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中心城区排水及防涝专项规划(最终定稿)

中心城区排水及防涝专项规划(最终定稿)



第一篇:中心城区排水及防涝专项规划

《德阳市中心城区排水及防涝专项规划》 公示材料 一、规划 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德阳市中心城区,依据《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确定的 1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

图 1 规划范围图 二、规划 目标 城市内涝防治系统实现暴雨全过程控制,规划建成一套完整、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雨水收集排放系统,通过该系统顺利排水,有效防止积水现象发生,保障城市排水安全。当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积水,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得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

规划 方案 1.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 70%的降

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规划通过源头控制、中途控制及末端削减,控制径流污染比例达到40%以上,通过利用本地雨水资源,改善城市水资源利用结构,提升水安全。

2.平面 与竖向 控制 规划 规划尽量保留现状道路竖向,为满足行车及路面雨水排除要求,规划道路纵坡不大于 8%,不小于 0.1%。当小于 0.1%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

规划提出了对水系、绿地及道路等建设用地的 LID 理念及防洪排涝的需求,建设用地自然排水坡度不宜小于 0.3%,场地高程宜比周边最低路段地面或地面雨水收集点高出 0.2m 以上。场地竖向设计时,应保证超标径流雨水可沿路面或地表流至临近排水出路内。

3.水系 工程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构建旌西河—铁西排洪河—绵远河—旌东河—寿丰河“五纵”防洪通道,减少进入城区洪水量,降低城区洪涝风险。规划绵远河、石亭江等河流防洪等级为100 年一遇;铁西排洪河、30 支渠等支渠防洪等级为 50 年一遇;寿丰河、安乐堰、穿城堰等堰渠防洪等级为 30 年一遇。

绵远河西片区水系通过沿天星大道新建旌西河,拦截西部丘陵区过境洪水,减少片区内各河道排洪量。通过连通三十一支渠(菠萝堰)—铁西排洪河—石亭江、三十一支渠(字库堰)—绵远河两大通道,将西北部外围洪水拦截入外河。通过梳理连通、扩宽维护、清淤整治内河水系,形成以片区内二十九支渠、三十支渠、堰渠为骨架的内河排涝体系,及时排除片区涝水。

绵远河东片区水系通过开展四十支渠整治工程,连通河道上下游,提高四十支渠过流量。即:结合原有的肖家院子排洪沟等,改建为四十支渠 1#、2#排洪沟;在信江路新建分洪渠道,与现状沁河路排洪渠,截排山洪水入绵远河,减轻四十支渠老城区段压力。规划对安乐堰、胜利堰等暗涵进行清淤疏浚,提高排涝能力,保障片区涝水及时排除。

加强寿丰河及其支流的水系整治,加强防洪堤建设,提高寿丰河及其支流的行洪流量。山区地块开发建设,需要建设截洪沟,直接排水河道,避免地块遭遇山洪水威胁。

4.内涝 防治系统 规划

规划按照 30 年一遇标准进行排涝系统设计与校核。

规划按照水系工程规划的要求进行内河水系治理,做为中心城区涝水行泄通道;规划结合地形和排水分区排涝需求,规划苗山街、庐山路等 11 条道路为涝水行泄通道;规划地下暗涵为各片区涝水行泄通道。

规划结合中心城区内河道建设及河道景观营造需求,规划共设置闸坝 32 座,其中新建 27 座,保留现状 11 座。中心城区共新建排涝泵站 9 座,改造 4 座,按照 10 年一遇标准设计,30 年一遇排涝标准校核。

规划结合内涝风险评估结果,在内涝积水易发区域结合公园、水体、湿地公园、广场建设雨水调蓄设施。规划共建设 25 处雨水调蓄设施。

规划结合防洪排涝体系,针对不同内涝成因,对德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和模拟内涝点进行改造。

