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先进事迹材料

学习施永康同志先进事迹交流发言[五篇范文]

学习施永康同志先进事迹交流发言[五篇范文]



第一篇:学习施永康同志先进事迹交流发言

学习施永康同志先进事迹交流发言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施咏康同志在防疫一线连续奋战15天,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殉职。他在47岁的盛年,以战斗的姿态,倒在了抗疫征程中。他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不屈不挠的身影将永远伫立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要学习施咏康同志克服困难、舍身忘我奋战一线的精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第一时间奔赴疫情防控的前线,抢过防控难度大的“硬骨头”,忍受膝关节的疼痛在包保街道穿梭督导。这次疫情社区防控,我也积极参与其中,想到自己在卡点长时间站立引起腰痛,回办公室向科长诉苦,我就非常惭愧。对比施咏康同志克服困难、舍身忘我的精神,我和他差距太大。今后我要笃实做事,切不可遇到困难叫苦叫累。

我们要学习施咏康同志坚守岗位、立足本职谋划工作的精神。他将自己的本职组工工作与疫情防控相结合,施展自己所长,谋划开展“战疫情·组工在行动”活动,工作疫情两不误。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典型。XX同志第二批参与社区防控,他晚上卡点值夜班,白天回办公室开展业务工作,还要兼顾党小组的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学习施咏康同志胸怀大局、党建引领创新工作的精神。优秀的干部不仅仅是在关键时刻有好的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也是一如既往的努力。他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提高站位、创新发展,以党建引领工作,取得全国率先的业绩。所以我们在工作也要树立“党建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加强党建对业务的紧密联系指导,不断提升思想格局,把业务做新做实做细。

学习完施咏康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下定向模范学习的决心,但我内心最直接的感受是非常痛心,一名党的优秀干部又是因为劳累过度而牺牲,对于组织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更是惨重的打击。我觉得在干部健康保障方面要采取一些措施:一是要转变干部自身观念,牢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信条,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再紧急的事情也不能完全依靠加班加点来应对,而是提前制定制度、做好预案,将急事变成缓事;三是组织上要主动关心,单位要关注职工们的工作状态,发现有连续加班的、健康出现异状苗头的,要强制其休息;四是建立健康档案,组织人事部门要将职工的健康情况形成档案,将每年一次的体检信息、个人自行检查信息、患病治疗信息、每月健康调查等资料纳入归档范围。

以上是本人学习施咏康同志事迹的一些思考感悟,如有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第二篇:学习施永康先进事迹交流发言心得体会

学习施永康先进事迹交流发言心得体会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施咏康同志在防疫一线连续奋战X天,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殉职。他在X岁的盛年,以战斗的姿态,倒在了抗疫征程中。他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不屈不挠的身影将永远伫立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要学习施咏康同志坚守岗位、立足本职谋划工作的精神。他将自己的本职组工工作与疫情防控相结合,施展自己所长,谋划开展“战疫情·组工在行动”活动,工作疫情两不误。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典型。X同志第二批参与社区防控,他晚上卡点值夜班,白天回办公室开展业务工作,还要兼顾党小组的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学习施咏康同志克服困难、舍身忘我奋战一线的精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第一时间奔赴疫情防控的前线,抢过防控难度大的“硬骨头”,忍受膝关节的疼痛在包保街道穿梭督导。这次疫情社区防控,我也积极参与其中,想到自己在卡点长时间站立引起腰痛,回办公室向科长诉苦,我就非常惭愧。对比施咏康同志克服困难、舍身忘我的精神,我和他差距太大。今后我要笃实做事,切不可遇到困难叫苦叫累。

我们要学习施咏康同志胸怀大局、党建引领创新工作的精神。优秀的干部不仅仅是在关键时刻有好的表现,在日常工作中也是一如既往的努力。他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提高站位、创新发展,以党建引领工作,取得全国率先的业绩。所以我们在工作也要树立“党建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加强党建对业务的紧密联系指导,不断提升思想格局,把业务做新做实做细。

