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通用)[精选5篇]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通用)[精选5篇]



第一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通用)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通用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1

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观看了几次本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们大概有所了解,发现个别学生的纪律稍有点散漫。为了使全班同学们能够进入一个好的积极的学习状态,我并不急于先上课,而是把那些慢悠悠的,表现不佳的同学的积极性做了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精神开始集中了,但是已经占用了上课的三分钟时间。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设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复习题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在探求新知部分同学们掌握较好,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原先设计的练习题未能全部完成,有些遗憾。

纵观整堂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授课语言不够生动灵活,过于单调生硬,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较少,未能达到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效果,造成有个别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得不够深刻。

3、课前准备不够十分充足,造成对时间分配地把握不够准确,而且练习量相对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

上好一节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得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2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从上学期学生的'各个项目反馈来看,掌握得还是比较乐观。而小数的知识刚刚习得,为此本堂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难度不是很大。所以本堂课,我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理解求小数近似数的三种表述,如何根据要求表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以及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改动。

课堂上,将1.666……怎样表示更恰当。学生呈现了2元,1.7元,因为在之前的练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给物体正确标价。当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立刻引起其他学生意见,这样的表示不够合理,当以元为单位时,应该是两位小数。

马上有学生想到改为1.70元。我顺势板书1.70元。看者这个数字底下学生议论纷纷,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这个1.70怎么来的?”我们继续倾听学生自己的理解。

在表达的过程,学生自己也 意识到了错误所在,同学们也明白了错误根源。此时我提出,“以元为单位,小数部分保留了几位?”“省略的是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是舍还是进,看哪一位?”这连续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连接了“保留两位小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回顾四舍五入方法。

掌握了保留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区分在求近似数时1.0和1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生生交流中明确近似数中的0不能随意去掉。

整堂课前奏非常顺利,学生看似一下子就能掌握基本方法,顺利完成任务。但是总感觉学生的上课热情不高,时常观察到学生懒散地坐着,思绪也肆意放飞,心不在焉。课堂节奏绵软无力。可见课堂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3

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2、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近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大小的改变数的大小;

3、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4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

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

4、重点比较2.5和2.5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2.5的取值范围在2.45~2.54,2.50的取值范围在2.495~2.504,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2.5表示精确到十分位,2.50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第二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教材说明

这些教材包括两局部。先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再教学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整数的近似数一样,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局部内容的学习可为后面学习小数的求积、商的近似值做准备。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也相似,也是根根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存几位小数。

教材先通过实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需要求出小数的近似数。接着说明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似。

例1通过同一个小数,求近似数时保存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一方面说明所用的方法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似,都采用“四舍五入法”,另一方面说明依照要求保存小数位数各应注意的问题。如第一个是一般的情况,要保存两位小数需要按“四舍”的规则处置尾数;第二个是属于五入的,但按“五入”的规则处置尾数,向前一位进1时,保存的最末位上的数是0,必需保存不能去掉;第三个是属于保存整数,即保存到个位的。

然后通过想一想使同学明确,求得的第二、三个近似数的精确度不同,说明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意去除。接着教材说明,保存到某位表示精确到什么程度,使同学初步了解,保存几位小数,就是精确到所保存的小数的最末一位。

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是在第六册和本

册第一单元已经讲过,但只限于改写成整万、整亿的数。这里进一步教学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来表示,而且遇到改写的小数位数比较多,也可以根据需要保存一局部尾数。这实际上是前面学过复名数和小数改写以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推广应用。

例2教学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实质是用10000除要改写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例3教学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小数。改写的方法实质是用100000000除要改写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由于要求保存一位小数,所以还要把改写成的小数的百分位上的9五入到十分位。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人教版四年级教学内容。教学一开始我先和同学们一起复习了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为新课做好准备和铺垫。

教学新知时,我利用豆豆身高的近似数来引入:豆豆的身高是0.984米,小红说约是0.98米,小白说约1米,通过说法的不同引出争论。我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小组交流中把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方法的