图 3 内涝防治设施布局规划图

5.雨水 工程规划 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不低于 2 年一遇,重要地区按不低于 10 年一遇标准进行设计。规划雨水管网就近、分散排入受纳水体,以排水分区为基础,布置雨水管道,管径 d800~d1800。

6.污水工程 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现状合流制区域逐步改造成分流制。

规划中心城区共划分为 4 个污水排放分区,分别为:绵远河西污水分区、绵远河东污水分区、天元污水分区、石亭江污水分区。

规划至 2030 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规模达到 44.5 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满足《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的指标要求。

四、

近期 建设重点 结合规划区近期地块、道路开发计划及防洪排涝整治、景观提升、水系治理等建设项目,对水系工程、内涝治理、雨水工程、污水工程近期建设重点进行梳理,指导近期实施。

1.水系 工程近期建设 结合中心城区内正在施工、正在开展景观设计,并考虑规划区整体建设风貌,确定水系近期建设工程项目,近期工程量约为 98.62 公里,规划近期新建闸坝 27 座。

2.雨水 工程近期建设近期新建、改建雨水管道 122.5 公里。结合规划内的建设计划、内涝治理计划及各片区发展计划,逐步完成新建、改建雨水管道工程。

3.污水 工程近期 建设近期污水管网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现有污水管网问题点改造:对污水管网断点、倒坡、接入水系、管径偏小等问题点进行改造。(2)未成系统管网完善:通过新建管道连接管网,提升管网系统性,提高现有管网的污水收集能力。(3)管网分流制改造:基于环境保护等需求,开展天元片区 4.8平方公里合流制管网改造,近期将该片区改造为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改造雨污完全分流制。

4.内涝设施 近期 建设 中心城区近期共改造 4 座雨水泵站、新建 4 座雨水泵站。

规划结合景观湿地公园建设雨水调蓄设施,近期建设蚕丛湖公园调蓄水体、黄河公园调蓄水体、旌南湿地公园调蓄水体、柳梢堰湿地公园调蓄水体、龙凤水库公园调蓄水体、寿丰河公园调蓄水体等雨水调蓄设施。

第二篇:排水防涝预案

城市排水应急预案

为做好洪涝灾害的防范和处置,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保证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坚持“有汛无汛按有汛准备,大汛小汛按大迅准备”的原则,克服麻痹思想,明确责任,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红岗区内洪水、暴雨等引发的内涝灾害或重大险情。

三、应急预案

(一)预案等级

城市排水应急预案,按雨量大小分三级,即I组、II级、III级。

I级应急预案,即特紧急应急预案,城区日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暴雨。

II级应急预案,即紧急应急预案,城区日降雨量达25.0—49.9毫米以上的大雨。III级应急预案,即一般应急预案,城区日降雨量达10.0—24.9毫米以上的中雨。

(二)预案处置

当城区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时,启动I级应急预案。下雨期间,镇、街道、园区每小时向区城市管理局报告一次当地雨情,每2小时报告一次管辖区域排干渠、调蓄泡沼水位;区城市管理局负责向市防汛总指挥部报告水情;市防汛总指挥部负责向市政府报告水情。由市政府启动一级应急预案,根据各水位的高低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抢排防涝。

当城区降雨量在25.0—49.9毫米以上时,启动II级应急预案。下雨期间,镇、街道、园区每2小时向区城市管理局报告一次当地雨情,并在每日8:00时和14:00时报告一次辖区内排干渠、调蓄泡沼水位情况;由区城市管理局根据水位高低,分别组织各排水泵站、排污站,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排水防涝。

当城区降雨量在10.0—24.9毫米以上时,启动III级应急预案。下雨期间,镇、街道、园区每4小时向区城市管理局报告一次当地雨情,由区城市管理局通知相关单位安排人员巡线,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排水防涝。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城镇排水的组织领导,成立红岗区城镇排水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担任,成员由镇、各街道、园区、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各大企业排水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市管理局排水管理中心;镇、街道、园区有关单位城市排水主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编制辖区内的排水应急预案;各大企业、区属有关单位要建立巡查制度,相应设立排水抢险组、物质保障组、技术指导组等。