学习完施咏康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下定向模范学习的决心,但我内心最直接的感受是非常痛心,一名党的优秀干部又是因为劳累过度而牺牲,对于组织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更是惨重的打击。我觉得在干部健康保障方面要采取一些措施:一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再紧急的事情也不能完全依靠加班加点来应对,而是提前制定制度、做好预案,将急事变成缓事;二是要转变干部自身观念,牢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信条,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三是组织上要主动关心,单位要关注职工们的工作状态,发现有连续加班的、健康出现异状苗头的,要强制其休息;四是建立健康档案,组织人事部门要将职工的健康情况形成档案,将每年一次的体检信息、个人自行检查信息、患病治疗信息、每月健康调查等资料纳入归档范围。

第三篇:学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交流发言材料

学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交流发言材料

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同志是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和先进典型,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向黄文秀同志学习活动,深入学习黄文秀同志优秀精神品质,在脱贫攻坚路上奋勇前进。

黄文秀同志的不幸遇难让我们深感惋惜和不舍,但她的事迹却让我们作为脱贫一线的同志心中更加力量百倍。同时她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楷模标杆。我们要向她一样默默无闻的奉献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上,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帮助群众致富,用真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我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谋福祉,在全心全意为家乡人民服务中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坚持学习,脚踏实地的工作。脱贫攻坚道路上还有许多优秀的人物事迹,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断学习,让自己的工作方法与思路与时俱进,给自己的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向书本学习,夯实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向农户学习,许多农业方面的知识我们需要虚心向农户学习,深入田间地头,不断增加自身农业知识;向实践学习,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文秀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一首壮丽的赞歌。她虽然牺牲了,但她焕发的精神力量必将激励我们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积极奋斗,努力进取。

做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一样,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督促自己,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时刻不懈怠。发挥好驻村帮扶工作队脱贫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信息员”、脱贫攻坚“战斗员”、资金项目“监督员”、农民群众“服务员”、乡村治理“指导员”的六大作用。

第四篇:施星灿同志先进事迹

施星灿同志先进事迹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记利川市国税局83岁离休老人施星灿

83年,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存的时间长度。

3040元,是他现在每月可以领取的退休金。10万元,是他慷慨捐款和为单位节约的大致数量。

60年,是他的一件上衣“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长度;47年,则是他正在穿着的一条裤子的“年纪”。

生活中,他对自己的节俭称得上严苛,显得是那么的贫穷,而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危难,他从不计较私利,经常慷慨解囊,却又是那么的富足。贫与富,苦与乐,节俭与慷慨,在他的身上完美统一。他的骨子里时刻充盈着的,是党员的本色和军人的传统。

在荆楚大地,在鄂西边陲的“凉城”利川,83岁“国税老人”施星灿的事迹,一直在流传。大家众口一词,他理想信念坚定,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还有很多事父亲不愿意说,我相信,在那份单位的记录之外,他一定还曾帮助过其他人。”

关键词:捐款

2011年11月28日,鄂西小城利川,冬雨绵绵,利川市国税局83岁的离休老干部施星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当天的报纸,在仔细地读着新闻。

他生于江苏,1949年,21岁的他参加人民解放军,1年后奔赴朝鲜战场,1966年转业来到湖北。

施星灿带着北京籍的妻子刚到湖北时,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今年81岁的退休干部赵光勋记得,他先后在文斗、大塘等多个乡镇工作过。这个普通话中夹杂着浓郁江苏口音的汉子,将脚印和汗水融进了利川的山山水水,并在此扎下根来。

2009年春节的一天,利川市柏杨镇一小学校长提着一篮子鸡蛋敲开了施家大门,女儿施丽蓉出来接待,校长说感谢施星灿老人为小学捐款捐书。施丽蓉这才知道,父亲又在外面捐款了。

施丽蓉不知道,利川市国税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保留了一份老人有记录的捐款账单:

1992年,利川市税务局号召职工为贫困儿童捐款,每人拟捐2元,当时已经离休的施星灿得知情况后,当即捐款300元。

1996年淮河发大水,他捐款;两年后长江发洪灾,他捐款2000元。在齐岳山下的王家寨村、清江村、沙子坎村都留下过他爱心的足迹。

2008年5月,施星灿老人怀揣6000元钱回江苏省亲,原本打算6月回利川。5月20日一大早,施丽蓉接到父亲的电话,老人问,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回家?

