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探析论文
摘要:园林建设的发展,推动了园林设计的研究探讨。色彩是表现视觉效果和情感的重要元素,在园林设计中对色彩进行合理把握,对于整体设计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就色彩的具体运用进行了阐述研究,希望可以对业界人士起到一定参考帮助。
关键词:园林设计;色彩;意义作用;具体运用
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物质以外的精神享受有了更高的追求。园林建设就是改善城市绿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工程,在其设计阶段,就一定要综合考量各方利益,做好设计。色彩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园林设计中也需加强对色彩的考量,使其在园林中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给人民群众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感受。
一、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作用
颜色是自然界的一大特征,有了颜色,才有了美丽。颜色可以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类,对于有彩色系而言,色相、纯度和明度是三大基本要素,也可以被称之为三大属性,这和其最终的表现效果具有密切的关联,也是园林设计当中所需着重考量的设计要点。无彩色系是指白、黑、灰这三种基本颜色,其只具备明度,不具备色相和纯度。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明度越低。有彩色系是指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都属于有彩色系。在园林设计中,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可以在园林效果表达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可以使园林设计表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特征。比如,通过冷色系的颜色,可以给人冰冷、凛冽的感觉。采用暖色系的颜色,则可以给人温暖、和谐的感觉。虽然冷暖色系在情感表现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是两个相反的方面,但是在某些具体的场景之中,对其合理利用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设计者而言,需要对色彩的内涵表现以及实际作用形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在园林设计中将其合理巧妙的融入进去,以营造最优化的园林氛围,打破单调乏味的园林设计,创造出丰富且富有层次的艺术空间。
二、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巧用暖色系色彩
暖色系色彩种类繁多,特征明显,在园林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对暖色系色彩的运用。从暖色系色彩的构成上来看,其可以分为人工色彩和自然色彩两个大类。人工色彩是指通过人类施工活动或得到的色彩效果,如广场、花坛、门厅、亭台等等,这些建筑物的颜色是依靠人类活动形成的,因此成为人工色彩。自然色彩是指大自然与生俱来的色彩,比如草地的绿色、花朵的五彩颜色、树木的各种颜色等等。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对于暖色系设计的运用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在人工色彩方面,需要考虑到平面构成的设计理念,从点、线、面这三个基本点出发对色彩进行排列组合。同时,还需考虑到不同对象的特征,运用合理的颜色。例如路灯的颜色,其在园林设计中属于点构成,而在不同的区域,其所对应的园林表现又不一样。因此,草地中的路灯就可以采用比较鲜明的颜色,乔木区域的路灯则可以采取深暗的颜色。而在路口地面铺装、门厅等位置,则可以使用适宜大众心理的暖色系,给其营造舒适的感觉,如浅黄色、嫩绿色、大红色等等。对于自然色彩的运用,则主要是依靠花卉类植物和彩叶植物进行,将其合理分布在园区中,从而营造一种整体效果。
2、活用冷色系色彩
冷色系色彩从颜色从颜色感官上来说会让人产生寒冷的感觉,比如灰白、青色等。冷色系色彩给人在感官上造成一种远距离的感觉,因此在一些小空间之中,就可以对冷色系色彩进行巧妙利用,以实现空间在视觉效果上的扩大。比如对于一些小角落,可以对其地面、墙面铺装运用青色等冷色系色彩,使其产生深远感。另外,冷色系色彩还会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因此在某些特殊建筑物的设计上可以考虑使用冷色系色彩。比如在园林中要设计一个纪念碑,设计可以采用灰白系颜色,使其体现出庄重之感。
3、综合运用各类色彩
除了分开使用冷暖色系的颜色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综合利用。比如,对比色系的运用。对比色是指效果相反的两类色彩的运用,如黑和白、白和红、红与青、黄与蓝等。通过对比是相应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增强设计效果。此外还可以对同类色进行综合使用。在平面构成上有一个渐变构成的理念,其是指依照一定的规律实现逐渐变化。因此在色彩设计上,就可以对同一类色彩进行渐变构成,从而体现出特殊的效果。如将蓝色系的色彩进行渐变使用,从浅蓝色渐变到墨蓝色。通过这种渐变,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感和递进性,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
三、结束语
在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对色彩进行合理的利用,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感觉。设计者应当从暖色系色彩和冷色系色彩两个方面出发考量,同时还需加强色彩的综合设计,使园林设计达到最佳的色彩表现。
参考文献
[1]冯建涛,刘强,王洪俊.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6,01:75-76+139.[2]万奕.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16,01:109+111.[3]王晓博.园林绿化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5,02:153-154.