(一)城镇排水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监督检查排涝、防淹的预防措施及应急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传达领导小组的各项指令,并反馈信息,通报汛期排水情况;及时提供市内应急资源信息,必要时调集物资及向周边城市救援;发生危急事故和险情时,紧急组织人员疏散;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

(二)排水抢险组职责

负责进水井的疏通、涵闸的启闭、排水管渠的疏挖、提升泵站的运行,控制积水和淹水的蔓延,防止事态扩大。必要时组织各单位抢险队集中投入排水抢险。

(三)物资保障组职责 建立全区应急资源的台帐,对排水泵、编织袋、运输车辆等设施的分布和联系方式要制成图表,必要时紧急调集物资和工具到救援现场。

(四)技术指导组职责

负责制定各险情地区排水抢险技术方案,并监督指导实施;

解决应急排水问题,处理险难问题,确定城市排水应急预案等级,并提出启动意见及指导执行。

五、保障措施

(一)进入汛期积极排水管理部门和责任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通讯工具畅通。

(二)各级排水管理部门和单位建立承包责任制,成立抢险队伍,设专人防守,出现大暴雨或险情能够及时进行强排或疏通。

(三)各排水管理部门和单位要求储备水泵(5台),编织袋(10万条),储备柴油机、柴油、雨衣、雨伞、靴子、铁锹、手电等抗洪抢险物资,保证抢险需要。

(四)镇、各街道、园区、企业要准备防汛应急资金(2万元),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险情。

(五)汛前要完成雨排管线、检查井、雨水井等排水设施的清淘和疏通工作,确保排水设施发挥应有的功能;要认真做好排水泵站内电器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工作,保证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六)重点做好平房区、易涝、低洼地区排水工作,加强对排水设施薄弱地区建设、维修资金的投入,制定好排水应急实施方案,做好实施强制排水和安全转移居民的准备,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七)对救援抢险过程中急需调用的物资、器材、人员、场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拒绝,否则严厉惩处。对没有认真履行应急预案相关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其渎职责任。

(八)对救援过程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和做出突出贡献人员,区城市管理局将上报区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篇:排水专项规划

目录

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排水体制...............................................................................-3-第三章

排水量预测...........................................................................-4-第四章

排水管道系统规划...............................................................-5-第五章

污水处理系统规划.............................................................-11-第六章

中心城区防洪.....................................................................-13-第七章

水环境保护规划.................................................................-14-第八章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14-第九章

附则......................................................................................-1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巴丹吉林镇排水专项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的专项规划之一。本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它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二条

规划主要任务

根据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自然环境和用水状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与容量,雨、污水排放设施的规模与容量;科学布局污水处理厂(站)等各种污水处理与收集设施及各级雨、污水管网。

第三条

规划基本原则

1、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应符合《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并与其它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互相协调。

2、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应处理好污染源治理与集中处理的关系。

3、设计排水区域内需考虑防洪问题,排水工程应与防洪工程协调,以节省总投资。

4、排水工程的设计应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

5、对于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原有的排水工程在进行改建和扩建时,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下,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完善和合理化。

6、在规划与设计排水工程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或规定。

第四条

规划主要内容 1、确定排水制度。

2、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雨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雨、污水排放标准;

对污水排放量和雨水量进行具体的统计计算。

3、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雨水、雨污水主要泵站数量、位置;对排水系统的布局、管线走向、管径进行计算复核,确定管线平面位置、主要控制点标高。

4、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对污水处理工艺提出初步方案。

5、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

6、提出雨污水综合利用措施。

第五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3、《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4、《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 5、《城市污水处理厂雨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 3025-93 6、《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 2501-89 7、《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 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85 9、《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0、《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2-84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 12、《给水排水基本术语标准》GBJ 125-89 1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1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 17-88

