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议植物种植设计趋势论文
适地适树,从结构上提高植物种植设计科学内涵
植物种植设计,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将其定义为: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可见,植物种植设计应遵循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从生物科学、生态科学的角度,完善植物种植设计的结构与形式。
确立绿量指标,优化植物种植结构
一直以来,我国沿用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平面指标对园林绿地建设水平进行定量评估,2008年2月国土资源部提出要进一步增加绿地率的比率,即绿化用地占总规划用地的百分比。然而,绿地中不同植物种类、不同种植结构,其生态效益差异很大:相同绿地面积的群落绿化绿地与纯草坪绿地的生态效益相差几十倍;即使同一树种,由于受不同树龄,不同生长环境等自身及外界因素影响,其生态效益也很不同。仅仅依赖原有的平面绿化水平衡量指标,不能量化其实际生态效益,绿量作为立体评价指标则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种类植物、不同种植结构绿地、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长环境的实际生态效益。因此,确立绿量指标,结合生物科学、生态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原理和方法,优化植物种植结构,促进植物生态效益的发挥。
优化整合,实现植物景观功能多样性
园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建筑营建、叠山、理水和植物种植等四大部分,植物作为其中具有生命力的要素,不仅具有美学、生态及经济等功能,且还能从系统的角度,优化整合园林各组分优势,充分实现园林景观的现代意义。植物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没有形成整体景观结构,更多的是作为配景,通过孤植、对植、丛植等表现形式与建筑、山石、水体等配合形成局部景观,这于大尺度的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是相悖的。作为构成现代园林景观的重要组分,植物种植设计必须在尊重地域、尊重基址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立足于构建园林景观整体性,将整个景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要实现多样性,应由形态、功能不同的绿地类型组成,这种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植物种植设计方法,主张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植物种植设计。如在系统研究园林景观其他组成的特点、优势的基础上,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植物的形态、功能、物种多样性,通过版块、廊道、基底等形式,将建筑、地形、水体等有机整合,实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不同地域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植物种类以其特有的形态、质感、色彩,在竖向上所表现出来空间范围和围合感是不同的,不但具有丰富和分割园林环境空间的作用,还能营造场所精神,体现地方文化、民族风格。在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植物种类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应性强的外来树种为辅,形成稳定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体现地方风貌的植物群落,从而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地景观,成为地域特征识别的重要标志。
现代城市运动也影响到园林景观设计,使其遵循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在植物种植设计中,产生了多元化倾向。英国风景园林师科鲁斯顿指出植物种植设计应体现四个方面:保存性、观赏性、多样性和经济性。保存性即对基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完善;观赏性是园林建设中植物种植设计有别于其他绿化的显著性特征,构建优美的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是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任务;多样性是要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多样的景观形式;经济性体现在对于人工绿化的后期维护与管理上。因此,植物种植设计不仅要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更要从系统的角度,综合应用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促进植物种放权有偿分配和交易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政府问责制和企业责任制,推行环境维护和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
