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岩彩画色彩研究论文
【摘要】现代岩彩画打破传统绘画用色相对单调的局面,以丰富的色彩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借助各种不同材质的特性,探索各种新奇的表现手法,使得现代岩彩画在社会上得到广大艺术家的厚爱,在其色彩运用上出现许多令人惊叹的佳作,充满了神秘的面纱,本文将从现代岩彩画的几个特征进行阐述,希望现代岩彩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勃发生机,再创璀璨与辉煌。
【关键词】岩彩画:色彩;自然性:装饰性:平面性;统一性“岩彩指的是岩石的色彩,岩彩画则是指用五彩的岩石磨成粉或细颗粒,用胶调和之后,绘制在纸、板、金属、麻布等物质材质上绘画的作品。”——胡明哲。早在三万年前,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画中发现了神秘的公牛,也许是远古人类随意选取身边之物做颜料,而这些材料使他们的神秘精神延续了几万年。在中国,著名的敦煌、永乐宫、克孜尔、麦积山等石窟,在其天顶、四壁运用了岩石色彩绘制了丰富的壁画,经过了上千年的兵荒马乱之后,依旧光彩照人,强烈而浓郁,抽象而自由,但是并没有确立岩彩之定义。直到1996年,岩彩才以一种新的概念在中国美术界诞生。
一、现代研彩画的色彩与古代色彩观
现代岩彩画的主体色系是墨(黑色)、蛤白(白色)、朱砂(红色)、石青(蓝色)、石绿(绿色)、石黄(黄色)等几种颜色为主要用色。这与古代的色彩观有着渊源的流传关系。
《左传·昭公元年》中记载:“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源于“五行”之说,而古人形成的五色观念“白、青、黑、赤、黄”对应“金、木、水、火、土”,这是早期色彩与天道自然运动的五行法则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公元三千年左右,皇帝开始以黄色作为单色崇拜,历经禹、汤、周、秦,帝王们从“阴阳五行”说分别崇尚于白、青、黑、赤、黄。“五行”中的色彩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人自发性的哲理,从天地四方和自然物质基本属性在四季变迁中,宏大的时空变化进行倾向性的色彩把握。
中国传统的色彩把红、黄、青(绿、蓝)、白、黑五色视为正色。它的原始依据是黑、白之后的单色肯定。中国古代早于文字的太极图,黑白表示阴阳合一。《吕氏春秋·大乐》中记载:“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太极之象即无极之象。黑白分明即太一,阳动阴静,阳变阴合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太极中含阴阳(黑白),阴阳生五行(五色)。反过来说,五行归一为阴阳,阴阳归一为太极。这是中国古人自发的理性之中似乎接近指明人类色彩本质的发展规律。
二、现代岩彩画之色彩特征
现代岩彩画色彩斑斓,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受旧规范约束,融合了东西方绘画样式,尝试着各种新方法是中国现代岩彩画的创作现状。岩彩画蕴含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又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优点,具有强大的色彩优势,同时还有丰富的肌理效果,甚至光学原理也可以运用到创作中,极大地拓宽了岩彩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内涵,也打开了艺术家的思想。丰富的表现手法、深厚的情感、先进的理念在岩彩画中得以运用、抒发、传达,呈现出更新、更独特的面貌,使艺术家在创作、创新中前进,使得岩彩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并快速发展着。
(一)色彩稚拙的自然性
《说文》中道:“拙,不巧也。”《广雅》中有“拙,钝也。”拙,指的是不灵巧。而《老子》四十五章中道:“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分析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即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上看,似乎笨拙;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说明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性情。现代岩彩画中的色彩即是如此,其表达方式则是人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对各种各样的色彩、材料加以运用,反映材质本质的属性美,画面中透露出原始的、纯粹的自然美,与传统工笔画的三矾五染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工笔画表现出的是细腻、内秀美,而现代岩彩画则是表现画面本身的质朴、粗犷美,流露出作者、材质、画面内涵的真性情。
(二)色彩强烈的装饰性
现代岩彩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大量的使用纯正色相,与设计色彩有很多相似的元素,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排除自然界中的光源色与环境色之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进行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艺术iIJ,造,强化的是艺术家的个人感受,突出画面的整体效果,强调色彩调子和画面的整体协调关系,不受客观对象的固有色彩限制,创作中可以根据个人主观感受去尽情表现,体现出作者慰藉心灵和视觉的愉悦,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如蒋采苹的《鸡冠花》则是运用色彩的装饰效果,表达出岩彩画中的现代理念。
(三)色彩突出的平面性
现代岩彩画在画面中以颜色为主,通常运用勾线填充的方式或者泼色做底,再进行描绘等。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但是在整个画面的布局中最为常见就是不同色彩之间的叠加组合,这些颜色块面在形状、大小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画面中形成了不同的形态,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平面性特点。现代岩彩画创作需要作者对色彩有直觉的敏锐感,运用自身的机能性响应,挖掘精神文化深度,通过不断的深入感受和体验,创作出让人感动的作品。其创作并没有固定的表现手法,但是需要不断地完善,挑战自我,精益求精。其创作关键之处在于发现与表现,足够的细节感动人,色彩创意打动人,色彩品味打动人,材料质地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理念与现代岩彩画进行恰当的艺术化结合,突出了色彩的平面个性。
(四)画面色调的统一性
