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应急预案

企业防雷安全应急预案(合集5篇)

企业防雷安全应急预案(合集5篇)



第一篇:企业防雷安全应急预案

企业防雷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该怎么去写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防雷安全应急预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成立防雷击工作专班

组 长:xx

副组长:xx xx

成 员:xx xx xx xx xx xx

二、了解雷电知识,制定相应措施

(一)了解雷电知识

1、雷电的形成和种类

雷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多形成在积雨云中,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不停的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树木等有异性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温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30kv/cm,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XX摄氏度,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雷电的大小和多少以及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沿海地区比大陆腹地要多,建筑物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2、雷电可分为四种:

(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及其危险。

(3)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

(4)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迅速传播的雷电波。传播速度为3x108m/s雷电可毁坏电器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入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例如:雷雨天室内电器设备突然爆炸起火或损坏,人在屋内使用电器或打电话时突然遭电击身亡都属于这类事故。

3、防雷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布雷线,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或在金属设备,供电线路上采取接地保护。

(二)人身防雷击措施

1、室内预防雷击。

(1)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2、室外避免雷击。

(1)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要远离帆布篷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要穿塑料等不侵入水的雨衣;要走慢点,步子小点;不要骑在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肩上不要扛带有金属杆的工具。

(5)在校内手中不要拿金属器具,发现雷雨天气要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躲避。

(6)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三)、防雷击措施:

1、完善防雷设施,安装自制的避雷针,高大建筑物安装防雷设施。

2、清理雷击隐患:电线杆周围有树木的迅速砍掉,高大建筑有金属物裸露的要及时撤除。

3、对学生要经常加强雷电与防雷击的教育,不定期地开展讲座与知识竞赛。

三、应急预案

1、学生自救: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若伤者虽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或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教育处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2、教师救治:发生学生雷击现象,周围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或老师,班主任要及时到场,视情况进行现场急救或及时送医院。

3、学校救治:学校组建防雷击救治专班,平时学习一些救治方法与措施,学校要有一个校级领导专门负责,学生雷击过程中,主要负责领导要及时到场。

4、及时上报:发生雷击现象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电话:

①中心学校值班电话:

②市教育局办公室:

③市教育局安全法制科:

5、善后处理:学生发生雷击救治全逾后要处理好医药费的问题,若发生雷击死亡现象,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协商处理好事后工作。

第二篇:防雷安全应急预案

防雷安全应急预案

为有效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防雷减灾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本单位防雷安全领导小组即为本单位防雷安全应急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担负应急小组相应职责。

二、根据雷电预警预报和本单位当时实际情况,及时启动、适时终止本预案的实施。

三、防雷应急处置

(一)获取雷电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即将发生雷暴时:

1、向本单位相关人员,以电话、短信方式转发雷电预报预警信息,启动防雷应急预案,做好防雷前期准备工作;

2、停止户外活动,召集所有室外人员回到有完善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防范直接雷的危害;

3、关好门窗,防止雷击电磁脉冲或球形雷(滚雷)的危害。

(二)雷暴发生时:

1、尽可能不接、打电话和手机;

2、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切断所有电子电器设备的信号、电源线路开关,拔去线路插头,防范雷电波侵入;

3、不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门窗、各种导线等容易导电部位;

4、在野外来不及寻找防雷安全庇护处时,应停止一切运动、活动,远离高大树木、高大建筑物,远离铁塔和金属设施,双脚并拢低头抱膝,蹲在塑料雨披等绝缘物之上,躲避雷电打击。

(三)雷灾发生时:

防雷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在最短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

1、防雷安全责任人或防雷安全主管人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和县防雷管理部门报告;

2、有人员被雷击伤害,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安排车辆送医院急救;有雷击休克的人员,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有火灾发生,立即通知“119”消防大队,同时组织现场人员灭火;

3、雷击未造成人员伤害或引起火灾,组织人员保护事故现场,配合防雷技术人员的对事故现场的勘察、对目击人员的调查、对现场痕迹的取证。

四、灾情报告

遭受雷灾后,及时统计受损情况,详尽描述具体灾情,明确雷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书面形式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县防雷管理部门,县防雷管理部门联系电话为64636609。

