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范文 > 整改措施

卫生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整改措施

卫生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整改措施



第一篇:卫生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整改措施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整改措施

为切实做好我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的发生与蔓延。2015年1月19日,卫生局组织督察小组对我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开展了督导检查工作。

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防控工作存在问题,我院立即整改和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做到切实从思想上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的充分准备。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增强防控意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要充分认识人感染H7N9禽流感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要克服松懈麻痹和厌战情绪。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继续加强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各项防控工作。

2、建立健全应急值守制度,实行 24 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切实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 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发热病例的筛查,要合理设置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工作,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预检、接诊、排查、报告、会诊、转诊等工作流程,各司其职、无缝对接。

4、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人感染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力度,通过培训掌握防控方案等相关技术文件。

5、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充分借助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平台,采用多种方式,继续广泛宣传H7N9防控知识,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避免疾病的发生。

6、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对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和药品及时核查。

7、完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相关资料,并整理归档。

第二篇:卫生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汇报

****卫生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阶

段汇报

2***年*月*日我区**镇确诊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而我卫生院又身处**镇,接到区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后,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召开科室长会议、制定措施认真部署和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一)、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镇卫生院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领导小组,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救治小组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小组,明确各小组分工职责。同时加强应急准备与值守,提高防控工作能力。坚持领导带班制,保持联络畅通。做到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二)强化人员培训、做好应急保障

2015年1月4日下午对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一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1、《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

2、《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3《H7N9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使全体医务人员充分认识H7N9禽流感,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转诊,早治疗。提高针对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强化预检分诊工作,完善发热门诊建设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加强门诊的体温测量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对流感样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台以及发热病人测体温点,专人护士为发热病人测量体温,配送口罩,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分流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在分诊台 发放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正确引导群众防控、就医。同时要求发热门诊要求医生坐诊,做好登记工作,首诊医生高度重视发热患者,对一周内有禽类接触史的疑似病例尽早隔离、尽快报告、做好转诊工作,尽一切努力切断传染途径。2015年1月9日下午召开内科,预检分诊,院感相关重点科室人员人H7N9禽流感培训工作,重点指导,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早治疗,把疫情消灭于萌芽状态。

(四)强化物质储备,确保应急处置物质供应充足 我院储备了10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同时还储备了防护服,N95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乳胶手套,防护眼镜,含氯消毒剂等应急物资。

***卫生院

***年1月12日

第三篇:2013年乡镇卫生院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值班值守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我中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现制定值班工作制度如下:

一、在密切关注国内外禽流感疫情的动态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我辖区禽流感的疫情动态的关注,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疫情争取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做到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二、禽流感流行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切实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严格按照《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门诊就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及时上报市、区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四篇:2013年乡镇卫生院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中堡卫生院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

检查工作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现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明确工作流程,提高人感染H7N9禽流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在密切关注国内外禽流感疫情的动态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我地区禽流感的疫情动态的关注,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疫情争取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做到同时开展调查,同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三、为进一步做好不明原因肺炎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筛查和报告,在急性呼吸道疾病高发急季节根据哨点医院的监测情况随时对辖区医疗机构人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检查内容:

1.2013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案,成立领导小组。2.做好相关人员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培训工作。

3.着重检查发热预检、分诊、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筛查和疫情报告;病人管理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登记现场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4.自查本单位的防护、消毒等物资储备情况。5.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上报制度。6.做好门诊日志的填写并要求完整准确。

四、在检查中发现防控工作存在问题,我院立即整改和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做到切实从思想上做好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充分准备。

五、我院建立健全应急值守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切实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卫生院严格按照《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做好门诊就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及时上报社会事业局、新浦区疾控中心。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进行“分级响应,属地管理,定点收治”等“归口管理”原则。

中堡卫生院

2013年4月8日

第五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

h7n9禽流感疫情最近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h7n9禽流感防治也是大家关心的大事,teniu.cc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h7n9防控方案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早期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二)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密切接触者管理等疫情处置工作。

(三)指导各地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二、适用范围

此方案适用于现阶段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防控。

目前对该疾病的感染来源、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传播途径、潜伏期、传染期、临床特点以及该病毒人际传播能力尚不清楚。本方案将根据对该疾病科学认识的深入和疫情形势变化适时更新。

三、病例的发现、报告

(一)病例定义。

1.监测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的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定义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卫发明电〔2013〕5号)。

(二)发现与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 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四、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采样与检测

