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先进事迹材料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篇: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今年49岁,在**河务局大车闸做涵闸管理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作为黄河职工,她兢兢业业,克尽职守,二十年如一日担负着四个乡镇的灌溉用水重任;作为妻子,她做到了贤良体贴;作为母亲,她做到了慈爱善良;作为人子,她做到了百事孝为先。可喜的是在今年九月份**县首届孝亲敬老模范评比中,***同志用她侍奉四位卧病在床老人的感人事迹竟在80万人口众多的**县,取得了孝亲敬老模范称号,连日来,***同志可谓是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的知名人士,当我们和电视台的同志来到大车闸采访她时,她却说:“尊老养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之不过是为了以后,当我步入老年时能够自豪的说一声,做人,我一生无愧”。多么质朴的语言啊!那么,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河务局得以弘扬,让孝亲敬老之花在我们黄河系统开的更鲜、更艳。

***1982年同本单位滑卫学同志结婚,组成了幸福的家庭,不久有了一双儿女,膝下承欢,其乐融融,他们共同渡过了前半生当中最轻松,最舒心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噩运就向他们袭来。愉悦的日子在***她公爹的瘫痪中嘎然而止。在1990年她年仅60岁的公爹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抢救室,经过医生全力抢救,命是保住了,从此只能躺在床上让人伺侯,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由于她刚结婚没几年,平日里和公爹一天到晚说不上一两句话,如今公爹病了,脾气也变了,自己能把老人侍侯好吗?咋能让老人安心养病呢?其初她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不说别的就说让老人吃饭这件事就费了不少周折。侍候老人她不怕,最让她害怕的是让公爹吃饭。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心里难免产生急躁情绪。于是她就专门说一些开心的事让他老人家听,哄得老人高兴,公爹吃饭才会顺当点。否则稍不注意,公爹不是背过去脸不搭理她,或者干脆把饭菜抛洒一地,有时甚至故意用胳膊一抡将饭菜溅她一脸一身。每当这时,她总是不声不响地收拾烂碗碎盘,然后重新给公爹做饭。如此多次,当她再次把重新做好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时,老人再也不乱发脾气了,吃饭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给老人洗脸端盆也是她难迈的一道砍,为此,背地里她不知道流过多少泪。当她回娘家把这件事讲给母亲听时,母亲总是对她说:“清素,你把公爹当成你的亲爹就不显别扭了。”母亲一席话,点亮心头灯,心里豁亮了,委屈也没有了,她把给公爹洗脸端盆当成了自己应该干的事情。自己多干点,侍候好一点,才能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安心工作。

人们常说,床前没有百日孝。七年二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病卧在床七年的公爹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痤疮、湿疹。七年,短暂而漫长的七年,***做到了为人媳能做的一切。1997年9月,病重的公爹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老人临走时对自己的儿子说:“孩子,你以后要善待清素,七年来她一面上班,一面侍奉俺,从来没有让我受一点委屈。”

她公爹走了。剩下形影孤单的婆母整日愁眉不展,暗自垂泪,这时,***又看在眼里,有事没事的就和婆母坐在一块闲聊天,拉家常,方便的时候就带婆母到处转一转,宽宽老人的心。饮食方面,隔三差五来点花样,让婆母吃的高兴,吃个顺心。婆母的脸上泛起了久违的笑容。有些不知内情的人总会这样对她婆母说:“老人家,养闺女就比养儿子强,想吃啥做啥,您多有福气呀!”她婆母听了总是笑眯眯地说:“可不是,这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修来了这么一个好的儿媳妇比亲闺女还要亲。”