第二篇: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设计探讨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运用会在视觉和心理上给人不同的感受。将色彩美学理论知识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但能提高风景园林的设计水平,还能创造出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因此,风景园林景观色彩的设计还要以色彩美学为基础,灵活运用色彩对比及其调和规律,从而打造出和谐、优美的风景园林色彩景观。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色彩;设计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设计者还要考虑到色彩的运用,因为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将色彩美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不但能使风景园林的作品内容更丰富,园林设计更优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需求。
一、色彩美学理论的基本概述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一直都比较高,而如何选择适合风景园林设计的色彩,也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虽然风景园林可以在视觉上带给人们愉悦感,但由于一些风景园林设计者缺乏科学的色彩美学理论知识,因而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忽略了色彩的运用,从而影响了风景园林的整体视觉美观性。而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及其应用规律的学科,它以光学为基础,涉及到心理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和美学等学科。
二、风景园林设计的色彩及其分类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主要分为三种,具体包括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
(一)自然色
风景园林中的自然色主要有石材、水、天空、土地和植物色彩等,自然色又被分为生物色彩和非生物色彩两种。
1.生物色彩:生物色彩主要就是园林中的植物色彩,植物色彩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2.非生物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如天空、山石这样的生物色彩做背景外,天空中的云朵或是朝霞等也是构成风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
(二)半自然色
半自然色是指经过人工加工但自然物质本身性质没有发生改变的色彩,例如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木材和石材等颜色。
(三)人工色
人工色顾名思义就是经过人工加工后自然物质呈现出的颜色。比如,人工建筑的各种景物颜色,或者建筑物用的瓷砖和玻璃等的颜色。
三、不同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构成风景园林的色彩元素比较多,而且风景园林中的色彩元素又会受到社会和历史文化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防止风景园林在色彩设计中出现形式单一,或是杂乱无章的情况,人们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色彩设计的问题进行认真考虑。
(一)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以色彩美学原理为基础
风景园林中各个景观之间的色彩搭配,要以确保各个色彩之间的协调性和色彩本身的多样性为主,另外,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还要遵循尺度和比例、变化与统一、均衡和稳定的美学原则,因此,风景园林色彩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上还要保持统一,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来获得心理上的体验。另外,运用科学化的艺术手法对风景园林的色彩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色彩艺术,还能使园林景观中的各种色彩达成统一和谐。各种园林景观的色彩搭配要有呼应,以便在空间上使园林的景观实现协调统一的效果。但如果不遵循色彩美学的规律将各种色彩随意搭配在一起,整体上会给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园林景观的设计自然也毫无美感。相反,如果使用的色彩单一,没有任何色彩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刻板。所以,在风景园林色彩设计中,还要按照色彩美学的基本原理,对各种色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打造出视觉上令人感到舒适且充满美感的风景园林景观。
(二)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风景园林的色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的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影响。色彩既能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比如绿色象征着希望,能带给人安宁,从而给人带来精神慰藉。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而蓝色则意味着忧郁,黑色给人一种压抑、沉重之感。所以,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该以人为服务主体,在进行色彩选择时要以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审美情趣位基础。
(三)充分利用植物的季节变化进行色彩设计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而植物的颜色和形态等,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改变,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色彩设计时,还要充分利用园林中植物的独特的观赏性,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布局,从而创造出多样化的园林艺术景观。
(四)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
在同一个园林中,也存在不同功能的环境,因而在色彩设计上还要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在搭配园林中的景观色彩时,要与园林的空间结构相统一,同时又要凸显园林所要表达的主题风格。另外,突出园林色彩设计上的地方特色,不但能使其和其他园林景观设计有所区分,还能使之成为具有持久特色景观的设计。
四、结语
风景园林中最常见的元素就是色彩,色彩的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而在风景园林色彩设计中,还要依照色彩美学原理进行色彩选择,不但能更合理的运用各种色彩,还能创造出统一、协调且具有美感的园林景观,从而满足人们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郭丽娜.光影与景观建筑设计[J].现代园艺,2011(13)
[2]赵湘伟.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光环境意向[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5).[3]汪丽君,刘兰.光影诗篇——墨西哥建筑艺术中的地域智慧与启迪[J].新建筑,2011(1).[4]李文,陈丽媛.光影在苏州园林空间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11(1).[5]刘通,王向荣.非线性参数化风景园林设计的低技策略探索以“心灵的花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3(1).