画面整体色调的统一性即对色彩的整体走势、主色调予以准确把握。在现代岩彩画的创作中,各个部分在色彩上都极具个性,不注意色彩的统一性,容易产生杂乱无序的感受。所以在色彩方面要选择一种居于支配地位的色彩作为主调色彩,并以此构成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主色调如同乐曲中的主旋律,给听众一种连贯的、一气呵成的感觉。所以在创作中,需要运用色彩中相同色相的配色、相似色相的配色、相同纯度的配色等,色彩要求对比统一,保持色彩与色彩之间在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某些共性。将这些存在共性的色彩加以组合配置,通过反复、交替、渐层让众多的色彩通过合理的搭配,形成空间的流动感,产生色彩的调和感,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给人协调统一的感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岩彩画使用的颜料在传统颜料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起来,打破了传统绘画用色相对单调的局面。在以前颜色种类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进行研发,使颜料在品种和数量上都极大增加,为画家作画提供更多的物质资料。现代岩彩画的创作中一个最主要的环节和因素就是对色彩的应用和设置,在创作的过程集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表现手法,创作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需求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胡明哲.岩彩画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2]王雄飞.中国岩彩画材料与表现[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3]蒋采苹.名家重彩画技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4]唐秀玲,重彩技法语言解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第二篇:现代园林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经济和各个行业都涌现出了先进的技术理论。这些理论为当今的社会中各个行业和先进的生产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随着各种先进的理论不断引入,它为吸纳带园林的设计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些新引进来的理论合计数在我国当前的园林设计和发展中,让现代园林的设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让园林更好地实现了它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园林的设计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促进了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的园林设计理论和园林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对园林设计中将会出现的现代设计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作为参考。
关键词:现代园林 设计 应用
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下,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了很大幅度,人们对于生活的物质条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在现代都市下,城市的建设中就加大了对园林建设的力度。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还涌现了一批先进的技术和理论,伴随着技术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社会经c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现代城市园林的建设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园林设计水平的提高,也就为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升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现代园林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现代园林的理论和园林的设计方面做出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现代园林的应用进行适当的阐述,希望能够为我国园林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现代园林设计的原理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各方面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相应的提升,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上涌现出了很多更为先进和创新的设计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当中,为了能够确保园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提高园林建设的水平,在当下,现代园林理论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当代人的设计思想为主要服务目标,设计的最终理念就是为人们服务的功能。在现代设计中一定要切记形式主义,重点强调的是服务目标。
(2)设计效果简单实用,现代设计不需要繁华的修饰,要求剥除以往的设计形态和特征,利用简单的集合图形,形成简单又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
2现代设计理论因素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重要的三大元素就是“色彩的构成、平面的构成和立体的构成”,这不仅仅是设计的构成要素,它们也是设计的核心要素,是设计的表现形式,这三种要素在园林设计的时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三者结合应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来。
2.1色彩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人们视觉接收的第一信号,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和理论前提是因为,人们在面对不同色彩的时候心理会产生对不同色彩的心理反应和感应。
