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研究论文(合集五篇)

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研究论文(合集五篇)



第一篇: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研究论文范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的美术基础

(一)民间编结工艺概述

编结艺术是民间美术历经漫长岁月而沉淀下来的精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对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从编结的理论知识切入,再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追溯编结艺术的起源,可以到文字发明之前。原始人类用树叶串起来包住身体当衣服,这种方法就是最早的一种编结。上古时代,淮河流域有个部落首领叫太睐。在他的领导下发明了结绳记事。当简单的刻记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愿望的时候,部落人民总结经验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正如东汉郑玄的《周易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而绳。事小,小结其绳。意思是如果记录的是大事情,就在绳上打大结。相反就打小结。经过几千年的日转星移,结绳记事的实用功能逐渐淡化。而艺术欣赏、审美与装饰功能日益增强。如今编结艺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装饰、服饰搭配、传情信物、个性表达都有中国编结的元素体现。

(二)多材质的编结艺术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编织材料,主要分为:竹编、棕编、藤编、绳编。由于编结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年龄不超过16岁,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对材料的熟悉性,另一方面考虑学生有限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几类学生熟悉的编结种类进行介绍,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国竹编工艺遍布全国各地,以四川、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最为有名。人们将竹子经过多道繁琐程序进行加工,最终制成精美实用的工艺品。棕编是以棕榈树的树叶为原材料编制的工艺品。棕编物古来有之,古时人们穿上棕编的蓑衣避雨并驱走猛兽。如今棕编升华为民间艺术的一种,我们在街上看见的编织的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都是棕编的工艺品。柳编是我国流传广泛的手工艺品。柳编原材料的来源特别广泛,因品种不同被分为盛物类编织工艺、编织组装工艺、经纬编工艺。绳编是我们生活接触最多的一种编织物。绳编采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绳子进行编结,用不同的编织方法编织出不同种类的中国结。

(三)由远古走向近代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编结也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现代艺术大潮中的一员。现代许多纤维艺术是由传统手工编织发展而来,它已经从最原始、最简单的实用功能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纤维艺术以及一些“软”雕塑。编结在当今欧美、日本、俄罗斯等地都深受欢迎。1962年,第一届洛桑双年展成功举办,这确立了现代手工编织艺术的国际地位。日本公共艺术大师堀内纪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纤维艺术的新浪潮代表之一,她钟情于大型互动编织艺术。由此看来,我们也必须保护并继承这一民族财富。

二、“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教学探索

(一)理论模块教学模式探索

在对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方法探究之前,我们应先对“民间编结工艺美术”课程教学基础进行探索。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感情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在“编结艺术”教学中一切具有视觉形象的教学素材都可以成为本学习领域研究的对象。不同材质的'编结工艺品图例、同一材质不同造型的编结工艺品的了解都能成为视觉形象的教学素材,也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造型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材质和方法,围绕一定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的教学重点便是打开学生编结的设计巧思。编结本身所具有的实用功能可以引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设计与制作。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一切校内外教学资源,发挥好独特的引导作用。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通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美术家及流派。在编结艺术教学中,一切关于编结艺术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在这一学习领域进行探究。如:编结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当代生活中的运用都可以引入课堂。在本学习领域中,由于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的调查资料,大力度的带着学生欣赏各种编结工艺品,多角度地进行讲解。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在这一学习领域,教师要将前三个学习领域进行综合运用,引导学生探究编结艺术中的美学价值。同时,还得学会联系其他学科门类、运用多种方式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该注重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联系到生活中。

(二)实践模块教学模式探索

1、课程教学教具选择的针对性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由于编结材质的多样性,所以在编结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所选取的编结教学材质也会存在着区别。城乡取材的差异性:在城市中,由于教师很难得到大量竹丝、柳条、棕榈叶等天然材料进行编结教学。所以,可以选择后天生成的材料进行教学。许多学生会在市场上购买彩绳、塑料皮管、纸条之类的材料编织一些小工艺品。由于这些材料在城市中比较易得且价格适中,所以比较适合城市编结教学。同时,选择时也要做到因地制宜。在我省北方的编结教学中,柳条是比较易得且实惠的原材料。在南方地区的编结教学中,竹丝便可成为教学可考虑的对象。编结材料的安全性:作为教师要事先对材料进行市场调查及实验,找到对身体无害的材料。教师在取到竹丝一类的材料之后,应磨去材料上粗糙的部分,或者选择柔软性比较好的材料,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隐患。