第二篇:植物种植设计说明书
植物种植设计说明书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项目概况
1.绿地位置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位于永川区卫星湖办事处,距永川城区10公里,与国家森林公园永川茶山竹海、重庆野生动物世界一线三点,黄金并列。本次我组所调查的路段始于星湖校区入口处,中间路段,左邻卫星湖,右靠自然山体,所测区域结束于一教学楼背后的一小块绿地。
2.周边环境:
该调查路段中香樟大道为主要的交通道路;其左侧大致是30度的坡地,绿化目的是护坡保坎、美化校园环境,增加游乐休憩空间,充分利用绿地资源;调查路段结束于该路段重要的节点处,其左侧是一教学楼,周围植物众多,但是呈现杂乱景象。
3.自然条件
1.土壤:黄土和砂土为主
2.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暖,湿润多阴,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
3.光照: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植物生长 4.水:充足
5.地形:入口左侧半岛地势较平坦、视野开阔;中间路段以坡地为主;末端是一个半开放场地
二、园林植物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
植物配置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功能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1、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植物配置时,首先应明确设计的目的和功能。要求所选择树种应当具备充分满足栽培目的所要求的形状、及具备应有的观赏特性和生态环境效能。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渲染空间气氛。
2、适应性原则
由于树木受到生态因子的限制,所以要做到“适地适树”,及栽植的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3、经济性原则
在多种树种的选择条件下,要尽可能的减少施工与养护成本、选择来源广、繁殖比较容易、苗木成本低、成活率高、养护费用较低的树种或品种,尽量选择利于栽种的本地树种,并在尊重现有种植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三、种植构思及立意
1、植物造景的整体立意
通过对植物的种植配置,表现整块场地疏密有致的情景,营造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等多种空间形式,增加整块场地的使用价值,同时考虑到整块场地位于一个自然风景区,种植方式应该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故在栽种时尽量选用自然式,营造一种舒适,自然的意境,致力打造生态校园。
2、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1).孤植树,在校门入口的一块平坦地上孤植一株黄葛树,使之成为整个空间的主景,同时形成开阔的空间,使进入校门的人视线可以直达卫星湖上的景色。
1(2).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整个规划中多出运用到树丛的栽种方式,在半岛末端形成一个樱花的观赏树群,使得不同季相有景可观,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3).花坛,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在教学楼门前空地设置一个与周围建筑相融合的三角形花坛,以其艳丽的色彩提起同学们的精神,其中的模纹图案是炎黄读书节的标志,提醒着同学们好好学习,多读书籍,增加阅历,积累知识。
(4).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半岛本来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几乎荒废的地域,在这里我们着力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树群观赏点,其中布置小径,既可以进入其中嬉戏休憩,也可以从对面的教学楼观赏到此处立体性极强的景色。
(5).花镜,在入口小道左侧设置一个单面观赏花镜,结合立体绿化,软化了建筑线条,丰富了立面景观。
(6).园路,园林道路除必要的路,面用硬质材料铺装外,路旁均以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游览小路也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才能达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
四、功能分区
(1)车行道区
