌《落叶飘》。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活动室内布置有小河、草地、马路。

2、材料准备:人手一张不同形状的树叶。

3、事先教唱歌曲《小树叶》。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捡落叶”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树妈妈的小宝贝,你们猜猜是谁? 幼:是小树叶。

(2)师:一阵风吹过来,小树叶吹走了,赶紧去捡起来吧。幼儿每人捡一片自己喜欢的落叶。

(3)请幼儿描述一下自己的落叶长得什么样?并用形体动作表现出叶子的造型。(长长的、宽宽的、尖尖的、圆圆的、破一个洞的------)

2、游戏:“风中之叶”

(1)幼儿围坐在“草地”边上,边听教师的提示,边用形体进行表演。师:叶子被微风吹得轻轻动了几下(幼儿做相应的动作)。风越来越大,叶子也飘动得更厉害(幼儿改变动作)。终于叶子被风吹落下来,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幼儿再次改变动作)。风轻轻吹过,叶子的脚被风轻轻吹起,稍稍一动,有不动了(幼儿进行表达)。然后,一阵大风,叶子被吹得滚来滚去,飞扬起来,最后,缓缓地落到地上(幼儿进行表演)。

(2)幼儿听音乐,以乐曲代表风,请“叶子”(幼儿)随着乐曲“飘离树枝”,到处“飘荡”,乐曲快就飘得快,乐曲慢就飘得慢,乐曲停叶子也挺下。

3、游戏:“树叶找家”

(1)请幼儿描述自己飘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并用形体语言进行表达。(2)集体边玩游戏边进行儿歌创编,说出树叶飘到了哪里,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

4、游戏:“叶子宝宝与树妈妈”

师: 这么多的叶子离开了树妈妈,树妈妈好担心哦,让我们用歌声来安慰树妈妈,好吗。

幼:全体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树叶》。结束。四.活动反思:

整堂课,都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中进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把枯燥的教学过程穿插在游戏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幼儿感到轻松而愉悦.让他们玩的天性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与表演能力.把在空中飞舞的叶子表现的淋漓尽致.文档仅供参考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详案《狐狸先生的帽子》及教学反思

《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详案《狐狸先生的帽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详案《狐狸先生的帽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推测合理的故事情节。

2、能大胆表述,发挥想象力。

3、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2、物质准备:

(1)教具:课件、魔法棒、狐狸面具、帽子等。

(2)学具:幼儿故事游戏图、故事卡片、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以故事情景开头,引出狐狸先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老师带上狐狸面具,穿上西装,戴上帽子,拿着雨伞高高兴兴的出场,配上音乐《美国误会漫步》)。以闯关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今天我要去参加森林舞会,在路上会遇到三个难关,如果你们能帮助我连闯三关,就会获得森林舞会头饰一个,和我一起参加舞会!)

二、闯第一关:引导幼儿推测第一组图片空白处的内容

1、提问:到底狐狸先生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呢?想知道吗?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狐狸先生到底发生了什么意外……

2、使用课件播放图片1。

提问:狐狸先生在什么地方?它的帽子在怎么了?它是怎样的表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表情?

幼儿回应:非常仔细地观察课件,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狐狸先生着急的表情。对狐狸为什么会有着急的表情充满了好奇,并能大胆猜想。

1、播放课件中风的声音。

幼儿闭上眼睛倾听风的声音,想像狐狸先生的帽子可能会被风吹到哪里?

幼儿回应:风声使他们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能大胆想象,并急切的想要说出自己的猜想。

2、播放课件中图片2。

提问:狐狸先生的帽子被风吹到了哪里?它的喊什么?它的表情怎样?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表情?

幼儿回应:带着自己的猜想,情不自禁地仔细观察图片,并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们因为自己的成功推理而欢喜。

3、播放课件中图片4。

提问:看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狐狸先生怎么了?

讨论:它为什么会到河里?(不请幼儿回答,为下一个环节的回答埋下伏笔)

4、出示第一组图片中编号为1、2、4的图片。

师:(以小熊拍了照片的情节引出)小熊把狐狸先生的意外事情拍成了照片,并按事情的先后把顺序排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照片。咦!这个粗心的小熊呀,中间怎么漏掉了一张呢?