女儿说,你不是要过几天才回来吗?

姑妈接过电话说,他没钱了,他刚刚把5000块钱捐给了汶川地震灾区。回到利川后,他又以特殊党费的形式,给汶川地震灾区捐款5000元。去年4月玉树地震,老人从电视上看到消息,随即捐款2000元。

今年6月20日下午,83岁的施星灿老人颤巍巍地走进利川市国税局,拿出1万元钱,要为党的90岁生日缴纳特殊党费。工作人员问他和家人商量了没有,老人说,缴纳党费是我个人的信仰问题。最后,他坚持缴纳了这笔特殊党费。

施星灿总是不愿谈自己捐款的事,但女儿施丽蓉说,她相信,在那份捐款记录之外,父亲一定还曾慷慨解囊帮助过许多的其他人。

离休24年来,他从未缺席过单位的党组织生活会,更是时刻关注着利川税收事业的发展,他离休而未休息。

关键词:牵挂

施老1987年离休,但他的思想没有离休,作风没有离休,他一直还牵挂着心中最神圣的党组织,牵挂着他服务大半辈子的税收事业。

他家门前,有许多的超市、药房和水果店,他只要到店里面去,都总是要问上几句,生意怎么样,一个月向国家交了多少税,你们发财了可不要忘了国家呀。

利川市国税局的同事证实,施老有时还克服体弱多病,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税法宣传活动,做一些发放资料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一带的店员们大多都认识他,都亲切地叫他“施爷爷”。一家超市的覃老板说,施老就像一柄蜡烛,不燃烧到最后是不会熄灭的。

施老还很关心国税队伍建设,24年来,他从未缺席过一次党的组织生活会。在会上,他不仅讲理想信念,讲队伍建设,还讲科学的工作方法。施星灿同志说,“一支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队伍,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2003年,利川市国税局按照有关精神要清退40多名临时工,这些人中有的已经在税务部门工作了20多年。一时间,在系统内引起了一些非议,有的同志甚至言语非常激烈。施星灿同志听到议论后,主动找到市局分管人事的领导,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同志在我们税务系统工作了这么多年,为税收事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你们在辞退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要最大限度地按劳动法保障他们这批人的权益。

利川市国税局党组再次研读了省州局的文件精神,并咨询了劳动部门,最后本着以人为本、稳定为重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充分考虑临时工利益的清退方案,并组织专班逐一对辞退对象做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结果40多名临时工在规定时间内清退完毕,没有一人上访,得到了省、州国税局的充分肯定。

正是在施星灿的影响下,利川财税系统一批转业退伍军人自我加压,成为全市财税部门的生力军。2003年,组织上把利川市国税局一名副职交流到建始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利川人,家人都工作生活在利川,在家又是长子,突然离开他们,让这位干部在感情上接受不了。有一次,他从建始回利川,路过施老家门口,遇到边吃馒头边喝开水的施老,这名干部上去和他打招呼,言语中流露出一些情绪。施老说,你的父母亲我了解,我们这一代人不会不理解你们的,千万不要把思想包袱带到工作中去,一定要安心工作。后来这名干部又调到开发区工作,一直没有忘记施老的这些话,毅然在单位安下了家。

冉飞是利川市国税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他当过兵,也算干部子弟,说话有点粗声大气,年轻时常常感情用事,还曾经几次与纳税人发生过矛盾。施星灿对此有所耳闻,一次在家属院门口,他拉着冉飞的手和颜悦色地拉起了家常,部队生活的共同语言,使他产生了共鸣。