第三篇:色彩中园林设计的应用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可,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不仅需要遵循和谐统一、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在植物类、建筑类、铺装类、水体类、山石类、小品类等各种类型的园林设计中也应当注意其得有的特性,为园林景观增彩添色。
关键词:色彩;园林设计;应用策略
协调的事物孕育着美,景观中的色彩选择也遵循一样的规律。某种单个色彩可以带给人们很的主观体验,或是单个的色彩的艺术性高,但他们必须与景观所处的整体外部环境相协调与搭配,最终才可以呈现出满意的影响,这样的色彩才是成功的,具有美学意义的。所以园林设计中对于色彩的选择与设计必不是过多地追求炫目与数量,反而那些有特定数量的色彩,由于他们的效果或是风格与园林整体环境搭配效果明显,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整体,提升了园林与景观的艺术效果。
1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和谐统一:园林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技能,将色彩或进行调和,或进行对比突出,要保证不同的景观要素在风格、色彩选用与整体环境相搭配,但并不能仅为突出搭配,导致局部颜色过于单调。实际的过程中,色彩之间的对比往往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吸引人们的注意,但过于明显的色彩对比往往来降低整体景观的和谐效果,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和。并且,色彩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并不能只关注对比或是与整体环境的调和,还要将地域特色融入其中,这样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特色,也贴合了群众的审美需求。
(2)以人为本:对于园林景观的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有些特殊设计的景观并没有考虑群众的审美需求,不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但是有些园林设计却深受游客的喜爱,增加了人流量,这样的强烈差异的背后就是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并没有将大众的审美需求、当地的地域特色等因素纳入到自身的设计过程中,没有迎合老百姓的心理老百姓。因此,园林设计人员应当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因,将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
2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色彩在植物类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由于地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会影响到植物的色彩,所以设计人员应当了解当地的气候与季节变化特点,对于植物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征一。所以因地制宜的选择与搭配可以增加对于植物的观赏性,也是也合理地运用了植物在不同季节与气候下色彩变化的特点,最终与整个的景观设计相协调。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当考虑它的主导颜色,比如它开花持续时间,它的形状变化,比如对于那些单植株大型乔木,如果它的花朵本身具备良好的观赏效果,可以选择一些体型较小的灌木来搭配,突出空间的对比。
(2)色彩在建筑类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建筑中的色彩直接表达的是设计者的情感,建筑中的色彩直接影响着审美体验。我国很多地区的建筑都强烈体现着当地的地方色彩,比如,我国的南方园林,普通是以冷色系为主,并且运用黑瓦粉黛要素,这样一方面突出了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同时也与自然环境完美契合,再比如,我国佛教历史悠远,寺庙数量较多,寺庙受到当地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作用,通常红白相结合,突出一种威严与神圣的文化。