幼儿猜想:这张漏掉的照片上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

幼儿从“?”图片中选择图片,并说出理由。

幼儿回应:有了前面的铺垫,他们都能正确的选择“?”处的卡片。

播放课件,揭晓“?”处答案,验证幼儿的猜想结果。

宣布闯关成功,播放课件中第一张胜利笑脸娃娃。

三、闯第二关、第三关:幼儿自己尝试推测第二组、第三组图片空白处的内容

1、提问:狐狸先生自己把帽子从河里捡起来了吗?接下来又有谁出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儿回应:开放性的提问,为幼儿思考、想像留足了空间。幼儿与同伴主动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第二关的题目)。

2、幼儿操作学具,观察讲述,尝试理解画面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仔细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幅图一幅图的看。两只青蛙看见了什么?它们的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猜想一下它们可能会想些、说些、做些什么?

幼儿回应:能按照观察要点进行观察、讲述,并在观察和并讲述中理解画面的内容。

3、幼儿为第二组图片中的“?”处选择恰当的图片。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说一说自己的选择,说出理由,其他幼儿验证自己的结果。

4、教师宣布第二关闯关成功,播放第二个胜利笑脸娃娃。

5、第三关!观察第三组图片并请幼儿观察、操作。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说一说自己的选择理由,其他幼儿验证自己的结果。宣布第三关闯关成功!播放胜利笑脸娃娃!

四、结束活动

飞出魔法棒,请幼儿闭眼,施法为幼儿准备动物头饰。请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和狐狸先生一起去参加森林舞会!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能够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是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让孩子模仿难过的表情时,我对孩子说了句真棒,其实我的原意是指:这个孩子模仿的真棒,但是没有说完整,造成了歧义;另外,在本次的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还可以,但是想象力却欠缺一点,因此下阶段,我将着重加强孩子创造力的培养。

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详案《狐狸先生的帽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204字。

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教案《快乐小猪》》:中班语言教案《快乐小猪》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讲述小猪变形的有趣经历,了解故事中小猪通过模仿改变自己的多种尝试,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快乐小猪》教案吧。

《中班教案《蓝汽车》含反思》:中班教案《蓝汽车》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故事创设的情景中,探索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故事中的句式大胆地续编故事,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感知多彩世界的美丽,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蓝汽车》含反思教案吧。

第五篇:大班语言《一半先生》

大班语言《一半先生》

活动目标:

1、学习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含义,感受故事的诙谐和幽默。

2、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大胆猜测并进行表述。

3、教育幼儿做事情不能虎头蛇尾,要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含义。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和实物,尝试归纳说出共同点。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奇怪的图片,请你们仔细的观察,看看图片上的东西跟平时你看到的东西哪里不一样?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这些东西都是只有一半的,没有整体。

二、展开

师:有一个人的名字就叫一半先生,他为什么会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他的故事吧。

1、分段看图讲述故事,初步尝试学说故事中对话。

(1)讲述故事第一部分至“树苗就晒死了”。

提问:一半先生去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树苗为什么死掉了?

小结:一半先生太粗心大意啦,种树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假如像他这样种树,那得种到何年何月才能看见树苗长大呀。

(2)观察PPT2

提问:这回他又干什么去了?你认为庄稼能长出来吗?为什么?

小结:看来种庄稼也是一件不能马虎的事情,像一半先生这样是永远都种不出庄稼来的。

(3)观察PPT3

提问:这是哪里?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房子?一半先生住的舒服吗?房子盖一半会怎样?

小结:真是一个粗心的家伙,做事情这么三心二意,真希望他的家人不要和他一样,做事做一半……

师:说到一半先生的太太,她就来了,你猜他的太太应该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4)讲述故事至“让我怎么穿呀”

提问:一半先生的太太叫什么?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她做了哪些事?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小结:哎呀,真是太不可思议啦,居然会有这么粗心的两个人,还成了一家人,真不知道照这样子下去,他们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2、播放录音,完整欣赏故事,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究竟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完整的听一次。

提问:他们俩怎么了,为什么吵架?

他们想出办法了吗?为什么?

喜欢这个故事吗?能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在生活中,如果把事情只做一半,会怎么样?

3、加深理解,迁移体验。

请幼儿讨论:你想怎样帮助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

指导语:应该去帮他们做事呢,还是帮助他们明白道理,自己把事情做完整呢?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如果是你去做事,你会怎样做?

小结: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持之以恒,有始有终,这样才会成功。

三、结束。

1、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并编出故事的结尾,活动自然结束。

指导语:听了小朋友的话,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现在的生活又是怎样了呢?让我们试着说说看。

2、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将自己未完成的事情做完整。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