2004年冉飞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施星灿同志当年工作过的的文斗乡,从事日常税收管理服务工作,亲身感受了施星灿45年前在文斗工作的酸甜苦辣,施老当年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琐事,至今还在文斗的街头巷尾传为美谈。耳濡目染,冉飞这匹“烈马”也慢慢地变成了“良驹”,连续7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并被组织委派为文斗工作站的站长。

83岁的施星灿说,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只有思想不落伍,才能行动跟得上。

朋友指着他那条旧裤子上的补丁说:“要是没补,这么大的窟窿,屁股都露出来了。”

关键词:节俭

施星灿老人的家,位于利川市都亭国税分局宿舍二楼,除了1部电视、1台冰箱,几乎没有多余的电器,在这套住了近30年的房子里,只有最简单的陈设,和窗口几盆花草。

女儿施丽蓉透露,父亲有两件“宝贝”:一件是已经60岁“高龄”的卡其布上衣,是刚参军的时候部队发的衣服,另一件蓝色布裤,是刚转业那年买的,已经穿了47年。

采访中,经记者再三要求,施星灿老人才拿出了那件上衣,经过数十年的浆洗,深黄色的衣服早已经泛白,衣领和袖口布满细细密密的针脚,那是无数次补过的痕迹。

那条深蓝色的布裤,屁股和两边膝盖部位都已经补过很多次,由于前几天刚穿过,裤子洗了还没完全晾干,老人拿着裤子,朋友指着臀部的补丁说:“要是没补,这么大的窟窿,屁股都露出来了。”老人乐得呵呵直笑。

施星灿的衣服和袜子,都穿了很多年,穿出了窟窿也舍不得扔掉。在家里为老人做饭的亲戚杨碧桃说,看着那些实在不能再穿的袜子,施丽蓉悄悄地将最破旧的拿出去扔了,老人找不到,才作罢。

现在的施星灿,退休工资有3000多元,加上医疗费用可以全部报销,他本来可以在这个小城里生活得很好,但杨碧桃讲述的老人吃饭的情景,完全像是一个饿极了的孩子。

杨碧桃说,每次去买菜,老人都叮嘱她买些便宜的尾菜,少买肉食。

做饭之后,老人都要去厨房,看看有没有菜叶被扔掉,如果有他也不责备人,只是悄悄地捡起来放在菜篮子里。

吃饭时,不能漏掉一粒米。菜吃完了,碗里还有油,他就加点饭把油都沾掉吃了,然后倒点开水在碗里,涮一涮,喝完,碗里就像刚洗过一样,连一粒油珠都不剩下。

今年春节,施丽蓉给父亲买了件400元的衣服,怕父亲嫌贵,送给父亲时谎称只要几十元。但施星灿说,自己还有衣服可以穿,不要再浪费钱。最终,这件衣服硬是在老人的监督下给退了回去。

让人感动的是,施星灿老人说出了最朴实的话,他说:节俭并不是因为我缺钱花,而是因为我们根本不应该丢掉这样一份美德。

单位给下乡人员的补助,他多年不曾领取;老伴儿想顺便报销80多元药费,他没有答应;“来历不明”的慰问金,他不领取。

关键词:拒绝

初到利川市文斗乡工作时,因为施星灿是军队转业干部,在乡长每月工资才20多元的时候,他的工资就有50多元,加上妻子有工作,两口之家生活算得上还比较宽裕。

利川市国税局的老人们记得,在当时物资极为紧缺的情况下,施星灿拒绝领取工作中的任何补贴,包括最初每天一角钱的下乡补贴,这笔钱累积起来,一年就相当于普通干部多领一个多月工资,另有每年的烤火费8元、两双解放鞋、雨伞和工作包等。

利川市国税局原局长彭代富说,那时每个人每月定口粮27斤,按要求完成每月的下乡任务,则可以补助到45斤。彭代富记得,那时饭菜油水不多,27斤口粮根本不够一个年轻人吃,施星灿虽然每个月都超额完成下乡任务,但他坚持每个月只领取27斤粮食。