理解。学生理解了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我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些语句的,小结后让学生熟读。通过让学生试着把豆豆的身高保留二位小数、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这样逐步过渡,让学生找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在比较近似数1.0与近似数1谁更精确些,我通过画图,直观地将1.0和1的取值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明白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突破难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练习中,我利用智力闯关的比赛形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感受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了孩子的探究能力。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同学们出现较多的问题是不能准确写成符合要求的小数:比如4.985要求保留两位小数,错写成一位小数。还有,学生对小数不同数位的对应位置还不够熟练。

听***老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课有感

我们中心校前几天开展了教师引领课活动,*老师是我们中心校一名优秀的老数学教师,每次调研她班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所以中心校让她 为 我们做引领课,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今年正好又和老师带同年级的课,所以积极又认真的听了老师的这节课,郑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在课堂设计方面: 老师先用小黑板出示几道关于求整数近似数的题,指名让学生回答,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特别的仔细、认真,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以便能更清楚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这一点就让我自愧不如,因为每次上课我总怕讲新课时间不够,复习环节就一点而过。而使学生学习新知也比较困难,达到了相反的效果。在上新课时,作为老教师,她不是一言堂,而是先让学生拿出课前预习表,和同桌交流预习情况,然后教师出示例题,指名学生解答,师加以引导,在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师生共同探讨,合作交流,突破难点。这样在交流合作中学生不知不觉掌握了新知。最后教师又设计了两个练习,第一题紧扣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第二题判断,根据本节课易错点来出题,以更好的检验学生重难点知识掌握情况。

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 : 教师采用课前预习、课中解疑,课下笔记的方式,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科学、严谨。教学方式独特有效,学生

学起来轻松、愉快,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听课有感

今天,听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一节课,心里有些想法,现在把这些想法写出来。

先说说这节课的三个难点:1,虽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但相隔这么长时间,况且在后来的学习中,又不怎么用到这一知识,所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淡忘了;

2、对于例题中“精确到十分位”这样的数学术语,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不容易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即使学生读懂了题意,理解了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也必须熟练掌握“四舍五入”这一技术。弄清楚要看十分位下一位百分位上的数决定是舍还是入。学生会误以为精确到十分位就是将十分位上的数四舍或五入。不掌握技术要领,题目要求一有变化,学生会像无头的苍蝇,不知从何下手。

3、是遇到需要连续进位的。如:将0.996保留两位小数。这里有两次向前进“1”第一次是因为千分位上是6,比5大要向百分位进l;第二次是因为百分位上9加上进来的l,满十写0向十分位进1。两次进1,原因却各不相同。特别是第二次进1,由于小数加法的内容位于本单元之后学习,因此,这又是一个难点。有的学生不理解进位的原因,在后面练

习中遇到题目中有数字9的,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往前进1。几个难点像三个难关挡在学生面前,学生当然不容易学懂。

我想,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应该想办法突破上面三个难点,是不是可以这样做:

一、新课前的复习中,应当想办法唤醒学生对以前知识的记忆:如56640=()万

327900000=()亿

56640≈()万

327900000≈()亿

复习中,唤起学生“用四舍五人求整数近似数方法”的回忆,明确求“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时,要看万(或亿)后面一位干位(或千万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还是“五入”。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课学习内容“继续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二、新授中要由浅入深,逐步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1.教学“试一试”,初步掌握“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2.教学例题第1个问题,再次体会“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3.教学连续进位的题目,进一步积累经验。4.比较取近似数1.5和1.50方法的不同,感知近似数1.50比1.5更精确。然后提问: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5.结合板书,总结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三、巩固知识,完善“求近似数”的认知结构。要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作业。

例如:按要求写出小数的近似数:

9.9674≈

(精确到个位)

9.9674≈

(保留一位小数)

9.9674≈

(精确到百分位)

这是我的一些浅薄想法,希望老师们给予点评。

在数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思考。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

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教学建议

1.这局部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例1,完成115页上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四的1~3题。第二课时教学例