15、《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 32-78 16、《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抗震鉴定标准》GBJ 43-82 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18、《雨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1999 19、《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20、《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 83-99 21、《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

22、《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城排水专项规划设计合同》 第六条

规划范围 本城市排水专业规划范围为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约为 6.0km2。

第七条

规划年限 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的规划期限与《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期限相一致。

近期:2012~2015 年 远期:2016~2020 年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城排水工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第 二 章

排水体制

第八条

排水分类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排水按照来源和性质分为三类:生活雨污水、降水和部分工业废水。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雨、污水是指排入阿右旗巴丹吉

林镇中心城区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大气降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的总和。

第九条

排水体制的选择 依据《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排水体制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第三章

排水量预测

第十条

给水现状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供水量为 2000 立方米/日。其中生活用水量人均为 160 升/人/天。供水管网,布置方式为环状与枝状相结合,干管 200-250mm,支管 150-100mm。

第十一条

用水量预测 依据《阿右旗额肯呼都格镇总体规划(2005~2020)》(额肯呼都格镇现改名为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最高日用水量近期 3680 立方米/日、远期 7780 立方米/日。

第十二条

雨污水排水量预测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 80%估算。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巴丹吉林镇污水排放量预测表 污水

规划基本指标近期规划人口(104 人)2.3

远期规划人口(104 人)3.7

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近期(升/人•天)

160.0

远期(升/人•天)

210.0

综合用水量近期(立方米/天)

3680.0

远期(立方米/天)

7770.0

污水量

(产污系数 0.8)

近期(立方米/天)

2944.0

远期(立方米/天)

6216.0

第十三条

雨水量预测

雨水量:按公式 Q=Ψ×q×F 计算

式中:Q—雨水流量(L/S)

Ψ—综合径流系数(取 0.8)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本次规划采用临近的甘肃省张掖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456.0)0()lg 623.0 1(343.88tPq 式中:t-降雨历时 10(min)

P-降雨重现期 1(年);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可相应减小,结合当地情况,从技术和经济方面统一考虑,本规划排水系统中设计重现期采用 1年。

第四章

排水管道系统规划

第十四条

排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1、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确定或选用暴雨强度公式;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排水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排放口的位置;确定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与有关参数;进行排水管渠的水力计算,确定管渠尺寸、坡度、标高及埋深。

2、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排水包括生活雨污水量、部分工业废水量和大气降水,与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性质、发展规模、经济生活水平、规划年限等有关。污水量按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综合生活污水量计算。

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3600 24· ·1Kz N nQ 式中:Q1——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 n

——生活污水定额(L/人·d);综合生活污水量的大小直接取决于综合生活用水量,取综合生活用水量的 80%。则 n=210 L/人·d。

N

——设计人口数;用人口密度与服务面积相乘得到。

K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3、雨水设计流量计算 (1)、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qF Q   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 1; F——汇水面积(ha); q——设计暴雨强度[L/(s·ha)](2)、径流系数ψ的确定 在规划中,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ψ=0.8。

(3)、设计重现期 P 的确定 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可相应减小,结合当地情况,从技术和经济方面统一考虑,本规划排水系统中设计重现期采用 1a。

(4)、集水时间 t 的确定

集水时间 t 由地面集水时间 t1 和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t2 两部分组成。可用公式表述如下:

t=t1+mt2

式中:

m——折减系数,管道采用 2.0。

t1——地面集水时间,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地面集水时间视距离长短和地形坡度及地面覆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 t1=5~15min。本规划取 t1=10min。

t2——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即:

(min)602Lt   式中

L——各管段的长度(m);

υ——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60——单位换算系数,1min=60s。

第十五条

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1、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排水管道系统设计时常采用最大日最大时流量为设计流量,其单位为 L/s。

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21321I Rn    21321I R AnQ     式中:n——管壁粗糙系数。该值根据管渠材料而定。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的管壁粗糙系数一般采用 0.014。

A——过水断面面积(m2)

 ——流速(m/s)

R——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m);