(1)色彩轻重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浅色系的颜色会给人轻盈轻薄的感觉,颜色重的颜色,在园林设计中会给人沉重感。我们在园林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色彩的轻重感对于设计效果和人们视觉感知程度,恰当的把握色彩的轻重,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设计的主题。对于高明度的浅色系颜色会给人轻快明显的感觉,对于低明度的深色系颜色来说,色彩会给人稳重压抑的感觉,因此,在色彩轻重的搭配上一定要注意色彩整体的协调性,不要因小失大。
(2)冷暖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如色彩轻重相似,在现代园林的设计学中,色彩可以分成冷色和暖色系。暖色系可以充分展现热烈愉快的戏份,比如婚庆庆典的园林设计就可以设计成暖色系,充分烘托出愉快喜庆的婚礼气氛。比如说,在婚礼庆典上,可以在婚礼入口设置颜色鲜艳的花柱,用鲜艳的花朵来装饰花柱,这样可以烘托出婚礼庆典的气氛。相反,冷色调给人的感觉是安静沉稳,给人宁静严肃的感觉。冷色调的代表色是蓝色,比如在建筑物上设计出以蓝色为主色调的装饰,配上白色,就可以营造出安静肃穆的感觉。
2.2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准确的来说,它属于视觉语言的一种,它是利用知觉和视觉共同作用产生的,平面构成的原理是指将设计中的若干几个元素,在逻辑推理的研究下进行整体构思,从而整合形成预期所期望的画面。在这过程中,点、线、面它们都是属于平面构成的因素。
(1)“点”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点作为平面设计中构成的一小部分,在实际操作中也仅仅占据一点小的面积,但它的形状有很强的多边形,点以其独有的聚集性的特点很容易获取人们目光的焦点,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尅一把点作为整体构成视觉的向心点,或者把点当做焦点来看,从而能够突出主题或者创造出想营造的氛围和意境。在园林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点的差异性进行组合,这样可以构造出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新的意境,为园林设计提出大胆想象的空间。
(2)“线”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通常我们把点在发生移动之后产生的轨迹叫做“线”,它是点之间联结的表现形式,线的最突出特征就是它的长度,最明显的表现方式就是直线或者曲线。在结构图上,水平线、垂直线和倾斜线这都是直线会出现的三种表现形式。直线一般是应用在道路的绿化带上等等。水平线的特点是统一、庄重,以其规律的表现形式,所以它的特征给人以庄重的感觉。曲线是在园林设计中经常会看到的图形表现形式,它的应用频率很高,在园林作品中到处都能够看到曲线的存在,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很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最大限度上扩大园林的作品结构空间和给人直观的视觉感受。
3借鉴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社会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些相似,它的设计原理和造园的手段对现代园林的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和其实,中国园林应该保持并且几成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把精华继承下去,融合现代设计元素,创造出现代园林的辉煌。
3.1观察细致入微
园林的场地需要集自然和人文的设计,它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变化平台。园林设计的目标就是对场地的环境和整体文化进行设计。每一个场地都有它独特的特征和内涵文化,只有正确的把握好和分析好场所的地点以及其蕴含的深刻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够因地制宜的设计出迎人耳目的优秀园林作品。每个好的设计都不是无缘无故就设计出来的,闭门造车一定不会做出优秀的作品,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场地的特征才能够设计出独特的园林风格,才能设计出好的园林风格,因地制宜的设计场地的同时也会节省不少的人力和物力,体现节约型园林的设计原则和理念,也就是所谓的“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观念。
3.2保护绿色生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业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生态污染是越来越严重,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绿色的城市生态成为了人们回归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利用仅有的绿色空间给人们营造出生态分文,就要塑造自然,模拟自然,在绿地中模仿绿色森林植物,让绿色生态能够在城市中不断生长,不断发展。
4总结
在目前的园林设计过程中,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理论和新的设计方法,在园林的发展和创新中,现代的园林设计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它逐渐的带动了园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它也逐渐成为了城市居民的一道风景线。本文通过对园林的设计原理,在现代都市中的应用和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能够看出现代园林设计设计的发展是可观的,我们要加大对园林设计的研究,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秋实,何东坡.天然与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对比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1).
[2]尹健,张贤超,宋卫民.基于混料设计理论的透水混凝土骨料特征响应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13(5).
[3]刘晓晨.谈园林绿化工程投标阶段的施工图预算[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
[4]陈晓红,徐艳.如何做好园林绿化的投标工作[J].现代园艺,2013(10).
[5]陈宝军.果树在我国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4).