2、课程兴趣激发方式的多样性要想编结教学环节顺利进行,那么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如走访一些民间艺人,学习编结制作的方法,拍摄民间艺人制作编结时的照片并收集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编结工艺品。导入环节:在编结教学过程开始,可以用翻花绳的游戏对课程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对彩绳材料的兴趣。并通过展示有图案的毛衣,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思考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编结图案。课堂开始时,教师展示在民间收集的一些造型各异的编结工艺品。在学生充满学习欲望的时候,提出“编结装饰班级”的活动主题,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更能让学生不失方向。在新课讲授环节,可以采用PPT讲解、现场制作等方法,请学生交流已知的编织技巧。课堂互动:编结教学课程本身就属于一门动手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将本环节视为编结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可制作课堂上教授制作的编结,也可结合生活中积累的编织技巧制作自己感兴趣的样式。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身份,积极肯定学生的做法之后提出出现困难的原因与不足。课后拓展:优秀的教学仅仅依靠课堂仅有的45分钟是不够的,它还得延伸到课后、课外。编结课程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我们首先进行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进行评比。在结束课堂教学后,举办一场“编结文化艺术节”,邀请民间艺人、学生家长一起参加。我们将学生在课堂上编制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编结文化知识加以传播。这样一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一方面通过文化节的举办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总之,笔者希望借此教学方法使编结教学达到教学质量最优化,让这门课发挥最大的美育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其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使他们珍视我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篇:民间工艺美术

民间美术包括

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形成多种分类法: ①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②雕塑。包括彩塑(寺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④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

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

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

⑧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

⑨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⑩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11.食品。面花面点造型、糕点模、糖果造型等

第三篇:浅谈工艺美术论文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以下为浅谈工艺美术的论文内容,可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角色定位

在今天,把工艺美术作为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或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看,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作为行业和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如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产品、完成产值,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过程与生产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其特殊性仅在于其手工技艺和产品的艺术性。

如果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和艺术性质,试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定性,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在产业的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不同,因为产业要有产出,要有产品,产品必定要有价值和价格,其经济性必然包含其中了。但是文化产业并不一味强调利润而更看重社会价值,而经济性的产业不能不强调利润,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单纯的文化产业对待,在今天的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太实际,也有很大难度。

而将工艺美术定义为文化艺术事业,则与作为产业对待又有很大差别。文化艺术事业不像产业那样追逐利润,国家甚至要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资助。因此,如果将庞大的工艺美术行业改为工业美术事业,则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

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

1、产业价值:

作为行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各地的工艺美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具特色,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地方传统工业的支柱或城市的象征(所谓城市名片),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就业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在解决就业上亦有其他工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工艺美术主要靠人工和技艺,对生产场所和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有的还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成为家庭副业。初步估计,全国从事或与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有关的从业者在1000万以上。

3、市场价值:

工艺美术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工艺美术的对外贸易,以特色取胜,一般不会遭遇贸易摩擦之类的问题。

三、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基础是前三十年培养的人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工艺美术企业大多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不到10%左右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地方工艺美术总公司或轻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几乎从一开始就以现代的方式如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厂办或公司办职工技校等方式培养人才。1956年创建的国家级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承担着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任务,再加上各工艺美术工厂、企业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的青年技术工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工艺美术技术人员群体。

这些技术力量为8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但90年代体制转型后,个体和民营企业成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这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和经营上,人才培养主要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方式,而且数量和质量已不能适应行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以往人才培养的国家性、计划性、长远性以及各级办教育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大打折扣。原有的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已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招生和教学,致使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长此以往,其后果严重,现在到了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和解决这方面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的时候。

综上所述,如何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人员安排及资金等方面落实到位,则需要制定更为细化的具体到保护品种、技艺的方案和规划,这是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关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以下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手工业时代,它是主要的经济产业形式之一;在大机器生产时代,仍然是重要的生产形式和部类,作为独特的经济产业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工艺美术作为产业,它与其他工业的产业形式又有根本的不同,它同时又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更准确地说具有文化事业的性质。?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角色定位

在今天,把工艺美术作为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或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看,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传统工艺美术作为行业和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如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产品、完成产值,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过程与生产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其特殊性仅在于其手工技艺和产品的艺术性。如果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和艺术性质,试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定性,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在产业的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不同,因为产业要有产出,要有产品,产品必定要有价值和价格,其经济性必然包含其中了。但是文化产业并不一味强调利润而更看重社会价值,而经济性的产业不能不强调利润,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单纯的文化产业对待,在今天的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太实际,也有很大难度。而将工艺美术定义为文化艺术事业,则与作为产业对待又有很大差别。文化艺术事业不像产业那样追逐利润,国家甚至要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资助。因此,如果将庞大的工艺美术行业改为工业美术事业,则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

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

1.产业价值:作为行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各地的工艺美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具特色,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地方传统工业的支柱或城市的象征(所谓城市名片),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就业价值:传统工艺美术在解决就业上亦有其他工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工艺美术主要靠人工和技艺,对生产场所和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有的还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成为家庭副业。初步估计,全国从事或与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有关的从业者在1000万以上。

3.市场价值:工艺美术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工艺美术的对外贸易,以特色取胜,一般不会遭遇贸易摩擦之类的问题。