二0一一年月日

第三篇:防雷安全应急预案

防雷安全应急预案

为有效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防雷减灾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本单位防雷安全领导小组即为本单位防雷安全应急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担负应急小组相应职责。

二、根据雷电预警预报和本单位当时实际情况,及时启动、适时终止本预案的实施。

三、防雷应急处置

(一)获取雷电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即将发生雷暴时:

1、向本单位相关人员,以电话、短信方式转发雷电预报预警信息,启动防雷应急预案,做好防雷前期准备工作;

2、停止户外活动,召集所有室外人员回到有完善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防范直接雷的危害;

3、关好门窗,防止雷击电磁脉冲或球形雷(滚雷)的危害。

(二)雷暴发生时:

1、尽可能不接、打电话和手机;

2、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切断所有电子电器设备的信号、电源线路开关,拔去线路插头,防范雷电波侵入;

3、不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门窗、各种导线等容易导电部位;

4、在室外来不及寻找防雷安全庇护处时,应停止一切运动、活动,远离高大树木、高大建筑物,远离铁塔和金属设施,双脚并拢低头抱膝,蹲在塑料雨披等绝缘物之上,躲避雷电打击。

(三)雷灾发生时:

防雷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在最短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

1、防雷安全责任人或防雷安全主管人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和滨海新区防雷管理部门报告;

2、有人员被雷击伤害,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安排车辆送医院急救;有雷击休克的人员,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有火灾发生,立即通知“119”消防大队,同时组织现场人员灭火;

3、雷击未造成人员伤害或引起火灾,组织人员保护事故现场,配合防雷技术人员对事故现场的勘察、对目击人员的调查、对现场痕迹的取证。

四、灾情报告

遭受雷灾后,及时统计受损情况,详尽描述具体灾情,明确雷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书面形式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区防雷管理部门。滨海新区气象局执法办联系电话:66251289。

第四篇:防雷应急预案

加油站防雷应急预案 编制目的

为预防事故发生,规范加油站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指导思想

近年来加油站的雷电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与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GB15599-95《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石油库防雷规程》,“全员动员,综合治理”方针,排除防雷安全隐患,把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3、雷电及应对常识

3.1雷电危害:

3.1.1电效应。雷击时,雷电流幅值高达数百千安KA,而放电时间只有50-100微秒US,故放电速率高达每微秒50KA。因此,雷电流具有高频特性,能产生数百千伏KV,甚至数千千伏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或者击穿输电线路和设备的绝缘而发生短路,进而产生火花放电,导致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烧与爆炸;

3.1.2热效应。雷击时,强大的电流通过物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转

化成巨大的热量,产生很高的温度可高达20000℃能使3.8MM厚的钢板烧穿,会造成金属熔化、飞溅,导致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或爆炸;

3.1.3机构效应。由于电流热效应产生的高温,可使木材纤维缝隙和其它建构筑物中间缝隙里的空气受热而剧烈膨胀,同时又使所含水分急剧蒸发汽化膨胀,可导致建筑物劈裂倒塌。

3.2 防治措施:

我们对汽车加油站的防雷,必须采系统的防护措施:如接闪、分流、接地、均压、综合布线、安装SPD等综合措施。

3.2.1接闪:根据汽车加油站所处的气象、地形、地貌、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当该加油加气站有可能遭受直接雷击时,应在其屋面上装设避雷带(网)进行接闪。

3.2.2 分流:加油站在其屋面上安装有避雷带(网)接闪后,应利用柱钢筋或敷设扁钢作为引下线,为使雷电流分多路引导泄入大地,降低雷电在附近导体或电线、电缆上的感应电势或电流,应尽可能多的布置引下线,均匀布置在加油站四周,地下部分与接地网焊接。