[6]王乃红,王胜男,张善江.果树在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历史、现状、功效研究,2012.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六分会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
第三篇:现代雕塑研究论文
摘 要: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发展至近代已陷入低谷。本文简要介绍中国的雕塑历史和与现代雕塑历史刘开渠起于雕塑艺术之衰,融西洋雕塑于中国雕塑,是现代雕塑艺术的奠基者和领军人物。
关键词: 雕塑艺术 刘开渠 现代雕塑艺术 奠基者
作为最直观的雕塑艺术,其发展源远流长。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组合生动地揭示了四千多年以前尼罗河流域的社会特色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比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出现早约2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雕塑艺术是在古代先民的审美意识和美化生活的要求指使下创造出来的,形象逼真而又生动,表情达意十分显豁。
秦、汉、南、北朝时代,我国的雕塑艺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前随葬的大俑坑,江苏徐州汉墓出土的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雕——马踏匈奴、跃马、伏虎和出土的东汉青铜奔马、石兽、南北朝的石窟造像,宏伟的气势、写实的艺术风格,把中国的雕塑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这一历史时期,石雕、木雕、陶塑、铸铜等不同门类的雕造技艺也都有杰出的创造。隋、糖,尤其是唐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如唐昭陵六骏、乾陵坐狮和石人,顺陵石雕立狮和盛行于初唐以后的唐三彩,唐代雕塑是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
五代以后,一直到清代,中国雕塑艺术在内容题材方面逐渐转入世俗化,而造型风格却松驰纤细,技术上追求精巧,制作繁琐,形象庸俗,已完全为了迎合统治者的爱好。雕塑艺术长期陷入低谷,众多的观音、城隍、药王、关帝、土地神等等,无不与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紧密相联。
尽管长期以来存在于民间的牙雕、玉雕、骨雕、石雕和陶塑、瓷塑以及雕漆艺术,品种繁多、生动写实,色彩绚丽鲜明,借助形象的强烈动感,表现了形象的强大生命力和不凡的气势,显示了民间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但民间雕塑艺术家人数少,且云散各地。他们多半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一对一闭门传授,手法保守,很多工艺逐渐失传,传世之作流传下来的不多。限于民间雕塑艺人的文化素养,不能从研究的角度拓宽拓深创作的层面,很多雕塑技艺难以往深处、精处进一步发展。
当人们长期麻醉于雕塑艺术的颓靡状态中时,起于雕塑艺术之衰,开现代雕塑艺术风气的是前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先生。雕塑大师刘开渠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奠基者、开拓者,是享誉世界的雕塑泰斗。
刘开渠1904年出生于安徽萧县。童年时代就表现出对绘画和雕塑的浓厚兴趣和爱好。他的少年朋友,很早就投身革命的离休干部张祚朗先生晚年回忆说:“刘开渠小时候喜欢画画,常常在地上、门上画人物、画马、画鸟,还常常到池塘里挖粘性很大的塘泥,摔打后捏人和各种小动物。”他的启蒙老师,也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美协顾问、陕西美协名誉主席、西安美院教授王子云先生和刘开渠同乡。
王子云先生发现了刘开渠的特长后,便极力鼓励和推荐他到北京学美术,并且把他介绍给萧县同乡会,在萧县同乡基金会的资助下,于1920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他一边打工——教夜校、刻写蜡纸、油印,一边苦读。1927年,他毕业于国立北京艺专油画系。此时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是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曾与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先生一起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主张“以美育代宗教”,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 福出发,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而美感教育则为达到实体世界之手段。刘开渠崇拜蔡元培,又非常赞赏他的观点,于是去拜见蔡元培,并说:“我想去法国巴黎学习雕塑。”蔡元培说:“中国愿意去西方学习雕塑的人很少,我支持你积极报考。”
1928年,他考入法国巴黎美术高等学校雕塑系学习,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著名雕塑家朴舍教授选为助手。在法勤工俭学五年,1933年学成回国,任国立杭州艺专雕塑系教授兼系主任,筚路蓝缕,为发展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开始了艰难的奠基、开拓工作。任教期间,曾创作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立于杭州湖滨公园。在伟大的反法西期战争中,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刘开渠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曾创作了抗日英雄王铭章、李家钰两座大型骑马铜像和许多纪念像,又创作了抗日无名英雄纪念像立于成都盐市口大街。这些作品将观众重新带入战火硝烟的年代,唤醒了人们对抗战悲壮历史的永恒的记忆。