入口香樟大道形成的车行道区,利用香樟分支高,枝叶茂密的特点,形成一个独立空间,给人以一眼望不尽的感觉,引导车辆向前走。
(2)游赏区
在半岛那块利用树群形成自然式景观,与湖相接,设置亲水平台与通幽小径,观赏湖景与树群形成的立面景观。
(3)学习区
在偏坡下方的平坦区通过改变路径,同时对竹群进行管理,改善该区的凌乱感,在利用矮灌木分隔空间,形成一个半开敞空间,既可以观赏到湖边美景,也可以静心学习,是一个劳逸结合的好地方。
(4)教学区
教学楼周围多种植乔木,形成一个安静的空间,利于学习,同时在教学楼背后多种植梧桐树,形成深秋落叶飘零的独特美景,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要珍惜时光。
五、附表
植物配置表
第三篇:道路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
道路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
道路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 绿地是道路空间构成道路景观的重要元素,道路绿地是指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又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下面分别对这几种不同绿地形式的植物种植进行介绍。(1)道路绿带的植物种植设计
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根据其布设位置又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①分车绿带:是指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绿带的宽度国内外都很不一致,可以根据道路的宽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分隔绿带上的植物种植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其次还要考虑到与道路其他景观的协调性,增添街景。按照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目前道路绿化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常采用的模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和其他的形式。分车带绿化是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宽度从1.5~6m宽度不等。分车带的植物种植一定注意保持通透性,不能妨碍司机的视线,尤其是在道路交叉口、人行道等地段,在分车带被断开,其端部的植物绿化一定要采用通透式栽植,以免遮挡司机视线。对于较窄的绿化带一般只种植低矮的灌木、草皮、花卉或种植乔木,较宽的分车带则可考虑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植物应用形式,将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形成既有丰富的层次和季相变化又体现不同植物质感、色彩、线条的优美的道路景观。对中间分车绿带还要注意功能性与景观性的统一,中间分车绿带一个重要功能是要抵挡夜间开车车辆间的眩光,通常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1.5m的范围内种植绿篱或者枝叶茂密的常绿树,可将绿篱进行适当的整形修剪,增加道路景观的美观性,若道路过长,可采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修剪方式或者种植方式来防止道路景观的单调乏味。对于两侧分车绿带,宽度较窄时,可只种植乔木,宽度人于2.5m时,可以考虑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模式以形成更加优美的景观。②行道树绿带: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是为行人提供荫凉,同时美化街景。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天气炎热,因此行道树多采用冠大荫浓的树种,如悬铃木、栾树、榕树、槐树、凤凰木等。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最好选择落叶乔木,这样可以夏季遮荫冬季又不遮挡阳光。行道树反映了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气候特点及文化