三、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基础是前三十年培养的人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工艺美术企业大多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不到10%左右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地方工艺美术总公司或轻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几乎从一开始就以现代的方式如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厂办或公司办职工技校等方式培养人才。1956年创建的国家级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承担着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任务,再加上各工艺美术工厂、企业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的青年技术工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工艺美术技术人员群体。这些技术力量为8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但90年代体制转型后,个体和民营企业成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这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和经营上,人才培养主要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方式,而且数量和质量已不能适应行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以往人才培养的国家性、计划性、长远性以及各级办教育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大打折扣。原有的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已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招生和教学,致使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长此以往,其后果严重,现在到了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和解决这方面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的时候。

综上所述,如何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人员安排及资金等方面落实到位,则需要制定更为细化的具体到保护品种、技艺的方案和规划,这是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工艺美术教学论文(定稿)

工艺美术设计是一个包容传统和现代的产物,尤其是工艺美术设计发展到当代,其展现的文化属性、工业性质、艺术魅力以及诸多的内涵使其成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体。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工艺美术的教学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它的职责是大规模地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在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美术类专业中应该注重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教授与传承。但是,在当前高职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普遍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课程,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在美术类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够提升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升高职美术类专业对于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影响,从而全面地提升高职美术类专业的水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具有传统工艺美术技能的美术及设计人才。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高职院校;美术类专业;问题;对策

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应该重视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教授,力争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本文就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对策进行探究。

1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缺乏对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现代设计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每年都有非常多的人报考,其生源数量多且广,而且就业前景广阔。高职院校对现代设计艺术专业也非常重视,因为它投入的成本比较小,但是学费却非常贵,学校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所以学校非常愿意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相对而言,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不仅生源数量少,投入成本大,学费相对也比较低,高职院校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成本在这一学科上。

1.2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招生难

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招生就业等都存在问题。第一,生源问题。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该学校在2013年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美术方向),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好这门传统工艺,与知名企业联合,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创建了蜀绣、漆画等实训室,并建立了供学生实践的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当年招生的时候,这一专业仅招到14个人,勉为其难开设课程。在2014年,学院为了培养出更多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希望能够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抽调部分学生,促使其向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方向发展。但是可惜的是,几乎没有人愿意放弃艺术设计专业而转向该专业,最终这个想法只能放弃。2015年招生情况仍然不理想,学院只好将该专业转向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由此可见,生源数量少是导致传统工艺美术专业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1.3高职院校宣传力度小,与企业合作效果差

一直以来,受传统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在对传统工艺美术这门专业的宣传上花费的精力比较少,与企业合作的效果也不太好,这也是导致学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2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对策

2.1专业设置需考虑两方面因素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相比,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分类更加细致。因此,在对其进行专业设置时必须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就是要“因地制宜”,从本土化因素出发,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传承和发展。例如,对于广州的高职院校而言,在开设传统工艺学科时,就可以从广州的文化特色出发,广州有闻名于世的“三雕一彩一绣”,“三雕”指的是牙雕、玉雕和木雕,“一彩”指的是广彩,“一绣”指的是广绣,这些都是广州极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广州的传统工艺美术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企业。另一方面,在设置专业时,要尽量避免“广”与“专”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出来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在专业上下苦功夫,要多培养“X”形人才和“T”形人才。“X”形人才从概念上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古典家具与雕刻这两门工艺有相似点,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就可以将其作为同类型的人才进行培养。“T”形人才则是指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是集“深”与“博”于一身的人才。这种人才结构不仅在横向上具备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修养,而且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有独到见解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作为“T”形人才,不仅要能够继承老一辈手艺人的精湛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能够创造出有灵魂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在当代社会,这种“T”形人才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也更容易就业。

2.2明确课程设置,培养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

在当今市场情况下,“T”型人才最受欢迎,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一方面展开进行明确的课程设置,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制定适合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将传统工艺课程与现代设计专业相结合,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图形等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当中来,让现代设计更具文化内涵。同时,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可以根据其特点开设相关的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如室内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手工漆艺饰品课程,美术教育可开设陶艺制作课程,等等。其次,高职院校还应该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让每一位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能。最后,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可以成立传统工艺美术小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关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教学活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了解市场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对设置的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进行调整,力求培养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2.3创建传统工艺美术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与当地政府以及企业沟通和协作,共同创建传统工艺美术实践基地,为学生的传统工艺美术实践提供场所。例如,可以建立传统工艺大师工作室或者与企业联合创建生产性实践基地、研发中心等。

3结语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它具有一定的职业性、针对性、实践性,这三大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开设具有地方色彩的传统美术工艺课程,将这些课程融入美术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适应市场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基于此,探究了传统工艺美术在当前高职美术类专业中的应用对策。

参考文献:

[1]…袁海明.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5-7.[2]…范果.对接文化产业发展与提升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6(05):279-280.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