(一)流行病学调查。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辖区内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应当按照《人感染 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附件1)进行调查,重点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发病前7天内可疑动物(如禽类、猪等)和农贸市场的接触和暴露情况,以及发病后至隔离治疗期间接触人员情况等,必要时根据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组织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二)标本采集、保存、运送与实验室检测。医疗机构应当及时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如病人死亡,应当尽可能说服家属同意尸检,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标本。

标本采集、保存、

运送与实验室检测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策略》(附件2)进行。

采集病例的临床标本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病例收治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按照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并于24 小时内送当地国家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各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应开展核酸检测,具备相应生物安全条件的网络实验室可开展病毒分离,并将分离的病毒按要求及时送国家流感中心,未开展病毒分离的网络实验室需将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原始标本按要求及时送国家流感中心。

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省份,常规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数每周不低于15份,并将H7核酸检测纳入常规检测项目。

五、病例管理和感染防护

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卫发明电〔2013〕6号),落实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措施。

六、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一)定义。

(1)诊治疑似或确诊病例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或曾照料患者的家属;

(2)在疑似或确诊病例发病后至隔离治疗期间,有过共同生活或其他近距离接触情形的人员;

(3)经现场调查人员判断符合条件的其他人员。

(二)追踪和管理。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健康随访,不限制其活动,每日晨、晚各1次测体温并了解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一旦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5℃)及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则立即转送至当地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报告及治疗。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应当采集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的双份血清标本(开始实施医学观察时和间隔2-4周后),当密切接触者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时还要采集咽拭子,送当地国家级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7天。

七、及时开展风险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情形势、病原学研究进展及时组织专家开展风险评估,进行疫情形势研判,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时,应当按照相关预案及时启动相应应急响应机制,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终止响应。

八、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各地要积极开展舆情监测,针对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对该疾病认识的进展,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风险沟通,指导公众建立正确的风险认识,促进公众形成正确的疾病预防行为。尤其要加强禽畜养殖场、散养户、屠宰场、批发及交易市场等的禽畜饲养、捕捉、屠宰、储藏、运输、交易和经营人员以及宠物禽畜养殖人员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

九、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培训与督导检查

对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病例管理与感染防控、风险沟通等内容的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内的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附件:1.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策略

附件1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追踪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

(二)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为阐明疾病的特征和规律、评估人际传播和流行风险积累证据。

(三)为制订疾病干预措施和评估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二、组织与实施

(一)县级卫生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在接到疫情报告后2小时内开展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市级及以上卫生部门。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派遣调查组前往疫情发生地进行调查;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应邀或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派遣指导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三)调查准备。调查单位应当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组成员至少应当包括流行病学与实验室专业人员、临床医生和专业消毒人员。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发病经过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个人暴露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专项调查方案另行制定。

(一)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诊治医生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进展及转归等情况。

(二)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家庭人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家居环境,家禽、家畜饲养情况,病死家禽、家畜情况。

(三)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及暴露史。

1.发病前7天内与禽畜接触及防护情况:饲养、贩卖、屠宰、捕杀、加工、处理禽畜,直接接触禽畜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尤其是与病死禽畜的上述接触情况及防护情况。

2.发病前7天内与疑似或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例接触情况:接触时间、方式、频率、地点、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情况等。

3.发病前7天内有无接触其他不明原因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情况。

4.若病例无上述三项接触史时,重点调查其发病前7天内的活动情况,以了解其可能的环境暴露情况,如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或曾出现病、死禽畜的地区旅行,是否到过农贸市场及动物养殖场所等。

(四)病例发病后的活动范围及密切接触者。确定病例发病后的详细活动范围,追踪密切接触者。

四、调查资料的分析与上报

(一)应当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各地完成个案调查后1周内将原始调查表(见附表1-

1、1-2和1-3)的复印件或电子扫描件,由省级疾控中心以传真或者电子邮件形式上报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传真:XXXX,E-Mail:XXXXX)。

附表1-1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一、病例一般情况

1.病例姓名: 家长姓名(若是儿童,请填写):

2.性别: □男 □女

3.民族:

4.出生日期:□□□□年/□□月/□□日

(如出生日期不详,则实足年龄:□□岁或□□月)

5.身份证号码:□□□□□□□□□□□□□□□□□□(或家长身份证号码)

6.户籍: 省 市 县(区)乡(街道)村(栋)组(单元)号

7.现住址: 省 市 县(区)乡(街道)村(栋)组(单元)号

8.学习或工作单位:

9.联系电话:

(1)手机:(2)家庭电话:(3)其他联系人电话:

10.职业: □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 □教师 □保育保姆

□餐饮业 □商业服务 □工人 □民工 □农民

□牧民 □渔(船)民 □干部职员 □离退人员

□家务 □待业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其他

二、病例的发病与就诊经过

1.发病日期:□□□□年/□□月/□□日

2.请填写以下就诊情况:

就诊

次数 就诊单位 就诊日期 治疗天数 诊断结果 是否隔离 入住院时间 门诊/住院病历号 转 归

三、病例的临床表现

1.首发症状(描述):

2.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范围)入院时 ℃,最高 ℃;

□咳嗽 □咳痰 □咽痛 □头痛 □流涕

□胸闷 □气促 □呼吸困难 □寒战 □乏力

□肌肉酸痛 □关节酸痛 □结膜炎 □恶心 □呕吐

□腹泻 □脑膜刺激征

3.其他临床表现(描述):

四、病例居住环境及暴露情况

1.病例居住地点(村庄/居民楼)周围环境描述:

2.病例居住地是否能见到候鸟或野禽:

□经常见到 □偶然见到 □从未见过 □不知道 □其他

3.病例居住地周围最近一月是否有死亡候鸟或野禽:

□是 □否 □不知道

4.病例居住地点(村庄/居民区)动物饲养或病死情况: 有□ 无□

养殖场/户名称 动物种类 饲养数量 病/死数量 病/死时间 处理方式 处理时间 参与处理人员数量

5.是否证实禽畜H7N9型禽流感感染或相关环境中检出病毒:

□是 □否 □证实中 □不知道

五、病例家禽饲养情况

1.家中禽畜饲养情况:

动物种类 饲养数量 饲养方式(①圈养、②散养、③养殖场)备注

2.近期内病例家中病死动物情况:

动物种类 饲养数量 病死数量 发病/死亡时间 死亡原因 处理方式

3.是否证实禽畜H7N9型禽流感感染或相关环境中检出病毒:

□是 □否 □证实中 □不知道

3.1 环境/病死禽畜采样情况:

采样种类 采样时间 采样地点 采样份数 检测结果 检测单位

4.病例家庭成员与禽畜接触方式: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

与否 接触禽畜种类 接触方式

□饲养□打扫禽畜舍□宰杀□烹饪□食用□无

□饲养□打扫禽畜舍□宰杀□烹饪□食用□无

□饲养□打扫禽畜舍□宰杀□烹饪□食用□无

六、病例生活习惯、既往健康史

1.是否有慢性疾病,若有(医生已经诊断,可多选)

□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其他慢性肺部疾病 □冠心病

teniu.cc范文网【www.teniu.cc】

□糖尿病 □肾病 □免疫缺陷 □其他慢性疾病:

2.一年内是否接种流感疫苗: □是 □否

2.1如有,最后一次接种日期:□□□□年/□□月/□□日

3.是否曾注射免疫球蛋白: □是 □否 □记不清

3.1如有,最后一次接种日期:□□□□年/□□月/□□日

七、病例发病前的暴露情况

1.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禽畜类及其他动物: □是 □否 □不知道

1.1 若接触,则接触动物种类: 动物名称为:(可填多种动物)

1.2 接触方式:

□饲养 □打扫、清洗禽畜舍 □接触动物分泌物 □购买加工生鲜禽畜肉

□职业运输 □收集或运输禽畜类粪便 □收集或卖鸡蛋 □清洗禽畜毛

□买卖活禽、活畜 □宰杀禽畜类 □食用 □处理/掩埋禽畜类

1.3 接触时间:

1.4接触禽畜后是否洗手:□每次均洗 □偶尔洗一次

□从不洗手

1.5若未接触过禽畜类,是否在病前2周内到过:

□饲养场 □农贸市场 □河/湖/塘边 □湿地 □公园 □其他

2.病前2周内是否接触病死禽畜类: □是 □否 □不知道

2.1若接触,则接触种类:

动物名称为:(可填多种动物)□未接触 □不清楚 □其他

2.2若接触,则接触方式(可多选):

□宰杀、加工病死动物 □接触病死禽畜排泄物 □接触病死禽畜分泌物

□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食用病死禽畜肉 □其他

2.3 累计接触时间: 小时

2.4 若食用病死禽畜肉,则所食用时是否熟透:

□是 □否 □不知道

3.病前2周内,若参与宰杀、加工病死禽畜类,则主要方式(可多选):

□捕捉或固定病死禽畜类 □烫洗死禽畜 □拔除禽畜毛□接触死禽畜血液

□清洗/接触死禽畜内脏 □刀切病死禽畜肉 □清洗、处理禽畜肉

3.1 接触病死禽畜期间,手部伤口情况:

□无伤口 □未愈合旧伤口 □处理过程造成伤口

3.2处理病死禽畜类时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及其他预防措施(可多选):

□带手套 □穿防护鞋 □带口罩 □服用抗病毒药物

□无任何防护措施

3.3处理病死禽畜后是否洗手:

□每次均洗 □偶尔洗一次 □从不洗手 □其他

八、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第1次检查:□□月□□日,WBC: ×109/L;N %;L % 检测单位:

第2次检查:□□月□□日,WBC: ×109/L;N %;L % 检测单位:

第3次检查:□□月□□日,WBC: ×109/L;N %;L % 检测单位:

2.X线检查:

第1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第2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第3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3.CT检查

第1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第2次检查:□□月□□日 结果: 检测单位:

4.其他检查:

5.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标本类型 采集时间 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检测单位/检测时间

九、转归与最终诊断情况

1.病例出院诊断:1.2.3.4.

2.最终诊断: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排除(病名:)

3.转归: □痊愈 □死亡 □其他

3.1若痊愈,出院日期: □□□□年/□□月/□□日

3.2若死亡,死亡日期: □□□□年/□□月/□□日

3.3死亡原因:

十、调查小结

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调查者签名:

附表1-2

省 市 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详细住址(联系电话)接触病例

类型 接触病例时间 最后接触时间 接触频度 接触地点 接触方式 备注

调查单位 调查人员、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注:

1、接触病例类型:⑴疑似病例 ⑵确诊病例

2、接触地点:包括⑴家中 ⑵医疗机构 ⑶工作单位 ⑷饭店 ⑸公园 ⑹其他

3、接触频率:分为⑴每天 ⑵数次(写明日期或日期范围)⑶仅一次

4、接触方式(多选): ⑴共餐 ⑵同室 ⑶同病区 ⑷共用生活用品 ⑸分泌物、排泄物等 ⑹诊治、护理 ⑺探视 ⑻陪护 ⑼其他

附表1-3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密切

接触者医学观察/健康随访记录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最后暴露时间 医学观察地点 暴露类型 医学观察开始日期 医学观察记录 医学观察解除日期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体温 症状

注:暴露类型:1接触患者 2接触病死禽畜 3 接触患者+接触病死禽畜

症 状:指咳嗽或咽痛等

医学观察地点:包括⑴家中 ⑵医疗机构 ⑶其他

医学观察实施责任人、、

附件2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

及实验室检测策略

一、标本采集、转送和检测

(一)标本采集。医疗机构应当及时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标本。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应当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 周的恢复期血清。如病人死亡,应当尽可能说服家属同意尸检,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标本。为避免标本反复冻融,保证标本检测质量,采集的呼吸道标本每份分为3 管,每管不少于1ml。血清标本每份分为2 管,每管不少于0.5ml。并填写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聚集性病例标本送检表。

(二)标本转送和检测。

1.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活动和样本运输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进行管理。病例的临床标本采集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病例收治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按照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进行包装,在24 小时内送到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

2.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标本后24 小时内,立即对呼吸道标本开展甲、乙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H5、H7亚型的检测。

若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结果为H5、H7核酸检测阳性时,应当于24小时内将其中2管呼吸道相关原始标本分别送省级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和国家流感中心。

具备相应生物安全条件的网络实验室可开展病毒分离,并将分离的毒株按要求及时送国家流感中心。

3.若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结果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通用引物均阴性时,应当立即将1管原始呼吸道标本送省级疾控中心。省级疾控中心收到标本后,应当立即对其中1管进行SARS、新型冠状病毒等相关病原体的检测,另1管送国家流感中心。

4.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将采集的血清标本分别送省级疾控中心和国家流感中心开展病原体的抗体检测。

二、标本检测结果反馈和报告

开展实验室检测的疾控中心要及时将标本信息和检测结果信息报送国家流感中心,并在24 小时内由网络实验室所在疾控中心逐级反馈到病例所在医院。

当标本为SARS、禽流感(H5、H7)、新型冠状病毒或其他新型病原体检测阳性时,检测结果应当及时报告给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