内涵,植物的生长又与周围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选择行道树时一定要适地适树。一些城市行道树的选择既能代表地区特色,植物又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很好地发挥了行道树体现地方特色和绿化的功能。比如北京的槐树、海南的椰树、南京的雪松、成都的银杏、长沙的香樟、武汉的水杉、合肥的广玉兰以及桂林的桂花等。行道树的立地环境较差,在行道树的选择上要遵循树种抗性强、寿命长、适地适树、冠大荫浓等原则,常见的种植设计形式有: 树带式行道树绿带宽度在1.5~2.5m时通常种植一行乔木,如果宽度适宜可视情况栽植乔木、灌木等,树下可铺设草皮,同时注意在适当的位置为汽车进站和人行预留铺装过道。树池式树池式行道树通常用于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窄的路段。树池的形式多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规格为正方形以边长1.5m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m、1.5m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m为好。目前树池边缘高度也分为3种情况。树池边缘高出人行道路8~lOcm,这种形式可减少行人踩踏,土壤不会板结,但容易积水,也不利于卫生清洁,可在池内铺一层鹅卵石或者树皮。树池边缘与人行道等高,这种形式方便行人行走,但土壤经行人踩踏易板结,也不利于植物灌溉,对植物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树池边缘低于人行道,通常在树池上加池箅子并使之与路面平行,这样利于行人通行,也不会使土壤板结,但造价较高。行道树种植时还要注意株距,株距除考虑人流交通、消防等因素外,主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来确定,通常胸径选择5cm以上树苗,株距在4~6m。速生树如杨树,种植胸径5cm的苗子时,株距在4~6m较为适宜。悬铃木等生长速度较快,树冠较大,种植时可适当加大株距,以6—8m较为适宜。槐树为中慢生树种,株距以5m为宜。行道树选用速生树种时经过30~50年就要更新,对于中慢生树种,通常寿命较长,经过一定年限后可隔株移走一棵行道树,避免植物生长空间拥挤。在道路交叉口,行道树的种植要注意树冠不能进入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以免遮挡司机视线,影响交通安全。③路侧绿带:是指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包括行道树绿带、步行道绿带及建筑基础绿带。此绿带既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隔作用,也能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根据绿带的不同宽度,植物种植的形式各异。建筑基础绿带国内常见用地锦、扶芳藤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圆柏、珊瑚树、大叶冬青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如果绿带较宽,则以基础绿带作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绿篱进行分隔,以防行人践踏破坏。另外基础绿带种植中要注意植物与建筑物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影响室内的采光和通风。④道路交叉口:为保证行车的安全,在进入道路交叉口时,必须在路转角留出距离,使司机有充分的时间刹车、停车而不至于发生撞车,这个距离即“安全视距”。由两交叉道路的最短安全视距,可以在交叉口处形成一
个三角形,即"视距三角形”。根据行车的安全,在此三角形内不能有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遮挡司机的视线。因此,在其内种植植物时,植物的高度不能超过0.65~0.70m,不能形成过于复杂的图样,以免影响司机的注意力。(2)交通岛绿地
交通岛俗称转盘,一般设在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或交叉路口中央,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岛直径约40~60m,小城镇的交通岛也不能小于20m。城市道路中的交通岛,其主要功能是组织环形交通,通常或种植嵌花草坪、花坛,或以低矮的花灌木组成简单的图样,不适宜种植大灌木、乔木,以免影响视线。(3)广场绿地
广场是指由建筑及构筑物、道路、植物等围合或限定而形成的公共空间。广场不仅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标志性的主要公共空间载体。城市广场是提供人们交流、集会、活动、休憩等的空间,是人们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不同类型的广场在植物种植设计上的要求不尽相同。如交通广场以满足交通功能为主;而文化休闲广场则可以通过植物创造各种类型的空间,如半封闭的、开敞的、封闭的,以满足不同游人的要求。在确定广场功能的前提下,应结合当地的地形、所处的环境等综合考虑植物的种植设计。集会广场的种植要求严整、雄伟,种植方式多采用对称式。植物宜选择树形端庄、树体开阔的,植物的色彩应该比较统一,当然可以在局部适当进行对比处理。文化休闲广场应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要求,植物的种植较为灵活,既可以采用规则式,也可以自然种植,既要有对比和谐,也要有节奏韵律,在变化中贯穿统一,在统一中体现变化。植物的色彩可以比较丰富,可以有强烈的对比等。交通广场总体要创造开敞、明快的感觉,植物不能影响交通,尤其在车道的两侧种植的植物不能影响车流、人流的安全通行。纪念性广场植物的种植应该努力创造庄严、肃穆的氛围,如常选用松、柏、木棉、玉兰、竹、菊等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植物,多采用规则的配植方式,如列植、对植、片植等。