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整改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权、民俗整改措施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

保护患者隐私权、民俗整改措施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



第一篇:保护患者隐私权、民俗整改措施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

保护患者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整改措施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

一、保护患者隐私整改措施

1、加强医护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医护人员要注意改变传统的医疗、医护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让医护人员明白:病人的同意是医疗、护理合法性的前提,从制度上和实际行动上保证病人隐私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有依法承担为病人病情、隐私进行保密的法定义务,避免在办公室、走廊、病房等地方随便谈论病人的病情、隐私或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大声询问病人的私生活情况、生育情况等。

2、医疗诊治操作过程中的隐私保护。医护人员在治疗及护理操作前,关上房门或用屏风遮挡,并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操作时尊重病人,让陪伴和其他病人回避,尽量减少或避免病人隐私部位的暴露。

3、改善诊疗环境。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努力该病硬环境,如病床间设置窗帘;为病人提供一个医患一对一的私密的诊疗护理空间。

4、营造隐私保护的就医、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向病人解释,说明临床教学的重要性,让病人认识到有支持医院教学、科研、发展医学科学的义务,取得病人及家属同意才可进行操作。对有特殊要求的病人,例如希望有单独医生或护士操作、要求女医生检查等应在不影响操作及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其要求,保护病人应有的隐私权。

5、加强病人个人资料的管理。保管好病历资料是保护病人隐私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科研、临床总结时,要删除能直接表明病人身份的内容,对病人负责。病历资料不随意存放,而应统一放置在病历架中保管,不允许他人翻阅,而导致病人隐私的泄露。

二、保护患者隐私持续改进工作

1、医院床头卡可按病人要求适当修改,如去掉诊断栏。

2、设置不同规格的独立诊室和病床,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

三、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整改措施

1、科室重视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知识的宣教工作,通过网站、公共授课等形式了解少数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知识,重点了解饮食和生活方面的禁忌。

2、医生在病史询问过程中确认患者系少数民族或宗教信仰者后,应主动了解其生活和饮食方面的禁忌,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在病历中做好相应的记录。

3、在诊疗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应做好交接工作,并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

4、食堂应向患者提供适宜的饮食。涉及饮食禁忌的,科室应提前通知食堂。

5、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宗教和民族活动,凡属国家法律允许的,医务人员要尊重和保护,在条件许可时,应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得嘲笑、歧视或在公共场所议论。

6、当患者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已影响医院工作秩序和其它患者的就医环境时,医务人员应做好劝导工作,劝导过程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粗暴干涉。

四、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持续改进工作

1、科室应与食堂进一步加强沟通,建议食堂增加少数民族就餐窗口。

2、规范单间病房管理,以满足不同民族患者需求。

3、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自禁忌。

医务科

2018年6月21日

第二篇:保护患者隐私权措施及持续改进

保护患者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2013年第三季度整改措施及持续改进工作

一、保护患者隐私整改措施

1.加强医护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 医护人员要注意改变传统的医疗、医护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让医护人员明白:病人的同意是医疗、护理合法性的前提,从制度上和实际行动上保证病人隐私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有依法承担为病人病情、隐私进行保密的法定义务,避免在办公室、走廊、病房等地方随便谈论病人的病情、隐私或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大声询问病人的私生活情况、生育情况等。

2.医疗诊治操作过程中的隐私保护 医护人员在治疗及护理操作前,关上房门或用屏风遮挡,并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操作时尊重病人,让陪伴和其他病人回避,尽量减少或避免病人隐私部位的暴露。

3.改善诊疗环境 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努力该病硬环境,如病床间设置窗帘;为病人提供一个医患一对一的私密的诊疗护理空间。

4.营造隐私保护的就医、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应先向病人解释,说明临床教学的重要性,让病人认识到有支持医院教学、科研,发展医学科学的义务,取得病人及家属同意,才可进行操作。对有特殊要求的病人,例如希望有

单独医生或护士操作,要求女医生检查等应在不影响操作及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其要求,保护病人应有的隐私权。

5.加强病人个人资料的管理 保管好病历资料是保护病人隐私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科研、临床总结时,要删除能直接表明病人身份的内容,对病人负责。病历资料不随意存放,而应统一放置在病历架中保管,不能由他人翻阅,而导致病人隐私的暴露。

持续改进工作

1.医院床头卡可按病人要求去掉疾病的诊断栏,其它内容可以保留。

2.设置不同规格的独立诊室和病床,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

二、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整改措施

1.科室重视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知识的宣教工作,通过网站、公共授课等形式了解少数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知识,重点了解饮食和生活方面的禁忌。

2.医生在病史询问过程中确认患者系少数民族或宗教信仰者后,应主动了解其生活和饮食方面的禁忌,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在病历中做好相应的记录。

3.在诊疗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应做好交接工作,并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

4.食堂应向患者提供适宜的饮食。涉及饮食禁忌的,科室应提前通知食堂。

5.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宗教和民族活动,凡属国家法律允许的,医务人员要尊重和保护,在条件许可时,应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不得嘲笑、歧视或在公共场所议论。

6.当患者的宗教和民族活动已影响医院工作秩序和其它患者的就医环境时,医务人员应做好劝导工作,劝导过程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粗暴干涉。

持续改进工作

1.科室应与食堂进一步加强沟通,建议食堂增加少数民族就餐窗口。

2.设立单间病房,以满足不同民族患者需求。

3.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自禁忌。

医务科

2013年09月25日

第三篇:保护患者隐私权持续改进有成效

保护患者隐私权持续改进有成效

在中心医院领导下,通过组织学习保护患者隐私的规章制度,加大了对我院职工的督导、检查的力度,我院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对保护患者隐私十分重视,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改进,得到了患者好评。