施星灿当工会主席期间,每年底都要给职工发一些工会福利,虽然每次只有几十上百元,但对于当时人平工资也就百十来块的情况下,这也算一笔不少的收入了。但施星灿同志当了六年工会主席,硬是一次也没领过这笔钱,每年的工会福利领取表上自始至终也没有出现过自己的名字。

由于经常去抓药,施星灿和利川市中医院工作人员渐渐熟悉了,工作人员杨彬彬记得,2005年夏天,施星灿一次与老伴去该院抓药,施星灿的药费是125元,老伴的药费才80多元。施星灿能享受全额报销,老伴当时说,那就一起报了吧。

可出人意料的是,施星灿当场拒绝了,他说,不能我们个人搞“节约”,却损害国家的利益。老伴儿气得当场落了泪,和施星灿赌了好些天的气。

今年建党90周年庆典前夕,按照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7月1日前,利川市国税局要给施星灿老人送去1800元补贴,这笔钱由利川市国税局局长欧阳旗亲手交到老人手上。

不料,施星灿并没接下这笔钱,他来到国税局财务室,非得找工作人员问清楚:这是一笔什么钱?为什么要给我发这笔钱?欧阳旗记得,工作人员最后找出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找到了具体的依据,并给施星灿作了详细解释,老人才终于放心地签字,领走了这笔钱。

在施星灿的字典里,并没有一定要“取得”这样的字眼。他说,有时候,要懂得拒绝,作为一个有着坚定信念、有益于人民的人,拒绝也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老伴儿去世,他冒着寒风,悄悄站在楼下一个角落里,哭成了一个泪人。

关键词:情义

2007年6月21日凌晨,相伴了施星灿老人半个世纪的爱妻去世。施丽蓉抱着母亲的骨灰盒回到利川,悲伤的亲人们聚在家里。

施丽蓉说,那时父亲脸上看不出明显的伤痛,只是呆呆地坐着。女儿去安慰他,老人反而开导女儿说,救得了病,救不了命,人已经走了,我们还要生活。然后就起身走开了。

吃饭时,施丽蓉不见父亲,便出门去找,结果发现老人冒着寒风,站在楼下一个角落里,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

2003年10月,利川市国税局职工谭人帼因交通事故,一条腿骨折。在当时请客“整酒”风盛行的利川,施星灿老人一向不送人情,这一次,离休多年的他在家听说了,先后带着老伴三次到医院看望。有一次医院停了电,坐不了电梯,他边走边停,在老伴的搀扶下,捂着胸口爬上了八楼的病房。

直到现在,谭人帼仍然对此记忆犹新。谭人帼说,施老革命并非冷冰冰的,就像他女儿所说,他的心富有柔情,是个重情重义的老人。

施星灿说,我们要经常问自己,你的共产主义信仰动摇了没有?他说,60年来我的信念从未动摇过。

关键词:信念

施星灿老人家的电视柜下,放着几本“革命日记”,纸页都已泛黄。其中一本日记中,记着从老人在军队里当教官时,教士兵练习射击的讲义,一直到文革期间的政治学习笔记。

另一本日记从1977年8月31日开始,第一篇日记是《大庆、大寨式的革命标准》。最新的一则日记则是2011年7月27日,记载着《经济日报》关于江苏今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和一般财政收入的数据。

在都亭国税分局当过门卫的廖政权说,老人每天要来门卫室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施星灿老人到了门口,轻声问一句,小廖,今天的报纸到了没有。廖政权就拿来报刊给他,老人就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读着。

读书、学习是了解天下大事的方式,虽然知识不断更新,但施星灿老人的信念却越来越坚定。利川市国税局长欧阳旗记得,一次局里开支部会时,施星灿老人在会上发言说:“从入党那天起,我就选择了永远跟党走,这么多年我的理想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还建议支部要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省自己的信念是否动摇。

欧阳旗说,面对施老革命,我们内心感到很惭愧。老局长彭代富说,共产主义的信仰在施星灿脑海中坚如磐石,他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坚守了终身的信仰。

施星灿常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么多战友倒在血泊中,我虽然也受了伤,却活着;我心脏不行了,有组织和领导关心,几次更换心脏起搏器,让我一直好好地活了下来。是共产党让我和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我有什么理由不拥护共产党?”