I——水力坡度(等于水面坡度,也等于管底坡度);

Q——流量(m3/s)。

2、排水管道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中对这些因素作了如下规定:

(1)设计充满度 排水管道的设计按不满流的方法计算。其最大设计充满度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最大设计充满度 管径(D)或渠高(H)(mm)

最大设计充满度(HhDh或)

200~300 0.55 350~450 0.65 500~900 0.70 ≥1000 0.75(2)设计流速 排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淤积的流速。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定为 0.6 m/s。

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非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 5m/s。

(3)最小管径 在街区和厂区内最小管径为 200mm,在街道下为 300mm。在进行管道水力计算时,上游管段由于服务的排水面积小,可直接采用最小管径和相应的最小坡度而不再进行水力计算。这种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

(4)最小设计坡度 管径 200mm 的最小设计坡度 0.004; 管径 300mm 的最小设计坡度 0.003。

3、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 ①本段流量 q1——是从管段沿线街坊流来的雨污水量; ②转输流量 q2——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雨污水量; ③集中流量 q3——是从工业企业或其它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雨污水量。

本段流量可用下式计算:

zK q F q   0 1qF   式中

1q——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L/s); F ——设计管段服务的街区面积(ha)

zK——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0q——单位面积的本段平均流量,即比流量[L/(s·ha)];

Q——雨水流量(L/S);

Ψ——综合径流系数(取 0.8);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4、排水管道水力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计算中,已知设计流量 Q 及管道粗糙系数 n,需要求管径 D、水力半径R、充满度 h/D、管道坡度 I 和流速 。本规划采用湘源 6.0 版本规划专业软件进行排水计算和校核。

第十六条 排水管道的布置 1、排水管道布置的原则

(1)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上的雨污水自流排出。

(2)地形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要便于支管的雨污水自流接入。

(3)排水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建泵站。

(4)雨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区道路布置。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下和狭窄的街道下,也不宜设在无道路的空地上。

(5)管线布置应简洁顺直,不要绕弯,注意节约大管道的长度。

(6)管线布置考虑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的远、近期规划及分期建设的安排,应使管线的布置与敷设满足近期建设的要求,同时考虑远期有扩建的可能。

2、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排水区界是排水系统敷设的界限。在排水区界内根据地形和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的竖向规划,划分排水流域。每一个排水流域往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干管,根据流域就能查明水流方向。

3、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求单位面积径流量 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排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规划按就近排入附近排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各地块采用划角平分线的方法划分汇水面积。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的数值。确定径流系数ψ、设计重现期 P、地面集水时间 t1,进而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0。

4、控制点的确定 在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起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每条管道的起点大都是这些管道的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中离雨污水厂最远或最低的一点,就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点。

5、排水管道的埋设深度 排水管道在车行道下的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 O.7 m。

6、排水管道的衔接 各种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宜采用管顶平接。

第五章

污水处理系统规划

第十七条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 根据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功能分区、地形情况,污水由排水管网收集统一引排至城区的西南侧污水处理厂。工业区中的重污染企业应在建厂的同时,建设污水处理装置,经本企业污水处理后再排入城市排水管道,再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附近天然水系或中水回用。

本排水规划区内污水由城区的西南侧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目前污水处理能力为 4000 立方米/日。结合现状城市污水排放量及城市远期污水排放量估算,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改扩建,确定污水处理规模为:0.8 万立方米/日。

第十八条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根据城市污水的实际监测数据,参照其它中小城市的污染负荷水平,并考虑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今后排水情况,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指标见下表: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单位:mg/L 项目

COD cr

BOD 5 5

SS

TN

TP

设计值

300 180 200 35 7.0

第十九条

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要求由其受纳水体的功能来决定。结合青海湖保护要

求、受纳水体现状水质状况,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二级处理的一级标准。

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

单位:mg/L 指标 CODcr BOD5 SS TN TP 设计值 ≤60 ≤20 ≤20 ≤8 ≤l

第二十条

污水处理程度 根据以上确定的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本污水处理工程各污染物的去除率见下表。