他精于以非常准确的写实手法雕塑人物。为了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每次创作之前,他都要一遍又一遍地翻阅资料,一次又一次地走访知情人,反复揣摩,使塑造对象的音、容、笑、貌和神态、动作完全活在自己的脑海中,才动手塑造小样。他的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在创作中,绝不刻意模仿西洋雕塑,力求自己的作品体现中国的哲学内涵、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为此,他积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运用自己的才智巧凝造化,并吸收群众的建议,丰富自己的创作。修改作品,他宁可推倒重塑,也绝不给自己和观赏者留下什么遗憾。抗战时期,在大后方进行创作,物资匮乏,设备简陋,只能用最原始、最笨拙的办法制作。定稿之后,从翻砂到浇铸,都要亲自动手。杭战胜利前夕,还创作了传神的孙中山坐像立于成都春熙路,同时创作了大型高低浮雕相结合的《农工之家》。1953年,他开始参与建立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作,任设计处处长兼雕塑组组长,负责整体设计并亲自创作了正面大型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这一时期,还创作了红军战士,毛主席的胸像及其他胸像和浮雕作品二十多件。
西方的一些著名雕塑家始终忠实于写实传统。而刘开渠的雕塑作品既写实、又具有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浓厚底蕴,同时吸纳了西洋雕塑艺术的形式法则,在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创作中,探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技法、技巧。在大型雕塑作品中,他思路缜密,设计精巧,特别注重作品表现力产生的效果,雕法洗练、明快、清新,造型概括、真实、有强大的感染力。如人民英雄纪念碑,视觉控制恰到好处,有利于实现观瞻效果。拾级而上,当人们登至最上面的平台,18°视觉被控制在浮雕的基座上,再进至上层平台的中段,主题性浮雕清楚地呈现在观瞻者面前,充分地发挥了揭示主题的作用。从整体看,37.94米高的纪念碑庄严、雄伟、气势磅礴,成功地体现了1840—1949 年间为中国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魄,表彰了人民英雄千古不朽的功勋。
他一生致力于雕塑人材的培养教育工作,先后在杭州艺专、杭州美院任校长、院长,在中央美院任副院长,长期兼任雕塑系主任和教授。中国目前一批最有成就、最有实力的雕塑家多半是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他的作品结集出版的很多,先后出版了《刘开渠雕塑选集》、《刘开渠美术论文集》、《刘开渠雕塑集》等等,还编印了《中国古代雕塑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发表了许多关于雕塑创作、欣赏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文章。1979年率中国雕塑家代表团赴意大利、法国考察;1982年,他主持起草了《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得到中央批准后,被任命为规划组组长。之后,他主持召开了三次全国城市雕塑规划会议,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和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评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在此期间,还创作了蔡元培、梅兰芳等城市雕塑作品十余件。
刘开渠是在中国新旧雕塑艺术相交替的关键时刻,在东西方雕塑艺术互相影响、渗透、融合的交汇点出现的雕塑艺术大师。是时代造就了他,他又推动了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经过他亲自指导、修正的雕塑作品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展现,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已经接手他的事业正在全国各地铿锵雕琢,他对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1993年他去世以后,国家在他的家乡淮北相山建立了“刘开渠纪念馆”,世世代代将永远缅怀这位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萧县英才,中共萧县县委组织部、萧县地方志办公室,方志出版社:1995年12月
2、城市雕塑设计,白佐民、艾鸿镇,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月
3、中国古代雕塑百图,王子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3月
第四篇:魏晋南北朝色彩研究论文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种艺术、工艺品由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分立对峙,中外文化的冲撞会合,而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本文分别通过对这个时期的陶瓷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柒织工艺品、服饰、绘画进行色彩方面的研究,分析出这一时期最常用的色系以及所使用色彩的明度、纯度值。
关键词:色彩;魏晋南北朝
Abstract: During the Han and Wei-Jin South and North Dynasties, art, crafts of different peoples and nations as a result of the separation ofconfrontation, to meet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clash, and show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The paper makes a reasearch on the colors of pottery and metal crafts, textile crafts, costumes and painting, and analyz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uring this period by the use of color.and color brightness, purity value.Keywords: Color;The Han and Wei-Jin South and North Dynasties.正文