施星灿回忆,1950年底,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12次立功受奖,其中荣立二等功一次。在1951年的一次战斗中,施星灿所在的师侦察连顶风冒雪三天三夜,不但完成了侦察任务,还消灭了大批敌人,但自己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全连仅3人幸存。

在这次战斗中,施星灿严重冻伤,被战友背下阵地,用雪搓了大半夜才苏醒,紧急抢救后送回后方治疗。每当想起倒下的战友,施星灿总是热泪盈眶:“他们为了信念献出了生命,我们能够活着,还能向组织提什么要求呢?”

回国治疗康复后,施星灿一直在北京军区服役,并在1953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无论在任何复杂、危险的情况下,我都会站稳立场,决不动摇,决不退缩。”

在施星灿家的客厅里,墙上挂着3块匾额,铜框,红底,金字,分别写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另一面墙上,是一幅喷绘的以天安门为背景的毛主席巨幅画像。

施星灿说,这是家里最好的装饰。

1981年《恩施报》头版头条以《黄挎包的故事》为题,报道了施星灿的事迹,并评论说,他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老人说,人活着,要有价值。

关键词:价值

老同事黄宴国说,早年的税务工作人员每个人负责很大一片区域,但一年的税收也就是几千元,多的才上万元。有时候,近50岁的施星灿走上近20公里山路,到自己所负责管理的最偏远的乡村,就是收上1元多钱的税。施星灿不但能吃苦、工作态度好,而且很有耐心,工作讲方法。

1973年,文斗区所辖黄土公社有一名曾经开小煤厂,后来回家开缝纫店的叫吴世明(化名)的经营户,长期都不交税,多次教育也没有效果。施星灿知道后,一有空就去找吴世明,操着一口当地人不太懂的江苏话,一次又一次给对方宣讲国家的税收政策。经过施星灿半个月的努力,从来软硬不吃的吴世明对施星灿说,你不用再宣讲政策了,我马上交税。后来,吴世明再也没有欠过税。

今年76岁的陈雄权曾任大塘区财税所会计,他记得当时所里有2辆自行车,一般由下乡路途较远的同志使用,其他人都靠步行。施星灿负责的车罗、铁炉、关东三个管理区是大塘区最偏远的,但他从来不用自行车,说这3个地方海拔高、小路多,有自行车也用不上。

59岁的原利川市财政局副局长邓会清,刚参加工作时曾和施星灿一起下乡。邓会清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有一次他们步行近20公里去海拔1600多米的车罗公社石马大队开屠工会,夜晚住在大队主任杨再坤家。杨家的房子小得可怜,几头猪晚上就圈在房屋里,客人睡在铺上,猪就在床铺边走来蹭去,不断地哼哼。施星灿眉头都不皱,一夜安睡。第二日一早,邓会清醒来时,发现施星灿正在帮助主人家打扫院坝。屋主不好意思地跟邓会清说,施星灿已经挑满了一缸水。

老同事王远波回忆,施星灿有一次帮农户烤烟,当时倒风太大,火烧不燃,开始大家以为是烟囱堵了,年近五十的施星灿搭梯子爬上4米高的烟囱,用长棍子向下捅,掏空了,火还不燃,他又找来手动鼓风机使劲吹,硬是把火烧得旺旺的,将一房烟如期烤好。这时,施星灿已经熏得一身黑灰。

曾在大塘公社任党委书记的利川市政协原副主席牟金玉说,施星灿的言行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在利川工作的21年里,施星灿曾8次受到上级表彰。