污水处理厂设计去除率

单位:mg/L 指标

COD cr

BOD 5 5

SS

TN

TP

进水水质

300 180 200 35 7.0 出水水质

≤60 ≤20 ≤20 ≤8 ≤l 去除率

1>80.0% ≥88.9% ≥90.0% ≥77.1% ≥85.7% 第二十一条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污水处理厂现用处理工艺为二级氧化塘工艺。污水处理厂扩建可用 ICEAS 工艺。ICEA 工艺是一种连续进水,周期排水延时鼓风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将沉淀、生物反应、二沉过程在一个池——ICEAS 池中完成。ICEAS 池由隔板分为二个区,雨污水经预反应区流入主反应区,经历好氧、缺氧、厌氧周期循环变化过程,达到去除有机物 N、P 的目的,ICEAS 池每个运行周期经历曝气、沉淀、滤水三个阶段,按运行周期,三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运行。

第二十二条

污水处理厂厂区布置 1、平面布置 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 0.8 公顷(含远期用地),污水总管从东面引入,厂区分为两个区:生产区及管理区。生产区布置有格栅渠、泵房、沉砂池、ICEAS 反应池,污泥浓缩池、配电、控制、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主反应池 ICEAS 池设四组,每组两个池子,近、远期各两组。生产区道路宽 4.5m,成环状。管理区布置综合楼、值班室等建筑,生产区和管理区有 6m 道路相隔。生产区臭气噪声对管理区影响甚微。

2、厂区道路 为保证全厂运输安全可靠,厂内道路连成环状。主干道 8m,次干道 4m,转弯半径 3~5m,路两侧设侧石,纵坡 2%。另外设 2m 宽的便道将干道连接到各处理构筑物。

由于构筑物高程在地面以上 2.3m,为便于管理、巡视,在各构筑物顶部设有走道,走道、沟渠上盖钢铬板,两侧安装铁制扶手。

第 六 章

中心城区防洪

第二十三条

城市防洪系统现状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洪水威胁主要来自于东北部的山洪,目前由防洪设施有东部和北部防洪堤及排洪渠构成。

第二十四条

城市防洪系统设防标准 结合阿右旗巴丹吉林镇的具体情况,确定其远期防洪系统设防标准为 50 年一遇。

第二十五条

城市防洪工程系统规划 由于地形条件,规划区外围洪水流向基本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故将城市东北侧来地面径流作为防洪工程的主要考虑对象。

1、从城市现状的建设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来看, 加固、加强城区东北部防洪堤(坝)、排洪渠是防洪的主要措施。

2、进行排洪渠道上下游的整治、新建工程,提高洪水排泄能力。

3、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全民植树造林运动,有针对性的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第七章

水环境保护规划

第二十六条

为贯彻我国水资源发展战略和水污染防治对策,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雨污水资源化,保障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发展雨污水再生利用工程。

第二十七条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依法完成所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对未达到排污许可证规定的企业要实施限产限排。

2、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统筹安排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处置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城市排水许可制度。

3、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要优先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开展全民植树造林运动,有针对性的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4、推行节约用水奖励措施,逐步实行定额用水制度,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二十八条

统筹安排建设雨水储留系统,使雨水合理回收利用。

第 八 章

规划实施措施 及建议

第二十 九 条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按规划截流式合流制要求加快推进排水管网建设,尽快使排水系统化、完整化。

第 三十 条

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公共排水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城区排水规划的要求。城区新区开发、旧区改建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当根据排水规划配套建设城区排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三十 一 条

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区排水设施初步设计提出审查意见。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和建设。

第三十 二 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区公共排水设施,其工程设计、施工、监

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依法实行招标投标。

承接城区排水设施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第三十 三 条

城区公共排水设施竣工后,应当按照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竣工资料交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阿右旗建设档案机构存档。