(3)色彩在铺装类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色彩一直是园林辅装设计中的重要方面,合理的色彩搭配会对人们产生正面的审美体验,比如通过表情的运用,可以使园林的设计更显独特。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铺装的地理特点,比如喧嚣的大街,就可以采用一些兴奋色来增加效果,对于一些风景名胜,则可以选用一些沉静的色彩来突出自然的秀美风光,这样的色彩搭配往往可以营造不出的审美效果。所以,根据地理特点的不同选用合适的铺装色调是十分有必要的。铺装常用在园区或是一些公共场所,如广场等地的设计中,这其中的代表就是花街铺地,使用黑瓦与碎砖进行铺设。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图样的设计十分流行,来迎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4)色彩在水体类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自然因素可以影响水体呈现的色彩,对于不同面积和尝试的水体万为如此。不同环境内的水景灯光色彩可以营造出不同的颜色效果,常见的是在水底使用白炽灯进行照明,可以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水下颜色如果为黄色和蓝色,可以有效地突出红色,同时使用过滤器也可以营造出一定的效果。另外,将植物因素考虑在整体的水景设计中,突出主题。大多数的情况下,不太使用植物来参与到设计中来,但较少的水景植物,往往丰富了水景的表现方式,营造较好的审美效果。
(5)色彩在山石类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我国南方的园林中常见一些山石,这样的设计主要与整个的主题相关,比如在风景秀丽的湖边,将光滑圆润石头置于其中,可以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气氛。如在假山上做出一些石洞的设计,可以营造成空灵的感觉。所以,应用山石进行设计是,应当考虑它是否与其它景物相搭配,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6)色彩在小品类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小品的设计往往在园林中起到的是装饰、点缀等辅助用,它们可以向游客提供照明或休息的场所。轻巧的设计运用到一定的空间可以带给我们舒适的体验。园区中小品的设计,增加了整体园林的艺术气氛,还可以带来平静的心境。所以,小品的设计往往对细节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突出园林设计的主题,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感。比如园区中一些供人们休息的小品,它们主要是一些桌子、椅子等,针对园区不同的地理特征,进行恰当的搭配,为人们营造出十分温馨的感觉,同时常采用暖色调,不要使用红或㎜的色调,以免给人带来负面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冯驷斐.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7(12).[2]赵芳丽.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6(01).[3]冯建涛,刘强,王洪俊.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6(01).
第四篇: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色彩运用论文
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色彩理论基础,园林植物不同观赏部位的色彩设计应用,植物色彩设计的季节性应用,植物景观色彩的作用这4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植物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植物色彩;园林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1色彩理论基础
1.1色相(Hue)
简写H,是指色彩的不同种类,通俗来讲,就是指一种色彩的基本相貌,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从光谱组成的角度来说,色相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色彩的强弱明暗与色相并无任何必然联系,只是单纯区分不同色彩相貌上的差异。理论上来说,色相的种类繁多,但人眼所能识别的只有160个左右。
1.2明度(Value)
简写V,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更准确地说,是指色光的明暗程度。色彩的反射率越高,明度就越高;反之,色彩反射率越低,明度就越低。通俗的理解,就是色彩中含白色成分越高,明度越高;黑色成分越高,明度就越低,从黑到白之间可以有无限多的明度色阶,人眼可识别的明度层次可达200个左右。在所有的色彩中,黄色明度最高,蓝色明度最低。
1.3纯度(Chroma)
简写C,也可以称为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也称作色彩的饱和度,也可以说是灰度。具体来说,是表明色彩中含有白或黑成分的多少。当色彩中完全不含有任何白或黑的成分便可称为“纯色”;如含有越多白或黑的成分,它的彩度亦会逐步下降。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当色彩中只含有黑和白的成分时我们便称其为无彩色,无彩色不带任何色彩倾向,纯度为0。在纯度色谱中,接近纯色的色叫高纯度色,接近灰色的色叫低纯度色,处于中间状态的叫中纯度色。
2园林植物不同观赏部位的色彩设计应用
2.1叶色的运用