城市广场在很多情况下是城市的象征,在我国很多城市的建设中,城市广场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必须切实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争取有所创新,在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特有的空间形态、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来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广场。(4)停车场绿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辆越来越多,一般在大型的公共建筑(剧院、商场、饭店、体育馆)、商业楼、居民区都设有停车场,根据
停车场的形式,其绿化也可分为多层的、地下的、地面的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地面停车场较多,对于较小的停车场可以采用周边式植物种植设计,采用草坪砖铺装场地,周围种植乔木、花灌木、绿篱或加以围栏。较大的停车场则采用成行成列种植乔木的树阵式种植方式给车辆遮阴,另外在建筑前,停车场绿化常和基础绿化结合,一般种植乔木和花灌木、绿篱等,使种植既能衬托建筑又能为车辆遮阴。(5)步行街 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和“名片”,它不仅是城市的缩影,更是城市人性化的表现,正以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对城市振兴发展的推动作用而成为中国未来商业形态的重要模式。城市商业步行街的绿化,在为顾客提供良好的购物休闲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商业区及其周围的环境。另外步行街也为市民多提供了一块休闲娱乐的空间。为创造深受好评的商业步行街必须以顾客为出发点,在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文化等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在商业步行街的植物种植设计中、首先要种植一定数量的高大乔木为顾客提供庇荫环境。考虑到商业因素,乔木可以适当地加大株行距,避免因过密遮挡沿街的店铺。由于商业步行街人流量较大,的其他景观要素综合考虑植物种植形式。宜选择分枝点较高的植物,再结合街道通常可以种植植物作为雕塑的背景,也可以通过乔灌草的搭配形成优美的群落景观。如果街道的宽度允许,可以在中间建较大的种植池,种植观花的灌木、草花等。由于街道的硬质铺装面积较大,植物多种植在种植池内,种植池的面积必须考虑植物远期的需要,不能过小。
第四篇: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之树林设计范文
1、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之树林设计
树林是指成片、成块种植的大面积树木景观。如,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休憩林、风景游览区的风景林(如彩叶林)以及城市防护绿地中的卫生防护林、防风林、引风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树林据其结构和树种不同可分为密林、疏林、单纯林和混交林等。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片状树林和带状树林(又称林带),各种类型的树林景观设计要求各不相同。
1.密林
密林是指郁闭度较高的树林景观,一般郁闭度为70%~100%。密林又有单纯密林和混交密林之分。单纯密林具有简洁、壮观的特点,但层次单一,缺乏季相景观变化。单纯密林一般选用观赏价值较高、生长健壮的适生树种,如马尾松、油松、白皮松、水杉、枫香、桂花、黑松、梅花、毛竹等。混交密林具有多层结构,通常3—4层。大面积的混交密林不同树种多采用片状或块状、带状混交布置,面积较小时采用小片状或点状混交设计,以及常绿树与落叶树相混交。
密林平面布局与树群基本相似,只是面积和树木数量较大。单纯密林无需做出所有树木单株定点设计,只做小面积的树林大样设计,一般大样面积为25m×20~40m。在树林大样图上绘出每株树木的定植点,注明树种编号、株距,编写植物名录和设计说明。树林大样图比例一般为1:100~1:250,设计总平面图比例一般为1:500~1:1000,并在总平面图上绘出树林边缘线、道路、设施及详图编号等。
2.疏林
疏林的郁闭度为400%~60%。疏林多为单纯乔木林,也可配植一些花灌木,具有舒适明朗,适合游憩活动的特点,公共庭园绿地中多有应用。如在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中常设计布局疏林,夏日可蔽荫纳凉,冬季也能进行日光浴,还适合林下野餐、打拳练功、读书看报等,所以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景园环境之一。疏林可根据景观功能和人活动使用情况不同设计成三种形式,即疏林草地、疏林花地和疏林广场。
第五篇:绿化种植设计
水清木华绿化种植设计
一、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间的关系。2.艺术性原则:
运用统一与和谐、对比与比例、均衡与韵律、简单与质地以及意境原则,将景观、生态和人的身心感受进行整合,造就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3.生物多样性原则:
种植设计尽量选用以下植物以体现生物多样性与乡土树种:榉树、重阳木、朴树、无串子、黄连木、苦楝、合欢、皂夹、构树、乌桕、泡桐、女贞、青冈栎、麻栎、杨梅、枇杷、溲疏、金丝桃等。:
二、总体绿化设计构成:
整个小区绿化景观规划中,选用树种既注重总体绿量,又强调不同景观区域的各自特征。小区内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之比为4 :6,乔灌比控制在4 :6,灌木品种中以常绿为主。依据景点规划设计对景观环境的需求,相应配植以下四季园林植物:
春景:选用木兰科植物(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马褂木、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等),蔷薇科植物(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西府海棠、倭海棠等)和樱花类植物(东京樱花、日本晚樱、日本早樱、日本樱花等)以及各类春花地被如桅子花、茶花、茶梅、春鹃等。
夏景:主要由水景区、疏林草地区、竹林景观区和藤架景观区构成。水景区:在水体中配植各类缸栽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
疏林草地区:林缘配植大乔木如雪松、香樟、合欢和广玉兰等,营造人工草场景观。
藤架景观:利用棚架设施配植各类藤本植物,如紫藤、常绿油麻藤、葡萄、爬山虎、南蛇藤等。
竹林区:在小区内相应配植竹林景观,根据不同场所分别配植慈孝竹、刚竹、凤尾竹等。
秋景:
1. 色叶种植带主要种植秋色叶树种,如银杏、栾树、无患子、青枫、乌桕、青枫、红枫等。
2. 果树种植带:主要种植各类果树,如枇杷、杨梅、柿子树、桔子树、山楂、樱桃、十大功劳和火棘等,一方面可以赏果,一方面可以为鸟类的栖息提供充分的食物。
3. 香花种植带:主要种植各种香花树种,如桂花、桅子花、含笑以及一些草本香花类植物。
冬景:主要通过配植针叶类树种如雪松、湿地松、黑松、白皮松、罗汉松等以及冬季开花的灌木如蜡梅、结香、紫荆、花梅等来表现。老年活动区:主要配植各类保健树种,如:广玉兰具有散湿风寒的作用、枇杷具有安神明目的功效、丁香具有止咳平喘的效用。
生态园区:绿化种植以水杉、池杉、墨西歌落羽杉为骨干树种,适当配植垂柳、碧桃、云南黄馨和花叶美人蕉等。
各级别道路行道树具体配植方案如下:
一、入口景观大道选用品种:香樟、广玉兰、合欢、银杏、无患子。二、一级干道可选品种:广玉兰、白玉兰、黄山栾树、无患子。三、二级干道可选品种:杜英、女贞、金合欢、垂柳、香椿、臭椿、元宝枫。四、三级干道可选品种:乐昌含笑、杂交马褂木、榉树、七叶树
宅间可选品种:棕榈、金合欢、桂花、乐昌含笑、青桐、柿树、紫穗槐、薄壳山核桃、乌桕、枫香、樱花、杏花、李花、青枫、西府海棠。
分区说明
一、入口区 1.北入口
1)两列浓密的香樟作为入口的框景,强调一种纵深感和绿色屋顶的效果。2)中心的喷水池采用华棕作为装饰性植物的应用,给人以热情、优雅的感受。3)南面的喷水池与两列圆卵状杜英和银杏的运用,目的是达到下一个层次分明的绿化背景,并有季相和色叶变化,同时为中央景点的展现拉开了一个序幕。2.东入口
1)用高大的榉树树阵作为入口,配合树下的木椅,创造一种树下广场的人际空间。
2)入口正中的跌泉采用圆卵状的香樟作为背景树,强调了整个环境的清澈与宁静。通过树木的围合与泉水的叮当,为人们营造一个闹中取静的空间。3.南入口
1)南入口作为一个人行人口,主要是强调一种家的感觉,在入口的大树坛中,我们种植了两棵特大形的白玉兰,在四周常绿树木荷的映衬下,乡土风情油然而生。4.西入口
1)东入口是以一个弧形的喷水池作为入口的主景,结合景观特征,采用清新疏朗的金合欢作为背景树种,圆弧状列植布置,借以树下高低错落的各类灌木,使人感受其中含蓄而舒展的都市风情。而且金合欢叶子细小,对喷水池的日常维护影响不大。
二、景点区 1.雾园
1)这是一个纯粹的大地艺术作品在小区作品中的应用。螺旋的绿带,迷茫的水雾与环状的花架构成了景观的主要元素,突出神秘、新奇、纯净是设计的主要目的。
2)中绿色,叶片较小的薄荷作为螺旋形的绿带植被,在廊架上配以美国凌宵,恬静与芬芳边相得益彰。
3)在廊架之后是一片樱花林,一条小径从中穿过,似乎是步入神秘小岛的序曲。2.市民广场
1)圆形的小岛和方形水池似乎告诉人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诫。在圆形小岛上,环状种植了华棕,围合中间的紫藤花架,以观赏春夏之景为主。2)东面的山墙旁以列植的塔状银杏为主题,丰富了景观层次,又不影响住户冬季采光。3.生态花园
1)生态花园是以欣赏夏季水景为主题的水景园,环形廊桥中的圆形水池中种植有各种名贵的莲花,中间的小岛上则疏植了一些慈孝竹,传统的东方文化似乎在这里闪光,但金属的环桥则更透出一种现代韵味。
2)与环桥对景的是一个生态的驳岸,倾斜的草地缓缓滑入水中,几块光滑的石块间是一丛丛黄菖蒲、水葱、千屈菜。人与自然一下子是那么和谐与共荣。4.迷宫花园
1)迷宫花园以西方迷宫为蓝本,结合儿童游戏的场所,植栽结合视觉需要采用800-1000高的整形瓜子黄杨作为绿篱,考虑小区内使用的需要在外围配置了一圈的黄山栾树作为庭荫树。5.中央景区
1)中央景区分为三块,中央为广场区,两侧分别是大草坪和草坡舞台。在广场区两侧的大植坛中品字形种植有6米以上的大香樟形成一片密林,中间的四条植坛中错落有致地种有加那列海枣,中间是12株蓬径5米的大榉树,丛高层俯视,可以感受强烈的虚实对比。
2)东、西两侧的大草坪和草坡台阶都是环状的合欢为主干树种,在大草坪上散种了一些海枣和栀子花,突出了观赏和休闲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