第三十 四 条

在城区排水管网覆盖地区排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污水排入城区排水管网,不得任意排放。

第三十 五 条

在城区公共排水管网上连接管道排水的,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及排水管道、出水口平面图;

(二)排水的水质、水量;

(三)污水处理工艺;

(四)依法应当提交的其他资料。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区公共排水管网上擅自连接管道排水。

第三十 六 条

排水户排放的污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排入排水设施的水质标准,其中排放的产业废水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三十 七 条

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向城区公共排水设施临时排水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排水许可证》。排放前应当先行沉淀。未经批准以及排放前未先行沉淀的,不得直接城区公共排水设施排放。

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临时改变城区公共排水设施排水流向的,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批准期限届满后,应当恢复原状。

第三十 八 条 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污水排放量大、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水户排放的污水和城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进行重点监测。

第三十 九 条

城区排水设施养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排水设施维护技术标准,对城区排水设施进行维护,保证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中心城区排水设

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城区排水设施养护单位应当在每年汛期之前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排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不得阻挠。排水设施抢修应当尽量避免或者减少造成他人财产损失。

第 四十 条

因城区建设需要拆迁城区公共排水设施的,应当先还建后拆迁;还建的城区公共排水设施应当经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拆除原有的公共排水设施。

第 九 章

附则

第四十 一 条

本规划包括文本、说明书和图纸三个组成部分。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相互参照、配合使用。

第四十 二 条

本规划由阿右旗巴丹吉林镇人民政府授权阿右旗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和执行。

第四十 三 条

规划自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之日起生效实施。

第四篇:2016排水设施清淤防涝实施方案

2016排水设施清淤防涝实施方案

为确保汛期城市排水设施运行安全通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根据我县城市防汛工作部署和治脏治乱治堵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城市排水设施现状,特制定2016年城区排水设施汛前清淤防涝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为原则,坚持提前主动的迎汛理念,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确保城市排水设施通畅,城区平稳安全度汛。

二、工作目标

建立市政管道长效清淤机制,进一步完善汛前清淤组织指挥体系,落实城市排水管道清淤责任和措施,尽可能消除城市排水安全隐患,确保城市排水畅通。

三、时间安排

2016年2月10日至5月30日

四、组织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做好汛前城市排水设施清淤工作,关键是加强领导,核心是抓好责任机制的落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城市排水设施清淤工作责任制,分管领导、职能股室、班组各负其责,对市政排水设施划片分区、清淤队伍组织、清淤工具、淤泥清运保障、巡查应急调度等各个环节都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有人抓、有人管。健全汛前清淤内部组织和汛期抢险应急专业队伍,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根据城市排水部位特点,做到定人定点,明确排水保畅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不服从指挥调度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为落实汛前清淤防涝有关工作,建立上下联动、协调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经研究决定成立汛前清淤领导小组,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下属单位、办公室、有关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辉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汛前清淤防涝日常工作的安排调度。

2、排查隐患,提高运行质量。按照“管行业、管安全”的原则,根据《城区应急排涝人员安排表》所划片区及分工,从各自职责出发,从现在开始,要不间断地展开拉网式城市排水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对堵塞、碾压、坍塌、损毁、偷盗、丢失的市政设施做好巡查记录,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防患于未然。对翠微广场北路、翠微广场南路,登峰二期入口、县检察院路段附近、登峰大道、梅路北段等积水较重、地表雨洪较大、管道径流较激的地段及中学教职工宿舍、红山岭等低洼积水地段要安排专人值守与巡查,并进行重点监控,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险情,及时组织抢修,对危险区域要在明显位置设立警示标志。

要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监管,对城区内的排水管网、暗渠、排水窨井、雨水井等进行全面清淤疏通和检修,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特别是在进行排水管道疏通前,要落实预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措施,防治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对清淤情况要进行跟踪督查,做到不走过场,善于发现问题,重视整改落实。