3.2.3 接地:接地应围绕建筑物作环形闭合接地装置,在每根引下线处,布置2-3根垂直接地极,垂直接地极长2.5m,埋深0.7m以下,作用是降低冲击接地电阻及固定环形闭合装置,接地网应在油罐卸车场地,加油机安装处、配电盘进线处,埋地油罐通气管处焊接出接地支线,为上述设备作接地用。

加油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

地、电子系统的接地、SPD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3.2.4 均压:加油站建筑物作环形接地装置后,所有进出环形接地装置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导线保护管,均应在与环形接地装置交叉处相连。加油站内的所有需接地的设备与构件,如油罐、加油机、通气管、配电盘、电子系统用配电盘、开关、灯具等都要与接地网相连接,为便相邻的金属导体及设备上的电势(电压)相等。防止雷电反击火花及维护操作人员产生电击,保护设备及人身安全。相邻的金属导体及设备应用导电体跨接。

3.2.5 合理布线:当汽车加油站的屋面上装有避雷带(网)接闪时,动力配电线与电子系统配线,应尽量远离避雷带的引下线,最好两者相距2m以上,否则应套钢管加强屏蔽。

3.2.6 安装SPD:配电系统安装的SPD要符合防雷类别要求,注意外露电器设备不宜过于突出,金属支架应可靠接地,电源线路应采取屏蔽接地保护,并应在开关处安装过电压(电涌)保护器,同时应当重视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加油站经理负责现场的总体协调指挥。

加油站安全计量员负责拉闸断电和油品泄漏监测。加油站核算员负责通讯、报警联络。

加油站加油班长负责现场组织人员扑救或施救。

加油站当班员工负责执行现场指挥的调配,完成交办的任务。

4、具体的防雷实施方案

4.1 直击雷防护

4.1.1 储油罐区的防直击雷措施

汽车加油站的储油总容量,大部分在300m3左右,多数安装在地下室内,其介质为汽油和柴油。由于汽油是易燃液体,闪点温度较低(-50~30℃)、易挥发。在常温下,地下室内的油气和储油罐呼吸阀排出的气体,容易达到起爆混合比值。因此,储油罐区是加油站防雷的重点区域。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GB15599-95《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的规定,结合储油罐安置在地下室的这一特点。对储油罐,按二类防雷要求,采用独立避雷针。在呼吸阀上方2.5m的高度平面,提供一个半径为5m的保护范围,以防止雷暴直接击中呼吸阀,引起高温而点燃油气。为防止避雷针对油罐及其附属设施产生高电位反击,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的油罐与其有联系的管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m。4.1.2 加油罩棚的防直击雷措施

加油罩棚是安置加油机,进行加油作业的地方,区域内油气含量较高,属二类防雷建筑物。罩棚的顶部敷设避雷带,当长、宽>10m时,应敷设10m×10m或12m×8m的避雷网格。

4.2 防感应雷和防静电

加油站的储油罐和输油管都采用钢铁材料制成,当有雷雨云飘过其上空或在附近发生雷击时,由于静电或电磁感应作用,金属罐体和输油管都会带上大量的电荷。另外,油品在流动、灌注、晃动等情况

下,由于本身或与其它物体的相互摩擦而产生静电荷。当雷电感应或摩擦产生静电荷的速度高于泄放速度时,便形成同性电荷的静电积聚。当积聚的静电荷,其放电能量大于可燃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并在放电间隙中油品蒸汽和空气混合物处于爆炸极限范围时,将引起爆炸、燃烧。因此规定储存甲、乙、丙几类油品的油罐应作防静电接地,为电荷提供泄放的通道。

4.2.1 油罐和输油管道的防感应雷、静电

4.2.1.1为确保接地可靠,每个金属油罐的接地点应不少于两点。

4.2.2.2输油管道的始、末端和拐弯、分支处应分别接地。

4.2.2.3管道法兰的连接螺栓少于5根时,法兰必须用金属导线跨接。4.2.2.4储油罐上的金属构件(呼吸阀、阻火器、量油孔等)必须与油罐有良好的等电位连接。

4.2.2 电源、信号线路的防感应雷

加油站的输电线路,绝大多数都采用架空线路,极易感应雷电高位,其防雷措施是:

4.2.2.1在配电房电源开关的进线端安装防爆型电源避雷器;

4.2.2.2电源线由配电房到加油机线段应套钢管埋地,钢管的两端应分别与电房接地和加油机接地连接;

4.2.2.3与计算机联网的电子计量式加油机的信号线也应套上金属管埋地,金属管的始、末端应接到工作地上,信号线与计算机的接口应装上相应的信号避雷器。

以上的管线若在线沟中架设,沟内应填充沙子,以防电气线路故障时,沟内因油气而引起火灾。

4.2.3 卸油车防静电

油槽车卸油,是加油站最大型的输油作业。油槽车上会积聚大量的静电荷,因此,必须在卸油场所提供防静电接装置,为油槽车提供静电荷泄放的通道。

4.3 接地装置

4.3.1避雷针采用独立接地体,接地冲击电阻不大于10Ω。

4.3.2储油罐的接地体,围绕储油罐区敷设成环型,并为输油管的始端和槽车卸油区提供接地点,接地冲击电阻不大于10Ω。

4.3.3罩棚采用建筑物基础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联结的混合接地装置。其中,人工接地体围绕加油作业区敷设成环型,以降低作业区内的跨步电压对工作人员的危害。同时,本接地装置为输油管末端和加油机等电器设备提供接地点,冲击接地电阻以最小值确定。

4.3.4管道拐弯和分支处的接地体如独立设置时,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储油罐区的接地体应与售油罩棚的接地体做等电位连接。

4.4 对加油站进行整改

在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已有大批加油站投入营业,由于当时管理不够完善,这些油站的防雷设施多有先天不足的成份:①储油罐接地不规范,只有一点接地,有的甚至没有接地;②输油管道的法兰连接螺栓少于5根的,没有作电气连接;③油槽车卸油场所没有安装防静电接地装置。

对于②、③,还较易处理。由于油罐区不能使用电弧焊接,故对

①的处理比较麻烦。建议在地下室外加装接地体,将油罐的吊环经防锈处理后,涂上导电膏,包上一层铅垫,再用U型螺栓将接地线压接在吊环上。这种连接方式只有一种补救措施,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做全面检查。当其接口处的过渡电阻较大时,需要重新作防锈处理。

应急结束

5..1 程序终止条件

确认现场危机已经解除,确认现场的环境不会再次发生危险,由站经理向上级领导汇报,得到同意后终止应急处置程序。

5.2 处置现场评估

通过应急处置过程,对各个岗位在处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事件的起因、发现问题的诱因,在公司内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

第五篇:防雷安全应急预案

防雷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防御、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保证校园师生的生命和校园设备财产安全,杜绝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的伤害事故,本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的原则,根据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关于防御气象灾害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应急领导工作小组名单:

组长:黄捷桃 副组长:侯国忠

组员:吴玉葵、何俏环、薛敏霞、胡瑞平、苏洁静、梁艳芬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检查校园防雷电工作,掌握校园防雷电工作动态,提出预防对策和措施,切实加强对防雷电工作的领导。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建立由校园主要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参加的防雷电抢险工作队伍。当事故发生时,下达启动防雷电应急预案命令,依据上级批示和现场情况,适时决策、发布指令、组织指挥处置工作。

二、安全预防措施

1.提高对校园防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防雷电工作纳入校园重要议事日程,针对季节性特点,积极研究防范措施,落实防雷电工作预案。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师生抵御雷电伤害的意识和防范能力。把防雷电知识的宣传教育与校园其他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加强对师生防雷电安全知识教育,开展

3.当雷电引发火灾时,要启动相应的消防应急预案。

4.实行责任追究。对未依法履行安全职责,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或在事发应急过程中不听从指挥、不服从安排酿成严重后果的,由校园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着其他处罚。因渎职、失职或者管理失控发生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由有关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清新区山塘镇中心幼儿园

2017年9月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