合理的运用色叶植物进行设计配置,可以使植物色彩景观的生动感增强,使景观变化无穷。人们对绿色的叶片已经感到稀松平常,甚至产生视觉疲劳,这时彩色的叶片就会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新鲜感。色叶植物一般可分为3类,分别是春色叶植物、秋色叶植物及常色叶植物。春色叶植物一般是指在春季新长出的嫩叶具有不同颜色的植物,如五角枫等;秋色叶植物是指秋季初霜后,叶色发生明显变化,如白桦、黄栌等;常色叶植物则是指一些常年叶色与众不同的植物,如紫叶李、金叶榆等。不同的植物叶片色彩传达着不同的景观视觉效果,植物叶色在丰富园林景观,展现园林个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彩叶树木具有色彩鲜艳、易培植、观赏期长等特点,并能弥补常绿植物的单一。
2.2花色的运用
花色是植物色彩景观中最富有变化的,也是最能吸引人们视线的。花卉的颜色繁多,甚至有各种图案以及斑色杂色品种,加之花期的不同、以及组合搭配的不同,合理搭配应用花卉色彩能使园林在一年四季都能绚丽多彩、美不胜收。因此,巧妙地配置花卉植物,使植物色彩景观缤纷且和谐,是美化园林效果的关键举措,同时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3果色的运用
果色应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色彩,让人们不乏视觉疲劳感,增加景观的观赏性。果实的颜色与植物叶色息息相关,叶色浅,则果实色浅;反之叶色深,则果实色深。在植物果色配置时,紫色观果植物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如紫珠和一些观赏辣椒品种,不需要任何异色植物搭配就已拥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红色观果植物宜以绿色植物作陪衬。
3植物色彩设计的季节性应用
3.1春景的设计
春天是新生的季节,鲜嫩清新的色彩令人陶醉。在设计时,为了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在植物色彩的选择上应该多选择一些给人感觉欢快、有活力、喜悦的色彩,如嫩黄、洁白、淡绿、粉红等。春天植物的主色调是嫩绿色、黄色、红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等。一年初始,大部分春季开花的植物都是黄色和粉白色花,是早春的主色调,黄色系如连翅属和小檗属等植物,一些郁金香早春也开黄花,粉白色系则大多数属于蔷薇科,如榆叶梅、樱花等,也有少部分冷色系花卉,如紫色系的丁香等。而我国北方地区早春开花的植物很少,可以多运用春色叶树种来丰富早春的色彩。如大量的白桦和杨树、柳树的柔荑花序布满枝头,多数为白色或黄棕色,柳树则为灰色、银色或者绿色,也有黄色。新生的树叶和盛放的花朵展现出与老叶和枝干不同的色彩,形成对比,更能够突显出春的意境。
3.2夏景的设计
夏季是一个炎热的季节,酷暑一词便由此而来,人在这个季节容易感到焦躁不安,因此,在植物颜色的搭配上需要以冷色系植物为主,在远景的景观设计中多使用繁茂的绿色系植物,给人以清爽、舒心的感觉,适当点缀一点蓝紫色系植物,包括三色堇、飞燕草、矮牵牛等让人心旷神怡。
3.3秋景的设计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植物色彩的选择搭配也应突出收获这一主题。色彩以叶色和果色为主,叶色则以白桦、黄栌及一些槭树科植物为主,满山层林尽染,大地一片金黄,满地都是金色的落叶,飘落四方;果色也应以暖色系的红色、桔色、黄色等为主,凸显秋日的收获和希望,给秋季景观增添了浪漫的氛围。
3.4冬景的设计
冬季是休养生息的季节,植物失去了鲜艳的色彩,等待第2年的春暖花开。因此,植物色彩就会显得比较单一,常绿植物和观干植物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多常绿植物的叶色都是比较深的绿色,就成为了冬季的基础色调。除此之外,许多的落叶植物此时都露出了它们枝干的颜色,如白色的白桦、红色的红瑞木等。常绿植物和观干植物的色彩搭配造就了冬季独特的植物色彩景观。
4植物景观色彩的作用
4.1用于表现季相、时序景观
与建筑、水体、铺装等其它景观要素不同的是,园林植物有着其特有的属性,即季相变化,因此,通过植物色彩来体现景观的季相变化和特点,是非常恰当合适的。早春枝柔叶嫩、鹅黄嫩绿,仲春百花竞放,七里飘香;仲夏枝繁叶茂,片片浓荫;深秋满目硕果,丹枫金黄;寒冬银装素裹,松翠梅红,四季不一的色彩,给常年不变的山水、建筑增添了勃勃生机。合理利用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色彩特性,做好组合搭配,形成独特的时序景观,能良好地突出园林中季相景观的特色。
4.2用于调整园林空间结构与环境气氛的营造
园林空间通常由山、水、建筑、植物等诸多因素,构成大小不同环境气氛风格迥异的空间,而空间类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的体量、姿态、色彩等,而且色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用大色块、高纯度、对比色处理植物色彩景观,营造开敞的广场、疏林草坪等来烘托明快、开阔的环境气氛;用小色块、低纯度、类似色处理植物色彩景观营造深林谷间、山间小路等闭合空间来表现幽深、宁静的山林野趣;山地造景,常以松柏为主,突出大气磅礴的气势,用白桦、黄栌和槭树类等色叶树衬托,辅以花色纯度高,花多大气的花灌木,达到层林尽染,大美山川的效果;水边造景,用低纯度低明度的花卉,结合体型轻柔的植物,体现水景的柔美、静谧。
4.3用于表达园林意境