3、清淤人员及片区。为确保汛前清淤工作的高效有序的开展,对班组和片区进行划分,进一步明确责任和分工。(1)清淤班组 一班: 二班: 三班:(2)责任片区

南区:以博生路红绿灯为始点,博生西路西延以南(含沿街线)、环西路西南(含沿街线)至沿江路交界处(梅江公园公厕旁)。由一班负责南区汛前清淤工作; 老城区:以博生路红绿灯为始点,博生东路顺至沿江路交界处以南(含沿街线)、环西路以东以北(含沿街线)至沿江路交界处(梅江公园公厕旁)。由二班负责老城区汛前清淤工作;

北区:以博生路以北(含沿街线)至三小以南。由三班负责北区汛前清淤工作。

除其他应急任务外,清淤班汛前清淤工作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科学安排,集中力量清疏等老城区排水能力比较薄弱地段排水管网的沉砂井,对堵塞管网及部分损毁设施要及时疏通抢修,确保汛期使用通畅,统筹做好各组各片区其它主要路段(含辖区内的农贸市场)下水道的清淤工作,对截污管网沉砂井可集中安排力量进行清理。路面组要加强巡查力度,对主街主路积水较重的地段做好路面进水口的增设工作,确保雨季路面排水入网的迅速通畅。

五、几点要求

1、统一认识、明确责任。汛前清淤关乎管道运行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相关单位要提高认识,对汛前排水设施清淤防涝工作要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明确责任,重在落实。各单位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切实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2、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根据城区排水现状,要抓住汛前清淤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抓牢主要矛盾,做好主街主路特别是小街小巷、老城区等排水能力较差,易积涝地段的清淤防涝工作。要建立健汛前清淤及排水设施安全运行责任制、汛期抢修值班制度、隐患整改日报制度、公布值班电话、督导检查制度等各项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城市防汛提供坚强保障。

3、多措并举、力求实效。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发挥单位职能作用,加强与县防汛指挥、气象部门的横向联系,密切关注天气汛情的发展,及时做好有关隐患排查、险情排除工作,对重大雨情、水情,要安排专人做好截污管网及提升泵站溢流井闸门启闭工作。对相关险情、灾情,要全面掌握并及时汇总上报,便于上级指挥、决策,确保城区安全度汛。

第五篇:2020年防汛排水防涝工作总结

2020年防汛排水防涝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省、市、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周密部署,团结协作,精心组织、完善防汛减灾体系建设,着力提升防汛应急处置能力,维护了城市安全和人民群众生活正常秩序,现将我县2020年防汛排水防涝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防汛责任制,加强检查督促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认真学习传达并积极贯彻全省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高度重视城镇排水防涝汛前工作,抓紧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排查整治。

(二)严肃防汛纪律,加强防汛值班管理

按照防汛工作有关规定,制定并落实了防汛值班责任制,坚持24小时轮流在岗值班。值班人员严格遵守各项防汛工作制度,坚守值班岗位,认真履行值班职责,按照市、县防汛办要求及时将雨情、汛情向施工单位通报并做好相应应对措施。要求做到一般事务自己处理,特殊事件或遇紧急汛情、灾情及可能发生的重大隐患立即报告。同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二、易涝点治理情况

我县全城有易涝点6个(城北菜市场对面1号泥石流沟、太阳古镇处2号泥石流沟、噶金宾馆处3号泥石流沟、粮油宾馆处4号泥石流沟、县城小处5号泥石流沟、松绒6号泥石流沟)。具体情况如下:

1、为防汛期间应急处理,为城市全县6个易涝点排水畅通,每个点有6到7个单位责任区,每个单位每周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在汛期期间要定期不定期检查易涝情况,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排查整治。

2、县城小处5号泥石流沟:该段由于自然资源局施工,对污水管网造成了一定的破损,所以强降雨后出现了污水积水,对市民出行带来一定的影响,经过发函沟通协调,该段竣工后整改,已排水随之顺畅。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县城区路段较多,老路段排水沟窄小,排水系统不完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