宗白华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政局的**并没有是艺术的发展停滞,而是继续按照当时文化发展的趋势走向繁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分立对峙,中外文化的冲撞会合,使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继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后的第二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各种艺术、工艺品也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色彩分析
1.陶瓷工艺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整个陶瓷发展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
在全国方位内,大约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系统。在南方,前期陶瓷烧造以浙江为中心,有著名的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和均山窑等,后扩展到湖南湖北等地。主要产品有青瓷和黑瓷。此外,常用褐彩打破单一的青釉,使之更加活泼。用褐彩装饰的另一特色是在器物表面上书写文字,这种装饰手法在后来的唐、五代时期大为盛兴。
在北方,由于战乱中原一带遭受严重破坏,陶瓷业衰退,制瓷业直到北朝时期才出现。因此技术相对落后,但邢窑制瓷工人克服了铁对呈色的干扰,创烧了对后世有深远意义的陶瓷品种一“白瓷”,为后来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各种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陶瓷色彩总述: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陶瓷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其色彩的大概风貌。南方越窑的青瓷色相主要偏灰绿色调,中明度以及低纯度。在色彩搭配上,主要以单一色调为主,但为了打破颜色的单调,常在青釉上辅以褐彩。德清窑的黑瓷则主要以黑色为主,辅以陶土颜色进行点缀。北方瓷器从色相上来看比较丰富既有白、淡黄、浅绿等高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外,还有低明度、中纯度的褐色;白瓷的发明对后世陶瓷的发展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北朝瓷器注重使用,所以不论青瓷、白瓷或黑瓷,都以素面为主,极少装饰。
2.金银工艺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除仍用来铸造货币、鎏镀佛像以外,用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和装饰品增多。这时期的金银器除了国产的以外,还有不少是通过丝绸之路从拜占庭、波斯等地传入的。主要有造型特殊的胡瓶、盘、杯、碗等容器,以及指环等装饰品。金属工艺品色彩总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银器色彩在色相上主要是纯正的金色,在明度上偏于中低明度,纯度普遍较高。
3.染织工艺品
在织绣工艺方面,织机普遍使用。西南和西北地区开始生产精美的棉布,那时的棉布叫白迭,被视为可以与绢帛同等的上等纺织品。1946年在阿斯塔那墓发现的织出了“富且昌宜侯天王延命长”铭的前凉织成履,履用褐红、白、黑、蓝、黄、土黄、金黄、绿八色丝线编织而成,色泽如新。
在印染工艺方面,染料的使用与秦汉时差别较大,一些主要色调中的主要染料被一些新的染料所更新。如红色调染料,红花染色取代了茜草;黄色染料方面,地黄逐步取代了栀子、黄栌、黄檗(音b6)等;蓝色染料,随着木蓝的输入,制靛技术的兴起,而取代了昔日的蓼蓝和菘蓝。
染织品色彩总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染织品色彩非常丰富,各个色相的色彩都有使用,这与当时民族间的交流及染料的更新与发展密不可分。色彩多倾向于使用中高纯度、中低明度的较为艳丽的色彩。色彩搭配方面,这个时期的织物大多是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且搭配的非常协调。它们以大面积的色彩(单色或多色)作底,其他颜色织造纹样。红、绿、白、蓝、褐等色常用来做底,蓝、绿、黄、白做多用作织造纹样。
4.服饰
魏晋风度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特点是穿宽大的衣服、跟高齿屐,熏衣剃面,傅粉施朱,保持清秀的体形,望若神仙。这时期的男子多穿着衣襟开敞,衣袖宽大的袍衫,袒胸露怀,头上加幅巾或戴小帽,力求轻松自然、随意的感觉,和摇曳的风格,似仙女下凡,如曹植笔下的洛神的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男性多以黑色、褐色、红色等中高纯度、中低明度的色彩作为服饰的主色;士人儒生则多以白色为主,以表现自己的潇洒自如、仙风道骨;而军士们以黑色铁甲为主,里面再配以红、白、黄等色的布衫。女性的服饰色彩多种多样,各种色相、纯度、明度的色彩均有使用,但主要以中等纯度和中等明度的暖色调为主,色彩搭配上多用对比的方法,其中一方面积较大,另一方较小,以形成调和。
5.绘画
魏晋南北朝绘画,承前启后,五彩缤纷。士人画家,改变汉代粗旷、繁复的风格,向精密技巧方向发展。南方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的画家,北方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等诸多大家。其中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代表着当时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绘画色彩总述:
绘画上以墨线勾勒对象外形,以红、褐、白、绿等色为对象填色,画面风格淡雅、飘逸,完整再现了当时的人物风貌。水和时间的作用使得所使用的色彩现在看来倾向于中低纯度、中低明度。色彩搭配以类似色为主,避免画面色彩夸张,打破淡雅的风格。
石窟壁画由于年代久远,色彩上有很大的变化,因此现在看来,风格非常粗犷,色彩艳丽丰富。土红色带背景上花斑点点,人物肌肤的色调也十分耀眼。原来艳丽的肉红色,被氧化成一些粗黑的线条,具有特别动人的力量。色彩搭配上,多使用对比色,或红绿对比、或蓝橙对比,并以夸张的造型,表现对象的动感。.总结:
通过研究并提取各种资料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常用色彩,可以大体推断出这个时期的色彩风貌。
NCS色彩分析:(如图l、图2、图3)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金银器、染织工艺、服装、绘画等常用色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色彩色相覆盖面比较广,常用色彩多集中在暖色系,即橙红色系。对NCS色相环上的红、绿、黄、蓝、黑、白三对原色及间色进行统计,可以看到这时期的应用色彩几乎囊括了色相环上的所有色相,但主要色彩大多集中在红色、黄色、绿色三大色相上,仅有极少部分蓝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色彩大部分都属于中、高明度,中、低纯度的范围。
由于南北方、民族、宗教之间的文化碰撞、融合,使得这一时期的色彩应用方面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化,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对隋唐时期的色彩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朱和平.中国设计艺术史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3]黄能馥,中国服饰通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4]长北.中国艺术史纲·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第五篇: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研究论文
一、色彩的概念及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的作用
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者要了解色彩对人的心理及生理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斟酌,谨慎选择。充分考虑使用人的地域环境和人格特征,设计出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使用空间,让色彩更科学的应用在人们的居住环境中。
二、色彩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1、室内居住空间色彩设计要注意协调统一性原则
大多数时候,不美是因为不协调。室内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就跟人的穿衣搭配用色是一样的,切记把完全相反的颜色搭配在同一个空间里。如:红配绿,橙与蓝,这种颜色用得好会给人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靓丽、新鲜、喜庆,用得不好,会让人感觉俗气、刺眼。所以,室内空间色彩设计切忌过杂,颜色的选择要注意搭配和轻重,要有主次,根据色彩的色相、饱和度、明度三个属性选取不同色彩,使整个空间富有变化,充满活力,体现空间设计的层次性和和谐性。整体上色彩协调统一的空间,必定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艺术上和生活上的享受。
2、室内居住空间色彩设计要注意人性化原则
色彩是有生命力的,室内居住环境色彩设计的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根本的设计出发点,注重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室内居住空间颜色的设计最终是为居住者服务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更多地了解居住者的一些特点,了解居住者的年龄、职业、性别、色彩偏好,如:老人、孩子、年轻人、男女对色彩的要求有所不同,设计师要做出能够满足其个性需求的设计。做到室内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形成具有人文精神的和谐室内色彩关系,使人的情感得以满足和释放。
3、室内居住空间色彩设计要注意功能性原则
室内居住环境按照使用功能可以分几大区域,公共空间客厅,厨房,卫生间,书房,私人空间卧室等几大块。室内居住空间的使用功能不同,其色彩的设计应有所区别。对于客厅这个居室中属于体现公用性最为频繁的区域,除了肩负家人的日常活动外,还肩负接待客人、聚会谈话的作用,可以使用高明度的色彩获得光彩夺目的室内空间气氛,也可以采用柔和的色彩营造融洽轻松的氛围;而相对最为私密的空间卧室,是人们疲惫一天后休息的场所,应该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色调。厨房、卫生间需要体现洁净、卫生,要选择透明度较高的颜色。
三、结束语
随着居住空间设计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环境的品味越来越高。色彩设计是改善室内居住空间视觉效果的重要工具。色彩设计正在悄无声新的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情绪。色彩设计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居住环境中色彩的合理运用,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室内空间气氛,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精神上的不同的感受,在居住空间设计中遵循设计原则,人性化的运用色彩,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