利川市委书记郑开国在看望施星灿时说,施星灿同志是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党员的优秀代表,他忠于党、忠于人民,淡泊个人利益,一心想着别人,他的精神永远值得大家学习。

近日,恩施州国税局、利川市委相继发出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向施星灿同志学习,进一步深化“创优争先”活动。著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能适应。巴金也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

今天,每个了解施星灿老人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叹,施老信念坚定,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五篇:学习施咏康同志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施咏康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月 26日到 2月 9日,连续15天,夙夜在公

1998年初任组工干部,坚守22年,忠诚公道

施咏康同志倒下了,倒在了为党分忧、为民请命的工作岗位,倒在了用生命守护生命的防疫一线。但是,他为我们立起了一个模范的标杆,立起了一面精神的旗帜。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普通党员在人民生命遭受威胁时的鞠躬尽瘁;看到了一位领导干部冲锋在前守护人民安全时的舍生忘死。

我更看到了一位优秀组工干部的绝对忠诚、公道正派、业务精进、克己谨严的内在品质。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坚守随时为党和人民准备牺牲一切的誓言;他为人公道,工作正派,说实话、办实事,时时处处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业务过硬,专心专注,激发党员担当作为,筑牢坚强组织保障;他严于律己,坚守原则,公与私、是与非皆出于公心。

作为一名基层的组工干部,在疫情防控的攻坚时期,学习施咏康同志的精神,就是要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要学习他在畏难时刻“靠前站”的政治自觉,在紧要关头“跟我上”的务实行动。

学习施咏康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2020年的春节停留住了许多人的脚步,而有的干部的生命却永远留在了防疫的热土上,合肥市包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施咏康就是其中的一位。

自疫情发生以来,施咏康连续奋战15天,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殉职,在47岁的盛年,以战斗的姿态,倒在了为新时代组织工作砥砺前行的奋斗征程中。鞠躬尽瘁,他是“防疫”一线的冲锋者。施咏康部长用生命践行了作为共产党员和组工干部的初心使命,在这场“防疫”的大考中,他用实际行动在抗疫的试卷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大事小事,事必躬亲,开展战疫情·组工在行动”、实行“四级网格”防控机制、研究激励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的具体措施等,作为组织部长,施咏康永远把群众和防疫一线干部放在首位,自己却忍受病痛的折磨,咬着牙硬扛着,坚持着。目前安徽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就是因为有无数个像施咏康部长这样的共产党员,不畏艰辛,一线冲锋陷阵,才有现在疫情平稳局面的发生。榜样力量,指引我们勇于担当砥砺前行。施咏康部长把生命留在了“防疫”一线上,铸起一座丰碑,一座组工干部担当使命的丰碑。同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组工干部,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什么样的信仰能够让人忘记痛苦和疾病,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我想就像在入党宣誓时所说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不仅是施咏康部长,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基层干部也是践行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保护着这一方百姓的安宁和稳定。榜样为我们树立了价值标杆、注入了精神力量,铸就了先锋旗帜,广大党员就要甘于平凡、甘于奉献、甘于冲锋、甘于吃亏,用初心使命践行党员职责,铸就伟大中国复兴梦。

向施咏康同志学习

施咏康同志在防疫战中,连续工作15日,于2020年2月19日晚因劳累过度,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享年47岁。

施咏康同志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身处基层一线的同志广泛学习,他从事组织工作22年以来,他任劳任怨、认真细致,将每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他始终公道正派,坚持公心选人用人,为实干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坚持原则,严守纪律。他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让组织放心,让党员干部信赖,让广大群众满意。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精神,履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

作为村级基层组织工作者,通过认真学习施咏康的先进事迹,让我们很敬佩;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在这次无硝烟防疫战斗中,我要用实际行动,认真做好对返乡人员摸排登记,各组劝返点的巡查,宣传防疫防范知识及义务,不传谣、不信谣、不辟谣。

施咏康同志以生命践行了使命,以忠诚书写了人生里程碑。他以坚定信念,恪尽职守,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他的优良作风更是我们党员学习得榜样。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