1、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以病人为中心富有同情心,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状况,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客观、耐心地解释,语言和蔼,通俗易懂,避免使患者产生误解,疑虑等不良反应。

2、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医护人员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患者所陈述的隐私。在诊疗过程中,涉及患者隐私部分检查操作应采取保护措施。

3、对患者或其家属做病情交待时,应由经管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或科主任进行解释,且解释内容应一致。不允许进修医生,实习医生,护理人员进行解释。

4、医生在给患者实施查房、会诊、手术等诊疗过程中,不许携带手机,不谈笑,不谈论病情,对诊疗中出现的问题不抱怨,应冷静处理。

5、在平时查房,给学生示教,病例讨论或会诊时,不许在患者床边或其亲友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讨论、讲解。在患者或家属询问病情时,可由负责的医师说明,其它不了解病情者不要随便解释。

6、对病情危重或不治之症的患者,要做好对患者的保密工作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对此类患者在护理上应格外注意,医护人员和家属均应提高警惕,以防发生自杀等意外情况。

7、医护人员之间有团结协作精神,不许互相拆台,打击对方,严禁在患者面前议论其他医护人员的诊疗过失或缺陷。双方治疗意见产生分歧时,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也不要谈论医疗纠纷事故问题。

8、医技科室在为患者检查时,发现预后不良疾病时,不得随意告诉患者,也不许随意在患者面前做任何解释工作(包括患者还应该做哪些检查等),如患者提出诊疗问题应和蔼地指示其找负责医师进行解答。

9、医护人员应注意保护好病人住院期间的各种医疗文件,严禁丢失、损坏。没有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的认可,任何人不得私自查看、复印住院病历及其它医疗文件(包括本院工作人员),需要询问病人的诊疗情况由负责医师接待。

10、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着装整洁,举止文雅,在岗位上禁止谈论和从事与医疗无关的内容和活动,更不允许酒后上岗,以免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良影响及增加不信任感。

11、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尊重少数民族及宗教人士的民族习惯及宗教信仰。

中心医院医务科 2012年12月25日

第四篇:保护患者隐私权意义

患者隐私权的法律思考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意义

一、隐私权概述

根据我国民法教材定义,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而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所谓患者的隐私权是指患者拥有保护自身的隐私部位、病史、身体缺陷、特殊经历、遭遇等隐私,不受任何形式的外来侵犯的权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法制观念也日益增强。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全国各地法院受理的公民隐私权受侵犯而引起的损害赔偿案件,约占民事赔偿案件的12%;到了1997年,这类纠纷所占比例就上升到25%。由此看来,我国公民对于隐私和隐私权的了解越来越全面和重视,尊重自身隐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国内外法律对隐私权的有关规定

《宪法》第三十八条中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医师在执业中应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护士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护士在执业中得悉就医者的隐私,不得泄露,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际惯例对隐私权也是有严格保护的。美国的《个人隐私权法》《隐私权法案》《隐私权保护法案》对隐私权都有所规定;美国医院协会的《病人权利典章》还专门规定了病人的隐私权:对隐私权,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有权要求对隐私加以关注和保护,对病历研讨、会诊、检查,医院应谨慎处理;与病人治疗无直接关系的人员必须征得患者同意才能在场;对相关治疗的所有病历材料、记录资料医院不能对外宣扬等。

三、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意义及作用

1有利于完善相关立法,切实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根据上述所提到的相关规定,并且与国外发达国家对隐私权的保护相比,我国法律中对于隐私权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大多都是从名誉权着手的。而且,在一些医疗法规、规章中,患者隐私权概念比较模糊,毕竟临床医疗中,很多因素是不好掌控的,怎样算是侵犯患者隐私,这类案例应该如何解决等问题没有一个健全的法律来规范。因此,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隐私权有利于我国相关立法更加完善。当患者在接受医疗行为时,其内心是非常脆弱的并且承受非常大的精神压力,如果我们更加注重尊重保护隐私,会从心理上打动患者,帮他排除没必要的担忧。因此,从法律、心理上着手,更加切实地保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很多情况下,医生在为患者进行诊治时,或多或少会涉及到患者隐私,而患者也会担心医生是否会保守秘密,而患者就是出于对医生的信任,才更放心的就医。在临床医疗中,无论有意或无意泄露患者隐私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都会破坏医患间的信任关系,降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从而导致医患关系的恶性循环,甚至因此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保护患者隐私权是良好医患关系得以维持的重要保证,是取得患者信任和主动合作的重要条件。更重要的是,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有利于推动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权成为各国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尊重和保护患者隐私权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病人权利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得到各国法律的认可。人的权利是都受到尊重,被作为评价医疗行为道德的准则,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人的隐私权是否得到尊重。由此可见,尊重保护患者隐私权有利于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医患关系中,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不应当仅仅是某个人的权利请求,而应是整个社会和全民族共同的意识和责任。保护患者隐私权不应当仅仅是道德伦理上的责任,也应该是法律上的义务。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患者隐私权的规定将会越来越明确,患者权益也会切实很好地得到保护,医患双方将不再有尖锐的矛盾,展现给我们的将是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五篇:持续改进整改措施

持续改进整改措施

为更好地开展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药剂科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每季度统计、分析门诊中药处方、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的比例,及时反馈信息,适时调整医院鼓励使用中药饮片的方案。

二、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并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按规程操作。每月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察,每季度对质量控制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三、积极与各配送公司协调,制定小包装中药饮片采购目录,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争取使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量达到规定要求。

药剂科 2014.01.10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