2、例3,完成115页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四的4~5题。

2.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可以举出书上的例子,说明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然后出一道求整数的近似数的题目,如12953,要求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再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然后说明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同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相似。

3.通过例1教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使同学弄清保存几位小数的含义。保存一位小数,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存整数,就是省略整数后面的尾数。同学明白这一点,就能把已学的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应用于求小数的近似数。第一小题要求保存两位小数,引导同学想出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因为不满5,把它舍去。第二小题,要求保存一位小数,引导同学想出要看百分位上的数,因为满5,省略百分位和千分位的尾数要向十分位进1。2.9加进上来的1就是3.0。要强调说明保存一位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第三小题也要启发同学推想,保存整数应该是多少。

4.做完例1以后,要结合3个小题说明,同一个小数,保存两位小数、保存一位小数和保存整数,求得的近似数精确程度不同。可以引导同学想哪个近似数更精确一些。可以通过量出“绳子”的长度,使同学明确保存两位小数是2.95米,表示精确到百分位。保存一位小数是3.0米,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也就是说原来的准确长度不能小于2.95米(比方2.94米,保存一位小数就是2.9米了),不能等于或大于3.05米(比方3.05米或3.06米,保存一位小数就是3.1米了)。当保存整数为3时,表示精确到整数个位,也就是说准确长度不能小于2.5米,不能等于或大于3.5米。所以前一个近似数都比后一个近似数精确程度要高一些。可以边说边画图协助理解。

然后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的两点:

(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即:保存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存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2)取近似值时,在保存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存,不能丢掉。

然后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5.通过例2教学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时,可以提问同学:把7645000台改写成用“万台”作单位的数就是看7645000里面有多少个万,应当用多少来除?就要把7645000缩小多少倍?小数点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引导同学回答以后,可以说明为了改写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写成

764.5万台即可。

6.通过例3教学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时,可以让同学直接改写。然后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再提问:现在要求保存一位小数该怎么办?让同学自身把这个数保存一位小数,求出近似数。然后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教学时还应注意,同学在点小数点后,经常忘记写“万”字或“亿”字。遇到有单位名称时,还经常把单位名称丢掉。如把1.46亿吨错写成1.46亿或1.46吨。教学时要注意提醒同学。另外,还应注意,求近似数和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容易混淆。求近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所以求出的是一个近似数,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求出的仍是准确数。教学时要注意区别,加强区分。

7.关于练习二十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6*题,第(1)题由于小数的百分位是“四舍”的,所以原数的十分位和个位同近似数的十分位和个位都相同,即3和6,百分位可以是1、2、3、4。

第(2)题,由于小数的百分位“五入”后成为5.0,所以原数的十分位加上进1以后才得5.0,即原数的个位和十分位应是4和9,而百分位可以是5、6、7、8、9。

第三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 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 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7、53元,而售货员只收7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7、53这个小数的近似 数。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 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 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 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 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但在“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都出现以后,没有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梳理出来,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要求太多记不住的麻烦。如果让 学生明白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也是要精确到百分位,学生审题后就会自然地归到精确什么位,看什么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思维模 式,这样就有了更加清晰的思维。

第四篇:人教版 四年级 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目标

1、借助快速说出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的复习活动,回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

2、结合情境图和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探索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体会日常生活中有经常要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需要。

3、会根据小数保留数位的不同,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4、掌握在不同题目中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旧知和类比推理的能力。

指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是:

1、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似,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时,已经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对“四舍五入法”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借助老师介绍的素材,经历知识回顾迁移,揭示近似数与准确数;复习整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初步感知求小数的近似数。为掌握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奠定基础。学生会积极投入地进行思考。

2、利用图库资源出示一组生活中的数据,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的小数的例子,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理解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必要性。

3、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数,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上是几;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上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是入。

4、通过升华,拓展思维,清晰建立近似数根据需要末尾的0不能省略。例如:可以通过对姚明及老师身高保留整数求近似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理解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

第五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