花开花落,春去冬来,庭院里刚刚有了笑语,不幸却又笼罩住了这个家庭。1999年冬天,她的父亲突发脑梗塞被送进了人民医院,当时,她的姐姐正在洛阳做脑瘤手术,哥哥也在外地忙生意一时半会也回不了家,所有的重担又落在了***的身上。父亲瘫痪在床,她这个做女儿的理所应当地担负起侍候父亲的重任。给父亲擦身她的力气小翻不动,她就用棉垫垫着,一点一点的擦,然后再全身按摩,一天几遍,从未间断。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锻炼,父亲的病渐渐有了起色,饭量增加了,双腿双手明显有力了,看到这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高兴得她在梦里也笑醒过几回。可老天没等她笑出声,20xx年,她的母亲也因脑梗塞病倒了,当她看到一个床上躺了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双亲,她的心在滴血,在颤抖,精神到了极度崩溃的边缘。她诅咒上天如此不公,一个接一个的灾难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可伤心归伤心,她多次劝慰自己决不能倒下,要用自己的努力让二老重新站起来。三年后,她的父亲、母亲都能靠拐杖,扶着轮椅走路了,她这时似乎看到了一丝迟来的曙光„„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她的眼前呈现出曙光时,命运又一次捉弄了她。

第二篇:孝亲敬老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四年级一班 杨帆

尊老爱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古代有一个叫黄香的人,9岁就以自己的才华和敬老而闻名。冬天的夜晚十分寒冷,小黄乡读书到深夜,母亲叫他早点休息,他却钻进了父母的被褥。父亲问他在做什么,黄香从被褥里爬出来,说:“冬夜十分寒冷,我为双秦温一温床,好让二老歇息呀。”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出了小黄香是多么孝敬自己的父母啊。

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没到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年龄,但为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义不容辞的,为老人洗一次脚,捶一次背,梳一次头,买一次菜,做一顿饭„„也许这对我们来说只是小事情,不过不管我们做什么,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一定会眉开眼笑的,内心感到欣慰的。

在乘车时,不是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标语:请为老,弱,病,残,孕的乘客让个座。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呢?敬老爱老的风尚正慢慢的离我们远去,原因在于人们敬老爱老的意识薄弱了,所以我们要提高敬老认识,统一爱老思想。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宝库。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尊老爱老敬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尊老,爱老,敬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尊老爱老敬老,就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三篇:孝亲敬老(范文模版)

“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评选登记表

主要事迹

XX现年66岁,育有两儿一女,随进城务工儿女租住在XX社区,自入住XX社区后与邻里友好相处。XX居住在XX老人楼上,在了解到老人已经九十多高龄、无子女照料。同为老年人的她理解老人独自生活的艰辛,于是产生了帮助老人的愿望。一开始X婆婆由于自身年老、认为接近自己,对于自己好的人是骗子,因此对于XX的热情帮助X婆婆总是抱防备心。了解到X婆婆这一顾虑后,XX没有放弃帮助老人,反而更加坚定了她帮助老人的决心。但独居老人一般顽固、认死理,XX就先接触周围邻居,与周围邻居一起经常去老人家中坐坐,与老人们话家常,XX质朴、热情的农民本色终于让老人放下戒备心理。从一开始XX与老人打招呼老人“听不见”到现在遇事主动找高素芳商量,把XX当做自己的女儿一般依靠。

深知乐观的精神状态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XX经常陪同老人聊天、散步,让老人孤寂、封闭心理慢慢打开,现在老人随时保持乐观、随和的心态。唐婆婆年老体衰,但是老人倔强的个性习惯事必躬亲,任何事多希望自己能够去做,考虑老人年纪较大,为了给老人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无论是大到外出寺庙上香小至采购姜蒜,老人在的地方一定有XX的身影。冬天考虑到天气寒冷,XX忘记自己也是老人的身体,不惧寒冷仍主动为唐茂秋老人清洗衣物、被套等,真诚待老。XX从农村出来自己随同子女生活,生活并不富裕,还经常节约出零花钱为老人们添置衣物,送水果给老人,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虽然XX把唐茂秋当做自