意境美是中国园林的精髓,自古至今,我国园林都以植物造景寓意来表达意境,寄情于景、触景生情。而植物色彩景观是表达意境的最好表现方式之一,如独树一帜的苏州古典园林中就经常运用植物色彩来表现意境。苏州古典园林大多以黑瓦为顶、白墙为屏、红木为柱,然而园林中的植物种类却非常之多,植物色彩的组合搭配也不尽相同,不同的纯度给人感觉也不尽相同,比如,蕉叶给人以刚劲凌厉之感;柳叶给人虚无飘渺之感;荷叶给人以圆润舒展之感等。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植物犹如挥毫泼墨时的不同用笔,虚实相交、分层而置,加之不同的配置组合巧妙布局,城市园林景观变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意境无限的彩墨画。
5结语
园林植物色彩设计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设计者应合理应用色彩学的理论基础和色彩搭配规律,并遵循色彩设计原则,应用好植物色彩景观,增加园林景观视觉上的冲击,使园林景观更富美感。
参考文献
1侯珍珍,于晓莹.植物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4(8)
2毛景林.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色彩应用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09(11)
3哈斯高娃.色彩在园林植物景观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5(3)
第五篇:园林设计植物运用的论文
1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原则
1.1生态原则在园林设计中,园林的生态性主要通过植物表现,植物是园林设计中具有生命价值的物种,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地被植物也不例外。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了生态原则的要求。地被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园林的绿色,起到防尘杀菌的作用,能够净化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在树种选择时一般都会选择乡土树种,增强其适应性,避免造成二次破坏。1.2目的性原则在园林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对地被植物进行配置选择。地被植物的应用,要结合配置空间的环境状况以及功能要求,对空间环境有衬托和突出的作用,同时在配置过程中要融入设计者的感情,根据空间环境的不同属性进行地被植物的搭配,使园林设计富有感情和美感。1.3美学原则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美的享受也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地被植物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美学享受。地被植物的美感也是通过形态、颜色和质感进行传达,由于地被植物的植株比较矮小,因此通常其美学价值都是通过群植表现出来。地被植物在一年四季中处于不同的生长状态,因此其美学价值还会通过动态变化表现出来[2]。
2地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能够覆盖地表在园林设计中,有些地方如大树的树坛内、林地的阴湿处等,需要矮小植被覆盖,同时对于其习性有喜阴的要求,因此,地被植物在其中就发挥了重大作用,例如玉簪、常青藤、长春蔓、玉竹、八仙花等都可以应用其中,能够对林下地表进行覆盖,同时还能够展现地被植物自身的美感,既美化了地表,又绿化了环境。2.2能够稳固土地表层地被植物最基本的园林设计应用就是稳固土表,尤其是在坡地的应用,许多地被植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景天、垂盆草、常春藤等,都是很好地应用于稳固坡地土地表层的地被植物,能够根据不同坡地的需求,进行地被植物形态、颜色上的选择和搭配,无需过多地修饰,生长力旺盛,能够均匀地覆盖在坡地上,既美化了坡地环境,又起到了固土的效果。2.3能够对空间边界进行区分在园林的空间划分设计中,应用地被植物能够对界限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避免了分界线没有美感、生硬的现象,边界被地被植物覆盖,能够将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进行良好的界定,许多地被植物常年生长,开花季节较长,能够起到很好的修饰效果。地被植物应用于空间边界区分,不仅使空间的轮廓、区域界定更加清晰,还能够满足视觉效果。2.4提升美感,吸引注意相比草坪而言,地被植物的色彩更加绚丽,不仅包括绿色矮株植物,还包括不同花期的花被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利用地被植物的色彩、形态和质感搭配,将地被植物连成整体,对空间进行烘托和渲染,吸引注意力。
3结语
园林设计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丰富园林设计的内涵,地被植物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就是重要的尝试。地被植物的广泛应用,需要设计者明确地被植物的搭配原则,生长习性以及空间环境需要,切实地将地被植物与园林设计的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同时加强园林设计的美学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