己亲人一样对待,但是亲人间偶尔也会产生误解,2013年冬天XX帮助X婆婆清洗被套、衣物,老人非常高兴。但是晚上X婆婆发现放在枕头下三百元现金不见了,对于每月依靠低保和周围邻居救济的老人来说这三百元是个大数目。老人首先就怀疑是谁偷走的,作为白天唯一进入老人家中与老人有接触的XX就被老人列入怀疑中,于是XX老人找到XX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希望工作人员帮助自己把钱再找回来。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到事情大概经过时,劝说老人可能是自己将钱放忘地方了,但是老人坚持认为是XX偷走的,老人的理由是因为XX是从农村出来,农村人生活都很困难,XX这么帮助自己,如果不是为了获取某些好处,怎么可能毫不计回报这样帮助自己呢!因为老人之前有将钱放忘地方而错怪楼上邻居的先例,在加上工作人员了解XX的为人。主动提出陪老人去家里再找找,最后终于在老人家中找到了,原来老人想到今天洗衣服,害怕别人偷自己的钱,就把钱房子一个小包里,小包放在墙上的袋子里。在寻找的过程中,XX了解到老人怀疑自己,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来到老人家中,帮助工作人员让老人回忆可能将钱放在那些地方。最后老人终于找到钱,对于之前怀疑XX老人感到非常的过意不去,XX没有怪老人。反而安慰老人说:人老忘记事情很正常,自己以后还是想以前一样帮助老人、照顾老人。说完两位老人都会意的笑了,这和谐的一幕深深的印在周围邻居的脑海中,因为XX的坚持,更加坚定了大家继续帮助XX老人的信心。

第四篇:孝亲敬老

孝亲敬老,行动在即

随着人类事业的发展,事业组织先进人员与年俱增,可是失去照顾的亲人与老人也随着增加。追根究底是什么使得“空巢老人”这么多?成功人士的事业发展与成功,一定要赔上老人们的幸福吗?

有的人有这种依附、依赖的陋习,并将他传承给了纯洁的后代的灵魂。举个例子好吗,虽然我也不记得那个人是什么名字了:有个人,父亲早逝,母亲和他度过了艰难岁月,让儿子出了名。可是儿子忘恩负义,抛弃了母亲和他的故居。母亲为见儿子卖掉了自己的血,但是,见到儿子之后,收到的只是一张儿子买的返回的单程票。

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那个人孝亲敬老的良好传统哪里去了?难道富贵了不肯低一下头么?他们难道没有拍膝盖掐指想过,他们这么做对不起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对不起人们因为穷里出才对他们高抬贵手吗?

孝亲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礼仪之一。孔子、庄子、老子都说过这一点,我们有了传统礼仪,才得到了外国人的美誉和学习。而现在有一些人长大了,在亲人的帮助下成了名,反倒以傲慢的口气给亲人拆台……其实,这些既过分又着实可悲的行为就在我们的附近游荡……

看来不能等了!孝亲敬老看来行动在即了!

第五篇:孝亲敬老

孝亲敬老“好儿女”张有英事迹材料

今年37岁的张有英是乌兰县柯柯镇东村的一名普通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公公,下有正在上学的子女,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主要经济状况属于一般家庭,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张有英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子女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公公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人们常说:公公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张有英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公公,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公公,儿媳学会了公公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公公陈利华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张有英对公公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5年前,公公陈利华因为意外扭伤了腿,要卧床几个月,在这段期间张有英在精神上给她安慰,经常陪她聊天,给她讲一些村里最近发生的事情。在生活上,经常给公公做好吃的,为老人洗澡换衣,使公公很快恢复了健康。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公公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张有英和陈海顺的一双儿女在学习上都年年拿先进,张有英不仅精心照顾公公,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在张有英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们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他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父母,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张有英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儿子女儿也特别孝顺,整天围着爷爷转,妈妈给他买了什么好吃的他都拿来给爷爷吃,乐得老人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孩子成才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陈海顺平时不家,经常外出务工,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由张有英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张有英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他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他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张有英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矛,连年被评为优秀生。张有英的事迹在东村里传为佳话,但是张有英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责任、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张有英都竖起大拇指说:“张有英是当之无愧的孝亲敬老的“好儿女”教育子女的好家长”!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